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第310條

刑法第310條

發布時間: 2022-05-09 05:13:00

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條的內容是

《刑法抄》第三百一十條: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1)刑法第310條擴展閱讀:

刑法功能:

1、規范(規制)功能/秩序維持功能

指刑法通過將一定的行為規定為犯罪並規定相應的刑罰,表明國家對這種行為否定的價值判斷,要求人們不要實施這種行為,並對實施這種行為者給予刑事處罰。而一般公民懾於刑罰的威力,也會按刑法的規定規制自己的行為,不去觸犯刑法,社會秩序也得到了維護。

2、法益保護功能

指國家通過將侵害國家、社會、和公民個人正當利益的行為規定為犯罪,通過要求人們不要犯罪和對發生的犯罪行為予以刑罰懲罰來遏制犯罪,以來保護國家、社會、公民的正當合法利益不受或不再受犯罪的侵害。

參考資料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網路-刑法

❷ 求刑法復習資料

一、刑法解釋
說明:應該是選擇題
(—)分類
1. 按解釋的效力:
(1)立法解釋(最高的立法機關)
(2)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
(3)學理解釋
2. 按解釋的方法:
(1)文理解釋(嚴格地按字面的含義)
(2)論理解釋(通過邏輯推論)
A 當然解釋
B 擴張解釋
C 限制解釋
二、刑法基本原則
說明:重點是罪刑法定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與罪刑相當原則了解即可
(一)罪刑法定原則
1. 法律規定:
《刑法》第3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2. 罪刑法定原則消極方麵包括以下主要派生原則:
(1)禁止類推
(2)禁止事後法
(3)禁止習慣法
(4)禁止不定刑
(5)明確性原則
三、刑法適用范圍
(一)刑法的空間效力
說明:注意法條的規定,多為選擇題,不排除簡答題
1. 我國的管轄原則:以屬地原則為主,兼采有限制的屬人原則、保護原則和普遍管轄原則
2. 我國關於刑法空間效力的法條:
(1)屬地原則
《刑法》第6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屬地原則的例外有兩種情況:
A. 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刑法》第11條:「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B. 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去不適用大陸刑法。
(2)屬人原則
1. 我國公民在領域外犯罪原則上適用我國刑法。
《刑法》第7條第1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2. 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領域外犯罪一律適用我國刑法
《刑法》第7條第2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3)保護原則(外國人在領域外針對我國國家或公民的犯罪)
《刑法》第8條:「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4)普遍管轄原則(外國人在領域外實施國際犯罪)
《刑法》第9條:「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3. 雙重管轄的問題
《刑法》第10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4. 行為地和結果地在刑法的空間效力中的問題
(二)刑法的時間效力
說明:結合相關司法解釋,進行理解
1. 關於刑法溯及力的問題
2. 我國《刑法》採取從舊兼從輕的原則:新法原則上不溯及既往,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則應適用新法。
《刑法》第1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3. 相關司法解釋:
《關於適用刑法第十二條幾個問題的解釋》
四、犯罪構成要件理論
說明:理解即可
(一)犯罪的概念
犯罪是指危害社會的依法應當受到刑罰懲罰的行為。
《刑法》第13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二)犯罪的特徵(兩特徵說)
1. 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
2. 犯罪是依法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具有依法應受刑罰懲罰性
•三特徵說:
1. 社會危害性
2. 刑事違法性
3. 應受刑罰懲罰性
五、犯罪客體
(一)犯罪客體的作用
研究犯罪客體有助於正確理解、適用法律;有助於認識犯罪的本質特徵、准確定罪和量刑。
(二)犯罪客體的分類
1. 直接客體
2. 同類客體
3. 一般客體
(三)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的區別
說明:有可能出簡答題
1. 是否決定行為的性質:客體決定行為的性質,而對象不決定行為的性質
2. 是否是犯罪成立必備的條件:客體是犯罪成立必備的條件,而對象不是犯罪成立必備的條件
3. 是否必然為危害行為所損害:客體必然為危害行為所損害,而對象不必然為危害行為所損害
4. 是否是犯罪分類的依據:客體是犯罪分類的依據,而對象不是犯罪分類的依據
六、犯罪主體:
(一)自然人主體
1. 刑事責任年齡
(1)法律規定:
《刑法》第17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2)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8種犯罪:
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第17條第2款規定的是8種行為而非8種罪名。
2. 刑事責任能力
(1)年齡因素
《刑法》第17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2)心神障礙者的刑事責任能力
《刑法》第18條前3款:「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醉酒的人的刑事責任能力
《刑法》第18條第4款:「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4)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的刑事責任能力
《刑法》第19條:「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二)單位犯罪
說明:有可能出簡答題
1. 單位犯罪的特徵
(1)它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
(2)它是法律規定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具有依法應受刑罰懲罰性。
(3)犯罪的主體必須是單位。
七、犯罪客觀方面
(一)危害行為
犯罪客觀方面的必備要件
(二)不作為
說明:此為重點,有可能出簡答題
1. 不作為構成犯罪的一般要件
(1)行為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作為)的義務。
(2)行為人能夠履行特定義務。
(3)行為人不履行特定義務,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結果。
(三)因果關系
說明:一般了解,不用深究
注意:查明存在因果關系是讓行為人因其行為而對該結果負刑事責任的客觀性條件
八、犯罪主觀方面
(一)兩個異同點
說明:這可能出簡答題,但也要理解,在案例分析題中可能需要運用
1. 過於自信的過失與間接故意的異同點:
(1)相同點:
① 都預見到危害結果可能發生
② 都不是希望危害結果發生
(2)不同點:
① 對危害結果發生的認識程度有所不同。根據刑法的規定,過於自信的過失是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結果;間接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結果。可見間接故意的認識程度較高。
② 對危害結果所持的態度不同。過於自信過失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持否定態度;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持放任態度。
2. 意外事件與疏忽大意的過失的異同點:
(1)相同點: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都沒有預見。
(2)不同點: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是否應當預見。在意外事件中,對損害結果的發生是不可能預見的;在疏忽大意過失中,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時應當預見並且能夠預見的,只是由於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
(二)認識錯誤
說明:不用背,理解即可
1. 事實認識錯誤
(1)對象錯誤
處理規則:「法定符合說」,即在發生了對象認識錯誤的場合,若行為人預定對象與實際對象屬於同一法定構成要件范圍內,不能阻卻行為人對因錯誤而發生的危害結果成立故意。反之,若行為人預定對象與實際對象不屬於同一法定構成要件范圍內,則阻卻行為人對因認識錯誤而發生的危害結果成立故意。
(2)行為方式、方法錯誤
處理規則:對因為行為方式、方法的錯誤而導致犯罪未得逞的,通常認為具有可罰性,成立故意犯罪的未遂或預備。
(3)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
處理規則:這里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屬於同一犯罪構成范圍的事實錯誤,按照法定符合說不影響行為人故意罪責。
(4)非故意犯罪過程中的認識錯誤
處理規則:因為行為人本來就沒有犯罪的故意,所以不成立故意犯罪;只需要認定有無犯罪過失,如果行為人有過失的,對損害對象上產生的結果承擔過失罪責;如果沒有過失的,屬於無罪過事件。
2. 法律認識錯誤
(1)行為人誤認為自己的行為不是犯罪而實際上該行為是刑法規定的犯罪(假想無罪)
處理規則:對假想無罪原則上不排除罪責,但是可以酌情減輕罪責。
(2)行為人將在法律上不屬於犯罪的行為誤認為是犯罪(假想的犯罪)
處理規則:不構成犯罪
(3)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罪名和刑罰輕重有誤解
處理規則:不影響罪過的有無大小,也不影響定罪判刑
九、正當化事由
(一)正當防衛的條件
說明:有可能出簡答題
1. 防衛起因:現實的不法侵害
2. 防衛意圖:防衛意識
3. 防衛對象:不法侵害人本人
4. 防衛時間:不法侵害正在進行
5. 防衛限度: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
(二)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區別
說明:有可能出選擇題和簡答題,在案例分析題中不會考
區別在於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
(三)緊急避險的條件
(五)防衛過當、避險過當的處罰原則
1. 防衛過當的處罰原則
防衛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2. 避險過當的處罰原則
避險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十、犯罪的未完成形態
說明:既要背,也要熟練掌握運用
(一)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預備各自的構成要件
說明:這可能出簡答題
1. 犯罪預備的構成特徵:
(1)已經實施了預備行為
(2)尚未著手實施犯罪
(3)主觀目的是為了實行犯罪
(4)尚未著手是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引起的
2. 犯罪未遂的構成特徵:
(1)已經著手實行犯罪
(2)犯罪未得逞
(3)犯罪未得逞是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3. 犯罪中止的構成特徵:
(1)中止的時間性:在犯罪過程中
(2)中止的自動性:犯罪分子自己認為可能繼續實行犯罪,但由於本人的意願而自動停止實施犯罪
(3)中止的有效性:行為人在犯罪完成以前自動放棄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結果的發生
(二)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的區別
說明:有可能出簡答題
犯罪中止是基於行為人的本意而自動放棄犯罪;犯罪未遂是出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使犯罪未得逞
(三)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各種的處罰原則
1. 犯罪預備的處罰原則
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2. 犯罪未遂的處罰原則
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 犯罪中止的處罰原則
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十一、共同犯罪
說明:共同犯罪的分類及其刑事責任有可能出簡述題,其他的需要理解
(一)共同犯罪的分類及其刑事責任
1. 主犯的處罰
(1)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刑處罰,但要排除掉實行犯過限的情況
(2)對於犯罪集團首要分子以外的一般主犯,包括犯罪集團中起主要作用的主犯和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主犯,應當按照他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2. 從犯的處罰
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3. 脅從犯的處罰
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4. 教唆犯的處罰
(1)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
(2)教唆未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3)被教唆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① 被教唆人拒絕教唆(未犯教唆之罪)
② 被教唆人接受了教唆但並沒有實行犯罪(未犯教唆之罪)
③ 被教唆人接受被教唆的犯罪,但實施了其他行為(未犯教唆之罪)
④ 被教唆人實施了犯罪並不是教唆犯的教唆所引起的(教唆未遂)
十二、罪數形態
說明:可能出選擇題,理解,不用深究
(一)想像競合犯的概念、特徵
1. 概念:想像競合犯,是指行為人實施一個行為觸犯數個罪名的犯罪形態。
2. 特徵:
① 行為人實施了一個行為。
② 一個行為必須觸犯數個罪名。
(二)連續犯的概念、特徵
1. 概念:連續犯,是指基於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連續實施數個獨立的性質相同的危害行為,觸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態。
2. 特徵:
① 必須實施了數個獨立的性質相同的行為
② 必須是行為人基於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
③ 數次行為之間具有連續性
④ 數次行為觸犯同一罪名
(三)牽連犯的概念、特徵
1. 概念:牽連犯,是指以某種犯罪為目的的實施的實行行為,與其手段行為或者結果行為分別觸犯不同罪名的犯罪形態
2. 特徵:
① 出於一個犯罪目的
② 實施了數個獨立的犯罪行為
③ 數行為之間存在必然的牽連關系
(四)連續犯的時效問題
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十三、刑罰種類
說明:死刑內容有可能出簡答題,其他種類及其具體規定有可能出選擇題
(一)關於死刑
1. 限制死刑的具體表現
(1)死刑適用必須受罪刑法定原則的制約
(2)死刑適用范圍的限制
(3)犯罪主體的限制
(4)死刑適用在法定程序上的限制
(5)保留死刑緩期執行制度,以控制死刑立即執行的實際范圍
2. 死緩制度及其法律後果
(1)死緩的概念:不是獨立刑種,是執行制度
(2)死緩的適用條件
① 罪該處死
② 不是必須立即執行
(3)死緩期滿的處理的結果
① 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
② 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十四、累犯、自首、立功
說明:累犯、自首、立功的構成要件不僅要記住,還要熟練運用和把握
(一)累犯的構成要件
1、一般累犯
(1)前罪與後罪是故意犯罪
(2)前罪被判處的刑罰和後罪應當被判處的刑罰均是有期徒刑以上
(3)後罪發生在前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後的5年以內
2、特殊累犯
(1)前罪和後罪都是危害國家安全罪
(2)前罪和後罪被判處或者應當判處何種刑罰及其輕重,均不影響特殊累犯的成立
(3)後罪發生在前罪刑罰執行完畢或赦免以後,但後罪的發生不受兩罪的相隔時間長短的限制
(二)自首的構成要件
1. 一般自首成立的條件
(1)自動投案
① 自動投案的時間必須發生在犯罪人尚未歸案之前
② 自動投案對象,一般是要求犯罪分子直接向公檢法機關主動投案
③ 投案行為必須是基於犯罪分子本人的意志而自動投案
④ 犯罪人必須自願置於有關機關或者個人的控制之下
(2)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① 供述的必須是犯罪事實
② 供述的必須是自己的犯罪事實
③ 必須如實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
2. 特別自首成立的條件
(1)特別自首的主體必須是已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
(2)如實供述自己的其他罪行
(3)所供述的罪行必須尚未被司法機關發覺
(三)立功的成立的條件
1. 一般立功
(1)檢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經查證屬實
(2)提供偵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線索
(3)阻止他人犯罪活動
(4)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
(5)具有其它有利於國家和社會的突出表現
2. 重大立功
十五、數罪並罰
(一)數罪並罰的原則
說明:有可能出簡述題
1. 並科原則
2. 吸收原則
3. 限制加重原則
4. 綜合原則
(二)適用數罪並罰的幾種情況
說明:應該出選擇題,需要大體把握
1、簡單並罰:A1&A2=A2~(A1+A2)
2、發現漏罪(先並後減):A&L-n
3、發現新罪(先減後並):(A-n)&X
4、多罪並罰(先處理漏罪再處理新罪)
(1)多個漏罪:A&(L1&L2)-n
(2)多個新罪:(A-n)&(X1&X2)
(3)既有漏罪又有新罪:(A&L-n)&X
十六、緩刑、減刑、假釋
(一)緩刑、減刑、假釋各種的條件(特別是對象條件和限制條件)
1. 緩刑
(1)對象條件:被判處的是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罰
(2)實質條件: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認為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
(3)限制條件: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2. 減刑
(1)對象條件: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人
(2)實質條件:在執行期間確有悔改表現或立功表現
(3)限度條件(減刑的最低限):減刑後實際執行的刑期,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原判刑期的1/2;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10年
(4)程序條件:由執行機關向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建議書,由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並作出裁定。
3. 假釋
(1)對象條件: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刑期條件:被判處有期徒刑的,執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實際執行10年以上
(3)實質條件:犯罪分子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
(4)消極條件:對累犯以及因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
(二)假釋的撤銷
1. 在假釋考驗期內犯新罪。
2. 在假釋考驗期內,發現漏罪。
3. 假釋考驗期內,被假釋的犯罪分子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假釋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
十七、追訴時效
(一)時效的延長的兩種情形
說明:這里可能出簡答題
1. 在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或者法院受理案件後,逃避偵查或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2. 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司法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二)其他的內容注意理解,可能出現在選擇題或案例分析題中

1. 避險起因:發生了合法權益遭受損害的危險
2. 避險意圖:行為人認識到正在發生的危險,並希望以避險的手段保護較大合法利益的心理態度
3. 避險對象: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❸ 包庇罪刑法第幾章幾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一十條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3)刑法第310條擴展閱讀:

窩藏、包庇罪,實際上是兩個罪名,即窩藏罪和包庇罪,所謂窩藏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的行為。而包庇罪則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證明予以包庇的行為。區分窩藏、包庇的故意和過失的關鍵在於:

(一)行為人是否明確知道他人犯罪,如他人已明確告知行為人自己犯了罪等等。

(二)行為人是否應知道他人犯罪,如從他人的言談舉止和向行為人提出的種種要求中推斷出來。

(三)窩藏、包庇行為是否違背了行為人的意志。

司法實踐中,認定行為人是否犯窩藏、包庇罪,不能光看行為人的口供,而應根據行為人的行為和案件的具體情況,結合其口供和其它相關證據,以綜合認定。如果行為人確定不知道對方是犯罪人,或者受欺騙、蒙蔽而為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作虛假證明包庇的,不能認定其是出於主觀的故意,也就不能認定窩藏、包庇犯罪,不能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❹ 包疪縱容罪適用刑法第幾條

窩藏、包庇罪(刑法第310條)

❺ 刑法第103條是什麼

刑法第一百零三條 【分裂國家罪】組織、策劃、實施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版的,對首要分子或者罪權行重大的,處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對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煽動分裂國家罪】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❻ 法律題目

首先糾正樓上的錯誤,沒有殺人罪,只有故意殺人罪,法學的罪名是不能錯的不能少任何一個字,特別是這么簡單最常用的罪名更不應當錯,當然我可以肯定你不是法律專業的。

一,其父母構成「包庇罪」(刑法第310條),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

也可能涉嫌「幫助毀滅證據罪」(刑法第307條第2款),是指在訴訟活動中,唆使、協助當事人隱匿、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行為。

兩罪不能並罰,只能擇一重罪,包庇罪的最高刑是十年,幫助毀滅證據罪最高刑是三年,因此,應該定包庇罪。

二,這個題目屬於刑事訴訟法的范疇:根據刑事訴訟法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ssf/200311/20031109202059.htm

第24條的規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張三的居住地和犯罪地都在A縣,當然根據地區管轄的原則由A縣人民法院管轄。

三, 構成徇私枉法罪(取消枉法追訴、裁判罪,刑法第399條第1款),該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對明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為。

所謂司法機關是指行使國家賦予審判和法律監督權力的機關。在我國是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總稱。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依法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法行使檢察權;公安機關是公安機關,負責部分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預審。

三,證人構成偽證罪。偽證罪(刑法第305條),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

四,徇私枉法罪或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

五,私放在押人員罪(刑法第400條第1款),是指國家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私自將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非法釋放的行為。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10條規定

如果事前都知抄道是犯罪而且給犯襲罪人提供隱藏處的在法律上則以共同犯罪論處。
如果事前不知道時候犯罪人說明來意而讓你提供隱藏住所的,或幫助其逃逸、做假證包庇的都以包 庇罪論處,當中要分情節定刑期。嚴重者將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感覺凡是知道案件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這條法律規定是正確的。因為國家是站在一個大局的意識上看的,國家是為了整個社會秩序而定的。所以我支持。

❽ 有關法侓買淫的處罰

一、賣淫、嫖娼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六條第一款「情節較輕」的情形,處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罰款:

1、已談妥價格或者給付金錢等財物,尚未發生性關系的;
2、初次賣淫、嫖娼行為,認錯態度好,表示悔改且具有其他特殊原因的;
3、其他情節較輕情形的。

二、因賣淫、嫖娼被依法予以罰款、行政拘留、收容教育、勞動教養執行期滿後三年內又賣淫、嫖娼的,報勞動教養。

三、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七條規定「情節較輕」的情形,處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罰款:

1、引誘、容留、介紹賣淫,賣淫行為未遂的;
2、不以營利為目的;
3、其他情節較輕的。

四、因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被依法判處刑罰執行完畢後五年內,或者被勞動教養執行完畢後三年內,或三年內受過二次以上行政處罰、一年內受過一次行政處罰後,又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的,報勞動教養。

五、賣淫嫖娼案情復雜,按上述賣淫嫖娼處罰標准進行裁量仍有過重或過輕之嫌的,提交局領導召集有關人員集體討論決定。

❾ 我是不是犯窩藏罪

你的確犯了窩藏罪。

根據刑法第310條: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你的行為很明確:1、對方已經表明了公安在抓他,說明你是明知的。
2、你幫助其藏匿,提供住所,幫助其開車等等。

你的事情一般不算太嚴重,但是判三年以下的可能是有的,建議你給自己請個好律師,辯護的好的話,可以判個緩刑,不用坐牢。

❿ 提供一個法律案例分析 能講個8-10分鍾的 希望比較典型 比較復雜的 包括案情和法律分析 刑法、民法不限

共同犯罪、轉化的搶劫罪、窩藏罪

邢鋼(20歲)和劉軍(15歲)經過預謀,在某日下午伺機行竊。當見到被害人李紅岩在攤位上買雞時,劉軍示意邢鋼掩護,邢鋼即站在李紅岩跟前假裝買雞,劉軍從劉紅岩的褲兜里竊取了一個錢包(內有人民幣850多元、信用卡兩張以及身份證等),然後迅速離去。當李紅岩發現被竊而要追趕時,被面前的邢鋼故意擋住視線和出路,李紅岩就將站在面前的邢鋼抓住。邢鋼為了逃脫,就掏出尖刀朝李紅岩連刺數刀,將李刺傷。案發後,邢鋼逃到他的朋友張飛家躲藏。張飛知道邢鋼犯罪事實之後,就將邢鋼送往外地隱藏。在邢鋼躲藏期間,張飛3次前去看望,並資助他500元錢生活費用。

根據上述案情,請回答下列問題:

(1)邢鋼與劉軍是否構成共同犯罪?為什麼?

(2)張飛與邢鋼是否構成共同犯罪?為什麼?

(3)邢鋼、張飛構成什麼罪?

(4)邢鋼、劉軍的行為各如何定性或處理?

〔答案〕

(1)邢鋼與劉軍不構成共同犯罪。因為邢鋼與劉軍只是預謀盜竊,他們僅在盜竊范圍內具有共同故意,而在刺傷李某的行為中沒有共同故意。而劉軍只有15周歲,依法對盜竊行為不負刑事責任,故劉軍不可能與邢鋼構成共同犯罪。

(2)張飛與邢鋼不構成共同犯罪。因為二人事先無通謀,張飛事先並不知道更沒有參與邢

鋼的犯罪行為。

(3)邢鋼在實施盜竊他人財物時,為了逃脫和抗拒抓捕,當場刺傷李紅岩,依法應轉化為搶劫罪。張飛則構成窩藏罪。

(4)對邢鋼以搶劫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而劉軍則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應給予行政處罰,並責令其家長或者監護人嚴加管教,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解題思路〕

本題主要涉及共同犯罪與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范圍的問題。雖然已滿14周歲的人對搶劫行為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劉軍與邢鋼的共同犯罪的預謀或者說共同犯罪的故意范圍僅限於盜竊。對於故意傷害被害人的結果,僅由邢鋼一人負責,在刑法理論上被稱之為實行過限,即超過共同犯罪故意的限度的,應當由實施該行為的人負責。這一點是解答的關鍵,也是入手之處。

〔法理詳解〕

本題涉及共同犯罪、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搶劫罪的轉化以及相關犯罪的關系等問題。邢鋼與劉軍二人只是預謀盜竊,且劉軍在盜得財物後即行離去,刺傷李紅岩的是邢鋼,但這已和劉軍無關。因此,邢鋼與劉軍僅在盜竊范圍內具有共同故意,而在刺傷李某的行為中沒有共同故意,即對刺傷被害人李紅岩的行為與結果僅有邢鋼一人負刑事責任,而劉軍對此不負刑事責任。但是,在盜竊情形下,由於劉軍只有15周歲,根據《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定,依法對盜竊行為不負刑事責任。可見共同犯罪中兩個以上的犯罪主體這一條件不成立,故劉軍不可能與邢鋼構成共同犯罪。邢鋼在實施盜竊犯罪之後,為了脫逃、抗拒抓捕,對被害人當場使用了暴力並造成傷害,根據《刑法》第269條的規定,其盜竊行為的性質發生了轉化,即轉化為搶劫的性質,構成搶劫罪。張飛雖然與邢鋼事先無通謀而不構成共犯關系,但其在明知邢鋼實施的犯罪行為之後,主動為其提供隱藏的處所和財物,構成《刑法》第310條的窩藏罪。對於邢鋼與劉軍行為的定性、處罰,則應當考慮《刑法》第17條第4款的規定,即因不滿16周歲而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熱點內容
試論述國際商法的基本作用 發布:2025-01-12 00:03:41 瀏覽:725
華東政法大學東方法學 發布:2025-01-11 23:36:41 瀏覽:222
司法部公證管理規章有哪些 發布:2025-01-11 23:03:26 瀏覽:269
法人變更了還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22:45:01 瀏覽:485
關於黨支部上牆張貼的規章 發布:2025-01-11 22:11:03 瀏覽:146
在職法律碩士報名條件 發布:2025-01-11 22:10:51 瀏覽:764
醫生的診斷證明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1 22:04:02 瀏覽:647
江蘇省法律援助機構接待的來訪咨詢量 發布:2025-01-11 21:56:07 瀏覽:884
環境法律責任的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1 21:24:29 瀏覽:906
泰州法院颶風行動 發布:2025-01-11 21:24:21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