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代理名詞解釋
❶ 名詞解釋 代理
代理,名詞解釋
1.[agency,procuratory]:以他人的名義,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對被代理人直接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為。
2.[surrogacy]:本職工作外,代理人的職務。
3.[proxy]:指代理伺服器。
(1)民法代理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代理,動詞解釋
1.[act as agent]:本職工作外,短時間代人擔任職務。
2.[act for]:受委託代表當事人進行某種活動。
民法上的代理
是指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以被代理人名義與第三人為民事法律行為,從而對被代理人直接發生權利義務的行為。例如,甲委託乙代其購買某種物品,乙即以甲的名義與丙訂立該種物品的買賣合同,由此而產生的合同權利義務,直接由甲承受。
這里,甲是被代理人(又稱「本人」),乙是代理人,丙是第三人(又稱「相對人」)
商法上的代理
是指代理人根據與被代理人達成的某種合同關系,從事合同規定領域、程度、時間的商務活動行為。商法上常見的代理包括項目代理、產品代理等。
代理作為法律術語的基本特徵
1.代理行為是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民事法律行為。
2.代理人一般應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代理行為。
3.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獨立為意思表示。
4.代理行為的法律後果直接歸屬於被代理人。
分類
一、以代理權產生根據的不同分為委託代理、法定代理
①委託代理,又稱意定代理,即代理人依照被代理人授權進行的代理。
②法定代理,是根據法律的規定而直接產生的代理關系,主要是為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而設定,如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代理。
二、以代理是否轉托他人分為本代理和再代理
①本代理。
②再代理。再代理又稱復代理,指代理人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轉托他人實施代理的行為。與此相對,由代理人親自進行的代理則為本代理。
三、以是否以被代理人名義從事代理分為顯名代理和隱名代理
①顯名代理。所謂顯名代理是指代理人所進行的代理行為,必須以被代理人本人的名義進行。
②隱名代理。所謂隱名代理,是代理人雖未以本人名義為法律行為,但實際上有代理的意思,且相對人明知或應當知道,從而在法律上亦發生代理的效果。
❷ 代理的名詞解釋
代理是一個漢語詞彙,是指以他人的名義,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對被代理人直接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為。
表見代理,是指雖然行為人事實上無代理權,但相對人有理由認為行為人有代理權而與其進行法律行為,其行為的法律後果由被代理人承擔的代理。表見代理從廣義上看也是無權代理,但是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的信賴利益與交易的安全,法律強制被代理人承擔其法律後果。表見代理制度是基於被代理人的過失或被代理人與無權代理人之間存在特殊關系,使相對人有理由相信無權代理人享有代理權而與之為民事法律行為,代理行為的後果由被代理人承擔的一種特殊的無權代理。國家表見代理制度建立時間不長,還有不完善之處,有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其中,相對人對義務人的選擇權問題、無權代理人的法律責任問題以及代理人的抗辯權問題便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於法律原因,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註意表見代理問題,對自己,他人及社會的利益負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三條 代理包括委託代理和法定代理。
委託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託行使代理權。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
第一百六十四條 代理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職責,造成被代理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代理人和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合法權益的,代理人和相對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百六十五條 委託代理授權採用書面形式的,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限,並由被代理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一百六十九條 代理人需要轉委託第三人代理的,應當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認。
轉委託代理經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被代理人可以就代理事務直接指示轉委託的第三人,代理人僅就第三人的選任以及對第三人的指示承擔責任。
轉委託代理未經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代理人應當對轉委託的第三人的行為承擔責任;但是,在緊急情況下代理人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轉委託第三人代理的除外。
❸ 名詞解釋民事代理
法律分析:民事代理是指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發生的一種民事法律關系,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稱本人)的名義,在代理許可權內與第三人(又稱相對人)實施民事行為,其法律後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六十一條 民事主體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依照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民事法律行為的性質,應當由本人親自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
第一百六十二條 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名義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代理人發生效力。
第一百六十三條 代理包括委託代理和法定代理。
委託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託行使代理權。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
❹ 民法上的代理是什麼意思
《民法通則》第64條規定:「代理包括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1)委託代理
委託代理是指基於被代理人的委託授權而發生代理權的代理,由於它是依據本人意思而產生代理權的代理,本人意思表示是發生委託代理的前提條件,因此又稱為意定代理。委託授權行為是被代理人以委託的意思表示將代理權授予代理人的行為。它是委託代理產生的根據。我國《民法通則》有關委託代理的規定,明確使用了「授權委託書」、「委託書授權」等術語,可見,我國《民法通則》也把授權行為作為委託代理發生的根據。
一般認為代理權的授予,並不是一種契約關系,而是一種單方法律行為,它不必取得代理人的同意,僅憑被代理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就能發生授權的效力。我國《民法通則》第65條規定,授權委託書只需要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即可。
通常情況下,在本人完成授權行為之時,本人與代理人之間往往已設定一種合同關系作為代理權賴以產生的基本法律關系。所以,委託合同是產生委託代理授權的原因或基礎,委託代理權就成為受託人處理委託事務的一種手段。但是,委託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並不當然產生代理權,只有委託人作出委託授權的單方行為,代理權才發生。此外,勞動合同關系、合夥關系、職務關系,並不存在委託合同關系,也能產生委託代理授權。
委託代理授權,一般為不要式行為。《民法通則》第65條第1款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在法律規定必須用書面形式時,口頭形式為無效。
(2)法定代理
法定代理,是依照法律的規定發生代理權的代理。這種法律規定,即法定授權行為,是國家立法機關基於保護公民和維護交易秩序的特別需要,而作出的關於具有特定身份的民事主體有權代理他人為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取得法定代理人的資格既不需要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也不需要人民法院的指定,這是法定代理的一個顯著特徵。
法定代理通常適用於被代理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情況。《民法通則》第12、13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徵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實施;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民法通則》第14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因此,具有監護人資格的人,依法享有法定代理權。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實施代理行為時,應遵循《民法通則》第18條第1款規定的行為准則,本著有利於被監護人利益的精神而為之。監護人實施代理行為違反監護職責的要求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時,應當承擔由此產生的不利後果;若因此致被監護人受有損失,應負賠償責任。
(3)指定代理
依據人民法院或者有關單位的指定行為而發生的代理,稱為指定代理。這里所謂的「有關單位」,是指依法對被代理人的合法權益負有保護義務的組織。人民法院可以依法為那些因特殊原因不能親自處理自己事務,又不能通過法定代理人或委託代理人處理其事務的公民指定代理人。如為失蹤人指定財產代管人,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指定訴訟代理人。在不能由法院指定代理人的情況下,應由依法對他的合法權益負有保護義務的單位為其指定代理人。
❺ 民法中代理到底是什麼性質的行為,跟民事行為什麼關系
簡而言之,代理只是一種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變動在一些教科書上表述是民事權利變動。
代理分為委託代理與法定代理,其實還有一個指定代理,深入探討法律關系變動與權利變動。
委託代理就是通過委託合同,在當事人之間產生委託法律關系、消滅當然屬於民事法律關系的變動,不是法律行為。
法律行為只是造成法律關系變動的一個原因。
不懂可以繼續追問。因此,訂立委託代理合同的行為就是一種法律行為。我國將原始的法律行為稱為成為民事行為民事代理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
代理關系的產生、存續
❻ 法律方面 代理 的名詞解釋
無權代理:
無權代理是非基於代理權而以本人名義實施的旨在將效果歸屬於本人的代理。委託代理以本人授予代理權為要件,無權代理與有權代理的區別就是欠缺代理權。民法通則第66條第1款規定: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無權代理有效與否,法律不僅要考慮本人的利益,還要考慮善意相對人的利益。所以,法律對無權代理區別對待:對於表見代理,趨向於保護相對人,定為有效代理;對表見代理以外的狹義無權代理,賦予本人追認權,故狹義無權代理屬於效力未定之行為。所謂狹義無權代理,是指行為人不僅沒有代理權,也沒有使第三人信其有代理權的表徵,而以本人的名義所為之代理。
承諾:
在業務管理中,「承諾」一詞被普遍用於指償付物料或勞務的債務。下列定義可適用於SAP系統中的承諾:承諾認定了所請求或定購的物料和勞務將來要發生的費用。因此,
承諾代表了將來某時要發生的費用的資金預備。承諾管理可使您准確地記錄和分析這些資金。
暫時找到這兩個
❼ 民法中代理的分類有哪幾種
民法中代理的分類:
一、以代理權產生根據的不同分為委託代理、法定代理
①委託代理,又稱意定代理,即代理人依照被代理人授權進行的代理。
②法定代理,是根據法律的規定而直接產生的代理關系,主要是為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而設定,如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代理。
二、以代理是否轉托他人分為本代理和再代理
①本代理。
②再代理。再代理又稱復代理,指代理人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轉托他人實施代理的行為。與此相對,由代理人親自進行的代理則為本代理。
三、以是否以被代理人名義從事代理分為顯名代理和隱名代理
①顯名代理。所謂顯名代理是指代理人所進行的代理行為,必須以被代理人本人的名義進行。
②隱名代理。所謂隱名代理,是代理人雖未以本人名義為法律行為,但實際上有代理的意思,且相對人明知或應當知道,從而在法律上亦發生代理的效果。
(7)民法代理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稱本人)的名義,在代理許可權內與第三人(又稱相對人)實施民事行為,其法律後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實施代理行為。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代理行為。代理主要是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❽ 簡述代理的概念和法律特徵
一、代理的概念
1、代理是法律術語,根據《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稱本人)的名義,在代理許可權內與第三人(又稱相對人)實施民事行為,其法律後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2、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實施代理行為。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代理行為。代理主要是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二、代理的法律特徵:從民法理論上講,代理具有下列法律特徵,使其區別於其他相近的民事法律制度。
1、代理行為是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民事法律行為
是說通過代理人所為的代理行為,能夠在被代理人與第三人之間產生、變更或消滅某種民事法律關系,如代訂合同而建立了買賣關系、代為履行債務而消滅了債權債務關系,這表明代理行為具有法律上的意義,同樣是以意思表示作為構成要素。
2、代理人一般應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代理活動
民法通則第63條第2款規定:「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在代理關系中,代理人是代替被代量人從事法律行為,以實施被代理人所追求的民事法律後果。
(8)民法代理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代理特徵和基本特徵:
一、代理特徵
1、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實施代理行為。
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代理行為。
3、代理主要是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4、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二、基本特徵
1、代理行為是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民事法律行為。
2、代理人一般應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代理行為。
3、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獨立為意思表示。
4、代理行為的法律後果直接歸屬於被代理人。
❾ 代理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徵
代理是法律術語,根據《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稱本人)的名義,在代理許可權內與第三人(又稱相對人)實施民事行為,其法律後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實施代理行為。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代理行為。代理主要是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行為承擔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