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說說
『壹』 拉鋸半個多世紀的民法典終於通過了,說說哪些內容引起了你的興趣
作為電子合同平台來說,最感興趣的自然是關於電子合的內容:
在《第二章 合同的訂立》部分,民法典再次確認了電子合同的書面形式屬性,並對電子合同的成立時間、成立地點作出認定。
第四百六十九條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第四百九十一條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要求簽訂確認書的,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
當事人一方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對方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並提交訂單成功時合同成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第四百九十二條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住所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在《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部分,民法典則對電子合同的交付時間做出了認定。
第五百一十二條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訂立的電子合同的標的為交付商品並採用快遞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貨人的簽收時間為交付時間。電子合同的標的為提供服務的,生成的電子憑證或者實物憑證中載明的時間為提供服務時間;前述憑證沒有載明時間或者載明時間與實際提供服務時間不一致的,以實際提供服務的時間為准。
電子合同的標的物為採用在線傳輸方式交付的,合同標的物進入對方當事人指定的特定系統且能夠檢索識別的時間為交付時間。
電子合同當事人對交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方式、時間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據人民網報道,從總體來看,民法典在現行法律規定基礎上,體現了鮮明的數字時代特徵。
『貳』 請結合社會生活實際談談對民法典的認識
民法典對人的看法,發生了相當重大的改變。
民法典總則編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這就跟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不同。《民法通則》的相應規定,是把財產關系放在人身關系的前邊。當時對人的定位,主要是期待人能夠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體;而當我們來到21世紀第二和第三個十年的交匯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其最為核心和關鍵的內容,已經從吃飽穿暖變成了人身自由、人格尊嚴,我們首先是把人定位為推動實現自身自由和全面發展的主體,然後才是實現其他發展目標的主體。
與此相呼應,民法典在編排體例上一個重大的創新,那就是我們有了獨立成編的人格權編。這就是在集中表達民法典對人的看法,只有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得到了法律的確認和保障,人才有可能成為推動實現自身自由和全面發展的主體。包括在民法典侵權責任編中間,還有自甘風險的規定,這就是鼓勵人們去進行探索創新,甚至合理范圍內的冒險。民法典希望每一個個體的生命都是生機勃勃的生命,這就是民法典對人的看法。
『叄』 談談民法是怎麼實現對民事權益的保護
現在中國已經形成一個以民法通則為基本法,由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擔保法、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等民事單行法構成的民事法律體系。
目前中國的民事權利體系由人格權、身份權、繼承權、物權、債權和知識產權組成。人格權是自然人基於人格尊嚴對自己的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譽等人格利益所享有的民事權利。民法通則對其有集中規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單行法也有相關規定。身份權是基於婚姻家庭關系產生的民事權利,主要規定在婚姻法和收養法中。繼承權是繼承法規定的取得遺產的權利。物權是直接支配有形財產的權利,具體包括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等用益物權以及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這些擔保物權。目前中國民法對物權的規定分散在民法通則、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擔保法等法律中。債權以合同法規定的合同權利和違約責任為主。知識產權主要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分別由著作權法、專利法和商標法具體規定。這些民事權利將憲法對公民人格尊嚴和合法財產權受保護的規定落實為對平等主體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保護。
就保護人身權利而言,以人格權為例,規定了一般人格權和具體人格權,是指自然人對人格平等人格獨立人格自由人格尊嚴的一般人格利益予以支配,並排持他人的權利。具體人格權主要有身體權、生命權、健康權、自由權、隱私權、姓名權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具體以隱私權為例,法律將隱私上升為一種權利,十足十一種進步,並規定精神受到傷害可申請精神損害賠償。
就財產權而言,以物權為例。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物權保護的六種方式:確認權利;返還原物;恢復原狀;排除妨害;消除危險;損害賠償。這六種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物權保護的途徑可以分為公力救濟途徑和私力救濟途徑,所謂公力救濟,"謂私權受到侵害者,對於國家有保護請求權我國《物權法》規定,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私力救濟又稱為自力保護、自力救濟,是保護民事權利的基本方式,即權利人運用自己力量來保護權利,物權保護同樣也有此種方式。
希望對你有幫助。。。。
『肆』 結合民法典說說社會法治增強有哪些方面
明確了法律責任和侵權責任!
《民法典》第999條規定:「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的,可以合理使用民事主體的姓名、名稱、肖像、個人信息等;使用不合理侵害民事主體人格權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強化了社會公益的強勢復出!
『伍』 談談民法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談談民法與我們的生活關系,其實我們對於民法典現在的改革,我們不專是說很理解,但是我相信一個屬國家出具了民法典,一定是對老百姓是有利的,對我們的生活也是有所改變的,比如說我們現在的農民工可以用法律保武器保護自己,能拿到每年的薪水,而不會為拖欠工資而煩惱,這些都是國家為我們做的好事情
『陸』 談談對民法基本原則的認識
首先要知道民法基本原則了有哪些:
1、民事主體地位平等原則:
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即使國家參與某一民事關系,其與對方當事人在民法上的地位也是平等的。
2、等價有償原則:
等價有償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移轉財產等民事活動中,要按照價值規律的要求進行等價交換,實現各自的利益。要注意的是,在雙方當事人自願且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下,財產移轉也可以是不等價的或無償的。
3、自願和公平原則:
自願原則,也就是傳統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時,可以基於自己的自由意志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系。但是,民事主體的意志自由不是絕對的,其不得違背法律規定,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應本著公平觀念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兼顧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4、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應當誠實信用地行使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實現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以及雙方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平衡。
5、民事權利受法律保護原則:
民法是以權利為核心的法,當然要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基本原則。
6、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中必須正確行使民事權利,如果行使權利損害同樣受到保護的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時,即構成權利濫用。民事活動首先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及習慣,行政權利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再結合一些個人觀點即可,望採納
『柒』 結合中國第一部民法典談談你如何理解民法是生活中的憲法
《民法典》作用的發揮決不可忽視其背後的憲法,對於可能存在的憲法問題不能視若無睹,應當在民事裁判中時刻關注憲法的規定,在個案中踐行社會主義對弱者保護的原則,發揮憲法的根本法作用和合憲性審查對於維護法制統一之功能。
保持《民法典》的基本法律地位,防止其被其他法律掏空價值,在權利保護方面積極對接憲法的規定,實現從依據憲法制定民法典到民法典實施中依靠憲法作用的發揮的轉變。如此才有可能全面實現民法典的立法目的,實現憲法和民法典的良性互動。
《民法典》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翔實的規定,並規定侵權責任,明確權利受到削弱、減損、侵害時的請求權和救濟權等,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捌』 談談你對民法的認識要1000到1500字
民法的基本原則,反映民事生活的根本屬性,尤其是市民社會的一般條件、趨勢和要求。我國民法通則第3—7條對我國民法的原則做了規定,概括其內容,大約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民法內容有普遍約束力的原則,是指導民事立法、民事審判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如平等、自願等原則,還有一些是適用於特定民事法律關系的原則,如公平、誠實信用、禁止權利濫用等原則。
一、平等原則 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體的身份平等。身份平等是特權的對立物,是指不論其自然條件和社會處境如何,其法律資格亦即權利能力一律平等。民法通則第3條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平等地享有權利,其權利平等地受到保護。
二、自願原則 自願原則的實質,就是在民事活動中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去從事民事活動,國家一般不幹預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當事人的選擇。其內容應該包括自己行為和自己責任兩個方面。自己行為,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參與民事活動,以及參與的內容、行為方式等;自己責任,即民事主體要對自己參與民事活動所導致的結果負擔責任。
三、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指在民事活動中以利益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在民事主體之間發生利益關系摩擦時,以權利和義務是否均衡來平衡雙方的利益。因此,公平原則是一條法律適用的原則,即當民法規范缺乏規定時,可以根據公平原則來變動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公平原則又是一條司法原則,即法官的司法判決要做到公平合理,當法律缺乏規定時,應根據公平原則作出合理的判決。
四、誠實信用原則 所謂誠實信用,其本意是要求按照市場制度的互惠性行事。在締約時,誠實並不欺不詐;在締約後,守信用並自覺履行。如果說任何自由都是受制約的自由,那麼誠實信用應是題中之義。然而,市場經濟的復雜性和多變性昭示:無論法律多麼嚴謹,也無法限制復雜多變的市場制度中暴露出的種種弊端,總會表現出某種局限性。民法規定該原則,使法院在審理具體案件中,能主動干預民事活動,調整當事人利益摩擦,使民事法律關系符合正義的要求;另一方面,法院可根據該原則作出司法解釋,填補法律的漏洞旨由於該原則位階高、不確定性強,用而不當也可能會成為司法專橫的工具,對該原則的運用,必須與其他原則結合起來統籌考慮。
五、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中必須正確行使民事權利,如果行使權利損害同樣受到保護的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時,即構成權利濫用。對於如何判斷權利濫用,民法通則及相關民事法律規定,民事活動首先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及習慣,行使權利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玖』 談談你如何理解民法是「生活中的憲法」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版表決通過後,它權將成為新中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國民法制度也將迎來民法典時代。
民法典(草案)通過後,它是目前最長的、擁有法律條文最多的法律,集各種規則之大成。過去我們已有一些民事單行法律,如民法通則、民法總則、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等等。這些法律都將被廢止,經過修訂編入這一部法典里。
因為它調整的是民事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一個自然人而言,從他還沒有出生開始,到其死後一段時間,這個人生活的每一階段、每個步驟,都由這部法律管。
出生前,在母親肚子里,這部法律就規定了對胎兒利益的保護。出生是一個最重要的民事法律事件。從出生起,他就成為民法上的人,享有權利、承擔義務,會與父母形成撫養關系、監護關系。
還沒長大,他就有各種財產關系,如買學慣用品、其他生活資料。長大後,他要結婚,民法典的婚姻家庭編會加以規定。父母出錢支持他買房,有物權法加以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