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判決或

司法判決或

發布時間: 2022-05-10 03:06:08

㈠ 對司法判決不服怎麼辦

法律分析:這樣的判決是不合理的,你可以在收到判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原審法院或者原審法院的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七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之規定,可見,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也就是說判決的是十五天上訴期,裁定的是十天上訴期。

㈡ 解釋什麼是司法裁判

司法裁判,顧名思義,就是司法機關作出的裁定或判決。在我國司法裁判就是法院審判。

一、司法裁判,本身要清晰無異議,做到從技術到規則的全面闡釋。

司法裁判中,法官在解釋某條法律的時候,既要有自己對法律條文字面意義及立法精神的理解,又要受原來已有規則、範例等的影響,還要面對復雜案件闡釋自己對法律的理解,這種理解在許多案件中注入了法官自己的建樹。美國學者德沃金有一句很深刻的話:法官和律師有時爭論的並不是法律是什麼,而實際上是爭論法律應該是什麼的問題,他們的意見不一致是關於忠實和道德問題而不是法律問題。其次,法官不能自動售貨機式地裁判案件,他應當清晰地闡明法律規定,因為法律作為以語言為載體的行為規范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現為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模糊性、滯後性等。

二、權威的司法裁判,必須具有「三性」,即:合法性、正當性、可接受性。

1、「合法性」要求法官嚴格依照法律規定作出裁判,不能突破法律底線;

2、「正當性」要求法官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必須以正當、合理為價值追求;

3、「可接受性」要求法官所作出的裁判能夠得到訴訟參與人乃至社會公眾的認同。要想實現公平正義,並且讓公眾能夠感受到公平正義得到了實現,裁判的這「三性」缺一不可。

三、在新媒體時代,要想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必須做到:

1、合法性要求:守住法律底線,突破法律底線地枉法裁判,應當受到媒體的譴責;

2、正當性要求:通過傳媒信息把握社會情勢,准確行使裁量權。

3、可接受性要求:通過傳媒釋放信息,增強公眾對公平正義的認知。

總之,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於法官做到裁判「三性」、實現公平正義,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法官要以開放和自信的心態去應對媒體,在堅持依法裁判、不違背職業倫理的前提下積極吸收信息並且主動釋放信息,在「一收一放」之間實現公平正義,並且讓公眾感受到這種公平正義。

㈢ 法院判決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不包括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第一百三十八條判決書應當寫明:(一)案由、訴內訟請求、爭議的容事實和理由;(二)判決認定的事實、理由和適用的法律依據;(三)判決結果和訴訟費用的負擔;(四)上訴期間和上訴的法院。判決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㈣ 判決書或裁定書中本院認為的內容,可否是判決或裁定的結論,法律效力如何

判決書或裁定書中本院認為的內容,不能作為判決或裁定的結論,但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

根據2002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九條第一款第四項之規定,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四)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法院判決書或者裁定書中,「本院認為」的部分,屬於對判決結論的說理和解釋。從說理和解釋推導出判決結論。

「本院認為」的說理和解釋部分,可以在說理的同時,直接寫明判決結論。這里的寫明判決結論是判決書寫作的問題涉及認證是否充分的問題,不涉及法律效力。判決書的效力體現在判決結論部分。

(4)司法判決或擴展閱讀:

判決主文是人民法院就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作出的結論,而判決書中的「本院認為」部分,是人民法院就認定的案件事實和判決理由所作的敘述,其本身並不構成判項的內容。

證據說理是判決書說理論證的起點。「證據與事實相統一、事實與法律相統一」是判決書說理的最基本要求。認定的事實必須有相應的證據證明,適用的法律必須基於相應的事實。

簡言之,證據證明事實,事實適用法律。一方面,證據說理是事實說理、得出裁判結論的前提;另一方面,證據說理也是判決書說理的必然要求。

為保證判決書證據的說理性,撰寫判決書時必須做到以下幾點,即:內容上必須包含雙方都提供了什麼證據、法院認定了什麼證據、認定證據內容是什麼、其證明力如何以及法院未予認定的證據及其原因所在。

參考資料來源:石家莊仲裁委員會—最高法院案例:判決書中的「本院認為」部分不能作為執行依據

㈤ 司法鑒定與法院判決的關系

司法鑒定與法院判決之間的關系:法院判決有時候要根據案件的司法鑒定來作出。司法鑒定只是對某一事實做的專業鑒定,而法院的判決是對一個案件作出的最後的認定。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二條
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且該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出庭作證。
人民警察就其執行職務時目擊的犯罪情況作為證人出庭作證,適用前款規定。
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㈥ 法院判決流程

法院判決流程分為開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被告人最後陳述、評議、審判五個階段。
法律分析
法院判決流程第一步為開庭。開庭前需准備:各人進場,書記員點清當事人是否到齊並宣布法庭紀律,隨後法官們進場,全體起立,坐下後,審判長敲法錘,宣布開庭,簡述案由。當事人介紹審判人員,告知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有沒有要迴避的,沒有的就繼續進入下一輪,有則需要延期審理。第二步法庭調查。由公訴人讀起訴書或原告讀起訴狀,原告有代理人的要讀代理詞,同時被告自我辯護,有代理人的,代理人宣讀辯護詞或答辯詞。接下來雙方輪流舉證,並就證據能否被採納或其證明力大小互相辯論。第三步法庭辯論。等雙方都舉證完完,審判長宣布結束法庭調查,開始法庭辯論,公訴人、被告人或雙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輪流發表對自己有利的對案件的處理意見。第四步被告人做最後陳述或雙方當事人作最後發言。當審判長認為事實都辯清楚了之後,會結束法庭辯論,進行這一環節。第五步合議庭退庭評議。評議內容是討論如何判案,此環節為保密環節。最後當庭宣判或宣布定期宣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條 公訴人、辯護人應當向法庭出示物證,讓當事人辨認,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意見、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當庭宣讀。審判人員應當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第一百九十一條 法庭審理過程中,合議庭對證據有疑問的,可以宣布休庭,對證據進行調查核實。人民法院調查核實證據,可以進行勘驗、檢查、查封、扣押、鑒定和查詢、凍結。

㈦ 如何查詢法院判決或調解書

  1. 已經結案的案件,法院都會有檔案和記錄。建議先去法院查詢,法院一般都有查詢機,只要輸入當事人信息就可以查到案件相關簡要情況,先確定是判決了還是調解,還是撤訴了。如果判決和調解,就會有判決書和調解書。

  2. 生效的判決書可以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查詢,如果查不到,就聯系辦案法官說明情況。在起訴的時候,可以申請法官調取證據。

  3. 2014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正式實施。該司法解釋明確,最高法在互聯網設立中國裁判文書網,統一公布各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書;中西部地區基層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時間進度由高級人民法院決定,並報最高法備案。

㈧ 法院判決引用法律依據的法律形式有哪些

法院可以作為判案依據的法律形式主要包括法律及法律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或者單行條例、司法解釋。其它的規范性文件,根據審理案件的需要,經審查認定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為裁判說理的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
為進一步規范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工作,提高裁判質量,確保司法統一,維護法律權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等法律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人民法院的裁判文書應當依法引用相關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作為裁判依據。引用時應當准確完整寫明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稱、條款序號,需要引用具體條文的,應當整條引用。
第二條 並列引用多個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引用順序如下:法律及法律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或者單行條例、司法解釋。同時引用兩部以上法律的,應當先引用基本法律,後引用其他法律。引用包括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先引用實體法,後引用程序法。
第三條 刑事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或者司法解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判文書引用規范性法律文件,同時適用本規定第四條規定。
第四條 民事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或者司法解釋。對於應當適用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直接引用。
第五條 行政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行政法規或者司法解釋。法院判決引用法律依據是對於應當適用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公布的行政法規解釋或者行政規章,可以直接引用。
第六條 對於本規定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規定之外的規范性文件,根據審理案件的需要,經審查認定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為裁判說理的依據。
第七條 人民法院製作裁判文書確需引用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之間存在沖突,根據立法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無法選擇適用的,應當依法提請有決定權的機關做出裁決,不得自行在裁判文書中認定相關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第八條 本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

㈨ 司法判決後繳納罰金怎麼交

判決罰金的交納方式:
1、限期一次繳納,主要適用於罰金數額不多或者數額雖然較多,但繳納並不困難的情況;
2、限期分期繳納,主要適用於罰金數額較多,罪犯無力一次繳納的情況等情形。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五十三條
罰金在判決指定的期限內一次或者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強制繳納。對於不能全部繳納罰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以執行的財產,應當隨時追繳。
由於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等原因繳納確實有困難的,經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繳納、酌情減少或者免除。

㈩ 法院判決與裁決的區別

1、適用的事項不同。裁定解決的是訴訟過程中的程序性問題,目的是使人民法院有效地指內揮訴容訟,清除訴訟中的障礙,推進訴訟進程。判決解決的是當事人雙方爭執的權利義務問題,即實體法律關系,目的是解決民事權益糾紛,使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得以解決。2、作出的依據不同。裁定根據的事實是程序性事實、依據的法律是民事訴訟法,可以在訴訟過程中的任何階段作出。判決根據的事實是人民法院認定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事實,依據的法律是民法、婚姻法、繼承法、經濟法等實體法,判決只能在案件審理的最後階段作出。3、形式、上訴范圍、上訴期限和法律效力不同,裁定可以採取口頭形式或者書面形式,而判決必須採取書面形式。裁定只有不予受理、對管轄權有異議的和駁回起訴的裁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准許當事人在裁定後10日內上訴,其他裁定一經作出,立即生效;而判決允許上訴的范圍比較廣泛,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判決,在判決作出後15日內准許上訴。裁定的效力可以相應改變,如對中止訴訟的裁定,在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應作出恢復訴訟程序的新裁定;而判決的效力及於實體,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

熱點內容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