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案說
『壹』 列舉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政府藉助外來文化發展自身的表現
到了幕府後期,日本發現西洋文明似乎更為優越,尤其是中國在鴉片戰爭中的慘敗,使得日本把中國視為「天朝大國」的思想發生了動搖,於是在一定程度上開始了西學運動,但是由於西方文明中,平等與自由是處於一個核心的地位,這與日本的國家體制變產生了不可調和的沖突,統治階層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又開始了驅逐洋人的運動,使得日本與外界的交往一度中斷。當時,由於荷蘭人看準了日本的情況,便採取了表面上看是屈服的行動,擁護日本的天皇制度,結果使日本政府對其網開一面,使其得以繼續進行與日本的文化與物資交流,在這個時期,荷蘭就成了日本當時唯一與西方交流的渠道,故在這個時期從西方獲得的知識也被稱為「蘭學」,意即荷蘭的學問。當然,所謂的蘭學當然不僅僅是荷蘭一個國家的,它應該是當時西歐發達國家知識的總稱。到了後來,日本政府意識到,不能只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本身,還要結合自己的特點來建立一個適合於日本自身的政治與法律制度,在經過長達一年零九個月的海外考察之後,日本最終確立了把德國的國家主義學說與日本本國的儒家與神道思想相結合的獨特的國家制度,為日本在今後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制度基礎。明治維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出現的,可以看出,它實際上是日本國內政治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國內的主流力量來支持是決不可能實現的。
在具體措施方面,日本提出了「殖產興業、富國強兵、文明開化」三大口號,並按以此為核心對社會進行全面的改造。在這三個口號中,文明開化處於最核心的地位,日本政府意識到,只有立足於本國的人才,才能最終取得發展與進步,但在本國人才還相當匱乏的情況下,就必須向西方學習。在聘請外國教師上,日本政府是毫不猶豫的,有的外國教師的工資相當於當時日本內閣大臣工資的兩三倍,其對於學習與教育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日本終於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的一個強國。成功的發展道路同時也促使日本對外態度的變化,德國的國家主義學說本來就帶有一定程度的外向性,再加上日本國內越來越高漲的天皇中心思想,使得日本最終走上了對外進行武力擴張的道路。
明治維新的性質、內容和作用:
性質:1868年,明治天皇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內容:①在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②在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③在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作用: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但日本強大起來以後,很快就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日本明治維新前後的對外政策:
①明治維新前,日本幕府對外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
②明治維新時,對外實行開放的政策,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努力發展教育。
③明治維新後對外實行侵略擴張的政策。
『貳』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答案
這個要看具體的交貨質量了。一般而言憑樣品買賣為准。在出口交易中,賣方應特別注意樣品的代表性,同時,賣方想買方寄送樣品時,應考慮留存「復樣」,備作交貨或處理糾紛時核對。
本題當事人營業地位於不同國家,適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公約》,其中31條規定,
如果賣方沒有義務要在任何其他特定地點交付貨物,他的交貨義務如 下:
(a)如果銷售合同涉及到貨物的運輸,賣方應把貨物移交給第一承運人 ,以運交給買方;
(b)在不屬於上一款規定的情況下,如果合同指的是特定貨物或從特定 存貨中提取的或尚待製造或生產的未經特定化的貨物,而雙方當事人在訂 立合同時已知道這些貨物是在某一特定地點,或將在某一特定地點製造或 生產,賣方應在該地點把貨物交給買方處置;
根據(b)我們知道,環島公司已經完成交付義務,而交付完成那麼風險也隨之轉移,所以城外公司應該負擔這批貨物的風險,即應該將款給環島。
『叄』 商法案件
7·1不
2·歸於消滅
3·有權,但是需要乙的債權人無異議
8
1·債務人或者管理人
2·人民法院已經批准重整計劃,就只能向人民法院申訴了或者向法院申請終止
3·向法院申請終止
4·據破產法125,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肆』 國際商法案例 求答案
一
1.正確。中方公司發出要約時說明「以未出售為條件」,即要約的有效承諾(接受)期間為美方公司收到要約至鐵釘賣出日期為止。
2.由美方承擔。《公約》規定承諾要在到達要約人時生效,1月25日到達的美方的接受已經逾期,並且中方在1月29日在合理的期間內通知美方,告知對方1月10日的發盤已於1月20日失效,履行了告知的義務。
二
1.成立。首先是中方發盤,身份是要約人;然後美方修改要約內容,身份由受要約人變成了要約人,修改後的要約就成為了新的要約,即新的發盤。中方公司收到後,以行動表示接受該要約,合同即成立。
2.不會做,具體情況不明確很難說的。
三.
1.根據CIF條款,賣方承擔。投保金額為總貨物價值的110%(注意投保金額不等於保險費)
2.水漬險,一般附加險可加保淡水雨淋險,受潮受熱險;由於是農產品,還應投保特殊附加險,黃麴黴素險.
3.CIF時,貨物以越過船舷後風險歸買方承擔。賣方按時按要求提交規定單據即完成交貨義務。
『伍』 王老吉和加多寶案存在的商法問題
昨日,王老吉紅罐的生產者加多寶集團召開新聞發布會,廣葯集團與加多寶集團之間的交鋒再度升級。
「廣葯集團並沒有粥類產品王老吉商標的專用權,因此廣葯集團在粥類產品上完全是無權可授,廣葯集團授權廣糧實業使用王老吉商標的行為違反了誠信原則。」加多寶集團副總裁陽愛星說。此外,加多寶方面稱,該公司反對將王老吉品牌盲目多元化。
對於加多寶的上述說法,廣葯集團副總經理施少斌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王老吉是廣葯集團擁有的中國馳名商標,對於還沒有的商標品類,我們正在申請,同時進行授權。」
爭議粥類產品商標權
3月底從成都春季糖酒會傳出消息,廣葯已將部分王老吉商標授權給廣糧實業生產經營,目前已推出健康養生類食品——王老吉固元粥與王老吉蓮子綠豆爽。這是廣葯集團在1997年將紅罐王老吉商標授權給加多寶集團後的再度授權。
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陽愛星援引中國商標網的相關資料,稱「廣葯集團未獲得王老吉粥類產品商標權」。
記者查詢中國商標網獲悉,在注冊號為6673100的商標中,申請人王付生申請了粥類產品的商標權,不過商標流程顯示為「異議」,也即「收到異議申請或補充材料,待審」。
「上述流程意味著任何人都不擁有粥這一品類的商標權。」北京市匯佳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志峰對本報記者表示,按照《商標法》,對初步審定的商標,自初步審定公告之日起3個月內,任何人均可以提出異議,上述商標流程意味著有人針對王付生申請王老吉的粥類產品商標提出了異議,還處於審理狀態,商標委還沒有最終公布審理結果,這意味著王付生還沒有拿到商標證。
但施少斌表示,廣葯與廣糧在合作的時候就講清楚了,「『粥』的商標廣葯正在申請,商標局已受理。」
張志峰律師也對本報記者表示,《商標法》對中國馳名商標有特定的保護措施。據悉,《商標法》規定,就相同或者類似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未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不予注冊並禁止使用。
王老吉多元化分歧
資料顯示,廣葯集團僅僅是將罐裝涼茶的品牌使用權授予給加多寶,另外還擁多個產品品類的王老吉商標權 。
長期從事醫葯企業專利糾紛代理的廣東伯方律師事務所周丹青律師認為,如果當年廣葯與香港鴻道集團簽署的是非排他性協議,則廣葯作為商標持有人有權進行新的許可行為。
而對於王老吉的未來,廣葯顯然有自己的想法。
去年11月,廣葯集團高調宣布,廣葯集團旗下「王老吉」品牌價值評估為1080.15億元,成為目前全中國評估價值最高的品牌,廣葯集團要在「十二五」規劃中「打造大健康產業」,其中主要策略之一就是將王老吉商標廣泛地跟國內外各界通過自主經營、品牌授權、產品外包、品牌租賃等方式進行合作。
但是,一手養大王老吉商標的加多寶集團對上述做法持不同意見。
陽愛星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稱,藉助王老吉商標,跨越飲料行業,甚至是跨越食品行業進行盲目的多元化發展,不符合百年沉澱的王老吉專注涼茶生產的品牌內涵,也背離了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的權威性的指導。
對此,施少斌回應稱:「廣葯願意將王老吉品牌做強做大,不是停留在口頭上。我們並沒有說不給誰做,有興趣、有實力的企業都可以和我們談。」
2011年04月12日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陸』 商法案列
《校服》(小品劇本)
人物:
甘文傑
方曉威
周老師
吳老師
一個同學
【幕啟。
【教室內,甘文傑一個人站在窗邊,痴痴地朝窗外看著,除了他沒有其他人在這間教室內,他看起來很憂郁,眉頭緊鎖,這時方曉威進來了。
方:幹嘛不下去?
甘:不想去了。
方:為什麼?
甘:沒意思。
方:你擔心什麼?
甘:他們……
方:你擔心他們會孤立你嗎?
甘:我不知道。
方:他們不會那樣做的。
甘:是嗎?你肯定?
方:當然他們都很喜歡孫老師。
甘:你呢?你也喜歡他?
方:我……
甘:算了,你不需要為安慰我說出什麼違心的話。
方:你真這么肯定是孫老師的錯嗎?
甘:我能告訴你的就是我堅持自己的立場。
方:為什麼你不能做出讓步呢?
甘:為什麼我得做出讓步?就因為他是老師,而我是學生?
方:可老師總有自己的威信啊。
甘:但老師就不會犯錯嗎?還是他不屑於同我爭辯?
方:你想逼他承認什麼?
甘:我沒有逼他做任何事,也許只有我認為他有錯。
方:可你別忘了,你也有錯啊。
甘:我的錯我當然承認,哪怕在全校大會上做檢討也沒關系,那對我來說不算什麼,我真正看重的是孫老師是否認為自己有錯。
方:你應該知道結果。
甘:是的,我知道,所以我選擇了不妥協。
方:可這樣做對你沒好處。
甘:事情沒發生在你身上,你是不會知道的,這種感覺像是被自己最信賴的人從背後捅了一刀。
方:幹嘛形容得這么可怕?
甘:也許是我太誇張了吧。(慘淡地笑了笑)
【校主任周老師這時進來了。
周:甘文傑同學,為什麼不去上體育課?
甘:是他們告訴您我在這的嗎?
周:告訴我你為什麼不去上體育課。
甘:我想我上不下去了,周老師,那樣反而會影響到別人。
周:那你還想不想在這個學校繼續上學呢?
甘:或許那已經不是我能決定的了。
周:甘文傑,現在才剛開學不久,而且在開學前的軍訓期間你的表現也是很不錯的,同學們公認你是個很合格的隊長,特別是在最後的檢閱中,你能帶頭把自己的校服借給別班的同學……當然,發生這樣的事誰也不願意。
甘:我帶頭?呵呵,學校還真會給我戴高帽。
周:這不是事實嗎?
甘:事實上孫老師當時更積極,要知道他是我們班的班主任。
周:當時那個班的學生沒有帶校服,所以就請孫老師幫忙向你們班借,這也算是班級之間的互助了。
甘:我能理解他這么積極為別的班向我們借校服,可在開學後還校服的時候他為什麼不那麼積極了?就因為他不再接我們這個班了嗎?
周:你怎麼能這么說他呢?他並不是有意的。
甘:可結果我的校服褲子不見了,甚至什麼時候還的我都不知道,開學四天了我才注意到我們班借出校服的其他同學都重新穿上校服上課了,而我卻沒有。
周:那個同學說了確實把校服都還了。
甘:怎麼還的?把校服往我們班裡一放,說「還你們的」,就這樣隨便,如果當時我在班裡的話我會不知道嗎?
周:事後你的同學沒有告訴你嗎?
甘:沒有,他們哪裡知道我是不是已經拿回校服了,都各顧各的,我理解。
周:不過每個借出校服的同學都在自己的校服里寫上名字了,你呢?
甘:我也寫了,只是寫在一張紙上塞進褲子口袋裡了。
周:那樣很容易丟的,就算有人錯拿了你也沒有任何憑證。
甘:在這一點上我承認自己有一部分的責任,但我還不想把我的同班同學想成那樣。
周:那個班的班主任知道你上體育課要穿校服不是從他們班裡借一條褲子給你了嗎?
甘:是的,當時我在氣頭上,沒有把它還回去,我做錯了這件事,實在不該連累別人,但為此我也受到批評了,我不明白的是團支部書記吳老師不止一次地找我談話,而且都是為這件事,
好象我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不是受害者嗎?誰來給我一個公道呢?
周:那你打算一直這么對抗下去嗎?
甘:如果得不到滿意的解決,我想是這樣的。
周:那你希望得到什麼樣的解決呢?
甘:我想那就不是我的事了。
周:你知道,甘文傑,再這么堅持下去對你很不利。
甘:不利?您是在威脅我嗎?
方:文傑。
【周老師無奈地注視著甘文傑的眼睛,半晌說不出話來。
甘:我承認自己的錯,就算因此背上處分也是我罪有應得,我只想知道你們怎麼看待孫老師。
周:這學期孫老師不做你們的班主任了,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和他把關系搞壞嗎?
甘:我不想和任何人搞壞關系。
周:也許你需要時間再好好想一想。
【周老師走出了教室。
方:你不該和周老師那樣說話。
甘:我不該做很多事,但我都做了。
方:孫老師做了我們班這么久的班主任,真的不能……
甘:對不起,我不知道。
【團支部書記吳老師這時進來了。
吳:甘文傑同學,我有話對你說。
【方曉威走出了教室,甘文傑坐在了一張課椅上,吳老師坐在他對面。
甘:吳老師,您又有什麼話對我說?
吳:還是那件事。
甘:我聽著呢。
吳:你知道,這件事以後可能會對你有所影響。
甘:是負面影響嗎?
吳:對。
甘:那我做檢討。
吳:什麼?
甘:這就是您的目的嗎?
吳:我和你談話不是這個意思。
甘:那您是要我認識自己的錯誤對嗎?
吳:是的,你不該不歸還那條褲子,他是人家的,憑什麼人家要被牽涉進來呢?
甘:對,人家不該被牽涉進來,所以我還是歸還了褲子,還不足以證明我錯了嗎?那我的校服褲子不見了,又由誰來負責呢?
吳:你是有責任的,為什麼不把名字寫在褲子上呢?肯定是有人錯拿了。
甘:如果還校服的時候我在場,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校服是按數量借出的,就算都沒寫上名字,也不應該少的。
吳:可寫上名字不是更不容易丟嗎?
甘:寫上名字就不會丟嗎?我當時可不在場啊!為什麼孫老師在還校服的環節上不把一把關呢?他當初向我們借的時候可不是這樣的。
吳:那好,我問你,如果校服找不到了,學校又不能賠給你一條,你打算怎麼辦?
甘:吳老師,您是代表學校告訴我學校不想為我解決這個問題?
吳:你知道我無法代表。
甘:那何必做這樣的假設呢!我總不能為這點小事還鬧到校長那裡去吧?
吳:我只是問一下你的意見,學校當然不會那樣做的。
甘:那您是想要我做出讓步,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吳:至少你該給我們一點時間。
甘:好吧,我自己家裡也有運動褲,可以拿來將就一下,如果不行再和體育老師說明白
吳:你真是一個很執拗的孩子,不過在你這個年紀倒是正常的。
甘:吳老師,我的事您就多費心了。
【吳老師點了點頭,起身走出了教室,方曉威進來了。
方:吳老師和你說什麼了?
甘:還不就是那些話嘛。
方:那問題應該很快就能解決了?
甘:應該是吧。
方:文傑,告訴我,你真的那麼在乎一條褲子嗎?為了這條褲子你不停地找孫老師,希望他為你解決。
甘:你覺得呢?
方:我說不好。
甘:我要是真為了這條褲子,為什麼只找他一個人?
方:你一直覺得他在這件事里有點責任。
甘:曉威,其實褲子丟了我根本不在意,你真以為我自己不能解決嗎?
方:那你為什麼……
甘:我這么做只是心裡感到不平衡。
方:為什麼?
甘:褲子丟了,說到底還是我自己的責任,但我不能釋懷的是孫老師置我的問題於不顧,我找了他很多次,可問題還是沒能得到解決。
方:他認為你在怪罪他。
甘:所以呢,他就採取沉默的方式還以顏色嗎?
方:也許他想讓你反思。
甘:我是他的學生,學生出了問題不是應當由老師幫助解決的嗎?什麼時候師生之間的責任歸
屬劃分得這么清楚了?
方:文傑,你知道,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妥協,畢竟你還得在這個學校上學。
甘:連你也來警告我了。
方:你別誤會。
甘:不過你說得也對。算了,為了這么件小事真不值得,褲子丟了就丟了吧。
【這時進來一個同學,手裡拿著一條校服褲子。
同學:誰是甘文傑?這是吳老師給你的,放在這兒了。
【幕落。
『柒』 清 第一部商法
第一部商法——《欽定大清商律》、第一部訴訟法——《刑事民事訴訟律》、第一部破產法——《破產律》
『捌』 請概括清末《公司律》頒布的原因
清末1898—1911年頒布的經濟法規達60多個,包括綜合性法規《商人通例》《公司律》《商標注冊試辦章程》,行業管理法規《試辦銀行章程》《礦務鐵路公共章程》,獎勵實業法規《振興工藝給獎章程》《獎勵公司章程》等。
17世紀始,「公司」一詞流行於我國廣東、福建和台灣地區,大量以公司命名的經濟貿易和秘密社團組織在民間出現,如天地會在婆羅洲創建的「蘭芳公司,新加坡的「義興公司」等。這時期公司一詞具有稱謂上或文本上的意義,在商事習慣的范圍內使用。現代法律意義上的公司,無疑是清末法律移植的成果。清末西方列強的經濟入侵和清政府的洋務運動使得公司這一組織形態在中國廣泛地開展起來,立法對此也進行了確認和調整。
1903年12月清廷商務部頒布《公司律》,中國公司法歷史上首次對公司作出了明確的定義,即「凡湊集資本共營貿易者名為公司」;公司章程也進入我國公司法律之中,「凡設立公司赴商部注冊者務須將創辦公司之合同規條章程等一概呈報商部存案」;此外還納入了「股權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則」和「公司法面前所有公司一律平等的原則」,公司制企業模式由此開始在中國發展。
『玖』 應用英語的就業前景怎麼樣
應用英語的就業前景比較樂觀。
1、國際貿易實務方向
本專業方向培養掌握商務英語專業所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英語應用技能及商業運作能力,能從事商務與秘書工作的高等應用型人才。該專業由英語語言能力、商務運作能力和計算機應用技術三個技能模塊構建成整個教學計劃的核心,就業前景樂觀。
2、國際商務管理及秘書方向
本專業方向掌握商務英語專業所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英語應用技能及商業運作能力,能從事商務管理與項目策劃工作的高等應用型人才。該專業學生畢業後掌握商務運作的知識與技能,能熟練運用英語和計算機從事國際商務及秘書工作。
部分主幹課程:秘書學、秘書實務、公文寫作、商務模擬、國際商務談判、進出口業務與單證、商務英語口譯、商務英語、辦公自動化、會計原理、企業管理等。
3、會展英語方向
本專業方向培養掌握會展與廣告設計基本理論和知識 、具備會展設計規劃和運用計算機進行藝術創造設計的實用型高級專業人才。學生畢業後能從事國際、國內各種會展的組織與策劃、會展翻譯、會展協調與服務、外事辦公等工作。
就業前景: 國際商務公司、外資企業、三資企業、民營企業、金融機構、跨國公司中國分公司、境外中國公司、涉外機構、政府、行政事業單位從事國際貿易、進出口貿易、商務談判、翻譯、涉外文秘和管理等工作。也適合各外貿易公司、商場、賓館、企事業單位辦公部門等。
4、商務英語方向
適應外向型現代商務管理工作崗位的要求,能勝任大量需要口頭和書面英語交流的高級文員工作,並具備一定的工商管理知識。也可從事英語教學,培訓工作。
國際貿易方向:國際貿易業務人員、商務翻譯、商務助理。
旅遊方向:英文導游及涉外賓館的接待及管理人員、外企業高級文員、外向型企業一般管理員。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用英語進行外貿商務活動的復合型人才,學生在校期間,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能較熟練地掌握英語讀、寫、聽、說、譯等語言技能,並掌握外貿活動的商務知識,以較熟練的口語為特長,以商務英語兼顧旅遊、文秘英語為方向,培養能用英語從事商務、旅遊、外貿、文秘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拾』 包拯的簡介
包拯生於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於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考中進士[3],被授任為大回理評事,出任建昌縣(今答江西永修)知縣。
因父母年邁,包拯請求在合肥附近就職,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縣)監稅,父母又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父母。
幾年之後,他的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築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聽選,獲授天長(今屬安徽)知縣。
(10)商法案說擴展閱讀
包拯秉公執法,清正廉潔,不畏權貴,廉己恤民,剛正不阿,事必躬親,勤於政事的官員,他們所到之處惠及一方,在民眾中極富聲威,深受民眾愛戴,在民間素有「青天」之譽。
包拯到了開封首都後的傳奇故事就此開始便有了後面的傳奇斷案,著名的斷案故事。
民間相傳包拯的斷案故事有:
《鍘美案》、《狸貓換太子》、《烏盆案》、《鍘包勉》、《鍘判官》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