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中英

民法典中英

發布時間: 2022-05-10 08:23:46

Ⅰ 初中歷史中考重要的年代事件

1840--1842年 鴉片戰爭
1856---年1860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900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844年 中關《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簽訂
1858年 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英
《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簽訂
1860年 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
俄《北京條約》簽訂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世紀40—50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9世紀60—70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9世紀60—90年代 洋務運動
1851—1864年 太平天國運動
1898—1900年 義和團運動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
1911年lO月10日 武昌起義
1912年(民國元年) 中華民國成立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5年 新文化運動開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愛國運動爆發
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標志中共成立
1922年7月 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綱領
1923年 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統一戰線策略
1945年 中共七大,確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1949年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城市
1956年 中共八大,成功探索社會主義建設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1982年 中共十二大,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1987年 中共十三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確定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1924年 國民黨一大、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實現,革命統一戰線形成
1936年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937年9月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925年 孫中山逝世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
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ge命政變
1927年7月15日 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ge命政變
國民革命失敗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
1927年9月 秋收起義
1927年8月7日 八七會議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
1935年 中共中央發表八一宣言
1935年底 中共召開瓦窯堡會議
1937年秋 中共召開洛川會議
1931—1933年粉碎國民黨四次反ge命「圍剿」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中央紅軍長征
1942年 中國共產黨開始整風
1957年 中國g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45年8月—10月10日 重慶談判 雙十協定簽字
1949年4月 北平談判
1946年初 重慶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1949年9月北平中國人民政協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幕

1946年6月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的反攻
1948—1949年 遼沈、淮海、平津戰役勝利結束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政府覆亡
1931年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1952年 土地改革運動
1950—1953年 抗關援朝戰爭
1950年 鎮壓反革命運動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
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
完成,標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
1957年 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
1967年 二月抗爭
1976年 四五運動
1973年 周恩來主持中央工作,國民經濟復甦
1975年 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國民經濟迅速回升
1971年9月13日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1976年10月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革」結束
1971年10月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4—17世紀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7—18世紀 歐洲啟蒙運動
18世紀60年代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20世紀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765年 「珍妮紡紗機」發明,揭開工業革命序幕
1785年 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
1807年 富爾敦製成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孫發明火車
1866年 西門子製成發電機
1867年 諾貝爾發明炸葯
19世紀70年代 貝爾發明電話
19世紀80年代 卡爾·本茨研製汽車
19世紀90年代 馬可尼試驗無線電報成功
17世紀後半期 牛頓力學體系確立,標志近代科學形成
19世紀30年代 法拉第證明了電磁感應現象,為電的時代創造條件

19世紀初 道爾頓原子論標志近代化學的開始
17世紀早期 哈維血液循環學說奠定近代生理學基礎
19世紀 細胞學說、進化論、能量守衡定律並稱三大發現
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奠定現代物理學基礎
1840年前後 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19世紀末20世紀初 美國工業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成為
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國家
14—15世紀 新航路開辟,為世界市場形成創造條件
19世紀中後期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19世紀末20世紀初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向帝國主義過渡;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世界殖民體系
最終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
1825年 英國爆發第一次經濟危機
1857年 資本主義爆發世界性經濟危機
1929—1933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3年初 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開創
國家干預經濟發展新模式
20世紀50—70年代初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
時期」
20世紀60年代初 聯邦德國成為歐洲頭號資本主義
大國
20世紀60年代末 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1973年 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解體
1973年 資本主義世界引發戰後最嚴重經濟危機
1967年 歐洲共同體成立
20世紀七八十年代 亞洲新加坡、韓國成為世界經濟
發展最快地區
1995年 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成立
1997年 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
20世紀90年代 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
經濟合作組織形成
20世紀90年代 知識經濟首先在美國出現
1992年 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
可持續發展戰略形成
2001年12月11日 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640年—1688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775—1783年 北美獨立戰爭
1789年7月—1794年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1810—1826年 拉丁關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
獨立運動
1861—1865年 美國內戰
1861年 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8年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1年 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1640年 查理一世被迫召開議會,英國資產階級
革命開始
1775年 來剋星頓槍聲,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
開始
1804年 海地宣布獨立,拉丁美洲獨立運動開始
1688年 英國「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
治確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783年 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美國獨立戰爭結束
1794年 法國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結束
1689年 英國通過《權利法案》
1776年 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獨立
1789年 法國發布《人權宣言》
1804年 拿破崙頒布《民法典》
1862年 美國通過《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792年9月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9年 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年 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1882年 德、意、奧三國同盟正式建立
1907年 英、法、俄三國協約最後形成
1922年10月 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建立法西斯專政
1933年初 希特勒在德國上台,開始建立法西斯專政
1936年 廣田弘毅內閣上台,建立軍事法西斯專政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39年9月—1945年9月2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14年6月28日 薩拉熱窩刺殺事件
1938年9月 慕尼黑會議

1939年9月1日 德國閃擊波蘭,二戰爆發
1941年6月22日 德國閃擊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1941年12月7日 日本突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年初 《聯合國家宣言》簽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正式形成
1943年11—12月 蘇、美、英舉行德黑蘭會議
1943年12月 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4年6月 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年2月 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年7—8月 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
1942年6月 中途島戰役——太平洋戰場轉折
1942年7月—l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轉折
1942年10月 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場轉折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
1932年 偽滿洲國成立
1935年 華北事變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開始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變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殺
1940年 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3年9月 義大利投降,法西斯軸心集團開始瓦解
1945年5月8日 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場結束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二戰結束
1919年1—6月 巴黎和會,凡爾賽體系建立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華盛頓會議,華盛頓體系建立
二戰後—1991年底 雅爾塔體系
20世紀90年代以來 世界格局多極化發展

1920年 國際聯盟成立
1945年10月 聯合國建立
1949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1955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 馬克思主義誕生
1903年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列寧主義誕生
1864年 第一國際在倫敦成立
1889年 第二國際在巴黎建立
1919年3月 共產國際在莫斯科成立
1871年3月—5月 巴黎公社
1917年11月7日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35年 共產國際七大制定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策略
1925年 聯共(布)「十四大」--工業化方針
1927年 聯共(布)「十五大」--農業集體工業化方針

1936年 蘇聯新憲法頒布,標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在蘇聯確立,標志斯大林創建的高度集中
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
1956 蘇共「二十大」,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1968 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20世紀80年代末 東歐劇變
1922年 蘇聯成立
1991年底 蘇聯解體
19世紀上半期 亞洲革命風暴
1848—1852 伊朗巴布教徒起義
1851—1864年 太平天國運動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末20世紀初 亞洲的覺醒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
1911年 辛亥革命
1905—1908年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Ⅱ 求中英翻譯!機器翻得不要

隱私權是人格權中的一項重要權利,世界各國對於隱私權的保護、研究都非常重視,很多國家把隱私權列入民法典直接給予保護。這樣出現隱私權受到侵害時,可以根據法律法規直接保護。而我國的民事法律相對發展比較緩慢,隱私權的研究相對落後。甚至民法中並沒有條款對於隱私權直接加以闡述,從而不能得到司法直接有力的保護。未成年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不具備民事行為能力或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他們需要自己獨立的私密空間同時又需要監護人對其進行監督照顧。未成年人隱私權與監護權存在法律和法理的沖突,其特殊性要求了保護未成年人隱私不能夠像普通法律法規一樣籠統的進行規定,需要根據受保護對象的不同進行區別對待。The right of privacy is in a personality power important right,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 protect the right to privacy, study seriously very much, a lot of countries include the right of privacy civil code protected directly. This privacy rights are violated, can according to laws and regulations direct protection. But our country 's civil law relatively slow development, the right of privacy of relatively backward. Even in civil law and no provisions for privacy directly explained, thus cannot be directly effective judicial protection. Minors as a special group, they do not have the capacity for civil conct or do not have the full capacity for civil conct, they need their own independent private space and need a guardian for oversight of care. The minor right of privacy and custody law and legal conflict exists,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the protection of minors Privacy can not like ordinary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general provisions, need according to the protected object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different.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

Ⅲ 民法典,「民法典」英語怎麼說

民法典,"民法典"的英文翻譯_網路翻譯
民法典,"民法典"
Civil code, civil code"

Ⅳ 在就職的時候,簽的英文合同有效嗎

應該說,代表處和辦事處等機構不使用人權,即他們不能僱用在中國為他們服務的土著工人。如果香港公司在中國注冊並具有法人資格,如果工人和公司之間的合同有效,他們創造了就業機會,而不是工人和辦公室。

許多人不知道外語合同在中國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一般來說,在中國簽訂的英文合同也具有法律效力。但是,由於在翻譯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中英文書面語言的差異,不同的理解將導致合同履行的不同後果。翻譯中文文本,並指出如果內容不一致,以中文文本為准。

Ⅳ 求助關於德國民法典的制定方面的英文文資料

英文沒找著,不好意思。不過中文的到有一篇,不知道能不能幫你的忙。
德國民法典的制定背景和經過
在德國歷史上,制定統一民法典的思想產生於1814年。從那時起,至1896年法典公布,德國民法典的制定
歷時近一個世紀。其中僅法典纂寫就用了22年時間(1874—1896)。本文以美國學者Midhael John的研究成果
[1]為基礎,先從政治、經濟、 思想意識等方面概括制定法典的歷史背景,然後分五個階段(1814—1848;18
48—1867;1867—1874;1874—1888;1888—1996)敘述法典的制定經過。
一、德國民法典誕生的歷史背景
(一)十九世紀德國的經濟發展概況
直到19世紀初期,德國才廢除農奴制。在1815年左右,德國1500萬人口中絕大多數是農民,城鎮人口只佔
極少數。德國當時幾乎沒有大規模的製造業,更談不上現代化的工業,農業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
1820年,第一條蒸汽船出現在萊茵河;1836年,第一條鐵路建成(6公里長)。1840年,鐵路長度增加到5
50公里,蒸汽機車也從1837年的423台增加到1846年的1139台。 如同其他迅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國家一樣,在
德國,伴隨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手工業者大量破產,農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出現貧困化。
1870年以後,德國迅速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1871年,德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63.9%,1880年和18
90年,農村人口分別占總人口的58.6%和57.5%,到1900年,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就成為45.6%。[2]相應
地,19世紀80年代以後,不動產的價值相對降低, 而流動資產和工業資產的價值相對升高。
19世紀後期,德國對外貿易也發展迅速。1881年德國貨物出口總額突破30億馬克,次年貨物進口總額也達
到30.98億馬克。到1890年, 德國貨物進口總額突破40億馬克,1898年進口總額突破50億馬克,同時出口總額
也漸增長,1900年達到46.11億馬克。[3]
德國19世紀後半期發生的經濟轉變,被視為近現代史的奇跡之一:在大約30年的時間里,德國經歷了英國
用100 多年才完成的事情——將一個農業占統治地位的落後國家轉變為一個現代高效的工業技術國家。[4]
(二)十九世紀初期和中期的政治形勢:德國走向統一
在1806年以前,德國土地上有大大小小300多個的諸侯國, 它們在「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Heiligen
romischen Reiches deutscherNation)的稱號下鬆散地聯系在一起。1806年,拿破崙將「帝國」取消,[5]重
新劃分了各諸侯國的統治范圍。挫敗拿破崙後, 德意志各諸侯國於1814年9月—1815年6月召開維也納會議(W
iener Kongreβ), 成立了德意志邦聯(Deutscher Bund),[6] 再次劃分了各自的勢力范圍。通過這一次劃
分,普魯士成為除奧地利外最大、最富、人口最多的國家。
從1818年開始,德意志各國開始協商建立關稅同盟,但直到1834年才實現。北德各國都加入關稅同盟;奧
地利由於已自成體系,沒有加入;依附於奧地利的南方三國巴登、薩克森和巴伐利亞基於自身利益考慮,也加
入該同盟。在關稅同盟中,由於奧地利的缺席,普魯士自然成為領導者。
1864年,普魯士與奧地利聯手打退丹麥。普魯士因此獲得通往北海的出海口和周圍的大片土地, 並推動
成立了「北德意志聯邦」(Norddeutscher Bund),通過憲法,開始籌劃統一的立法。
1870年7月,北德聯邦與法國的戰爭爆發。在公眾輿論的要求下,德意志南方三國也對法宣戰。普法戰爭以
北德聯邦的勝利告終,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國(Deutscher Reich,史稱第二帝國)宣告成立,南方三國
也加入帝國。至此德國的統一完成。北德聯邦的憲法經過修改,成為德意志帝國的憲法。[7] 該憲法為法律的
統一化和法典化提供了法律依據。
(三)十九世紀德國的思潮和黨派
19世紀初期,德國正盛行18世紀的啟蒙主義思想。與法國不同,德國啟蒙思想僅影響到受過良好教育的社
會上層人物。德國的啟蒙思想家接受理性思想,同時保持傳統的宗教信念;思想中缺乏激進成分,認為社會改
革可以通過國家機構(即政府)來實現,而不須推翻現存統治。這一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德國的改革不是自下
而上的,而是自上而下的。
在德國人民反對民族分裂,爭取民主、自由的過程中,出現民族主義、浪漫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思想。民族
主義的主要觀點是:擁有共同語言和文化的人們,有權生活在同一的疆界內,採用同樣的價值觀,並且由尊重
民族文化和傳統的同一的統治者領導。德國的情況很特殊,沒有英國那樣統一的人種和自然的疆界,而且,各
地的語言、宗教和文化差異很大。此外,瑞士雖然和德國有同樣的語言和文化,但瑞士不願歸入德國;奧地利
也與德國有同樣的語言和文化,但奧地利長期處於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奧地利是「哈布斯堡帝國」、「奧匈
帝國」的同義語,有很大的獨立性。德國的民族主義是與浪漫主義交織在一起的,可以說,前者是後者在德國
的產物。浪漫主義化的民族主義認為,每一個民族,都可以通過研究歷史,發現自己的歷史使命。事實上,德
國人一直在追億「神聖羅馬帝國」的光榮,並把它看作是更遠大未來的基礎。這一民族主義本身是自相矛盾的
,但由於困於內憂外患,如國家的統一,經濟的發展,與保守思想的斗爭等問題,民族主義在整個19世紀都強
烈地支配著德國人的思想,並直接作用於民法典的編纂。
民族主義主要影響大城市中受過教育的人口,而在各地,還存在「地方主義」,強調保護其所在地區的利
益。既要強調全國統一的民法原則,又要保護各地的特殊利益;如何協調這二者的關系,是民法典制定過程中
的一個主要爭論和難題。
民族主義者積極參與政治生活,表現為自由主義和政治派別,要求推進國家統一和政治改革。自由主義思
想與德國啟蒙思想相聯系,深受法國民主、自由觀念影響,德意志統治者在19世紀前半期一直通過出版審查、
限制學術自由等方法進行壓制。1830年法國革命期間,自由主義者在德國也舉行了集會、示威等抗議活動。18
48年,自由主義者領導了革命,並取得領導權。他們著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過全德統一的憲法,載明現
代社會的基本原則,如個人民主權利、經濟自由、民選議員以及議會控制國家預算等。他們並不要求推翻君主
制,實行充分的民主,實際上是主張漸進(evolutionary)而非革命(revolutionary)。可見總體上,德國的
自由主義思想是在世界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影響下,表達德國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社會思想。由於德國資本主義
生產關系尚不發達,這種自由主義思想帶有封建性;而由於自由主義思想尚不成熟,尤其是尚不具備執掌國家
政權的能力,對社會問題估計不足,1848年革命並沒有改變德國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
自由主義思想又分為溫和的自由主義和激進自由主義思想兩個派別。後者受社會主義思想影響,主張通過
限制更少的選舉法,宗教與國家政權分離,議會相對於行政機關來說有更多的權力等。後者與19世紀七、八十
年代影響日益擴大的社會主義思想,一直是德國統治者的禍患。民法典起草時,小心謹慎地避免受到這些思想
的影響,但在討論法典草案時仍然考慮了一些社會主義者對草案的批評意見。
溫和的自由主義,或稱右翼自由主義,自稱為民族自由主義,19世紀後半期以國會為主要陣地,在國家政
治生活中發揮較大影響,對於推動民法典的編纂也起了積極作用。
在德國占統治地位的是保守主義思想。保守主義者贊成地方主義基於民族主義,熱愛農業基於工業,主張
團體責任而反對個人自由。保守主義者還主張以世襲、地位為基礎決定政治權力的分配,而反對民選和議會制
。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在許多方面有所變化,如有一個鼓勵經濟自由的政府,有一部統一的憲法,根據
該憲法,國會的下議院(Reichstag,又譯「德意志帝國國會」)實行普選等。新形勢之下, 保守主義者分成
兩派,其一是德國保守黨派,另一派是自由保守黨派。後者積極支持國家工業化和民族統一。保守主義派別的
主要社會基礎是地主和農民,以及少部分城市居民。隨著德國的工業化,鄉村人口的減少,保守主義派別的支
持率顯著下降。
二、制定經過
(二)1814—1848
1814 年, 德國洋溢著反法戰爭激發的愛國熱情。 海德堡(Heidelberg )的法學教授安東·弗里德
里希·尤斯圖斯·蒂鮑(AntonFriedrich Justus Thibaut)發表了一篇文章《論統一德意志民法典的必要性》
( Ueber die Notwendigkeit eines allgemeinen bü-rgerlichen Rechts für Deutschland),呼籲
以「自然正義」、「理性」[8]為指導思想,制定一部清楚、詳盡,統一的法典, 以促進工商業和法律的發展
,進而促進國家的統一。該文引起強烈反響,而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薩維尼(Friedrich Carl von Savigny
)卻寫了一篇反對文章:《論當代立法和法理學的使命》(Von Beruf unserer Zeitf-ür Gesetzgebung und
Rechtswissenschaft),提出, 現在的德國不具備制定法典的能力,不可能產生有價值的法典;分析最近普
魯士、法國和奧地利的法典(應指1794年的《普魯士地方普通法典》、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1811年的《
奧地利普通民法典》[9]), 都是失敗的作品,因為它們的作者尚未具備充分的立法理論;法律與語言、文化
不可分,都是民族內在的情感的反映,民族精神的反映;法律與人民的性格和特質間存在有機的聯系,這一點
如同語言。薩維尼關於法律本質和來源的思想影響了德國整整下一代的法學家,而後者如伯恩哈德·馮·溫德
沙伊德(Bernhard von Windscheid)等人, 正是德國民法典的起草人。
薩維尼的思想在當時受到保守主義政治家們的歡迎,成為回擊民族主義的自由主義者要求改革的最好武器
。薩維尼本人反對法國革命,主張德意志民族有其特有的發展道路。但薩維尼與蒂鮑的思想在許多方面是一致
的,都主張以法律來保護安全,維護和平;都認識到德國的巨大地區差異性;意識到官僚專政和自由主義的議
會制兩者都具有危險性;都同意法典化在德國不是創造新的法律,法典的編纂應由法學家來進行而不是委派給
政治團體; 主張民事法律的非政治性( unpolitical nature);都不同意地方主義,主張國家統一。 兩人
的分歧僅在於對上述幾方面的強調程度各不相同。
薩維尼在柏林大學講授羅馬法的歷史,宣傳其哲學思想和法學研究方法;蒂鮑則在海德堡大學講授羅馬法
的淵源,宣傳其邏輯的抽象方法。二者各有其追隨者,由此形成歷史法學派和法典編纂派的論戰。兩派的分歧
表面上是當前是否適於制定法典,實則是如何制定法典的問題。在德國尚未統一的政治環境下,這一問題又表
現為如何統一地方差異性。蒂鮑傾向於使用羅馬法的抽象方法,而薩維尼則提出,抽象對象並非自然存在,而
須從歷史尋找。薩維尼不是完全反對使用羅馬法的抽象方法,他強調的是不能以羅馬法、法國法或其他外國法
代替德國本土的法律。薩維尼的觀點最後佔了上風,並獲得統治者的支持。1842年至1848年,薩維尼本人即任
職普魯士司法大臣(preuβischer Justizminist-er)。[10]
19世紀40年代以後,薩維尼的觀點就佔了絕對優勢。這時,從歷史法學派中又分出羅馬法學派和德國法學
派兩個派別。這兩個派別的分立,主要緣於薩維尼法學觀點中的一個矛盾:通過對羅馬法的詳細研究來發現德
國傳統法律。羅馬法學派致力於研究古代羅馬法,尤其看重《學說匯纂》部分,又被稱為「潘德克頓學派」(
《學說匯纂》的德文譯名為「潘德克頓」);德國法學派則努力從德意志接受羅馬法以前的日耳曼法中探尋民
族精神,又被稱為「日耳曼法學派」。對此分立,薩維尼反復強調,羅馬法學派和德國法學派的觀點是互相補
充而非互不相容的。後來法典的編纂正證實了薩維尼的說法。
1814—1848年,可以概括為法典思想的產生和理論醞釀時期。
(二)1848—1867
1848年以後,法典編纂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19世紀40年代,德意志許多邦都成功地將其法律法典化。這
引起自由主義者的憂慮。因為各小邦制定法典對統一法律是一個障礙。
40年代中期以後,民族主義運動更加高漲,法典化的思想隨之而從其南方各邦的根據地傳遍北德各地。
1848年,人們對於法典化的態度出現根本性的轉變。1849年,由自由主義者一度掌權起草的憲法——後來
流產——第64條規定了民法典的制定,但對於如何制定未詳細規定。1848年革命,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蒂
鮑主張制定一部簡單的、大眾化的法典,只是一個美麗的夢而已,德國法學的希望在於歷史法學派。另一方面
人們還認識到,所有的立法都是個人意志而產生的武斷的作品,世代相傳的習慣法在一定意義上起點比較高。
自由主義者開始接受薩維尼的觀點,同時摒棄了他關於立法的消極觀點。這樣,歷史法學與保守主義思想之間
的聯系打破了。
19世紀50年代以後,有必要統一法律,漸成為大多數人的信念。當然,如何達到統一,哪些部分的法律最
適合於統一等問題仍有待解決。保守派反對法典的思想也有變化,如溫和的保守主義者,薩維尼的學生莫里茨
·奧古斯特·馮·貝特曼—霍爾維希(M ōritz August vonBethmann—Hollwig)撰文指出: 「盡管薩維
尼關於民族精神的觀點應當接受,他對立法價值的否定觀點卻不應接受。」保守主義派別中有人指出,法典化
有助於克服各邦單獨立法的危險(這曾是自由主義者的觀點);還有人指出,法典化有助於加強邦聯的力量,
以反對「革命的」民族主義。在1848年前,邦聯以不參與任何可能推動民族主義運動的行動著稱,1847年通過
的《統一匯票法》雖未有大的改觀,卻是一個轉變的標志。1848年後,南方三邦都認識到法律改革與加強邦聯
之間的密切聯系。1851年後,巴伐利亞、薩克森和符騰堡相繼開始說服邦聯的部長委員會制定商法典和統一計
量法等。《德國商法典》最後於1861年通過。
1859年11月3日,邦聯召集會議, 各邦就建立最高法院和制定刑事、民事法律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但普魯
士對法典化的實際態度是否定的。由於不能公開地反對,普魯士提出,按照邦聯的憲法,邦聯無權制定有關法
典。邦聯開始討論普魯士的反對是否構成多數,終於在1862 年2月,建立了民事程序法制定委員會和債務關系
法制定委員會。普魯士拒絕參加這些委員會。
但是,在政治紛爭以外,到19世紀50年代末,法律統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已達成共識。各種推進法律統一
的組織紛紛出現。最有影響的是1860年成立的德意志律師協會(German lawyers congress), 其成立宣言稱
,該協會的目標就在於「推進民事、刑事和訴訟法律的統一」。
縱觀1848—1867年(這一年北德聯邦成立)德國社會對於法典態度的變化,可以發現,除了理論上對薩維
尼觀點的廣泛接受和重新解釋,以及德意志民族在政治上逐漸走向統一等因素,經濟的發展也是重要的原因。
事實上,正如柏林法律協會1860年3月召開的一次會議上, 主要的發言人霍爾岑多夫(Holtzendorff)所指出
的,法律統一的共識來自於經濟生活的物質利益(the material interests of economic life),遠勝於來
自於共同的法律意識:正是由於對「物質利益」的考慮,保守派的政治家們逐漸認識到法律統一與政治實力的
聯系。
這一時期對於法典態度的變化,是法典編纂的前提。同時,在這一時期各邦都積極地制定邦法, 使得
德國民法典不再是法典化(codification)的產物,而是「統一」的(unification)結果, 這是德國民法典
制定過程中頗具特色的地方。
(三)1867—1874
1867年北德聯邦建立後,普魯士與南方三邦對法典化態度發生相反的變化。關於憲法根據、理論依據等問
題, 兩方進行了數年的爭論。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國,南方三邦已失去與普魯士抗衡和討價還價的實力,於是
雙方進行了妥協。
1866年以前,普魯士以沒有憲法根據為由,反對邦聯統一法典;北德聯邦成立後,尤其是1871年德意志第
二帝國建立後,普魯士又極力推進法典化;而這時南方三邦巴伐利亞、薩克森和符騰堡由於擔心普魯士過於強
大而損害它們的利益,反而對法典化持反對態度,也以憲法為根據,反對法典化。
北德聯邦1869年憲法規定,聯邦政府的立法許可權於債法、刑法、商法、匯票法和訴訟法。1869、1871、18
72、1873年,都有人提議將法院組織法和債法以外的民法部分都包括進去。這就是拉斯克爾—米克爾(Lasker
-Miquel)提議。這一提議最初當然地遭到南方三邦的反對。 南方三邦提出,憲法是各邦訂立的合同,任何修
訂都須合同各方重新協商而達到所有州的同意。而提議人之一米克爾(Miquel)認為,1871年帝國憲法對聯邦
憲法有所修改,已賦與北德聯邦在有關州的事務上有完全獨立於各州的權力。
在國會中民族自由黨佔主導地位, 提出「從統一到自由(fromunity to freedom)」的口號,認為法
律統一會極大地增強國力,對於國家和個體自由均有益處。保守主義者則利用薩維尼的理論,強調德國法律發
展中的地方差異性,攻擊民族自由黨破壞各邦的自由、權利。米克爾反駁說,薩維尼並非反對法典化和法律統
一。薩維尼的學生伯恩哈德·馮·溫德沙伊德認為,對於立法的觀念應該改變,因為,在歷史發展中,面臨不
同的因素應該有不同的觀念,這正是歷史法學的觀點。薩維尼的另一位學生貝特曼—霍爾維希(Bethmann-Hol
lwig)提出,薩維尼反對蒂鮑,並不表示他反對法律統一的理想,法典化是不可避免的。公眾普遍認為,歷史
法學派的創始人在法律起源方面的理論是正確的,但低估了主觀因素(subjective factors),即立法者的作
用;薩維尼認為法律來自於人民,但現在,人民(Volk)是被用來指德國人,而不是其他,如巴伐利亞人。正
如萊溫·戈爾德施米特(Levin Goldschmi-dt)1872年寫道:「在當前形勢下, 尤其是為了支持個別州的立
法、反對統一的德國法,而使用薩維尼的語句,將是對它的誤用。」重新評價薩維尼思想開始了,薩維尼甚至
被認為是主張制定民族統一法典的先驅。到此為止,他的理論不是被保守派獨享或與自由派共享,保守派再也
不能將其作為根據而引用了。
1872年,拉斯克爾-米克爾的提議被提交討論時, 有關法院組織法的內容略去了。這是向自由帝國黨作出
的妥協,也是向其他保守派別及南方三邦作出的妥協。自由帝國黨是一個小黨派,成員都是有影響的人物,所
謂「部長和未來的部長們」。這一妥協有利於打破南方三邦的聯盟。
擁護法典化的一方在理論上大獲全勝,同時,1871年後普魯士的實力大為增強,此外,拉斯克爾-米克爾提
議又作了妥協, 南方三邦似乎再也不能固執地反對法典化了。1873年12月,帝國國會[11]終於通過了拉斯克爾
-米克爾提議, 對帝國憲法有關帝國立法權的條款作了修改,統一民法典於是有了憲法依據。
在這一時期,除了討論如何恰當保護各邦利益的問題之外,如何防止立法過程中引進激進、 自由的改革,
即所謂「現代觀點」(modernidea),也是人們考慮的內容。正是基於這一考慮,南方三邦對於婚姻、家庭、
繼承等方面的法律統一非常敏感、謹慎。
(四)1874—1888
1873年12月拉斯克爾-米克爾提議通過,從此開始了法典制定的新時期。從1874年開始,到1896年法典通
過,這22年的時間是民法典纂寫、修改和定稿一共用去的時間。其中,1874—1888年期間的纂寫過程決定了德
國民法典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拉斯克爾-米克爾提議通過時,人們對於如何制定民法典實際上毫無概念。此前,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很
少。普魯士雖曾提出過討論建議,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而只使南方數邦產生雙重的害怕:一則怕普魯士擴
張主義(prussianization);二則怕「現代觀點(modern idea)」。
在1873年12月底,自由主義的國家報(National-Zeitung)發表了一篇匿名的文章,說如果民法典不委託
於一個人起草,將不會成功,因為任何指定的委員會都不可避免地要成為地方主義的俘虜。文章還稱贊了普魯
士的立法。南方數邦懷疑文章獲普魯士政府授意,十分緊張,開始強烈要求法典起草人中要有他們利益的代表

1874年2月,聯邦議會指定了一個五人的委員會, 為民法典的起草擬訂綱要。該委員會於同年4月19日向國
會提交報告。 報告認為:「只有未來的民法典堅持已獲驗證的普通法法律制度和德國現存的大陸法法律制度原
則,它才能夠反映德國人民的正當願望,代表所有各州的利益,遵照法學和法律實踐的要求。」委員會認為立
法的第一考慮是需求,其次才是法律學邏輯。考慮現實需求時,應當聯系現存法律和地方特殊情況。考慮地方
特殊情況,主要是應尊重南方數邦保護地方利益的努力,尤其是在婚姻財產制度方面。委員會甚至考慮採取二
、三種不同的制度。委員會堅持,法典原則上應涵蓋民法的所有領域,但也應允許有例外,如商業和礦業法律
應當全國統一,但它們性質特殊,不適於包括在民法典中;另外,帶有封建痕跡的法律、如遺產取得、地租、
家庭財產繼承等,應留給各州自行規定,此外,委員會認為,有的法律跨越公、私法,不適合規定在民法典中

委員會報告有以下主要特徵:(1)對法典的具體內容未作規定,不束縛立法者。(2)注重現存法律和尊
重地方利益。 符騰堡代表屈貝爾(kübel)的觀點很有代表性:法典化不應是創造新法律,而應以目前法學所
要求的方式,將現存法律組織起來。(3 )認為法典化的進程主要是形式化和技術化,其任務是解決德國法律
發展中地區多樣性與系統化的需要之間的矛盾;認為德國普通法構成委員會工作的基礎。
委員會報告受到普遍稱道,但是部分內容仍須修改。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利伯(Friedrich Augu
st von Liebe)認為,法典不應滿足於編輯,而應當是一件理性化的、系統性的、甚至是藝術性的作品。委員
會報告中貫穿的思想和利伯等人的意見都為德國民法典所吸收。
德國民法典的正式編纂開始於1874年7月。聯邦議會任命了11 人的起草委員會。 [ 12] 委員會主席海因里
希·馮·帕佩(Heinrich von Pape)成功地指定了五個主要的編纂者。 他指定編纂者的出發點是:帝國各主
要法律體系應當平衡。他承認,羅馬法化的德意志普通法應當成為統一法典的基礎;但同時認為,這些普通法
已在各州的立法中不斷地受到修正。所以,有必要指定南方三邦符騰堡、薩克森和巴伐利亞的法律專家。對於
普魯士,他認為該法律專家不僅應熟知普魯士法,而且應懂得普魯士在1866年新獲取省份的法律體系。最後他
指定阿爾伯特·葛普哈爾德(Albert Gebhard)作為巴登的代表,以正確地收集和表述法國法。
委員會的工作頗具特色。1881年以前的七年中,委員會成員很少會面,而各自忙於收集德國各地的法律材
料。成員間交流很少,每年僅有一次秋季年會,用以擬訂立法原則,解決法學理論沖突。這樣,編纂者在纂寫
法律時思想非常自由,不易受他人影響。1881年10月,委員會開始討論。在討論階段,溫德沙伊德起著主導作
用。人們認為,德國民法典這一委員會作品的極端抽象性和幾乎不能被人理解的表達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要
由他負責。
委員會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處理體系化與保存各地歷史差異性之間的關系。當時流行一種觀點,認為
民法的某些部分不適合列入法典,尤其是土地法(又尤其是抵押部分)、家庭法和繼承法,因為地區差異性過
大。地區差異性與體系化的矛盾仍來自於薩維尼理論中關於「法律的確定性」的矛盾:人們的法律意識與立法
者關於真正法律來源的認識和選擇之間,往往存在差異;在當時德國立法中,這一差異尤甚。如何解決這一矛
盾,使制定的法律具備合理的確定性?當時對此問題的解釋是:德國的政治需要,促使人民產生對民法典的需
求;後者又授予立法者編纂法律的權力。由此,人們的法律意識與立法者的編纂是一致的。如帕佩在致俾斯麥
(Otto Fürst von Bismarck)的信中寫道:如果民法法典化不僅是一個系統化地編輯現存法律規范的問題,
那麼,法律中的許多實質性的變化就不應迴避。此外,有必要解決現存法律中的矛盾,在爭議的事項上作出決
定,以及填補空缺。最後,新出現的法律需求和法律實踐中的新發展也不應忽視。帕佩的這一觀點,與溫德沙
伊德和普朗克(Planck)是一致的,都傾向於使用高度抽象的「概念法學」(conceptual jurisprudence)的
技巧,通過邏輯抽象的方法,從有限的法律規范中創造出法律的確定性。
概念法學的主要特點有:
1.私法自治 在德國民法典中,私法自治主要包括以下三項原則:第一,所有權絕對原則。19世紀70年代
、80年代開始對此進行限制,但該限制僅作為例外,而不屬於原則的一部分內容。第二,遺囑自由原則。認為
繼承法的基礎是「人類意志的獨立性」,因而遺囑自由應優先於法定繼承。第三,合同自由原則。這一原則有
許多資格要求和限制規定,因為在合同領域,個人自由的濫用對社會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與此相應的還有過
失責任原則——以無過失責任為補充。
2.公私法劃分分明 私法自治原則

Ⅵ 求澳門特別行政區民法典英文版

那個英文版還沒出啊0.o當然不會有。。

Ⅶ 不允許改名字的七種情況

法律分析:1、姓名原則上不輕易更改,但有下列情況經批準的可以更改:
(1)因父母離異更名;
(2)再婚子女更名;
(3)被收養人更名;
(4)同一單位或同學校、同班級有重名重姓;
(5)名字冷僻、怪異使用不便;
(6)確因公安機關戶口登記、管理工作造成公民姓名差錯的;
(7)其它有充分理由的;
2、更正姓名的審批。對正在受偵查、正在受刑罰(含監外執行的五種罪犯)、勞動教養、正在被羈寸甲人員,不予更改姓名。16周歲以下公民更改姓名,沒有充分理由的不應輕易給予更改;符合上述可以更改規定的,在由父母或收養人、監護人提出書面申請,經所在地派出所調查核實的基礎上,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後,由所在地派出所所長審批更正。16周歲以上的公民更改姓名,原剛上不予更改,符合上述可以更改規定的,由本人提出書面申請,經所在地派出所調查核實,並附相關證明材料後,交戶政科審核,分管領導審批同意後,方可更改。被收養或被認領的,須徵得本人同意後,才可給予變更。再婚子女自願隨繼父姓的, 須經其生父同意。對於離婚雙方未經協商或協商未達成一致意見而其中一方要求變更子女姓名的,公安機關可以拒絕受理;對一方因向公安機關隱瞞離婚事實,而取得子女姓名變更的,若另一方要求恢復其子女原姓名且離婚雙方協商不成變更意見的,公安機關應予恢復。公民姓氏可以保留異體字外,常住人口登記表和居民戶口簿應使用國務院公布的漢字簡化字填寫。我國民族眾多,姓氏較為復雜,有關風俗習慣各異等諸多情形,戶口登記機關不應也不便對公民姓名字數加以限制。少數港澳同胞及華僑回內地定居入戶時要求使用中英文夾雜或全外文名登記戶口的,須填寫用漢字譯寫的姓名;如本人要求填寫外文姓名的,可同時在該欄填寫,但不允許填寫中英文夾雜的姓名。 我國公民與外國人通婚後本人申請將其戶籍登記姓名更改為隨夫姓的,可以根據本人的申請, 為其辦理姓名更改手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五十八條 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共同承擔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
第五十五條 離婚後,父母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撫養費的,應當另行提起訴訟。
第五十六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嚴重疾病或者因傷殘無力繼續撫養子女;
(二)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盡撫養義務或有虐待子女行為,或者其與子女共同生活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
(三)已滿八周歲的子女,願隨另一方生活,該方又有撫養能力;
(四)有其他正當理由需要變更。

Ⅷ 中英文合同有歧義以誰為准

法律分析:中英文合同有歧義以誰為准,在中國境內一般合同應當用中文書寫,也可以同時用外文書寫,雙方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同時用中、外文書寫的勞動合同文本,內容不一致的,以中文勞動合同文本為准。其中,有名合同,又稱典型合同,是指法律上已經確定了一定的名稱及規則的合同。 無名合同,又稱非典型合同,是指法律上並未確定一定的名稱及規則的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百六十六條 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依據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確定爭議條款的含義。合同文本採用兩種以上文字訂立並約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對各文本使用的詞句推定具有相同含義。各文本使用的詞句不一致的,應當根據合同的相關條款、性質、目的以及誠信原則等予以解釋。

Ⅸ 求國外有關私人律師(private lawyer)的著作,法學、法律實踐等皆可,中英文皆可,英文原版最好。

《法律之門》,哈佛大學的法學院學生的入門必讀物
《法律篇》 柏拉圖(古希臘) 統治權絕對不可集中於同一人手中
載選其中幾句經典

The state in which the law is subject and has no authority,I believe to be the high way to ruin; but I

see that the state in which the law is above the rulers has salvation and every blessing which the it can

confer.
凡是法律未能獨立且無權威者,國家必定滅亡;反之,法律之尊嚴勝過統治者,那麼國家必定多福。

For if a man is born divinely gifted that he could naturally apprehend the truth,he would have no need of

laws to rule over him;But then there is no such mind anyway or at least not much;and therefor we must

choose law.
如果有人天生就具有認識真理的秉賦,那麼此人無須受法律的規范。因為世上並未出現此種大智之人,至少沒有多少,

所以我們必須選擇次善之法律。
Mankind must have laws and conform to them or their life would be as bad as that of the most savage

beast.
一般講,法律是導致文明的力量,如果沒有這種力量,讓人性聽其自然,人就會成為最野蠻的動物。

《政治學》 亞里士多德(古希臘) 法治優於一人之治
《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古羅馬) 西方私法的「聖經」
《戰爭與和平》 格勞秀斯(荷蘭) 國際法是支配國與國相互交往的法律
《利維坦》 霍布斯(英國) 國家是人們訂立契約而產生的
《論法的精神》 孟德斯鳩(法) 三權分立,民主制衡是法治的根本
《社會契約論》 盧梭(法) 政府應該由人民選舉和監督
《論犯罪與刑罰》貝卡利亞(意) 廢除死刑,政府無權剝奪生命
《聯邦黨人文集》漢密爾頓(美) 解讀美國憲法的文本
《法國民法典》(《拿破崙法典》) 大陸法系的奠基之作
《歷史法學》 薩維尼(德) 法律應該尊重人的習慣
《政府片論》邊沁(英) 立法權是最高權力
《德國民法典》1900年1月1號施行 大陸法系的新篇章
《為權利而斗爭》耶林(德) 關於權利斗爭的言說
《正義論》 羅爾斯(美) 個人的平等自由必須受法治的保護
《認真對待權利》德沃金(美) 權利的提出是為了約束政府行為
《法律的經濟分析》波斯納(美) 用經濟學家的眼光看待法律

Ⅹ 《法國民法典的歷史背景》的英文譯名

Historic Background of the Formulation of the French Civil Code

熱點內容
巴中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發布:2025-01-11 16:56:01 瀏覽:566
宰殺家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4:48 瀏覽:237
在我國會計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3:10 瀏覽:556
袁世凱立法稱帝 發布:2025-01-11 15:26:46 瀏覽:733
大同肖律師 發布:2025-01-11 15:25:57 瀏覽:13
兒童虛擬游戲法規 發布:2025-01-11 15:23:05 瀏覽:111
車鎖有問題廠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15:17:47 瀏覽:577
2017勞動法主動辭職 發布:2025-01-11 15:15:24 瀏覽:403
法律公司開業典禮新聞稿 發布:2025-01-11 14:24:52 瀏覽:494
中華全民共和國合同法 發布:2025-01-11 14:20:17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