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分解

民法典分解

發布時間: 2022-05-10 16:43:12

Ⅰ 工傷死亡賠償法律規定及分配

工傷死亡賠償金如何分配?或許還有很多人並不是很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吧,接下來本文就為您收集了這方面的知識,歡迎瀏覽。
工傷死亡賠償金如何分配
死亡賠償金作為對死者未來可期待收入的補償,不是遺產,不能繼承,但可以參照《民法典》分割遺產的原則加以合理分配。死亡賠償金原則上可參照《民法典》的規定進行分配。死亡賠償金應當按照《民法典》第1127條規定的法定繼承順序,由配偶、父母和子女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共同「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被繼承人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但同一繼承順序中,死亡賠償金原則上按照繼承人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緊密程度決定分割的分額,而不適用《民法典》第13條規定的同一順序一般應當均等的原則。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制訂《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若干問題的解釋》時考慮到須與我國現行民事法律中規定的賠償項目相一致的原則精神,對賠償的內容進行了分解,即仍保留過去的被扶養人生活費的賠償,因此,當事人請求分割死亡賠償金的,人民法院還應當考慮在同一順序繼承人中有無可單獨請求被扶養人生活費的情況,對死亡賠償金的分割分額予以適當平衡。

由於法律對這個問題並沒有作出統一的明確規定,因此,不同地方法院可能有不同的指導意見,如按照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死亡賠償金的分配范圍原則上以受害人死亡時,與受害人(共同生活)的近親屬為限。

Ⅱ 死亡賠償金的分配原則

死亡賠償金分割糾紛的分配原則:
死亡賠償金原則上可參照《民法典》的規定進行分配。死亡賠償金因司法解釋採取繼承喪失說,應當按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規定的法定繼承順序,由配偶、父母和子女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共同「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被繼承人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但同一繼承順序中,死亡賠償金原則上按照繼承人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緊密程度決定分割的分額,而不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條規定的同一順序一般應當均等的原則。

死亡賠償金原則上應由家庭生活共同體成員共同取得。當事人未請求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分割。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繼承喪失說與扶養喪失說在立法上的區別,表現為繼承喪失說與扶養喪失說互相排斥,採取繼承喪失說的立法例均不再規定被扶養人生活費,因該項費用已包含在繼承喪失說的死者收入損失之中,再作規定就是重復賠償。
鑒於《民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中均有「被扶養人生活費」的賠償項目,最高人民法院在制訂《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若干問題的解釋》時考慮到須與我國現行民事法律中規定的賠償項目相一致的原則精神,對賠償的內容進行了分解,即仍保留過去的被扶養人生活費的賠償,通過分解的方法將根據繼承喪失說理論中的「收入損失」分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被扶養人生活費」,分解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作為「死亡賠償金」予以賠償,以與《民法典》和現行有關立法相銜接。

分解的結果既體現了「繼承喪失說」的賠償理念和標准又避免了與現行法律法規相沖突。因此,當事人請求分割死亡賠償金的,人民法院還應當考慮在同一順序繼承人中有無可單獨請求被扶養人生活費的情況,對死亡賠償金的分割分額予以適當平衡。

Ⅲ 民法典為什麼沒有債權編

中國民法典在體系結構尚未設立在法邊,而是將在法邊分解為合同編和侵權責任編里原因就在於在法邊的大部分內容與合同法總則那內容存在重復。

Ⅳ 人格權的性質

有學者通過考察認為,早期各國民法典之所以未對人格權作出正面的賦權性規定,而僅僅作出概括的或者具體的保護性規定,是因為在這些民法典的編纂者看來,自然人人格的普遍確認是整個近代法律制度的基礎和起點,而人格權或者為一種自然權利,或者為一種法定權利,根本就不是源於民法的授予,人格權的地位高於民事權利,民法的任務僅僅在於用產生損害賠償之債的方式對之予以私法領域的法律保護;同時,該學者還通過考察德國聯邦法院藉助基本法的規定創制一般人格權的事實,
認為人格權從來就不是一種由民法典創制的權利,而是一種具有憲法性質的權利;該學者還認為,德國民法中在侵權行為法中已經規定了具體的人格權類型,如生命、身體、健康、自由、信用、婦女貞操等,如果德國民法典的編纂者不是將人格權真正視為民事權利,那麼,具有「抽象化偏好」的德國人沒有理由不去建構內容如此豐富的人格權體系。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人格權是一種應該由基本法直接規定的權利,民法可以「分解」這種權利加以保護,但民法不是「創設」這種權利的上帝。也有學者認為,根據德國法院創制「一般人格權」的思維,人格權的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革命,由以前的「民法典權利」一躍而成為「由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人格權的類型及其內容不再是狹窄地以民法典為基礎,而是可以直接援引憲法規范為支持。在我國,以一種民法積累或者是民法律論意識形態的積累來詮釋人格權,其最終結果是走向歧途且毫無裨益於人格權法的創新發展。
僅憑上述考察,就認為人格權不是民事權利而是憲法權利是不充分的。早期法國民法典之所以沒有對人格權加以規定,是因為此時以維護人格尊嚴思想為基礎的人格權概念尚未產生,它直到康德的倫理主義哲學將人類尊嚴與法律人格概念結合之後才有可能出現,如此要求法國民法典的編纂者規定人格權,未免不切實際。因此,當時法國的立憲議會議員從未想過要就人格權提出什麼宣言。其實德國民法典中之所以沒有規定一般人格權,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人格權是所謂的憲法權利,而主要是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不可能承認一項「對自身的原始權利」,否則就會得出存在一項「自殺權」的結論;第二,債的產生以財產價值受到侵害為前提,而對人格權的侵犯如果產生金錢損害賠償之債,在當時人們看來是不可接受的,認為這將會導致人格價值的商品化,貶低了人格尊嚴;〉當今面臨的實質困難第三,人格權的內容和范圍無法予以充分明確地確定。正因為如此,德國民法典的立法者才未採取當時已經有學者提出的一般人格權概念。而且,對於一般人格權的保護及規定問題,第42屆德國法學會議於1957年提出討論,匯為專冊,並建議制定特別法以保護人格權,聯邦德國司法部接受法學會議的決議,於1958年起草「修正民法上保護人格及名譽規定草案」,但該草案在於1959年提交國會後,也未能為國會所接受。即使是到2013年6月,雖然第一個理由和第二個理由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不再是反對制定一般人格權條款的主要理由,但第三個理由即人格權的內容和范圍難以界定的問題一直到今天依然存在,這個法學理論上的特別是法律技術上和實踐上的難題仍然阻礙著一條保護人格的一般性法律規定的產生。通常學者們也認為,之所以難以界定的原因,其內容和范圍的研究能夠凈化人性而不足以規定其內容範圍性界定,也正因為這些難題,偏好抽象的德國人難以抽象出人格權,因為德國民法典的編纂者關注的不僅是概念的抽象性,還有概念的確定性和可把握性,而一般人格權的概念難以符合這些要求。
對於人格權在民法制度中的發展,有些學者僅僅看到了德國依據基本法創制一般人格權的情形,而忽視了考察其他國家的民法典中的人格權制度發展的實際。如瑞士民法典和中國台灣地區的民法典均明確規定了一般人格權,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人格權制度的發展中,並不需要依據憲法來創制民法上的一般人格權。雖說德國法創制一般人格權的依據是基本法,但一般人格權並不是直接依據基本法的條文創造的,而僅是依據基本法第1條和第2條所體現的客觀價值創造的,這種客觀價值是整個法律秩序而不僅僅是作為憲法的基本法的價值基礎,聯邦法院最終認定的一般人格權也不是憲法上的權利而是一種民事權利。因此,對人格權性質的認定,他們不能僅憑德國民法制度中一般人格權的確立和發展模式,就認定人格權是憲法權利,這樣理解是不妥當的。

Ⅳ 中國民法典體系結構

中國民法典在形式上最大的特點是其獨特的七編制結構: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和侵權責任;這是一個極富原創性的新體系。眾所周知,傳統的民法典體系,以法國式的三編制(人-財產-取得財產的各種方式)和德國式的五編制(總則-債法-物權-家庭-繼承)為代表。相對於這些傳統的民法典模式,中國民法典新增了單獨的合同編、人格權編以及侵權編;這些都是中國民法典的重要創新。

在上述新增各編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無疑是人格權編。作為中國民法典的獨創,人格權編以全新的形象「閃亮登場」,濃墨重彩地為中國民法典塗上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新時代特色。這由此成為中國民法典最為重要的結構和內容創新。

從形式來說,人格權在民法典中獨立成編,這是對民法典體系與結構的重大發展;而從內容來說,在民法典中將人格權提升到獨立一編的地位,彌補了傳統民法典分則中只有財產權而無人格權、「重物輕人」的缺陷,實現了「人物並重」。從實質層面來說,民法典設置人格權編是在科技革命時代對人文主義的鮮明弘揚,是民法典時代特色最為重要的表彰;而以民法典的正式通過和頒行為標志,中國自此邁入人格權保護的歷史新時代。

我國的人格權立法始於1986年民法通則,該法在第五章「民事權利」中專設「人身權」一節。此後,最高人民法院先後就名譽權保護、精神損害賠償、人身損害賠償、死者人格利益保護、人格物保護等制度出台了多部司法解釋。2009年侵權責任法第二條列舉了法律所保護的部分人格權。作為民法典編纂「兩步走」戰略的「第一步」,2017年民法總則規定了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作為一般人格權,列舉了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個人信息保護等具體人格權。而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使得人格權立法迎來歷史性契機,報告明確提出「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人格權」一詞首次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這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民權利的尊重和保護,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對人格權的保護,既是對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不懈追求,也是實現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舉措。

正是基於對「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這一重大指示的貫徹落實,2018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所審議的民法典一審稿中第四編即為人格權編。這充分顯示了民法典設置人格權編是黨中央基於「問題導向」所作出的重大「頂層設計」,致力於解決我國現階段民事法律實踐中所存在的問題;這完全符合民法典編纂對現行法律進行「系統整合、修改完善」的立法目標。民法典設置獨立的人格權編是對民法典體系的重大發展。這一創新的價值在於:以「編」這一具有最大包容度的框架,為人格權未來的發展留下充分的餘地,從而確保人格權制度的高度開放性。如果未來的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使得必須納入新的人格權類型,民法典完全可以在人格權編之下增設新的章節和條款,對社會生活的變化及時作出充分的立法回應。

中國民法典在體系結構上的另一個重大變革是未設立債法編,而是將其分解為合同編和侵權責任編。這一立法技術的選擇的原因在於:債法中的大部分內容與合同法總則的內容存在重復,如多數人之債、債的效力、債的履行、債的擔保、債的轉讓、債的消滅等。事實上,債法的這些制度都是來自於合同法,也主要適用於合同法。這就解釋了晚近的一些合同法示範法(如國際商事合同通則、歐洲合同法原則等)其實都在不同程度上發揮了債法總則功能的原因。由此,中國民法典最終不設債法總則,而以合同編通則代行債法總則的功能。同時,在合同編通則中規定,對於非合同之債,如無相關規定可適用合同編通則的有關規定;但根據其性質不能適用的除外(如侵權之債不適用可預見性、抵銷等規則)。另外,對於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借鑒法國法等比較法上的經驗,歸入「准合同」這一分編,突出了它們與合同之間所存在的邏輯聯系。事實上,可以將二者擬制為合同之債,譬如,無因管理可擬制為獲得授權後的委託管理合同,而不當得利則可以擬制為取得他人財產具有合同依據;因此,二者在法律後果上與合同具有天然的類似性,這就解釋了將其定性為「准合同」的原因。

中國民法典不設立債編的另一個邏輯後果,是設立了獨立的侵權責任編。作為債的發生原因,侵權之債與合同之債存在本質性差異;這種合意之債與法定之債的二元格局是大陸法系債法理論的基礎。因此,在不設立債編的前提下,合同與侵權必然分別獨立成編。還值得注意的一個重大變化是: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將侵權責任法第二章的名稱從「責任構成和責任方式」修改為「損害賠償」。這意味著民法典實現了從「侵權責任」到「損害賠償之債」的重大轉變。這標志著侵權責任將回歸損害賠償的本來屬性,集中圍繞這一責任形式的要件和法律效果展開。而對損害賠償請求權之外的「防禦性請求權」(或稱絕對權請求權,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民法典將其剝離給各相應的絕對權分編。譬如,民法典在物權編規定了物上請求權,在人格權編規定了人格權請求權。這就使得民法典有效實現了侵權責任編與人格權編的邏輯分離,使得二者各自回歸其本來的功能,而不至於出現功能和適用上的重疊混淆,確保了民法典體系的完整與統一。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Ⅵ 醫保退款多長時間到帳

各地的經辦規定要求不一樣,建議你直接向當地醫保經辦部門咨詢。

參保單位及個人原因造成的重復繳費,只退回重復時段個人繳費部分,不退單位繳費部分,重復時段單位繳費並入統籌基金;非參保單位及個人原因造成的重復繳費,退回全部繳費額,包括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部分。

重復繳費的退回時段應根據職工的勞動關系判斷,無勞動關系的繳費予以退款。職工異地轉入基金與省直繳費歷史有重復的,退回異地轉入基金的個人繳費部分。

參保人員在兩地以上同時存在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或重復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應按照「先轉後清」的原則,由轉入接受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按規定清理。

轉入接受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與本人協商,確定保留其中一個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和個人賬戶,同期其它關系予以清理,個人賬戶儲存額退還本人,相應的個人繳費年限不重復計算。

另外要注意的是,同一時段不要在多地重復繳納社保費,以免給日後轉移帶來不便。


(6)民法典分解擴展閱讀:

社保重復繳費合並:

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是由公司繳納的,不能提取也不能轉移,而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是可以異地轉移的,所以如果是重復繳費了,可以提出申請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進行轉移,將其中一個的參保繳費憑證交到另一個地方屬地社保經辦機構申請轉入,轉入成功後社保經辦機構將退回個人重復繳納的費用。

Ⅶ 2020年離婚二審發回重審2021年原審法院會按照新的民法典執行嗎

國家有規定新民民法典的執行日期。如果國家規定2021年從1月1日起執行新的民法典。那麼每個法院都得執行。孩子的撫養權以及監護權也要看具體情況,看你的生活能力,例如有沒有房屋,有沒有固定收入,對孩子的教育啊,健康啊,有沒有能力。也就是說你的條件是有益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那麼法院可能把孩子判給你撫養,如果你的能力不如男方安全可靠,那麼法院也可以按原判決執行判給男方。無論是判給誰,對方都有探視權以及教育撫養的權利,只不過你不經常在身邊,但你也可以經常去看孩子,對孩子的物質啊,精神啊,心理啊進行一些幫助,因為你畢竟是孩子的親生母親,你可以盡你自己的義務,不應一定是法律要求你做,而應該你自己自願的去多做。不在判決書,在你自己的行為。

熱點內容
巴中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發布:2025-01-11 16:56:01 瀏覽:566
宰殺家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4:48 瀏覽:237
在我國會計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3:10 瀏覽:556
袁世凱立法稱帝 發布:2025-01-11 15:26:46 瀏覽:733
大同肖律師 發布:2025-01-11 15:25:57 瀏覽:13
兒童虛擬游戲法規 發布:2025-01-11 15:23:05 瀏覽:111
車鎖有問題廠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15:17:47 瀏覽:577
2017勞動法主動辭職 發布:2025-01-11 15:15:24 瀏覽:403
法律公司開業典禮新聞稿 發布:2025-01-11 14:24:52 瀏覽:494
中華全民共和國合同法 發布:2025-01-11 14:20:17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