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贈書
1. 股權贈與公證需要哪些文件
股權贈與公證需要的材料為:
1、贈與人和受贈人的身份證明材料:
2、股權贈與合同或贈與書或受贈書;
3、贈與人的婚姻狀況證明;
4、出資證明;
5、股東名冊;
6、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備案的公司章程;
7、公司資產的評計報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六百五十九條
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或者其他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2. 親兄弟房產更名怎麼辦
法律分析:親兄弟之間房產過戶有兩種方式,具體的過戶流程是: 一、房產贈與; 房產贈與合同或者贈與書、受贈書都需要先辦理公證,之後才能到房地產交易中心進行過戶。 房產贈與同樣也主要有四步:①簽訂贈與書面合同。②繳納契稅,領取房屋契證。③辦理營業稅免稅手續。④房屋產權辦理轉讓。所需要的證件:身份證、戶口本、贈與書、轉讓證明、房產證、契稅收據。二、房產買賣; 房產買賣是指兄弟將房產透過買賣的方式過戶給兄弟,簽訂買賣協議後,到當度房屋產權登記部門申請房屋產權轉讓手續即可。房產買賣所需證件主要是身份證、戶口簿、結婚證、房屋所有權證、房屋買賣協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零九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第二百一十條 不動產登記,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登記機構辦理。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統一登記的范圍、登記機構和登記辦法,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3. 怎樣接受贈書遺贈
接受遺贈應在知道受遺贈後六十日內,作出明確接受遺贈的意思表示,如果在此期限內,受遺贈人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在繼承開始後,受遺贈人可以獲得被遺贈人的遺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條
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以書面形式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六十日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4. 贈與合同的撤銷很難嗎
正與合同想要撤銷的話並不難,只要正應的人,他是健康的思維,敏捷的,他就可以去律師,或者是法院撤銷贈與合同。
5. 媽媽存了幾十萬 想買一套房子 送給我 我已經結婚了 媽媽想單獨送給我 不作為我和我老公的共同財產媽
摘要 您好,我是律臨平台合作律師,很高興為您服務
6. 股權贈與公證應准備什麼材料
法律分析:辦理股權贈與公證,需要准備好下列材料:(1)股權贈與人和股權受贈人的戶口簿、身份證或護照等其他身份證明材料;(2)股權贈與合同或贈與書或受贈書(草本);(3)股權贈與人的婚姻狀況證明(如結婚證、離婚證等);(4)公證員認為應提供的其他材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五十五條 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可以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一並轉讓給第三人。
7. 房屋贈與公證應在哪裡辦理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辦理贈與公證由贈與人住所地或贈與行為發生地公證回處受理。贈答與不動產的,也可由不動產所在地公證處受理。房屋贈與公證可以到任意一個公證處去申請辦理。公證管轄規定,可以在贈與行為地、事實發生地 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的公證處申請辦理。
【來源於找法網】
8. 股權贈與公證要哪些材料
法律分析:辦理股權贈與公證,需要准備好下列材料:(1)股權贈與人和股權受贈人的戶口簿、身份證或護照等其他身份證明材料;(2)股權贈與合同或贈與書或受贈書(草本);(3)股權贈與人的婚姻狀況證明(如結婚證、離婚證等;(4)公證員認為應提供的其他材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五十五條 具有救災、 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的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所以, 股東(贈與人)不得以無償或者未支付對價為由進行反悔。3、 股權贈與適用股權轉讓的法律程序。
9. 哪些贈與必須辦理公證金錢贈與是否需要辦理公證
目前房屋贈與合同或者贈與書、受贈書需先辦理公證,之後才能送至房地產交易中心過戶。
金錢贈與動產或者金額較少給付之後交付即所有,不需要辦理公證,如果數額較大為了保險起見可以辦理公證。
辦理贈予(贈與)公證,需要提供的材料有:1. 申請人的戶口簿、身份證、社保卡或其它身份證明(通行證、護照、注銷戶籍證明等);2. 權屬證明(產權證、購房合同、售後公房須提供《本戶人員情況表》); 3. 出售方、贈與方的婚姻證明;4. 委託代辦的,提供經公證的(在國外須原件送中國使、領館認證)有效委託書及受託人身份證明材料;5. 公證處認為需要提交的其它材料。【友情提示】:贈與方式有如下特徵:1)、購買5年內的房屋通過贈與方式過戶總體成本較低。目前辦理贈與必須先辦理公證,故主要費用由房屋評估費+公證費2%+契稅3%
10. 合同的成立要件包括
一、合同成立的一般要件
合同成立三要素:從構成合同關系的要素這一角度來看,要判斷某一合同是否成立,可從如下三個方面來分析:合同關系主體是否存在;合同關系客體是否存在;合同關系內容是否存在。只有對這三個問題同時肯定回答,合同關系方才成立。由此,合同成立應具備有合同關系主體存在、合同關系客體存在、合同關系內容存在這三個條件,合同成立的這三個條件被稱為合同成立的三要素。
合同關系主體存在:即合同關系的成立須有兩個以上合同關系主體的存在,英美法中有「一個人不能自己與自己訂立合同」的規則,指的就是這一條件。在此,合同關系主體是指合同主體還是指訂約主體?在第一章「合同關系主體」一節中,我們已經介紹過,所謂合同主體是指實際承擔合同權利義務的主體;訂約主體則是指實際訂立合同的人。合同主體與訂約主體的關系有五種情形:可以合二為一即訂約主體就是合同主體;也可以相互分離即訂約主體與合同主體不是一個人,譬如可以委託代理人訂約;而僅有合同主體卻無訂約主體的情形以及兩者均無的情形在現實中是沒有意義的;最後一種情形是僅有訂約主體而無合同主體(如A以虛構的B公司名義訂約),此種情形因為虛構實際承擔合同權利義務的主體而構成欺詐,顯然違法而無法律效力,並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但因為存在意思表達一致或協議,所以合同還是成立的。因此訂約主體的存在而非合同主體的存在才是合同關系存在的前提條件。
合同關系客體存在:即合同標的確定且可能。合同標的的確定,包括已經確定和可以確定兩種情形,以未確定或不能確定的對象作為合同標的,譬如籠統地說我要賣給你一批貨物或借給稱一筆資金,不能認為當事人之間存在合同關系;合同標的的可能,指合同標的可以給付、履行或實現,以不能的給付作為合同標的,構成給付不能。給付不能分為自始不能和嗣後不能、主觀不能和客觀不能、一時不能和永久不能、事實不能和法律不能等。從合同成立角度看,訂立合同時,合同標的可能是指自始不能、客觀不能、永久不能的情形(譬如說我要賣給一顆原子彈),須承擔締約責任,而嗣後不能、主觀不能、一時不能涉及到的是合同履行的問題,承擔的是違約責任。但有人認為「標的可能」這一條件應歸屬於合同效力之中,因為在實踐中要區分標的的自始履行不能和嗣後履行不能非常困難,且沒有多大實際意義。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將此類問題按欺詐、重大誤解等情況來處理,即按合同無效處理。但從理論上講不通,沒有標的的合同可以說是一種不著邊際的合同,沒有意義。
合同的標的須確定。是指合同標的自始確定和可得確定。至於合同的標的是否須可能,前德國民法和台灣民法將其規定為合同的生效要件。並區分自始不能及嗣後不能。然合同標的是否可能一般不影響國家利益及社會利益,國家沒有必要對此作出干預。如果合同生效,即便標的不能也可在履行不能時追究違約方責任。如2002年新修訂的《德國民法典》就不再將標的可能作為合同生效要件,取消自始不能及嗣後不能的區分。
合同關系內容存在:合同關系本質上是一種已經形成的協議,即當事人已就相互之間將要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達成協議。合同關系是否存在,除上述兩個條件外,就看是否存在這種協議。協議達成的標準是各方當事人的意思表達一致。對什麼意思表達一致?這個問題被稱為「合意的范圍」。原來的《經濟合同法》規定的是「對主要條款意思表達一致」即意味著合同成立。但新《合同法》對此未做出明確規定。根據新《合同法》第61、62條規定的精神看,要比原先「對主要條款意思表示一致」的規定要寬松,當事人既可補充協議,也可由法官做出解釋。其他國家對此的規定也是經歷了一個由嚴格到寬松的過程。
二、合同成立的特殊要件
1.法定的附加條件
合同成立的法定條件:合同的成立,可能還需具備有法定的附加條件。主要有要物合同與要式合同這兩種情形。
要物合同:要物合同即實踐合同。實踐合同的成立除了雙方當事人的合意外,尚需物的交付。如《合同法》第367條:「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時成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第210條:「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 第293條:「客運合同自承運人向旅客交付客票時成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另有交易習慣的除外。」第186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另外,借用合同一般認為也是實踐合同,其成立亦需以借用物的交付為條件。
要式合同:要式合同的成立,要求合同必須具備特定的形式,一般指書面形式。《合同法》第10條第2款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這種合同一般都是比較重要的合同,為使當事人在訂立時較為慎重,訂立後減少糾紛,又易於保存證據,我國有不少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某種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以此作為合同成立的條件。《合同法》分則中就有許多這樣的規定,如第197條(借款合同)、第215條(期限在六個月以上的租賃合同)、第238條(融資租賃合同)、第270條(建設工程合同)、第330條(技術開發合同)、第342條(技術轉讓合同),在其他法律中,還有勞動合同(《勞動法》)第19條,房地產轉讓合同、房地產抵押合同、房屋租賃合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40條、第49條、第53條),船舶轉讓合同(《海商法》第9條),保險合同(《保險法》第12條),銀行貸款合同(《商業銀行法》第37條),保證合同(《擔保法》第13條)等。
另外,特定的形式,也指鑒證、公證、登記、批准、審核等形式。某些合同,法律規定必須具備這些形式中的其中之一,才能被視為成立。
2.約定的附加條件
合同成立的約定條件:合同成立還可以約定附加的條件,如當事人可以約定採用書面形式作為合同成立的條件。《合同法》第10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這里說的「約定」是指當事人特別就某一合同的訂立做出約定;至於當事人徑直訂立書面合同的,當然並不需要另訂一個以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的約定。當事人還可以約定以交付定金作為主合同成立的條件。
合同確認書:《合同法》第33條規定:「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確認書實際上是與承諾聯系在一起的,雙方達成協議以後,一方要求以其最後的確認書為准,這樣他所簽訂的確認書實際上是其對要約所作出的最終的,明確的,肯定的承諾。而在其簽訂確認書以前,雙方達成的不過是一個初步意向,並無真正拘束力。可見,在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的合同中當事人要求簽訂確認書的,確認書實際上是承諾的最終組成部分,是判斷是否作出承諾的要素,並非合同的特別成立要件。
案例:原告向法院訴稱,其系孤老,體弱多病,丈夫去世後生活需要他人照顧,1999年起其同事的女兒被告照顧原告日常生活,之後被告要求原告將其名下的房屋贈與給她。同年6月17日,原告將自己的一間房屋贈與被告,贈與書上同時寫明「本贈與在受贈人接受贈與並辦理了房屋過戶手續後成立」,被告也亦簽署了受贈書,贈與書與受贈書均進行了公證,但未辦理房屋過戶手續。現因被告未照顧原告,故原告訴至法院要求撤銷贈與合同。問題:如何理解該贈與合同中的特別註明條款?
分析:首先,我們不能因為贈與書上註明「本贈與在受贈人接受贈與並辦理了房屋過戶手續後成立」,而將雙方當時訂立的合同視為預約合同。預約合同相對於本合同而言,指的是當事人約定將來訂立一定合同的合同,本合同則是指為履行預約合同而在將來訂立的合同。本合同與預約合同的效力不同,預約合同的效力在於當事人應當訂立本合同,但雙方並未發生實體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而本合同的效力就在於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就本案而言,雙方在1999年6月17日訂立的合同中,並未約定將來還要另外訂立一個合同,所以,當時訂立的就是本合同。
其次,贈與書中這一特別註明,也不能理解為「附條件的合同」,因為:第一,《合同法》第45條關於「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的規定,是有關合同生效或失效時所附條件的規定,而並非合同成立時所附條件的規定。第二,根據通說,附條件合同中所附條件,必須是當事人約定的,不能是法定的,而該贈與合同中所附的「辦理房屋過戶手續」條件,正是《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規定的房地產轉讓合同應當具備的條件,所以,即使將此約定的條件解釋為贈與合同所附生效條件,也是多此一舉,毫無意義,不影響贈與合同的成立與生效;第三,原告起訴到法院,提出的訴訟請求是撤銷該贈與合同,說明原告已經認可該合同已經成立並生效,因為可撤銷的合同肯定是已經成立並生效的合同。
最後,贈與書中這一特別註明,應當理解為附成立條件的合同,但並非附法定成立條件的合同,而是附約定成立條件的合同。合同雙方可以約定合同成立的條件,譬如,「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合同法》第33條)在實踐中,當事人還可以約定一方提供擔保(如交付定金、提供保證人)時合同成立;可以約定一方支付預付款時合同成立;可以約定經公證或見證作為合同成立的條件。這表明,合同可以按照當事人的意思,約定附加的成立條件,以表明其不受約束,並防止產生合同的法律效力。由於此情形下,合同實際並不存在,更談不上生效,所以,這時實際上存在的只是一個初步的協議,英美合同法中稱之為「不完全協議」。
但我國《合同法》中並未對合同附成立條件作出概括性的規定,絕大多數合同法的教科書中對此也未加討論。國際統一私法協會於1994年制定的《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2.13條對此有規定:「在談判過程中,凡一方當事人堅持合同的訂立以對特定事項或以特定形式達成的協議為條件,則在對這些特定事項或形式達成協議之前,合同不能訂立。」該協會對此條文的解釋是:在某些特定情形中,合同當事人可以認為某一特定事項非常重要,如果雙方不能滿意地解決這一事項,他們將無意訂立有約束力的合同。但是,這種意圖必須非常明確地加以表達,簡單地表達並不足以證明這種的意圖的存在,所以,條文中使用了「堅持」一詞。
合同附成立條件與附生效條件的主要區別在於:附成立條件的合同,在所附條件尚未成就時,合同不成立;附生效條件的合同,在所附條件尚未成就時,合同已經成立但未生效;成立條件,當事人可以有意使之不成就,而僅僅導致合同不成立的後果;生效條件,如果「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合同法》第45條第二款)
在本案中,贈與合同中的雙方當事人,有「本贈與在受贈人接受贈與並辦理了房屋過戶手續後成立」的約定,從字面上看,這是該贈與合同所附的一個成立條件,但不能將其理解為贈與合同中所附的成立條件,因為原告即贈與人並未將辦理房屋過戶手續作為贈與合同成立的一個條件,單獨提出來加以特別強調,並且非常明確地表達其完全依自己將來的意願是否履行贈與的意圖。
退一步講,即使將此約定理解為贈與人用來控制贈與合同成立的一個條件的話,由於此條件與該贈與合同目的直接相悖,也將導致自相矛盾,從而使這一條件不產生影響。因為房屋贈與合同中,辦理房屋過戶手續是贈與人在訂立贈與合同以後應當履行的法定義務,贈與人一方面作出了願意無償給予受贈人房屋的意思表示,還將表達該意思的贈與合同提交公證,另一方面,卻又以此作為贈與合同成立的先決條件,這無異是說,願意將房屋贈與,但是否履行贈與,還需以贈與人自己將來的意願為准。因而,該約定不應影響贈與合同的成立,法院應以經公證過的贈與書和受贈書為標准,判定該合同成立生效。
三、合同成立的時間和地點
1.合同成立的時間
合同成立的時間和地點,涉及到當事人權利或義務、責任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這是指不要式合同。
雙方當事人在合同書上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這是指要式合同。《合同法》第32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要式合同還有合同確認書的形式。《合同法》第33條:「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
意思實現合同成立的時間:以相對人依承諾的意思完成一定的行為,而由要約人受領該行為結果的時間為合同成立的時間。
2.合同成立的地點
合同成立的地點,涉及到案件的管轄。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這是指不要式合同。《合同法》第34條:「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雙方當事人在合同書或者確認書上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這是指要式合同。《合同法》第35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意思實現合同成立的地點:除要約人事先聲明或交易習慣有定論外,以要約發出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