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總則有獎知識競賽

民法總則有獎知識競賽

發布時間: 2022-05-10 23:28:19

民法總則183條體現了什麼法律知識

《民法總則》第183條:來因保護他人民事權源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法官釋法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劉玉平、張榮波等見義勇為先進模範的事跡傳遞著社會的正能量,引領著時代美好的道德風尚。但不得不承認,在現實生活中,「老奶奶摔倒了扶不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社會負能量也不斷地困擾著人們,一定程度上令許多人在應見義勇為的時候猶豫不前。為了肯定弘揚見義勇為這一傳統美德,鼓勵人們在危難之前相互幫扶,《民法總則》在《侵權責任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定了受益人對見義勇為者的法定補償責任和見義勇為者造成受益人損害時免除責任。《民法總則》實施以後,我們在遇到他人危難之時,一定要鼓起勇氣、見義勇為,因為我們不僅有著道德的支持,更有著法律的保障。

㈡ 《民法總則》規定,什麼是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表示表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

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

2、民事法律行為可以基於雙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於單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法人、非法人組織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規定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作出決議的,該決議行為成立。

3、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特定形式的,應當採用特定形式。

(2)民法總則有獎知識競賽擴展閱讀

民事法律行為的特徵如下:

1、私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由自然人、法人等私主體作出的行為,與政府機關行使國家權力作出的國家行為、法院依審判權作出的裁判行為相區別。民事法律行為是由自然人、法人依意思作出的變動民事關系的行為,而不是利用公權力作出的行為。

2、合法行為:所謂合法,就是說它所追求的效果「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這說明自由是有邊界的,任何人的行為不得以損害他人的權利或破壞公共秩序為代價。這也是法律行為與違法行為的區別。

3、表示行為:民事法律行為的核心,是意思表示。所謂意思表示,是當事人想要實現一定效果的內心意思對外表示。任何民事法律行為都必須具備意思表示這一要素,不具備意思表示,就不稱其為民事法律行為。

4、意思決定效果的行為:民法的基本理念是意思自治,它主張人們在民事生活中自己做主,自己負責。只要意思表示中所要實現的效果是合法的,法律就聽任其依照內容發生法律效果,設定權利,負擔義務,或使權利義務變更、終止。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㈢ 民法總則第75條的法律規定的內容是怎樣的

民法總則第75條規定抄的內容如下:
第七十五條設立人為設立法人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後果由設立人承受,設立人為二人以上的,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
設立人為設立法人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產生的民事責任,第三人有權選擇請求法人或者設立人承擔。

㈣ 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民法總則該怎麼做

民法總則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採取【「提取公因式」】的辦法,將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定寫入《民法總則》。

㈤ 民法總則體現了哪些新的立法理念和立法精神

民法總則吸收了民法通則規定的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規則,同時作了補充、完善和發展,通則到總則 有何新看點?

近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標志著民法典總則編的形成。

從1986年的民法通則到如今的民法總則,一字之變,背後卻是立法理念、精神的變化和制度的創新發展。民法總則有哪些新亮點?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法律委副主任委員蘇澤林、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呂忠梅、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軼。

① 違背公序良俗合同無效

【法律條文】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專家解讀】 蘇澤林:民法總則通篇體現著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命題和現實需求。不僅有宣示性的規定,還有具體的規定,例如,根據第一百五十三條,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也就是說,如果當事人簽訂的合同有違反道德的內容,那麼這一合同條款是無效的。

② 「綠色」成基本原則

【法律條文】 第九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專家解讀】 呂忠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後日益面臨的重大課題,把「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一綠色原則作為民法的基本原則,是一大創新,具有鮮明的21世紀的時代特徵。其實,在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的民事責任承擔方式中,就有「恢復原狀」這一項,也就是說,可以要求破壞環境的人以恢復原狀的方式承擔民事責任。這就是綠色原則的具體體現。

③ 保護從搖籃到墳墓

【法律條文】 第十六條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一百八十五條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專家解讀】 王軼:民法對人的關懷不僅是從搖籃到墳墓,貫穿人的一生,還延展到人的生前死後。從出生前還是胎兒時,其繼承遺產、接受贈與等利益就受民法總則的保護。比如,在分割遺腹子父親的遺產時,應該為遺腹子留有份額。而人去世後,其姓名、肖像、名譽、榮譽,仍會受保護。現實中,侵害英雄烈士等逝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的行為時有發生,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反映強烈,因此民法總則特別規定,這種侵害行為應該承擔民事責任。

④ 8歲就能獨立買東西

【法律條文】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專家解讀】 王軼: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兒童的認知水平比30年前民法通則制定時,有了顯著提高,獨立意識更強。為了尊重兒童的獨立意願,讓他(她)們適度參與社會生活,同時維護交易秩序和安全,有必要適當降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獨立獲得不附義務的贈與,也可以從事買作業本、交學費、借書等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⑤ 監護人可遺囑指定

【法律條文】 第二十九條 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第三十條 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專家解讀】 蘇澤林:「遺囑指定」和「協議確定」監護人是民法總則的一大創新。父母在身患疾病時,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的形式,安排好未成年子女的監護後事,以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當前,離婚現象普遍,父母在離婚時,可以通過協議確定誰做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但必須尊重孩子的真實意願。

⑥ 村委會也是特別法人

【法律條文】 第九十六條 本節規定的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為特別法人。

【專家解讀】 呂忠梅:將法人分為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特別法人,是民法總則的一大亮點,與民法通則有顯著不同。其中「特別法人」是民法總則的一大創新。在我國,政府機關、村委會、居委會對外簽合同的情況很多,如果不賦予它們法人地位,對它們參與民事活動是十分不利的,對交易秩序和安全也帶來很大不確定性。因此,通過「特別法人」的制度設計,賦予這些組織法人地位,有助於它們依法參與民事活動,獨立承擔責任。

⑦ 個人信息禁止非法買賣

【法律條文】 第一百一十一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專家解讀】 王軼:信息時代,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人肉搜索」和因個人信息泄露導致的網路電信詐騙頻發,應該加強對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民法總則的這一規定,強調了個人信息的取得必須依法,安全必須確保,對個人信息保護作出了制度安排,回應了社會問題,是民事立法的一個進步。

⑧ 虛擬財產受法律保護

【法律條文】 第一百二十七條 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專家解讀】 蘇澤林:年輕人玩網路游戲時,會產生網路虛擬財產,它們在網路空間中是有「價值」的,有的還能「交易」,變為現實生活中的財產。

對這些財產要不要保護,過去,有較大爭議,但隨著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種類越來越多、數量越來越大,對其保護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民法總則保持了開放性,明確法律對這些財產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樣做,為將來的立法留足了空間,也為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提供了上位法依據。

⑨ 「好人法」保護見義勇為

【法律條文】 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百八十四條 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專家解讀】 王軼:這兩條被稱為「好人法」,直面當前的社會問題。

近年來,因誠信缺失和保障不力,不敢見義勇為、不敢做好人困擾著人們。這兩條規定,打消了人們的顧慮,一方面,做好事受損失,可以從受益人處得到補償;另一方面,做好事時造成受助人損害,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可以鼓勵更多人做好事。

⑩ 訴訟時效延長到3年

【法律條文】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百九十一條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專家解讀】 呂忠梅:民法總則將一般訴訟時效從兩年延長到三年,有利於權利保護。現實中,因錯過訴訟時效導致討債難的情況較多,給不誠信的人留下了空間,延長訴訟時效,可以更好地避免因錯過訴訟時效而失去勝訴機會的情況發生。對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訴訟時效作出特別規定,是對未成年人的特別保護,有利於他們維權和健康成長。

㈥ 民法總則183條體現了什麼法律知識

《民法總則》第183條: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內民事責任,受益人容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法官釋法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劉玉平、張榮波等見義勇為先進模範的事跡傳遞著社會的正能量,引領著時代美好的道德風尚。但不得不承認,在現實生活中,「老奶奶摔倒了扶不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社會負能量也不斷地困擾著人們,一定程度上令許多人在應見義勇為的時候猶豫不前。為了肯定弘揚見義勇為這一傳統美德,鼓勵人們在危難之前相互幫扶,《民法總則》在《侵權責任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定了受益人對見義勇為者的法定補償責任和見義勇為者造成受益人損害時免除責任。《民法總則》實施以後,我們在遇到他人危難之時,一定要鼓起勇氣、見義勇為,因為我們不僅有著道德的支持,更有著法律的保障。

㈦ 政治辨析題 民法總則來新篇

民法總則尚不能採用,目前還處於起草編纂階段。權威法律的正式實施,必須經過全國人大審議通過,至少要在2017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方能正式生效並確定實施日期。
一、初步確定2017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李適時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顯示,民法典總則(即《民法總則》)爭取提請2017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
二、編纂民法典將分兩步走: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李適時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一文中顯示,編纂民法典將分兩步走(原文如下):
據介紹,民法典將由總則編和各分編組成,目前考慮分為編、物權編、侵權責任編、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等。
李適時表示,編纂民法典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為此,經同有關方面反復研究,編纂工作擬按照「兩步走」的工作思路進行:
第一步,編纂民法典總則編(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後,爭取提請2017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
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擬於2018年上半年整體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分階段審議後,爭取於2020年3月將民法典各分編一並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通過,從而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㈧ 我國民法總則第110條規定,自然人享有的九大權利有哪些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

㈨ 民法總則題目,求解答

您好,此題主要是考察貨物運輸合同中承運人的賠償責任。乙在貨物運輸中遭遇山洪這個不可抗力,並盡自己的妥善保管義務,將快要腐爛的西紅柿賣出,在這種情況下,甲主張應當不成立。
在貨物運輸過程中,承運人對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賠償責任。 委託人將需要托運的貨物交付到承運人,貨物毀損、滅失的風險轉嫁到承運人。 根據《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一條規定「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賠償責任。」這是因為,委託人將貨物交付給承運人,承運人應當按合同的約定將委託人交付的貨物安全地運送到目的地,在運送過程中,承運人實際上已成為貨物的實際保管人,保證貨物的安全也是承運人的基本義務。
但是,在運輸過程中,下列情形發生貨物的毀損、滅失,承運人可免去賠償責任。
《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一條規定「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承運人有以下四種免責情形:
一、不可抗力。
二、貨物的自然屬性。
三、貨物自身的合理損耗。

四、由委託人或者收貨人的原因造成的。
上述四種情形是在承運人能力之外,在承運人盡了妥善保管之義務後造成的損害,承運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熱點內容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