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證環保
㈠ 污染環境罪可以判緩刑嗎
污染環境罪可以判緩刑嗎?這是很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親屬經常提出的問題。近年,國家對污染環境犯罪打擊力度很大,判緩刑的難度加大。但是,如果確實情節輕微,有從輕、減輕的情節,並不是都不能判緩刑。另外,各地對於污染環境罪有地方性規定,這些規定對於污染環境罪適用緩刑的判斷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一、適用緩刑的對象和條件
(一)適用緩刑的對象必須是被判處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二)犯罪分子確有悔改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即法院認為不關押也不致於再危害社會。以上兩條缺一不可。(三)刑法規定,對累犯,不論其刑期長短,一律不能適用緩刑。
因此,如果污染環境罪達到「後果特別嚴重」情形,且無其他減輕情節的,一般不能判處緩刑。如果,只是「嚴重污染環境」,法定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又沒有累犯等不適用緩刑的情形,是可能適用緩刑的。
二、污染環境罪不得適用緩刑的情形
(一)全國性規定
兩高三部《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有關問題座談會紀要》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適用不起訴、緩刑或者免予刑事處罰:(1)不如實供述罪行的;(2)屬於共同犯罪中情節嚴重的主犯的;(3)犯有數個環境污染犯罪依法實行並罰或者以一罪處理的;(4)曾因環境污染違法犯罪行為受過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的;(5)其他不宜適用不起訴、緩刑、免予刑事處罰的情形。
(二)地方性規定
1.浙江省關於污染環境罪不適用緩刑的規定
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對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處置有毒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個體經營戶等,要將主要獲利者作為重點打擊對象;對於在生產經營中起到監督、管理作用的工作人員和直接排放、傾倒、處置污染物的工作人員,可以按照「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定罪處罰;對於其他操作人員或普通執行人員等,要分清責任,除情節惡劣外,一般不予定罪處罰。
對符合逮捕條件的重點打擊人員,一般應允以批准逮捕,對已被批准逮捕的人員,一般不予改變強制措施、不判處緩刑。
(來源:浙江省高院《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會議紀要(一)》)
2. 江蘇省關於污染環境罪緩刑適用的規定
(1)不得適用緩刑和免於刑事處罰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緩刑或者免予刑事處罰:(一)不如實供述罪行的;(二)不退繳違法所得的;(三)阻撓環境監督檢查或者突發環境事件調查,尚不構成妨害公務等犯罪的;(四)在醫院、學校、居民區等人口集中地區及其附近,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的;(五)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突發環境事件處置期間或者被責令限期整改期間,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的;(六)具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企業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的;(七)曾因污染環境、非法捕撈、非法狩獵、走私固體廢物、非法采礦、濫砍濫伐林木等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受到行政處罰的;(八)違反國家規定,跨省、市區域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的;(九)違反國家規定,向省控重點河流、湖泊、灌溉水渠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的;(十)污染環境行為嚴重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
(2)可以適用緩刑的情形
不具有前述不適用緩刑規定的情形且具備下列條件之一,依法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符合刑法規定的緩刑適用條件的污染環境犯罪分子,可以適用緩刑:(一)在污染環境犯罪行為被發現之前,主動採取應急措施防止損失擴大,並積極修復環境的;(二)案件經刑事偵查立案後,採取應急措施,挽回全部損失或基本消除污染影響的;因客觀原因導致環境難以全部修復,已經賠償全部損失和足額繳納生態修復資金的。對判處緩刑的,一般應當同時宣告禁止令,禁止其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與排污有關的活動。
(來源:《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審理指南(一)》)
3. 重慶關於污染環境罪緩刑適用的規定
依法應當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符合刑法規定緩刑適用條件的,可以適用緩刑,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適用緩刑: 曾因污染環境被判處刑罰的; 不予退贓、繳納罰金的; 未積極實施生態環境修復的; 其他不宜適用緩刑的情形。
(來源: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污染環境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實施細則》)
㈡ 急求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
光看法律也沒用,還得看你們所處的流域,當地的環境背景。
關鍵的還得看你們當地環保局,要主動與其接觸,他們自然會提醒你們應該注意哪些,應該怎麼做!畢竟最終的定價權在他們手中,同樣的行為,可以罰1W,也可以罰你10W。
而且有的地方環保部門也有地方處罰辦法,下面羅列了一些,僅供參考
水污染處罰標准
違法行為
法律法規規定
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利用滲井、滲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污水和其他廢棄物
《水污染防治法》第41條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條第1款第3項;《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39條第6項: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向水體排放含病原體的污水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36條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條第1款第3項;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39條第7項: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
向地表水體排放油類、酸液、鹼液、劇毒廢液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29條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條第1款第3項;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39條第3項: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向海域排放油類、酸液、鹼液、劇毒廢液的
《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第15條第1款
《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第27條第3項:處以1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含汞、鎘、鉻、氰化物等可溶性劇毒渣向水體排放或直接埋入地下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31條第1款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條第1款第3項;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39條第1項: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市垃圾和其他廢棄物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32條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條第1款第3項;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39條第4項: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向水體排放或傾倒放射性廢水或廢物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34條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條第1款第3項;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39條第2項: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向水體排放含熱廢水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35條;《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第17條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條第1款第3項;
《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第27條第5項:處以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40條第1款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條第1款第3項;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39條第5項: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
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標準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27條《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23條第2款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條第1款第3項;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46條第2款: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或責令停業、關閉
在岸灘採用不正當的稀釋、滲透方式排放有毒、有害廢水的
《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第13條
《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第27條第1項:處以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向海域排放超標廢水或將處理後的殘渣棄置入海的
《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第14條第2款、第15條第2款、第16條
《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第27條第5項:處以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拆船時任意排放或丟棄污染物,造成污染的
《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第13條第1款、第14條
《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第17條第1款第4項: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擅自在岸灘堆放、棄置或處理廢棄物的
《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第11條第1款
《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第27條第6項:處以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在岸灘批准使用場所內擅自堆放、處理未經批準的廢棄物的
《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第12條第2款
《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第27條第6項:處以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在岸灘露天堆放劇毒、放射性、易溶解和易揮發性物質的廢棄物的
《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第12條第2款
《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第27條第6項:處以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在地表水體岸坡堆放垃圾、傾倒其他可能污染水體的廢棄物的
《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體廢物污染長江水域管理規定》第13條
《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體廢物污染長江水域管理規定》第27條第5項:給予書面警告或處以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罰款
在地面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和岸坡堆放、存貯固體廢物和其他污染物
《水污染防治法》第33條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條第1款第3項;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39條第4項: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未按規定時間及時關閉沿岸垃圾或工業固體廢物堆放場點的
《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體廢物污染長江水域管理規定》第12條
《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體廢物污染長江水域管理規定》第27條第4項:處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
存放可溶性劇毒廢渣的場所,沒有採取防水、防滲漏、防流失的措施
《水污染防治法》第31條第2款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條第1款第3項;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39條第7項: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
運輸、存貯農葯和處置過期失效農葯,造成水污染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30條第2款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條第1款第3項;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39條: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
使用無防止滲漏措施的溝渠、坑塘等輸送或者存貯污水和其他廢棄物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42條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條第1款第3項;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39條第7項: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
向岸灘棄置失效或禁用的葯物和葯具的
《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第19條
《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第27條第4項:處以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大氣污染處罰標准
違法行為
法律法規規定
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在人口集中地焚燒瀝青、油氈及其他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41條第1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57條第1款: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2萬元以下罰款
露天焚燒秸稈、雜草、樹葉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41條第2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57條第2款: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處二百元以下罰款
建築施工產生揚塵污染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43條第2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58條:限期改正,處二萬元以下罰款
在人口集中地區存放煤炭、煤矸石等,造成污染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31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46條第4項: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給予警告或處以五萬元以下罰款
開采含放射性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煤炭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24條第3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50條:責令關閉
在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期限屆滿後繼續燃用高污染燃料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25條第2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51條:責令拆除或者沒收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設施
在城市集中供熱管網覆蓋地區新建燃煤供熱鍋爐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28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52條: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或者限期改正,可以處以五萬元以下罰款
機動車船向大氣排放污染物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製造、銷售或者進口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排放標準的機動車船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32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53條: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罰款;沒收銷毀
未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期限停止生產、進口或者銷售含鉛汽油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34條第2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54條: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所生產、進口、銷售的含鉛汽油和違法所得
未進行機動車船排氣污染檢測的,或者在檢測中弄虛作假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35條第1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55條: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罰款;取消承擔機動車船年檢的資格
未採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向大氣排放粉塵、惡臭氣體或者其他含有有毒物質氣體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36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56條第1項: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未經批准,向大氣排放轉爐氣、電石氣、電爐法黃磷尾氣、有機烴類尾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37條第2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56條第2項: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未採取密閉措施或者其他防護措施,運輸、裝卸或者貯存能夠散發有毒有害氣體或者粉塵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42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56條第3項: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城市飲食服務業的經營者未採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致使排放的油煙對附近居民的居住環境造成污染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44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56條第4項: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新建的所採煤炭屬於高硫份、高灰份的煤礦,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設配套的煤炭洗選設施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24條第1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60條第1項:責令限期建設配套設施,可以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設配套脫硫裝置或者未採取其他脫硫措施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38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60條第2項:責令限期建設配套設施,可以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雜訊污染處罰標准
違法行為
法律法規規定
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生產、銷售、進口禁止生產、銷售、進口的設備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18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30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53條:責令停業、關閉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35條:給予警告或處以罰款(5萬元以下罰款)
違反規定,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30條第1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56條: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5萬元以下罰款)
文化娛樂場所邊界雜訊超標排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43條第2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59條: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5萬元以下罰款)
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空調器、冷卻塔等產生環境雜訊設備,其邊界雜訊超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44條第2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59條: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5萬元以下罰款)
未經當地公安機關批准,進行產生偶發性強烈雜訊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19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雜訊污染環境防治法》第54條:給予警告或處以罰款
機動車輛、機動船舶、鐵路機車不按規定使用聲響裝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34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雜訊污染環境防治法》第57條:給予警告或處以罰款
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45條第1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雜訊污染環境防治法》第58條: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45條第2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雜訊污染環境防治法》第58條: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在家庭室內娛樂活動中或在室內裝修活動中,未採取有效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46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雜訊污染環境防治法》第58條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喇叭或採用其他發出高雜訊方法招攬顧客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44條第1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60條: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固體廢物污染處罰標准
違法行為
法律法規規定
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不按規定貯存、運輸、處置城市生活垃圾的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36條
《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體廢物污染長江水域管理規定》第18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63條
《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體廢物污染長江水域管理規定》第27條第1、2項:給予書面警告或處以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並責令其限期改正;對違法的個人給予警告或處以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罰款
擅自進口廢物作原料的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25條第3款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66條第1款:責令退運固體廢物,可以並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走私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以原料為名進口不能作為原料的固體廢物的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25條第1款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66條:責令退運固體廢物,可以並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走私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將境外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的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24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66條第1款:責令退運固體廢物,可以並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走私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固體廢物非法入境的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24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68條:依照本法第六十六條規定作出處罰決定
《廢物進口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規定》第28條
擅自轉移固體廢棄物出省貯存、處置的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23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59條第1款第7項: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不設危險廢物標志的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44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64條第1項:處以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將危險廢物提供或委託給無許可證單位收集、貯存、處置的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49條第3款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64條第2項:處以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轉移危險廢物不向移出地和接受地環保部門報告的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51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64條第3項:處以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轉移危險廢物不向移出地和接受地環保部門報告的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51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64條第3項:處以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將危險廢物混入非危險廢物中貯存的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50條第2款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64條第4項:處以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不經安全性處置混合收集、貯存、運輸、處置具有不相容性質的危險廢物的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50條第1款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64條第5項:處以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將危險廢物和旅客混運的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52條第2款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64條第6項:處以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危險廢物產生者不處置或不承擔處置費用的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46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64條第7項處以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收集、貯存、運輸、處置危險廢物場所等未經消除污染轉作他用的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53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64條第8項:處以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無證從事收集、貯存、處置危險廢物的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49條第2款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65條第1項: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罰款,吊銷經營許可證
經我國過境轉移危險廢物的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58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67條:責令退運該危險廢物,可以並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㈢ 簡述刑罰方式在環境資源保護中的作用
一、環境刑法的學科定位
環境問題日益引起全社會關注,這是環境刑事立法發展完善的現實社會條件和背景。不容忽視的是,完備的環境刑事立法還需要堅實的環境刑法理論支撐。自然,環境刑法的學科定位和基礎理論問題引起了與會者的熱議。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副教授付立忠是國內較早研究環境刑法的學者之一。通過對學科劃分問題的研究,結合環境問題的整體性,他認為環境刑法學學科雖然具有交叉性,但也有獨立性,甚至可以獨立於一般意義的刑法學。為推進環境刑法學研究的深入開展,建議不斷完善環境刑法學科理論及體系,重視研究方法特別是實證研究方法,建立學科研究效果評價體系,加強學術交流。當前,環境刑法學應特別關注社會各層面對環境的利益訴求,在整體上為環境刑事立法趨勢作出判斷,並提出立法意見和建議。
研究環境刑法首先要解決的是基本立場問題:人類中心主義還是非人類中心主義。華東政法大學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游偉教授以環境倫理價值為基礎,認為當前環境立法中存在的缺陷和問題,反映出人類中心主義的倫理觀不足以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應予糾正。他建議在立法倫理選擇方面應吸取非人類中心主義的合理內涵,著眼於生態環境保護的長遠利益,通過立法引導公眾樹立生態觀念和環境保護意識。建議充實罪名,把所有導致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都規定為犯罪,增加危險犯,並擴大財產刑的適用。另外還應設置資格刑和採取非刑罰措施。
對於環境刑法學學科的獨立性和環境刑法的倫理基礎,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興良發表了看法。他認為,盡管環境刑法和環境刑法學很重要,但要成為獨立於刑法學的新的法學學科,環境刑法學還做不到。從學科分類邏輯講,環境刑法學應當是刑法學的一個方面或分支,其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等並不能離開刑法學。關於環境刑法的倫理立場選擇,陳興良教授不認為環境刑法的倫理價值一定要強調非人類中心主義,如果沒有了人的存在,環境和生態就無從談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於志剛說,環境刑法學研究的當務之急是釐定環境犯罪的概念和范圍,建立符合學理和實踐需要的罪名體系並推動科學立法。那種把「非法進行節育手術罪」也列入環境犯罪范疇的分類方法反映出環境刑法研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環境刑法的立法與刑事政策
與會者關於環境資源犯罪的爭論和建議,反映出當前我國刑法有關環境資源犯罪的立法尚不成熟,有待完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高銘暄認為,這種狀況與我國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政府理念及公民意識的形成過程有直接的關系,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環境刑法是刑法大家族中「最晚分娩的產兒」。不過,我們也不必為此感到沮喪,因為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歐美等發達諸國有關環境犯罪的立法成果也不多。
這個判斷在美國田納西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尼爾·沙佛提交研討會的論文中也有印證。尼爾·沙佛教授介紹,美國多數州將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和環境犯罪的主要任務委託於行政管理機構,然而,行政管理機構對打擊環境犯罪並不十分熱心,處罰也不嚴厲,提起刑事指控的案件也不多。他認為,在經濟日益全球化、跨國公司不斷增多的當今世界,針對環境不法行為予以行政規制和司法控制的難度越來越大,並將面臨更多挑戰。在韓國,環境刑事立法未採用統一規制環境犯罪的立法模式,刑法典也沒有專門規定環境犯罪的章節,多數環境刑事立法散見於不同的法律文本中的刑事章節部分。韓國青州大學法學院教授趙炳宣介紹了韓國環境立法模式和內容。韓國環境立法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與環境相關的法律、法令和其他法律規范,包括民事、行政以及刑事法律;第二部分是附屬性刑法條款。特別需要說明的是,韓國法院確定了過失構成共同正犯的可能性。
對於如何進一步推進我國環境資源刑事立法,高銘暄教授指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以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為宗旨,堅持立法內容的嚴密化和形式的集約化,建立嚴格責任機制,延長環境犯罪追訴時效,以自由刑為基礎,輔之以資格刑,並引入非刑罰處罰方法如民事賠償、行政處罰等。做到了以上這些,我國環境刑事立法就會取得新的發展和進步。
除刑事立法面臨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挑戰外,當前我國環境行政執法及刑事司法也並不令人滿意,實踐中,以罰代刑、有罪不罰或重罪輕罰等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打擊環境犯罪的實際效果。產生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一是有些地方政府以維護經濟發展為由干預查處環境犯罪;二是有些環境違法犯罪案件背後往往有失職瀆職,辦案中容易受到相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阻撓;三是出於部門利益考慮,有些行政執法機關不向司法機關移交涉嫌犯罪的案件。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教授王良順認為,所有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目前我國缺乏公開、明晰的環境犯罪刑事政策。沒有統一完備的刑事政策指引,就很難形成全社會重視環境保護、打擊環境違法犯罪的共識,以至於立法缺失、執法不力、司法難為。環境犯罪深遠的嚴重性、與經濟密切關聯性和高度的專業技術性決定了建立、健全以強化保護、嚴厲打擊、從重處罰為主要內容的刑事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研究室副主任孫春雨認為,從法律實施角度講,環境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銜接不暢是重要原因,建議在嚴密法網的同時,更加重視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機銜接的制度和機制構建,以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早日實現。
同樣重視刑事政策的重要作用,國家檢察官學院副院長單民教授更加註重懲治環境犯罪與發展經濟之間關系的平衡。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指導下,應盡可能協調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間的矛盾,具體到刑事司法,刑種宜多選用。
㈣ 我國有哪些環境刑事責任的規定
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的涵義及其犯罪構成
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是指個人或單位故意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污染或破壞環境資源,造成或可能造成公私
財產重大損失或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觸犯刑法,構成犯罪,並應受刑事懲罰的行為。它作為新《刑法》中規
定的一個新的犯罪種類,涵蓋了所有危害環境資源的犯罪。根據侵犯對象和行為方式的不同,可以將該類犯罪
分成兩種類型。第一類,污染環境方面的犯罪,包括污染土地、水體、大氣罪,非法進口固體廢物罪。第二類
,破壞環境資源方面的犯罪,包括非法捕撈水產品罪,非法捕殺、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
製品罪,非法狩獵罪,非法佔用耕地罪,破壞礦產資源罪,非法採伐、毀壞珍貴樹木罪,盜伐、濫伐林木罪,
非法收購盜伐、濫伐林木罪。此外,第407 條規定的林業主管部門工作人員超限額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濫發
林木採伐許可證罪,第408 條規定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失職導致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第410條規定的國家
機關工作人員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罪,也應屬於環境犯罪的規定,只因其犯罪
主體是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是特殊主體,故放入第九章瀆職罪中。在危害公共安全罪、走
私罪中,也有個別條文屬於與懲治環境犯罪有關的立法。例如第114條規定的破壞河流、水源、森林罪,第136
條規定的非法生產、儲存、運輸,使用爆炸性、易燃性、 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罪,第151條規定的走
私珍貴動物及其製品罪、走私珍稀植物及其製品罪,第155 條規定的逃避海關監管將境外固體廢物運輸進境罪
,這些都屬於保護環境的法律規定。
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的犯罪構成,是由刑法所規定的構成環境犯罪所必須具備的客體、客觀方面、主體和
主觀方面四個要件的有機統一體。
1.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的客體
根據新《刑法》的有關規定,該罪的一般客體是「刑法所保護的而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主義社會利益
」,〔1〕同類客體是社會管理秩序,直接客體則是國家、單位、公民的環境權益。所謂環境權是指國家、單位
、公民享有良好生存環境的權利。1972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人類環境宣言》,明確規定每個人都享有「促
進健康的環境權」,並將環境規定為人類共同享有的福利,將環境權規定為基本人權。我國憲法目前還沒有明
確提出「環境權」這一詞彙,但通過憲法第9、10、 26條關於環境方面的規定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實質內容與
環境權是一致的。環境共有理論是環境權的理論基礎,即環境為各種法律主體共有,不經共有者同意而獨自利
用環境並破壞、污染環境的行為是違法行為,環境共有者在受到損害時,有權要求停止這種破壞環境保護行為
。
2.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的客觀方面
犯罪的客觀方面是犯罪活動的客觀的、外在的表現,包括行為、行為方式、行為對象、危害結果及犯罪活
動的時間、地點等要件。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污染、破壞環境資源,情節嚴重或者後果嚴重
的行為。環境犯罪是一種類罪,它包括十種有具體罪名的犯罪,因而其客觀方面的選擇要件就有許多不同。在
污染環境犯罪方面,危害後果是構成犯罪必須具備的條件(只有第339 條第三款以原料利用為名,進口不能用
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的犯罪是例外,該罪以走私罪論處,而非按非法進口固體廢物罪處刑),是指單位或個人非
法向環境排放污染物,造成嚴重後果或有造成嚴重後果危險的行為。在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方面,危害後果(例
如非法佔用耕地罪、破壞生產資源罪)、情節(例如非法捕撈水產品罪,非法捕殺、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
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罪、非法狩獵罪、非法採伐、毀壞珍貴樹木罪、非法收購盜伐、濫伐林木罪)、數量(盜
伐、濫伐林木罪)分別是各該罪構成必須具備的要件,即是指單位或個人非法利用、掠奪環境資源、造成自然
資源破壞的嚴重後果或雖尚未造成自然資源破壞但情節嚴重的行為。
3.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的主體
環境犯罪的主體是個人或單位。個人是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已滿14周歲未
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行為的,按刑法總則的規定,不負刑事責任,可責令其家長或
者監護人加以管教,或必要時由政府收容教養。單位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單位作為犯罪
主體有其特殊性,是雙重主體,其一是沒有生命實體的單位,其二是構成單位整體的自然人,即直接負責的主
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他們參與實施單位犯罪,對單位犯罪的發生、發展負有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環境犯罪中,國家不能成為犯罪主體。
4.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的主觀方面
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行為可能引起的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心理狀態,通常指犯罪的故意或者過
失。新《刑法》對環境犯罪的主觀方面只規定為故意,過失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的行為不認為是犯罪。在環境犯
罪的兩種類型中,故意又有不同的表現。從污染環境犯罪的主體看,主觀上多出於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
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卻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所有的法律關系主體都生活在環境之中,環境是
其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環境是一個整體,行為者在造成環境污染的同時,其自身也無法逃避污染所帶來的
危害,所以行為主體不可能希望污染環境危害後果的發生。從破壞環境資源犯罪的主體看,主觀上既可以是直
接故意,也可以是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
理狀態。
二、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的特點
原《刑法》沒有專門設章節規定環境犯罪,只在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
里有幾個有關環境犯罪的條文,與之相比,新《刑法》在環境犯罪方面的規定則具有下列突出的特點。
1.規定了環境犯罪的罪名、罪種和刑罰,明確和擴大了刑法在保護環境中的范圍和作用。
原《刑法》雖有涉及環境犯罪的條文,但其立法目的並不是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沒有體現環境保護的
要求和特點,新《刑法》專門設一節規定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突出了環境保護這一基本國策。新《刑法》將
原來散見於原《刑法》、刑事特別法和附屬刑法中的環境犯罪刑事條款抽出集中、補充納入一節予以規定,使
其規定更系統、更全面,既包括污染環境的犯罪,也包括破壞環境的犯罪,其調整范圍囊括了污染破壞大氣、
水、土地、礦藏、林木、珍稀野生動植物和水生動物等環境要素的行為。又增加了若干新罪名,如污染土地、
水體、大氣罪,非法進口固體廢物罪,非法佔用耕地罪,破壞礦產資源罪,非法收購、運輸珍貴、瀕危野生動
物及其製品罪,非法採伐、毀壞珍貴樹木罪等。原《刑法》已規定的罪,則規定得更詳細,如非法捕撈水產品
罪,非法狩獵罪,盜伐、濫伐林木罪是在原刑法規定基礎上修改而成的。非法捕殺、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
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罪是在原有單行刑法規定基礎上修改而成的。
2.增設了刑罰的種類,增加了量刑的檔次,提高了法定最高刑,一般都加重了刑罰力度,較好地克服
了原刑法存在的一些罪刑不相當、量刑檔次過於單一的弱點,便於懲治環境犯罪。〔2〕
新《刑法》中規定的環境犯罪刑罰種類有5種,即有期徒刑、 拘役、管制、沒收財產、罰金。非法捕撈水
產品罪、非法狩獵罪,由原刑種的有期徒刑、拘役、罰金增加了管制刑種,原刑期最高法定刑2 年提高為3年。
原盜伐、濫伐林木罪是以情節嚴重作為罪與非罪的標准, 而新《刑法》以數量較大作為這兩種罪的犯罪條件明
確規定下來,增強了司法實踐中刑法條文的可操作性。
環境犯罪的每種犯罪大都規定「並處罰金」,而不是「可以並處罰金」,提高了處罰的力度,在刑法分則
的各章節中,這類罪是罰金刑適用最為頻繁,最為廣泛的。
3.規定了單位可以作為環境犯罪的主體和「雙罰制」。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單位犯罪大量出現,尤其是在環境犯罪方面,單位犯罪給社會造成的危害遠遠超
過了個人犯罪,單位對環境的污染破壞已成為當今社會必須重視的問題。原《刑法》基於當時社會條件及對於
犯罪的認識,並沒有單位犯罪的規定。 針對新的社會形勢, 從1987年開始我國才有了單位犯罪的有關規定,
但僅是針對極少的個別條款,環境犯罪方面,原刑法在保護野生動物中規定了單位犯罪,在《固體廢物污染環
境防治法》第72條中也有單位犯罪的規定。新《刑法》首次將單位較普遍地規定為環境犯罪主體,並且分別對
單位犯罪中的單位和自然人作出了不同的刑罰規定,「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
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此即「雙罰制」。然而現在的《刑法》是以個人責任為基礎構成
的,它本來就具有在追究刑事責任時重視構成犯罪的具體危害發生的直接當事人的傾向。日本《公害罪法》規
定「法人代表人或法人或自然人的代理人,使用人及其他從業人員,如果犯有與該法人或自然人的業務有關的
上述兩條罪行時,除應懲罰行為者外、還應對該法人或自然人科以本法各條所規定的罰金刑」。〔3〕可見,
日本法的雙罰制與我國的雙罰制規定的懲罰次序正好相反,而筆者認為日本法的雙罰制更能體現刑法追究個人
責任的特點,體現了其先進性。
4.取消了類推,真正貫徹罪刑法定原則。
原《刑法》規定了類推制度,即對於我國刑法中沒有明文規定的犯罪,可以比照《刑法》分則中最相類似
的條文定罪判刑的法律制度。嚴格地講,罪刑法定原則的當然結果就是否定類推。允許類推意味著在行為人不
知其行為是違法(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令其負刑事責任,這是不公平的。新《刑法》頒布前我國環
境犯罪方面的類推主要有兩種,一是立法類推,即對於刑法分則條款沒有明確規定的環境犯罪,由立法機關在
有關環境保護法中予以肯定,並規定對該犯罪「比照」刑法分則中比較近似的某一條款定罪量刑,不需要經過
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如《水污染防治法》第57條規定,對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的犯罪比照《刑法》第115條或1
87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一是司法類推,指適用原《刑法》中規定的類推制度,對沒有明文規定的犯罪,審
判機關可以比照刑法分則中最相類似的條文定罪量刑,最後要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類推的適用在一定時期確
實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環境問題的日趨嚴重和環境犯罪的日益增多,適用類推就有諸多不當。首先不利於
法律的統一、明確、嚴肅,「比照」、「最相類似」畢竟不是明確、具體的規定,畢竟有不同,容易出現罪刑
不當。其次,有些危害社會行為法律中沒有類似規定的根本就無法類推,容易疏漏犯罪,達不到保護環境的目
的。
5.充分重視法律主體主觀過錯形式。
新《刑法》明確規定環境犯罪中只有故意才構成犯罪,過失行為不構成犯罪,反映了環境犯罪本身的特點
,尤其是環境污染,往往是伴隨著正常活動出現的有害副作用,盡管造成嚴重後果,但若主觀過錯形式不同,
應予以不同懲罰,這點與交通肇事罪相似,也充分體現了刑罰只施行於最嚴厲的行為。
三、進一步完善環境犯罪立法的建議
新《刑法》設專節規定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這是自建國40多年來,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第一次被庄嚴地
載入《刑法》,它標志著我國環境保護法制建設的日臻完善,也是環境保護刑事立法史上新的里程碑。但是,
從我國目前環境狀況和環保司法實踐來看,新《刑法》對環境犯罪的規定還存在一些尚待完善之處:
1.《刑法》應設環境犯罪專章,名稱應是破壞環境保護罪。
我國《環境保護法》第2 條明確規定「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
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
、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從中可以看出環境是包括自然資源的,自然資源是環境的一部分,把自然資
源單獨抽出來與環境並列是不妥的,在理論上有畫蛇添足之嫌,在邏輯上也講不通。這也不符合國際慣例,國
際上已召開了三次聯合國環境會議,在會議的名稱上並沒把自然資源單列出來,外國一些重要國家的立法,也
都是稱「環境」,而非「環境資源」,如美國《環境政策法》、日本《環境基本法》,其中都含有保護自然資
源的規范。故筆者認為,《刑法》將環境犯罪稱為「破壞環境保護罪」會更明確一些,已包含了所有污染和破
壞環境因素的犯罪行為。
我國《刑法》分則是根據犯罪客體、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和具體犯罪之間的內在聯系對各種犯罪進行分類分
章的。根據刑事立法的原則,當某一類行為對社會產生明顯的、廣泛而深刻的危害時,應當將這一類行為列為
犯罪,在刑法顯著位置給予專章專節規定。
環境犯罪納入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不當的,危害公共安全罪不能包括破壞環境資源犯罪,與污染環境犯罪也
有區別。危害公共安全罪違反的是國家關於保護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規,污染環境犯罪違反的是國家關於環境
保護的法律、法規,污染環境犯罪往往是伴隨著開發利用環境,進行生產活動而產生的,與危害公共安全罪中
主觀直接故意是有不同的,而且危害公共安全罪中,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是犯罪行為的直接後果,而污染環境
罪中,犯罪行為首先危害的是環境,通過環境這一媒介,才有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環境犯罪與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也是不同的。將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放入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中似
乎說得過去,但其立法目的是保護經濟秩序、經濟價值,而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不僅要考慮經濟價值,更
重要的是考慮生態價值。原《刑法》將污染環境犯罪、破壞環境犯罪分別設在兩章中,也不利於環境犯罪的統
一、明確規定,不利於突出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新《刑法》將環境犯罪列入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中是有不妥之處的,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是指妨害
國家機關對社會的管理活動,破壞社會正常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侵犯的客體是社會管理秩序。就破壞環境
資源保護罪而言,將破壞環境資源犯罪納入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也說得過去,可以說是破壞了國家的環境管理
秩序,而污染環境犯罪放入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中則顯得不合理。因為,就其侵犯的客體而言,放入危害公共
安全罪一章中似更合適,但其社會危害性遠大於危害公共安全罪。環境犯罪是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的重大矛盾
,它與現行刑法中的某類犯罪有相似和交叉之處,但區別是明顯的,環境犯罪作為足以對人類和社會產生現實
的或潛在的甚至是長期的重大影響的犯罪,其社會危害性絕不亞於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從
環境保護作為基本國策的重要性出發,從國外懲治環境犯罪的立法經驗及我國懲治環境犯罪的現實需要出發,
環境犯罪應作為一大類罪,單列一章。
2.增設新罪種
新《刑法》以9個條文規定了10種環境犯罪, 無論是條文數量還是罪名種類較過去都大有增進,但筆者認
為還有一些環境保護違法行為應納入刑法。
關於污染海洋行為。我國海洋環境目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損害,有的區域海洋污染已相當嚴重,海洋
污染有污染源多而復雜,污染源擴散范圍大,污染危害的持續性強等特點,〔4〕海洋污染已對我國造成了極大
的經濟損失和生態危險,不應在環境保護刑事立法上存在這一立法盲區。
關於破壞草原的行為。草原生態環境可以涵養水源、調節氣候、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它也是發展畜
牧業的主要基地。我國目前草原植被被任意破壞,草原上的珍貴野生動植物遭到掠奪性的亂捕亂挖,造成草原
面積減少,草場退化、鹼化、沙化,水土流失急劇擴展,草原生態平衡嚴重失調。目前我國草原沙化、退化、
鹼化面積佔了可利用草原面積的三分之一,草原環境已到了非用刑法保護不可的時候了,只靠行政、經濟執法
其功 是有限的,刑法必須介入草原保護。
新《刑法》規定了非法進口固體廢物罪,這是非常必要、及時的。固體廢物污染轉嫁問題是世界各國環境
保護中的焦點問題之一,尤其是國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我國這方面管理的薄弱,「洋垃圾」屢屢進關,給我國
造成許多難以挽回的損失,但污染轉嫁,不僅包括固體廢物的轉嫁,還包括可能產生嚴重污染到工藝、技術和
設備的轉嫁,不僅包括越境轉嫁,而且還包括境內轉嫁,而新《刑法》對同樣具有嚴重後果危險的落後工藝、
技術、設備的污染轉嫁、對國內跨省區的污染轉嫁未做任何規定,這是刑法應在以後適當時機加以補充完善的
。
此外,對於破壞水土保持的行為,對於破壞自然保護區的行為等,刑法也應考慮予以必要的介入。筆者認
為,有單行法頒布的諸環境因素,應是刑法介入的對象和范圍,即設置相應地刑事處罰條款。
3.加大刑罰力度,充分體現生態效益的重要性。
新《刑法》對環境犯罪的刑罰,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沒有無期徒刑和死刑的規定,而且個別
罪種的刑罰還減輕了。例如,盜伐林木罪,根據原《刑法》的有關規定,可按盜竊罪追究刑事責任,實際上由
法定最高刑3年提高至可判處死刑, 新《刑法》則修改為最高限為15年有期徒刑。有人認為「盜伐林木罪與盜
竊罪社會危害程度是有相當差距的」,因而原《刑法》」量刑過重」。〔5〕筆者對此觀點不敢苟同,首先,不
能因侵犯對象不同,就有不同的處罰,「盜伐林木」與「盜竊」都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秘密竊取行為,不能
因為侵犯對象一個是林木,一個是公私財物而就有不同的刑罰。其次,盜伐林木罪的社會危害程度遠比盜竊罪
的社會危害程度大。林木資源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財富,正在生長的林木所起的防風、固沙、調節溫度、保持水
土、凈化環境等功能絕非林木本身的價值可比,而林木最大的價值恰恰是其生態價值。據國外資料統計,從價
值來估算,森林提供林木等產品的價值只佔其全部價值的20%,而保護生態方面的價值則佔80%。〔6〕由此,
筆者認為新《刑法》在這一點上是將重罪淡化成輕罪,這也體現了我國現行刑事立法中對生態效益考慮的欠缺
。環境犯罪侵害的直接對象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財產損失或人身傷亡僅是環境危害的間接後果,各種生態
危害才是環境犯罪的直接而且比具體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更嚴重的後果,懲治環境犯罪的立法應從考慮生態
效益的角度出發,而不要僅僅考慮經濟利益,經濟價值,須知生態環境直接關系著人類的生存、延續和發展。
收稿日期:1997—10—15
【參考文獻】
〔1〕何秉松主編《刑法教科書》,中國法制出版社,1993版, 第115頁。
〔3〕(日本)《公害罪法》第四條雙罰規定。
〔4〕韓德培主編《環境保護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1 年第二版,第165頁。
〔2〕〔5〕何秋蓮等《論新刑法中破壞環境保護罪的規定》,中國環境報,1997年4月19日,第3版。
〔6〕《刑事犯罪案例叢書》(破壞自然資源罪分冊), 中國檢察出版社,1992年5月版,第33頁。
參考資料:http://www.okfw.com/lwzx/fxlw/xsfx/2005/10/28/21773.html
㈤ 環境污染罪直接責任人,間接責任人分別判處多少年
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回處三年以答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污染環境罪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簡稱《修正案八》)罪名做出補充規定,取消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罪名,改為"污染環境罪"。從2011年5月1日起施行。該罪具體的內容包括「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㈥ 刑法中環境污染罪名主要有哪些
法律分析:刑法中關於環境污染罪的罪名主要有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罪,擅自進口固體廢物罪和環境監管失職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三十八條 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㈦ 污染環境罪刑事拘留一般多久
污染環境罪刑事拘留一般14天,最長不超過37天,還要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向土地、水體、大氣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危險廢物。、
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7)刑法中證環保擴展閱讀:
環境污染認定條件:
必須有向環境中排放、傾倒或者處置危險廢物的行為。具體指向土地、水體、大氣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危險廢物。土地、水體、大氣,構成我們生活的環境。
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荒地、山嶺、灘塗、河灘地及其他陸地。水體,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等地表水體以及地下水體,還包括內海、領海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一切其他海域。大氣,是指包圍地球的空氣層總體。
處理危險廢物的方式主要有排放、傾倒、處置三種。排放,是指將危險廢物排人水體、大氣的行為,包括泵出、溢出、泄出、噴出和倒出等行為。傾倒,是指通過船舶、航空器、平台或者其他運載工具,向土地、水體傾灑、堆積、放置危險廢物的行為。
處置,主要是指以焚燒、填埋等方式處理危險廢物的活動。放射性廢物、含傳染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危險廢物,都可以稱為危險廢物。廢物包括廢氣、廢渣、廢水、污水、廢棄物等多種形態的廢棄物。
放射性的廢物指放射性核素含量超過國家規定限值的固體、液體和氣體廢棄物。含傳染病原體的廢物是指含有傳染病病菌的污水、糞便等廢棄物。有毒物質主要指對人體有毒害,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的固體、泥狀及液體廢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刑法
㈧ 有關環境資源有關的法律條文有哪些
主要有水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礦產資源法等,以及行政處罰法、刑法中有關處罰破壞環境資源行為的條文。如刑法:
第六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第三百三十八條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三百三十九條違反國家規定,將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未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許可,擅自進口固體廢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以原料利用為名,進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五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三百四十條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第三百四十一條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第三百四十二條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改作他用,數量較大,造成耕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第三百四十三條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或者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採取破壞性的開采方法開采礦產資源,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第三百四十四條違反森林法的規定,非法採伐、毀壞珍貴樹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三百四十五條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量特別巨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以牟利為目的,在林區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的林木,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盜伐、濫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從重處罰。
第三百四十六條單位犯本節第三百三十八條至第三百四十五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㈨ 如何確定和認定環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釋中的「重點排污單位」
(一)行政法中的「重點排污單位」
行政法中的「重點排污單位」是設區市環保部門「依法」確定的一類單位,因設區市環保部門對外公布發生法律效力。它與「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或「某省重點監控企業」的內容可能發生重疊,但性質完全不同。因此,不能將「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或「某省重點監控企業」等同於「重點排污單位」。即使一個單位被列入「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錄」或「某省重點監控企業名錄」,如果設區市環保部門公布的名錄中沒有該單位,或者設區市環保部門沒有公布「重點排污單位名錄」,也不能認定該單位屬於行政法中的「重點排污單位」。
(二)刑法中的「重點排污單位」
法釋〔2016〕29號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重點排污單位」是指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確定的應當安裝、使用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的重點監控企業及其他單位。這種定義,使得「重點排污單位」不但包括行政法中的「重點排污單位」,還包括「應當安裝、使用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的其他單位。對於「其他單位」的確定,法釋〔2016〕29號提出了兩點限制:一個是由設區的市級以上環保部門確定,一個是「依法」確定。而這里的「依法」,因為確定「重點排污單位名單」涉及對當事人定罪,所以應當理解為「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而不是依照行政部門規范性文件的規定。而且,「依法」還包括依照法定程序,不能與行政法的原則相違背。
(三)認定「重點排污單位」需要的證據
公安機關認定一個排污單位是否屬於「兩高」司法解釋中的「重點排污單位」,首先應當取得環保部門出具的書面證明。鑒於「重點排污單位」在刑事定罪中起著與司法鑒定意見相同的作用,屬於罪與非罪的關鍵證據,因此案件中除了要有環保部門提供的書面證明之外,還應有環保部門認定「重點排污單位」合法性的證據。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在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庭審時,如果需要鑒定人或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環保部門應當派員出庭對所提供的材料作出說明。
㈩ 司法考試刑法中污染環境罪怎麼理解
1、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的。
2、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三噸以上的。
3、排放、傾倒、處置含鉛、汞、鎘、鉻、砷、鉈、銻的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三倍以上的。
4、排放、傾倒、處置含鎳、銅、鋅、銀、釩、錳、鈷的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十倍以上的。
污染環境罪注意事項
污染環境罪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簡稱《修正案八》)罪名做出補充規定,取消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罪名,改為污染環境罪,從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該罪具體的內容包括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污染環境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