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中國民法史pdf

中國民法史pdf

發布時間: 2022-05-12 16:25:15

㈠ 法律書籍有哪些

法律復書籍包括以下這制些:
《中國理論法學》、《歷史法學》、《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華法制文明的演進》 《中國法律的傳統與近代轉型》、《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 《法律的文化解釋》、《中國法律傳統的基本精神》、《唐律疏議譯注》、《中國民法史》 、《清朝文官制度》、《中華民國開國法制史——辛亥革命法律制度研究、《書生事業無限江山——關於近世中國五代法學家及其志業的一個學術史研究》、《人權概念起源》、《法哲學范疇研究》、《法哲學經緯》、《法的價值論》、《法的時代精神》、《法治論》√ 、《贏得神聖——權利及其救濟通論》、《價值重建與規范選擇》、《法治秩序的建構》 、《法治及其本土資源》、《道路通向城市》、《也許正在發生》、《美國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中國法學史》、《西方法學史》、《西方法哲學史綱》、《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思潮研究》、《現代西方法理學》、《比較法研究》、《鄉土中國》、 《論美國的民主》 《心理罪》、《近距離看美國》、《正義論》、《法辯:中國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㈡ 郭建的學術簡介

主要論文:1、《當代社會民間法律意識試析》,《復旦學報》1988年第3期2、《中國古代地方監察制度試析》,《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89年第6期3、《40年來台灣土地法述評》,《台灣法研究學刊》1990年第5期4、《明律的輕重及其原因試析》,《史林》1991年第2期5、《中日兩國民法近代化過程比較研究--背景與准備》,日本《山梨社會科學研究》1998年第1號6、《中國古代民事法律文化基本特徵概述》,法律出版社1999年10月《法律史論集》第2輯7、《中國民事傳統觀念略論》,《華東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8、《「坑」考》,《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9、《抵當、倚當考》,《中國法制史考證·甲編·宋遼金元法制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0、《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台灣聯經出版公司《中國史新論·法律史分冊》2008年10月11、《「坐而不償,償而不坐」——漢唐時期法律處置侵損財產行為的一項原則》,《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第四期主要著作:1、《中華文化通志·法律志》(第一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2、《中國法文化漫筆》,東方出版中心1999年1月3、《帝國縮影——中國歷史上的衙門》,學林出版社1999年12月4、《千秋興亡》(三國兩晉南北朝),長春出版社2000年1月5、《金戈鐵馬》,長春出版社2004年1月6、《五刑六典》,長春出版社2004年1月7、《師爺當家》,台灣實學社出版公司2004年2月,中國言實出版社2004年9月8、《中國財產法史稿》,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9、《非常說法——傳統文學戲曲中的法文化》,中華書局2007年9月10、《執王法——中國古代帝王與法官》,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年6月11、《古人的天平——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中的法文化》,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年10月12、《典權制度源流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8月13、《訟師小史》,學習出版社2011年5月14、《非常讀法——趣談西方文學名著中的法文化》,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15、《戒石銘與皮場廟——中國古典名著的法眼解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16、《金龍難娶玉堂春——中國傳統戲曲的法眼解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主編教材:1、《中國法制史》(JM教材,第一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2、《中國法律思想史》(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3、《中國法制史高級教程》(JM教材,第一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4、《中國法制史》(JM教材,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5月5、《中國法制史》(法學簡明教程,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2月主要譯作:1、《英美法》,台灣五南出版公司1997年3月,商務印書館2005年9月2、《日本民法債權總論》,台灣五南出版公司1998年2月3、《法律英文文書製作》,台灣五南出版公司1999年2月4、《合同·擔保管理》,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傳統包公戲曲中的法律文化現象研究(自選課題)1、1987年至今 本科生課程–中國法制史2、1994年至今 本科生項目–台港澳法3、1988年至今 碩士生課程–中國法制史專題4、1988年至今 碩士生課程 – 中國經濟立法史5、1993年至今 碩士生課程 – 中國民法史6、2010年至今 博士生課程 – 中國家庭法7、2010年至今 博士生課程 – 中國民法史

㈢ 中國民法典的歷史根基是什麼

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後,由於反右斗爭擴大化,立法活動被終止。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並於1964年完成了草案(試擬稿)。後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組織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雖然草案並未正式通過成為法律,但現行的民法通則都是以該草案為基礎。

2002年12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民法草案。之後,由於物權法尚未制定,加之對民法草案認識分歧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終被擱置下來。

2014年11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著手第一步的民法總則制定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系統梳理總結有關民事法律的實踐經驗,提煉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則,形成民法總則草案。

2017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3)中國民法史pdf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了民法典。

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和其它單行民事法律及其它部門法中有關的民事法律規定一起調整著我國的民事法律關系,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㈣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的辦學條件

2006年以來,學院共培養全日制本科生2443人,碩士研究生980人,博士研究生250人。歷年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在90%以上。學院現有在校學生2950人(其中本科生1602人、碩士研究生1178人、博士研究生170人)。就師生人數而言,民商經濟法學院是中國政法大學規模最大的學院。 知名教授學科姓名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學張楚知識產權法、網路法、電子商務法、科技法,以及網路安全與取證技術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孫佑海自然資源法、環境法、司法與環境資源保護民商法學夏吟蘭親屬法、繼承法、婦女人權民商法學趙旭東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徐曉松經濟法理論、公司與企業法、國有資產法訴訟法學宋朝武民事訴訟法學、仲裁法學民商法學李永軍民商法學民商法學管曉峰公司治理、以及與公司制度相關的金融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王燦發環境法、國際環境法民商法學王衛國民法總論、財產法(物權法、無形財產法)、債與合同法、侵權法、破產及重整法、企業法(公司、合夥、國有企業)、金融法、土地法、民法哲學、比較民商法、中外民法史民商法學費安玲民法學、羅馬法學、知識產權法、保險法訴訟法學楊榮馨民事訴訟法學、仲裁法學、調解法學、公證法學、強制執行法學等經濟法學施正文稅法、國際稅法、財政法、金融法、公司企業法民商法學巫昌禎親屬法、繼承法、婦女法經濟法學劉少軍金融法(銀行法、信託法、證券法、保險法、民間金融)財稅法(財政法、稅法)法哲學(法哲學、經濟法哲學)知識產權法學來小鵬知識產權法學經濟法學時建中競爭法、公司法、金融法經濟法學符啟林經濟法學民商法學李顯冬民商法、侵權行為法、礦業法、土地法、能源法、農業法、中國民法史民商法學高祥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張穹長期從事檢察工作,在刑事領域頗有建樹。近幾年,由於從事政府法制工作,致力於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政府法制建設等諸多專業領域研究民商法學張俊浩民法學原理、知識產權法、公司法知識產權法學馮曉青專長於知識產權法學理論,特別是知識產權法基礎理論。提出並構建了知識產權法利益平衡理論,在知識產權法哲學方面了提煉了知識產權勞動理論、人格理論、激勵理論和平衡理論。實務研究領域專長於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經濟法學李曙光經濟法,破產法,金融法,法經濟學訴訟法學肖建華民事訴訟法學、仲裁法學、證據法學民商法學江平民商法學知識產權法學徐家力法學民商法學王勝明民商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曹明德環境資源法學

㈤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是誰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成立於1983年,首任院長系著名法律史學家張晉藩先生,現任院長為李曙光教授。

張晉藩教授:1930年生人,現任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及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咨詢委員成員等等。張晉藩教授對於古代監察制度、監察法有著深入的研究,並且出版過《中國法制通史》、《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史》等多部專著和教材。



張晉藩先生人物經歷

1983年被評為中國法制史學博士生導師。

1988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法制史學帶頭人。

1991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中國法制史研究所所。

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特約法學評議組成員。

1983年第二屆法學評議組正式成員,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副會長、名譽會長,中國老教授協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理事等。

1986年應邀為中央書記處講授法律課。

1996年、1998年兩次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講授法學課。

1982年以來,多次赴美國、加拿大、德國、以色列、日本、韓國進行講學活動。

主要貢獻

出版:

《中國法制史》第一卷

《中國法律史論》

《法史鑒略》

《中國古代法律制度》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

《中華法制文明的演進》

《中國近代社會與法制文明》

《清代民法綜論》

《中國憲法史》

《中國法律的傳統與近代轉型》

主編:

《中國法制通史》十卷本

《清朝法制史》

《中國官制通史》

《中國司法制度史》

《中國民法史》

《中國刑法史新論》

《中國行政法史》

《中國民事訴訟制度史》

學術著作:

中國古代監察法制史/張晉藩主編,2007-12-1版中華法系的回顧與前瞻/張晉藩主編,2007-8-1版

中國法制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張晉藩主編,2007-8-1版

中國法制史習題集(高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配套自測)/張晉藩主編,2007-6-1版

20世紀中國法制的回顧與前瞻/張晉藩,2002-9-1版

中國憲法史/張晉藩,2004-12-1版

中國法制史(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張晉藩,2003-12-1版

中國司法制度史/張晉藩,2004-6-1版

中國近代社會與法制文明/張晉藩,2003-12-1版

中國法制史習題集(高等法學專業課程考試同步訓練)/張晉藩,2002-10-22版

中國法律史(高等學校法學教材)/張晉藩,2002-8-15版

中國百年法制大事縱覽(1900-1999)/張晉藩,2001-1-1版

中國法制史/張晉藩,1999-11-1版

中華法制文明的演進(平)/張晉藩,1999-11-1版

中國法律史(高等學校法學教材)/張晉藩,1998-4-1版

中國法制史(主編)/張晉藩,1999-1-1版

中國法制通史(十卷本)/張晉藩主編,1999-1-1版

二十世紀中國法治回眸/張晉藩編,1998-9-1版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院校概況-研院簡介

㈥ 《民法總論》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民法總論》(朱慶育)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aul9

書名:民法總論

作者:朱慶育

豆瓣評分:9.6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8

頁數:570

內容簡介:

本節共四編十五章五十一節,以中國實證私法為闡述對象,意在構建作者所倡導的規范性解釋科學的體系框架.全書系統論述了民法基礎理淪與民法總論各項制度的脈絡和細節,以概念的准確運用為支點,既講求實證規則理解私法的邏輯縝密性,亦迫問技術規則背後的理念正當性。

閱讀本書,尚可關注兩個 維度,一是空間維度。本書既批駁德國知識傳統,亦對大陸法系其他家族成員如日、蘇(俄) 、瑞、法、奧、台灣地區等投以必要關注.為理解我國相應規范 制度及理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視角.二是時間維度。本書著意接續漢語法學傳統. 上迄民國時期.下至20世紀50年代以來新中國各階段的民法思考.無不納入本書觀察范圍.以歷史的視角細致梳理了我國的民法知識傳統及其流變。

「表達是一種藝術,有關方法或藝術規則的爭論價值甚微,惟有作品才具有說力。」作者在自序中引用的這句話相信也是本書的寫作準則.本書是教科書,但絕不儀儀是教科書。或者換個說法、教科書的表達形式並不妨礙十年磨一劍的本書成為民法領域難得的大美之作。

作者簡介:

朱慶育,男。1990年考入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系,先後從中國政法大學獲得法學學士,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2002年留校任教,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民法研究所副教授。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任德國漢堡馬克思-普朗克外國私法與國際私法研究所訪問學者。現任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理事,中歐法學院法哲學與交叉法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曾獲中國政法大學優秀教師特別獎(2010年)、優秀教師獎(2013年),第四屆(2011年)和第五屆(2013年)中國政法大學「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位教師」之一。深受學生喜愛,其課堂通常會被帶凳子旁聽的同學擠滿。

研究領域:民法學,法學方法論,德國近現代民法史,法律哲學

專著:《意思表示解釋理論——精神科學視域中的私法推理理論》,

論文:《法律行為概念疏證》、《法典理性與民法總則》、《權利的非倫理化——客觀權利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命運》等。

㈦ 中國民法典發展歷史。

我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4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
新中國成立以後到改革開放之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兩度進行民法典的起草。
一次開始於1954年,到1956年12月完成草案,計525條,包括總則、所有權、債、繼承四編,主要參考1922年的蘇俄民法典。
另一次開始於1962年,到1964年完成草案試擬稿,計262條,包括總則、所有權和財產流轉三編。不過這兩次民法典的起草,由於各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

改革開放以後,新中國歷史上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工作拉開帷幕。1979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民法起草小組,到1982年5月,完成了《民法(草案)》第四稿,包括8編,43章,465條。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制定的。
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並於2002年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仍確定繼續採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2003年以來,又先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

2015年3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啟動。此次民法典的編纂分兩步進行:第一步,起草《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已於2017年3月15日審議通過,同年10月1日開始施行,民法典的編纂邁出關鍵的第一步。2018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民法典編纂邁出了第二步。2019年12月,「完整版」民法典草案全文公布,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7編以及附則,共84章,1260個條文。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對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進行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可謂呼之欲出。

㈧ 諸法合體,民刑不分

認為「諸法合體,民刑不分」是律典特徵的觀點,至今被不少著述視為「定論」廣泛沿用,未曾受到質疑。對於律典「諸法合體,民刑不分」說得以成立的理由,通常的解釋是:「中國封建時代頒行的法典,基本上都是刑法典,但它包含了有關民法、訴訟法以及行政法等各個方面的法律內容,形成了民刑不分,諸法合體的結構」;「中國古代在諸法合體的結構形式中,始終以刑法為主,並以統一的刑法手段調整各種法律關系」。

我贊同中華法系是「民刑有分」、「歷代主要律典是刑法典」的論斷,但以為律典的特徵是「民刑不分,諸法合體」的觀點值得商榷。

其一,律典是刑法典,大量的行政、民事諸方面的法律並未包括在其內律典「諸法合體,民刑不分」說承認中華法系是由諸部門法構成的、民刑有分的,承認律典是刑法典,但同時又說律典是「諸法合體,民刑不分」,這種說法在邏輯上是自相矛盾的。刑法典屬於刑事法律的范疇,是否以刑調整法律關系是刑法同民法、行政法等諸部門法的根本區別。倘若律典是「諸法合體」、包括民法、行政法等部門法的內容在內的話,怎麼能把它僅歸於刑事法律的范疇呢?倘若歷朝代表性的律典都是「民刑不分」的話,又怎麼能把中華法系的特徵概括為「民刑有分」呢?顯然,這一觀點混淆了律典的性質和無限地擴大了律典所包括的法律內容的范圍。

在我國古代的多種法律形式中,律典作為刑事法律只是其中的一種。歷朝的民事、行政、經濟、軍事等法律,大多包含在令、敕、條例、條格等形式的法律中。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單行法,內容極其豐富。從前文表一、表二可知,漢代、明代的行政、經濟、軍事諸方面的法律數量巨大,且未包括在律典之內。其它朝代的情況也大體如此。律典之外的其它形式的法律,設置了國家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行為規范,以「簡當、穩定」為編纂要求的律典不可能也無法把其它形式的法律都包括進去。

其二,律典調整的是刑事而不是全部法律關系
律典「諸法合體,民刑不分」說認為我國古代始終是以統一的刑法手段調整各種法律關系,這種論點是不符合史實。從先秦到明清,刑事與民事、行政、經濟、軍事等法律調整的法律關系范圍是不同的。西周時期,周公制禮,呂侯制刑,禮與刑成為當時兩大部門法。禮是調整行政、經濟、軍事、民事、訴訟各方面的綜合大法,刑是定罪量刑的法律。「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禮則入刑,(刑、禮)相為表裡者也」。自商鞅「改法為律」, 「律」從此成了中國古代刑法的專用名稱,其中律典成為秦以後各朝的主要刑事法典。禮的名稱雖數千年以一貫之,但其性質卻頗有變異。作為行為規范的禮,其內容含蓋了包括民法在內的諸部門法。自秦漢以後,還出現新的法律形式「令」。「令,教也,命也」。 是採取「應為」、「不應為」的方式,從正面規定了國家的基本制度和社會生活規范。魏晉以後,大量制令,「令」愈顯獨立,統治者新制定的包括民事、行政等規范在內的法律法規,多歸於「令」。禮、令與規定如何處刑的律典不同,一般不直接規定具體的刑罰。正如《晉書》卷三0《刑法志》雲:「軍事、田農、酤酒,……不入律,悉以為令,違令有罪則入律」。歷朝的法律形式雖然名稱有所變化,但律始終調整的是當時社會中的各類刑事關系。
在我國古代法律中,雖然沒有象現代一樣出現專門的民事訴訟法典,但在訴訟中也注意把民事、刑事加以劃分,《周禮·秋官·大司寇》雲:「以兩造禁民訟,入束矢於朝,然後聽之;以兩劑禁民獄,入鈞金三日乃致於朝,然後聽之」。鄭注「訟謂以財貨相告者」,即為民事訴訟;「獄謂相告以罪名者」,即為刑事訴訟也。民事、刑事訴訟自古有別,歷朝也都注意把二者予以區分。葉孝信主編《中國民法史》 以及其它此類著作,對中國古代民事法律規范、民事訴訟制度進行了比較系統的論證。張晉藩主編的《中國法制通史》 在闡述歷代法制時,也是均把刑事、行政、經濟、軍事、民事、訴訟等法律制度 列為專章進行研究的,該書中對包括民事訴訟在內的民事法規作了比較全面的敘述。因此,不能僅以刑事法典為據,就斷定我國古代是以統一的刑法手段調整各類法律關系。

民、刑有分,刑、政有別,這些立法原則古今是一樣的。固然,在古代律典中也有一些按照現代法學理念看來,應以民事、行政法等調整的社會關系卻用刑法處理的問題。出現這種現象有其深刻的社會和思想根源,是與在封閉的自然經濟條件下,儒家禮教、家族觀念對立法的影響有關,也與古人對違法犯罪行為的認識有關。歷朝律典中那些涉及民事內容的刑罰規定,在當時的立法者看來,都是屬於"出禮而入刑"的范圍,與所謂的"民刑不分"無關。正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規定了侵犯財產罪,就不能說其是"諸法合體,民刑不分"一樣,也不能因為古代律典中涉及到民事等方面的問題,就斷定它是"諸法合體,民刑不分"。

其三,從歷朝法典的編纂情況看,綜合性的編纂形式是我國成文法典普遍所採用的,並非為律典所獨有。
我國古代的成文法典,除律典外,令典等非刑事類法典的編纂也很發達。春秋以前,有法而無典。春秋以降,始有法典的編纂。據史載,晉國趙盾「始為國政,制事典、正法罪、辟刑獄、董逋逃、由質要、治舊洿、本秩禮、續常職、出滯淹。既成,以授太傅陽子與太師賈佗,使行諸晉國,以為常法。」這是有文字可證的我國古代編纂成文法典的最早記載,然這部法典當時尚未公布。戰國時李悝所撰《法經》,是我國最早公布的成文法典。制律典以正刑名,始於秦漢;制令典以存事制,始盛行於魏晉;以會典形式記載典章和法律制度,始於唐而繼於明清。魏晉以後的大多數朝代都曾制定令典,「設范立制」,與律典並行。令典是以行政類法律為主、包括有經濟、民事、軍事、司法行政等法律規范在內的綜合性法典,在國家的法律制度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據《唐六典》和歷代《刑法志》記載,魏修律18篇時,曾制定《州郡令》45篇,《尚書官令》、《軍中令》180餘篇。
秦漢主要法律形式及代表性法律舉要

表一

朝代
法律形式
法律名稱舉例
文獻出處



秦律除《盜》、《賊》、《囚》、《捕》、《雜》、《具》六律外,尚有下述單行律

置吏律 效律 傳食律

行書律 內史雜律 屬邦律

除吏律 除弟子律 游士律

田律 廄苑律 倉律

金布律 關市律 徭律

齎律 公車司馬獵律

藏律 傅律 軍爵律

中勞律 戍律 屯表律

尉雜律 工律 均工律

司空律等
睡虎地秦墓竹簡


焚書令 謚法令

田令 墾草令

津關令

夷三族令
《史紀·秦始皇本紀》

睡虎地秦墓竹簡

《漢書·惠帝紀》張晏注

《漢書·高後紀》


工人程
睡虎地秦墓竹簡


封診式
睡虎地秦墓竹簡


牛羊課
睡虎地秦墓竹簡

法律

答問
法律答問

睡虎地秦墓竹簡

文告
語書
睡虎地秦墓竹簡



1. 正律

九章律 (9篇,綜合編纂類)

傍章 (18篇)

朝律 (6篇)

越宮律 (27篇)
《漢書·刑法志》

《晉書·刑法志》

《晉書·刑法志》

《晉書·刑法志》

(呂後)二年律令

(律令名28種,綜合編纂類)
江陵張家山漢簡

2.雜律(單行律)

大樂律
《周禮·春官·大胥》注

尉律
《漢書·昭帝紀》注

上計律
《周禮·春官·典路》注

酎金律
《續漢書·禮儀志》注

錢律
《史記·將相名臣表》

田律
《周禮·秋官·士師》注

田租稅律
《史記·將相名臣表》

左官律
《漢書·諸侯王表》

挾書律
《漢書·惠帝紀》


1.以甲乙丙為名(綜合編纂類)

令甲

令乙

令丙

2.以地區為名(綜合編纂類)

樂浪挈令

北邊挈令

3.以官署為名(綜合編纂類)

光祿挈令

大尉挈令

廷尉挈令

廷尉板令

大鴻臚挈令

御史挈令
《漢書·宣帝紀》

《晉書·刑法志》

《晉書·刑法志》

《說文·系部》

《居延漢簡釋文合校》10·28

《漢書·燕王劉旦傳》

《敦煌漢簡釋文》982

《漢書·張湯傳》

《晉書·刑法志》

《疏勒河流域出土漢簡》496

《武威旱灘坡出土漢簡》8

4.以內容為名(多為單行法)

秩祿令

宮衛令

品令

任子令

予告令

功令

受所監臨令

(以上為職官管理類)
《漢書·文帝紀》注

《漢書·張釋之傳》注

《漢書·百官公卿表》注

《漢書·哀帝紀》

《漢書·馮野王傳》

《史記·儒林列傳》

《漢書·景帝紀》

田令

水令

馬復令

金布令
《後漢書·黃香傳》

《漢書·兒寬傳》

《漢書·食貨志》

《漢書·高帝紀》注

緡錢令 (以上為經濟管理類)
《漢書·食貨志》

祠令
《漢書·文帝紀》注

祀令
《漢書·郊祠志》注

齋令 (以上為禮儀類)
《漢書·祭祀志》注

戍卒令
《史記·將相名道表》

公令

賣爵令 (以上為軍事類)
《漢書·何並傳》

《史記·平準書》

獄令
《漢書·百官公卿表》注

箠令
《漢書·刑法志》

讞獄令 (以上為司法類)
《漢書·平帝紀》

胎養令
《後漢書·章帝紀》

養老令 (以上為養老、胎養類)
《漢書·文帝紀》



讞法科
《後漢書·郭躬傳》

首匿科
《後漢書·梁統傳》

寧告科
《後漢書·陳忠傳》

鑽鑽科

亡逃科

異子科

投書棄市科
《後漢書·陳寵傳》

《後漢書·陳忠傳》

《晉書·刑法志》

《晉書·刑法志》


儀品

守御器品
《漢書·梅福傳》

《散見簡牘合輯》203簡

復作品
《居延新簡》EPT56·280-281

就品

贖品
《敦煌漢簡》1262簡

《居延新簡》EPT56·35-37

烽火品約
《居延新簡》EPF16·1-17


決事比
《周禮·秋官·大司寇》注

死罪決事比
《漢書·刑法志》

辭訟比
《東觀·漢記·鮑昱傳》

法比都目
《漢書·鮑昱傳》

嫁娶辭訟決
《晉書·刑法志》

決事比例
《晉書·刑法志》

司徒都目
《晉書·刑法志》

廷尉決事
《新唐書·藝文志》

㈨ 比較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的異同

《法國民法典》是第一部資本主義國家的和以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為基礎的民法典,其開創了近代民法歷史,為資本主義社會開辟了道路。《德國民法典》是資本主義社會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資產階級國家編纂的規模最大,對現代資產階級民事立法影響最廣泛的一部民法典。本文以兩部民法典之異同為主題對二者進行對比,以期在此對比研究下加深我們對整個資產階級民法的本質及其發展歷史的了解,從而對我們研究社會主義的民法理論及民法典的制定有所啟迪。

法國民法典與德國民法典是兩部世界著名的資產階級法典,在民法發展史上的地位十分顯赫。法國民法典奠定了大陸法系的基礎,而德國民法典則豐富和發展了大陸法系。我們在對比研究法、德民法典的過程中,有助於我們充分借鑒和吸收先進的法律思想和立法技術。

一、從立法的時代背景上分析

《法國民法典》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它的產生重要經歷了以下歷史階段:在法國大革命前,民事法律規范在法國出現北方習慣法和南方成文法的劃分。在這種混亂的法律環境下,法國逐漸承認羅馬法的合法性,從而使法國的民事法律規范逐漸形成了習慣法體系。盡管當時的現行法律已朝著法典化邁出了一大步,但成文的習慣法匯編已不能滿足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必須創造統一的、合乎理性的法典。1789年大革命爆發後,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中間法律」。這些「中間法律」以廢除封建特權和人身依附關系為目的,但其作為一種過渡性法律,法律不統一現象依然沒有得到解決。由於當時各方利益集團都希望新的民法典反映自己的利益,所以在民法典編纂問題上難以形成統一的意見。1799年拿破崙執政以後,組建法律起草委員會並親自主持開始起草民法典。從1802年2月5日到1804年3月15日,民法典分為36章陸續通過。3月21日,拿破崙簽署法令,將法典頒布實施。

《德國民法典》制定時,資本主義已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階段過渡。當時社會強調社會公共利益、強調對個人做出必要的限制、強調國家的干預等。19世紀的德國也存在不同地區使用不同法律的胡亂現象,為了追求法律的同一性,1873年德國國會的憲法修正案將帝國的立法許可權擴展到整個民法領域,使民法典的制定獲得了權力基礎。19世紀初中期關於民法典的編撰形成了法典編撰派和歷史法學派,他們的爭論為民法典的編撰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19世紀後期,德國法學家在重視羅馬法的同時吸收了一部分日耳曼法的內容,使得民法的體系具有了合理性。1874年7月,德國聯邦組建起草委員會開始起草民法草案。草案經過起草委員會兩次審核和修改,最後形成了「帝國國會法律議案」。1896年7月1日,帝國國會通過了議案。經過帝國皇帝1896年8月18日的簽署,帝國法律公報的公布,《德國民法典》於1900年1月1日生效。

二、法國民法典與德國民法典體系結構及內容之比較

《法國民法典》,又稱《拿破崙法典》,主要以羅馬法、習慣法和國王的赦令為法律淵源。由於此法典產生於自由資本時代,所以其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教分離、人身自由、合法自由等為基本原則。在法典的總體結構上,是以國法大全之《法學階梯》為基礎,除總則外,分人法、物法和取得所有權的各種方法三編。由於拿破崙在主持法典制定時很少讓純粹的法律爭論參與,力求讓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現實生活而不是法律技術上,所以《法國民法典》即簡潔明晰,又通俗易懂。《法國民法典》之所以能成為典型的資產階級社會的法典,主要在於它的內容體現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時代需要。

《德國民法典》主要繼承羅馬法的傳統,結合日耳曼法的一些習慣,並且根據19 世紀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情況而制定。《德國民法典》雖然仍保留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私法的基本原則,但又在一定程度使它們在適應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需要,其主要基本原則有所有權有限原則、限制契約自由原則和過錯責任原則等。德國民法典以羅馬法的《學說匯纂》為藍本分為總則、債的關系法、物權法、親屬法、繼承法五篇。與《法國民法典》不同的是《德國民法典》注重立法技術的應用,其語言比較抽象和概括,體現了邏輯推理和體系化的思想。《德國民法典》是資本主義國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是適應帝國主義時代要求的,所以從其之後,《法國民法典》對各國民事立法的影響大大減少。

三、兩部法典對中國的影響

我國正處於市場經濟的體制下,民法的作用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制定一部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徵、體系完整、內容充實、科學實用的民法典也顯得越來越迫切。通過借鑒,我們在制定中國民法典時必須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處理好中國傳統文化與民法典的關系。中國在民法法典化的進程中,必須注重引進的西方先進法律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使民法精神深入人心,樹立正確的民法觀念。二是我國民法典的制定必須自足國情,體現社會化的要求。法國民法典是大革命的產物,而德國民法典是立足於自由市民的、羅馬個人主義法律思想的土壤之上產生的,所以中國民法典的制定必須堅持基本國情,在促使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和保障人權,才能適應現代市民社會的發展。三是確立理性主義和實用主義相結合的立法原則。我國在制定民法典的過程中堅持理性主義就是注重立法的超前性。只有在堅持理性主義的情況下制定的民法典才具有指導意義。此外,我們在制定民法典的過程中必須注重言語的實用性,這樣的法典才能被人們充分理解和應用。

四、總結

《法國民法典》與《德國民法典》兩大民法典時隔百年,前者是代表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的民法典,後者是代表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民法典。法、德兩國民法典分別代表了大陸法系的兩面旗幟,是資產階級民法發展的兩個里程碑。對後世世界各國民法典的制定具有重大影響。

熱點內容
條令條例心得 發布:2025-01-11 04:31:28 瀏覽:907
勞動法規定補交社保嗎 發布:2025-01-11 03:51:07 瀏覽:466
華東政法大學法碩非法學 發布:2025-01-11 03:49:02 瀏覽:934
道德教育畫 發布:2025-01-11 03:47:29 瀏覽:413
高新開發區法院 發布:2025-01-11 03:30:11 瀏覽:485
保定法學王浩 發布:2025-01-11 03:05:09 瀏覽:773
濟南市法院書記員的工資大約是多少 發布:2025-01-11 02:33:36 瀏覽:194
勞動法保安上班時間 發布:2025-01-11 02:23:00 瀏覽:930
2015年政策法規總結 發布:2025-01-11 02:22:47 瀏覽:580
深圳市節約糧食的相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1 02:19:13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