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總結
1. 法碩刑法應該怎麼總結
刑法分則不需要全文一字不漏地背下來,多讀多背記住規定內容就行。刑法分則內體系容,是指分則對犯罪的分類及排列順序。分則規定具體犯罪及其法定刑,而具體犯罪的種類繁多。這就需要以一定標准將具體犯罪分為若干類(類罪),再以一定標准對類罪進行合理排列,同時對各類罪中的具體犯罪進行排列,從而形成分則體系。可見,分則體系實際上是犯罪分類問題。犯罪分類有利於司法機關正確定罪量刑。不僅具體犯罪的分類具有這種意義,類罪劃分也具有這種意義。因為社會生活中發生的犯罪比較復雜,司法機關總是先認定現實犯罪屬於哪一類犯罪,然後再進一步認定屬於該類犯罪中的哪一種具體犯罪。
2. 學習刑法的心得和體會
刑法規定的任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的性質和法制建設的要求決定的。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懲罰犯罪。對觸犯刑法所規定的任何犯罪行為,都要依照刑法的規定予以追究,對犯罪分子判處一定的刑罰,使其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通過懲罰犯罪分子,一方面可將犯罪分子改造過來,另一方面對社會也起到警示、教育作用,達到維護社會正義、減少犯罪、預防犯罪的目的。
(二)保衛國家安全、鞏固國家政權。國家安全和政權穩固是我國改革開放和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前提和保證。作為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的刑法,其首要任務應當針對那些危害國家主權和安全等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和破壞社會主義制度的犯罪行為。這是刑法階級性的集中表現。在我國刑法分則中,第一章就規定了「危害國家安全罪」。該章總結了建國以來同這類犯罪作斗爭的經驗,對各種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及其處罰,作了明確的規定。
(三)保護國家、集體、公民的財產。國家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是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是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是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保證。公民個人的財產,是公民生活、從事生產等活動所必需的物質條件。刑法根據憲法的規定,將保護公共財產和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作為刑法的任務之一,這對於維護國家的經濟基礎,保護個人合法財產,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包括公民的生命、健康、人身自由等方面的權利,公民依照法律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生活等各項民主權利,以及勞動、學習、創作等相關權利。為了同各種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犯罪行為作斗爭,刑法對這一類犯罪及其處罰作了比較具體的規定,對於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作用。
(五)維護社會秩序。社會秩序的范圍是很廣的,包括社會的政治、經濟、生產、工作、學習、科研等各方面的正常秩序。刑法規定的各種犯罪,盡管犯罪所針對的對象、行為表現形式各有不同,但歸根結底都是對社會秩序的破壞。有些犯罪,直接目的就是擾亂一定的社會秩序。運用刑法打擊犯罪、懲罰犯罪,最終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保持社會的穩定,實現刑法的目的。
3. 刑法上的各種犯,比如危險犯結果犯舉動犯什麼的,幫我都總結出來,還要名詞解釋,復制粘貼的也可以,只要
以對法益的實際侵害作為處罰根據的犯罪,稱為實害犯
以對法益發生侵害的危險作為處罰根據的犯罪,是危險犯。
危險犯是與實害犯相對應的概念
對於結果犯,我國刑法理論界主要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種觀點認為結果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結果的發生作為犯罪既遂標志的犯罪;另一種觀點認為結果犯是以法定的犯罪結果發生為犯罪成立要件的犯罪
依據危害行為而非危害結果來下定義的犯罪稱為「行為犯」
行為犯和結果犯是一組對應的概念
結果加重犯,又叫加重結果犯。是指故意實施刑法規定的一個基本犯罪行為,由於發生了更為嚴重的結果,刑法加重其法定刑的情況。
情節加重犯 實施基本的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由於具有嚴重情節,法律規定對其加重法定刑的犯罪
情節減輕犯 實施基本的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由於情節輕微,法律規定對其減輕法定刑的犯罪
這是不同原因加重或者減輕刑罰的情況
想像競合犯也稱觀念的競合、想像的數罪,是指基於數個罪過,實施一個犯罪行為,同時侵犯數個犯罪客體,觸犯數個罪名的情況。
法條競合,指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具有包容關系的具體犯罪條文,依法只適用其中一個法條定罪量刑的情況。
牽連犯:指出於一個犯罪目的,實施數個犯罪行為,數個行為之間存在手段與目的或者原因與結果的牽連關系,分別觸犯數個罪名的犯罪狀態。且對於牽連犯,除我國刑法已有規定的外,從一重罪論處。
吸收犯是指存在數個犯罪行為,其中一個犯罪行為吸收其它的犯罪行為,僅成立一個罪名的犯罪形態,一般選較重罪行量刑
是區分一罪與數罪的情形
4. 刑法有關國家工作人員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規定 總結
國家工作人員,是指一切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包括在國家各級權力機關、各級行政機關、各級司法機關、各級軍事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其他依法從事公務的人員也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范疇。
國家工作人員分類
1、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是指公司財產屬於國家所有的公司及國家控股的股份公司。國有企業,是指財產屬於國家所有而從事生產性、經營性的企業。國有事業單位,是指國家投資興辦、管理從事科研、教育、文化、體育、衛生、新聞、廣播電視、出版等單位。人民團體,是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級青、工、婦等人民群眾團體。
2、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委派」,是指委任和派出。受委派從事公務的人員,無論其先前是否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只要具有合法被委派的身份,即應視為是「以國家工作人員論」者。
3、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這類人員是指除上述兩類人員外,其他一切依照法律規定在國家機關、國有單位職能管轄,管理范圍內從事公務的人員,如:非國家工作人員因受國家機關、國有單位的合法委託而從事公務的人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原本不是國家工作人員的代表,如原本是工人、農民、演藝員、運動員、專職教師、專職科技人員、個體經商戶等人大代表;人民法院的陪審員、人民檢察院的特邀檢察員、監察部門的特邀監督員等。
司法實踐
司法實踐中,在界定「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的范圍時,應當緊緊地扣住這類人員必須具備的三個基本條件,凡具備這三個條件,且不屬於刑法第93條第1款和第2款列舉的前兩種情形的人員,即可以納入「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范圍。
特別指出
特別指出的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各級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也是國家工作人員。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指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包括在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軍事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在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者在受國家機關委託代表國家行使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者雖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但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在代表國家機關行使職權時,視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鄉(鎮)以上中國共產黨機關、人民政協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視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綜上所述,在我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主要指以下幾類人員: 1、中國共產黨各級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2、國家各級權力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全國與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3、行政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國務院及其所屬部、委、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管理機構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4、審判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5、檢察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6、軍隊各級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7、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機關中專職從事公務的人員。
此外,在行政機構改革中,一些原為國家行政部門的機關被撤銷或改變體制而組成的「公司」,若靠國家行政撥款,主要擔負行政管理工作的,亦應納入國家行政機關的范圍。在這些「公司」依法從事公務的人員,亦應視為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另說明一下國家工作人員
包括在國家各級權力機關、各級行政機關、各級司法機關、軍隊、國營企業、國家事業機構中工作的人員,以及其他各種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國有企業中的管理工作人員,公司、企業中由政府主管部門任命或委派的管理人員,國有企業委派到參股、合營公司、企業中行使管理職能的人員和其他依法從事公務的人員。
刑法上的國家工作人員
國家工作人員論者,即准國家工作人員。
根據刑法第93條第2款的規定,准國家工作人員包括以下三類:
1、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是指公司財產屬於國家所有的公司及國家控股的股份公司。國有企業,是指財產屬於國家所有而從事生產性、經營性的企業。國有事業單位,是指國家投資興辦、管理從事科研、教育、文化、體育、衛生、新聞、廣播電視、出版等單位。人民團體,是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級青、工、婦等人民群眾團體。
2、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委派」,是指委任和派出。受委派從事公務的人員,無論其先前是否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只要具有合法被委派的身份,即應視為是「以國家工作人員論」者。
3、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這類人員是指除上述兩類人員外,其他一切依照法律規定在國家機關、國有單位職能管轄,管理范圍內從事公務的人員,如:非國家工作人員因受國家機關、國有單位的合法委託而從事公務的人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原本不是國家工作人員的代表,如原本是工人、農民、演藝員、運動員、專職教師、專職科技人員、個體經商戶等人民代表;人民法院的陪審員、人民檢察院的特邀檢察員、監察部門的特邀監督員等。
司法實踐中,在界定「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的范圍時,應當緊緊地扣住這類人員必須具備的三個基本條件,凡具備這三個條件,且不屬於刑法第93條第1款和第2款列舉的前兩種情形的人員,即可以納入「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范圍。
5. 刑法案例辯論賽一辯陳詞、三辯總結格式範本
張某和李某是構成搶劫罪。【【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內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容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及時審理,並適當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點和健康成長的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因為吳某隻有10歲)
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張某和李某還犯了第二百六十三條和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
由以上材料來看,張某和李某是構成搶劫罪的,應被司法部門處理,並坐牢的,還要對吳某進行賠償。
(回答的不好,請多包涵)
6. 關於刑事心理學新編總結
刑事心理學筆記
教師:陳和華
第章 :刑事心理學概論
第一節:形式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作用
【一】刑事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1]研究犯罪人的犯罪心理與行為以及犯罪對策中的心理學問題,預防、懲治犯罪的心理對策。
[2]關於刑事心理學研究對象的幾點說明:
《1》關於「犯罪」與「犯罪人」
關於「犯罪」概念的使用問題:
刑事心理學除了把犯罪人作為研究對象之外,還應 把其他與犯罪有關的人們的心理與行為作為研究對象。具體來說,還應包括以下幾種人的心理與行為:
①一般違法者
②虞犯:即最有可能犯罪的人。通常,根據某個人的品性和所處的環境,預測其將來是否有觸犯刑法之虞。一般指: (1)經常與楊浦犯罪習性的人交往者
(2)經常出入不良場所者
(3)經常逃學或離家出走者
(4)參加不良組織者
(5)無正當理由經常攜帶凶器者
(6)人格有嚴重缺陷者
③刑事解教人員(刑滿釋放與勞動教養結束的人)
④揭露、懲治犯罪的有關人員(包括刑事司法人員、被害人、證人等)
《2》關於「犯罪心理」與「犯罪行為」:
①「犯罪心理」與「犯罪行為」的關系:
(1)犯罪行為總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的影響和支配下發生的。沒有犯罪心理就沒有犯罪行為。
(2)要剖析犯罪心理,必須先了解犯罪行為
(3)犯罪行為的性質往往由犯罪心理狀況決定
②「犯罪心理」與「犯罪行為」的區別:
(1)犯罪心理具有相對獨立性,而犯罪行為則具有依附性
(2)犯罪心理具有內隱性,而犯罪行為具有外顯性
(3)犯罪心理形成在先,犯罪行為發生在後
③「犯罪心理」與「犯罪行為」的錯綜復雜性:
(1)一致性:有什麼樣的犯罪心理,就會發生什麼樣的犯罪行為。
具體表現在:
<1>在某種犯罪心理支配下會實施某種犯罪行為
<2>在某種犯罪心理支配下會實施多種犯罪行為
<3>在多種犯罪心理支配下會實施某種犯罪行為
<4>在多種犯罪心理支配下會試試多種犯罪行為
【二】刑事心理學的作用P2
[1]為採取預防犯罪的措施提供心理學依據
[2]為制定刑事案件的偵查、預審和審判的策略提供心理學依據
[3]為教育、挽救和改造犯罪人提供心理學依據
[4]為刑事政策、刑法的制定提供心理學依據
第節 :刑事心理學的學科地位
【一】刑事心理學在犯罪學體系中的地位:
一般來說,刑事心理學是犯罪學的三大支柱之一,另兩大支柱是犯罪社會學、犯罪生物學。
從最廣義角度看,犯罪學除上述三大支柱之外,還應包括刑法學、公安學等。但從最狹義的角度看,犯罪學就是犯罪社會學,即與犯罪心理學等級。
【二】刑事心理學在心理學體系中的地位
刑事心理學既是普通心理學的分支學科,也是社會心理學的分支學科。
第三節:刑事心理學的歷史
【一】刑事心理學在西方的發展狀況:
(一)早期的認識與學說
「早期」:犯罪學成為獨立學科之前
(1) 慾望說 (2)體症說 (3)快樂說 (4)精神變態說
() 形勢心理學的產生
(1)產生標志:1872年 埃賓 《犯罪心理學綱要》
背景:<1>工業革命後犯罪大量增加,迫切需要對此研究
<2>實證的心理科學已經產生,為刑事心理學的產生提供了基礎與可能
(2) 發展:希利,1909,在芝加哥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少年心理變態研究所,採取心理測量表和個案研究的方法對青少年進行研究,標志著犯罪心理學走向科學化。
() 刑事心理學的發展即趨勢:
(1)1903年前夕,心理學知識廣泛運用於刑事司法活動
(2)20世紀30年代,刑事心理學成了犯罪學體系不可缺少的三大支柱之一。
(3) 近年來,刑事心理學在犯罪原因、犯罪動機、犯罪預測、少年犯罪心理學、犯罪精神病理學等方面均有很多研究。大致有以下幾個研究方向:
<1>探討犯罪心理的生理機制
<2>探討犯罪心理的社會環境制約機制
[1]社會化障礙論
[2]不同機會論
[3]對抗論
[4]次文化論
<3>探討犯罪心理的疏導機制
【二】刑事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狀況:
(一)早期刑事心理學思想:P7
<1>人性與犯罪
<2>犯罪原因
<3>犯罪對策
(二)刑事心理學在我國的發展狀況:
<1>我國刑事心理學的建立與發展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
<2>近二十年來,我國的刑事心理學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第四節:刑事心理學的研究課題與研究方法:
【一】刑事心理學的研究課題:
【二】刑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刑事心理學研究的困難性與可行性:
《1》困難性:
[1]心理的隱蔽性
[2]研究的間接性
[3]犯罪人心理的抵觸性 [4]難以實現性或不可實驗性
《2》可能性:
[1]刑事司法人員的豐富經驗
[2]某些犯罪人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提供可靠地陳述
[3]心理與行為關系的原理
[4]現代心理研究技術的進步
(二)刑事心理學研究的方法論基礎:P10
《1》決定論:
「犯罪是"失足成千古恨"?」
答:犯罪人的犯罪心理的發展絕對不是一剎那的事。它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行為失足之前,思想上早已失足了。好與壞之間不可能有一條截然的鴻溝。
《2》反映論
《3》系統論
(三)刑事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
觀察、調查、數量統計分析、心理測驗、實驗、案例分析、經驗總結等。
關於研究的幾點問題:
(1) 理論上的研究與經驗上的研究:
①什麼是理論上的研究:
開始於某一理論推演的研究
②什麼是經驗上的研究:
與某種理論沒有直接關系的研究
③理論研究與經驗研究的區別:
<1>找到確定結果的可能性不同;
<2>不確定結果的意義的重要性不同
(2) 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
①基礎研究:著眼於一般情況的研究
②應用研究:著眼於特殊情況的研究
③區別:應用研究更多的探討具體問題,而基礎研究則更多的探討 比較抽象的,指導性的問題。
(3) 實驗研究與相關研究
實驗研究:
①定義:在有控制的觀察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更加精密的研究方法
②優點:由於設計嚴密,有數量做依據,統計分析嚴格,加上其所得的結果又可以任人重復實驗,所以更具科學性與說服力。
③局限性:
<1>自變數加入實驗有困難
<2>因變數常常很難測定
<3>相對來說,不能有效地大量收集許多變數的資料
相關研究:
①定義:是確定兩種或多種現象(或變數)在變動中是否存在著關聯以及有多大關聯的一種研究方法。
②優點:
<1>能收集某個領域的大量資料,在較短的時間內發現事物間的大量聯系
<2>相關研究有助於研究那些不適於使用實驗性方法的問題
③局限性:
<1>有時使因果關系含糊不清
<2>兩個變數之間的直接影響的可能性難以確定
第章 :犯罪心理描述
第一節:犯罪心理的概念
《一》人的心理、意識與個性
() 心理P14
【1】概念:人的心理是腦的機能,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即心理是人腦對客觀事實的反映。
【2】心理或心理現象包括:
①心理過程(知、情、意)
②心理狀態
③個性心理(個人傾向性、自我意識、個性心理特徵)
【3】心理過程是暫時的,個性心理是比較穩定的,而心理狀態是處於兩者之間的表現形式,既有暫時性,又有穩定性,是心理過程與個性心理相統一的表現形式。
() 意識
意識是以心理過程為基礎的系統整體,是指人的心理體驗的總和,是心理的高級水平和主要形式,分自我意識和對周圍事物的意識。
() 個性
個性,又稱人格,是心理過程在個體身上相對穩定的表現,指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個人所具有的意識傾向性以及經常出現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
《二》犯罪心理
指影響和支配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各種心理因素的總和,包括認識、情感、意志、性格、興趣、需要、動機、理想、信念、世界觀以及心理狀態,是犯罪行為的內在動因與支配力量。
《三》犯罪心理結構
() 結構;事物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的方式,是系統內各要素的組織形式與秩序。
() 犯罪心理結構:P17
【1】犯罪心理結構是指行為人在實施犯罪行為前已經存在的、在犯罪行為實施時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變心理因素的有機而相對穩定的組合。
【2】它是行為人個性心理結構中社會心理缺陷的總和,是其發動犯罪行為的內部心理原因和根據。
【3】犯罪心理特徵是犯罪心理結構的外在表現,犯罪心理結構是犯罪心理特徵的內在根據。
() 犯罪心理結構與個性心理結構的關系:
【1】個性傾向性構成犯罪心理的動力結構
【2】個性心理特徵構成犯罪心理的特徵結構
【3】自我意識以及道德意識、法律意識等構成犯罪心理的調節結構
() 犯罪心理結構與犯罪行為的關系:、
【1】結構的穩定程度影響犯罪行為的發生
【2】結構的組合狀況決定犯罪行為的性質以及發展變化情況
() 關於犯罪心理結構的爭論:
【1】關於同質論與異質論
【2】關於犯罪素質的測定
() 犯罪心理結構的測量
【1】個性測驗量表
①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量表(MMPI)。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哈撒韋和醫生麥金利於1943年發表。既能測定個性的各個特徵,也可以鑒別各類精神病狀,是目前應用最廣的個性心理測量表。
②卡特爾16項個性因素量表(16PF)。美國伊利諾州大學教授卡特爾於20世紀50年代編制
③艾森克個性問卷(EPQ)。英國倫敦大學心理學教授艾森克於1975年編制。
④其他量表
【2】專門用於犯罪人的量表
(1) 此類量表的使用,始於1928年美國伯吉斯的假釋成敗預測研究
(2) 我國上海市監獄於1994年出版《犯罪心理素質測定量表》
第節 :影響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 內在因素:
《一》生理因素:
【1】年齡因素
青少年比中老年人更易犯罪,原因:
①生理上:法語迅速、處於成熟期內分泌量增多、激素多、富有沖動性,故容易犯罪
②心理上:不成熟,導致在社會態度和社會行為方面:判斷是非能力薄弱、處理緊急復雜事務的能力差、生活不定型;幻想多、與現實發生矛盾的機會和可能性多、心理落差大,故容易犯罪
③性格方面:情緒起伏大、外向、攻擊性沖動多、獵奇探究心理強。這些因素在青年時期表現得最明顯,故容易犯罪。
【2】性別因素: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犯罪,原因是:
男性在容易致罪的攻擊性、支配性、自信性和活動性上均比女性強,而在同情心方面,女性則比男性強。
【3】神經類型因素
【4】異常的生物學因素帶來自知力的缺失與自控力的減弱P21
《二》心理因素:P22
【1】個性傾向性因素
飽和效應:持續使用同一刺激材料導致刺激效果遞減的心理現象。
【2】性格結構因素
【3】個性異常
《三》行為因素
【1】參與不良行為
參與不良行為對犯罪心理形成的影響:
①不良行為對行為人有誘惑作用
②不良行為易使行為人產生認同心理
自我辯解:「我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因此我所做的事是有道德的,至少不是很不道德的。」
【2】不良行為習慣
【3】社會學習
(二)外在因素:
《一》大社會環境因素P25
【1】政治環境因素
【2】經濟環境因素
①如何預防由貧困差距帶來的相對剝奪感增強乃至犯罪?
(1)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可學習那些均貧富的高福利國家【如歐洲與日本】
(2)提高社會成員容忍貧富差距的能力【如美國】
②美國人能容忍貧富差距的原因:
第一,美國人相信美國給個人提供了機會,而不是現成的果實,只是「美國精神」的核心。
第二,美國人之所以能保持他們對自己的這種信念,一大原因是他們能夠參加「游戲規則」的制定。
第三,美國的富人在這種為社會普遍接受的游戲規則中獲勝以後,自然贏得了社會的尊重,而他們也將部分財富回報社會。
【3】社會文化與社會風氣因素
不良社會風氣的一大影響:沒有良好的分配機制與預期機制
【4】刑法效應因素P26
①犯罪人是「法盲」嗎?
任何人,只要其神智正常,必知道犯罪的法律後果,必知道別人的生命是不可以隨意剝奪的,別人的財產是不可以隨意「拿取」的。
②關於「次道德」問題:【現在忽略了對其的宣傳力度】
(1)次道德:違法者在實施不正當行為過程中,盡量給社會和他人減少損失的「行為准則」。
(2)從維護人民利益出發,對「次道德」不應採取否定態度。應當以適當的途徑和方式在特定人群中倡導
(3)提倡「次道德」。會使傷害無辜的惡性案件大大減少,有利於社會穩定
(4)提倡次道德與現行法律完全一致
(5)提倡次道德,並不是對違法犯罪行為的認可,絲毫不影響法律對犯罪行為的打擊,但是卻能讓整個社會大受其益
《二》小環境因素
【1】家庭因素:
①教育思想錯誤
(1)不能吃虧,不用誠實
(2)要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3)努力就會成功
②教育方式不當
(1)溺愛縱容
(2)專橫虐待
(3)要求不一致
③家庭殘缺,缺少溫暖
易導致孩子犯罪的三點:、
①創傷(苦難):如「家庭結構不全」家庭功能不正常缺少溫暖恐懼不安、自卑過度補償精神失常、社會抵抗
②失敗:期望不當壓力大挫敗感憤怒、怨恨攻擊
③人際關系
【2】學校因素:
①教育內容上:重智輕德、甚至有意無意地教學生撒謊
②教育制度和方法上:使學生缺乏尊嚴,令學生的學校生活痛苦不堪,對學校、對社會的不滿心態就此形成
A:制度設計上的偏向
B:教師愛心不足
C:教師缺乏使學生快樂、使學生糾正錯誤、缺點的手段和方法
【3】工作環境因素
【4】居住環境因素
【5】人際交往因素
【6】職業因素
《三》自然環境因素P27
《四》情境因素
1、侵害對象
(1) 從理論上說,每個人都有受犯罪侵害的可能,但在全體人口中的分布又不同。這與犯罪人選擇作案的對象有關:犯罪誘惑性和犯罪安全感。
(2) 有兩類人相對更易受到犯罪侵害:
①有特定服務和職責以及特定身心特點者
②有違法行為或不道德行為以及輕率不謹慎表現者
2、現場其他人
3、現場條件和氣氛
4、犯罪機遇
7. 求刑法分則所有罪名的構成要件總結~
犯罪構成是復指依照中國刑製法規定,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觀和主觀要件的有機統一,是使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和犯罪客觀方面。
8. 身份犯罪名總結!! 最新的刑法中所有有關身份犯的罪名
貪污罪、私分國抄有資產罪、單位行賄罪、單位受賄罪、受賄罪、挪用公款罪、挪用資金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辯護人妨害作證罪、玩忽職守罪、濫用職權罪、脫逃罪、判國罪、軍人違反職責罪。身份犯是只有具有一定身份的人才能構成該罪的犯罪,罪名太多了,建議參考:http://ke..com/view/5619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