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事實么

刑法事實么

發布時間: 2022-05-13 04:53:04

1. 刑法承認事實婚姻么

法律分析:是不會承認的;現在民法中不承認事實婚姻。只有經過結婚登記的才是婚姻關系,但是在刑法中認定重婚罪的時候是承認的。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九條 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完成結婚登記,即確立婚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2. 刑法是否規定電信詐騙的犯罪事實

刑法沒有規定電信詐騙罪。對於電信詐騙類案件,在實踐中可依照詐騙罪對相關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犯詐騙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3. 刑法上還承認事實婚姻嗎

法律分析:現在民法中不承認事實婚姻。刑法上承認事實婚姻是為了打擊犯罪,而民法不承認是為了更好的維護社會婚姻秩序。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後,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五十八條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4. 什麼是刑法中的事實認識錯誤

刑法中的事實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自己所認識、所意欲的事實與實際情況、客觀事實不一致,是指行為人對事實情況有不正確理解。對犯罪構成要件的事實情況的錯誤認識,會影響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對犯罪構成要件以外的事實情況的認識錯誤,則不影響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事實認識錯誤分為具體的事實認識錯誤及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具體的事實認識錯誤,行為人只是在某個犯罪構成的范圍內發生了對事實的認識錯誤,被稱為同一犯罪構成內的錯誤;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行為人所認識的與所發生的事實跨越了不同的犯罪構成,被稱為不同犯罪構成間的錯誤。

(4)刑法事實么擴展閱讀:

事實認識錯誤的幾種形式

1、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

行為人對自己所實施的行為和所造成的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實際發展有錯誤認識。行為人誤以為自己的行為已達到預期犯罪結果,但實際並沒發生這種結果;行為人所追求的結果事實是其他的原因造成的,但行為人誤以為是自己的行為造成;

行為人的行為沒有按照預想的方向發展及其預想的目的停止,而是發生了行為人所預見所追求的目標以外的結果;行為人實施了兩個行為,傷害結果是由其中一個行為造成的,行為人卻誤以為是由另一個行為造成的。

2、客體的認識錯誤

行為人意圖侵犯一種客體,而實際上侵犯了另一種客體。

3、對象的認識錯誤

誤把甲對象作為乙對象加以侵害,而二者體現相同的社會關系;誤把甲對象作為乙對象加以侵害,而二者體現的社會關系不同;誤將犯罪對象作為非犯罪對象加以侵害;誤將非犯罪對象作為犯罪對象加以侵害。

4、打擊錯誤(或行為偏差)

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實際性質發生了錯誤的理解。行為人不存在故意犯罪的故意,因而不應論以故意犯罪,而應根據實際情況成立過失犯罪,或是意外事件。

5、手段、工具的認識錯誤

包括三種形式。行為人由於愚昧無知或者迷信使用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導致危害結果發生的方法;行為人意圖採用的犯罪手段具有產生危害社會結果的可能性,但由於認識錯誤而使用了不能導致危害結果發生的手段;行為人不具有危害社會的意圖,但由於誤解工具或拿錯物品造成損害結果。

5. 刑法規定的都是事實行為么

是的,犯罪的四要件說,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

客觀方面要以事實表現出來,就好比每天幻想一些不可描述的東西,你能定義他犯罪嗎?能定為犯罪未遂嗎,顯然不能。

6. 刑法里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里的打擊錯誤指什麼

打擊錯誤,也稱方法錯誤;是指由於行為本身的差誤,導致行為人所欲攻擊的對象與實際受害的對象不一致的情況,但這種不一致仍然沒有超出同一犯罪構成。
如:甲欲槍殺乙,因未瞄準而將丙殺死,這就屬於打擊錯誤。
對於打擊錯誤,具體符合說與法定符合說的認定不同。
法定符合說認為,甲在主觀上有殺人故意,客觀上也導致他人死亡,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具體符合說認為,客觀事實與行為人的主觀認識沒有形成具體的符合,因此甲對乙承擔殺人未遂的責任,對丙承擔過失致人死亡的責任,二者屬想像競合犯,擇一重罪處罰。
又比如:甲將王某的照片交給乙,讓乙去殺害王某,但乙誤將趙某當成王某予以殺害。乙是對象錯誤,我們不能按照教唆犯從屬於實行犯的原理,就錯誤地認為甲也是對象錯誤。乙雖然屬於對象認識錯誤,但甲並不屬於對象錯誤,甲屬於打擊錯誤或者說是方法錯誤。
又比如:甲舉槍射擊乙,打中了站在乙及其旁邊的丙,導致乙、丙二人死亡。對於甲的行為,法定符合說認為該錯誤不影響故意殺人罪(既遂)的成立;具體符合說認為成立對乙的故意殺人罪既遂與對丙的過失致人死亡罪,屬於想像競合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四條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第十七條之一【刑事責任年齡】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7. 刑法直接證據的類型有哪些

法律分析:刑法直接證據的類型:1、當事人的陳述;2、能證明案件主要事實的證人證言;3、能證明案件主要事實的書證;4、能證明案件主要事實的視聽資料;5、在特定情況下,能直接證明是誰實施了犯罪行為的物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8. 刑法307條捏造事實是完全捏造還是部分篡改司法解釋

最高檢、最高法《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重點難點中強調:虛假訴訟罪限於「無中生有型」虛假訴訟行為。《解釋》明確,刑法規定的「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是指捏造民事法律關系,虛構民事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行為。其中,「捏造」是指無中生有、憑空虛構。對既有民事法律關系進行部分篡改的行為,不應認定為虛假訴訟罪。

9. 刑法具體事實認識錯誤和抽象認識錯誤的區別是什麼

一、具體事實認識錯誤:

  1. 對象錯誤:甲想殺乙,誤認為丙是乙,舉槍殺死。(乙不在現場)

    具體符合說:評價:對乙無罪,對丙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

    法定符合說:評價:對乙無罪,對丙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

  2. 打擊錯誤:甲想殺乙,把乙身邊的丙打死了。(乙在現場)。

    具體符合說:評價:對乙故意殺人未遂,對丙過失致人死亡,競合構成故意殺人罪。

    法定符合說:評價:對乙無罪,直接認定對丙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

二、抽象事實認識錯誤:

  1. 對象錯誤,甲想殺乙,把文物當乙打壞。(乙不在現場)

    評價:對乙無罪,直接構成過失損壞文物罪。

  2. 打擊錯誤,甲想殺乙,把身邊文物打壞。(乙在現場)

三、 罪質即犯罪罪行的性質,罪行構成本質。我國刑罰奉行的是罪刑法定,刑罰的輕重應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罪刑相稱,罰當其罪的刑法基本原則。是司法與審判程序中進行罪質分析是定罪過程的必要環節,罪質符合是犯罪構成該當性的應有之義。罪質存在於犯罪構成之中,主要由犯罪客體來表現。罪質可以細分為罪質與罪量兩個要素,二者分別為定罪量刑的其本要素。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試題案例分析 發布:2025-01-11 01:50:10 瀏覽:717
國家的立法權屬於哪裡 發布:2025-01-11 01:50:03 瀏覽:112
防害司法 發布:2025-01-11 01:35:52 瀏覽:676
新婚姻法里的小三違法嗎 發布:2025-01-11 01:22:59 瀏覽:89
蓄禽養殖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1 01:18:45 瀏覽:27
現代社會保障法的本位 發布:2025-01-11 01:04:16 瀏覽:168
司法拍賣的房屋 發布:2025-01-11 00:48:51 瀏覽:720
婚姻法附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1 00:47:28 瀏覽:673
代遺囑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1 00:36:43 瀏覽:547
持續性履行的合同終止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00:13:24 瀏覽: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