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公司法39條

公司法39條

發布時間: 2022-05-13 13:21:46

⑴ 我國企業應堅持資本不變原則,再企業存續期間,不得變更注冊資本這句話是否正確

錯誤,公司法雖然確立了資本確定,維持,不變的原則,但公司資本並非絕對不變。實際上,隨公司經營活動的開展,業務范圍和市場狀況的變化,客觀上也要求公司資本相應地隨之增加或減少。公司可以依照法定的條件和程序增加或減少公司的資本總額。參見《公司法》第39條,第137條,第186條之規定。

⑵ 公司財務總監能否同時擔任職工董事、職工監事

根據《公司法》第216條規定:高級管理人員,是指公司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和章程規定的其他人員。根據該條規定,財務總監可以定義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
根據《公司法》第51條第4款:「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兼任監事」之規定及《中華全國總工會關於加強公司制企業職工董事制度、職工監事制度建設的意見》(總工發[2016]33號)中提到職工董事任職迴避原則:「遵循職工董事、職工監事任職迴避原則,堅持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監事不得兼任職工董事,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董事不得兼任職工監事。公司高管的近親屬,不宜擔(兼)任職工董事、職工監事」之具體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擔任監事,即財務總監等高級管理人員不能兼任職工監事。
同時參見其它有關規定:如《企業民主管理規定》(發文字型大小總工發[2012]12號)第38條規定,「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候選人由公司工會根據自薦、推薦情況,在充分聽取職工意見的基礎上提名,經職工代表大會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方可當選,並報上一級工會組織備案。工會主席、副主席應當作為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候選人人選。第39條規定,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監事不得兼任職工董事;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董事不得兼任職工監事。」
雖然《公司法》及現有的其他法律沒有對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擔任職工董事作出明確禁止規定,但是已經有不少規范性文件作出了明確禁止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擔任職工董事的規定。故此,出於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最終對公司利益負責,職工董事更側重於對職工利益負責的不同側重點,及從規范公司治理,長遠優化制度穩定性等角度,不建議公司財務總監等高級管理人員同時擔任職工董事。

⑶ 簡述公司法規定股東的權利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我國股東的權利包括:股東身份權,參與決策權,選舉監督管理者權,資產收益權,退股權,有效受讓和認購新股權,提議召集主持股東臨時會議權。

(一)股東身份權

《公司法》第31條、第32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後,應當向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並應當置備股東名冊,記載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股東的出資額和出資證明書編號。

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其出資額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記載於股東名冊的股東,可以依股東名冊主張行使股東權利。但是,未經工商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因此,股東應當重視股東名冊的登記和工商登記,這些是主張股東權利的直接證據。

(二)參與重大決策權

《公司法》第37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由全體股東組成,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有權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審議批准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對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作出決議,對發行公司債券作出決議,對公司合並、分立、變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項作出決議,修改公司章程等。

公司章程還可以規定股東會享有的其他職權,比如就公司向其他企業投資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特別是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作出決議等。

(三)選擇、監督管理者權

現代企業制度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適度分離,公司法據此確立了公司治理結構,即: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決定公司的重大事項,將經營權授予董事會和董事會聘任的經理。

《公司法》第37條規定,股東會有權選舉和更換非由職工代表擔任的董事、監事,決定有關董事、監事的報酬事項,審議批准董事會和監事會或者監事的報告。

董事會須對股東會負責,而經理須對董事會負責。

《公司法》第53條規定,監事會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的行為進行監督,並履行其他監督職能。在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侵害公司權益時,公司股東還享有代位訴訟權。

(四)資產收益權

《公司法》第34條規定,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方式分取紅利,在公司新增資本時,除非公司章程另有約定,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

此外,在公司解散清算後,公司財產在分別支付清算費用、職工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公司債務後的剩餘財產,股東有權按照出資比例或者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予以分配。

在是否分紅問題上,很多公司的股東之間往往會出現較大分歧,對此,《公司法》第74條規定,如果公司連續5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5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公司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對股東會不分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

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60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9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知情權

股東雖然將公司的經營權授予了董事會和經理管理層,但是,股東依然享有了解公司基本經營狀況的權利。當然,股東行使該項權利應以不影響公司正常運營為限。

《公司法》第33條規定,股東有權查閱、復制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股東可以要求查閱公司會計賬簿。股東要求查閱公司會計賬簿的,應當向公司提出書面請求,說明目的。

公司有合理根據認為股東查閱會計賬簿有不正當目的,可能損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絕提供查閱,並應當自股東提出書面請求之日起15日內書面答復股東並說明理由。公司拒絕提供查閱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閱。

(六)關聯交易審查權

股東有權通過股東會就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作出決議,在作出該項決議時,關聯股東或者受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該事項的表決。該項表決應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

《公司法》第21條規定,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違反該項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七)提議、召集、主持股東會臨時會議權

股東會應當按照章程規定按期召開定期會議,以保障股東的參與重大決策的權利。但是,定期股東會議有時還不能滿足股東參與重大決策的需要,因此《公司法》第39條、第40條規定,代表1/10以上表決權的股東(以及1/3以上的董事、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有權提議召開股東會臨時會議,董事會應當根據提議召開臨時會議。

如果董事會或者執行董事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東會會議職責,由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召集和主持;如果監事會或者監事也不召集和主持,代表1/10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

(八)決議撤銷權

由於股東會實行資本多數決制度,小股東往往難以通過表決方式對抗大股東。而且,在實際操作中,大股東往往利用其優勢地位,任意決定公司的重大事項。

因此,《公司法》第22條規定,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60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

(九)退出權

《公司法》第35條規定,公司成立後,股東不得抽逃出資。這就是所謂的資本維持原則。但是,這並影響股東在一定情形下退出公司或者解散公司。

《公司法》第7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

1、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

2、公司合並、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

3、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60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9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此外,在公司經營管理發生嚴重困難,繼續存續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時,持有公司全部股東表決權10%以上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十)訴訟權和代位訴訟權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公司權益受到侵害時,公司可以提起訴訟。而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公司卻不會或者不可能提起訴訟,比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侵害公司權益時,由於他們直接控制著公司,不可能代表公司提起訴訟。

公司權益受到侵害,最終損害的是股東權益,因此,法律賦予股東在特定情形下,經過一定的程序,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公司法》第151條規定,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侵害公司權益時,股東可以書面請求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監事侵害公司權益時,股東可以書

面請求董事會或者不設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述監事會、監事或者董事會、執行董事收到股東書面請求後拒絕提起訴訟,或者自收到請求之日起30日內未提起訴訟,或者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失時,股東也可以依照上述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公司法39條擴展閱讀:

股東權利(shareholders rights),是指在按公司法注冊的企業中,企業財產的一個或多個權益所有者擁有哪些權利和按什麼方式、程序來行使權利。相對於所有權、產權、出資人權利,股東權利是最清楚、明確的權利。股東權利是由法律規定的,所以在不同的國家,股東權利可能會有所差別;即使在同一個國家,不同類型公司的股東權利也不一樣。

在中國,法律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可通過股東大會「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而在美國,法律規定開放型公司(相當於中國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權利基本上限於投票選舉董事和調整資本結構等事項。

參考資料:股東權利-網路

⑷ 其他股東半數以上同意 包括半數嗎這個過半數不同嗎

不包括半數,例如股東人員為偶數,必須過半才能分結果。

1、「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這里的「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當指「其他股東人數過半」,並非「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數過半」。

2、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是指除了轉讓股東之外的其他股東,同意的股東人數超過1/2,如果等於1/2,也視為法律條件不成就。比如,某公司共5個股東,除了轉讓股東之外,還有4個股東,則同意的股東人數必須是3人或者4人,方可視為法律條件成就;如果同意的股東人數為2人,仍視為法律條件不成就。

3、法律依據:《公司法》第七十一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

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4)公司法39條擴展閱讀

《公司法》關於「其他股東半數以上」的規定:

《公司法》第39條規定「代表1/10以上表決權的股東提議召開臨時會議的,應當召開臨時會議」;

《公司法》第40條規定「代表1/10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

《公司法》第43條規定「必須經代表2/3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

《公司法》第90條規定「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認股人所持表決權過半數通過」;

《公司法》第103條規定「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過半數通過」,「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

《公司法》第110條規定「代表1/10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可以提議召開董事會臨時會議」;

《公司法》第121條規定「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

《公司法》第181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須經持有2/3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股份有限公司須經出席股東大會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

《公司法》第182條規定「持有公司全部股東表決權10%以上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⑸ 正常上市公司,決策人應該持有多少份額的股票

投資者一般會根據自身的持股目的,選擇合適的持股比例。但是,一般的投資者會誤以為持股比例超過50%,就能完全控制一家公司,實際上卻走入了誤區。下面這幾個持股比例應重點關注,會影響公司的多個事項。

一、絕對控制線67%,完美控制一家公司

⑹ 我占股40%.兩個合夥人占股30%,我的發言權如何有啥權利和好處

通常來說,投資者們會覺得股權佔比越多越好,不僅可以在股東會上風生水起,還可以更好地控制公司。然而,事實情況並非我們所願,許多公司幾輪融資下來,初始股東只佔公司一小部分股權,他們無法對公司做一個絕對的控制或有效的控制,但他們依然可以在章程約定或公司法規定的范圍內來影響公司的重大事項亦或是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舉個例子(1/3):《公司法》第四十四條:股東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除本法有規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規定。
股東會會議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
天屹解讀:關鍵就在這個「三分之二以上」,換算成百分比,就要等於或超過66.7%的股權才能通過以上規定的決議,而如果某一股東的股份為33.31%以上時,那麼其他股東的股份加起來也不會達到66.7%,所以只要這一個股東投反對票,就決定了股東會決議是不能通過了,這就相當於「一票否決權」。
那麼,《公司法》上還規定了哪些關於股權佔比重要性的條款呢?天屹律師製作如下表格:
公司股權比例
股東可以行使的權利
法律依據
1%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一百八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書面請求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公司法》第149條、151條
3%
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在股東大會召開十日前提出臨時提案並書面提交董事會
《公司法》第102條
10%
股東會會議由董事會召集,董事長主持;董事會或者執行董事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東會會議職責的,由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召集和主持;監事會或者監事不召集和主持的,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法》第40條
股東會臨時會議可以由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提議召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法》第39條
股東大會會議由董事會召集,董事長主持;董事會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東大會會議職責的,監事會應當及時召集和主持;監事會不召集和主持的,連續九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股份有限公司)

⑺ 國有獨資公司吸收合並程序

第一步,那必須是清產核資,找國資委認可的財產評估機構評估被合並公司的財產狀況;
第二部,合並公司和被合並公司董事會\股東會出合並決議;
第三部,抱國資委審批;
第四部,在國有資產交易中心掛牌交易;
第五部,簽定股權轉讓協議,支付轉讓款;
第六部,工商局辦理合並手續.

經濟法中有限責任公司的案例分析

1、不合法,因為根據《公司法》第40條的規定,股東會會議分為定期會議和臨時會議,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提議召開臨時會議的,應當召開臨時會議。該條規定為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沒有關於公司章程可以另行規定的許可。同時該條規定是對公司僵局或者小股東利益的保護措施,案例中的公司章程擅自改變這一法律規定不合法。
2、不符合規定。根據《公司法》第39條規定,首次股東會會議由出資最多的股東召集和主持,所以首次會議應由乙召集和主持。
3、符合規定,根據《公司法》31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後,發現作為設立公司出資的非貨幣財產的實際價額顯著低於公司章程規定的價額的,應當由交付該出資的股東不足其差額,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承擔連帶責任,所以該董事會的決定有部分是正確的,但是後約定由其他股東按照出資比例出資分擔其差額與承擔連帶責任還是不一樣的。
4、符合規定。根據《公司法》44條規定,股東會會議作出有關增加、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根據出資比例,甲乙丙的表決權已達三分之二以上,所以該決議是有效的
5、應當承擔責任。分公司是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的,同時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該責任應由總公司承擔。
嘿嘿,要是滿意的話記得給我分喲~~

⑼ 公司法第三十九條是強制性規定嗎

屬於硬性規定,是原則性

公司法
第三十九條 定期會議和臨時會議
股東會會議分為定期會議和臨時會議。 定期會議應當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按時召開。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提議召開臨時會議的,應當召開臨時會議。

熱點內容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
我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不包括 發布:2024-11-05 11:21:00 瀏覽:701
桂平法院在哪 發布:2024-11-05 11:20:50 瀏覽:365
法律碩士刑法總則 發布:2024-11-05 11:20:39 瀏覽:324
經濟法與行政法的區別和聯系 發布:2024-11-05 10:41:29 瀏覽:421
法律責任名言美文網 發布:2024-11-05 09:02:00 瀏覽:605
工商核名條例 發布:2024-11-05 08:18:31 瀏覽:861
樟木頭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4-11-05 07:47:43 瀏覽:233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援助 發布:2024-11-05 07:45:41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