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全部刑法
㈠ 秦代刑法有哪些
一、秦代的刑法
秦代奉行的法家政治,並不自秦代始,在秦統一之前的秦國時期就已部分地施行了。這里所說的部分,是專就刑法而言的;至於政治上奉行法家的思想主張,則是全面而普遍的。秦在商鞅變法以後,即全面推行法家路線,法律的苛酷也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出現於人們活動其間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從今天所能見到的文獻記載中可以看出,秦在統一前後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民人社會生活等各方面都將其政治路線的實施同律令、刑法嚴密而深刻地結合起來。
秦代的刑法不僅以嚴酷著稱,而且刑法的種類也很多,後代主要的刑法手段,在秦代都已基本上有了成形的模式。如果作一個分類的話,大致有以下幾種:
1.梟首。在秦國時期,梟首便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所謂的梟首,即是將人的頭顱割下來之後懸掛於木桿上的刑法。《史記正義》說:"懸首於木上曰梟。"《秦會要訂補》記載:"懸首於木上桿頭,以示大罪,秦刑也。"可見梟首之刑是秦國的常用刑法之一。這種刑法不僅施用於民人,也施用於抗拒君權的上層官僚,如先秦戰國時期,秦國曾發生了嫪毐之亂,參與這次叛亂的"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餘人皆梟首。"(《史記·秦始皇本紀》)衛尉、內史等官吏在當時的秦國都是秩祿達千石的大官僚,但犯了罪同樣不能逃脫被砍頭的懲罰。張斐《律表》說:"梟首者惡之長。"即犯罪程度重的才用梟首的刑法。
2.絞殺。所謂絞,《說文解字》訓作"絞,縊也。"《釋名》解釋為:"懸繩曰縊,縊阨其頸也。"即用繩索懸吊受刑之人頸部而勒死之。它也是秦代常見的刑法之一。《雲夢秦簡·封診式》有"經死"的記載,按秦簡對"經"的解釋,是同"縊"相一致的。直到近現代,這一刑法仍然常常出現在對犯人的處決上。絞殺的執行,其最大特點在於對所要處決的犯人必定是罪行深重且怨憤超乎尋常者。
3.腰斬。所謂腰斬,即是將人攔腰斬為兩截。《釋名》記載:"斫頭曰斬,斬腰曰腰斬。"《史記·商君列傳》記載:"不告奸者腰斬。"文獻所記載的秦代腰斬刑的實行最早的是源於商鞅變法時期。秦代的丞相李斯在秦二世時就是死於此刑。
4.磔刑。所說磔,按《史記》的說法是:"矺音宅,與'磔'同,古今字異耳,磔謂裂其肢體而殺之。"就是說,磔有時也被稱做矺。這種刑法也就是明清以後人們常說的凌遲之刑,只是秦代的磔刑還沒有達到明清時代的凌遲那樣復雜。秦代的磔刑是將受死者以刀刃碎裂其身的一種極端殘忍的刑法,秦二世時就曾用此刑將"十公主矺死於杜。"漢代的文字學家許慎在考證磔刑時曾說:"辜之言枯也,為磔之。言磔者,開也,張也,刳其胸腰而張之,令其乾枯不收。"(《說文解字》)這里的辜也就是磔,都是指將犯人碎割片戮、搜剔枯腸的刑法手段。
5.車裂。所謂車裂,即是以數匹馬(一般為四匹或五匹馬)分別牽引人的四肢或頭部並向各自的方向用力牽拉而致受刑人死亡的一種刑法。《釋名》解釋說:"車裂曰。者,散也,支體分散。"它也就是後世人所說的"五馬分屍"之意。秦國時期,著名的商君曾慘遭車裂,秦王嬴政也曾用車裂之刑處決了燕國派遣的刺客荊軻。秦代末年,惡貫滿盈的宦寺趙高被車裂於咸陽。上述三例都是秦國或秦代時刑法用車裂的明顯證據。
6.戮刑。所謂的戮,按《雲夢秦簡·法律答問》的解釋是:"戮者何如?生戮,戮之已乃斬之之謂也。"戮殺即是以刀具屠戮其身的刑法,直至受刑者死去。可見,戮殺的過程也正是殘虐的過程。但這一刑法在秦漢時期更多的是用在受刑者死後而執行,也就是"戮屍"。後代所用的戮刑也基本是屬於後一種含義。因此,戮刑的使用更多的是側重於對已死者的泄憤和羞辱以及對與死者有關的家族、親朋帶凌辱性的懲罰。如秦始皇時,就將曾反秦而被斬殺的士兵施戮屍之刑,也是一則泄憤,一則警戒活人的一種做法。
7.棄市。所謂棄市是指在鬧市區,即人員密集之所處決犯人的一種刑法。按《釋名》的說法是:"市死曰棄市。市,眾所聚,與眾人共棄之也。"秦代皇帝採納李斯的建議,制定了"偶語《詩》《書》者棄市"的法令。秦二世時,為達到專制獨裁的目的,剪除異己,將"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陽市","腰斬(李斯)咸陽市"(《史記·李斯列傳》)。從秦漢到清代的歷朝之中,棄市之刑基本沿續下來,其間只有少數幾個朝代和政權沒有實行此法,也有的是屬於官方有關文獻未予記載,實際情形大概很少間斷。之所以如此,原因在於棄市之刑可以收殺一儆百之效,其對局外人的威懾恐嚇作用十分突出,而並不在於怎樣殺人。
8.定殺之刑。所謂定殺,是指將活人投擲深水之中沉溺而死的一種刑法。《雲夢秦簡·法律答問》記載:"定殺何如?生定殺水中之謂也。"對於受此刑法的人大體有兩種類型,一是患有麻風病者,即秦時所謂的沉痾、癘者。如《雲夢秦簡·法律答問》條目載:"今甲癘,問甲何以論?當遷癘所處之,或曰當遷遷所定殺。"二是有罪之人,如同簡同條所載"甲有完城旦罪,未斷"的。兩者合起來,也就是"癘者有罪,定殺"。(《雲夢秦簡·法律答問》)
9.秦代刑法中還有黥、劓、剕、宮、辟等五種刑法。《漢書·刑法志》將其歸為"具五刑",原文說:"漢興之初,雖有約法三章,網漏吞舟之魚,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令曰:當三族者,皆先黥、劓、斬左右止、笞殺之、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誹謗詈詛者,又先斷舌,故謂之具五刑。"《漢書》的作者班固在此所說的情形正是秦代具五刑的遺存。秦代刑徒和民人受黥刑者很多,如漢初的著名戰將黥布,其原名為英布,因被罰為刑徒並刺字,故世人稱黥布。其他四刑的受害者在秦代也是可以想像得到的。《雲夢秦簡·法律答問》記錄有對奴婢小妾"黥顏"的刑法,即是在面頰上刺字。此外,秦代也多有"城旦黥"的記載。《史記》上說秦代民人"道路以目",正是說明了秦代以刑法繁密深刻為特徵的殘暴極權統治的黑暗。"五刑"的具體情形是,黥為在面額上刺字;劓為削割鼻子;剕為斬剁腳趾;宮為損毀男女生殖器;如《雲夢秦簡·法律答問》記載:"臣邦真戒君長,爵當上造以上,有罪當贖……其有腐罪,贖宮。"就是一例。《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也記錄了秦代有"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被用於修建阿房宮的史實,如此看來,受宮刑之眾是秦代暴政的又一例證。辟為各種殘虐殺人之刑的總稱。
10.烹刑。所謂烹,即是用鼎鑊等類似今日鍋一類的烹煮器具將人煮沸致死的一種刑法。《釋名》釋為:"煮之於鑊曰烹,若烹禽獸之為也。"《漢書·刑法志》說秦朝有鑊烹之刑,可見烹刑也是秦王朝用以殺人的刑法之一。
11.剖腹。即剖開人的腹腔,挑出內臟器官的一種刑法,秦國時曾有剖腹之刑。
12.鑿顛刑。所謂鑿顛即以重器打擊人的頭頂部位並致人於死的一種刑法。《漢書·刑法志》記載說秦代的大辟之刑中即有鑿顛一項。
13.囊撲之刑。即將人裝入袋中打死,此事見秦王嬴政在車裂嫪毐之後,打死太後與嫪毐通姦所生的兩個兒子。
14.流刑。即將犯罪之人充邊流放的刑法,流刑的起源比較早,還在夏代確立之前舜當政的軍事民主制時代,就有舜"流共工於幽州,放歡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的記載。文獻中所說的流、放、竄、殛均是流放之意,後世也有稱放逐、遷、徙、貶謫等,也是流放的意思。秦國時期,對犯罪之人處以流刑的記載比較多,秦法律條文中也相應的有一些規定,如《雲夢秦簡·秦律雜抄》記載:"故大夫斬首者,遷。"對犯有謀反,坐奸不告者也處以流刑。如秦國重臣呂不韋就曾被秦王流放四川,另一個權臣嫪毐的門下舍人在嫪毐事發後也被集體遷罰。
15.笞刑。所謂笞,也就是以鞭笞打之意。"笞"也作"撻",《說文解字》對撻的解釋是:"鄉飲酒罰不敬,撻其背。"顯然是鞭打之意。秦代使用笞刑比較多,《雲夢秦簡》的許多章節條文中就記錄有如何使用笞刑的規定。
16.三族之刑。秦代刑法中最為苛酷、牽連面最廣的刑法是三族之刑。《史記·秦本紀》記載說:秦文公時"法初有三族之罪。"文獻上也記錄了秦國武公時"誅三父等而夷三族。"《漢書·刑法志》認為三族刑起源於秦商鞅時期,所謂:"秦用商鞅,造三夷之誅。"這種刑法是說如果一個人犯罪,就將禍及三族,所謂的"夷三族"也就是滅絕三族的意思。
17.連坐之刑。它是指一人犯法則牽連鄰里的一種刑法,就形式上看有些類似三族刑,只是株連的對象不同而已。連坐強調的是連及與犯法者沒有絲毫血緣關系的鄰里之人,但連坐往往與族誅是交叉的,親屬之人如系鄰里,也脫不了連坐的干係。《史記·范雎列傳》記載:"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這是指行政人員的連坐,而實際上秦的連坐范圍相當寬泛,幾乎從官吏到民人的所有觸犯刑律者都可以用連坐法來施刑。
秦的刑法細節還有許多,限於篇幅,只就其主要之點敘次於篇。即便如此,也仍然不難看出,專制主義的秦王朝刑法於民的殘虐和暴政。可見,秦王朝短祚的歷史命運是早已註定了的。
㈡ 秦國有幾大酷刑
在臨潼博物館的這個展板上,一共介紹了大秦國的十一條刑名,並捎帶逐條做了簡要的解說。我相信,任何一個智商正常的現代人在看了這十一條的刑名和解釋之後,都會和我一樣,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譬如,在堂堂的大秦國,光是「肉刑」就有許多鬼名堂羅列期間。具體而言,就有「髕」、「劓」、「黥」、「宮」、「笞」等諸多眉目。在現代漢語中,以上這些字眼早就和與其相聯系的刑名一樣,成為只在字典裡面出現的「僵屍」了。但是,在當年這些字眼卻是被時常使用的鮮活的熱烙詞彙。其中,「髕」就是抽去犯人的膝蓋骨:「劓」就是割去人的鼻子:「黥」就是在人的臉上刺字:「宮」就是割去男性的生殖器:「笞」就是鞭打(此風據說在如今的新加坡仍頗風行,憑此一點,就可以斷定新加坡的文明程度不過如此而已)。以上這些刑罰雖不至於致人死亡,但其中的任何一種刑罰都足以給當事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和精神創傷,都應該被列為極端污衊人類、極為下作的酷刑之類。在我們現代社會里,「槍斃」應該算是一種最為嚴厲的死刑刑罰了。但是,「槍斃」縱然再不人道,但倘和大秦國執行死刑的眾多辦法比起來,就難免要相形見絀了。在這個國家,「一刀梟首」和「絞死」大概要算是兩種最稍微、最愉快的死法,其餘的則在在都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比如:「腰斬」就是將犯人攔腰砍斷,其所追求的效果大概就是不讓犯人能夠速死,藉以加大受刑者的懼怕和痛苦,也讓旁觀者能夠延長他們變態的「審美愉悅」。而「車裂」就是用五馬分屍的辦法肢解人的身體,其追求的大概是一種轟轟烈烈的效果。至於「戳死」,就是將犯人剁成肉泥:「烹」則是將人活活煮死,發明這些刑名的人想來是從屠夫屠豬狗的種種行為中得到了靈感,或者乾脆就是「屠夫」出身,否則,即使想像力再豐富,也是很難琢磨出此等辦法來對付自己的同類的。於上述惡法比起來,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參夷」和「連坐」這兩種刑罰。「參夷」就是一人犯罪誅殺九族:「連坐」就是一人犯法,親戚朋友乃至鄰里鄉親一起跟著倒霉。一人犯法,與他人何干?如此兇狠的辦法,真不知道是怎麼想出來的,又是怎麼實行起來的。似乎是在轉眼之間,大秦國掃滅六國的輝煌就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兩千多年的時間不能算短,但是當我站在臨潼的博物館里仔細地閱讀這些刑名的時候,盛夏之際的耳根之後仍然有一種冷颼颼、陰森森的感覺。我實在無法想像在這樣的一個國度里,像我一樣的小老百姓是如何打發天天的生活的,「生不如死」大約就是他們的真實寫照吧。是的,通過法家大師商鞅先生的嚴刑峻法,秦國的確是逐步走向了強大,並終於建立起了更加強大的秦王朝。但是,這種在喪失了起碼的人性、一味的強權高壓之上建立起來的所謂「強大」,對於生活在其中的草民而言,又有多少積極的意義呢?而且,從對大秦國諸多酷名的梳理中,我自信也揭開了秦國之所以能夠滅亡六國、天下無敵的理由。大家可以想像看,在這樣的一個非人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士兵,他們的身上還能保有多少作為「人」的品質呢?當人的品質消失殆盡,獸性占據了主導地位(這一點很像南京大屠殺場景中的日本士兵),這樣的惡魔主導的禽獸不如的軍隊,又豈能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嗎?不幸中的萬幸是,雖然當下「國際級大導演」張藝謀們對於秦國的暴君和暴政頗為激賞,以做暴君的「知音」為盼,硬要把秦國的繼續者秦始皇這個千古暴君當成「英雄」來贊揚。但是,對於秦國的暴政設計者商鞅以及這個國家所建立起的秦王朝,歷史的主流聲音則幾乎是清一色的同聲討伐。宋代聞名文學家蘇軾在《東坡志林》中這樣評論道:「秦之失道,自有來矣,豈獨始皇之罪?自商鞅變法,以殊死為經典,以參夷為常法,人臣狼顧脅息,以得死為幸,何暇復請?方其法之行也,求無不獲,禁無不止,鞅自以為軼禹、舜而駕湯、武矣,及其出亡而無所舍,然後知為法之弊。」更有學者甚至這樣詛咒:「(商鞅)車裂不足以蔽其辜也。」(陳灃:《東塾讀書記》)歷史就是這樣玄奧,其本身往往布滿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吊詭之處。多少有些諷刺意味的是,挖空心思想靠嚴刑酷法來打造秦國強大之夢的「法家天才」商鞅先生,最後的結局竟然也是被他服務的秦王以「車裂」處死,這大約也算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一種報應吧。在重溫了中國歷史上的那段黑暗的歲月之後,現在我對歷史上的這位「改革家」商鞅先生和他所服務的秦王國以及後來的秦王朝,只有兩個字的評價:惡毒。似這樣的國家縱然再強大,再所向披靡,再威風八面,也只能是地獄,而決非是天堂。
㈢ 秦朝的十多種刑法有哪些
秦朝的刑罰制度抄大體上同秦國的刑罰制度。據史書記載,在秦朝的死刑中又增加了「具五刑」,「具五刑」簡單的解釋就是將黥、劓、斬趾、斷舌、殺,這五種刑罰同施於一個犯人的特別殘酷的刑罰。據《後漢書》記載:「昔高祖令蕭何做九章之律,有夷三族之令,黥、劓、斬趾、斷舌、梟首,故謂之具五刑」。這里記載的雖然是漢朝的制度,但是漢承秦制,所以可以作為秦朝有「具五刑」的根據;另外《史記》記載:李斯是具五刑而死:「具斯五刑,腰斬咸陽市」。
對「具五刑」後世還有其它解釋:第一種解釋是五刑齊施;第二種解釋是特殊的死刑。
具體如下
秦朝的死刑主要有:
(1)絞刑。(2)梟首。(3)腰斬。是將犯罪人攔腰斬斷的酷刑。
(4)磔(zhe)。是將犯罪人支解分屍的酷刑。
(5)車裂。就是用馬車拉扯,將犯罪人身體扯裂而處死的殘酷處刑方式。
(6)戮。戮刑是既剝奪犯罪人生命又加以侮辱的刑罰。秦朝的戮刑有兩種方式,一是先戮後殺,二是先殺後戮,即戮屍。
(7)棄市。是在鬧市之中將犯罪人當眾處死的刑罰。
(8)族刑。族刑也稱夷三族,即將犯罪人三族以內的親屬全部一同處死的酷刑。
(9)具五刑。是對應處族刑的主犯同時施以黥刑、劓刑、斬趾等肉刑後再處死的酷刑。
㈣ 秦朝的刑法是什麼樣的,其中有多少種類的死刑
提起秦朝的滅亡,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認知就是秦國刑法嚴峻,所以大家才會起來反抗。秦國刑法的嚴峻是所有人都認同的。不過秦國刑罰到底有多嚴峻,很多人都不清楚。根據史書的記載,商鞅變法後一直到秦朝滅亡前,秦國光是死刑就有三十六種。這三十六種並不是說是有三十六種罪必須處死,而且執行死刑的方式有三十六種。可以說死刑數量非常多,而且每一種都非常殘忍。我們看一下這些死刑的大致狀況。
棄市
這個刑罰另一個名字大家都知道就是滅九族。自己的三族、妻子三族、母親三族全部誅殺。古人講的斬草除根也就是這個意思。
這些刑罰只是其中一部分,不過光是這些就能讓人感受到秦朝刑罰的嚴峻了。不得不說在刑罰方面,古代刑罰確實比較重。
㈤ 秦朝割鼻子是什麼刑法
鼻子的鼻加個立刀,讀yi,四聲,我就不給你找了
㈥ 秦國古代刑罰有那些
1.死刑--有很多種:參夷之誅、鑿顛、抽脅、鑊烹、腰斬、梟首、囊撲、磔、戮、坑、棄市、定殺。
參夷之誅,「參」(音三),即夷三族,歷來對三族有不同的解釋:一種觀點認為三族是父母、兄弟、妻子;另一種說法是:父族、母族、妻族。我們認為第一種說法比較妥當。
鑿顛:是指鑿人頭頂致人死亡。
抽脅:是指把人的肋骨抽下來而致人死。
鑊烹:鑊即大容器,鑊烹即把人用開水煮死。
腰斬:把人攔腰砍斷。
梟首:將人殺死,把人頭砍下掛在高桿之上。
囊撲:不是法定刑而是法外刑。意思是把人裝在袋子里摔打至死。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囊撲二弟」。
磔:車裂。
戮:即辱殺,具體講有兩種:一是「生戮」,二是「戮屍」。
定殺:將人溺在水中淹死,一般用於處決犯傳染病的犯人。
坑:活埋。
棄市:把人殺死在街市上,並陳屍於市,與國人共棄之。
2.肉刑:
秦國的肉刑名稱有所變化:黥、劓、斬左趾斬右趾、宮
黥:在臉上刺畫,再塗以墨,與西周的墨刑相同。
劓:割掉鼻子。
宮刑:破壞男女生殖器官的刑罰。
3.勞役刑
包括:隸臣妾、城旦舂、鬼薪白粲、司寇、侯
隸臣妾:臣是指男奴隸,妾是女奴隸,隸:隸屬。隸臣妾的意思是將罪犯沒為官府的奴隸。
城旦舂:是築城和舂米的刑罰,男犯早起築城叫做城旦,女犯舂米叫做舂。
鬼薪白粲:即男犯為宗廟打柴,女犯擇米的勞役刑。
司寇;即伺察賊盜的勞役刑。
候:即斥候,在邊疆地區偵察和候望寇賊的勞役刑。
遷、逐
遷:即把罪犯遷到邊遠的地區,一般是遷到巴蜀地區。有時秦國也把它作為一種行政措施,即秦國攻下一個城池後,就遷一部分居民過去,以加強對這個地區的控制。
逐:是指把外國人驅逐出境。
4.罰刑:泛指罰金、罰勞役等,包括:
貲:強迫犯人向官府交納一定的錢、物或為官府服一定時期的勞役的刑罰。《睡虎地秦墓竹簡》中記載的種類有:貲甲,貲盾,貲勞役,貲戍。
廢:撤消犯人的官職。
奪爵:剝奪犯人的爵位。
誶:即斥責,是對犯有輕微罪行的人所實行的懲罰。
收孥:也叫做把「收」,家屬收入官府為奴隸,是一種連坐的懲罰。
籍門:一種解釋為把犯人的家屬收入官府為奴=「收孥」,另一種解釋為禁錮犯人的子孫使他們不得為官。
5.贖刑:據說中國在舜的時候就有贖刑了,到夏朝時候,贖刑就比較完備了,其根據就是西周時候「呂命穆王,訓夏贖刑,做呂刑。」根據《睡虎地秦墓竹簡》記載幾乎所有刑罰種類都可以贖,有贖死、贖宮、贖黥、贖遷、贖耐等。
㈦ 秦朝的刑法有那些,車裂,還有呢,
歷史文獻對秦法的記載並不多,根據有關資料和研究文獻可做個簡單歸納如下:
1、死刑:
根據執行方法的不同,秦的死刑可主要分為如下幾種:
梟首:
即將犯人斬首後,將其首級懸於木竿之上以示眾。
棄市:
在鬧市當眾處死。
斬:
分砍頭和腰斬兩種。以腰斬為多。腰斬適用於「告奸」(窩藏包庇,不檢舉揭發)等罪。
車裂:
以車拴頭和四肢.向5個方向撕裂肢體.俗稱「五馬分屍」,即使犯人死後仍可實施。
碟:
又稱為砣。以分裂肢體的方法將犯人處死。
戮:
有兩種:一是先斬首而後用其屍體示眾;二是活著刑辱示眾,而後再殺死。
定殺:
即將犯人投入水中淹死。
生埋:
又稱活埋或坑。是用活埋的方法將人處死。
絞:
用繩子將犯人勒死。
除了以上種處死方法以外,史載商鞅變法時還設有「鑿顛、抽脅、鑊亨之刑」(「漢書·刑法志」)。所謂鑿顛,可能是用鑽鑿頭顱的方法將犯人殺死;所謂抽脅,可能是指抽筋拔骨;所謂鑊亨(烹),可能是用大鍋將犯人烹死。
2、肉刑:
肉刑主要有黥、劓、刖、宮4種。都是從夏、商、周3代流傳下來的酷刑,在推祟重刑主義的秦,它們被廣泛地使用。
黥刑:
也叫墨刑,是在犯人臉上刺字。
劓刑:
割去犯人的鼻子。
刖刑:
斬去犯人的左右腳,或左右趾。史載「秦時,斷足盈車。」
宮刑:
即將男子去掉生殖器,女子幽閉於宮中。「史記·秦始皇本紀」講,秦朝受過官刑的犯人有「70餘萬」。
以上肉刑常與徒刑等並用。如秦簡中提到「黯為城旦」。
3、刑:
這是用竹木板責打犯人的背部,屬於對輕微犯罪的常用刑罰。雲夢秦簡提到苔刑有多處,其中有「十」、「苔五十」、「人百」的規定。
4、徒刑:
依照服刑時間的長短和所從事勞役的不同,秦設置了下列幾種主要的徒刑:
城旦春:
適用於男犯人,受刑人主要從事修城築牆的勞役。春適用於女犯人,受刑人作舂米的勞役。城旦的刑期一般分為5年、4年兩種。
鬼薪:
適用於男犯人,是強迫他們進山採薪(柴),以供宗廟祭祀,刑期五年。
白粲:
適用於女犯人,是強迫其擇米,以供宗廟祭祀,刑期三年。
司寇:
司與伺同,即伺察寇盜。它是強制男犯人到邊遠地區服勞役,同時防禦外寇的進攻。至於女犯人,則負擔與司寇相類似的勞役。刑期都為兩年。
罰作復作:
罰作適用於男犯人,受刑人到邊遠地區戊邊或勞作,適用於女犯人,受刑人主要在官府服勞役。刑期約一年。
候:
這是僅見於秦的徒刑。受刑人被罰去從事瞭望、防禦的勞役。是輕於司寇的一種刑罰。
下吏:
適用於犯罪的官吏。受刑者被罰作勞役。這也是一種僅見於秦的刑罰。
隸臣妾:
這是將犯人或其家屬罰作官奴脾的刑罰,男受刑人稱隸臣,女受刑人稱隸妾。隸臣妄實際上屬於無期徒刑,但是可以通過一定形式得到贖免或赦免。此刑罰又稱籍家。
5、遷刑:
這是將罪犯遣送到指定地區服勞役而不被隨意遷移回原籍的一種刑罰。對一些沒有犯罪但政府有犯罪可能的人,也常採取這一措施,以作預防。
6、髡刑、耐刑
前者是剃光犯人的頭發。後者是剃光胡須和鬃毛。
7、罰金:
強制繳納一定數目的金錢或有價物.使犯人在經濟上受到一定損失,以達到懲罰犯罪的目的。
8、贖刑:
也是由犯人用繳納一定數量金錢的辦法來贖免其被判處刑罰。當然,有錢贖罪的主要是官僚和貴族。
、連坐
一人有罪,全家、鄰里或有關之人同受刑罰。
10.族刑
一人有罪,滅絕其宗族。族刑有時株連到父族、母族、妻族。
11.剝奪政治權利,或流放出境
剝奪政治權利的刑罰有奪爵、廢、削籍幾種。奪爵,即剝奪爵位。廢,即廢棄罪犯的官職。削籍,即將罪犯之名從簿籍上除去。統一六國以前,還有將犯人驅逐出秦國國境的刑法。
12.啐刑
此即申斥責罵罪犯的刑罰,適用於犯有輕罪的官員。
㈧ 秦朝時期的嚴刑酷法,到底究竟能變態到什麼程度
誰制定游戲規則誰受益!秦國的法律遵循著這個定律。至於到嚴苛與否,要有參照物才能得出結論。秦朝的參照物,顯然是其他六國,而秦朝法律給人沖擊力最強的就是,以敵軍人頭論功。
這對其餘六國來言,是非常難以接受的,因為他們依然在玩“貴族游戲”,而秦國卻已經把游戲規則擴展到了平民階層了,給予平民上升渠道。這種大刺激下,秦國爆發出了空前恐怖戰力——這是所謂秦法嚴苛的第一印象,也是來源。
所以,秦法嚴苛,真正厲害之處是在執行力上,而不是體現在紙面上。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就動了真格的,貴族——秦王的哥哥公子虔,都沒有赦免權。但這種嚴苛,估計人們卻都會贊成的。
但可惜由於一統時間過短,遭到六國反撲,自然一切否定之和污名化了。
㈨ 古代秦始皇設定的六種刑法分別是什麼
秦的刑罰——
一、刑、耐、黥、完、罪
二、刑罪——肉刑
三、勞役刑
四、貲刑——財產刑
五、贖刑——另一種財產刑
六、死罪——死刑
刑罰體系
秦政權在沿襲先秦刑罰體系的基礎上,又有一些新的發展和改進。其最突出的特點,是身體刑的適用范圍開始縮小,勞役刑和財產刑的使用有所增多。 生命刑即剝奪罪犯生命的死刑。其執行方式還很不規范,約有一二十種之多,且相當殘酷,較典型的如:
(1)具五刑,即先施加黥面、劓鼻、斬左右趾等肉刑,再用笞杖活活打死,然後梟首示眾,並將屍骨剁成肉醬;有誹謗謾罵行為者,還要割去舌頭。
(2)車裂,即用五匹馬將頭顱、四肢與身體撕裂。
(3)鑿顛,即鑿擊頭頂的處決方式。
(4)抽脅,即抽取肋骨的處決方式。
(5)鑊烹,即用大鍋將人煮死。 身體刑即殘害犯罪者肢體器官的肉刑,是僅次於死刑的酷刑。
秦政權基本保留了先秦時期的黥、劓、斬左右趾、宮等肉刑,並常與勞役刑復合使用,如黥劓以為城旦、斬左趾又黥為城旦等。 勞役刑即限制罪犯自由並強制從事勞役的徒刑。秦朝勞役刑的使用相當廣泛,在修築長城、建造宮殿和陵墓等許多土木工程建設中,都有大批勞役刑徒。當時的勞役刑名目繁多,基本形成了一套由重到輕的勞役刑體系:
(1)城旦、舂。男犯為城旦,主要服築城等苦役;女犯為舂,主要服舂米等雜役。《漢書》卷二《惠帝紀》注引應劭曰:「城旦者,旦起行治城;舂者,婦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
(2)鬼薪、白粲。男犯為鬼薪,主要為宗廟砍柴供祭祀等使用;女犯為白粲,主要為宗廟擇米供祭祀等使用。《漢書·惠帝紀》注引應劭曰:「取薪給宗廟為鬼薪,坐擇米使正白為白粲。」
(3)隸臣、隸妾,即罰作官府奴婢。「男子為隸臣,女子為隸妾。」
(4)司寇、候,即強制犯人在邊地伺察寇盜,警戒敵情。
秦政權的恥辱刑主要有:
(1)髡刑,即強制剃除鬢發胡須。《說文解字·髟部》:「髡,剃發也。」
(2)耐刑,即強制剃除鬢毛胡須而保留頭發,故輕於髡刑。耐字本作耏。《說文解字·而部》:「耏,罪不至髡也。」
身份刑即剝奪違法者官職爵位等身份地位的刑罰,主要刑名有:
(1)廢刑,即廢除官籍,開除公職,終身不得重新敘用。
(2)奪爵,即削奪爵位,剝奪其特權地位。
財產刑即罰沒財產之類的處罰,主要刑名有:
(1)貲刑,是繳納財物或以勞役抵償的刑罰。說文解字·貝部》稱:「貲,小罰以財自贖也。」貲刑種類很多,分為貲布、貲盾、貲甲、貲徭、貲戍等。布是一種貨幣,盾是盾牌,甲是鎧甲,徭指徭役,戍指戍邊,故貲刑有罰金、罰物、罰役之別。
(2)贖刑,即以銅、盾、甲等財物或力役贖抵原定刑罰,包括贖耐、贖遷、贖黥、贖宮、贖死等多種名目。
(3)沒刑,即沒收財產充入官府。 流放刑是強制被流放者遷徙到指定地區,不準擅自遷返原處的刑罰,包括遷、徙、謫等不同刑名。
按流放原因和被流放者的性質,可分為三種情況:
(1)有罪流放,即對罪犯直接處以流放刑。如當時有「秦法,有罪遷徙之於蜀漢」 的規定。
(2)赦罪流放,即對死刑犯減死後的處置。如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赦罪人遷之穰」;二十七年,「赦罪人遷之南陽」等,即屬此類。
(3)無罪流放,即對威脅統治或危害社會者實施的處罰。如「秦既滅韓,徙天下不軌之民於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