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手點

民法手點

發布時間: 2022-05-13 20:57:58

⑴ 誰該承擔儲蓄時現金短少的責任

1994年3月15日,農民郭美蘭到工商銀行某儲蓄所存款。郭填寫好的一張4000元的活期存款憑條後,便將憑條和現金及存摺交給儲蓄所接櫃員。該接櫃員接過郭美蘭所交的現金等物後,對現金清點了兩遍(手點、機點各一遍),見與存款憑條所填數額一致,即發給郭美蘭一枚銅牌(10號),並將現金、憑條、存摺交記賬員。記賬員記賬後,將郭美蘭儲蓄款、存款憑條及存摺一同交復核出納員復核。復核中,出納員提出郭美蘭所交現金少200元。郭美蘭在現場查找和回家查找後仍堅持自己所交4000元現金無誤,雙方爭執不下。嗣後,該儲蓄所將錢封存,並將郭美蘭所填存款憑條撕毀。此後,雙方雖有接觸,但糾紛未能得到解決,為此郭美蘭提出訴訟。原告郭美蘭要求儲蓄所返還其4000元存款,而被告儲蓄所則以銀行早有「二人臨櫃、復核為准」的規定為由,拒絕承擔現金短少的責任。
問題:儲蓄所應當歸還郭美蘭4000元、還是3800元?
答:解決本案的關鍵在於原告郭美蘭是否將擬存的4000元現金交給銀行,其標志在實踐中往往體現為銀行的接櫃員是否發給儲蓄銅牌。為此受理此案的法院查明:首先儲蓄所在接過原告交給的現金後,清點了兩遍(手點、機點各一遍),見與存款憑條的數額一致後,發給銅牌,這足以證明原告交給儲蓄所的是4000元。其次,法院查明錢款的短少是在接櫃員交給記賬員,後轉交給復核員的過程中發生的。再次,銀行確實有「二人臨櫃,復核為准」的規定。
由於本案中被告儲蓄所對原告遭受財產損失存在過錯,因此法院援用《民法通則》作為儲蓄所應當承擔責任的根據。
應該指出的是,銀行與儲戶之間在發給銅牌以後形成的不是一般保管合同關系,而是儲蓄合同關系。這是因為:一方面,銀行交給儲戶號牌的作用在確認銀行同意按照儲戶所填寫的存款數額為儲戶存款。同時,儲戶可以憑此號牌領取與其填寫的數額一致的存摺。所以,至發給銅牌時起,儲蓄合同已經成立。另一方面,一旦銀行發給顧客銅牌,表明銀行已同意接受顧客的存款條、憑單和存款,同時表明顧客已完成了將其存款實際交付給銀行的義務,因為雙方已經形成了合同關系,而銀行正是根據雙方的儲蓄合同佔有顧客的存款。至於在發給號牌以後尚未發給顧客存單以前,顧客雖未實際拿到存單,也不能否認儲蓄合同已經成立,因為存單只是儲蓄合同的憑證,而不是決定儲蓄合同成立的惟一標准。所以,既然發給銅牌後,儲蓄合同已經成立,銀行就應當按照雙方的約定向儲戶交付與存款憑條上所填寫的數額一致的存單,而不能以所謂現金短少為由,拒絕按照儲戶填寫的數額交付存單。
根據法律,儲蓄所發給儲戶銅牌不是合同成立的必經程序,即銀行作出同意接受儲戶存款並按儲戶填寫的數額為儲戶存款,可以不必發給銅牌。但是,發給儲戶銅牌,則意味著銀行已經確認其清點完畢,雙方之間已經形成了儲蓄合同關系。
關於「二人臨櫃,復核為准」,由於它違反了民法的公平原則、自願原則,且不符合有關法律規定的精神,因此是無效的。最後,法院判決儲蓄所返還郭美蘭存款人民幣4000元。

⑵ 民法特點

民法的本質特徵是私法。主要包括:
一、市民社會是民法存在的經濟-人文基礎
二、民法以權利為本位,並主張權利的同等保護
三、民法以市民社會的意思自治為其主要實現手段
四、民法以市民社會人的價值的實現為直接目的

⑶ 民法有哪些基本原則及內涵

民法的基本原則,反映民事生活的根本屬性,尤其是市民社會的一般條件、趨勢和要求。我國民法通則第3—7條對我國民法的原則做了規定,概括其內容,大約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民法內容有普遍約束力的原則,是指導民事立法、民事審判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如平等、自願等原則,還有一些是適用於特定民事法律關系的原則,如公平、誠實信用、禁止權利濫用等原則。
一、平等原則 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體的身份平等。身份平等是特權的對立物,是指不論其自然條件和社會處境如何,其法律資格亦即權利能力一律平等。民法通則第3條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平等地享有權利,其權利平等地受到保護。
二、自願原則 自願原則的實質,就是在民事活動中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去從事民事活動,國家一般不幹預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當事人的選擇。其內容應該包括自己行為和自己責任兩個方面。自己行為,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參與民事活動,以及參與的內容、行為方式等;自己責任,即民事主體要對自己參與民事活動所導致的結果負擔責任。
三、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指在民事活動中以利益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在民事主體之間發生利益關系摩擦時,以權利和義務是否均衡來平衡雙方的利益。因此,公平原則是一條法律適用的原則,即當民法規范缺乏規定時,可以根據公平原則來變動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公平原則又是一條司法原則,即法官的司法判決要做到公平合理,當法律缺乏規定時,應根據公平原則作出合理的判決。
四、誠實信用原則 所謂誠實信用,其本意是要求按照市場制度的互惠性行事。在締約時,誠實並不欺不詐;在締約後,守信用並自覺履行。如果說任何自由都是受制約的自由,那麼誠實信用應是題中之義。然而,市場經濟的復雜性和多變性昭示:無論法律多麼嚴謹,也無法限制復雜多變的市場制度中暴露出的種種弊端,總會表現出某種局限性。民法規定該原則,使法院在審理具體案件中,能主動干預民事活動,調整當事人利益摩擦,使民事法律關系符合正義的要求;另一方面,法院可根據該原則作出司法解釋,填補法律的漏洞旨由於該原則位階高、不確定性強,用而不當也可能會成為司法專橫的工具,對該原則的運用,必須與其他原則結合起來統籌考慮。
五、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中必須正確行使民事權利,如果行使權利損害同樣受到保護的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時,即構成權利濫用。對於如何判斷權利濫用,民法通則及相關民事法律規定,民事活動首先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及習慣,行使權利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六、公序良俗原則,一方面是指民事主體在參與民事法律關系時,在不違背法律強制性規則的條件下,可以以及公共秩序的一般要求和善良的風俗習慣進行民事行為;另一方面,民事糾紛的仲裁者在法律規定不足或不違背強制性法律規范的條件下,可以運用公共秩序的一般要求與善良風俗習慣處理糾紛。根據公序良俗原則,民事法律制度對民事主體權利行使作出必須的法律限制性規定,加上公認的道德規范,形成了具有系統性的公序良俗。歸納起來,有下述幾種類型:一是政治國家公序;二是市民社會善良風俗習慣;三是他人人格尊嚴;四是家庭道德關系准則;五是其他公序良俗。 、

⑷ 基本法律有哪些

我國基本法律包括有: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婚姻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民法總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帶有普遍性的社會關系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統稱,如刑法、民法、訴訟法以及有關國家機構的組織法等法律。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的法律。

(4)民法手點擴展閱讀:
折疊基本法律
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的法律。
《憲法》第六十二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折疊普通法律
普通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的法律。
《立法法》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折疊法律區別
(一)制定和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的法律,屬於基本法律。
(二)制定和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的法律,屬於普通法律。
立法與修改
《立法法》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⑸ 民法有哪些特點

1、民法是有國來家強制力的社會生活源規范;

2、民法是調整社會生活中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

3、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

(5)民法手點擴展閱讀:

一對法律原則可分為四類:

第一種是關系法律全體的原則,如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的原則;

第二種是作為制度的根據的在學問中所主張的原則,如私法自治的原則;

第三種,表明民法典內在的基本價值的原則,如一切人權利能力平等、契約自由、所有權絕對及過失責任,被稱為近代民法的基本原則;

第四種,比較純粹的法技術的原則,如無效行為不生效的原則、土地和建築物為各別的物的原則。

⑹ 民法應該怎麼學啊

民法吧,特點就是東西特別多,但你要把大的框架抓住,那就是民法都是以民事法回律關系為中心答的,你看一開始說主體,自然人,法人,合夥,再說客體,物,行為,知識產權等等,後來又說權利,義務,這是法律關系的內容。 把這些弄明白了,再進一步學習就是要不斷豐富其中的內容。主要就是物權法,債權法,親屬法三大部分,民法總論也就這些了,不用看法條,看書理解就行了。

⑺ 民法典從第一條開始,按照哪四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過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並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典被稱為 社會生活網路全書 ,這是因為該法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民法典》實施後,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民法通則》、《物權法》、《擔保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被替代。

1、民法是對人們真實生活中行為的規范,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法。民法即私法,是關於個人或私人的法。如隱私權和信息權,民法就是關於平等的民事主體公民或法人等的財產和人身關系方面的法律規范。

從市場經濟的概念方面可以看出,民法具有私法的特徵:民法是以 私 字為核心的私權經濟,這個特點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市場經濟的基本主體是私人(指有獨立利益和人格的一切主體),其發展動力是私心;而且追求的目標也是私利。因此,可以說民法又是權利法和平等法。即對任何一個民事主體的合法權利都要平等地保護。

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2、民法通過強調人性,追求真、善、美,實現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如被稱為 帝王規則 的誠實信用原則,它要求民事活動要以依此原則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否則,就在承擔民事責任。

英國著名法學家梅因曾說: 一個民族,如果民法規范健全,說明它的文明程度高;如果刑法健全,說明它的社會文明程度低。 《民法典》的出台,表明了我國社會將進入一個文明進步的新時代。

3、《民法典》內容決定了民事權利和義務以及民事行為和責任問題,需要與民法意識、民法觀念的培育和普及有關。

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中涉及的婚姻、繼承和收養問題,涉及的財產方面的物權以及債權方面的合同問題以及侵權責任問題,都是基於民事法律關系的四要素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這就要求人們不僅要有權利意識,還要有義務意識;不僅要有行為的合法性意識,還要有責任意識。如果一個人沒有民法觀念,那麼,他的人格觀念、權利觀念、利益觀念、自由觀念以及責任觀念就不可能完善。如果一個政府沒有民法觀念,就可能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更難說是一個法治的政府。

因此,民法意識的培養既是全民的自覺行為,也是政府責任。

4、民法典的貫徹實施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的行政決策和行政行為直接關聯,特別是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民法典的實施,會很好地體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中國社會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代,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隨著經濟發展和國民財富的不斷積累,隨著信息化和大數據的時代的到來,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強,希望對權利的保護更加充分,更加有效。

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和行政機關以及司法工作人員,要了解民法典的規范,了解公民權利與義務和責任的要求。各級政府要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點,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

⑻ 民法典重點內容

民法典包括7編,即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84章、1260條,總字數10萬余字。結構安排上有幾個特點:一是堅持民商合一,二是單設人格權編,三是不設獨立的債權編,四是不設獨立的知識產權編,五是單設侵權責任編。

(一)總則編。總則編共10章、204條,與民法通則相比,主要修改內容有:

第一,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並在各分編的相關制度中體現了綠色原則。

第二,完善了監護制度。擴大了被監護人的范圍,強化了政府的監護職能,並增加了臨時監護制度和臨時生活照料制度。

第三,確立了特別法人制度。按照法人設立目的和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將法人分為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和特別法人。

第四,完善了民事權利制度。對知識產權作了概括性規定,以統領各知識產權單行法律。規定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五,完善了民事責任制度,增加規定了「好人條款」和「英烈保護條款」等。

(二)物權編。物權編共5個分編、20章、258條,與物權法相比,主要修改內容有:

第一,完善農村集體產權相關制度。完善征地補償制度,與修改後的土地管理法相銜接;落實土地承包「三權分置」制度;考慮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正在推進過程中,在民法典中作出銜接性規定。

第二,完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強化業主對共有部分共同管理的權利,適當降低作出決議的門檻;完善公共維修資金使用的表決規則;明確共有部分產生的收益屬於業主共有。

第三,增加規定居住權。為落實黨中央的要求,認可和保護民事主體對住房保障的靈活安排,滿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在用益物權部分增加一章,專門規定居住權。

第四,關於改善營商環境。擴大擔保合同的范圍,進一步明確了實現擔保物權的統一受償規則和清償順序;刪除具體登記機構的規定,為建立統一的動產抵押和權利質押登記制度留下空間;完善流押、流質的規定。

第五,關於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續期。作出原則性規定,國務院正式提出修改有關法律的議案後,再進一步做好銜接。

(三)合同編。合同編共3個分編、29章、526條,與合同法相比,主要修改內容有:

第一,增加典型合同類型。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增加了保證合同、保理合同、物業服務合同、

合夥合同這4種新的典型合同。

第二,補充完善債法的一般規則。明確了非合同之債的法律適用問題,完善無因管理、不當得利的具體規則。

第三,完善國家訂貨合同制度。規定國家根據搶險救災、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達國家訂貨任務、指令性計劃的,有關民事主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訂立合同。

第四,完善電子合同的訂立、履行規則。為適應電子商務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規范電子交易行為,對電子合同訂立、履行的特殊規則作了規定。

第五,完善格式條款制度。規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未盡到合理提示義務的,對方可以主張這些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

第六,禁止高利放貸。為了防範金融風險,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明確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第七,細化客運合同的規定。明確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承運人應當嚴格履行安全運輸義務等。

(四)人格權編。人格權編共6章、51條,規定了人格權的一般規則,並對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姓名權和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和榮譽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等作了明確規定。

第一,確立器官捐獻的基本規則。明確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共同決定捐獻。

第二,規范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

第三,增加禁止性騷擾的規定。明確了性騷擾的認定標准,並規定了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防止和制止性騷擾的義務。

第四,明確禁止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侵害他人的肖像權。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深度偽造」他人的肖像、聲音,侵害他人的人格權益,民法典從人格權保護角度作了明確規定。

第五,明確規定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明確了隱私的定義,對侵害他人隱私權的常見行為作了列舉性規定。界定了個人信息的定義,明確處理個人信息遵循的原則和條件,強化個人信息的保護。

(五)婚姻家庭編。婚姻家庭編共5章、79條,與婚姻法、收養法相比,主要修改內容有:

第一,明確規定樹立優良家風。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家庭文明建設的講話精神,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規定,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

第二,修改了禁止結婚的條件。規定患有重大疾病一方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對方,不如實告知的,對方可以請求撤銷該婚姻。

第三,吸收新司法解釋的規定,明確了夫妻共同債務的范圍,回應社會關切。

第四,規范親子關系確認或者否認之訴。規定對親子關系有異議且有正當理由的,父或者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或者否認親子關系;成年子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親子關系。

第五,規定離婚冷靜期。在30天的離婚冷靜期內,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申請。

第六,完善收養制度。明確規定了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刪除了現行收養法關於被收養的未成年人應為14周歲以下的限制,並完善了收養人的條件要求。

(六)繼承編。繼承編共4章、45條,與繼承法相比,主要修改內容有:

第一,完善了遺囑繼承製度。適應實踐發展的需要,增加列印、錄音錄像等新的遺囑形式,並修改了遺囑效力規則,還增加規定了遺囑信託。

第二,增加遺產管理人制度。為確保遺產得到妥善管理、順利分割,新增了遺產管理人制度,明確了遺產管理人的產生方式、職責和權利等內容。

第三,完善遺贈扶養協議制度。適當擴大了社會組織作為扶養人的范圍,以滿足養老形式多樣化需求,促進老齡事業發展。

第四,完善了無人繼承遺產的歸屬制度。明確此類財產收歸國有後應當用於公益事業。

(七)侵權責任編。侵權責任編共10章、95條,與侵權責任法相比,主要修改內容有:

第一,確立「自甘風險」規則。規定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

第二,規定「自助行為」制度。自然人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來不及請求國家機關保護的情況下,自己可以採取合理措施保護權益。

第三,完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第四,規定侵犯知識產權的懲罰性賠償。切實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顯著提高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成本,充分發揮法律的威懾作用。

第五,完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規則。為鼓勵助人為樂,規定無償搭乘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到損害的,應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但是機動車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第六,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增加規定生態環境損害的懲罰性賠償,明確了生態環境損害的修復和賠償制度。

第七,完善高空拋物墜物規則。「頭頂上的安全」引發社會關注,民法典對高空拋物墜物規則作了進一步的完善。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才適用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的規定。



(8)民法手點擴展閱讀: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黨和國家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

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多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1979年第三次啟動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背景下進行的,當時領導法制委員會工作的彭真、習仲勛同志經過深入研究後,確定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先制定民事單行法律。

修改了婚姻法,相繼出台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等。2001年第四次啟動,又先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

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手抄報寫什麼內容

民法典的立法目標是保障人民需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2019年地方各級法院受理案件3156.7萬件,審結一審的刑事案件129.7萬件,這意味著受理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民事案件。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民法典將成為重要的法治保證和有效的法律利器。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民生關鍵問題給與多角度、全方位的回應,體現人民需求,保障人民權益,增進民生福祉,開啟人民權利保護的新時代。

民法典的立法原則是以人民為中心。1260條,10萬余字,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條文、字數最多的一部法律。民法典是對我國現行民事法律規范的系統性整合、修改和完善,在字里行間呼應著社會現實,用行文條款書寫著人民權利。它囊括了全部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在社會生活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規范各類民事主體的各種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可以說,人的「生老病死」各個階段的權利,都可以在這部「社會生活網路全書」中找到答案,且圍繞著「人」做出了周全的利益保障。

民法典的運作形式是開門立法,廣納民意。歷時5年,草案各編10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10次並收到102萬條意見……這些數據正是《民法典》開門立法、廣納民意的充分證明。集民智、映民意、應關切,吸引更多的公民和機構參與立法過程,通過廣開言路的形式,充分考量和吸納民意,實現公共利益化,保障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而群眾意見的接受和採納,更是與民心民意達成共識的證明。

民法典有著太多的閃光點。它體現了時代的精神和特徵,有典型的中國特色與風格,對中國問題作出了回應,與時俱進,有發展眼光。它是中國人民「保障私權」呼喚的最有利回應,這種回應既凸顯觀念的進步,更體現了「人民至上」的立法精神。它的誕生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維護人民切身利益,將深刻影響我們每個人。這樣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的法典,正承載著億萬人民的期許闊步向我們走來。

熱點內容
我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不包括 發布:2024-11-05 11:21:00 瀏覽:701
桂平法院在哪 發布:2024-11-05 11:20:50 瀏覽:365
法律碩士刑法總則 發布:2024-11-05 11:20:39 瀏覽:324
經濟法與行政法的區別和聯系 發布:2024-11-05 10:41:29 瀏覽:421
法律責任名言美文網 發布:2024-11-05 09:02:00 瀏覽:605
工商核名條例 發布:2024-11-05 08:18:31 瀏覽:861
樟木頭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4-11-05 07:47:43 瀏覽:233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援助 發布:2024-11-05 07:45:41 瀏覽:930
法院通話錄音 發布:2024-11-05 07:23:20 瀏覽:870
法院網站建設 發布:2024-11-05 07:12:16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