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仲裁法司法解釋全文

仲裁法司法解釋全文

發布時間: 2022-05-15 12:25:56

1. 當事人放棄仲裁協議,人民法院可以行使管轄權

雙方當事人放棄仲裁協議,而且是仲裁前起訴時
仲裁後,仲裁協議已經履行,不存內在放棄問題
一方容起訴,一方可以申請仲裁,屬於對仲裁協議效力有異議

《仲裁法》
第二十條 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或者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另一方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應當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
《仲裁法司法解釋》
第十三條 依照仲裁法第二十條第二款的規定,當事人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沒有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提出異議,而後向人民法院申請確認仲裁協議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仲裁機構對仲裁協議的效力作出決定後,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確認仲裁協議效力或者申請撤銷仲裁機構的決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 司法對於仲裁的監督與支持的具體表現

司法來對仲裁的監督:
仲裁法 第五十八條自 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
(一)沒有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經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決有前款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
人民法院認定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裁定撤銷。
司法對仲裁的支持,我認為是生效的仲裁裁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3. 根據最新的司法解釋 對勞動仲裁不服 應該採取什麼措施

勞動爭議案件應當遵循先仲裁後起訴的原則。對於勞動仲裁結果不服的,可以參照以下規定執行。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四十七條 下列勞動爭議,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
(二)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准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
第四十八條 勞動者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四十九條 用人單位有證據證明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
(一)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
(二)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無管轄權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經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決有前款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
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銷的,當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十條 當事人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其他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一條 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4. 仲裁法司法解釋

仲裁法司法解釋的解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司法解釋)公布施行。根據這一司法解釋,人民法院審理相關仲裁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適用問題將迎刃而解
確定仲裁協議效力尊重當事人真實意思
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說,在確定仲裁協議的效力時,司法解釋堅持尊重當事人真實意思的原則。凡當事人自願達成的仲裁協議,且能夠執行的,一般應當確認該仲裁協議的效力。如仲裁機構不準確,但能夠確定仲裁機構的,仲裁協議有效;仲裁協議明確約定兩個以上仲裁機構的,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向其中的一個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等

針對仲裁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的「違反法定程序」,司法解釋劃定了范圍,是指違反仲裁法規定的仲裁程序和當事人選擇的仲裁規則可能影響案件正確裁決的情形。還規定,仲裁裁決部分超裁,超裁部分與其他部分可分的,人民法院可以僅撤銷仲裁裁決的超裁部分,而不必撤銷全部仲裁裁決。
司法解釋規定了重新仲裁適用范圍,限於違反仲裁法第五十八條規定中的兩種情形:仲裁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或者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人民法院才可以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同時要求人民法院應當在通知中說明要求重新仲裁的具體理由。
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有利於避免法官通知重新仲裁中的隨意性,也有利於讓仲裁庭明白為何要進行重新仲裁,確保重新仲裁能夠解決問題。
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案提到中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說,在司法實踐中,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案件是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由於執行法院級別過低,在確定執行或者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時隨意性較大。
針對此,司法解釋規定:「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案件,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這就把執行法院由原先的基層法院提高到中級法院,使審理撤銷仲裁裁決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法院級別得到統一,解決了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案件審理級別過低的問題,能夠確保審判的質量。
針對當事人先申請撤銷仲裁裁決,後又以相同事由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濫用不予執行申請權故意拖延裁決執行的情形,司法解釋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被駁回後,又在執行程序中以相同理由提出不予執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這一規定也可以避免法院之間或者同一法院裁定維持仲裁裁決效力後又作出不予執行仲裁裁決裁定,導致相互沖突的問題。

5. 勞動仲裁時效的司法解釋

1、以《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的1年為准; 2、從2008年5月舊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延長了勞動仲裁的申請時效,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而此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勞動仲裁的申訴時效是60天。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勞動爭議仲裁時效為一年; 3、法律依據:《勞動法》 第八十二條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六十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6. 仲裁法司法解釋條文 解釋了哪些仲裁法條文

摘 要 2012年8月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的決定》,這是繼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民事訴訟法後對民事訴訟法的第一次全面修改。本次修改共涉及六個仲裁條文,充分說明了立法機關對運用仲裁程序解決民事糾紛的重視程度。為方便仲裁員掌握和理解涉及仲裁的民事訴訟法條文,特整理歸納如下,以供參照學習。
中國論文網
關鍵詞 民事訴訟法 修改 仲裁製度 影響
作者簡介:方剛成,浙江金哲律師事務所,金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保險、金融與公司法。
中圖分類號:D9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13)03-082-02
一、仲裁證據保全
(一)新法規定
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一條規定:「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因情況緊急,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利害關系人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證據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證據保全的其他程序,參照適用本法第九章保全的有關規定。」
(二)條文理解
與仲裁法比較,2012年《民事訴訟法》增加了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法院兩個保全證據的管轄法院。
1.仲裁證據保全的啟動:(1)依仲裁當事人申請啟動;(2)依仲裁利害關系人申請啟動。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民事訴訟法、仲裁法還是仲裁法司法解釋,都未賦予仲裁機構享有依職權啟動證據保全的規定。
2.仲裁證據保全適用的條件:根據2012年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仲裁證據保全應具備以下條件:(1)申請人是仲裁案件的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2)申請人應提供存在緊急情況,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3)當事人申請仲裁應在仲裁審理過程中,利害關系人申請證據保全應在申請前提出;(4)由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後交由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5)人民法院要求申請人提供擔保的,申請人應提供擔保。
二、仲裁保全
(一)新法規定
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規定:「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該法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三十日內不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
(二)條文理解
1.仲裁行為保全的程序。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改新增了行為保全的規定,但因仲裁法並未隨民事訴訟法的修訂而修訂,故在仲裁案件中尚缺乏行為保全的程序規定。
2.仲裁訴前保全的程序。(1)仲裁訴請保全的管轄。根據2012年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訴請仲裁保全應由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管轄。本條賦予了申請人以選擇權,以方便利害關系人提出申請。其中對案件有管轄權的法院是指對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之間的民事糾紛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2)仲裁訴請保全的啟動、擔保及處理。由利害關系人申請啟動;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申請人向仲裁機構申請並提交法院後,法院須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並立即開始執行。(3)仲裁訴請保全的解除。根據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三款的規定,利害關系人應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30日內申請仲裁,逾期提出的,人民法院將解除保全。
三、惡意仲裁
(一)新法規定
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和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條文理解
1.關於立法本意。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和一百一十三條是對打擊民事訴訟欺詐行為的規定,欺詐訴訟一般指惡意訴訟和虛假訴訟。近幾年來,欺詐訴訟也有向仲裁領域蔓延的趨勢。
2.關於惡意串通的認定。上述兩個條文均涉及到惡意串通。所謂惡意串通,一般是指參加訴訟或仲裁的雙方當事人之間非法勾結,為謀取私利而發動訴訟或仲裁,騙取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的裁判文書,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一般有以下幾個特徵:(1)雙方當事人出於故意;(2)當事人之間相互串通、配合;(3)牟取非法利益,損害他人權益。
3.對第三人的救濟途徑和對當事人的制裁措施。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了人民法院有權對惡意串通的當事人予以處罰的權利,同時駁回其訴訟請求,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了人民法院有權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在仲裁案件中,雖尚無法律規定可由仲裁機構作出處罰,但駁回其仲裁請求是沒有問題的。
四、仲裁主管 (一)新法規定
2012《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二)條文理解
1.仲裁協議屬於排除法院的管轄權,如果當事人雙方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願意將糾紛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的,依照《仲裁法》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就不得再向人民法院起訴。一方起訴到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應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2.有效的仲裁協議。何為有效的仲裁協議,應嚴格按《仲裁法》第三章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執行。比如當事人選擇的仲裁機構不明確不存在,或者仲裁事項超越仲裁機構許可權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一方當事人的起訴。當事人約定爭議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協議無效。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的,應當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當事人一方起訴時未聲明有仲裁條款,另一方應訴答辯的,視為人民法院對該爭議有管轄權。
五、撤銷仲裁裁定
(一)新法規定
2012《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九)撤銷或者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二)條文理解
1.立法目的。撤銷仲裁裁決制度是仲裁司法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於防止因仲裁程序不當導致當事人利益或公共秩序受損,防止仲裁一裁終局的弊端和濫用,確保仲裁的公正性。
2.可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情形。《仲裁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一)沒有仲裁協議的;(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五)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人民法院經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決有前款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人民法院認定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裁定撤銷。該法第五十九條同時規定,當事人申請撤銷裁決的,應當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第六十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撤銷裁決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撤銷裁決或者駁回申請的裁定。
3.對撤銷仲裁申請的處理。對撤銷仲裁的申請,人民法院有以下三種處理方式:(1)裁定駁回申請。(2)裁定撤銷裁決。(3)當事人申請撤銷國內仲裁裁決的案件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仲裁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仲裁:(一)仲裁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二)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在通知中說明要求重新仲裁的具體理由。仲裁庭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開始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撤銷程序;未開始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恢復撤銷程序。
六、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一)新法規定
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規定:「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條文理解
1.根據《仲裁法》第五十八條和2006年9月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九條之規定,申請撤銷仲裁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而申請執行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上述規定解決了申請撤銷仲裁裁決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法院級別的統一。
2.2012年《民事訴訟法》實現了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和撤銷仲裁裁決標準的基本統一。本次修改的《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二款第(4)項、第(5)項與《仲裁法》第五十八條第(4)項、第(5)項修改一致,實現了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和撤銷仲裁裁決標準的基本統一,從內容上看,順應司法與仲裁關系發展的世界潮流,在立法上最大限度地體現了支持仲裁的精神。
3.關於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與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程序關系問題。本次《民事訴訟法》修改仍然未就撤銷仲裁裁決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程序是否統一作出明確規定,對此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兩種程序具有不同的救濟功能,都應當保留,但是不得重復適用。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仍然適用,即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被駁回後,又在執行程序中以相同理由提出不予執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司法解釋(三)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法釋〔2010〕12號
(201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89次會議通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已於2010年7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89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0年9月14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二○一○年九月十三日

為正確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結合民事審判實踐,特作如下解釋。
第一條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二條因企業自主進行改制引發的爭議,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三條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加付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四條勞動者與未辦理營業執照、營業執照被吊銷或者營業期限屆滿仍繼續經營的用人單位發生爭議的,應當將用人單位或者其出資人列為當事人。
第五條未辦理營業執照、營業執照被吊銷或者營業期限屆滿仍繼續經營的用人單位,以掛靠等方式借用他人營業執照經營的,應當將用人單位和營業執照出借方列為當事人。
第六條當事人不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仲裁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審查認為仲裁裁決遺漏了必須共同參加仲裁的當事人的,應當依法追加遺漏的人為訴訟當事人。
被追加的當事人應當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一並處理。
第七條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
第八條企業停薪留職人員、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內退人員、下崗待崗人員以及企業經營性停產放長假人員,因與新的用人單位發生用工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動關系處理。
第九條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但勞動者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掌握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用人單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利後果。
第十條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辦理相關手續、支付工資報酬、加班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達成的協議,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且不存在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應當認定有效。
前款協議存在重大誤解或者顯失公平情形,當事人請求撤銷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一條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反悔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第十二條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逾期未作出受理決定或仲裁裁決,當事人直接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但申請仲裁的案件存在下列事由的除外:
(一)移送管轄的;
(二)正在送達或送達延誤的;
(三)等待另案訴訟結果、評殘結論的;
(四)正在等待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開庭的;
(五)啟動鑒定程序或者委託其他部門調查取證的;
(六)其他正當事由。
當事人以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為由提起訴訟的,應當提交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出具的受理通知書或者其他已接受仲裁申請的憑證或證明。
第十三條勞動者依據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如果仲裁裁決涉及數項,每項確定的數額均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十二個月金額的,應當按照終局裁決處理。
第十四條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同一仲裁裁決同時包含終局裁決事項和非終局裁決事項,當事人不服該仲裁裁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按照非終局裁決處理。
第十五條勞動者依據調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向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用人單位依據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中級人民法院應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應當裁定駁回申請。
被人民法院駁回起訴或者勞動者撤訴的,用人單位可以自收到裁定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
第十六條用人單位依照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向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駁回申請或者撤銷仲裁裁決的裁定為終審裁定。
第十七條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第二款和調解仲裁法第十六條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符合民事訴訟法第十七章督促程序規定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第二款規定申請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終結督促程序後,勞動者就勞動爭議事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先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依據調解仲裁法第十六條規定申請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終結督促程序後,勞動者依據調解協議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十八條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終局裁決,勞動者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用人單位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用人單位撤回撤銷終局裁決申請或者其申請被駁回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恢復執行。仲裁裁決被撤銷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執行。
用人單位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被駁回後,又在執行程序中以相同理由提出不予執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8. 如何理解仲裁製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已經頒布實施,對於解決實踐中法院審理涉及仲裁案件適用法律的一些問題具有重要作用。同樣,也因為這部司法解釋在功能目標上著眼於解決具體問題,未能周詳地考察相關制度與更深的法理,難致盡善盡美,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處。本文就《仲裁法解釋》條文的理解,重點是就其中需要進一步完善的條文發表些許拙見,藉以拋磚引玉,以期對理論界和實務界研究與適用《仲裁法解釋》有所裨益。
一、關於仲裁協議
作為仲裁權的產生基礎,仲裁協議的重要性對於仲裁理論與實務而言是不言而喻的。結合《仲裁法》的體例和相關理論,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仲裁協議並評析《仲裁法解釋》。
(一)仲裁協議的形式
仲裁協議的形式在理論上要求採取書面方式,這是因為仲裁協議雖然出於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屬於合同的范疇,但是,仲裁協議在性質上又不同於一般的民事合同,它是當事人選擇爭議解決途徑的契約,是當事人對起訴權的處分。當事人的起訴權屬於裁判請求權的范疇,是當事人一項基本憲法權利,也是當事人一項基本訴訟權利。
當然,如果在主權國家的角度而言,又涉及到當事人之間爭議解決的程序選擇問題。隨著國家的建立,公力救濟逐漸替代私力救濟,成為當事人權利受到侵害或者法律關系發生爭議時的壟斷方式,私力救濟逐漸邊緣化,在現代國家,私力救濟只有在法律明文規定時才可以允許使用,國家已經壟斷了糾紛的解決程序。而仲裁機構作為民間組織其作出的裁決法律規定具有終局的效力,可以成為強制執行的根據,同時是否進行仲裁取決於當事人以仲裁協議形式作出的選擇。
因此,仲裁協議不同於一般民事合同,必須採取法定形式,出於制度的慎重和保全證據的需要,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現代國家一般都規定仲裁協議要採取書面形式。至於什麼是書面形式,《仲裁法》第十六條沒有予以列舉,《仲裁法解釋》第一條根據現行合同法和電子簽名法規定,規定數據電文等形式達成的仲裁協議也是仲裁協議的有效形式。這一規定似乎是符合電子簽名法所體現的立法精神的,因為電子簽名法排除的不得使用電子簽名的事項指的是涉及人身關系、不動產權益、公用事業服務等的事件。但是,仲裁協議處理的事項實際是糾紛解決程序的選擇,有效的仲裁協議排除了國家對爭議事項所享有的法定司法管轄權力,其意義更為重大。同時,數據電文本身由於存在技術操作的難度,在其真實性的證明方面和證據保全的方面都存在問題。
綜上所述,該司法解釋在仲裁協議形式的有效性上採取了寬泛的態度,雖然有鼓勵進行仲裁、擴大仲裁解決糾紛之效,但是在處理如此重大問題上權威性有所不足。所以,仍然應當把仲裁協議的形式限一定於傳統方式,採取較為保守的態度,規定為傳統的書面形式較為妥當,而不是在技術、程序都還沒有成熟的情形下就貿然作出規定。
另外,該條的表述在立法技術上是需要改進的。因為與仲裁條款對應的其他書面形式指的是單獨的仲裁協議,即仲裁合同書,而該條用了信件、數據電文與合同書並列,事實上信件與數據電文是在記載合同內容的形式,應當分別是信件式的合同書和數據電文式的合同書,可見合同書在這里應當是信件和數據電文的上位概念,不能並列使用的。
(二)仲裁協議的基本內容
1.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是一切仲裁協議的重要內容,也可以說是有效仲裁協議的首要內容。仲裁合意就是通過仲裁協議中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體現出來的。對仲裁協議中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通常的要求是明確、肯定,即在仲裁協議中以無可爭議的表示授予仲裁庭仲裁權。[2]
但是在仲裁實踐中,大量存在當事人在仲裁協議或者仲裁條款中約定雙方發生的糾紛既可以訴諸法院,又可以申請仲裁的情形。按照通常的理解,由於仲裁協議未能排除法院管轄權,無法確定當事人有明確而肯定的仲裁表示,[3]因此《仲裁法解釋》第七條認定該情形下的仲裁協議無效。筆者認為,這樣簡單的否定該情形下仲裁協議的效力是不妥的。因為這樣的協議或者條款中還是有當事人選擇仲裁的意思表示,基於仲裁法強烈的意思自治色彩,對《仲裁法》第十六條的第二款第一項[4]的理解應該從寬。特別是實踐中出現了有些仲裁條款雖然約定了兩種爭議解決方式,但是在仲裁方式裡面已經明確約定了仲裁委員會的情形。對於這樣的案件,應該可以認定雙方當事人有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另外,該條[5]在表述上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仲裁管轄權與司法管轄權不同,前者出於當事人的選擇,後者基於法律的規定。因此,仲裁管轄權的取得必須以仲裁協議有效為前提。仲裁協議的有效,既可能是仲裁協議本來即為有效,也可能是因為當事人行為的補正或者當事人怠於行使權利造成失權情形下的推定有效。其實,當事人補正的有效解決的仍然是當事人意思真實和當事人自主選擇的問題,根據立法本意,當事人失權而推定仲裁協議有效的,也應當是關於當事人意思真實性的方面。同時,從另外的角度來說,管轄權問題還應當是仲裁機構或者法院依照職權查明的事項,因此,仲裁協議無效的情形不得一概可以因當事人失權而推斷為有效的。該條的規定卻違背了上述原理,把因當事人約定爭議既可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訴的而造成仲裁協議無效的情形,因當事人未在法定期間提出異議而推定其為有效,這樣的規定是欠妥當的。
與上述角度否定當事人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相對應,《仲裁法解釋》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否定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仔細研究該解釋第十一條,不難發現該條的兩個「應當」用語似乎有強制當事人仲裁的嫌疑。依據現有的法律規定,當事人尚可以通過後來的行為在事實上達成放棄仲裁的一致[6],而且現有的我國已經加入的涉及民商事及相應程序的國際公約一般是非強行性的條款,大多可以通過當事人的明示選擇予以排除適用或者予以明確適用,又何來「強制意味」的仲裁?再者,按照第二款的邏輯,該類仲裁權的來源就成了國際條約而不是當事人的意思自治,這顯然是違背仲裁的初衷的。
2.仲裁事項
《仲裁法解釋》對於合同爭議所指的事項范圍作了規范,在當今中國的司法環境里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不過,該解釋第二條規定的基於合同成立、效力、變更、轉讓、履行、違約責任、解釋、解除等產生的糾紛都是所謂的合同爭議,實在有多此一舉之嫌,因為根據合同法的一般學理該等事項屬於合同爭議,如果在法的適用中出現分岐,一者應當通過合同法之適用加以解決;二者這也反映了立法技術的落後,法律適用者在教條主義地理解法的「明確」,刻意曲解本已明確的法律規定,是應當由法官制度解決的問題。
事實上,關於「合同爭議」這一事項范圍的界定,既可考慮嚴格限定於其字面意義,也可以因司法政策的考慮而做出較寬松的解釋,用於解決實踐中真正的困惑,例如在主合同與從合同的情形,主合同和從合同在爭議解決方式或者仲裁問題的約定方面存在不同約定時,仲裁程序將如何進行,仲裁協議的效力范圍究為如何,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遺憾的是,該司法解釋並未及於此。
3.選定的仲裁委員會
由於我國目前立法上明確承認機構仲裁,間接的排除了臨時仲裁[7],所以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也就集中在對仲裁委員會的選定上。在實踐中主要出現以下一些情形:
(1)對仲裁委員會名稱約定不明確的問題:如雙方當事人約定爭議由A市仲裁委員會仲裁,或者對仲裁機構的名稱的表述漏字。
(2)只約定了糾紛適用的仲裁規則,但沒有約定仲裁機構的問題:如雙方當事人約定爭議適用A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規則,但沒有約定由A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
(3)約定了兩個仲裁機構的問題:如雙方當事人約定爭議由A或B仲裁委員會仲裁;
(4)只約定了仲裁地點而未約定仲裁機構的問題:如雙方當事人約定爭議由A地的仲裁委員會仲裁;
針對情形(1),《仲裁法解釋》第三條給予的解決方案是十分積極的,是對以往的批復意見[8]的重申,賦予了其普遍適用效力。
針對情形(2),《仲裁法解釋》第四條給予了比較合理的解決方案,規定了比較切實可行[9]的除外規定:「當事人達成補充協議或者按照約定的仲裁規則能夠確定仲裁機構的除外」。
針對情形(3),《仲裁法解釋》第五條規定「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其中的一個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不能就仲裁機構選擇達成一致的,仲裁協議無效。」筆者認為該條款是對當事人意思表示的限制。因為實際糾紛發生後,當事人之間的對立情緒一般很大,彼此很難再達成一致的協議。按照該條款的規定,實際上等於否定了當事人雙方以前的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而且一旦在具有涉外因素的仲裁案件中就排除了我國仲裁委員會的仲裁權。需要注意的是,該條款同時也是對最高人民法院以往對處理同類問題的意見[10]的否定。
針對情形(4),《仲裁法解釋》第六條再細分了兩種情形分別處理。對於當地只有一個仲裁機構的情形,該仲裁機構視為約定的仲裁機構,這也是重申了以往的批復[11]的觀點,給予其普遍意義。而對於該地有兩個以上仲裁機構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採取了相對保守的態度,對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予以了限制,再次強調必須「選擇達成一致」。這樣的解釋可以說是對以往同類批復[12]的一個進一步的限制。
(三)關於仲裁條款的獨立性
仲裁條款的獨立性指作為主合同的一個條款,盡管仲裁條款依附於主合同,但仍然是可以與主合同的其他條款分離而獨立存在的[13]。對此,《仲裁法解釋》第十條明確規定了「合同成立後未生效或者被撤銷的」不影響仲裁協議的效力,而且就「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就爭議達成仲裁協議的」情形規定「合同未成立不影響仲裁協議的效力」,因此結合《仲裁法》第十九條,對仲裁條款的獨立性立法已經給予了充分肯定。
(四)關於仲裁協議的效力范圍中的第三人問題
對仲裁協議的效力的范圍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理解——對事效力(也即仲裁事項)、對人效力、對法院的效力和對仲裁機構的效力。傳統理論認為仲裁協議的對人效力僅限於約束雙方當事人,不能約束仲裁協議以外的人。隨著實踐的發展,仲裁協議對於協議外的第三人是否具有約束力,具有何種約束力以及在何種情況下具備約束力越來越受到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關注,理論界已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有學者對此總結為「關於仲裁協議向未簽字第三人擴張的問題」,也有學者將「未簽字第三人」可以分為兩類來研究——仲裁當事人的變更問題和仲裁第三人問題。《仲裁法解釋》對此做出了積極而謹慎的回應。不過,從《仲裁法解釋》的第八條和第九條來看:僅僅規定了當事人合並、分立、死亡時,仲裁協議的效力及於原仲裁協議當事人權利義務的繼受人或繼承人;債權債務全部或者部分轉讓時,仲裁協議對受讓人有效。也就是說只對仲裁當事人的變更的兩種情形予以規定,但對除此之外的其他更多的情形,如保險代位人、受控子公司的母公司、利他合同中的第三人等,能否受當事人所簽定仲裁協議的約束?該解釋未能給予一個明確的答案。由此可見,該解釋關於仲裁協議效力擴張問題的規定有待細化。
二、關於法院審理涉及仲裁案件的程序問題
(一)確認仲裁協議效力的案件
依據《仲裁法》,人民法院和仲裁委員會都有權對仲裁協議的效力予以確認,《仲裁法解釋》從認定仲裁協議效力異議管轄法院的級別、審判組織、以及適用的法律等幾個方面予以了規范,並明確了《仲裁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首次開庭」的含義。應當注意的是,《仲裁法解釋》再次明確[14]了對仲裁協議異議管轄法院的級別為中級法院,並分別就涉外仲裁和涉及海事海商糾紛仲裁的案件的管轄法院予以確定,同時審判組織為合議庭,並明確在涉外仲裁協議的效力審查時應當適用的法律。這些規定有利於解決實踐中長期存在的爭議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的。但是對於這類案件的審限、適用的審理程序,人民法院享有哪些職權,仲裁機構的地位與權利,被詢問的當事人處於何種地位和訴訟權利如何,證據的收集、審查和判斷、舉證責任的承擔等都沒有做出應有的規定,這樣給具體程序的進行就帶來了很多困惑[15]。
結合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16],筆者認為,該類案件的審判不得進行調解、不得上訴、不得再審[17];由於該類審判解決的是當事人救濟程序選擇的問題,並不最終決定當事人實體權利的歸屬,這種規定比較傾向追求司法效率;所以,綜合與平衡民事訴訟程序的各項價值需求,把其定位為特別審理程序是恰當的。
(二)撤銷仲裁裁決案件
1.關於撤銷仲裁的適用條件的解釋
分析《仲裁法解釋》第十七條——第二十條,不難發現上述條文都是進一步明確對撤銷仲裁的適用條件。由於實踐中常有法院超越法定撤銷條件撤銷仲裁裁決,因而對此的適用條件予以進一步的明確是有著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的。
2.關於重新仲裁
《仲裁法解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關於重新仲裁的規定相較於《仲裁法》第六十一條的籠統規定而言詳細多了,上述條文對適用重新仲裁的條件、必須明確通知重新仲裁的具體理由、撤銷程序的對於重新仲裁的安排、以及當事人再次申請撤銷的權利和時效都進行了細致的規定。但還是有些問題值得進一步的明確:例如:重新仲裁的主體問題?重新仲裁程序開始後,原仲裁裁決的效力如何?在重新仲裁中,當事人是否可以撤回仲裁申請或者放棄部分仲裁請求等等。這就使得重新仲裁實踐中仍然會存在大量的分歧。
3.關於撤銷仲裁裁決的審理
對於撤銷仲裁裁決案件的審理,仲裁法第五十八條僅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的合議庭進行審理,此次《仲裁法解釋》第二十四條則明確規定,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審理,並詢問當事人。從表面上看,《仲裁法解釋》對撤銷仲裁裁決案件的審理做出了進一步的程序規定,然而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即中級人民法院在審理撤銷仲裁裁決案件時應適用何種程序?審限如何?仲裁裁決撤銷程序的相對人是否存在?仲裁庭成員有沒有參與權[18]?該解釋並未做出明確規定。由於人民法院審理此類案件所適用的程序不明確,必然導致人民法院合議庭審理撤銷仲裁裁決案件時,被詢問的當事人處於何種地位?其享有何種程序權利等問題難以得到解決,導致與確認仲裁協議效力的案件面臨同樣的程序困惑。
三、關於執行仲裁裁決的案件
(一)關於執行仲裁裁決的管轄法院問題
《仲裁法解釋》第二十九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案件,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因此關於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管轄法院亦為中級人民法院。但是由於該條文並未明確具體適用於何種性質仲裁裁決的申請執行,因此,可以理解為該規定既適用於涉外仲裁裁決的申請執行,也可以適用於國內仲裁裁決的申請執行。如果這樣,則意味著同為人民法院執行根據的國內仲裁裁決,其執行管轄法院的級別可能高於法院的判決等執行根據。
(二)關於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問題
《仲裁法解釋》第二十八條規定:「當事人請求不予執行仲裁調解書或者根據當事人之間的和解協議作出的仲裁裁決書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這樣的規定充分尊重了當事人和解的意思表示。
但是對於辦理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案件的程序問題缺乏相應的規定,對實踐而言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對於這類案件的審限、適用的審理程序,人民法院享有哪些職權,仲裁機構的地位與權利,被詢問的當事人處於何種地位和訴訟權利如何,證據的收集、審查和判斷、舉證責任的承擔等等規范的缺位,以至存在與確認仲裁協議效力的案件面臨同樣的程序困惑。當然,關於裁定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程序,實際上在有撤銷程序的情形下,是可以做出相應的協調而不再作出規定,即可以考慮取消關於裁定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程序。
四、關於人民法院向仲裁機構調卷和裁定的選送等問題
依據《仲裁法解釋》第三十條第一款,人民法院在審理撤銷、執行仲裁裁決案件時,可以要求仲裁機構作出說明或者向相關仲裁機構調閱仲裁案卷。筆者認為,這是法院監督仲裁所必須的,但是仲裁機構在這類案件中所處的地位,享有的訴訟權利都沒有進一步細化的規定。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人民法院在審理這類案件時所作出的裁定與仲裁機構有著直接而密切的關系,人民法院「應當」將這些裁定送達相關的仲裁機構,而不是僅僅如《仲裁法解釋》第三十條第二款[19]「可以送相關的仲裁機構」。再者,參照《民訴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四款[20],這個「送達」也應該是人民法院辦理這類案件時的職責而不僅僅是可選擇性的職權。
此外,關於《仲裁法解釋》的合法性問題,即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權的性質與《仲裁法解釋》的范圍為核心的諸多相關問題,在學理上與我國的法律實踐中都存在許多值得深思的方面,還需要更多學理探索和立法授權,才能逐步消除疑慮與矛盾。
但是,瑕不掩瑜,以上評述雖然採取了提出問題的形式,也多是從反思與促進提高為出發點的。事實上,《仲裁法解釋》對人民法院在監督仲裁活動過程中的許多問題作出了積極的、明確的和具體的規定,這對於司法實踐乃至中國仲裁事業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仲裁實務中還有很多富有爭議的問題是該司法解釋所未能解決的,希望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式會隨著實踐的發展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9. 現在都在用電子合同,出現糾紛網路仲裁靠譜嗎有沒有案例

網路仲裁相當靠譜的,具體的信息我給你找了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仲裁的前提是存在仲裁協議,網路仲裁系統重在解決互聯網金融合同糾紛。互聯網金融平台在制定電子合同範本、平台服務協議範本的時候,約定向某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的條款即被預先植入。當用戶點擊同意時,即確認了該爭議解決方式。

  • 具體原因如下:

  • 一、網路仲裁受法律認可

    《仲裁法》第十六條規定: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司法解釋》第一條規定:仲裁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其他書面形式」的仲裁協議,包括以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形式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由此可見,網路仲裁受到法律認可,具有法律效力。

    《電子簽名法》規定:當事人可以選擇使用符合其約定的可靠條件的電子簽名,可靠的電子簽名具有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當事人約定使用電子簽名的文書,不得因其採用電子簽名而否定其法律效力。因此,如果一份仲裁協議符合法律規定的電子形式,並且簽名符合法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可靠的電子簽名的條件,那麼這份仲裁協議就與傳統仲裁中的書面仲裁協議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這為網路仲裁後續程序的推進提供了可靠的效力基礎。

  • 二、案例:11天出裁決書!網路仲裁讓老賴無處遁形

    2017年8月20日,錢某作為出借人,通過浙江某一家互聯網金融平台向作為借款人的李某出借了500元,並以電子簽名的方式簽署了借款協議,協議約定借款期限為一個月。

    同年9月20日,李某未如約償還借款,隨後錢某按照協議約定向廣州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李某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

    2017年10月16日,廣仲受理了錢某的仲裁申請,並通過網路仲裁的方式,於2017年10月27日作出《裁決書》,裁決李某向錢某償還借款本金500元及按年利率24%支付利息。

    通過法大大和廣仲聯合推出的網路仲裁服務系統,錢某僅用了11天,便得到了以往可能要半年甚至更久才能獲取的結果。

熱點內容
經濟法本科屬於什麼學科門類 發布:2025-01-10 13:31:54 瀏覽:969
裁定書發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0 13:22:08 瀏覽:623
合同法設備修理保修期 發布:2025-01-10 12:21:32 瀏覽:169
關於道德的俗語 發布:2025-01-10 12:10:18 瀏覽:798
廚櫃售後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11:54:42 瀏覽:865
勞動合同法五金一險 發布:2025-01-10 11:54:02 瀏覽:1000
法院黨建工作問題 發布:2025-01-10 11:44:39 瀏覽:131
行政法公眾號 發布:2025-01-10 11:31:57 瀏覽:773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1-10 11:17:01 瀏覽:652
陝西路政條例 發布:2025-01-10 10:51:08 瀏覽: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