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契約司法

契約司法

發布時間: 2022-05-15 19:30:22

① 簡述契約的幾種類型

收益共享契約,牛鞭效應,數量折扣契約。
法律分析
契約,最初是指雙方或多方共同協議訂立的有關買賣、抵押、租賃等關系的文書,可以理解為「守信用」。形式有精神契約和文字合同契約,對象多樣,可以是:生意夥伴、摯友、愛人、國家、世界、全人類,以及對自己的契約等,可以用「文字合同」來約定,可以用「語言」來約定,還可以是「無言」的契約。從法理上看,契約是指個人可以通過自由訂立協定而為自己創設權利.義務和社會地位的一種社會協議形式。契約的觀念早在古羅馬時期就已經產生,羅馬法最早概括和反映了契約自由的原則。契約關系的雙方是平等的,對整個生意的順利進行負有共同責任,沒有哪一方可以只享有權利而不承擔義務。 契約關系經常是相互的,權利和義務之間往往是互相捆綁在一起的;執行契約的義務在我,而核查契約的權力在人;我的義務保障的是你的利益,而你的義務保障的是我的利益。家庭契約,是基於血緣關系之間的一種治家格言,家訓,家禮等,通常也稱精神契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 第十四條 領事官員和領館行政技術人員執行職務的行為享有司法和行政管轄豁免。領事官員執行職務以外的行為的管轄豁免,按照中國與外國簽訂的雙邊條約、協定或者根據對等原則辦理。領事官員和領館行政技術人員享有的司法管轄豁免不適用於下列各項民事訴訟:(一)涉及未明示以派遣國代表身份所訂的契約的訴訟;(二)涉及在中國境內的私有不動產的訴訟,但以派遣國代表身份所擁有的為領館使用的不動產不在此限;(三)以私人身份進行的遺產繼承的訴訟;(四)因車輛、船舶或者航空器在中國境內造成的事故涉及損害賠償的訴訟。

②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僱傭的司法的觀點有哪些

最高法關於僱傭的司法觀點:
1、僱傭關系與承攬關系的區別和認定
【司法觀點】
關於僱傭與承攬的區別。僱傭合同,是雇員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勞務活動,僱主支付報酬的合同。承攬合同,是約定一方為他方完成工作,他方在承攬方交付獨立完成的工作成果後支付報酬的合同。僱主對雇員存在身份上的支配關系和從屬關系,而承攬關注的是工作成果,當事人雙方沒有身份上的約束。僱傭關系和承攬關系均屬於基於勞務合同產生的法律關系,但兩者的歸責原則不同,僱主責任為替代責任,且系嚴格責任;而承攬合同則基本上屬於過錯責任,定作人對承攬人致人損害,僅在定作或者選任、指示有過失時,承擔賠償責任。區分兩者的意義在於審判實踐中存在一些邊際案型,不易區分。
具體來說,可以綜合下列因素,結合案件具體情況予以認定:(1)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控制、支配和從屬關系;(2)是否由一方指定工作場所、提供勞動工具或設備、限定工作時間;(3)是定期給付勞動報酬還是一次性結算勞動報酬;(4)是繼續性提供勞務,還是一次性提供勞動成果;(5)當事人一方所提供的勞動是其獨立的業務或者經營活動,還是構成合同相對方的業務或者經營活動的組成部分。上述標准之(1)學理上稱為「控制標准」,(2)、(3)、(4)稱為「契約形態標准」,(5)稱為「組織標准」。如當事人之間存在控制、支配和從屬關系,由一方指定工作場所、提供勞動工具或設備,限定工作時間,定期給付勞動報酬,所提供的勞動是接受勞務一方生產經營活動的組成部分的,可以認定為僱傭。反之,則應當認定為承攬。
2、僱傭關系與幫工關系的區別和認定
【司法觀點】
關於僱傭關系與幫工關系的區別和認定問題,具體包括兩點:一是在是否有償方面,僱傭關系具有有償性,幫工關系具有無償性。二是在勞務活動的自主性方面,僱傭關系中的被僱用人是在特定的工作時間內、在僱用人的監督和控制下進行勞務活動,而在幫工關系中,幫工人進行勞務活動時具有自主性。在具體處理上,僱主責任為替代責任,且系嚴格責任。而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只是基於公平原則,被幫工人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此外,幫工人因第三人侵權遭受人身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但如果第三人不能確定或者沒有賠償能力,應當由被幫工人予以適當補償。
3、雇員因勞務而被第三人傷害的責任承擔
第三人侵權行為致雇員傷害的賠償問題,是司法實踐中經常發生的,但在如何處理上,一直存在爭議。《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1條規定,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而《侵權責任法》對此並未作出明確規定,因此,在審判實踐中,如遇到第三人侵權的情形,仍可適用《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1條的規定來處理。
4、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受到傷害時如何適用法律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③ 近代司法三大基本原則是什麼

「所有權絕對」、「契約自由」以及「過錯責任」三大基本原則。‍

三大基本原則蘊含著民法調控社會生活所欲實現的目標,所欲達致的理想,是我國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本質特徵的集中反映,集中體現了民法區別於其他法律。

尤其是行政法經濟法的特徵。它貫穿於整個民事立法,確定了民事立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制定具體民法制度和規范的基礎。



(3)契約司法擴展閱讀:

司法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司法公正,包括實體法的公正和程序法的公正。這是司法活動的性質和法的內在精神要求的。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中包括 :

(1)、法律對全體公民平等。

(2)、公民依照法律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平等的義務。

(3)、任何公民的合法權益都受法律保護,任何公民的違法行為都要受法律的追究。

3、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依據即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排除主觀想像、分析和判斷的依據。要以法律的標准和尺度審理案件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事。

4、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其中包括 :

(1)、國家的審判權和檢察權分別有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依法統一行使。

(2)、司法機關依照法律獨立行使職權,不受行政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3)、司法機關在司法中必須依照法律規定正確的適用法律。這是由於司法權的三個性質即專屬性、行使職權獨立性和合法性決定的。

④ 行政契約與民事契約的主要區別在哪

行政合同又稱(行政契約)是指行政主體為了行使行政職能實現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標,而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經過協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達成的協議。
行政合同具有以下特徵: 1.行政合同當事人中一方必定是行政主體。在行政合同中,一方是從事行政管理、執行公務的行政主體,另一方是行政管理相對人,且行政主體處於主導地位並享有一定的行政特權,行政機關憑借國家賦予的優越地位,通過合同的方式行使行政管理權。2.行政合同的內容是為了公共利益而執行公務,具有公益性。行政合同是為履行公法上的權利和義務而簽訂的,如果合同內容只涉及私法上的權利與義務,則應視為民事合同。由於行政合同的公益性決定其內容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雙方都無完全的自由處分權。行政合同的簽訂,其目的是為了執行公務,實現特定的國家行政管理目標。3.行政合同以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為前提。行政合同屬於雙方行政行為,雙方的行政行為須以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為前提。當然,雙方意思表示一致並不等於雙方追求的目的相同,行政主體簽訂行政合同的目的是為了執行公務,行政管理相對方則是為了營利。 4.在行政合同的履行、變更或解除中,行政主體享有行政優益權。行政合同中當事人並不具有完全平等的法律地位,行政機關可以根據國家行政管理的需要,單方面的依法變更或解除合同,而作為另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則不享有此種權利。5.行政合同受特殊法律規范調整。行政合同的內容除少部分受民商法調整外,總體上是受行政法調整的,行政合同糾紛可以通過行政法的救濟途徑解決。在我國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行政合同法律制度,其糾紛的處理途徑尚未規范化.
行政合同與民事合同相比,兩者的存在著較大的區別。首先在合同主體方面,行政合同的當事人一方必定是行政主體,另一方是行政管理的相對人。雙方的權利地位是不平等的,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而民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其次在合同成立的原則方面,行政合同的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是行政要求前提下的自願和對等。行政主體在行政合同的締結過程中處於優先要約的地位,行政管理的相對人如果自願同行政主體締結合同就意味著要服從它的管理和監督,履行某些先合同義務。簽訂合同後,即使在具體的合同中未規定行政特權條款,也應視為其已經就上述內容與行政機關協商一致。而民事合同,充分保護契約自由,必須以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為前提,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最後在合同的履行、變更或解除方面。由於行政合同雙方當事人不具有完全平等的法律地位,行政機關享有行政優益權,行政機關可以根據國家行政管理的需要,單方依法變更或解除合同,行政管理的相對人則不享有此種權利。而民事合同,一旦依法成立,對當事人雙方都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由上述可見民法中的平等主體、意思表示一致、契約自由等原則並不能完全適用於行政合同,但它們體現出來的基本原則仍是行政合同的精髓之所在,是行政合同區別於行政命令、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等其他行政行為的重要標志。

鑒於行政合同的特殊性質,行政合同糾紛的救濟途徑也應有別於民事合同和其他的行政行為。我們認為首先是自力救濟。由於行政合同中包含大量的民法精神,行政合同糾紛的成因也很有可能包括合同的誠實信用、顯失公平、不可預見、不可抗力等因素。如果基與此類發生的糾紛,行政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完全可以先通過協商解決。這樣既可以使行政機關圓滿完成簽訂行政合同的目的即執行國家公務,又可以最大限度保護行政相對方的經濟利益。

其次是行政救濟。行政合同作為一種行政行為,應受行政法所調整,對於行政合同糾紛,故救濟途徑不可能排除行政救濟即行政復議。我國行政復議法第2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行政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作出行政復議決定,適用本法。」第6條對行政復議范圍作了明確的規定,其中第五款「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合法的經營自主經營權的」,第六款「認為行政機關變更或者廢止農業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是將納入行政復議范圍的行政合同具體化了。所以相對人也可以通過行政復議來解決發生的行政合同糾紛。

最後是司法救濟。行政主體在行政合同中處於優越的地位,而行政管理的相對人就成了弱勢群體。所以司法救濟是保護他們合法權益的最有效也是最後的途徑。我國行政復議法第5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2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為。」行政合同行為屬於行政機關針對特定的相對人就特定的行政合同事項實施的,能夠影響相對人法律地位,產生行政法上法律後果的行為,應屬具體行政行為,具有行政可訴性。

⑤ 買房時房產證沒過戶只有私人簽的買賣契約,可以進行司法公證來產生法律效力

聽說是有,不過就怕有糾紛,所以你去公證的時候一定要寫清清楚楚

⑥ 違背契約會受到法律懲罰嗎

要看雙方簽署的協議是怎麼約定的,違約一般是要承擔違約責任的。

⑦ 什麼叫房屋買賣契約鑒證

1、鑒證,顧名思義就是鑒定、證明,其行為主體是對合同具有管理職能的行為機關。

2、在已廢止的經濟合同法等法律中,法律明確授權工商行政部門為合同管理機關,對重大經濟合同進行鑒證是法定程序。合同法實施以後,工商部門對合同進行鑒證已不是法定程序,但當事人仍可以作此約定。

3、從現實情況來看,根據一些地方的規定,預購商品房,如果未到工商部門辦理鑒證手續,申請登記備案,房屋交易管理部門不辦理產權產籍手續。這是行政機關行使合同管理的一種措施,但不是法院認定合同是否有效的必要條件。

4、2003年3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第六條規定:「當事人以商品房預售合同未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為由,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不予支持。當事人約定以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為商品房預售合同生效條件的,從其約定,但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除外。」這一司法解釋就是依照合同法的規定,充分尊重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作出的,目的在於區分司法審判權與行政管理權的不同職能,正確行使審判權。

⑧ 法律屬於契約嗎

法律是強制性的契約,必須遵守
契約的主要形式是合同
契約法律關系屬於民法范疇,最主要的原則之一是意思自治,不同類型的合同相應的法律規定不同,但所有的合同關系肯定都受《合同法》的調整,其次《民法通則》,和不動產相關還需受《物權法》、《商品房買賣司法解釋》等法律調整,合同即契約,是產生債的原因之一,民事法律當中產生債的原因有四種,所以調整合同法律關系的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是相當多的,還是要看具體的合同類型。
房產買賣契約等同於房屋買賣合同,有沒有法律效力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依據《合同法》法律規定只要是不符合合同可撤銷,合同無效的法定條件,就是屬於有效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
以下是內容介紹:_
合同可撤銷
根據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以下情況,合同可以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成立的合同;
(二)顯失公平的合同;
(三)因欺詐成立的合同;
(四)因脅迫成立的合同;
(五)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
_合同無效
根據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以下情況,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者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
房屋買賣合同作為一種特殊的買賣合同,它是指出賣人將房屋交付並轉移所有權與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房屋買賣合同的法律特徵既有買賣合同的一般特徵,也有其自身固有的特徵。這主要表現為:
(1)出賣人將所出賣的房屋所有權轉移給買受人,買受人支付相應的價款;
(2)房屋買賣合同是諾成、雙務、有償合同;
(3)房屋買賣合同的標的物為不動產,其所有權轉移必須辦理登記手續;
(4)房屋買賣合同屬於法律規定的要式法律行為。

⑨ 如何理解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三條關於懸賞廣告的規定

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三條解釋:【懸賞廣告】

第三條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完成特定行為的人請求懸賞人支付報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懸賞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情形的除外。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於懸賞廣告的解釋。

【條文理解】

懸賞廣告,是指以廣告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之人給予報酬。大陸法系國家民法對懸賞廣告多有規定,如《德國民法典》第657條、《日本民法典》第529條、《義大利民法典》1989條、《瑞士債法典》第8條,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164條也有規定。我國《合同法》對懸賞廣告未作規定。但在實踐中,懸賞廣告糾紛經常發生,人民法院每年受理的懸賞廣告糾紛較多,且有不斷上升趨勢。懸賞廣告適用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在傳統的有報酬性的遺失物尋找等通常的民事行為之外,懸賞廣告還出現了證據懸賞、行政懸賞、刑事懸賞、執行懸賞等。另外,懸賞廣告因其於一定范圍內公開發布,且完成行為人為不特定的一人或者多人,與一般合同行為僅限於當事人雙方相比,具有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往往更受新聞媒體和社會大眾的關注。我國法院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已經審理過一定數量的懸賞廣告案件,雖然近來多承認懸賞廣告的效力,但由於缺乏法律依據,法官及社會各界對懸賞廣告的認識差異較大,案件的處理結果極不相同,社會的反映也眾說紛紜,已經影響到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和社會對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態度。因此,本解釋就懸賞廣告作了一般規定,以明確懸賞廣告的法律地位。

一、懸賞廣告的概念與類型

懸賞廣告是大陸法國家和地區民法普遍承認的一種民事行為,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相應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大致而言,懸賞廣告就是以公開的廣告的方式,對於實施某一行為的特別是對於引起某一結果而懸賞的人,有義務向實施了該行為的人支付報酬。懸賞廣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懸賞人做出懸賞廣告;二是相對人完成懸賞廣告確定的特定行為;三是完成特定行為人請求支付懸賞廣告聲明的報酬。因此,懸賞廣『告不是一個單獨的行為,而是一個動態的行為鏈結,由三個相互遞進的行為構成。懸賞人作出懸賞廣告是一種允諾,它是懸賞廣告產生的前提,是一種靜態的存在,可以稱之為存在型懸賞廣告;相對人完成懸賞廣告確定的行為,使懸賞人的允諾條件在事實_[已經實現,此時懸賞廣告由於相對人的參與正趨於有效,此時可稱為生效型懸賞廣告;相對人請求懸賞人支付報酬,則懸賞廣告的整個過程已經結束,此時的懸賞廣告可以稱為實效型懸賞廣告。

從國內實踐來看,懸賞廣告種類很多,除了通常的遺失物懸賞廣告以外,還出現了較多的特殊領域的懸賞廣告,如公安機關為偵破案件尋求線索的刑事懸賞,人民法院為強制執行而對被執行人或者被執行人財產的懸賞,還有案件的當事人進行的證據懸賞,以及報刊雜志的創意大賽等懸賞,企業的商標創意懸賞等等。盡管懸賞廣告的形式多樣,適用范圍越來越廣,但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類:一是對人性懸賞廣告,二是對世性懸賞廣告。

對人性懸賞廣告是指懸賞人對某個特定主體所作出的懸賞廣告,盡管該特定主體在懸賞廣告時並不為懸賞人所知悉,但懸賞廣告相對人卻是確定的。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遺失物懸賞廣告,再如,犯罪線索的懸賞廣告也屬於此類。其典型特徵是:懸賞廣告的相對方是特定的,並且相對方負有完成該行為的法定義務。如《民法通則》第79條第2款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物權法》第109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可見遺失物的拾得人是確定的並且依法負有返還遺失物的義務,但其依法仍然享有獲得相應報酬的權利。如《物權法》第112條規定:「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拾得人侵佔遺失物的,無權請求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費用,也無權請求按照承諾履行義務。」再如,犯罪案件的證人就是知悉犯罪情況的特定人,且依法負有提供線索和作證的義務。對人性懸賞廣告對於當事人相對明確,且較為簡單,在處理時一般不會過於復雜。

對世性懸賞廣告是指懸賞人對不特定人作出的懸賞廣告。有獎徵文、創意大賽等就是典型的對世性懸賞廣告。其典型特徵是:懸賞廣告的相對人是不特定的,且相對方也無法定或約定義務去完成該行為。如現在各大網站流行的原創作品大賽,網站作出大賽廣告,約定獲獎作品給予獎勵或者提供出版機會,參加作品大賽的人是不特定的,誰願意參加都可以,而最終能夠獲獎的作品也是不確定的。參加不參加作品大賽純屬個人意願和愛好,參賽人無法定參賽的義務。此類懸賞廣告由於相對人不特定且往往是數量眾多,因此其最終能否符合懸賞廣告約定的給付報酬的條件,需要經特別的程序才能確定,而不僅僅依靠相對人行為完成而確定,形成的糾紛案件較復雜。如前幾年某著名網站舉辦的一次創意大賽,最終結果是特等獎和一等獎多數空缺,結果引發了參賽者對評獎規則的爭議,並形成了訴訟案件。

二、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

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是事關懸賞廣告案件認定和處理的根本性問題,也是目前爭議最大的問題。目前,學理上對懸賞廣告的性質主要有「單獨行為說」和「契約說」兩種觀點。「契約說」又稱之為要約說,這種觀點認為,懸賞廣告人對於特定人或不特定人作出的懸賞意思表示是一個要約,相對人完成懸賞廣告指定行為是一個承諾,行為完成時,則契約成立。相對人在契約成立時,即有報酬之請求權。「契約說」是懸賞廣告最為傳統的觀點。依此觀點,懸賞廣告應適用民法關於法律行為和契約的一般規定,懸賞廣告也要求訂立契約雙方當事人之間必須有合意,即成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一致。所以,法官在處理懸賞廣告案件時,就必須按照合同法的原則來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對「契約論」提出挑戰的主要有兩點:一是不知道有懸賞廣告的人完成了懸賞廣告確定的行為的,有沒有按照懸賞廣告取得報酬的權利?二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完成懸賞廣告確定的行為的,是否享有懸賞廣告確定的報酬請求權?按照通常的契約理論,顯然不能認定於此上述兩種情形時,合同已經成立,並產生合同法上的債權和債務。因為按照合同成立的原則,雙方當事人的要約和承諾之間應當具有合致,而相對人完成行為是根本不知存在要約,則其完成行為不能認定為承諾。同樣,合同成立的前提是合同主體必須適格,即具備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訂立合同。

「單獨行為說」認為,懸賞廣告是因廣告人一方的意思表示而負擔債務,在相對方面則無須承諾,僅以一定行為之完成為停止條件。換言之,懸賞廣告人為意思表示並非要求相對方之承諾,其效力之發生僅以一定行為之完成。懸賞廣告的單獨行為說,可以很好地解決契約說面臨的兩大挑戰:不知懸賞廣告存在的人完成了懸賞廣告確定的行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完成懸賞廣告行為的,均可以享有報酬請求權。單獨行為說認為,懸賞廣告自作出時即產生法律約束力,其後完成懸賞廣告確定的行為,只是作為取得報酬的一個條件,而不是一種承諾。所以,完成行為人主觀認識和行為能力則不在報酬支付的考慮因素之內。同樣,單獨行為說也存在自身的問題,其不能說明懸賞廣告的撤回、撤銷以及因撤銷所生之損害賠償問題。按單獨行為說,懸賞廣告一經發布就使懸賞人受到其在懸賞廣告中所作出的意思表示的拘束,不能任意撤銷。但各國和地區多規定了懸賞廣告的撤回或者撤銷制度。如《德國民法典》第658條規定懸賞廣告可以有條件的撤回;《義大利民法典》第1990條第1款規定:「在前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之前,基於正當原因,允諾得被撤回。」《瑞士債法典》第8條第2款規定:「懸賞者在行為完成之前撤回懸賞的,除其能夠證明他人根本不能完成該行為的外,應當賠償他人善意地為完成懸賞廣告產生的費用。但賠償金額不應當超過報酬的數額。」我國台灣地區「民法」修正後的第165條也規定:懸賞廣告得於行為完成前撤回之,「預定報酬之廣告,如於行為完成撤回時,除廣告人證明行為人不能完成其行為外,對於行為人因該廣告善意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之責。但以不超過預定報酬額為限」。《日本民法典》第530條第(1)項規定:「廣告人於完成其指定行為者期間,可以用與前廣告同樣的方法,撤銷其廣告。」此處懸賞廣告的撤回,在合同法上與要約之撤回實有相似之處。

但究竟是採用契約說還是單獨行為說,實屬理論上之爭議,而觀各國和地區懸賞廣告之制度設計,處理結果大致相同。「契約說」通過對無行為能力人和不知道懸賞廣告存在之人完成懸賞行為之報酬請求權作特別規定後,仍然得到充分之支持,此與采單獨行為說無異。同樣,採用「單獨行為說」的,也對懸賞廣告之撤回或者撤銷制度予以規定,肯定懸賞廣告人之懸賞自由。正如王澤鑒先生所指出的,「懸賞廣告法律性質的爭論,嚴格言之,是一個法律學方法論上的問題」。「對具體問題之解決,並不因為採用何說而異,僅是說明方法不同而已」「在法學方法論上,應采實質標准。」近年,我國台灣地區「民法」修正案對懸賞廣告規定進行了修改,其意在正式採用「契約說」,以免理論爭論影響法律適用。台灣學界對該次修正有很大爭論,王澤鑒先生對此有不同見解。蘇永欽先生的認識可能更有意思,他認為,「由於懸賞廣告可以用契約方式作成,也可以採用單獨行為方式創設行為人(廣告人)一方的給付報酬義務,兩者皆不違反私法自治的基本原則,則立法者究應以何者為『典型』,決定的關鍵就在該社會中懸賞廣告的實務以何者為多,一般人以何種態度看待此類廣告。」所以,台灣地區「民法」關於懸賞廣告修正案「不論以契約還是單獨行為作為懸賞廣告的主要類型都不要緊,本次修改的貢獻,不在『正確』選擇了契約作為主要類型,而在把主次類型分得比較清楚。」

本司法解釋將懸賞廣告規定其中,在懸賞廣告的性質上當然可以解釋為採用了「契約說」。由於此處只是對懸賞廣告作了原則性規定,以期使懸賞廣告能夠取得普遍效力的法律依據,但規定過於簡單,法官處理各類懸賞廣告案件時必須充分進行解釋,准確把握懸賞廣告制度全部內涵和體系結構,以避免簡單采契約說而忽視特別情形的規制。

三、懸賞廣告的構成及效力

懸賞廣告之成立,按「契約說」,即須有要約和承諾,成立懸賞廣告合同。懸賞廣告是不要式合同、不要物合同、有償合同和雙務合同。具體而言:

1.懸賞廣告之要約

懸賞廣告的要約,就是懸賞人以公開聲明的方式對完成特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的意思表示。

(1)懸賞人。從懸賞廣告實踐來看,懸賞人的范圍很廣,懸賞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組織,並無特別限制。法人中既有民事主體的公司、企業,也有事業法人,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機關法人也成為懸賞廣告的主體。近年廣泛引發社會關注的懸賞廣告案件,多數與國家機關行使職權有關,如犯罪線索懸賞、執行懸賞、交通違法懸賞等等,都曾引發社會熱議。懸賞人必須是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發布懸賞廣告的,可以按照《合同法》和《民法通則》有關合同效力的規定處理。

對於懸賞人在發布懸賞廣告後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的,該懸賞廣告所產生的報酬支付債務如何來承擔,通說認為應當按照繼承法之規定處理,由繼承人承受其權利義務;如果屬於法人的,則應納人法人清算程序處理,仍由該公司享有權利,並以其財產承擔債務。

(2)以公開方式發布懸賞廣告。懸賞應當以公開形式予以聲明,即以「廣告形式」作出懸賞的意思表示。以「廣告形式」其意在要求懸賞應當以針對不特定人而聲明,而不僅限於廣告法規定的廣告方式。既可以在報刊上登載,也可以在廣播電視上播放;既可以在公開場合進行張貼,也可以當街喊叫;既可以是文字方式,也可以是語言方式。不特定人,以屬於多數為已足,一定范圍之人,亦無不可。

(3)須有一定行為的完成。完成一定行為是懸賞廣告要約的實體內容之一,它是懸賞人和相對人之間權利義務產生的基礎。一定行為,既可以是積極的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既可以是對懸賞人有利益的行為,也可以是對懸賞人不利益的行為,既可以涉及公利的行為,也可以涉及私利的行為,既可以是只有特定人能夠完成的行為,也可以是多數人都能完成的行為。完成一定行為,懸賞廣告中應當有一定期限的限制,行為之完成應當在期限內,超出期限的,不能產生懸賞廣告中完成一定行為的效果。

該行為應以合法行為為限,凡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侵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行為,均不能成為懸賞廣告之「行為」。即使完成了該行為,也不能產生懸賞廣告之效力。所以,本條解釋規定「但懸賞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情形的除外」,意即懸賞廣告如果存在法律規定無效情形的,不能產生懸賞廣告的效力,應按照無效合同處理。

對於在懸賞聲明之前已經完成一定「行為」的,是否可以按照懸賞廣告而取得報酬請求權,應當細究懸賞之本意,即看懸賞人意在促使完成一定行為還是重點在於一定行為,如果屬於前者,在懸賞前已經完成的行為不符合懸賞要求,如果屬於後者,在懸賞前已經完成的行為符合懸賞的要求。比如,刑事犯罪的親屬為及早破案而發布對提供破案線索的人給予報酬,在發布懸賞廣告之前有人已經向公安機關提供了破案的線索,而正由於該線索,使公安機關順利破案,懸賞人其意在能有線索幫助破案,而不在於是否在懸賞後提供破案線索,因此應當認定提供線索的行為符合懸賞廣告要求。

2.懸賞廣告的承諾

懸賞廣告的承諾與一般合同的承諾不同。一般的承諾是一種意思表示,並須向要約人作出,以承諾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懸賞廣告的承諾,是以完成一定行為為意思表示的方式,完成一定行為時承諾生效。此即懸賞人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完成特定行為的人請求懸賞人支付報酬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支持」之本意。當然通常情況下,懸賞廣告的承諾應當以行為人知道有懸賞廣告存在為前提,即完成行為以對懸賞廣告要約之承諾為目的。但這只是通常情況,對於特殊的兩種情況,應當特別對待:一是對不知道有懸賞廣告的人完成一定行為的,不能以行為人行為時不知懸賞廣告存在為由使其不享有報酬請求權。對此有兩種解釋:擴大承諾范圍,懸賞廣告的承諾以完成行為即為成立,不以知道懸賞廣告為必要;將不知懸賞廣告存在之情形設為特例,准用懸賞廣告承諾的法律效果,即享有報酬請求權。兩種解釋方法其結果相同,均無不可。對此各國法律均設特別規定。二是無行為能力人完成一定行為的,是否享有報酬請求權。懸賞廣告是契約行為,承諾人應當是適格的合同主體,以有行為能力為必要。因此,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完成一定行為的,原則上不能當然作為承諾,在處理上,可以根據《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關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合同的有關規則,由法定代理人追認而確定其生效,當然也可以享有報酬請求權。盡管如此,可能使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理論上權利保護不足,但實踐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完成懸賞廣告行為的情形很少見,加之法定代理人追認制度,似可解決好這一問題。

3.懸賞廣告的效力

懸賞廣告成立後的法律效果有兩方面:一是行為人的報酬請求權,二是行為結果的歸屬。

(1)報酬請求權。報酬請求權是懸賞廣告最主要的法律效果。懸賞廣告中一般都會明確約定支付一定的報酬,這是完成行為人享有報酬請求權的基礎。一般情況下,懸賞廣告會對支付報酬的數額有明確約定,如「如有提供破案重要線索者,支付酬金五十萬元」,或者「評為一等獎之作品,獲得獎金一萬元」,「請拾到者歸還,失主願以五千元重謝」等。懸賞廣告有明確約定的,支付報酬時則以約定為准。也有一些懸賞廣告對支付報酬的數額沒有具體約定,只是說「請予歸還遺失物,失主願重金酬謝」。重金酬謝,只是說明要給予酬謝,但酬謝的數額並不明確。加之我國《物權法》關於遺失物歸還的報酬也沒有明確規定,具體標准還需要法官自由裁量。但一般應當符合:下不低於完成行為人為此付出的費用等成本,上不高於懸賞廣告人因此而獲得的最高利益。如歸還遺失物的,不能低於拾得人的保管費用、返還費用,不宜高於遺失物本身的價值。總之,應以生活之常識、常理,按照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報酬的數額。

(2)完成懸賞廣告行為所產生的成果的歸屬。一般的完成懸賞廣告行為都會產生成果,有的成果不能獨立存在,如提供線索破案,結果是破案,但不能作為獨立價值而確定其歸屬;有的成果則可能成為法律上承認的獨立價值的財產,如文稿、商標、專利等等。那麼這些完成行為的人取得報酬請求權後,這些完成行為之成果該如何確定其歸屬Z參考各國立法例,原則上這些成果的歸屬應按照懸賞廣告的約定處理。懸賞廣告沒有約定的,原則上歸行為人所有。

四、懸賞廣告的適用范圍

懸賞廣告在兩種情況下效力受到限制:一是對於懸賞廣告確定的行為完成負有特定合同義務的人;二是對於完成懸賞廣告確定的行為負有法定義務的人。

(一)對於懸賞廣告約定的行為負有特定的合同義務

根據懸賞廣告人與相對人的合同約定,該合同相對人對完成懸賞廣告中的行為負有合同義務的,則該相對人完成懸賞廣告的行為,同時也是其履行與懸賞廣告人合同義務的行為,這就產生同一行為滿足兩個法律關系的情形。此種情形,應當採用特別約定優先的原則,該合同相對人只能按照其與懸賞廣告人之間單獨的合同約定承擔相應的權利義務,而不適用懸賞廣告取得報酬請求權。比如,游泳場館按照其與顧客簽訂的合同,負有在顧客游泳過程中出現緊急情況的救助義務,不能因為其進行的救助行為與懸賞廣告約定的行為一致,而要求取得報酬。

(二)行為人負有完成該行為的法定義務

行為人負有完成該行為的法定義務的,行為人完成懸賞廣告的行為,不能依據懸賞廣告取得報酬請求權。行為人負有完成懸賞廣告行為的法定義務的情形相對較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國家公職人員依據法律規定,履行其職務的行為,即使與懸賞廣告所指定的行為一致,也不能依據懸賞廣告取得報酬請求權。因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承擔著履行好職責的法定義務,即使沒有懸賞廣告也應當完成其職責。如果允許懸賞廣告適用於國家機關人員履行公職的行為,其結果會導致公權力行使如同交易,不利於維護公權機關的形象,同樣,如果允許適用懸賞廣告,也與公權力之性質相違背。公安機關就負有犯罪偵查和維護治安的職責,破案是其法定義務,不得推辭。如《人民警察法》第19條規定:「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期間,遇有其職責范圍內的緊急情況,應當履行職責。」第21條規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處於其他危難情形,應當立即救助。」諸如制止犯罪、追捕逃犯、捉拿盜賊、尋找價值重大的遺失物、解救人質等都屬於其職責范圍內的緊急情況,警察完成以上工作即使是在非公職期間,仍然屬於其法定職責,仍然不能按照懸賞廣告請求支付報酬。國家質檢部門就應當對產品質量問題進行檢查監督,海事救撈局對遇險漁民的救助也是法定職責等等。當然一般情況下,國家公職人員在執行公務之外,按照懸賞廣告要求完成一般的民事行為的,與其他民事主體一樣,也有權享有民事權利,在完成懸賞廣告的指定行為後可享有報酬請求權。

2.依據法律規定負有完成某行為的義務的人,完成該行為時也不能取得報酬請求權。如犯罪受害人對提供破案線索的懸賞廣告,如果犯罪人提供了犯罪線索的,不能按照懸賞廣告取得報酬請求權。再比如,竊賊偷了人家的東西,失主尋物懸賞廣告,竊賊歸還該物的,也不能按照懸賞廣告取得報酬請求權。還有因其在先行為而產生了完成某一行為的義務的,即使完成了該行為,也不能按照懸賞廣告請求支付報酬,如帶未成年人去游泳,未成年人出現溺水,該人就負有救助的義務,不能因為其救助行為而向未成年人的家屬要求支付懸賞廣告約定的報酬。

懸賞廣告適用的上述例外情形,為一般通例。現實中也經常見到如犯罪受害人家屬獎賞破案的警察的情況,獎賞負有法定或者合同義務的人的情形。此種獎賞原則上屬於道德層面,由當事人自願履行。如果人民法院受理此類案件,除非當事人在懸賞廣告中明確確定不適用上述例外,一般不宜支持支付報酬的請求。

五、懸賞廣告的幾個特殊問題

(一)數人完成懸賞廣告行為的報酬請求權問題

實踐中數人完成懸賞廣告行為的,如何確定報酬請求權問題,是實務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一般可分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1.數人先後分別完成該行為的,除非懸賞廣告中有特別約定,一般應由先完成該行為的人取得報酬請求權,後完成行為人不能取得報酬請求權。

2.數人共同完成該行為或者同時分別完成該行為的,由該數個行為人共同取得報酬請求權,每人有權獲得報酬的相等部分。

(二)懸賞廣告的撤回問題

允許懸賞人於一定條件下撤回懸賞廣告,是各國和地區通行的做法。如《德國民法典》第658條規定:「到行為實施時為止,懸賞廣告可以被撤回。只有在撤回被以與懸賞廣告相同的主要公告,或者以特別的通知進行撤回時,撤回才有效力。」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165條第1項規定:「預定報酬之廣告,如於行為完成前撤回時,除廣告人證明行為不能完成其行為外,對於行為人因該廣告善意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之責。但以不超過預定報酬額為限。」

懸賞廣告的撤回,在時間上各國和地區規定並不一致。德國以行為實施前為必要,而瑞士、我國台灣地區則以行為完成前為必要。按契約說,承諾成立前,要約可以撤回,我國《合同法》對此有規定。所以,懸賞廣告原則上應以行為完成前為時間上的限制。如果行為已經完成,則懸賞廣告已經完成生效,即不能再撤回要約,只能是撤銷懸賞廣告,其後果也是合同違反而非違反要約。

懸賞廣告撤回,在形式上應當以不低於懸賞廣告方式。撤回懸賞廣告應當採用與懸賞廣告相同或者優於懸賞廣告方式的形式,才能產生撤回的效力。如果不能符合此項要件,則懸賞廣告的撤回不產生法律效力,懸賞廣告仍然有效。但對於明知已經撤回的行為人,該撤回有效。

懸賞廣告撤回,在法律效果上,按照撤回的情況而有不同。如果是在行為實施前撤回的,由於行為並未發生,懸賞廣告失效後,不會產生其他法律後果。如果撤回於行為完成前進行,懸賞廣告失效後,依懸賞廣告實施一定行為的人,因懸賞廣告被撤回而遭受的損失,可以請求懸賞廣告人給予賠償,賠償額以懸賞廣告約定的報酬額為限。如果懸賞廣告人能夠證明,該行為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則不承擔賠償責任。

熱點內容
應榮輝法官 發布:2024-11-03 04:03:05 瀏覽:99
萬州合同律師 發布:2024-11-03 03:24:31 瀏覽:232
道德經第9章 發布:2024-11-03 03:23:37 瀏覽:359
道德是客觀 發布:2024-11-03 03:13:56 瀏覽:443
門診部的各項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3 03:10:13 瀏覽:553
法律援助家庭貧困申請表怎麼填 發布:2024-11-03 02:28:22 瀏覽:118
家長會假勞動法 發布:2024-11-03 02:27:29 瀏覽:307
非責任事故法律依據 發布:2024-11-03 02:12:58 瀏覽:864
勞動法關於拖欠工資的條款 發布:2024-11-03 01:48:40 瀏覽:225
寧波大學訴訟法研究所 發布:2024-11-03 01:31:10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