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調整於

民法調整於

發布時間: 2022-05-16 02:55:32

民法調整什麼的法律關系

法律分析: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平等主體是指民事主體即公民和法人參加民事活動的主體資格平等及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各方當事人的地位平等。由於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按民法規范確立的法律關系也就只能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同時,民事法律關系不僅符合國家的意志,更體現著當事人的意志,一般是由當事人依自己的意思自願設立的。只要當事人依其意思實施的行為不違反法律規定,所設立的法律關系就受法律保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② 民法調整的范圍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指民法所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是指平等主體間基於人格或身份而發生的,與人身不可分離,不具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義務關系。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以財產歸屬和財產流轉為主要內容的權利義務關系。

資料拓展:

中國民法學界在討論中提出的四種觀點:

(1)認為民法調整一定范圍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財產關系包括財產所有關系和財產流轉關系;

(2)認為民法調整以商品經濟關系為核心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商品經濟關系決定了民法調整對象的平等性質;

(3)認為民法應調整受價值規律自發作用的經濟關系以及一定的人身關系,具有計劃組織因素的經濟關系由經濟法調整;

(4)贊同前蘇聯現代經濟法觀點,主張仿效1964年原捷克斯洛伐克民法典和1975年原民主德國民法典,使民法成為公民權益保護法。

1986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採用了前二種觀點,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但在中國法學界,對民法調整對象問題仍未取得一致意見。參見〔民法〕。

資料參考:民法調整對象

③ 民法要調整哪些財產關系

根據《民法通則》第二條的規定,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工貿結合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第一,我國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既包括財產關系,又包括人身關系。第二,我國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主體既包括公民,也包括法人。第三,我國民法挑戰書的是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確立了我國民法的私法屬性。

《民法通則》第2條關於民法的規定,指明了民法的調整對象,即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在這里,平等主體、財產關系、人身關系即成為民法調整對象的三個要素。

【財產關系】

(一)財產關系是以財產為媒介發生的社會關系,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中形成的具有經濟內容的社會關系,屬於物質的社會關系。

(二)民法並不調整全部的財產關系,而只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橫向財產關系,包括財產所有關系和財產流轉關系,即發生在平等主體之間因財產的歸屬和財產的移轉所產生的經濟關系。

(三)財產關系的特徵是:

1、這種財產關系主要是商品經濟關系、市場經濟關系。

2、這種財產關系的主體處於平等地位。

3、這種財產關系是等價有償的。

其中財產關系是以商品經濟為基礎的財產所有和財產流轉關系,一般具有平等自願和等價有償的性質。民法調整對象隨民法的發展而變化,在與公法分離而成為獨立法律部門之初,民法所調整的是旨在實現私人利益的社會關系,包括民事主體人格、婚姻家庭、物權、財產繼承、債權、民事侵權(即「私犯」,包括盜竊、搶劫)和民事訴訟等關系。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努斯即稱:「規定羅馬國家事務的是公法,規定私人利益的是私法。」

在近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民法則調整國家權力不直接介入的各種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與羅馬私法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將盜竊、搶劫和民事訴訟關系分出由公法調整。同時,在民商分立的大陸法系國家,商法相對獨立,民法一般不直接調整因投資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而形成的商事關系。在社會主義國家,蘇俄於十月革命後分別編纂了婚姻、家庭和監護法典,民法典,土地法典和勞動法典等,法學界則按社會關系的性質決定法律部門的劃分及其調整對象的理論,於30年代末確認民法部門的調整對象不再包括婚姻家庭關系、土地關系和勞動關系。由於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社會主義國家承擔了對社會經濟進行計劃和組織協調的職能,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學界則摒棄了公私法劃分的做法和民法是私法的傳統觀念,因此在前蘇聯於50年代中期准備更新民法和中國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准備編纂民法時,兩國的民法學界都開展了關於民法調整對象的討論。前蘇聯的討論結果是,蘇維埃民法的調整對象是以所有制形式為依據、並與價值規律和按勞分配規律的作用有關的社會主義財產關系以及某些人身非財產關系,其中財產關系的平等性是由這種關系受價值規律制約所決定的。50年代後期,前蘇聯現代經濟法學派興起,該學派提出,社會主義組織之間的經濟關系具有計劃組織因素與價值因素融為一體的特點,因而應由獨立的經濟法部門調整,民法只應調整公民之間和公民與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以及人身關系。但該觀點未被立法者所接受

④ 民法調整的范圍是什麼

法律分析:我國民法通則第二條規定,我國民法調整范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是指平等主體間基於人格或身份而發生的,與人身不可分離,不具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義務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⑤ 民法的調整范圍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調整范圍如下:公民等平等主體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且前述的人身關系是指平等主體間基於人格或身份而發生的,與人身不可分離,不具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義務關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⑥ 民法調整哪些民事關系

民法學是研究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現象和民法所反映的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

民法的調整對象

所謂民法的調整對象是指民事法律規范所調整的特定的社會關系。《民法通則》第2條關於民法調整對象的規定包括兩層含義:
1. 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發生在平等主體之間,即公民之間、法人之間以及公民與法人之間;
2. 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上述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一、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
財產關系,是指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經濟內容的社會關系。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以財產所有和財產流轉為主要內容的權利義務關系。
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具有以下【特點】:
1.主體地位平等。
2.主體意思表示自由。
3.等價有償。
4.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的基本內容是財產歸屬關系和財產流轉關系。財產歸屬關系是指民事主體因佔有、使用、收益、處分財產而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財產流轉關系是指民事主體為獲取利益而相互交換財產所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財產歸屬關系與財產流轉關系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財產歸屬關系是財產流轉關系的前提,財產流轉關系又常常是財產歸屬關系的發生根據。
5.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在利益實現方面大多具有等價有償的特點。
二、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
人身關系,是指與民事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以特定精神利益為內容的社會關系。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是指平等主體之間基於人格或身份而發生的、與人身不可分離、不具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義務關系。
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有以下【特點】:
1.主體地位平等。
2.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的內容,是人格關系和身份關系。人格關系,是指民事主體為實現人格利益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包括民事主體的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肖像權等。身份關系是民事主體基於身份利益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在民法上表現為配偶權、親權等。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以特定的精神利益為內容,與主體不可分離,不具有直接的財產內容。
3.民法所調整的人身關系雖然不具有直接的財產內容,但是某些人身關系是財產關系產生的前提條件。同時,對民事主體的人身權進行侵害會導致民事主體的財產損失。

⑦ 民法是調整_____之間____和____的法律制度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⑧ 我國民法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

法律分析:民法典調整民事法律關系。每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都有自己特定的調整對象,解決特定的社會矛盾,從面與其他部門相區別。由於我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因而使我國民法具有其他法律部門所不具有的內容和特點。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⑨ 1、我國民法調整對象的是( )

我國民法調整對象的是:(A、平等主體間的人身關系;B、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回)。

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可以答概括為: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當事人主體平等,人身關系中那些領導與被領導、支配與被支配、平等與不平等的關系,不屬於民法調整范圍。



(9)民法調整於擴展閱讀:

由於這種人身關系反映著存在於特定人格或身份上的利益,因而與人身不可分離,具有專屬性。財產關系的主體可以依法或依約定變更、繼承,但是除法律規定外,人身關系卻不可與特定主體相分離而變更、繼承。

有人認為知識產權中也有身份權的內容,如作者的署名權、發表權等。身份權中的身份,是一種長期的相對穩定的人與人之間的狀態,如父子關系、監護身份等。知識產權中的人身權,從種類上看,應當屬於人格權的范疇。

熱點內容
非責任事故法律依據 發布:2024-11-03 02:12:58 瀏覽:864
勞動法關於拖欠工資的條款 發布:2024-11-03 01:48:40 瀏覽:225
寧波大學訴訟法研究所 發布:2024-11-03 01:31:10 瀏覽:911
遼寧省北票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4-11-03 00:47:34 瀏覽:511
法治解難題 發布:2024-11-02 23:54:00 瀏覽:17
政務院和法院 發布:2024-11-02 23:47:43 瀏覽:427
一般來說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 發布:2024-11-02 23:33:08 瀏覽:576
快遞條例屬於行政法規 發布:2024-11-02 23:08:48 瀏覽:237
物業管理人員罰款條例 發布:2024-11-02 21:59:17 瀏覽:251
四中全會依法治國認識 發布:2024-11-02 21:55:50 瀏覽: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