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西方司法解釋

西方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5-16 03:17:30

『壹』 西方司法機關包括什麼

1、大陸法系一般有檢察院,法檢都算司法機關。
2、英美法系一般沒檢察院,只有法院是司法機關。檢察權或附於行政權(如美國的司法部),或附於司法權(就是在法院內設置檢察部門)。
簡介;
司法機關(judicial branch)是行使司法權的國家機關。狹義僅指法院,廣義還包括檢察院。在資本主義國家,司法機關與立法機關、行政機關互不從屬。在社會主義國家,司法機關從屬於國家權力機關而相對獨立於其他國家機關。
在中國,司法機關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兩大類。
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依法公正行使國家審判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地方各級法院主要指省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
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法嚴格行使國家的檢察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檢察院包含省級人民檢察院、市級人民檢察院、基層人民檢察院。
公安機關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行政機關,同時它又擔負著刑事案件的偵查任務,在履行刑事偵查職能的時候,公安機關可以被認為是司法機關的一部分,在行使行政職能時則不屬於司法機關。
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偵查部門、軍隊保衛部門等其他負有刑事偵查權的機關在進行刑事訴訟的過程中其角色同公安機關。

『貳』 西方國家的司法獨立原則與中國的審判權獨立行使原則的區別是什麼

主要區別。

1、司法獨立原則是比較徹底,比較全面深刻的三權分立的結果,與國家機關治理結構有很大關系。

2、審判權獨立基本上還是很有限,僅僅限於法院審判案件這樣的過程中。而與國家治理結構,也就是法院相對於立法機構,行政機構的地位,沒有涉及。

3、司法獨立在國外是法官的獨立。審判權獨立在國內指的是法院這個機構的獨立,兩者差別很大。

『叄』 司法的名詞解釋

司法,又稱法的適用,通常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司法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司法是實施法律的一種方式,對實現立法目的、發揮法律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由於「三權分立」,司法與行政、立法之間有嚴格界限和區分。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肆』 送達規定司法解釋

送達規定司法解釋包括:
1、受送達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受送達人指定的代收人同意在指定的期間內到人民法院接受送達的;
2、受送達人下落不明的;
3、法律規定或者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中約定有特別送達方式的。
「司法」一詞大都同時作為學理和法理上的概念和各國實定法上的用語而存在。依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司法有別於立法及行政,是「處罰犯罪或裁決私人爭訟」的權力,性質上屬於純粹的法律作用,而非政治作用。法官不過是法律的傳聲筒,只能依三段論法精確地適用法律條文,不具有違憲審查權,甚至連解釋權亦嚴格受到限制。但從現代各國司法體制及司法機關的職權來看,孟氏對司法的定義方式顯然與現實已有了很大的不同。
司法的內容受各國傳統及時代因素影響,具有歷史的可變性,無法以一定的方式加以界定。考察現代各國對「司法」概念的具體實踐,大體上,美日與德法堪稱兩類典範。
司法的實質並不在於司法范圍的深廣,而在於「司法」之所以成其為「司法」的底線。我國司法體制本仿蘇聯的模式而設置,當年所著力效仿的蘇聯在解體之後,其原有的的司法體制亦分崩離析。現今的俄羅斯和獨聯體、東歐各國在司法體制上也業已全盤接受西方的「三權分立」學說,並已完成相應改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七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我國司法機關和外國司法機關可以相互請求刑事司法協助。第四十二條 辯護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隱匿、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不得威脅、引誘證人作偽證以及進行其他干擾司法機關訴訟活動的行為。

『伍』 請問中西司法制度的區別謝謝

中西法律文化比較依然是21世紀中國法律文化研究中的一項重大課題。經驗和科學告訴我們,法律制度的有效建構和運作依賴於相應的法律文化的存在,法治的成長必須紮根於相應的法律文化土壤。追本溯源,中國法律現代化的建設是在西方法律文化沖擊而與自己固有的法律傳統人為割裂的情況下展開的,因此,百年來一直存在著中西兩種法律文化的沖突。目前,我國正在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司法制度改革,可見,我國司法制度改革的順利推進,必須依賴於對法律文化的理性分析,而從司法角度對中西法律文化進行分析更是其中的關鍵。
在研究中西法律文化異同之前,先說一個有趣的現象。作為法律的形式化象徵,在西方有「司法女神」,在中國有「司法神獸」。司法女神鵰塑在西方法院建築中會經常看到,我們在港劇裡面也能經常看到。司法女神一手執寶劍,一手拿天平,最值得注意的是女神的眼睛是閉著的或是用布蒙著的,所以也叫蒙目女神。寶劍表示力量,天平表示公平,額發表示誠實,閉眼表示「用心靈觀察」。造像背面往往刻著古羅馬法顏:「為實現正義哪怕天崩地裂」。中國的「司法神獸」,是一隻像牛或羊的獨角獸。它是中國的司法神,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眼睛不僅睜著,且睜得很大,怒目圓睜。它是中國第一位法官皋陶在辦案時如爭執不下,就將這叫做獬豸獸牽出來,它會用那隻獨角去抵觸真正的罪犯。西方和中國的司法神有一個顯著的區別,就是司法女神的眼睛是閉著或用布蒙著的,而中國的司法神獸眼睛是怒目圓睜。這一顯著區別體現著中西司法理念的不同,更深一層地看則是中西方法律文化的不同。
以司法制度為例,下面就來分別探討中西法律文化的特點。

一、 西方的法律文化
西方司法制度一般是指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國家的司法制度,其基本特點是:司法權獨立於立法權、行政權;實行審判公開制度,訴訟活動的透明度較高;律師辯護和代理制度發達,當事人獲得辯護率較高;推行自由心證和無罪推定原則;注重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保護;訴訟作為主要的糾紛解決機制,適用率極高。西方司法制度體現了司法獨立性、中立性、終局性等屬性,是一種比較先進的司法制度。它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完善過程,真正發揮了司法的功效,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西方的司法制度代表著現代化的司法制度。
然而,西方司法制度的形成和發展,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而是有其獨特深厚的文化內涵的。個人本位和權利本位是西方司法制度最核心的文化內涵。個人本位的價值觀認為,每一個人都是理性的自然存在,任何人都無權將他人視為達到主觀目的的手段,每個人都是自治的主體人、目的人,個人價值應當優於社會價值。權利本位是伴隨著個人本位而產生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認為,國家權力來源於公民,公民有權主宰國家,國家應優先保障公民的主人地位及相應權利的取得。個人本位和權利本位的價值觀源於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古希臘、古羅馬發達的契約關系為自由、平等、權利等法權觀念的生長提供了社會條件。古希臘法與羅馬法所倡導的個人本位和權利本位的價值觀後來隨著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的大力宣揚而成為西方法律文化的主流,並進一步上升為法律觀念。西方國家的諸多訴訟原則、規則都是對個人本位、權利本位的一種回應。例如,確立了被告人獨立的訴訟主體地位,被告人不再是訴訟的客體,不得對其進行刑訊逼供和有罪推定;被告人不僅有權就自己無罪、罪輕或減輕、免除刑罰作自行辯護,還有權聘請律師協助辯護或接受法律援助。再如,確定國家刑事訴訟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人權,尤其是個人利益與國家、社會利益發生沖突時,更多的是強調對個人利益的保護,比較突出的一個表現是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和疑罪從無規則。
法律和民主至上的價值觀也是西方司法制度的重要文化內涵。西方國家向來具有濃厚的法律與民主色彩。這也與他們早期發達的商品經濟密不可分。商品經濟講求平等競爭,它是孕育民主的天然土壤。而商品經濟下產生的契約關系則是一種法律關系,它直接推動了法律的發展。今天,法律和民主在西方國家的滲透面更廣。無論是經濟、文化、政治、宗教領域還是個人的日常生活領域,都在推崇民主,追求法治。法律和民主至上的價值觀同時也成為西方司法制度發展的內在動力。為了體現民主,賦予被告人與原告人同等的訴訟地位和訴訟權利;為了體現民主,司法權獨立於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的運作向民眾公開,並讓更多的民眾參與。法律至上的觀念使訴訟成為解決糾紛的首要途徑,並促成了律師業的極大發展。總之,法律和民主至上的價值觀使西方的司法制度處於一種民主、有序、理性的運行狀態中。

二、 中國的法律文化
我們現在的制度建設從總體上來說是學習西方的結果,而且是從不同國家的法律文化中東拼西湊的結果。大體上說來,我們總體上的制度因素有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歐洲大陸的,以及日文版的歐洲大陸的法律傳統。第二方面是社會主義的,尤其是俄文版的社會主義學說和社會主義制度。直到今天,法院的地位低微,檢察院的監督權以及司法權行使方式過程中的所謂的群眾路線,這些東西都跟蘇聯的制度很有關系,對具體審案法官的司法解釋權的剝奪都跟蘇聯的司法制度有很密切的關系。第三方面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我們中國人做事情所喜歡採取的方法,我們的政治文化,我們的法律文化,這些東西也許在我們的表層制度上看不到多少,我們的表層制度都是西方化的,但我們骨子裡的運作過程,我們所遵循的一些准則,我們自覺不自覺地所採取的一些方法,都還是我們兩千年來所一直採取的方法。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形成有其獨特的經濟基礎、社會制度、地理環境等方面的原因。今天,我們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取代了傳統的封建制經濟,而且我們不再閉關自守,而是在經濟、行政、司法等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可以說,傳統法律文化產生的基礎已不復存在。然而,用中國的手段操作西方的模式,這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非常明顯的一種狀態。例如,法院院長很少有人會覺得自己是獨立於地方政府的法官,他覺得自己只是一個下屬,他只是地方權力格局中的—個棋子,下棋的人把他搬到哪兒就是哪兒。正是在這種前提下,分析我國的法律文化不能光從傳統法律文化分析,而應該分析引進西方法律文化後的中國法律文化所產生的獨特性和沖突。具體體現在:
第一,受家國本位、義務本位價值觀的影響,我國的訴訟目的偏向於懲治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整體利益,而對個人尤其是被告人的權利保障不力。我國引入了辯護制度,賦予被告人辯護權,但是在司法實踐中,被告人的辯護權並沒有得到真正實現。被告人的自行辯護權利受到種種限制,辯護律師沒有充分的調查取證權,訴訟權利也得不到應有的保障。法官無視辯護意見,先判後審的現象屢禁不止。另外,法律雖然規定舉證責任在於控方,但又規定被告人應當「如實供述」,「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為了盡快查明案件,違法取證、刑訊逼供的現象也較為常見。比如我們常常能在一些譯製片和港劇中,聽到這樣一句與「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同樣熟悉的話:「你有權保持沉默!」這兩句話充分反映了中西方兩種不同法律文化、不同人文精神的差異所在。
第二,等級特權思想仍然存在於不少人尤其是實權人物的觀念里。有些司法人員辦理案件不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而是以當事人的身份、職務、社會地位為依據;某些高級官員違法犯罪,可以憑借其權勢與地位逃避法律責任;某些權大、官大的所謂「上級人物」可以任意干涉司法活動,強迫司法機關按照他們的意圖辦事,強行更改或拒不執行法院的裁判,甚至憑借特權隨便調離秉公執法的司法人員。等級特權思想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獨立、司法公正等法律原則遭到了嚴重破壞。
第三,雖然我國已實行司法獨立,然而司法行政不分,行政權力過於膨脹的傳統使我國司法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司法機構的改革困難重重。我國的司法機構設置與行政區劃重疊,在機構名稱前均冠以某某省、某某市的名稱。司法人員的級別與行政機關的級別完全相同,也有處級、科級之分。在工作機制上,採用行政化的層層批示制,合議庭報庭長、院長審核、審批,院長提請審判委員會決定或者是下級法院向上級法院請示。這些與行政機關雷同的做法不符合司法工作的特點,也不能滿足司法工作的要求。另外,司法機關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行政化現象,即其財政受制於地方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沒有獨立的經費來源,而是每年由同級政府提供經費。司法經費的不獨立使得司法領域內地方保護主義惡性蔓延,嚴重影響了司法的獨立性。
第四,受息訟觀念的影響,我國訴訟制度解決糾紛、保障法律實施的功效得不到充分發揮。訴訟觀念的淡薄使得我國民眾遇到糾紛時寧願選擇和解或通過民間調解。民間調解雖然在表面上避免了一些糾紛的公開化,但由於它以傳統的倫理道德乃至家法家規為主要依據,因而不利於人們法律意識的培養,也不利於法律的實施。而且和解、民間調解等非訴訟機制的過多適用,限制了訴訟機制功效的發揮,不利於現代司法制度的構建。
第五,人情、地緣關系也是我國司法改革中某些難題的症結所在。因為重人情、重關系,證人不願出庭作證,以免得罪他人,破壞良好的人際關系,所以證人的出庭率極低,作證質量也不高;因為重人情、重關系,很多情況下,打官司成了「打關系」,沒有關系也要找關系、拉關系,所以司法不公、司法腐敗現象日益嚴重;因為重地緣關系,地方保護主義盛行,使得異地取證、異地執行難上加難。由此可見,引入的先進司法制度如果沒有相應的文化理念支持,相反卻受到本土傳統法律文化的不良影響,那麼其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異化,在本土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綜上可見,中西方司法制度的差異根本在於兩者法律文化的差別。根源於傳統法律文化的中國司法制度,只是生搬硬套地學習運用西方的司法制度是行不通的。只有理性地看待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異,找准中西方在法文化上的共通點,尋找解決兩者文化沖突的方法而又保留和發展我國自身法律文化的獨特性,才能更好地建設和完善我國司法制度。當然,這也是建設我國法治社會的必由之路。

『陸』 司法解釋是怎樣出爐的

影響深遠的司法解釋出爐前經過了怎樣的反復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又是如何制定出來的?
制定程序嚴格
●歷經立項、起草、審核、審議、發布、備案六大程序
「我國已有最高法2007年出台的《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規定》、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2005年通過的《司法解釋備案審查工作程序》及1983年修改的人民法院組織法等多部規范性文件。這些文件推動了司法解釋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形成了司法解釋立項、起草、審核、審議、發布、備案等制度規范。」中國政法大學研究員朱巍說。
據最高法審委會專職委員、研究室主任胡雲騰介紹,制定司法解釋必須統一立項。每年,最高法都會制定年度司法解釋立項計劃,經審委會討論後實施。最高法各審判業務部門、各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提出制定司法解釋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提出制定司法解釋的議案、提案,以及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其他組織和公民提出制定司法解釋的建議等,都是司法解釋立項的重要來源。
《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規定》明確規定,「司法解釋起草工作由最高人民法院各審判業務部門負責。涉及不同審判業務部門職能范圍的綜合性司法解釋,由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負責起草或者組織、協調相關部門起草」,要求司法解釋起草必須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徵求意見,必要時還要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最高法很注重發揮專家學者的作用,邀請專家學者參與起草、討論、提出咨詢或修改建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肖建國說,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後,最高法成立了12個小組,分工負責分頭起草司法解釋。肖建國參與了第一起草小組的工作,涉及起訴、受理、管轄、期間、送達、訴訟費用等方面內容。多年來,他已參與20多部司法解釋的論證座談。
「司法解釋起草完成後,要先報研究室審核,再報主管院領導和常務副院長批准,最後才能提交審委會審議。」 胡雲騰說。
審委會委員在審議時會提出不少意見,起草部門還要嚴格按照審議意見認真修改,修改後的司法解釋稿經研究室審核把關後報送院長或常務副院長簽發。
每一部司法解釋均以最高法公告形式發布,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報》《人民法院報》上公開刊登,並自發布之日起三十日內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備案審查部門備案。
發揮作用突出
●每一條司法解釋條文都在反復地適用,展現出強大生命力
如何解釋法律,是由不同國家的法律文化傳統及具體國情制度決定的,各有不同的模式和特色。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頒布了3000多件司法解釋,見證了中國邁向法治國家的每一步。
「我國司法解釋已經逐步形成適合我國國情、基本定型、獨具特色的制度模式。」胡雲騰說,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司法解釋嚴格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遵循立法原意,解決審判中如何具體適用法律的問題,不具有創製法律的性質和功能。此外,司法解釋權由最高法和最高檢共同行使。法官、檢察官個人以及地方各級法院、檢察院都不享有司法解釋權。
而西方國家,尤其是英美法系國家的司法解釋權主要通過判例形式行使,法官獨立司法,具有「法官造法」的功能,法官在個案中作出的法律解釋以及判例的援引成為重要的法律淵源。
「英美法系國家以判例法為主,這種司法模式雖然相對比較靈活,但太過依靠法官的經驗,『法官造法』會造成同一類型案件『畸重畸輕』。因此,近年來這些國家也在反思,並嘗試通過統一立法的方式約束司法。」朱巍說,我國把司法解釋和案例指導結合起來,通過解釋加寬、深化法律適用,使「舊法變新法」適應社會發展,同時,通過發布指導性案例來強化監督,避免同案不同判情形的出現。
此外,朱巍認為,我國司法解釋制定程序保障了社會參與,並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備案審查機制確保司法解釋符合憲法、法律,十分民主和科學。這些優勢,是其他國家不能比擬的。
在肖建國看來,我國司法解釋針對性強,解決實際問題,能及時回應司法實踐的需要。每個司法解釋條文背後都有一大堆的案例、裁判文書作為支撐。「中國有不少沉睡的法律條文,但從來沒有沉睡的司法解釋,每一條司法解釋條文都在反復地適用,展現出強大生命力。」肖建國說。
功能有待加強
●專家學者建議建立司法解釋與立法解釋聯動機制
司法解釋是總結審判經驗、詮釋法律精神的重要形式,加強和規范司法解釋,對於嚴格司法具有重要保障和推進作用。
「司法解釋有利於統一裁判標准,規范和限製法官自由裁量權行使,保證公正司法;有助於把司法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推動形成科學的審判權運行機制;有助於消除社會公眾對個案裁判的懷疑和誤解,增強人民群眾對生效裁判的認同感和信任感。」胡雲騰說。
如何改進我國的司法解釋制度呢?
「司法解釋的制定,旨在解決司法實踐中遇到的大量同類法律問題。其中,有的問題是法律雖有規定但不明確、不具體、有歧義;有的問題則是法律沒有規定,存在制度漏洞。」肖建國舉例說,人民法院的民事執行案件,多數都要進入執行款的分配程序。誰有權申請參與分配、哪家法院負責主持分配、有多個債權人時分配順序如何安排等問題,實踐中每天都要面對,但卻始終沒有標准答案,導致「執行亂」盛行。
「有人認為,填補這一制度漏洞已經涉及立法,如果由最高法制定司法解釋,有越權的嫌疑。」肖建國說,我們應該以立法法修改為契機,建立司法解釋與立法解釋聯動機制。要麼明確授權最高法制定司法解釋,要麼由立法機關對司法解釋草案中超出許可權的內容聯動啟動立法解釋程序。「這樣做既可以真正解決實際問題,又可以避免最高法遭受越權的指責。」
朱巍認為,司法解釋與法律相比雖具有相當的靈活性,但仍然不宜過長時間分離於立法機關之外。我國現存的3000多部司法解釋應盡早融入法律本身的修改之中。最高法和最高檢也應及時廢止過時的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經實踐檢驗證明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可以被國家立法機關經法定程序上升為法律,從而為司法機關嚴格司法提供准繩。」胡雲騰說。

『柒』 司法解釋是什麼意思

司法解釋,是指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過程中對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包括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兩種。審判解釋,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對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審判解釋對各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具有約束力,是辦案的依據。檢察解釋,是指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檢查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這種解釋對各級人民檢察院具有普遍約束力。

(7)西方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司法解釋對法官自由裁量的合理限制,也是保障公正裁判的重要內容。立法的疏漏以及規則過於原則和抽象,不僅給法官適用法律造成了困難,而且為法官留下了極大的自由裁量空間。法律控製法官的因素減低意味著各種隨機因素對法官的影響加重,判決的公正性難以保障。

其是在我國現階段法官素質普遍不高,執法水平較差的情況下,法官對規則的適用享有極大的自由裁量權,無疑更會出現裁判不公的危險。

面對此種狀況,較為可行的辦法是加強司法解釋,使法律規則具體、明確,法律漏洞得以彌補,並通過司法解釋對各級法院的裁判活動的拘束,從而嚴格限製法官的自由裁量,保障公正裁判,實現法的安全價值。

『捌』 近代西方法律思想主要有哪些特點

近代西方法律思想的主要特點:

1、強調依法統治,把法治作為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主要方法,主張一切個人或機構都處在法律之下或之內,受事先制定的法律規則的統治和約束。為確保所有機構和個人受法律約束,形式法治主張者強調政府分權制衡的重要性,認為只有在不存在任何凌駕於社會之上不受制約的個人或機構的條件下,作為規則統治的法律至上地位才能確立,從而法治才能存在。

2、強調法律自治,即法律與道德和宗教等相分離。在法律實證主義者那裡,法律的合法性來自國家,其極端形式是把法律視為「主權者的命令」。這種主張會導致「惡法亦法」的結果。某些自然法學派的學者,諸如富勒與芬尼斯等,雖然主張法與道德密不可分,但是,他們的法治原則卻排除實體價值,保持形式化的特性。

3、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形式的平等,反對旨在追求結果平等或限制實際不平等的措施。

4、堅持法律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反對特別法律,認為無論是維護特權的立法還是給予某些特殊社會群體如弱勢群體特別關照或救助,都是對法治的破壞。

5、主張司法獨立,注重程序要件,認為司暢梗扳妓殖幻幫濰爆璃法過程中的政策導向或脫離規定的衡平,都與民主分權原則相背離,都是對法治的破壞。因此,在司法中,強調形式公正或程序公正,反對摻入具有價值意向的道義原則等。

6、維護個人自由,堅持市民社會與國家的區分,維護作為私域的空間,以使個人不受政府、團體或他人的非法干預。顯然,形式法治側重保護消極自由,至少反對忽略考慮行使自由所需的必要條件。

7、主張法律的穩定性,反對朝令夕改。堅持法律的公開性和明確性,反對以秘密法律不教而誅,反對制定模稜兩可的法律並隨意解釋。

特別說明:

形式法治是西方近現代法治思想的基本形態,它在近現代社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玖』 我國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與西方司法獨立之區別

1、屬性不同

西方國家的「司法獨立」概念具有專屬性特徵。就是說,「司法獨立」只屬於資本主義國家的國體和政體。專屬性直接決定了對其解釋的排他性,就是除了西方國家固有的解釋,其他解釋都是不能成立的。

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2、表現不同

法律上司法不受其他國家機關(包括總統)和任何政黨的監督和管理;司法權行使時,不受其他任何事物和形勢的牽制和影響;在審判案件中審判權完全獨立,不受任何人指揮和命令的拘束;

我國的司法制度,必須體現「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體性質,「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

(9)西方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司法從來都是與立法和行政緊密相連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早就揭示過司法與立法的關系,司法是司所立之法,離開立法,何談司法、資本主義立法的階級偏私,決定了司法的階級偏私。因此,在剝削和壓迫制度下,司法的公平正義是不存在的。

那種強調「立法機關對審判的監督通過立法來監督」的觀點,是不符合我國憲法規定的。我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本身依據憲法規定的許可權,有權對司法、審判直接進行監督,司法權不能獨立於立法權而孤立存在。在我國,最高行政機關制定的行政法規,是法的形式之一,具有法律性質和效力。行政法規是各級法院司法審判的重要依據,可見司法權也不能獨立於行政權而孤立存在。

『拾』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規定的司法解釋相關知識

任何法律皆有漏洞,系今日判例學說共認之事實。①德國歷史法學派創始人薩維尼(F.K.V.SaVigny)指出,法律自製定公布之時起,即逐漸與時代脫節。⑦因此,在制定法律的時候,無論如何審慎周詳,字斟句酌,也難免在文義和語境上產生疑義;無論如何總結社會矛盾的方方面面,在復雜多樣的現實生活面前,也難免出現疏漏不周,掛萬漏一;無論如何精雕細鑿,科學圓滿,也無法克服法律的穩定性和適用性的沖突傾向。可見,法律自誕生之日起,即誕生了與之形影相隨的法律解釋。
按照我國法律解釋的基本框架,可將法律解釋的內容區分為「法律條文本身」和「法律具體運用」兩大類,前者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稱為立法解釋),後者由有關司法和行政機關分工解釋。顯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當屬於後者。盡管司法解釋的效力低於立法解釋,但由於法律過於原則和抽象以及法律漏洞的存在,不僅給法官適用法律造成了困難,而且為法官留下了極大的自由裁量空間。因此,在法律存在著漏洞的情況下,司法解釋具有填補漏洞的作用。實際上,由於法律規則是對復雜的社會現象進行歸納、總結而作出的一般的、抽象的規定,因此,人們對規則的含義常常有可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解。而每一個法官在將抽象的規則運用於具體案件的時候,都要對法律規則的內涵及適用的范圍根據自身的理解作出判斷,而此種判斷實際上就是一種對法律的解釋。更何況成文法本身不是完美無缺的,而總是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漏洞,因此,法律解釋對任何法律的適用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司法過程中,更需要對法律規范作出明確的解釋,從而正確地適用法律和公正地裁判案件。
在我國的法律制度中,司法解釋頗具中國特色,不僅實行判例法的英美法系沒有,即使是實行成文法的大陸法系也沒有。在大多數西方國家,一般沒有「司法解釋」一詞,「法律解釋」就是「司法解釋」的代名詞,二者含義一樣。大多數西方國家的「司法」就是指法院的審判活動,司法機關就是法院,司法解釋(即「法律解釋」)指的就是法院或法官對法律的解釋。尤其是在普通法系國家,法官製作的判例不僅可以對成文法進行解釋,而且還可以創製法律規則,對於法律的解釋也只有法官才有這樣的權力。在大陸法系國家,盡管曾經一度否認過法官對法律的解釋,但二戰後德國最高法院復審制度的確立,最終使法官的司法解釋權得到了鞏固。而我國建立的司法解釋體制是「二元一級」的完全不同於西方國家的司法解釋體制,在此體制之下,司法解釋被分為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前者主要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對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後者則指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因此,司法解釋是保障我國法律正確適用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成為了我國法的重要淵源,並在我國解釋體制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最高人民法院歷來非常重視司法解釋工作,並於1997年6月專門作出了《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若干規定》,對司法解釋的制定程序,包括立項、協調、備案、起草、論證、修改、通過、發布、補充、修改和廢止等作了規定,並明確指出:人民法院在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釋,並經發布的司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依據該規定,司法解釋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一是「解釋」,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就立法機關制定的某一實體法或程序法的規范內容,或者就特定的案件類型以及解決傾向性問題中的法律適用,進行具體而全面的解釋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審判規范。它的體裁和構成與成文法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基本屬於法律細則化的范疇,發揮著填補法律空白、消除內容上的暖昧和抵牾、為立法機關提供經驗以及規范素材等多種功能;二是「規定」,即根據審判活動的實際需要確立審理案件的標准和規則。這種規定的內容往往與法院內部的業務、事務以及程序性和技術性問題有關,基本上屬於審判系統本身活動的規章制度;三是「批復」,為最高人民法院對高級法院、軍事法院提出的法律適用中的具體問題或者請示的答復意見,有的涉及個案處理,有的涉及司法政策,有的涉及操作規則。這些司法解釋特別是前兩類司法解釋的目的主要不是解決某一個具體案件中的法律適用問題,而旨在通過系統、全面地解釋一類法律而為審判實踐提供更多的可供適用的規則,或者完全不是針對某一法律進行解釋,而是創設對某一類案件的裁判所應當適用的規則,使各級法院盡可能做到有章可循,這就是我國司法解釋具有十分突出的抽象性和一般性的特點。
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陸續公布的大型司法解釋,均通過報紙、網路等媒體發布徵求意見稿,傾聽民聲,廣泛納諫,確保了司法解釋是保障人民法院嚴格執法、公正裁判、實現法律公平正義的價值功能。為了使司法實務界和廣大讀者正確理解和適用司法解釋,踐行司法公正與效率,落實司法為民,人民法院出版社策劃並組織編寫了《民商法司法解釋實例釋解叢書》。

熱點內容
非責任事故法律依據 發布:2024-11-03 02:12:58 瀏覽:864
勞動法關於拖欠工資的條款 發布:2024-11-03 01:48:40 瀏覽:225
寧波大學訴訟法研究所 發布:2024-11-03 01:31:10 瀏覽:911
遼寧省北票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4-11-03 00:47:34 瀏覽:511
法治解難題 發布:2024-11-02 23:54:00 瀏覽:17
政務院和法院 發布:2024-11-02 23:47:43 瀏覽:427
一般來說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 發布:2024-11-02 23:33:08 瀏覽:576
快遞條例屬於行政法規 發布:2024-11-02 23:08:48 瀏覽:237
物業管理人員罰款條例 發布:2024-11-02 21:59:17 瀏覽:251
四中全會依法治國認識 發布:2024-11-02 21:55:50 瀏覽: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