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三階層與四要件

刑法三階層與四要件

發布時間: 2022-05-16 03:30:41

刑法犯罪構成的四要件和三階層,哪個更合理

刑事法律中的犯罪,必須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構成,這些條件就是所謂要件。過去刑法理論和法律條文都是持四要件說,即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主體即行為的實施者,就是誰乾的,分一般主體,特殊主體等。客體即行為侵犯的對象,例如強奸罪的客體只能是女性。主觀方面指行為主體主觀上的動機。客觀方面是指具體的行為和造成的結果,有行為犯(只要實施了某種行為就構成,如持有毒品)和結果犯(產生了一定的後果才構成,例如交通肇事)之分。其中主觀方面即犯罪的動機,是區分主觀惡性大小以及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此罪和彼罪的重要依據。例如故意殺人,故意傷害,過失殺人,意外事件,都可以造成致人死亡的結果,但罪名和處罰是大不相同的。很顯然,主體、客體;主觀、客觀的四要件說是符合辯證法的,或者說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產物。因為三要件理論還比較新,所了解的人不是很多。所謂三要件,大約是「符合性,違法性,有責性」。也有說是「犯罪主體、犯罪行為和犯罪結果」。二者結合起來,就是主體的符合性,行為的違法性,結果的有責性。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四要件和三要件有什麼區別呢?區別很大,四要件理論認為構成犯罪的行為,按三要件理論則可能認為無罪。如果存細看一下,就不難發現,三要件中沒有主觀方面,強調的是結果而不是動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謂白糖殺人案:某人(主體)錯把白糖當成毒葯下在(客觀方面)別人(客體)飲水中企圖謀殺(主觀方面),結果沒有得逞(客觀方面)。按照四要件論,這是故意殺人未遂。而根據三要件說,則不構成犯罪。因為沒有犯罪的結果。四要件是一切行為的構成要素。而三要件中第二項卻是犯罪行為,或是行為的違法性。既然是行為,那麼必然就包括有主體、客體、主觀、客觀四個要素。所以要分析三要件的第二項,必然要繞回到四要件上來,這不是很滑稽的事嗎?

② 犯罪構成四要件與三階層區別

法律分析
三階層:1、構成要件的該當性:符合盜竊罪的構成要件。2、違法性:危害了金融機構的安全。3、有責性:符合盜竊罪的違法責任 。四要件分別是:1、犯罪主體:盜竊罪的主體。2、犯罪的主觀方面:主觀上有盜竊的故意。3、犯罪的客觀方面:客觀符合盜竊的結果。4、犯罪客體:造成了盜竊的嚴重後果。大陸法系的犯罪構成體系是三階層遞進式。其由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和有責性組成。一個行為要構成犯罪,除了行為符合構成要件並屬於違法之外,行為人亦必須負有責任。該理論在判斷一個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時,首先判斷該行為是否符合某罪的構成要件(構成要件該當性就是構成要件符合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③ 犯罪構成四要件與三階層

法律分析:犯罪四要件或是三階層,都是犯罪論體系的一種。犯罪四要件和三階層,都必須闡釋自己之於刑法的意義,必須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④ 如何具體運用三要素和四要件分析具體的刑法案例犯罪

四要件歸罪是平行的,同時用四要件考量一個行為,而三階層是遞進的,一個要件一個要件的排除,就類似扒皮一樣,一層一層的考理,其中一層不符合,那就不用往下評價了,該行為即不構成犯罪,當層層下來,都符合,該行為即構成罪。

一、四要件:

四要件是我國從前蘇聯刑法理論中介鑒過來的,目前在我國刑事司法理論及實踐中仍占具主流,它認為考量一個行為是符構成犯罪,應包括四個條件:

1、犯罪主體,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人,單位也可以成為部分犯罪的主體。

2、犯罪客體,指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3、犯罪的主觀方面,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危害結果所抱得心理態度,包括犯罪目的和主觀罪過等要素。

4、犯罪客觀方面,指犯罪活動在客觀上的外在表現,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因果關系等要素。

四要件認為符合上述四個條件可認定行為構成犯罪,而犯罪成立後也可因為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原因而對犯罪認定進行排除。

二、三要素:

三要素即以德、日為代表的大陸法系遞進式犯罪(三階層)論體系,包括構成要件的該當性、違法性、有責情。

1、犯罪構成該當性。犯罪構成該當性也稱構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構成要件的實現,即所發生的事實與刑法條文規定的內容要相一致。具體來說該當性中包括了行為主體、危害行為、犯罪對象、危害結果、因果關系幾個要素。

2、違法性。違法性要求犯罪行為不僅是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而且實質上是法律所不允許的行為,即必須是違法的行為。違法性的判斷標准在於是否有違法阻卻事由。

違法阻卻事由是排除具有該當性的行為的違法性的事由。違法性阻卻事由一般包括正當防衛、緊急避險、法令行為、被害人承諾等。

3、有責性。有責性指能夠就滿足該當性和違法性條件的行為對行為人進行非難和譴責。是否具有有責性應該從行為人的刑事責任能力、犯罪故意或者過失等方面考察。此外,有責性還有兩種阻卻事由,一是違法性認識,二是缺乏期待可能性。

三要素說認為,一個行為要構成犯罪,除了行為符合構成要件並屬於違法之外,行為人還必須負有責任,也即是說一個行為要構成犯罪必須符合三個遞進式組合的條件。

(4)刑法三階層與四要件擴展閱讀:

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是指一切犯罪構成都必須具備的要件,因此,也稱犯罪構成的必要要件。雖然各個具體的犯罪構成要件都有特殊性,但如果將各種具體的犯罪構成要件歸納、整理加以概括抽象的話,任何犯罪構成都包括四個方面的要件:

1、二要件說,認為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分為行為要件和狀態要件。

2、三要件說(老版本),認為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是主體、危害行為、客體。

3、四要件說認為,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應為犯罪客體、客觀方面、主體、主觀方面。

4、新理論:三要件說。認為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為犯罪客觀要件、犯罪主體要件和犯罪主觀要件。

⑤ 中國刑法學的四要件理論與大陸法系的三階層理論,是否有思維方式的差別

四要件旨在定罪,沒有邏輯支撐,以社會危害為中心。通俗講,維穩,回統治。定罪基礎是口供為主答,忽略視頻等物證。
三階層旨在分析判斷有沒有罪,基礎是事情還原。以邏輯為基礎。體現公正。
蘇聯已經滅亡了。它活著也不能說他是新的事物先進科學的,有多邪惡不是非得讓你體會才能知道。人,有分析判斷的能力。
值得學習的國家,美國日本德國等一線國家。
法律是維護統治階級的工具,誰是統治階級?

⑥ 刑法三階層是什麼

一、三階層是什麼
三階層分別為構成要件符合性、違法性、有責性。由於行為無價值論和結果無價值論對犯罪的性質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不同的學說下三階層的內容也存在差異,下面開始細說。
二、構成要件符合性
顧名思義,構成要件符合性指犯罪必須要有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的要素。那麼:結果無價值論認為,犯罪是對法益的侵害,因此無論行為人主觀人有無認知,均不影響違法性質的認定。所以構成要件應該包括:危害結果、行為、行為對象、因果關系、自然人的特定身份(例如國家機關人員)等。不難發現,上述的幾個構成要件要素,均為客觀要素,因此認為違法性僅包含上述要素的理論稱為:客觀的違法性論。行為無價值論認為,犯罪是違反刑法規范的表現,刑法規范是對行為人的命令規范,故只有能夠理解規范內容的人、能夠做出意思決定的人的行為,才屬於刑法所約束的人。所以構成要件應該包括:主觀過錯(故意、過失)、行為、行為對象、自然人的特定身份等,至於結果是否屬於構成要件,存在分歧,不做討論。區別比較:對於精神病患者、夢游者侵害他人的行為,結果無價值論認為具有違法性,可以對其正當防衛;行為無價值論認為不具有違法性,僅可緊急避險。
三、違法性階層
違法性是以消極的方式來判斷,即判斷是否存在違法阻卻事由:正當防衛、緊急避險、法令行為(例如行刑)、正當業務行為(例如職業體育活動)、被害人承諾等等。若存在上述事由,則違法性被阻卻,故行為不具有違法性。現在新的二階層理論將構成要件符合性和違法性合並成稱為違法性,即二階層為違法性、有責性。
四、有責性
有責性指能夠就滿足該當性和違法性條件的行為對行為人進行非難和譴責。
是否具有有責性應該從行為人的刑事責任能力、犯罪故意或者過失等方面考察。
有責性還有兩種阻卻事由:
(1)違法性認識;
(2)缺乏期待可能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三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十四條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⑦ 刑法四要件和三階層

法律分析:一種是大陸法系國家的遞進式犯罪構成體系,其構成要件為該當性、違法性和有責性;另一種是英美法系國家雙層次的犯罪構成體系,一是本體要件,包括犯罪意圖和犯罪行為,二是抗辯事由,包括脅迫、防衛、警察圈套、未成年等要素;第三個就是前蘇聯和我國耦合式的犯罪構成體系,由犯罪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四個要件組合而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八條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第九條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⑧ 刑法犯罪構成的四要件和三階層,哪個更合理

刑事法律中的犯罪,必須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構成,這些條件就是所謂要件。過去刑法理論和法律條文都是持四要件說,即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主體即行為的實施者,就是誰乾的,分一般主體,特殊主體等。客體即行為侵犯的對象,例如強奸罪的客體只能是女性。主觀方面指行為主體主觀上的動機。客觀方面是指具體的行為和造成的結果,有行為犯(只要實施了某種行為就構成,如持有毒品)和結果犯(產生了一定的後果才構成,例如交通肇事)之分。其中主觀方面即犯罪的動機,是區分主觀惡性大小以及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此罪和彼罪的重要依據。例如故意殺人,故意傷害,過失殺人,意外事件,都可以造成致人死亡的結果,但罪名和處罰是大不相同的。很顯然,主體、客體;主觀、客觀的四要件說是符合辯證法的,或者說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產物。因為三要件理論還比較新,所了解的人不是很多。所謂三要件,大約是「符合性,違法性,有責性」。也有說是「犯罪主體、犯罪行為和犯罪結果」。二者結合起來,就是主體的符合性,行為的違法性,結果的有責性。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四要件和三要件有什麼區別呢?區別很大,四要件理論認為構成犯罪的行為,按三要件理論則可能認為無罪。如果存細看一下,就不難發現,三要件中沒有主觀方面,強調的是結果而不是動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謂白糖殺人案:某人(主體)錯把白糖當成毒葯下在(客觀方面)別人(客體)飲水中企圖謀殺(主觀方面),結果沒有得逞(客觀方面)。按照四要件論,這是故意殺人未遂。而根據三要件說,則不構成犯罪。因為沒有犯罪的結果。四要件是一切行為的構成要素。而三要件中第二項卻是犯罪行為,或是行為的違法性。既然是行為,那麼必然就包括有主體、客體、主觀、客觀四個要素。所以要分析三要件的第二項,必然要繞回到四要件上來,這不是很滑稽的事嗎?

⑨ 我國刑法中構成犯罪的四要件

1、犯罪主體,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人,單位也可以成為部分犯罪的主體。

2、犯罪客體,指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3、犯罪的主觀方面,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危害結果所抱得心理態度,包括犯罪目的和主觀罪過等要素。

4、犯罪客觀方面,指犯罪活動在客觀上的外在表現,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因果關系等要素。

四要件說認為符合上述四個條件可認定行為構成犯罪,而犯罪成立後也可因為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原因而對犯罪認定進行排除。

(9)刑法三階層與四要件擴展閱讀

四要件說中,主觀判斷和客觀評價同時地、一次性地完成。客觀判斷涉及危害社會的行為(作為及不作為)、危害社會的結果及犯罪的時間、地點、犯罪所使用的工具等附隨情況。主觀判斷涉及罪過,即故意、過失。

存在主觀和客觀的關系不清晰、犯罪主體與犯罪構成要件的關系糾纏不清這些問題。缺乏評價的層次性,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同等重要,在平面式結構中看不出哪一個要件需要優先評價,也就無法防止人們先判斷主觀要件符合性是否存在。

這種理論構架的直接後果就是人們在考慮主觀要件之後才考慮客觀要件,容易將沒有法益侵害但行為人主觀上有惡性的身體動靜(但不是實行行為)認定為犯罪,從而人為擴大未遂犯的成立範圍,刑法就可能在某些問題上無可避免地陷入主觀主義的陷阱之中。

⑩ 論三階層和四要件之間的區別2000字

你好
法考中刑法這門學科是一門比較重要,相對來說也比較有難度的這么一個學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刑法中涉及很多不同的理論學說,犯罪論就是其中一個。刑法關於犯罪論的理論學說大概有這么三種:四要件說、兩階層說和三階層說。
厚大的刑法導學已經開始了一周了,今天小編簡單地從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角度談一下這幾種學說觀點之間的特點和差別,希望能幫助同學們更好地搭建刑法的思維體系,有哪裡說的有瑕疵的,也歡迎各位指正
四要件說
傳統的犯罪論,學習蘇聯而來,判斷一個行為是否更夠犯罪的標准即看該行為是否符合四個要件:①犯罪客體,②犯罪客觀方面,③犯罪主體,④犯罪主觀方面,如果同時滿足這四個方面,即構成犯罪,四者缺其一就不構成犯罪(這一點使得四要件在形式上簡單明了,但同時在認定某些情形下的定罪,如有未成年人參與的共同犯罪時,所得出的結論不甚合理,因此四要件說遭到很多的詬病)
四要件說所主張的構成犯罪所需要的四個要件①犯罪客體,②犯罪客觀方面,③犯罪主體,④犯罪主觀方面是沒有順序之分的,也就是說只要同時滿足①②③④即可,沒有邏輯判斷上的先後之分(這是四要件說與兩階層說和三階層說之間比較明顯的一個區別),但隨著四要件的發展,當下有的學者提出四要件應遵循客體→客觀方面→主體→主觀方面的邏輯判斷順序,有的學者則主張主體→主觀方面→客體→客觀方面的邏輯順序,以此來彌補本身的缺陷
三階層說

熱點內容
重慶市律師法律服務收費 發布:2025-01-10 05:23:20 瀏覽:800
團委學生會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05:22:35 瀏覽:714
ima職業道德准則 發布:2025-01-10 05:07:03 瀏覽:154
建築企業管理規章制度建設情況 發布:2025-01-10 04:41:10 瀏覽:751
勞動合同法第52條 發布:2025-01-10 04:06:05 瀏覽:931
法學理念遠超 發布:2025-01-10 03:51:00 瀏覽:610
麵包原料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03:11:11 瀏覽:839
質量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0 03:10:33 瀏覽:74
授權立法與職權立法 發布:2025-01-10 02:31:50 瀏覽:270
忠誠協議與婚姻法 發布:2025-01-10 00:24:42 瀏覽: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