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則153

民法通則153

發布時間: 2022-05-17 14:28:10

Ⅰ 人力不可抗拒因素的界定是什麼

不能遇見,無法避免,無法克服的。

Ⅱ 投標時因為不可抗力,允許遲到嗎

問:
投標時因為不可抗力,允許遲到嗎?
答:
遞交投標文件時因為遇到不可抗力,遲到送達的投標文件是有效的。
但是,遞交投標文件時只有你一家遇到不可抗力,這種情況是極其罕見的。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地震等;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我國《民法通則》第153條及《合同法》第117條第二款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Ⅲ 生產廠家不能按時交貨,不應該不屬於不可抗力和特殊原因吧

一、不可抗力1.所謂不可抗力,在我國《民法通則》上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在不可抗力的適用上,有以下問題值得注意:(1)合同中是否約定不可抗力條款,不影響直接援用法律規定;(2)不可抗力條款是法定免責條款,約定不可抗力條款如小於法定范圍,當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規定主張免責;如大於法定范圍,超出部分應視為另外成立了免責條款;(3)不可抗力作為免責條款具有強制性,當事人不得約定將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責事由之外。3.不可抗力的免責效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但有以下列外:(1)金錢債務的遲延責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2)遲延履行期間發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責效力。4.不可抗力與意外事件。實際上,民法通則和合同法均未將意外事件作為免責條件。因此,多數學者主張意外事件不應該作為免責事由。2、在我國《合同法》中的規定所謂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訂立時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構成不可抗力必須具備以下要件:A.不可預見的偶然性。不可抗力所指的事件必須是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不可預見的事件,它在合同訂立後的發生純屬偶然。當然,這種預料之外的偶然事件,並非是當事人完全不能想像的事件,有些偶然事件並非當事人完全不能預見。但是由於它出現的概率極小,而被當事人忽略不計,把它排除在正常情況之外,但結果這種偶然事件真的出現了,這類事件仍然屬於不可預見的事件。在正常情況下,判斷其能否預見到某一事件的發生有兩個不同的標准:一是客觀標准,即在某種具體情況下,一般理智正常的人能夠預見到的,該合同當事人就應當預見到。如果對該種事件的預見需要一定的專門知識,那麼只要具有這種專業知識的一般正常水平的人所能預見到的事件則該合同當事人就應當預見。二是主觀標准,就是在某種具體情況下,根據行為人的主觀條件,如當事人的年齡、發育狀況、知識水平、職業狀況、受教育程度以及綜合能力等因素來判斷合同當事人是否應該預見到。B.不可控制的客觀性。不可抗力事件必須是該事件的發生是因為債務人不可控制的客觀原因所導致的,債務人對事件的發生在主觀上既無故意,也無過失,主觀上也不能阻它發生。債務人對於非因為可歸責於自己的原因而產生的事件,如果能夠通過主觀努力克服它,就必須努力去做,否則就不足以免除其債務。不可抗力事件的不可預見性和偶然性決定了人們不可能列舉出它的全部外延,不能窮盡人類和自然界可能發生的種種偶然事件。所以,盡管世界各國都承認不可抗力可以免責,但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確切地規定不可抗力的范圍,而且由於習慣和法律意識不同,各國對不可抗力的范圍理解也不同。根據我國實踐、國際貿易慣例和多數國家有關法律的解釋,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圍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現象,如,火災、旱災、地震、風災、大雪、山崩等;二是由社會原因引起的社會現象,如,戰爭、動亂、政府幹預、罷工、禁運、市場行情等。一般來說,把自然現象及戰爭、嚴重的動亂看成不可抗力事件各國是一致的,而對上述事件以外的人為障礙,如政府幹預、不頒發許可證、罷工、市場行情的劇烈波動,以及政府禁令、禁運及政府行為等歸入不可抗力事件常引起爭議。因此,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應具體約定不可抗力的范圍。事實上,各國都允許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自行約定不可抗力的范圍。自行約定不可抗力的范圍實際上等於自訂免責條款。當事人訂立這類條款的方法一般有三種:一種是概括式。即在合同中只概括地規定不可抗力事件的含義,不具體羅列可能發生的事件。如果合同簽訂後,客觀情況發生了變化,雙方對其含義發生爭執,則由受理案件的仲裁機關或法院根據合同的含義解釋發生的客觀情況是否構成成不可抗力;另一種是列舉式。即在合同中把屬於不可抗力的事件一一羅列出來,凡是發生了所羅列的事件即構成不可抗力,凡是發生了合同中未列舉的事件,即不構成不可抗力事件;第三種是綜合式,即在合同中既概括不可抗力的具體含義,又列舉屬於不可抗力范圍的事件。二、「不可抗拒」因素我國現行法律對「不可抗力」有明確規定。《民法通則》第153條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依據此規定,發生特大自然災害、地震等不可抗力事件,而影響合同繼續履約,當事人免於承擔違約責任。

Ⅳ 關於訴訟時效的問題,要求選錯誤的。麻煩解釋一下,謝謝。

這個題目有小錯誤,不過我認為答案應該是
A.曹某於2007年6月22日要求范某還款,構成訴訟時效中止
C.若曹某於2007年3月2日或其之後起訴,法院應裁定駁回其起訴
D.若曹某於2008年6月23日或其之後起訴,法院應裁定不予受理

構成中斷
應予受理,受理後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九條(訴訟時效中止)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第一百四十條(訴訟時效中斷) 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民訴意見153、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期間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受理後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Ⅳ 租房合同違約的賠償問題

問題1、根據你們簽定的租賃合同,很明顯,甲方是構成違約的,(合同上明確規定甲方無故收回房子必須提前三十天通知乙方並賠償兩個月租金的違約金),因此甲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其不能以房主拒絕甲方的違約金為抗辯,甲和房主之間的違約金和你無關,你可以到法院起訴甲,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問題2、不屬於;《民法通則》第153條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依據此規定,發生特大自然災害、地震等不可抗力事件,而影響合同繼續履約,當事人免於承擔違約責任。顯然,房主賣房是不構成不可抗力的,甲和你簽約的時候應要預見到這一點,其以房主拒絕付違約金為由,拒絕賠償違約金是站不住腳的。
問題3、是的
問題4、可以

Ⅵ 民法通則153規定屬於什麼解釋

第一百五十三條 本法所稱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Ⅶ 《民法》關於房屋在自然災害(雪災)損壞

你所指的肯定是"不可抗力"因素

我國現行法律對「不可抗力」有明確規定。《民法通則》第153條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依據此規定,發生特大自然災害、地震等不可抗力事件,而影響合同繼續履約,當事人免於承擔違約責任。
1.所謂不可抗力,在我國《民法通則》上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在不可抗力的適用上,有以下問題值得注意:
(1)合同中是否約定不可抗力條款,不影響直接援用法律規定;
(2)不可抗力條款是法定免責條款,約定不可抗力條款如小於法定范圍,當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規定主張免責;如大於法定范圍,超出部分應視為另外成立了免責條款;
(3)不可抗力作為免責條款具有強制性,當事人不得約定將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責事由之外。
3.不可抗力的免責效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但有以下列外:
(1)金錢債務的遲延責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遲延履行期間發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責效力。
4.不可抗力與意外事件。實際上,民法通則和合同法均未將意外事件作為免責條件。因此,多數學者主張意外事件不應該作為免責事由。

不可抗力事件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不能預見,對其發生和後果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事件。
《合同法》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當事人還可約定不可抗力的范圍。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且在合理期限內提供有關機構出具的證明。
這里必須注意兩點:
(1)必須是訂約後發生的事件;
(2)必須是當事人在訂約時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事件。
這些問題在國際交往中一般是要訂約時採取列舉方式。不可抗力的范圍一般可包括兩種:
一種是因自然原因引起的,如暴雨、冰雹、地震、海嘯、雷擊或台風等,各國法律一般都承認這類嚴重自然災害屬不可抗力。
另一種是社會原因引起的,如戰爭、政府法律法令的頒布或改變,政府行政的干預等,除戰爭一般可列入不可抗力外,各國對社會原因引起的不可抗力范圍規定差異很大,對罷工、政府幹預等尤為突出。
鑒於各國立法上的差異,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圍,可以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約定不可抗力條款應十分慎重,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特別是在國際交往中,因社會制度、法律規定的不同,對約定不可抗力條款不可籠統草率從事。

Ⅷ 《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相比的幾點重大變化

《民法總則》2017年3月15日通過,並於2017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在此對《民法總則》相較《民法通則》的重要變化做個總結。

民法是與我們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聯系最緊密、適用頻率最高的法律,值得每個人花時間去了解和學習。《民法總則》生效後,對於與老《民法通則》不一致的地方,應當適用新《民法總則》的規定。

下面就來逐條看看都有哪些具體的變化:

1.此次《民法總則》最大的變化,應是第九章「訴訟時效」的相關規定,尤其是將訴訟時效由之前的「二年」變為「三年」

《民法總則》第188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民法總則》第190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民法總則》第191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以上兩條體現了法律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特別保護。

《民法總則》第193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此條意在說明關於訴訟時效的適用只能由訴訟的當事人先提出而不能由人民法院主動進行審查適用,體現了公權力不幹涉雙方當事人自願實現超過訴訟時效的債權債務之宗旨。

《民法總則》第196條規定,某些物上請求權(侵害狀態持續存在,如要求不動產及登記動產返還財產、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以及基於人身關系的請求權(要求支付贍養費、撫養費等)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民法總則》第197條規定,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無效。當事人對訴訟時效利益的預先放棄無效。此條意在說明「訴訟時效」只能依照法律規定,不能由當事人約定進行變通。

《民法總則》第199條明確規定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不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存續期間屆滿,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消滅。

2.將因重大誤解的撤銷權行使期間由一年縮減到三個月

與第一點變化相關的,《民法總則》第152條將因重大誤解的撤銷權行使期間由一年縮減到三個月,並且規定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3.與國際接軌,增加了「習慣」作為法律淵源的一種,去掉了原《民法通則》規定的「國家政策」,增加了「公序良俗」作為處理民事糾紛的依據之一

《民法總則》第10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民法總則》第143條規定,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民法總則》第153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4.增加了胎兒具有繼承權及接受贈與權的規定

《民法總則》第16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5.與經濟社會及人類發展相適應,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由十周歲降為八周歲

6.明確規定法人可以向法定代表人追償

《民法總則》第62條規定,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

7.完善並整合了關於「民事權利」的相關規定,除基本的人身權和財產權之外,特別增加了關於自然人「個人信息權」的規定

《民法總則》第111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8.增加了「意思表示」一節規定

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核心,沒有意思表示則無所謂法律行為,只有有效的意思表示才可能形成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該節將意思表示分為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和和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和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明示的意思表示和默示的意思表示。

9.增加了代理人代理民事法律行為的范圍規以及轉委託的責任承擔問題

《民法總則》第168條規定,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同時代理的其他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的雙方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

《民法總則》第169條規定,代理人需要轉委託第三人代理的,應當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認。轉委託代理經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被代理人可以就代理事務直接指示轉委託的第三人,代理人僅就第三人的選任以及對第三人的指示承擔責任。轉委託代理未經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代理人應當對轉委託的第三人的行為承擔責任,但是在緊急情況下代理人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轉委託第三人代理的除外。

10.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增加了無權代理中善意相對人的撤銷權和賠償請求權

《民法總則》第171條規定,無代理權行為人實施的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未被追認的,善意相對人有權請求行為人履行債務或者就其受到的損害請求行為人賠償,但是賠償的范圍不得超過被代理人追認時相對人所能獲得的利益。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權代理的,相對人和行為人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

11.明確了連帶責任的內涵

《民法總則》第178條規定,二人以上依法承擔連帶責任的,權利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連帶責任人的責任份額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實際承擔責任超過自己責任份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連帶責任,由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

12.增加了因自願救助不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

《民法總則》第184條規定,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13.增加了優先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

《民法總則》第187條規定,民事主體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不影響承擔民事責任;民事主體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優先用於承擔民事責任。

14.根據之前的相關司法解釋、司法實踐及法學理論:

完善了關於「監護」的規定,完善了關於「財產代管」的規定;

完善了關於「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的規定;

完善了第三章「法人」的相關規定,並將法人分為「營利性法人」、「非營利性法人」、「特別法人」,邏輯上更為嚴密與周全;

增加了第四章「非法人組織」的相關規定,至此「民事主體」的內涵得以完整,即民事主體包括了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組織。

Ⅸ 施工中因不可抗力造成損失,施工方能向業主索賠嗎

首先,我國 《民法通則》第153條規定,本法所稱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按照《合同法》第117條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其次,因不可抗力而不能履行合同的,要相應地免除或減輕責任。所以,不是有了不可抗力就一定會免除全部責任,免除責任的程度應視施工事故的具體情況而定。如果業主有過錯的,業主還是應當負部分責任,這時候施工方可以就業主承擔責任的范圍向業主索賠。
再次,業主沒有過錯的,如果雙方在合同中事先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如果沒有約定,一般共同承擔。
大致上是這么分析,深入來說還是要結合具體案情,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熱點內容
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 發布:2024-11-02 20:02:54 瀏覽:465
神州租車公司法人 發布:2024-11-02 18:32:38 瀏覽:508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交通事故 發布:2024-11-02 18:25:53 瀏覽:624
首封法院和 發布:2024-11-02 17:42:10 瀏覽:937
法規培訓心得體會 發布:2024-11-02 17:35:33 瀏覽:82
法院勞務派遣書記員 發布:2024-11-02 17:14:59 瀏覽:226
首次司法考試 發布:2024-11-02 16:38:50 瀏覽:426
康德道德判斷 發布:2024-11-02 16:28:19 瀏覽:273
根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中規定 發布:2024-11-02 15:23:30 瀏覽:553
廣東順創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02 14:29:09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