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十三處刑法

十三處刑法

發布時間: 2022-05-17 21:33:29

⑴ 根據刑法第13條的規定,犯罪是指危害社會的、依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的規定,犯罪是指危害社會的、依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可以判處刑罰也可以免予刑罰處罰。
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犯罪的法定分類,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所作的分類。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根據犯罪所侵犯的法益性質,將犯罪分為十類: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⑵ 刑法13條是什麼內容

法律分析
刑法第十三條內容,可以根據其具體內容概括為以下四個方,一、危害國家和社會的政治基礎,也就是對國家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 權的社會主義制度構成了危害。二、危害國家和社會的經濟基礎,也就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公私財產所有關系的破壞和侵犯。這一方面的內容從我國新刑法的規定來看,主要貫穿於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財產罪和貪污賄賂罪等章之中。三、危害公民的各項合法權益,也就是對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婚姻家庭權利以及公民私人 財產的所有關系的侵犯。四、危害社會的公共安寧和秩序,也就是對我國社會的公共安全和社會管理秩序的危害和妨礙。具體來講,就是危害了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與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以及我國社會主義的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的生活秩序。
法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⑶ 國家的刑法是什麼

國家的刑法是一國規定什麼是犯罪和如何懲罰犯罪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1979年制定實施的版《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我國第一部刑法典。該法實施後,又制定實施了若干單行刑法,如1983年制定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嚴懲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分子的決定》。1997年,全國人大對1979年刑法典進行了修訂,並廢止了其他單行刑法。1997年刑法典生效後,僅於1998年制定了一個單行刑法,即《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此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於1999年至2015年,對1997年刑法典進行了九次修訂。截止目前,我國刑法體系中,正在生效的刑法有一部刑法典、一個單行刑法和九個刑法修正案。

⑷ 刑法第十三條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犯罪是具有嚴重危害性的行為

從以下三個方面可以看出犯罪是具有嚴重危害性的行為:
第一,犯罪是一種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三個基本特徵中的首要特徵,也是它的本質特徵。
第二,犯罪是一種觸犯刑事法律規范的違法行為。犯罪的本質特徵是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也就是說,只有當行為危害性的量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時,才能確認為犯罪。
第三,犯罪是一種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危害社會的行為不僅要達到觸犯刑事法律規范的嚴重程度,而且必須是應當給予刑罰處罰的才是犯罪。

⑸ 新刑法有期徒刑13年最少要服刑多久才能出獄

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服刑最少六年六個月,因為減刑以後實際執行的刑期不少於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假釋也需要不少於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八條【適用條件與限度】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現之一的,應當減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的;
(二)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
(三)有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捨己救人的;
(五)在抗禦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
(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減刑以後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於下列期限:
(一)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條第二款規定限制減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五年,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十一條 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再犯罪的危險的,可以假釋。如果有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執行刑期的限制。
「對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
「對犯罪分子決定假釋時,應當考慮其假釋後對所居住社區的影響。」

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3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3條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⑺ 根據刑法第13條的規定,犯罪的特徵有哪些

犯罪的形式概念是指從犯罪的法律特徵上描述犯罪而形成的犯罪概念,也就是將犯罪表回述為是觸犯刑律、具有答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犯罪的實質概念是從犯罪的社會內容上描述犯罪而形成的犯罪概念,也就是將犯罪表述為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犯罪的混合概念,是指形式與實質相統一的犯罪概念,即在犯罪概念的規定中,既揭示犯罪的實質社會內容,又強調犯罪的法律形式特徵,使犯罪的實質社會內容和法律形式特徵統一在同一個犯罪概念之中。
我國刑法在第十三條既從法律特徵上進行了分析——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同時也解釋了之所以構成犯罪,在內容上而言,它是具有社會危害性,即它屬於犯罪的混合概念,故選c。
引自:網路「犯罪」

⑻ 刑法新加的十三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的規定,對刑法的罪名作出了補充和修改。司法解釋增加了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等罪名
希望我的答案能對你有幫助

⑼ 我國刑法13條

根據《來中華人民共自和國刑法》第十三條規定: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拓展資料: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各階級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檢察法律法規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⑽ 我國《刑法》第13條規定是什麼

犯罪概念。

根據《刑法》

第十三條【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十四條【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中國刑事辯護網提供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過失犯罪】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10)十三處刑法擴展閱讀

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徵。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是指犯罪對國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犯罪的本質特徵在於它對國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如果某種行為根本不可能對社會造成危害,刑法就沒有必要把它規定為犯罪。

某種行為雖然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認為是犯罪。由此可見,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是質和量的統一。

刑事違法性是指觸犯刑律,即某一個人的行為符合刑法分則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徵,是對犯罪行為的否定的法律評價。在罪刑法定原則下,沒有刑事違法性,也就沒有犯罪。因此,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徵。

應受懲罰性是犯罪的重要特徵,它表明國家對於具有刑事違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行為的刑罰懲罰。犯罪是適用刑罰的前提,刑罰是犯罪的法律後果。如果一個行為不應受刑罰懲罰,也就意味著它不是犯罪。應受懲罰性並不是刑事違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消極的法律後果,它對於犯罪的立法規定與司法認定具有重要意義。

熱點內容
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 發布:2024-11-02 20:02:54 瀏覽:465
神州租車公司法人 發布:2024-11-02 18:32:38 瀏覽:508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交通事故 發布:2024-11-02 18:25:53 瀏覽:624
首封法院和 發布:2024-11-02 17:42:10 瀏覽:937
法規培訓心得體會 發布:2024-11-02 17:35:33 瀏覽:82
法院勞務派遣書記員 發布:2024-11-02 17:14:59 瀏覽:226
首次司法考試 發布:2024-11-02 16:38:50 瀏覽:426
康德道德判斷 發布:2024-11-02 16:28:19 瀏覽:273
根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中規定 發布:2024-11-02 15:23:30 瀏覽:553
廣東順創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02 14:29:09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