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法解釋
⑴ 刑法的名詞解釋
刑法: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其階級利益和統治秩序,根據本階級的意志,以國家的名義頒布的,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在我國,狹義的指刑法典;廣義的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單行刑法:是指國家立法機關對刑法規定進行部分補充、修改或廢除部分刑法規定的單行規范性法律文件。
2、 刑法體系:廣義的指刑法的各種淵源及其相互關系;狹義的指刑法典的組成和結構。3、 立法解釋:最高立法機關對刑法的含義所作的解釋。
司法解釋:指有最高司法機關對刑法的含義所做的解釋。
學理解釋:指有國家宣傳機構、社會組織、教學科研單位或者專家學者從學理上對刑法含義所作的解釋。
文理解釋:指對法律條文的字義,包括單詞、概念、術語,從文理上所作的解釋。
倫理解釋:指按照立法精神,聯系有關情況,從邏輯上所做的解釋。包括當然解釋:指刑法規定雖未明示某一事項,但依規范目的、事務屬性和形式邏輯,將該事項當然包含在該規范使用范圍之內的解釋。擴張解釋,是指根據立法原意,對刑法條文作超過字面意思的解釋。限制解釋,是指根據立法原意,對刑法條文作狹於字面意思的解釋。4、 刑法基本原則:刑法基本原則是指貫穿全部刑法規范、具有指導和制約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義,並體現我國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的准則。具體來說有以下兩點:
(1)刑法基本原則必須是貫穿全部刑法規范,具有指導和制約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義。
(2)刑法基本原則必須體現我國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這就是堅持法治,摒棄人治;堅持平等,反對特權;講求公正,反對徇私。
5、 罪行法定原則:罪刑法定原則的含義是:什麼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種犯罪的構成條件是什麼,有哪些刑種,各個刑種如何適用,以及各種具體罪的具體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
⑵ 刑法的有權解釋和無權解釋
有權解釋也稱正式解釋和法定解釋是指由憲法授權的機關或習慣認可的機關依據一定的標准或原則對憲法條文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說明。
這種解釋具有法律效力。正式解釋又可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
沒有法律效力的解釋就是無權解釋。有權解釋又稱為正式解釋或者法定解釋,是指國家機關依法定許可權對有關法律條文的含義作出的能夠產生實際法律效果的闡明。可進一步分為立法解釋和應用解釋,前者是立法機關在法律制定以後根據法律的執行情況和執行中的問題作出的解釋,而後者是執法機關在應用法律過程中對法律規定的含義作出的解釋。
有權解釋特徵如下:
1、解釋主體的特定性,有權解釋只能由憲法和法律授權的特定機關作出。有權解釋的機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及主管部門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
2、解釋的有效性,有權解釋具有法律效力。
刑法的任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條 立法宗旨,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⑶ 刑法的解釋
刑法具有以下三種功能:
1.行為規制功能,指刑法具有使對犯罪行為的規范評價得以明確的功能。其具體內容為,刑法將一定的行為規定為犯罪並給予刑罰處罰,表明該行為在法律上是無價值的(評價的功能);同時命令人們做出不實施這種犯罪行為的內心意思決定(決定的功能)。
2.法益保護功能,指刑法具有保護法益不受犯罪侵害與威脅的功能。犯罪是侵害或威脅法益的行為,刑法禁止和懲罰犯罪,是為了並保護著法益。
3.自由保障功能,指刑法具有保障公民個人自由不受國家刑罰權不當侵害的功能。根據罪刑法定原則,只要行為人的行為不構成刑法所規定的犯罪,他就不受刑罰處罰,這便限制了國家對刑罰權的發動;對犯罪人也只能根據刑法的規定給予處罰,不得超出刑法規定的范圍科處刑罰,這便保障犯罪人免受不恰當的刑罰處罰。因此,刑法既是「善良人的大憲章」,又是「犯罪人的大憲章」。
⑷ 刑法中的法律解釋
在刑法規范體系中,刑法司法解釋雖然不是一種具體的法律淵源(法律表現形式),但是其指導刑事司法實踐的作用是巨大的。刑法司法解釋的大量出台,對於統一法律適用標准,澄清刑事司法中的模糊認識,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其是否會對刑事法治的健康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對此,在學界尚存諸多疑問:刑法司法解釋與刑法規范(即實定法規范)之間的關系如何?刑法司法解釋權是否會僭越刑法立法權?刑法司法解釋的范圍應如何界定?等等。現行刑法司法解釋體制為我國法治所認可,而其存在確實符合中國現今的法制現狀,因而目前關於刑法司法解釋的首要問題不是否定或者重新配置司法解釋權,而是如何完善刑法司法解釋體制,並將法治原則貫穿始終。刑法司法解釋權歸屬於「兩高」,自1981年6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開始確立,因而刑法司法解釋權的合憲性不成問題;而如何行使這一權力,則必須以法治的視角予以認真審視。基於此,筆者認為,刑法司法解釋在制定過程中應堅持以下四條原則:
一、附屬性原則
所謂附屬性,就是刑法司法解釋的內容必須附屬於具體的刑法條文,刑法司法解釋的制定只能以現有刑法規范為惟一根據。這也可以看作是刑法司法解釋的一個特徵。刑法司法解釋的目的就是澄清刑法條文所承載的刑法規範本身的確切含義,是法律適用中的一種司法活動,因而不能創設新的罪刑規范,否則即屬於越權解釋。由於刑法司法解釋與刑法規范之間具有附屬與被附屬的關系,而不具有任何獨立性可言,因而某一刑法司法解釋的內容必須與特定刑法條文建立依附關系。
二、謙抑性原則
所謂謙抑性,是指刑法司法解釋制定的前提必須是當刑法具體條文已經出現嚴重歧義,或者需要制定刑法司法解釋來統一法律尺度時。在制定刑法司法解釋過程中保持一種謙抑的精神,一方面要求制定機關應當在自己的許可權內來進行解釋,不能超出法律本身設定新的規范,另一方面要求制定機關嚴格出台刑法司法解釋的程序,對刑事司法實踐中存在較大爭議、具有普遍性的法律適用問題進行解釋。反之,對於已經為刑法基本理論所公認,為司法實務所認同的問題,或者雖有爭議但是根據現有理論容易形成共識的問題,或者純粹屬於事實認定的問題,則沒有必要單獨制定司法解釋。例如「兩高」《關於對軍人非戰時逃離部隊的行為能否定罪處罰問題的批復》的內容,完全可以從刑法典第四百三十五條的規定邏輯地推出,因為該條第二款已經明確地表述:「戰時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自然該條第一款即應指非戰時的情形。顯然該批復實質上只是重復了刑法的規定。
三、明確性原則
所謂明確性,是指刑法司法解釋應當語義明確,邏輯清晰,將被解釋對象的含義能夠准確、無歧義地表達出來。刑法司法解釋的目的就是要澄清刑法條文所承載的刑法規范的確切含義;語義含糊、邏輯不清的解釋內容顯然與刑法司法解釋的目的相違背。將明確性作為一條刑法司法解釋的原則,其價值自不待言;然而如何貫徹,確實並非易事,這主要涉及到制定刑法司法解釋的技術問題。目前關於刑法司法解釋的批評意見也多集中於某些解釋內容表述中的不確切問題。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為人不明知是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雙方自願發生性關系是否構成強奸罪問題的批復》中後半句「行為人確實不知對方是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雙方自願發生性關系,未造成嚴重後果,情節顯著輕微的,不認為是犯罪」,其表述就易產生歧義:如果造成嚴重後果,或者情節超出「顯著輕微」程度的,是不是就可以適用刑法典第二百三十六條第二款以姦淫幼女型強奸追究刑事責任?顯然不能,但是如此表述卻很可能導致不必要的誤解。為保證刑法司法解釋的明確性,在努力提高制定解釋的技術水平的同時,應當盡可能開展較為廣泛的制定前的咨詢活動,以便集思廣益,避免可能存在的語義不確切等問題。
四、客觀解釋原則
所謂客觀解釋原則,是指制定刑法司法解釋時應以被解釋的刑法條文的客觀含義為准,即將刑法條文現時的客觀意思作為理解刑法的根據。客觀解釋相對於主觀解釋而言,兩種解釋論爭訟已久,在不同國家的司法實踐中亦各領風騷。採取何種解釋論,必須與本國的立法體制、立法現狀相照應,脫離本國立法實際進行選擇則缺少說服力。在我國,刑法立法過程中並沒有一個全面的立法說明(草案說明的作用十分有限),探尋立法原意所依據的載體並不存在,因而堅持追求立法原意作為解釋根據的主觀解釋論,其解釋的根據及結論即難以讓人信服。堅持客觀解釋原則,就要求制定刑法司法解釋應當以被解釋的刑法條文現時的一般含義為基本出發點,而不宜去推知立法者立法時的主觀心態。
⑸ 刑法的解釋方法有哪些
解釋刑法的方法有哪些
1.文理解釋:按照刑法條文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對刑法的解釋,同時參考語法、標點符號、用語順序等產生或者決定的含義。文理解釋的說服力是有限的,需要考慮其他解釋理由。
對於法律解釋來說,文理解釋是一種首選的解釋方法。在一般情況下,通過文理解釋可以獲得對於刑法條文的正確理解的,就不應當再採用其他解釋方法。文理解釋依賴的是法律賴以表達的語言的日常意義。由於語言的文義具有多重性,因而有時需要在數個文義中根據立法精神加以選擇。為了避免日常語言這種歧義性而引起對法律的誤解,在法律實踐中創設了專業語言,即所謂法言法語,這種專業語言是法律所特有的,例如刑法中的累犯、假釋等概念,對這種法律專業術語的解釋被認為是一種特殊文義解釋方法。當然,在法律文本中,法言法語只是少數,大多數採用的是自然語言。由於自然語言的含糊性,因而文理解釋方法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正確的法律解釋還須藉助於論理解釋方法。
2.體系解釋:根據刑法條文在整個法中的地位,聯系相關法條的含義,闡明其規范含義。
3.歷史解釋:依據制定刑法時的歷史背景以及刑罰發展的源流,闡明刑法條文的含義,歷史解釋並不等於追求立法原意,即並非主觀解釋論。
4.比較解釋:借鑒外國立法與判例以闡明刑法規范的含義。但要善於辯析中外刑法的異同。
5.目的解釋:根據刑法規范的目的闡明刑法規范的含義。無論什麼解釋方法,其解釋結論必須符合罪刑法定主義,符合刑法的目的。
解釋理由之間並非相互排斥,彼此之間需要配合,以探求合理的解釋結論。當然,文理解釋是基礎,其他解釋理由都必須從文理解釋為前提。否則文理解釋的結論具有唯一性,就不允許通過論理解釋否定文理解釋的結論。
進行體系解釋時,要善於運用當然解釋檢驗解釋結論。當然解釋蘊含了入罪時舉輕以明重、出罪時舉重以明輕的思路。但是在入罪時不能簡單地以案件事實重於刑法規定的犯罪為由,進而認定為犯罪,還必須判斷案件事實是否符合犯罪構成要件,換言之,當然解釋的結論可能違反罪刑法定原則。
例如,為組織賣淫的人招募、運送人員是協助組織賣淫的行為,將比招募、運送人員的行為性質更為惡劣的行為認定為「其它」協助組織賣淫的行為,屬於當然解釋。
⑹ 刑法解釋分為什麼
法律分析:刑法解釋種類是多種多樣的,一般可以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學理解釋。立法解釋是指立法機關對刑法的含義所作的解釋。司法解釋是指司法機關對刑法的含義所作的多功能解釋。學理解釋就是一種無權解釋,但具有學理上的參考價值。盡管學理解釋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它在刑法適用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⑺ 刑法有效的刑法解釋可分為哪些
根據解釋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釋可以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學理解釋。學理解釋又稱為非正式解釋、無權解釋,不具有法律拘束力,不被作為執行法律的依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