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命題

民法命題

發布時間: 2022-05-19 18:09:47

1. 法考民法考哪些內容

無論是司考,還是現在的法考,民法一直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歷來就有「得民法者得天下」之稱。
民法內容多,但是難度較低。因為民法的命題特點一直沿襲「重者恆重」的規律,每年高頻考點變化不大。
考點主要集中在:
1、民法總論:民事行為能力、監護、宣告死亡、人格權、民事法律行為、無權代理、訴訟時效;
2、物權法:物權變動、登記、交付、善意取得、按份共有、擔保物權、混合擔保、佔有;
3、債法總則與合同法:債的分類與內容、保證、代位權、撤銷權、債答的移轉、清償、無因管理、不當得利、雙務合同中的履行抗辯權、合同的解除、違約責任、買賣合同、回租賃合同、建設工程合同;
4、婚姻法:婚姻的效力、夫妻財產關系、夫妻共同債務、離婚損害賠償;
5、繼承法:法定繼承、遺囑繼承;
6、侵權法:歸責原則、多人侵權、賠償損失(含精神損害賠償)、特殊主體的侵權責任、飼養動物致害、物件致害等;
其中物權法與合同法最為重要,需要全面掌握,而婚姻法與繼承法分值佔比較低,不用耗費太多時間精力。

2. 司法考試民法出題人

民法拼題人應該有三位,知識產權法是一位,不清楚是誰,物權法部分應該是錢明星教授,其餘的是溫世揚教授。

3. 法考最新的命題方式是什麼

2018年法考改革後,法考考試命題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根據官方表示,法考已經不再是只重視記憶的考試了,記憶跟理解同步考察,主觀題更注重考查案例分析能力,且強化理論性、學科融合性。

法考歷年試題在備考中佔有很大的比重,改革後歷年試題不再公布,對考生的備考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山東中公教育整理了司法考試改革後的命題方式,希望對大家備考有幫助。

改革後法考的命題方式:

1、綜合考察

法考改革後更加註重綜合考察,重視民事法律、刑事法律之間的綜合性考查,將實體法和程序法進行結合,如綜合民法、民訴、商法等多學科知識點進行綜合性考查。

2、實務案例

法考考試案例,本身的復雜性空前得到提高,案例細節的部分更為不可控且多元化,思考的維度要求更為周全,加大了考試難度。像:男男結婚、天降大狗、花唄微信盜刷、該死的洪某……

3、新增必考

首屆法考是對之前考試的延續,因此在考點上有相當比例是重合的;也是對前一次考試的超越,新增新修成為新的命題方向。無論是司考還是法考,都有一個明顯的趨勢,那就是當年新出現的知識點,來年必考,而且還會考得越來越難。

4、重者恆重

首屆法考所考查的都是本學科最重要的知識,是一個法科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歷年所考查的考點高度重合。因此,本學科最核心、最重要的知識點將成為每一年法考的重頭戲。

總結

2018年法考改革後出現考試紅利期,第一次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整體通過率高達18%,根據相關情況表示2019年法考通過率有所降低,隨著時間的推移考試難度將會逐漸升高,司法部預計將在2022年執業律師人數高達62萬人,達到標准後將增大考試難度,故2020年之後考試難度可能會越來越大。大家可以關注山東中公法考網,獲得更多備考信息

4. 民法考試內容

物權法
物權法是相對而言比較有難度的部門法,所以同學們在學習時要注意
根據往年的考察情況統計,物權法中高頻考點為下表中的加粗紅色字體部分。其中,基於法律行為的動產物權變動、善意取得、抵押權、質權、留置權、佔有每年考察的概率非常高,需要重點掌握。
債法
接下來是債法部分,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保證的內容每年必考。債的分類與定金、第三人代為清償、代物清償也逐漸出現在了考試中,需要我們加以掌握。
合同法
合同法中,合同的相對性、合同解除、合同的成立,雙務合同中的履行抗辯權、買賣合同等每年必考。合同法的內容很重要,我們在復習合同法時要細心仔細,一點點分值都不能錯過。
相應的,學習合同法就要把握一條主線——合同的從生到死,也就是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變更和解除。在把握這一主線的基礎上,牢記一個要點「合同的相對性」,在解題過程中,找准真實意思表示的雙方,抓住行為主體,進而跟著邏輯,就能找到准確答案。
侵權責任法
侵權責任法的學習中,抓住兩個要點:侵權行為人和責任分配原則。
在此要強調,侵權責任法因為會涉及到舉證證明,所以就與民事訴訟法有連接點,而由於目前法考命題的綜合性,在這方面需要考生格外認真。
親屬與繼承法
最後就是我們的親屬與繼承法了。其中,夫妻財產制度、繼承權、遺囑繼承與遺贈以及法定繼承需要我們牢牢掌握。婚姻繼承法的內容比較少,考點更多集中於繼承法中。
總結
法考不是一個你背法條就能順利通過的考試,學民法需要注重理解,需要對所有重點法條及重點考點——如表見代理、一物數賣、無權處分、善意取得、締約過失、物權效力與債權效力之區分等——的理解。
注重實例分析:
民法知識多以實例形式考察,所以即便考生將法條規范記憶得一字不差,但只要不能准確理解且具備分析應用能力,那麼無論是選擇題還是主觀案例題均極易出錯。
考點重復率:
民法科目存在一些重點考點,這些重點考點占據每年考試相當的分值比例,考生可通過有效把握這些重點考點來提高成績。如合同的效力樣態、表見代理、多重買賣、債權合同效力與物權變動效力的區分、善意取得與無權處分、觀念交付、地役權、擔保的競合、債權人的代位權與撤銷權、違約責任承擔方式、買賣合同風險負擔、轉租、責任競合、著作權歸屬、著作許可權制、無效婚姻、離婚財產處理、代位繼承、侵權責任主體的特別規定等。
一、必須要有體系化、系統化的基礎復習階段
民法極具體系性,全面復習是基礎階段最好的方法,系統復習民法基礎理論,將零散知識片段,整合為邏輯知識體系,打下扎實的基礎。在這一階段理解與記憶並重,不能純粹的記知識點和法條,否則你的知識結構將呈現碎片化,將來難以做到融會貫通。如果一上來就只看重點法條,只復習濃縮版教材,則方法嚴重錯誤。
二、總論、物權、合同為民法的絕對重點
這三部分佔總分值將近四分之三,孰輕孰重,一目瞭然。總論學不好,必定影響物權和合同部分的復習。
三、歷年真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做歷年真題,就是做來年真題。對每一道真題,都要徹底掌握,逐題、逐項完全吃透,並能靈活應用。當然,也不能過於糾結在幾個爭議題目和偏怪題目。

5. 考研614法理學、826民法學是教育部命題還是學校

1、考研614法理學、826民法學是學校自主命題。

2、初試科目代碼以6、8數字開頭的科目都是各個學校自主命題。

6. 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民法命題人

王衛國、趙旭東、還有一個叫李什麼。

7. 刑法和民法都是法律,是何種復合命題

聯言命題。「刑法和民法都是法律,」等值於「刑法是法律,民法是法律」。

8. 出台的民法總則對今年的題有影響嗎

最新《民法總則》通過對司考民法命題的影響(必考)

從生到死,從簽合同做生意,到結婚生子繼承收養,老百姓的一切皆離不開民法,所以,民法也被稱之為社會生活的大網路,它直接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

最新版《民法總則》作出126處修改,其中實質性修改55處,如將頗具爭議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下限由六周歲提高至八周歲;調整「好人」擔責的舉證責任分配,為緊急施救者減輕後顧之憂;採納學界建議,恢復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無效條款.還根據部分代表的建議增加保護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的條款等

新增的民法總則對2017年民法命題有哪些沖擊?

看點1


基本原則體現新發展理念

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和司法機關進行民事司法活動應當遵循的基本准則。草案第一章以確立民事基本原則為核心,並就立法宗旨、法律適用規則作出規定。在民法通則基礎上,草案結合30多年來民事法律實踐,確立了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守法原則、綠色原則等基本原則。

綠色原則被寫入基本原則


突出生態環境保護是此次草案的亮點之一。近年來,屢現劇組損害生態環境案例,電影《無極》攝制組為拍攝搭建了臨時建築物,破壞了碧沽天池周圍部分高山草甸和高山灌叢植被,對周圍的自然生態環境造成影響,最終,劇組被處以9萬元罰款,香格里拉縣分管副縣長因負有領導責任被免職。今後,如果再發生類似事件,那麼就不僅僅是要停止侵害、賠償損失,還要恢復原狀。

草案第八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樣規定,既傳承了天地人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又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發展理念,與我國是人口大國、需要長期處理好人與資源生態的矛盾這樣一個國情相適應。


「習慣」成為法律適用規則

在一些地區,入贅女婿對老人有贍養義務;拍賣的時候,拍賣師會習慣採用「三聲拍賣法」,「1、2、3」之後,槌落成交;國際貿易中,FOB這種術語成為了交易規則……這些大家普遍遵循的行為准則,或將都可以作為法院的判案依據。


此次草案對民事法律的適用規則作出了規定:一是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二是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也就意味著,「習慣」今後也可以作為法律淵源,允許法院在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時候可以適用當地習慣來審理案件。

為什麼要把「習慣」寫入民法總則?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介紹,「一方面,是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情況復雜,而法律永遠落後於現實,不可能面面俱到,立法者本身的預見能力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在現階段習慣還是有適用的餘地,一些民間的善良風俗。」立法者本身的預見能力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從法律本身發展來看,最早的法律就是由習慣演變而來,來源於習慣。他同時強調說,適用習慣的一個前提是法律沒有規定,這種情況下,才能適用習慣。換言之,習慣是法律的補充。

看點2


自然人民事主體更完善

民事主體是民事關系的參與者、民事權利的享有者、民事義務的履行者和民事責任的承擔者,也是構建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礎。明確民事主體及其規則十分重要,而自然人則是最重要最古老的民事主體。此次,草案在民法通則的基礎上,對自然人制度作了多項完善。

明確胎兒具有繼承受贈等權利

還沒有出生父親就去世了,這個胎兒可不可以繼承父親的財產?母親懷孕的時候,胎兒就遭受了人身傷害,那麼出生後,孩子可不可以提起侵權賠償訴訟來維權?這些在以往的民事立法中是找不到根據的,這也就導致司法實踐中法官判案缺乏相應的依據,造成法律對胎兒權利保護不足的後果。


草案專門增加了保護胎兒利益的規定。草案第17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下調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標准

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同學把自己的一支筆送給了同桌,這個行為會不會在法律上被認可呢?父母離婚,法官是不是可以根據一個8歲孩子的選擇來判決撫養權歸誰?這些問題的解決就要看這個孩子是不是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為了更好地尊重未成年人自主意識,草案根據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發展的特點,下調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齡標准。草案第20條規定:「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為什麼會定為六周歲?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李適時解釋說,主要考慮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和認知能力都有所提高,適當降低年齡有利於其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更好地尊重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保護其合法權益。此外,這一調整也與我國義務教育法關於年滿六周歲的兒童須接受義務教育的規定相呼應,實踐中易於掌握、執行。

看點3


解決監護「空對空」難題

貴州畢節四名留守兒童因父親長期在外打工、母親被人拐跑,而在家中集體自殺;親生父親性侵自己的女兒;失能老人因無人照料而被餓死……近些年來,不斷有這樣的悲劇發生,成為全社會之痛。


作為保護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合法權益的法律制度,監護制度對彌補民事主體的民事行為能力不足十分關鍵。但對於監護制度,我國現行法律中雖多有涉及、從制度上講似乎很完善,當一種監護缺位,似乎立刻可以用其他的監護彌補,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很多監護制度無法落地,這也是我國監護制度一直存在的最大問題。

針對現行監護制度存在的突出問題,草案以家庭監護為基礎,社會監護為補充,國家監護為兜底,對監護制度作了完善,明確了父母子女間的撫養、贍養等義務,擴大了被監護人的范圍,強化了政府的監護職能,並就監護人的確定、監護職責的履行、撤銷監護等制度作出明確規定。

擴大被監護對象范圍

伴隨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越來越多的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的監護成為了問題。現行民法通則只規定了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監護,成年人的監護則一直是空白點。此次草案彌補了這一空白,擴大了被監護人的范圍,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也是被監護人。這就意味著智力障礙者以及因疾病等原因喪失或者部分喪失辨識認知能力的成年人,也被納入到被監護人的范圍。這些調整將有利於保護智力障礙者等人群的人身財產權益,也有利於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更好地維護老年人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失獨家庭的養老問題成為很多人糾結的問題。一些失獨家庭的父母想選擇一個自己信任的人將來作為自己的監護人,但是卻沒有法律依據。此次,草案第34條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有關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承擔監護責任。」

有專家解釋說,這一規定明確了成年監護制度所特有的監護人決定方式——意定監護,即成年人可以在自己智力正常的時候,預先選定自己信得過的親友或社會保障機構,作為自己的監護人,待自己年老智力衰退時,由自己選定的人擔任監護人。

此外,為強調家庭責任,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草案同時增加規定:「子女對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父母負有贍養、照顧和保護的義務」。

民政部門把監護責任「頂到前面」

2015年2月,首例由民政部門申請撤銷父母作為孩子監護人資格的案件,在徐州市銅山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最終法院撤銷父母對女兒的監護權,指定徐州市銅山區民政局為孩子的監護人。該案成為《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正式實施後的典型案例。

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和治理能力的提高,不少觀點都認為應當強化國家監護職能,在監護人缺位時由政府民政部門及時補位。此次,草案第33條規定:「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

對於這一規定,有專家表示,將促使民政部門真正擔負起監護人的職責,承擔監護監督責任。而且,從未來著想,由政府主導的養老院應發揮更大力量,因此讓民政部門來承擔相應監護職責是符合我國實際的。

完善撤銷監護制度

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發生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實施侵害被監護人利益行為的惡劣事件。而現行法律僅有原則性規定: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草案第37條細化了撤銷監護人資格的具體情形,包括: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的;怠於履行監護職責,或者無法履行監護職責並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託給他人,導致被監護人處於危困狀態的;實施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的。

那麼,人民法院就可以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的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並根據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新監護人。

嚴格恢復被撤銷監護權條件

曾引起廣泛關注的「南京虐童」案,男童養母李征琴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法院同時認為李征琴在今後較長時期內不再適合收養、監護兒童。不過,據媒體報道,在李征琴出獄後,男童仍然願意跟她一起生活,並表示「不恨養母,都是為了我好」。辦案人員也曾經介紹說,「小孩多次向檢察機關表達了想見媽媽的意願」。

基於此,草案賦予了原監護人「悔改權」。草案第39條規定,「被監護人的父母或者子女被人民法院撤銷監護人資格後,除對被監護人實施故意犯罪的外,確有悔改表現的,經其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在尊重被監護人真實意願的前提下,視情況恢復其監護人資格,人民法院指定的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監護關系同時終止。」

看點4

結合國情創新法人制度

法人制度是民事法律中的一項基本制度。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新的組織形式不斷出現,法人形態發生了較大變化。現實當中,各類公司、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大量的存在並進行了大量的市場交易行為,從社會經濟生活角度講,完善法人制度對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意義極為重大。可以說,法人制度是此次民法總則的立法重點,也是從一審以來社會意見反響最多、內容變化最大的部分。

適應需要創新法人分類

現行的民法通則將法人分為4類,即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民法通則的法人分類已經難以適應新的情況,有必要進行調整完善。

為了反映不同法人在性質上的根本差異,加強對各類社會組織的引導、規范和保護,促進其健康發展,並與我國民眾的基本認知相符,草案遵循民法通則關於法人分類的基本思路,適應社會組織改革發展要求,按照法人設立目的和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將法人分為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和特別法人三類。

賦予村委會居委會法人資格

鑒於目前有一些法人組織的設立和終止都相當特殊,如果按照營利法人或者非營利法人來區分不合適,根據現實需要,草案特別設立了特別法人一節,將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規定為特別法人。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我國特殊的經濟制度。從一審到三審,一直有意見要求明確賦予其獨立的法人地位。從調研結果來看,意見也十分一致,草案最終明確賦予了其法人地位,符合黨中央有關改革精神,有利於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

一直以來,居委會、村委會等基層群眾自治組織雖然在憲法和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中都有自己的法律地位,但是沒有明確的民事法律地位。調研發現,現實中由於沒有民事主體身份和地位,很多村委會代行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時無法從事一些民事行為,比如簽合同,去銀行開戶等等,阻礙履行公共管理事務。鑒於此,草案做出了明確,規定居委會、村委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可以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

看點5

加大民事權利保護范圍

保護民事權利是民法的核心,也是民事立法的重要任務。草案繼承了民法通則的做法,設專章規定民事權利的種類和內容。這一章旨在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實現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和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要求,凸顯對民事權利的尊重,加強對民事權利的保護。作為宣誓性的要求,這也為民法各分編和民商事特別法律具體規定民事權利提供依據。

在人身權利方面,草案規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自然人享有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在財產權利方面,草案規定,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債權、繼承權、股權和其他投資性權利。

增設「個人信息保護」條款

2016年8月19日,山東省臨沂市羅庄區學生徐玉玉遭遇電信詐騙,被騙走9900元錢的徐玉玉與父親一起去派出所報警,回家途中身體出現不適入醫院搶救,8月21日搶救無效死亡。事件一經報道,社會反響強烈。

針對電信詐騙、網路詐騙現狀,一些業內人士提出,雖然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及《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等法規對個人信息的保護作出了一些規定,但是並未起到相應的作用。「個人信息保護」也應該作為民事權利,從民商法、侵權法的角度破解電信詐騙、網路詐騙難題。

考慮到在信息化社會,自然人的個人信息保護尤為重要,個人信息權利是公民在現代社會當中享有的重要權利,草案專門做了針對性的規定。草案第114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當確保依法取得的個人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個人信息。」

有意見認為,之所以把個人信息保護納入民事權利,其目的在於避免個人信息被濫用,一旦被濫用,那麼受害者可以從侵權法的角度維權。

網路虛擬財產納入民法保護范圍

十八大以來,歷次中央全會都強調,要完善對民事主體財產權益的保護。草案此次明確規定,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民事主體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同時,草案第120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為了適應互聯網和大數據發展,體現時代性,草案還專門規定對網路虛擬財產和數據等進行保護。草案第131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草案同時加大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規定民事主體對作品、專利、商標、地理標識、商業秘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等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知識產權。對比民法通則,其中的商業秘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等均為此次新增內容。

看點6


鼓勵見義勇為行為

見義勇為時造成受助人損害,做了好事還要賠償,這幾年,在見義勇為方面發生了很多典型案例。因此,此前的常委會審議當中,一些常委會委員一直都提出要重視這個問題,要求法律予以明確規定。今後「讓英雄流血又流淚」「救人未果反被追責」這種情況或將得以改變。


為了鼓勵見義勇為的行為,草案第187條明確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救助人因重大過失造成受助人不應有的重大損害的,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同時,草案第188條還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與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看點7


訴訟時效適應實踐需要

為了不讓法律權利睡大覺,法律規定了訴訟時效。訴訟時效是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權利不受保護的法律制度。鑒於目前社會經濟活動發生重大變化,此次草案對訴訟時效做出重大調整。

一般訴訟時效擬由2年增至3年

熟人之間借錢,司空見慣。但是錢借出去後,礙於情面,有時候很多人都不好意思張口要求還錢,也不願意打官司,覺得可以先商量,這樣一來,很容易一不留神時間就會過個幾年。但如果照現行民法通則一般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的規定,有人欠了你的錢卻又不還,就要在兩年內把他告上法院,否則就屬於超過訴訟時效,得不到應有的保護。


伴隨社會生活發生深刻變化,交易方式與類型不斷創新,權利義務關系更趨復雜,要求權利人在2年訴訟時效期間內行使權利顯得過短,對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利,有必要適當延長。同時,考慮到現代化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加快經濟流轉,通信手段的現代化使行使權利更加方便,導致普通時效期間縮短的趨勢,草案在吸收司法實踐經驗後,對民事訴訟時效做出修改,將一般訴訟時效期間由現行的2年延長為3年。

未成年人受性侵成年後仍可「算賬」

有調研顯示,農村留守兒童數字在不斷擴大,而受社會傳統觀念影響,一旦這些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受害人家屬覺得很恥辱,不少人都不願、不敢公開尋求法律保護,有的受害人成年後開始自己尋求法律救濟,卻往往已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即使法院受理案件,依據現行訴訟時效規則,也不可能獲得勝訴判決,導致這類案件的加害人往往能夠逃脫法律懲罰,造成受害者終身遺恨。


為了更好地保護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的利益,給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成年後提供尋求法律救濟的機會,草案此次對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案件的民事訴訟時效起算規則作出重要調整。草案第194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這就意味著如果兒童期遭遇了性侵害,那麼即便當時沒有主張自己的權利、追究侵害方的責任,年滿18周歲後仍可以「秋後算賬」,要求侵害方給予民事賠償。

9. 司法考試民法考哪些重點

民法歷來是司法考試中的所佔分值最多的科目,2007年司法考試中民法就佔到了97分之多專,故有「屬得民法者得天下」的說法。民法內容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全面理解並融會貫通。司法考試考查的比較全面,但還是有重點可循,而且這些重點在歷年的考試中反復考查。

民法總則部分,主要集中在意思表示、不當得利與無因管理、訴訟時效、代理、特殊侵權等重點內容。物權法的重點主要包括物權變動、物權的效力、共有、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合同法中,重點是要約規則、締約過失責任、合同的效力、買賣合同和贈與合同等。婚姻法主要集中在夫妻共同財產和債務承擔,繼承法集中在遺產的分配這一重要考點上。知識產權法在14分左右,《著作權法》是重心,試題難度也最大。當前的知識產權法命題越來越集中於侵權行為的認定。《著作權法》還易於考核權利主體、合理使用和權利內容。《專利法》易於考核專利的新穎性,《商標法》易於考核商標的構成條件。由於知識產權法愈來愈側重理論考查,試題幾乎都是擬制的案例,考生僅僅靠復習法條是絕對行不通的。建議在全面了解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的基礎上認真閱讀教材或接受培訓和輔導。

10. 民法60講是什麼

首先感謝大家對《民法60講》的一如既往的信任與愛護。八年來,無數一屆屆的考生伴隨這本書為代表的專題講座系列,順利通過了司法考試。還有的朋友雖然通過了司考甚至已經開始了律師執業,但也會每年買上一本新版的《民法60講》,以示支持、留念抑或珍藏。2010年版本雖然換了新的教育機構名義出版,但仍然沒有消減大家購書讀書的積極性,在此作為作者我先謹致謝意了。
此時此刻,華燈初放,我坐在廣州海珠區眾合學校在中電數碼城的一間辦公室里敲鍵盤,窗外車水馬龍紛紛攘攘,但我的心是清靜的。中午來穗,袁錦校長給我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是一本寫於上世紀四十年代暢銷幾十年的名著了,兩位美國人寫的。下午讀之,心有有感,正好袁校長也反映眾合教育的學員都想了解如何使用《民法60講》等專題講座系列如何閱讀,能否寫上幾句話建議大家一下。只能從命,現學現賣加上我自己對這本書的心得體會,寫下以下文字,希望對各位讀者有所幫助。
一、 民法的學科特點以及司考命題的有特點
民法素稱博大精深,的確有著非常宏大精深的理論體系,所以對於民法的學習重在理解。這一理解,一定要突出強調體系化的理解與掌握。可以這樣說,孤立地掌握民法的某一個知識點,無論掌握的有多好,可能都是沒有意義的,如果迷失了其在民法理論框架下的位置的話。與此相適應,民法的司考命題也是重在考查綜合性的知識體系,重視對民法基本概念體系與基礎理論體系的理解與掌握程度的考查。這里只舉一例。司考中的民法命題,每年分值在近100分,涵蓋的立法文件有25個之多,分別是:民法通則、民法通則意見、精神損害賠償解釋、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物權法、建築物區分所有權解釋、物業糾紛解釋;擔保法、擔保法解釋;侵權法;合同法、合同法解釋一、合同法解釋二、租賃合同解釋;婚姻法、婚姻法解釋一、婚姻法解釋二;繼承法、繼承法意見;著作權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專利法、專利法實施細則;商標法、商標法實施細則等。這么多的知識體系以及立法文件,僅僅掌握各自的部分還是不夠的,關鍵在於各自的關系,還是主要的一個側面。
所以,對於民法的復習,一定要處理好理論體系、立法規范與生活(司法、或者真題)實例之間的關系,
同時,民法也顯然是商經法等學科的理論基礎之所在。這至少提醒我們在復習的進度上,我們至少要先安排民法的復習其次是商經法的復習,如果復習順序搞顛倒了,可能效果並不妙。
二、 《民法60講》做對了什麼
一句話來說,《民法60講》之所以在應試司考輔導領域的成功,就是比較成功地實現了法理、法條與實例的完美結合。具體稍微展開言之:
1.就其專題體例而言,並沒有拘泥於傳統常見的民法教科書的章節結構,而是以知識集群為中心關注點,分為60個左右的專題,打破以上各個民法組成部分以及各個立法文件之間的內容界限,只要在內容上具有共通性或者屬於同一類法律現象的,就會出現在同一個專題裡面,其相互之間的關系也會得到周詳的敘述或者得到總結。舉例而言,前者,如』產品責任(加害給付)」一個專題,融合了侵權責任法、合同法、合同法解釋一、民法通則、民法通則意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以及民事訴訟法等所有關於產品責任的規定。這樣大開大合、眾橫捭闔的敘述,在各類民法教材與輔導書中都是不常見的。但確實迎合了司法考試的命題復習應對需要,極大地方便了考生的復習;後者,如「合同終止」一講里關於合同解除的情形,整合了我國列入司考范圍內的民商法、經濟法20多個部門法關於各類合同解除的規定,統一列在一起,既讓讀者一目瞭然,也極大減輕了讀者自己總結的困頓。
2.就其每一專題下的內容而言,以理論體系為框架展開,在敘述上緊緊圍繞現行法律法規的主要法條,但在每一部理論知識與法條內容展開的時候,都會及時附上生活中簡單易懂或者過往司考命題中的典型例題,予以輔佐讀者理解每一個知識點而唯恐有所偏差。即使每一位讀者在理解的某一個知時節點上有偏差,也會予以及時的自我自覺糾正。這樣,讀者會覺得時時與作者在一起共同思考同步思考而不會有所偏離,利於自學。

三、 閱讀《民法60講》的若干建言
在以上認識背景下,我對大多數讀者(具體因人而異,不好適用於每一位讀者)閱讀本書的應注意問題,提出以下建議,以利於提高學習效率。
1. 關於閱讀時間的選擇
建議包括三點:
(1)拿到書就開始閱讀,要早越好。由於司考復習量太大,所以盡早復習利用復習的時間越長考試效果越好這是公開的秘密了。在所有學科裡面,民法是應該最早啟動復習的一個學科之一,至少要早於相關的商經法、民訴法、國際經濟法的復習。其次,要在做各類試題之前至少先把本書讀透一遍。這樣,關於本書的復習起點,對於多數考生尤其大三生來講,最遲在4月底應該閱讀了。
(2)在復習的中段也就六七月份,應該開始第二遍的復習,這一階段可以配以大量的做題。
(3)在復習的末段也即八九月份,也應該進行至少第三遍的閱讀,查漏補缺,重點突出。
2. 閱讀次數的設定
不好下定義說究竟讀多少遍最合適。但從過去七八年不少考生來函來信發帖子反映的情況看,他們都是至少看了3-5遍或者5-7遍的規模,才最終依賴這本書掌握了民法的體系的,當然也有看了更多遍數的。我的建議是至少3遍。
3. 書閱讀越薄
但是,每一遍並不是均等下功夫的。真正會讀書的人,都是將書閱讀越薄而非相反的。具體而言,第一遍應該全神貫注的、一氣呵成的、全面系統的精讀一遍,以整體掌握本書的脈絡同時也就是司考中的民法的體系結構,以及每一個知識點的細節。第二遍的閱讀,應該把已經掌握的或者你認為不重要的細枝末節的東西舍掉,有選擇地閱讀每一個專題的部分內容甚至只選擇閱讀某些專題的內容,同時配以練習題來閱讀以隨時強化一些未掌握的專題的部分內容。第三遍,完全應該查漏補缺的閱讀,以補強、糾正個別的內容體系。
以上3遍的安排是虛指。如果你打算閱讀5遍,可以把前兩遍當做上述第1遍;把第三、四遍當做上述第2遍;以此類推。
4. 交叉閱讀
在2010年的版本上,閱讀《民法60講》還要處理好與《配套練習》、《配套核心法條必背》的相應民法部分。我的具體建議是:
(1)關於配套練習,最早在第2遍之後再配合著做。原因是,一則配套練習題的難度並不低,在還沒有掌握知識體系之前,過早做有暴殄天物之嫌,如八戒吃仙人果,未嘗到滋味又徒增浪費時間與試題本身。另外,在做配套練習題的時候,發現錯題的話,一定要回到《民法60講》的書本中去,查找原因,補強加強。
(2)關於配套核心法條必背,最好的閱讀習慣是:在每一講之前,先熟讀兩遍本專題所配的核心法條,再來看專題的內容。堅持閱讀《民法60講》的每一遍前都這樣做,也可以在閱讀完每一講之後再熟讀一遍。堅持,堅持。
這樣,配套核心法條必背的編撰目的就達到了,你作為讀者也會享受到法條、法理與實例相結合的學習樂趣與效果。而且,你在閱讀每一講的障礙與難度也會大大降低了。
5. 帶著興趣閱讀
多年來我一直堅信,民法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趣味盎然的學科。至於很多讀者在大學念書的時候沒有感受到民法之樂趣,那多數是因為教書者的無趣或者教科書的乏味所致。但我相信,《民法60講》可能存在很多很多的缺點,但在趣味上始終是不缺乏的。帶著趣味來閱讀一本書,是閱讀也是學習的高境界,也是學習高效率的內因所在。如果你能在閱讀《民法60講》的過程中(暫時)忘卻了是為了一場考試才逼迫自己來閱讀這本書的初衷,而沉浸在哪怕暫時沉浸在純粹學習民法知識的樂趣之中,所謂無意插柳柳成陰,你最終會發現自己獲得了最大的收獲。
祝閱讀愉悅。

熱點內容
用別人的卡付首付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2-31 03:54:43 瀏覽:101
勞動法對兼職工作的具體規定 發布:2024-12-31 03:54:40 瀏覽:960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免費下載 發布:2024-12-31 03:33:50 瀏覽:381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0 發布:2024-12-31 03:03:09 瀏覽:427
解讀中辦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發布:2024-12-31 02:53:50 瀏覽:980
事業單位能否設立公司法律規定 發布:2024-12-31 02:48:43 瀏覽:57
恩平廣東律仲法律咨詢有限公司 發布:2024-12-31 02:33:14 瀏覽:212
法學國民性 發布:2024-12-31 01:31:56 瀏覽:531
什麼條例屬於行政法規嗎 發布:2024-12-31 01:31:10 瀏覽:666
律師會不會敲詐當事人 發布:2024-12-31 01:27:37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