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健全的司法監督機制要

健全的司法監督機制要

發布時間: 2022-05-20 05:13:37

⑴ 淺談如何構建司法權力監督制約新機制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專的決定屬》15日發布,指出要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
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加強和規范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
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明確各級法院職能定位,規范上下級法院審級監督關系。
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錄制並保留全程庭審資料。增強法律文書說理性,推動公開法院生效裁判文書。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程序,強化監督制度。廣泛實行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拓寬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渠道。

⑵ 執法司法制約監督機制意見建議

法律分析:著力優化互相制約監督。落實權力制約機制,健全公安、檢察、審判、司法行政機關分工負責、各司其職,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合理設定權力運行程序,健全運行規則,統一責任要求。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統一常見多發刑事案件基本證據標准,落實偵查機關辦理重大、疑難案件聽取檢察機關意見和建議制度,有效發揮審判對偵查、起訴的制約和引導作用。強化檢察監督,靠前開展偵查監督,充分發揮「捕訴一體」優勢,加強對刑事立案和偵查活動的全程監督。精準開展審判監督,完善抗訴、再審檢察建議、糾正意見等多元化監督格局。同步開展執行監督,全面鋪開跨區域交叉巡迴檢察,維護好「高牆」內的公平正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⑶ 如何完善法律監督制度

完善我國法律監督體系是一項綜合、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政治力量、經濟規則、法律制度、社會環境等介入,需要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法律的、行政的等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

1、堅持民主集中制,擴大社會主義民主。

建立權力部門工作定期通報制度,增強權力透明度,建立人民議政征詢線和群眾舉報網,對容易產生謀私行為的重要流程一定要透明操作,使人民群眾和相關人享有廣泛的知情權、選舉權、彈劾權、監督權、審議權、罷免權。解決權力過分集中,合理分散權力;輪換敏感崗位,適當調整權力;搞好廉政教育,大力淡化權力。只有這樣才能為打破既得權力集團、有效監督權力、減少以權謀私、徇私枉法行為打下基礎。預防權力濫用,制衡權力、監督權力。加強權力行使主體的制約,對領導者特別是一把手個人的權力要做出適當限制,以防其權力的無所不管、無所不在。

2、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增強法制觀念,依法治權

第一是合理設置權力結構和科學配置權力,明確規定各權力機關和工作人員的職責許可權。

第二是明確規范權力行使的操作規則運行程序和行為方式,對各種權力機構部門及人員哪些事能辦哪些事不能辦應該怎麼辦都有明確的可操作的規范,包括必須遵循的原則,組織制度和程序。

第三是建立和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監督權力行使不脫離法治軌道,使一切權力操作更加公開公正公平,使一切權力行為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2)加快監督立法,與現行監督配套

要盡快制定人大監督法、黨政監督法、人民監督法、新聞輿論監督法、公職人員財產申報審計制等,使監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要完善已有的監督法規進一步增強法規的可操作性,以避免在案件處理過程中人為的伸縮性而造成的失之於寬、失之於軟的現象發生。

通過立法,在監督手段上大膽採用違憲審查、質詢、罷免、彈劾等現代監督手段,使之制度化並增強其效力。只有這樣才能使監督工作從主要依靠個別決策以及個人的威信和能力,轉向依靠制度的整體力量,才能使監督工作遵循比較穩定、客觀的標准,從而避免以言代法、以罰代刑的現象發生,有效防止權錢交易,權錢互惠行為。

3、加強人大監督

我國憲法規定,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各級人大是地方的國家權力機關,其他的國家機關如政府、法院、檢察院等都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並對它負責,受它監督,憲法還賦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以立法權,國家重大事務決定權,人事任免權以及監督憲法法律實施的權力,憲法和地方組織法還賦予省、省會市和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地方法規制定權。

可見,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對保證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在我國法律監督體系中起主導的、核心的作用,任何國家機關,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權威地位,自覺接受它的監督。在國家權力機關設置專門的法律監督機關,可以充分發揮人大的法律監督職能。這個專門機構應把黨的紀檢機關,行政監察機構,檢察機關中的反貪機構統一起來,在三機構合並的基礎上形成獨立的,有權威的監督機構,負責法律監督和查處各類腐敗案件。

加強人大監督首先要強化立法監督,不斷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加快廉政建設步伐,堵塞現行監督體制和立法上的漏洞;其次要強化執法監督。充分發揮其最高層次監督的威力,加強對一府兩院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使各種權力包括監督權力都納入法制的軌道;再次,強化質詢和詢問功能,堅決受理各種申訴、控告、檢舉,對違法、違紀人員,一經查實,該罷免的罷免,該撤職的撤職,最大限度地維護人大的權威,維護人民的權威。

4、重視新聞、輿論監督

新聞、輿論監督是現代社會文明的象徵之一,它透明度高、信息量大、傳播范圍廣、社會影響深、監督成本低、制約效果好,具有獨立性、開放性、及時性、廣泛性、深刻性之特點。

加強輿論監督,在用法律、法規加以規范、引導的同時,還要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新聞機構的言論出版自由和監督報道自由,保護新聞工作者的合法權益,讓新聞界有可操作的監督權而不能讓其只搞正面宣傳不去揭露腐敗;要壯大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的監督力量,賦予其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等各種權力;要開拓各種渠道,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直接監督創造條件。

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把握好度,運用電視廣播板報通報互聯網等形式揭露壞人壞事鞭撻丑惡,使違紀者、違紀現象「千夫所指」。最後還要探索群眾監督的積極性、有效性、規范性形式,使新聞、輿論監督具有任何監督模式都不能替代的強大的社會影響力,使它成為法治社會的一道有效屏障,成為法治社會或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成為加強司法監督、促進司法公正的重要力量,從而更有效地遏制腐敗、防止權力的濫用。

⑷ 怎樣完善行政法制監督

1.加強相關法律制度建設。一是要有一套系統、完備的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的各個環節及其公務員行為的行政法典;二是各種法律規范要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三是社會監督保障制度要完備。不僅使行為主體有了行為的准則,也為監督主體行使監督權提供了標准。

行政訴訟制度和行政處罰制度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行政行為要有法可依,行政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和各種行政管理手段都要有相應的法律依據。目前,除大量的行政管理法規急需制定外,還要抓緊制定《黨政領導幹部監督工作條例》、《國家公務員監督法》、《國家工作人員財產申報法》等法規,使監督者有法可依,被監督者有法可守。要制定和實施一批新的行政法規以完善現有的行政法制監督體制。

2.改革現行的司法機關行政法制監督體制。司法機關要加強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就必須改革現行的司法機關行政法制監督體制,實現司法監督的獨立。一方面改革現行司法機關的雙重領導體制,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的人事任免權和財政權不應再由同級人民政府掌握,應直接交給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專門負責行政法制監督的機構去掌握;另一方面建立真正獨立的審判制度,使憲法賦予司法機關的獨立審判權落到實處,司法機關在審判活動中只服從法律,其他任何組織與個人都不得干預。

為切實保證司法機關在行政法制監督中的獨立性,可以根據當前國情,引入國外設立行政法院的先進做法,即設立僅受最高人民法院控制的行政法院,將原先由各級人民法院負責的行政案件全部交由各級行政法院管轄。各級行政法院在經費、人員配備上完全獨立於當地的人大,政府和人民法院。建立行政法院必然會帶來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經費來源方面的問題。從我國現行的司法系統來看,建立行政法院對於加強行政法制監督中的司法獨立是有很大幫助,只有當司法機關的行政法制監督真正獨立,才能保證其監督的公正性。

3.建立公開制度,加強社會監督。依法行政的政府應該是一個開放式系統。政府應當通過信息公開(報紙、網路等),聽證制度來加強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溝通,使公眾直接參與到行政立法和執法中去,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進行監督。建立切實可行的公開制度,保護普通公民的知情權、建議權和檢舉權,使社會團體、群眾組織和公民個人了解行政行為的依據、過程及結果是實行行政法制社會監督的有效渠道。

⑸ 如何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

一、地稅部門監督制約機制現狀
(一)監督意識逐步增強。各級地稅部門深入開展反腐倡廉教育,強化「兩權」的監督制約,廣大地稅幹部規范執法、廉潔自律意識逐步增強,特別是領導幹部普遍樹立起了政治意識、責任意識、領導負總責意識和「一崗兩責」意識,參與監督和接受監督主動性明顯增強。
(二)監督范圍逐步擴大。從稅款徵收、稅源管理、稅務稽查、稅務行政審批和稅務行政處罰等稅收執法權,到人事管理、財務管理、事務管理以及基建工程、政府采購等行政管理權,均納入了監督范圍,並不斷向地稅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延伸。
(三)監督制度逐步健全。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各地稅務部門結合實際,相繼制定了《稅收管理員監督管理實施辦法》、《政務公開辦法》等一系列辦法,建立健全了領導幹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述職述廉、民主評議、廉政談話和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使「兩權」監督更加有章可循。
(四)監督渠道逐步暢通。通過開通舉報電話、設立舉報信箱、聘請特邀廉政監察員及稅收管理員直接面對納稅人述職述廉等形式,暢通了系統內外的監督渠道,使廣大幹部群眾充分享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將「兩權」運行置於納稅人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之下。
二、監督制約機制存在的不足
雖然地稅部門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但是近年來仍然發生了一些違規、違紀行為甚至違法案件,這就暴露出我們在監督制約機制方面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一)自覺接受監督意識不強。有的幹部對監督存在消極抵觸情緒,認為嚴格監督會捆住手腳、影響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願接受監督;有的幹部缺乏接受監督的自覺性,認為監督是對自己不信任,甚至認為是「找茬」,和自己「過不去」。
(二)監督制約力度不夠。一些上級機關對下級只看到工作業績,對黨風廉政建設不主動監督;同級部門、幹部間「老好人」思想普遍,只求「和諧」,不願監督;職能監督部門重事後查辦,輕事前防範和事中監督,妨礙了監督機製作用的有效發揮。
(三)監察隊伍素質有待提高。當前,監察隊伍中一些人員雖然具有政治素質高、原則性強、工作認真等優勢,但存在工作思路不新、措施貧乏、在工作方法上實行「拿來主義」,照般照抄,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紀檢監察工作的客觀需求。
三、完善地稅部門監督制約機制的建議
(一)以加強反腐倡廉教育為基礎,增強幹部廉潔從政意識。以增強自律意識為出發點,進一步健全「大宣教」工作格局,多措並舉地開展反腐倡廉教育。用身邊的正反面典型教育廣大幹部職工算好「四筆賬」,積極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良好氛圍。通過手機簡訊、計算機屏保、向納稅人述職述廉、致家屬公開信等方式,努力提高廣大地稅幹部自覺接受監督和主動參與監督的責任意識。
(二)以完善「兩權」監督制度為根本,強化監督制約措施。認真梳理「兩權」監督的相關制度,進一步完善監督措施,增強監督制度的科學性和監督管理的可操作性。抓住容易發生問題、滋生腐敗的「四個重點」,即重點人員、重點部位、重點環節和重點日期,以權力集中的執法環節為中心,切實加強監督制約。同時,進一步強化監督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地進行監督,增強監督效果。
(三)以規范征管規程為切入點,健全「兩權」監督責任體系。一要進一步明晰和分解各級、各部門、各執法崗位和行政管理崗位的工作職責,做到量化、細化、科學化。二要密切各環節間的有效銜接,使每個部門、每個崗位既明確工作流程,也清楚本環節所應承擔的責任,以更好地履行職責。三要明確第一責任、直接責任、連帶責任等責任界定標准,強化落實責任追究機制。
(四)以各種資源為依託,形成「兩權」監督制約整體合力。設立專用舉報電話、網路舉報信箱,利用公告、網路、計算機等建立監督平台,為社會各界人士提供監督渠道;加強與地方黨政部門特別是紀委、監察、審計、財政等部門的協調聯系,建立各部門間信息交換制度,充分發揮黨內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信訪監督和社會監督以及特邀監察員的作用,形成監督的整體合力。
(五)以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建設為核心,提高監督制約的能力。以作風建設教育活動為契機,進一步解決紀檢監察幹部隊伍在思想、組織、作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不斷充實紀檢監察幹部隊伍,優化紀檢監察幹部隊伍結構,加大紀檢監察幹部培訓力度,努力提升地稅部門紀檢監察幹部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廉政建設水平。

⑹ 健全司法監督機制要政府,法院及哪些部門相互協調,監督

當前,我國政府監督復機制制主要由下列幾部分組成:政黨監督、人大監督、政府自身的行政監督、人民群眾的監督、新聞輿論監督和司法監督。政黨監督包括共產黨的黨內監督和各民主黨派的監督;政府自身的監督包括行政監察、行政復議和審計監督,司法監督包括檢察院監督和法院監督。一個國家各種監督的執行力度並不相同,應該說一個國家對權力的監督力度,與這個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監督力度大的,政府的廉政水平就高,監督力度弱的,政府的廉政水平就低。如果根據比較得到國際上廣泛認可的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對全球146個國家和地區的廉政調查,芬蘭排名第一;丹麥、冰島並列第三。而我國排名在百位開外。

⑺ 如何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這對建立和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第一,進一步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首先要加強對決策權的制約和監督。要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的要求,進一步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發揮思想庫作用,加強決策的論證、聽證,不斷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水平,特別是要建立健全決策問責和糾錯機制,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
第二,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權力公開,不僅是向部門或單位內部公開,也要向社會公開,接受本單位幹部職工和社會公眾的監督。要大力推進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和公共事業單位辦事制度公開,完善權力公開的機制,明確權力的幅度和依據,明確公開的內容、范圍、形式、載體和時間,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第三,健全監督體系。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必須構建完善的監督體系,充分發揮各方面監督的作用,使監督覆蓋到權力行使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要加強黨內監督,落實黨內監督條例,重點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有效防止權力失控、決策失誤、行為失范。認真落實民主生活會、述職述廉、誡勉談話、函詢等制度,增強黨內監督實效,以黨內監督促進各方面的監督,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要加強民主監督,健全和完善民主黨派監督機制,拓寬民主監督渠道,定期聽取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對領導班子和領導成員的意見,每年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等工作向民主黨派通報情況,邀請民主黨派負責人參加黨風廉政建設情況介紹,充分發揮各黨派、各團體、各階層、各界人士的民主監督作用。要加強法律監督,支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通過詢問、質詢、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有關部門工作報告以及預算審查等監督職權,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完善監督的法律制度,確保人大監督有法可依。完善憲法和法律監督制度,確保國家憲法和法律的貫徹實施。完善司法監督機制,加強對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司法活動的合法性監督,確保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輿論監督是人民行使監督權的直接方式,具有其他監督手段無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加快輿論監督的法治建設,建立健全輿論監督引導機制、糾錯機制、反饋機制,提高輿論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各級領導幹部要善待媒體、善用媒體、善管媒體,提高通過輿論監督發現問題、改進工作、密切黨群關系的意識和能力。總之,要建立和完善權力監督體系,真正做到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⑻ 談談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國的行政法制監督體制

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國的行政法制監督體制
摘要: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行政法制監督體系,但仍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和不足:監督機構之間尚未形成有序的關聯結構,監督主體缺乏應有的獨立性在監督范圍上過窄、監督對象上缺乏制衡性,在監督手段和監督方式上效果差,在監督程序上,缺乏應有的透明度,未能充分保障社會的知情權。針對這些問題,作者探索性地提出了改革和建設我國行政法制監督機制的若干對策。
關鍵詞:行政法制 監督 健全 完善

以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已經寫入我國的根本大法——憲法,成為全國人民為之奮斗和追求的目標。要實現以法治國這一宏偉目標,關鍵在依法行政,重點在依法行政,難點也在依法行政。這是因為:一方面,行政機關擔負著依法管理國家事物、經濟和文化事業、社會事物的繁重任務,是國家權利中最活躍、最普遍的權利。另一方面,行政機關在行使權利的過程中擁有很大的行政自由裁量權,是最需要控制而又最難以控制的權利。因此,要確保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就必須加強對行政機關的法制監督,建立一整套科學合理而又行之有效的行政法制監督制度。
一、我國行政法制監督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的行政法制監督主要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第一、監督機構之間尚未形成有序的關聯結構。行政法制監督制度的權力配置整體安排不合理,相互之間缺乏應有的配合溝通和有機協調,或推諉謙讓或重復監督,使監督工作難以真正落實,影響了行政監督的權威性和有效性。權利機關監督、內部監督、司法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力量對比不合理,不協調一致,未能真正形成監督合力,在體制設計上有所欠缺。無論是人大監督、政黨監督,還是監察、審計監督等,由於分散的監督,主體在隸屬關繫上自然是受多重領導的制約。權力機關監督停留在形式上,沒有切實可行的配套監督制,難以發揮相應的監督作用。
第二,監督主體缺乏應有的獨立性。權力機關的監督表面看獨立性
雖然很強,但實際上還是被一些因素所左右,未能真正的獨立行使監督權力,僅能靠人大會議及人大常委會的事後監督。對行政機關的真正的彈劾,罷免、質詢等權力行使不夠,由於實行的集體領導制,因而監督工作不能落實到人而切實可行。司法監督還需完善,雖然憲法和訴訟法都規定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司法機,不受任何干涉。但實際上司法獨立未真正實現,司法機關的人、財、物沒有獨立於政府,造成了司法的附性,作為社會最後的救濟權力和公平正義象徵的司法權也未得到人們的充分信任。

第三、在監督程序上,缺乏應有的透明度,未能充分保障社會的知情權。監督部門對行政的監督在立法上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操作程序,未能形成制度化、具體化。一是一些重要的規范如《國家公務員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行為監督法》、《人民監督法》等未能推出,使一些重大的監督活動缺乏法律依據,無所適從;二是既有的一些監督規則措辭籠統,缺乏清晰明確的標准和可供操作的細則,使監督主體難以准確裁量和及時查糾被監督對象的越軌、違法行為。而且公開的程度也不夠,往往採用「暗箱操作」。
二、健全和完善我國現代的行政法制監督機制
(一)構建和完善行政法制監督制度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
法制化原則。它是指行政法制監督主體權力的確立及行使,都應有明確、具體的法律規定。這也是行政法制監督走向法制化程序化的一個重要前提。
第二,
公開性原則。沒有公開性而談民主監督是可笑的。歷史經驗昭示我們,沒有公開性或者公開性不強,只能給專制政治和干擾監督活動者有隙可乘。盡快完善國家公務員財產申報和稽核制度,強制規定公職人員定期將財產向指定的國家機關申報,如有不申報或申報不實者,給予相應的制裁;強化對政府重點部門、重點行業的監督,實行招標公開、項目公開、決策公開、審批公開、程序公開;採取切實措施,大力推進社會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公開化進程等等。
第三,
科學高效原則。行政法制監督的機制設施應體現科學原則,具體表現在機制合理,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統一協調,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後監督動態連貫,機制精簡節約。同時,行政法制監督也應體現高效原則,既是說監督主體要根據得到的有關信息,及時組織調查研究,發現並查明可能導致或已經導致違法失職行為產生的原因和條件,不失時機地實施監督,迅速消除其原因和條件,避免和糾正因此而產生的違法失職行為。
(二) 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國現代的行政法制監督機制
首先,我國的行政法制監督需要從體制上重新進行調整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要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在監督體制中的領頭羊作用,根據我國憲法,權力機關對行政的監督是根本的監督,應該在人大內部設立一個專門行使監督職能的監督委員會,統一領導和協調社會各監督主體的工作。鑒於我國目前權力機關的監督缺乏具體操作手段,而且權力機關監督的力量不是十分明顯,借鑒國外成功的監察專員模式,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建議設立人大監察專員制度。
第二,實行司法獨立。司法獨立的基本含義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司法機關獨立於行政機關(在美國還獨立於立法機關)而存在,並自主地開展工作;二是司法機關極其司法官員在以審判為中心的司法活動中所發表的言論及其所作出的行為不受追究,以便有效地保障司法權的行使。司法獨立是一項為現代法治國家普遍確立的基本法侓准則。可以說,沒有司法獨立,就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法治。司法機關在行使監督制約行政機關的權力時,更需要司法的獨立。當然,這有待於我國的司法制度改革。使司法監督主體在人、財、物等方面相對獨立於行政系統。

第三,擴大監督范圍。有必要將所有的抽象行政行為處於全方位的監督之下,將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范圍擴及全部抽象行政行為。在加強對羈束裁量行政行為的監督時,還要多加自由裁量的行政行為的監督,這也是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理論在行政法制監督中的具體體現。同時,要著重創制對行政工作機關、中高級領導幹部特別是「第一把手」、對失職行政、下級行政機關和公務員對上級行政機關及領導幹部監督制度,同級不相隸屬行政機關公務員互相監督制度,對監督機制進行調整,盡可能達到監督均衡。當然這只是個相對的概念,不可能有絕對的均衡,在不同的時期也應突出監督重點,不能平均用力,但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非重點對象的日常監督。

第四、建立廣泛而普遍的一般行政監督。為了加強上級政府的監督,應加強一般行政監督,即上下級政府的法制監督。政府的法制監督是一種對全部行政行為進行事前、事中、事後監督而且有行政強制性的監督,可以通過首長監督、上下級政府監督、政府各部門監督而實現。事中、事後監督而且有行政強制性和權威性,通過首長監督、上下級政府監督、政府各部門監督而實現。為增強監督責任心,可設立行政失察責任制,在監督中有過錯的,應予行政處理。

第五、完善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我國的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在立法上已逐步向法制化制度化發展,但其監督地位還有待於提高。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在實踐中需要相對獨立地位,只有這樣,才能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監督。把這兩個部門置於政府內部,其人、財、物、權歸同級政府控制,故很難有效的對本地區和本部門的案件作出強有力的監督,對於所屬地區的首長更是無法實施監督,無法真正處於監督的地位。鑒於我國的情況,可以將審計機關移交人大設立,只對人大負責,才能真正做到審計獨立,充分發揮審計在防止官員為腐敗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同時,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部門應明確監督權責,建立監督責任制。這是監督主體內部自我良性發展的必然選擇,對監督主體,我們在賦予其權力時,應明確其應有的職責,使權責統一。而且也應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部門監督的程序。監督工作的實施應依法定的職權和程序進行,不得越權監督,越出職權范圍監督。監督的程序化要求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部門在監督過程中依法進行,但並非一味要求一定要找到一套步驟相連的做法。

第六,新聞監督的立法應提上議程,社會對新聞立法早有提議,新聞監督作為獨立於立法、行政、司法的第四種權力,具有廣泛性、公開性、權威性、及時性、後果嚴厲性、渠道暢通等優點,是一種有極大影響力而靈活的監督力量。當然,對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公正性應作監控,以保證新聞的有法可依,大膽的客觀公正的監督。

第七,建立渠道暢通的公民監督方式,在行政公開、行政聽證的條件下,公民的信訪、舉報、檢舉等制度應及時完善,使憲法規定的公民的監督權、批評權、建議權、申訴權、檢舉權難以切實行使。與以上監督機制相配套,在具體運作上,我們針對監督機制,還應建立科學合理的監督人員遴選機制和激勵機制。監督人員應具備嚴格的條件,具有專門的知識、經驗和品德,並經選舉推薦產生,專職地實施監督,不得實行其它職務。同時,在監督人員的工資、獎金、退休金及家庭安全方面應予以切實保障。

總之,健全行政法制監督制度,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還要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監督工作極為重視,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已出台了《黨內監督條例》,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正在制定實行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的監督法以及行政監督法規。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國行政法制監督制度必將進一步完善,人民期盼建立的民主、法制、高效和廉潔的政府也一定會實現。

參考文獻:
(1) 孔祥林著《對完善行政法制監督機制的思考》,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版。
(2) 應松年著《行政法學教程》,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年版。
(3) 石東坡著《論行政法制監督機制的完善》、《行政與法》,2001年版。

⑼ 如何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

一、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加強和規范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
對公安部門、檢察院、法院、司法部門等職責許可權以及相互關系進行必要的調整,構建職能明確、分工合理、制約有效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使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時切實做到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規范司法用權行為,全面實行「立審分立、審執分立、審監分立」。構建科學合理的監督機制,拓展監督渠道,主動接受黨的監督、人大的監督、社團的監督、輿論的監督、公民個人的監督。

二、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
賦予獨任法官裁判權,尊重合議庭評議案件形成的多數意見,切實做到「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審判職能由主審法官和合議庭行使,如果出現了錯案,相應的責任也由主審法官承擔,加強主審法官的責任心,促進法官業務水平的提高。
既充分考慮當前法官隊伍素質良莠不齊的現狀,肯定院長、庭長對裁判過程和裁判文書予以把關的積極意義,明確院長、庭長在具體案件裁判中的管理許可權,明確審判委員會的職責,又必須突出法官的裁判主體地位,對院長、庭長以及審判委員會的參與行為作出明確的限定,避免把「審核」衍變為「審批」,「要求復議」衍變為「強制性變更」。

三、明確各級法院職能定位,規范上下級法院審級監督關系。
針對不問層級司法部門之間的行政化管理傾向,以及一些地方出現的下級法院向上級法院請示報告案件處理等現象,明確上下級法院之間是監督與被監督關系,不是行政隸屬關系,不同層級的司法部門之間要逐步回歸原本意義上的審級關系,解決行政權制約審判權、審判不獨立問題。

四、 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增強法律文書說理性,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程序,廣泛實行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
積極探索司法公開的有效形式和途徑,充分保障人民群眾對司法審判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更好地約束和規范司法行為。人民法院實行六項公開,將立案、庭審、執行、聽證、文書、審務向社會公開。推進陽光司法工程,加強審判流程、裁判文書、執行信息三大公開平台建設,錄制並保留全程庭審資料,讓審判流程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
推動公開法院生效裁判文書,接受公眾的檢閱,倒逼裁判文書做到事實清、依據足、說理透。人民檢察院實行檢務公開,對不起訴案件、刑事申訴案件依法實行公開審查、公開聽證、公開答復。
公安機關實行警務公開,推出刑事案件立案和破案回告、消防事故責任公開認定、交通事故公開處理等制度。針對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等審理程序透明度不夠高、「重罪多減、輕罪少減」規定不符合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等問題,建立減刑、假釋審理程序公開制度,嚴格重大刑事罪犯減刑、假釋的適用條件,完善刑罰執行監督機制,使刑罰的執行具有更高公信力。針對一些地方人民陪審員「陪而不審」、「合而不議」,人民監督員民意代表性不足和檢察機關過度主導等問題,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機制,真正使之成為司法機關吸收普通民眾參與和監督司法活動的重要舉措,更好地直接體現司法民主。

以上為有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這位法官 發布:2024-12-29 12:44:22 瀏覽:185
長春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發布:2024-12-29 12:08:08 瀏覽:486
德恩商法 發布:2024-12-29 11:38:07 瀏覽:871
林業生產死亡法律責任 發布:2024-12-29 11:35:13 瀏覽:981
疫情中行政法體現 發布:2024-12-29 11:18:13 瀏覽:129
法院服務於 發布:2024-12-29 11:09:08 瀏覽:848
2020年中級會計經濟法考試題目 發布:2024-12-29 11:02:51 瀏覽:609
法律碩士的種類 發布:2024-12-29 10:56:27 瀏覽:978
法院進網格 發布:2024-12-29 10:31:24 瀏覽:372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法律形式 發布:2024-12-29 10:31:20 瀏覽: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