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便民
所謂比例原則,是指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裁量權時,應在全面衡量公益與私益的基礎上選擇對當事人損失最小的方式進行,而不能超過必要的限度和度量作出決定。
呵呵
② 12348法律咨詢熱線是免費的嗎
是免費咨詢的。
「12348」是市、區縣司法局及法律援助中心面向廣大市民群眾的法律咨詢專用電話,它接受解答群眾的法律咨詢,配合調處民間糾紛,及時反映群眾的法律需求信息,指導和接受法律援助申請,維護貧弱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維護社會穩定。
「12348」法律服務專用電話工作職責,主要解答法律咨詢,普及法律常識;實施內部聯動,搞好上門服務;溝通外部信息,做好受案分流;加強區域合作,搞好職能部門間協調聯動;做到快速反應,防止糾紛激化;遵循有關規定,提供法律援助;掌握社情民意,當好黨政參謀;接受社會監督,提高法律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等。
「16000148」法律服務電話更名為「12348」法律咨詢電話,啟用全國統一服務號碼「12348」,並歸並至法律援助中心,「12348」法律咨詢專線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同時,又拓展了法律援助的新功能,此舉標志著「12348」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2)司法便民擴展閱讀:
全新解讀
2018年7月26日報道,北京公證「放管服」改革的十八個「實招」,可以歸納概括為「12348」,與北京市司法局開設的北京市法律咨詢專線號碼一致。
「1」是建設一個平台
建立北京市民生類公證全市統一預約咨詢平台。依託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立全市民生類公證線上預約咨詢平台,通過對全市25家公證處、400餘名公證員資源整合優化,對全市遺囑、小額繼承等民生類公證事項進行統一的線上預約咨詢,推動全市民生類公證辦證質量和辦理數量雙提升。
「2」是推動兩個建設
一是推動公證行業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加強與公安、民政等部門溝通,擴大相關政府部門數據用於公證信息核實的共享范圍,逐步實現身份、戶籍、婚姻、財產等公證信息在線核實。
二是推動將公證失信納入社會信用系統建設。建立全市騙取公證人員黑名單,推動將騙取公證行為作為個人誠信記錄納入社會信用系統建設中,為試行公證事項當事人承諾制創造條件。
通過推動兩個建設,實現公證與政府其他部門的信息聯通,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讓騙取公證者一處欺騙、處處受限。
「3」是建立三項制度
一是實行公證證明材料清單制度。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群眾不需要提交清單外的證明材料。
二是建立公證公益法律服務制度。每年至少組織2次公證法律服務進社區、進鄉村活動,為群眾提供面對面的免費公證法律咨詢。
三是建立公證服務監督制度。廣泛收集群眾對公證服務的意見和建議,每年隨機抽取每位公證員不少於10件公證事項進行回訪調查。
從群眾感受、用戶體驗的角度建立健全三個制度,對公證事前、事中和日常服務進行引導和規范,目的就是讓群眾辦明白證、辦舒心證。
「4」是優化四項服務
一是擴大「最多跑一次」服務范圍。將去年試行的9種「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擴展為52種。向社會發布公證減證便民十項舉措。
二是縮短公證辦理時間。部分公證辦理時間縮短至5個工作日。
三是降低部分公證收費。降低部分偏高的公證事項收費標准,進一步減輕群眾和企業負擔。
四是免除特殊群體公證費用。免除申辦遺囑公證時已年滿70周歲老年人的公證費用。免除低保人員、無固定生活來源的重度殘疾人,以及申辦救濟金、低保、給付贍養費和撫養費等公證事項人員的公證費用。
通過擴大、縮短、降低、免除等實實在在的措施,讓廣大群眾獲得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真正從「放管服」改革中受益。
「8」是抓實八個重點
一是全面加強黨建。堅持政治引領、黨建先行,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使每一名公證人都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信念,內化於心,外化於形。
二是改革公證體制。優化事業體制公證機構體制機制,推進北京市合作制公證機構試點工作。
三是拓展公證服務。開展代書、代辦、郵寄送達等延伸便民服務,完善綜合公證養老、公證家事服務等創新型公證業務,提供多元糾紛解決服務。
四是規范辦證流程。把為企業和群眾「辦好一件事情」作為標准,梳理公證申請、受理、核實、審批全流程,規范證詞模板,以標准化提升服務質量。
五是強化質量檢查。增加公益類公證事項考核權重,凸顯公證的公益屬性。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織嚴織密質量監控網路,實現辦證數量與質量「雙提升」。
六是改善公證設施。為遠郊區公證處統一配備部分先進公證器材。建立綠色服務通道,為年老、體弱、懷孕或患有嚴重疾病等特殊情況的當事人提供便利。
七是優化窗口服務。嚴格執行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統深化「放管服」工作「十條禁令」和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統窗口人員服務管理「十條規范」。實行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對公證員情況、收費標准、辦證流程等服務事項一律公開公示。
八是加強教育培訓。開展公證行業「放管服」全員大培訓,轉變工作作風,全面提升服務人民群眾的能力水平。
八個重點,既是公證工作的基礎和根本,也是公證「放管服」工作的關節。通過抓實抓嚴八個重點推動公證「放管服」改革深入發展,帶動公證行業各項工作全面提升。
③ 如何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
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在司法調解、司法聽證、涉訴信訪等司法活動中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加強...
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見》(法發<2009>6號)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見
http://ke..com/view/3663918.htm
落實「黨的事業至上、內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容至上」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工作主題
⑤ 我想看看《關於進一步加強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見》正文是哪些
《關於進一步加強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見》
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人民法院司法便民工作,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公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努力解決司法為民中具體問題的17條意見。
第一,設立專門的訴訟服務部門,專職訴訟服務工作。《便民意見》第一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設立立案大廳或者訴訟服務中心,做好信訪接待、訴訟引導、案件查詢、辦案人員聯系、訴訟材料接轉、訴訟疑問解答、判後答疑、引導當事人合理選擇糾紛解決方式等方面的工作。〔詳細〕
解讀:「這是最高法院第一次要求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建立專門的訴訟接待服務部門,實行櫃台式、一站式訴訟服務。」最高法院研究室負責人表示。〔詳細〕
第二,打破常規,提供特殊訴訟服務。《便民意見》第二條規定了人民法院「非常規」的訴訟服務舉措。一是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工作的實際需要建立非工作日的立案和信訪接待制度;二是人民法院針對一些老年人、殘疾人、病患者不方便參加訴訟的特殊情況,可以提供上門立案服務,真正做到「服務到家」。〔詳細〕
解讀: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人民法院應當在工作日上班,但當事人有在工作日起訴或者參與訴訟的實際困難的,人民法院應當急群眾之所急,可以在休息日接待人民群眾的來訪和起訴,充分體現司法人文關懷。〔詳細〕
第三,加強巡迴辦案,就地解決問題。《便民意見》第六條再次強調,基層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巡迴審判。人民法庭對於邊遠地區或者糾紛集中地區,應當定期不定期進行巡迴辦案,就地立案,就地審判,當即調解,當即結案,就地執行。應當事人請求,必要時基層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還可以按照當事人協商一致的合理時間開庭。〔詳細〕
解讀:巡迴辦案是人民法院一項傳統的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審判方式,但由於近年來法院工作任務越來越重,巡迴審判工作受到一定影響。只要人民法院和廣大法官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辦案,就一定能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讓司法工作更加貼近民心,貼近民情,貼近民意,就能得到群眾的認可和信服。〔詳細〕
·依法簡化程序 提高訴訟效率
《便民意見》規定了人民法院提高訴訟效率的幾項重要措施,有效降低訴訟成本,減輕當事人訴累。
第一,建立遠程立案模式。《便民訴訟》第二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可以採用電話、網路等方式預約立案。
第二,建立繁簡分流和速裁機制。《便民意見》第四條規定了基層人民法院應當建立健全案件繁簡分流和速裁工作機制,著重以調解方式解決糾紛,快速化解矛盾,提高訴訟效率。
解讀:繁簡分流和速裁機制是近年來人民法院採取的根據案件情況分案區別程序審理,提高訴訟效率的重要措施。將簡易案件通過速裁機制解決,有的法院還設立了專門的速裁庭,主要以調解的方式處理糾紛,縮短了辦案周期,大大提高了辦案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被稱為「訴訟綠色通道」。
第三,進一步簡化案件審理程序。《便民意見》第五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應當嚴格執行法律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的規定。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並經對方當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依法進一步簡化簡易程序的相關環節,充分發揮簡易程序的效率優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經當事人申請並經各方當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依法簡化程序審理。」
解讀:簡易程序是針對簡單案件設計的一種快捷的審理程序,人民法院對於應當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一律要適用簡易程序,對於適用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案件,當事人要求進一步簡化審理程序的,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人民法院也應當簡化程序,充分提高訴訟效率。〔詳細〕
·依法調查取證 維護訴訟公平
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可以主動調查取證。《便民意見》第七條根據訴訟法的規定,進一步強調了對於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及時調查取證,對於確實沒有能力調查取證的,根據案件的實際需要,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調查取證。
解讀:在民事案件中,調查取證難的問題普遍存在,完全依靠當事人舉證有時難以查明案件的事實。因此,在當事人舉證存在困難時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調取證據,這是保證裁判結果公正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詳細〕
·加大司法公開 推行陽光司法
第一,完善旁聽制度,方便人民群眾旁聽案件。《便民意見》第九條就進一步完善人民群眾旁聽案件庭審制度作了詳細規定,一是法院決定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嚴格依法公告開庭信息,方便人民群眾旁聽案件庭審;二是簡化旁聽審批程序,對於符合旁聽條件的申請人,應當發放旁聽證或允許憑身份證直接參加旁聽;三是主動邀請有關人員旁聽案件,法院應當定期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旁聽案件庭審。
第二,建立訴訟文書公開查詢制度。《便民意見》第十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逐步建立裁判文書、訴訟檔案的查詢制度,有條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建立在網上依法公開案件裁判文和執行信息的制度。
解讀:裁判文書、訴訟檔案查詢問題一直由於人民法院實際物質條件而受到限制,人民群眾的知情權無法實現。近年來,隨著人民法院經費保障、物質裝備的增強,在物質條件好的法院已經具備建立裁判文書、訴訟檔案的查詢制度的條件了。
第三,推行公開聽證制度。《便民意見》第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執行、再審審查、減刑假釋、國家賠償等案件處理中可以推行公開聽證制度,自覺接受當事人、社會公眾對法院工作的監督。」
解讀:聽證制度是一種行政程序,它有利於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特別是社會大眾對問題的看法,保證決策能夠符合民意。針對人民法院工作中一些特殊的需要依靠民意來解決的問題,《便民意見》規定可以採用公開聽證制度,確保問題得到公正解決。〔詳細〕
·加強監督管理 確保司法公正
第一,主動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監督。《便民意見》第九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定期邀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旁聽案件,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的監督。
解讀:根據憲法的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對其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接受其監督。
第二,加強審限監督。《便民意見》第十二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加強審判管理,實行審限監督制度,嚴格案件延期條件,提高審限內結案率和執結率。做好一審、二審和再審案卷移交工作,明確移交期限,統一移交方式,落實移交責任,解決案卷移交難的問題。」
解讀:超審限問題是人民群眾反映比較集中、比較強烈的司法問題之一,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進一步嚴格審限制度,加強審限監督。
第三,明確立案監督程序。《便民意見》第十四條規定了對拒收案件或延期立案,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反映,上級法院應當進行核查並作出處理。
解讀:有些法院為了提高司法統計指標,特別是提高審判結案率和執行結案率,在年底前提前不再受理案件,致使當事人在一定時期立不上案。
第四,規定案件監督卡制度。《便民意見》第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建立案件監督卡制度,案件審結時由當事人自願填寫對辦案人員工作的評價意見。當事人對辦案人員訴訟活動的評價意見,納入審判和執行工作考評范圍。」
解讀:當事人的監督無疑是對審判工作最為直接的監督,依法接受當事人的監督是對審判工作最為有效的監督。《便民意見》規定的案件監督卡制度,標志著司法監督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詳細〕
·強調司法大眾化 提升司法公信力
第一,規定訴訟風險提示制度。《便民意見》第三條規定了訴訟風險提示和訴訟權利義務的告知制度, 主動幫助當事人及早了解訴訟的風險,知悉訴訟權利和義務,確保當事人官司打得明白,打得順利,打得信服。
第二,強調司法協助工作。《便民意見》第八條規定,人民法院可以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基層人民群眾做訴訟協助工作,協助人民法院調解和執行案件;經當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將案件委託人民調解委員會、有關行政部門、社會團體或者基層人民組織主持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由人民法院依法確認。
第三,寫好裁判文書。裁判文書是決定當事人權利義務的直接載體,是展現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作出裁決結果的過程、理由、法律依據的主要形式,所以,裁判文書一定要讓當事人看得明白,避免當事人產生誤解,引發上訴、信訪問題。《便民意見》第十三條對此作了明確規定,裁判文書一是用語要力求通俗、簡潔、易懂,讓當事人能看得明白;二是要力求論證充分、說理透徹、適用法律適當,讓當事人信服;三是准確無誤,避免錯誤和遺漏。
第四,加強司法救助,保護民生。《便民意見》第十五條規定了兩個方面:一是人民法院應當嚴格依法做好訴訟費減緩免工作,解決好當事人因為經濟困難不能打官司的問題;二是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推進建立司法救助基金,加大對加害人無力賠償、被執行人無財產可供執行的各類案件受害人以及其他涉訴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力度,保障他們的生存和生活。 〔詳細〕
解讀:讓人民群眾對訴訟活動、訴訟結果能聽得清楚、看得明白、准確理解,是司法大眾化的重要內容。司法活動絕對不能高高在上,脫離人民群眾,如果人民群眾不能明白、不能理解訴訟活動,就不可能接受也就不能認可司法工作,司法的公信力就會受到損害。所以,《便民意見》強調了司法工作大眾化的要求。
⑥ 構建開放,動態,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推進什麼公開
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在司法調解、司法聽證、涉訴信訪等司法活動中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加強人權司法保障
⑦ 派出法庭如何做到便民
派出法庭是基層法院派出的駐扎在鄉鎮的人民法庭。派出法庭處於化解和調處矛盾糾紛的前沿,是黨通過司法途徑保持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是展示國家司法和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窗口。派出法庭具有紮根基層、貼近群眾的特殊性,而區別於法院的刑庭、民庭或其他庭。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強化服務意識。
轉變觀念,就是要求派出法庭的法官改變被動審案、坐堂問案的觀念,轉變「中立性和獨立性」的態度。法官頭腦中要建立現代的主動服務的司法理念。提高認識及強化服務意識,就是要求派出法庭的法官們提高司法為民宗旨的認識,強化司法為民的服務意識。在司法為民宗旨指引下,派出法庭和法官不能僅僅滿足於中立性、獨立性地行使審判權和糾紛的最終裁決機構與角色等價值定位,進而要積極探索改變審判活動的外在形象,突出為社會和人民群眾服務的本色。要走下審判台,送法下鄉,最大限度地貼進群眾,紮根鄉村,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二、實行便民立案,方便群眾訴訟
派出法庭的直接立案問題已經實現,但在方便群眾訴訟方面做的不統一。派出法庭轄區面積往往比較大,交通多為不便,造成人民群眾訴訟不便。為了方便人民群眾訴訟,有能力的派出法庭應建立網路「遠程立案」,切實方便群眾訴訟。
三、開展便民審判,減輕當事人訴累。
派出法庭要堅持推行巡迴法庭制度,不定期巡迴到鄉村、學校、田間地頭、村民炕頭開庭審理及調解處理矛盾糾紛。特別是對那些老弱病殘行動不便的當事人和鄰里糾紛、贍養糾紛等案件,以及在農忙季節,巡迴法庭盡可能堅持到農村百姓家裡、田間地頭現場開庭審理。
四、注重擴大簡易程序使用范圍,努力提高審判工作效率
派出法庭往往是人少案多,就必須擴大簡易程序使用范圍。把爭議標的小、事實較清楚、法律關系不復雜的案件一律適用簡易程序,大力推行即立、即調、即審、即結民事審判工作機制。
⑧ 設立司法訴訟便民服務中心有什麼好的建議
這是個好事,涉及的問題太多了,既然是便民服務,就要突出便民性質,地理位置的選擇,人員設置,服務流程等等問題都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