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女博士

刑法女博士

發布時間: 2022-05-20 10:31:18

① 如何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一、熱愛閱讀

你可以回想一下你最近一次買書是在什麼時候,買過之後你真正看過嗎?是不是把它束之高閣,然後去刷抖音了。大部分人離開校園後就停止了學習,所以畢業多年後你去和有些人聊天,會發現她好像被冷藏冰封似的,多年尺寸未進,和她聊天是聊不出什麼新東西的,要麼永遠在抱怨工作或者伴侶,要麼永遠在沉浸糾結一些瑣事上。我們知道 自己大部分讀過的書或文字都會忘掉,那麼讀書的意義何在?我見過最好的回答是:「小的時候我吃了很多東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記不清是什麼,但我知道,他們已經成了我現在的骨和肉」。讀書,也是如此。它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影響了你的思想,你的言行,你的形象。

二、去運動,去旅行

你對比一下你身邊喜愛運動健身的朋友和喜歡宅在家裡懶得運動的朋友,你會明顯感覺到那些喜歡運動健身的朋友更顯得朝氣蓬勃,充滿力量。運動不僅可以改善身體狀況,改善體型,也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加自信和堅韌。當你運動的時候,就會發現生活真的比你想像中的要有趣得多。推薦一本書是澳大利亞作家達蒙.楊寫的《當健身變成一門哲學》,看完之後你會對健身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對於旅行,凱魯亞克的《在路上》曾這樣說道:「我總是不假思索地上路,因為出發的感覺真是太好了,世界突然充滿了可能性」。如果一個人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探究欲,她其實是挺可憐的,因為她不能感受狂風暴雨、懸崖險灘的刺激,不能感受到浪花拍打海灘的聲音,而且一個人一直固定在一個地方會限制自己的眼界,心態也會更趨保守和頑固。所以有時間的話,背上行囊,對這個世界的探究欲去旅行吧,你會發現生活真的會有趣很多。

三 、對「人」保持強烈的好奇心

你回想一下身邊那些你認為有趣的人,你在和他們交談的時候,是不是他們會讓你感覺你自己是個有趣的人,他們會盡量全心全意地聽你在講什麼,並且給予熱情的反饋,給你傳遞一個積極、樂觀的語言狀態。而那些你身邊無趣的朋友、同事,你跟他們交談時,他們要麼很少能耐心聽完你的話以「嗯,啊,哦」這些張口就來的詞語隨口應付你,要麼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反駁你。這兩者的區別是是否對他人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如果你能在和別人交談過程中,讓別人 感覺他自己很有趣,那麼你自然就成為朋友、同事眼中有趣的人。而做到這點很容易,你只需全心全意傾聽別人講話,用積極的語言進行反饋,比如「咦,你講的這點好有趣啊」

② 強奸犯成績倒數,女友竟然是女博士,你不覺得意外嗎

隨著這件事情的發酵,引發了網上很多人的議論和對這個男子的譴責,深扒這名男子,發現他的女友還是女博士,我是真的很意外,一個驚訝這個男子的臉皮厚和心機重,另一方面也為這個女博士找錯對象而感到惋惜。自己到處勾搭其他的女生,甚至發生了強奸小學妹這一嚴重犯罪的行為。不管對小學妹還是對自己的女友,這都是極其不負責的行為。

更有相關方面的律師認為浙大的做法明顯處理不當,因為強奸罪不是違反紀律,是屬於違法行為,是犯罪;刑法236條強奸罪的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而這個學生的處罰明顯是很低的,這個學生在學校學期的期間大量近處酒吧,糟蹋了近20多名女生,這種行為是對其他的女生具有危險性。

③ 崔卓蘭的成長歷程

老師1953年9月12日出生於吉林省吉林市。其童年、少年及青年時代均在困苦與動盪時期度過,正是長期的磨難練就了她仁厚達觀的品格,而這種品格在其後來的學術歷程中一展無余。
老師1983年畢業於吉林大學憲法學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自1976年一直任教於吉林大學法學院,至今已執教30年整。在這30年裡,老師在憲法學與行政法學領域默默地鑽研著,以其女性獨有的敏感和洞察力選擇著具有研究價值的課題,從不盲目跟風。1987年至1988年,老師以訪問學者身份到美國美利堅大學進修行政法學,回國後於1990年將《美國行政法與行政程序》譯為中文,旋即發表了與行政程序相關的諸篇文章,在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中國,主張以法律明文規定的方式對行政主體加以程序約束尚屬罕見,這部譯著與其後的文章在當時引起了巨大反響,也引導中國更多的行政法學人對行政程序的關注。由於學術成果顯著,老師於1991年——這個職稱評定極為嚴格的年代,被評為副教授。1992年至1993年,老師再次奔赴美國,至路易斯克拉克學院研修行政法學。第二次回國後,老師在行政權與行政相對方權利的關系、政府與公民的關系、行政相對方權利的保護、非強制行政行為以及行政規章等方面又有建樹。為此,1994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8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成為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史上第一位女博士生導師。崔卓蘭老師所作出的突出成績為其贏來了多項榮譽,分別於1991年、1992年、1999年被評為吉林大學「先進工作者」;於1998年被評為「吉林大學跨世紀人才」;於1999年、2001年、2003年獲得「巾幗建功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於2004年被評為「吉林省第八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於2005年被吉林省委、省政府評為「吉林省高級專家」。
作為在行政法學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中青年行政法學家,崔卓蘭老師連續四屆當選為中國法學會行政法研究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此外還擔任中國太平洋學會法律專業委員會委員,吉林省憲法與行政法學會總幹事,長春市社聯委員,吉林省政協社會法制宗教委員會特邀委員,長春市婦聯巾幗法律顧伺團副團長以及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法學學科規劃專家組成員,並且在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學研究基地擔任兼職研究員,在長春理工大學及吉林省法官進修學院擔任兼職教授。 我國行政法學研究起步較晚,學者們對於其中核心問題之一——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方權利義務的配置缺乏系統梳理。崔卓蘭教授經過長期的學術思考,以「權利本位」和「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為出發點,從行政權與行政相對方權利的關系、行政程序以及行政規章三個角度為構建行政相對方權利保護體系提出了諸多真知灼見,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行政權與行政相對方權利關系的研究
崔卓蘭教授對於行政權與行政相對方權利關系的研究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在不同階段均有不同的側重方面。第一階段,側重於以權力制約權力,即通過司法權制約行政權,這一時期大體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沿至90年代初。三權分立學說的集大成者孟德斯鳩說過,要防止權力的濫用,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對於行政權而言,其本身即蘊涵著某種可能的侵犯性與擴張性。老師深諳此理,為此早在1982年於《法學季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西方國家違憲審查制度簡介》 (1982年第3期)的文章,將西方違憲審查制度介紹到中國,這篇於1982年憲法頒布之前寫就的短文在剛剛經歷過文革風暴的中國實屬難得,對於國門初開之際中國法學學人學術視野的開闊大有裨益,直至當下,將違憲審查制度引入中國以制約行政權仍是我國諸多學者為之力爭之事業。老師在這一階段發表的較有代表性的論文有: 《論行政處罰及由其引起的訴訟》(《法學雜志》1987年第3期); 《公民本位:我國行政訴訟法的目的》(《法學》1989年第3期)以及《論對行政的司法監督》(《中國法學》1991年第1期)。其中,《公民本位:我國行政訴訟法的目的》一文發表於《行政訴訟法》頒布實施之前,當時,學者們對我國即將出台的《行政訴訟法》之立法目的的認識迥然有異,大體上有三種代表觀點,其一,認為行政訴訟法應以保證人民法院及時准確地審理行政案件為主要目的;其二,認為行政訴訟法應將監督和保障政府行使行政權置於首位;其三,認為維護公民和組織的合法權益才是行政訴訟法的初衷。這三種觀點雖不沖突,但體現了三種不同的思路與指導思想,也將影響行政訴訟法的價值取向與發展路徑。老師在文章中立場鮮明地選擇了第三種觀點——以對行政相對人權益的維護作為行政訴訟法的宗旨與基點,並極有創設性地提出「公民本位」概念,這一觀點始終如一地貫徹於其學術理念與成果當中,至今不曾改變。此後,崔卓蘭教授又在《中國法學》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論對行政的司法監督》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老師又與眾不同地大膽提出,行政相對方不應被動等待救濟,而應成為主動「啟動」司法機關監督「裝置」的主體,應當將司法監督視為司法機關的權力監督和一般公民的權利監督融為一體的「合力」監督,只有這樣,公民權方能得到充分的尊重。
第二階段,側重於在平衡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的過程中對行政相對方權益的積極保護,這一階段主要貫穿於20世紀90年代。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權與行政相對方權利是緊密相連的,也是行政法的核心矛盾,不對行政權的行使予以規制而僅僅給予行政相對方權利單純的保護是不切實際的。如果說在第一階段,崔老師寄希望於通過司法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監督來消極制約行政權的濫用、維護公民權利的話,那麼自90年代開始,隨著國家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的進一步健全與完善,老師則從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關系的梳理著手,主張在二者大體平衡的基礎上適度增加行政相對方的權利,即「平衡中適度傾斜」。在此理念指導下,老師寫就多篇有重大學術影響的論文,主要有: 《論行政法權利保障功能的發揮》(《法學研究》1994年第4期); 《論確立行政法中公民與政府的平等關系》(《中國法學》1995年第4期);《論市場經濟下政府角色和行為的轉變》(《法制與社會發展》1997年第1期)以及《論行政權、行政相對方權利及相互關系》(《中國法學》1998年第3期)。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與時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法學院羅豪才教授共同撰寫的《論行政權、行政相對方權利及相互關系》一文。該文發表之後即屢被轉載,引證率極高,並獲得長春社會科學協會社科優秀成果論文類一等獎(政府獎)。羅豪才教授於90年代初曾針對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方的權利義務關系提出了著名的「平衡論」,此次與老師合作的文章中最為突出的亮點是在堅持行政權與行政相對方權利終極平衡的原則下,將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即在官本位、權力至上等傳統觀念尚未徹底摒棄的中國,要真正實現行政權與行政相對方權利的平衡並不可行,而應當對行政相對方之權利予以適當延伸與拓寬,同時對行政權給予約束,具體而言:凡是法律、法規所不禁止的行為,行政相對方均有權去作,概之「法不規定即自由」;行政管理所涉及的日常生活領域中,所有未被法律、法規所明確劃定為行政職權管理范圍的事務,一律可作為「剩餘權利」劃歸行政相對方自由行使;行政法所規定的行政主體之各項義務,也可被推定為行政相對方之權利,謂之「推定權利」。當行政相對方為法律所不禁止、行使其「剩餘權利」或「推定權利」時,不受行政權的規制,不得對之加以限制、取消、制裁,甚至也不宜進行法律評價。行政權則截然相反,對之任何缺乏法律根據的內容、范圍方面的擴大解釋,均不被允許。故針對行政權行使者:凡法律、法規未明文規定即授權的,都不得去作,否則將構成違法、越權,必須恪守「公民權利為政府權力天然界限」之基本原則,不得沒有法律根據而介入私權領域,對個人生活之必要干預也應止於最低限度;不允許藉助於手中的行政權參與市場競爭;在以普通機關法人身份進行民事活動之際,不得利用行政權作為「後盾」而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對方。為防止行政權對行政相對方權利的侵害,必須對行政權進行「顯性」界定。
兩位作者在這篇文章的末尾指出,行政權與行政相對方權利,其實質是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政府職權與市場主體權利在行政法律關系領域的延伸,兩者之良性互動、同步加強,意味著社會中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均獲維護,公平與效率得到兼顧,標志行政民主與法治化的真正實現。強調公民權利的適度增加只是手段,而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平衡與和諧才是終極目標。這一觀點不但啟發了當時中國行政法學界諸多學者進行深層次思考,且因應了我國當下「構建和諧社會」這一嶄新的治國理念。
第三階段,側重於通過對非強制行政行為的倡導實現行政相對方主體地位的提升,這一階段的工作從20世紀末延續至今。在1993年修憲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將我國的經濟體制以根本法形式確定為市場經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育與成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行政法觀念與模式受到了挑戰,原因在於,市場經濟基於以平等、協商及合意為特徵的契約精神而建立,但當下行政行為仍然是單方的、強制的和不可協商的。市場經濟要求政治與行政模式的回應,要求契約精神的注入,要求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雙方在不存在強制性背景下的協商與合作。崔卓蘭老師在此方面所作出的理論貢獻為我國行政法學人所公認,其早在1995年即於《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上發表了題為《行政法觀念更新試論》一文,主張我國的行政法應當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從以「管理」為目的轉換為以「服務」為宗旨;從注重「權力」行使轉為注重「權利」保障;從依靠「命令」轉向依靠「協商」。此後,崔老師又在《非強制行政行為初探》(《行政與法》1998年第3期)一文中從行政指導、行政合同、行政獎勵以及行政協調等具體行政行為人手,抽象出其共同性——非強制性,進而在國內首次提出「非強制行政行為」這一創新性概念。「非強制行政行為」概念一經提出,即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我國著名行政法學家、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蘇州大學法學院楊海坤教授在其著作《中國行政程序法典化》中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崔卓蘭教授把行政指導、行政獎勵、行政合同、行政調解稱之為『非強制行政行為』,很有新意。」
在提出「非強制行政行為」概念以後,崔老師隨後撰寫多篇文章對之加以逐步論證,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論非強制行政行為》(《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第5期);《非強制行政行為——現代行政法學的新范疇》(《行政法論叢》第4卷,2002年《中國行政法學精萃》全文收錄);《從壓制型行政模式到回應型行政模式》(《法學研究》2002年第8期,2003年《中國行政法學精萃》全文收錄)以及《契約、服務與誠信——非強制行政之精神理念》(《社會科學戰線》2005年第4期)等。
「非強制行政」理念的形成是崔卓蘭老師公民權利本位思想的延續,非強制行政行為將成為行政機關與公民之間緊張關系的潤滑劑,更為實現行政權與公民權的平衡與和諧提供助力。原因在於,在非強制行政行為中,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主要通過雙方協商達成的契約、承諾等而產生、變更或消滅,因此具有服務與自願履行的特點,較之以強制、高壓為特點的強制行為而言更易為相對方所接受與配合,更有益於提升相對方的主體地位,也更有益於提高政府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行政程序研究
崔卓蘭老師對於行政程序的研究可以回溯至上世紀80年代末。1987年至1988年,崔卓蘭老師到美利堅大學進修時即注意到了行政程序法在規范行政權、保障公民權益上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回國後發表了《論程序化行政》(《當代法學》1989年第4期)一文,而在當時的中國行政法學界,對於行政程序撰文論述的學者還極為少見。此後,其申報並完成了國家級課題、中華社科基金青年基金項目——「行政行為的正當程序」。1990年,老師將美國學者歐內斯特·蓋爾洪和鮑葉合著的《美國行政法與行政程序》譯為中文,將著名的美國行政程序法介紹到中國,旋即又發表了《立法程序化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法學與實踐》1990年第3期);《論行政權與行政程序法》(《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3年第2期)以及《論依法行政與行政程序法》(《中國法學》1994年第4期)等多篇文章,並於1996年獨著了《行政程序要論》一書,對行政程序進行了系統的論述。
崔卓蘭老師是我國最早關注行政程序的學者之一,其早期的文章與著述對學界同行頗有啟發,寫在《論依法行政與行政程序法》中對行政程序法之重要性予以肯定那句「所謂的依法行政,是指依行政程序法行政,離開行政程序法無以言依法行政」已成為被多方引證的「經典格言」。而且,於其之後,對行政程序加以多方面、多角度研究的行政法學人急劇增加,至1990年代末,中國掀起了行政程序學術研究的高潮,行政程序的法典化成為當時呼聲最高的議題,由此引起了實務界的高度重視。當前,《行政程序法》草案尚在論證過程中,但其以法典形式出台指日可待。
根據對行政程序的長期研究和行政程序法草案的制定,崔卓蘭老師修訂了10年之前寫就的《行政程序法要論》一書,並於2005年發表了《行政程序的價值與功能》(《憲政與行政法治評論》2005年第6期)與《論民主與效率的協調兼顧——現代行政程序的雙重價值辨析》(《中國行政管理》2005年第9期)二文,繼續對行政程序進行著深層次研究與探索,力圖為制定一部以規范行政主體行為、保護公民權利為宗旨的行政程序法典提供有理有力的學理支持。
行政規章研究
崔卓蘭老師在長期的學術研究及對社會實踐的關注下意識到了在行政規章的制定過程中行政權對公眾權利的隱性損害。原因很明顯,對於具體行政行為而言,當行政機關作出有損於行政相對方之行為時,僅針對一個或幾個數量有限的主體,且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相對方有權就該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而對於作為抽象行政行為的行政規章而言,其具有法之普遍性、強制性及不可訴性等特徵,行政規章制定權的濫用將會令數量眾多的相對方利益受損,且因其不可訴而「告狀無門」。為此,崔卓蘭老師於上世紀90年代初即在《社會科學戰線》上發表了《論行政規章及其制定程序》(1992年第4期)一文,試圖以程序規范規章制定權的行使,減少權力濫用,防止法繁擾民。此後,又主持申報並完成了兩項國家級課題:其一為1996年的國家教委人文社科項目——「違法行政規章及其對策研究」,此間發表了《行政規章可訴性探討》(《法學研究》1996年第1期,獲中國法學會成果二等獎、全國第二屆中青年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瑕疵行政規章形態與成因析》(《法制與社會發展》1999年第4期)、《行政規章的經濟分析》(《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第5期)等多篇文章;其二是2000年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行政規章研究」。對於這一課題,崔卓蘭老師與於立深老師在發表了《論行政規章監督的法學機理和機制》(《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第2期)、《論制定行政規章思維模式的轉換》(《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第3期)以及《行政規章的性質解析與裁量權模式》(《吉林工業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等多篇論文之後,於2002年合著了《行政規章研究》一書作為結題成果,該書從對行政規章予以概念界定和性質解析人手,對規章制定權、裁量權模式、程序設置、監督機理與機制以及規章管制的功能加以遞進式梳理與分析,是我國首部對行政規章進行系統研究的著作。該書出版之後反響熱烈,獲得了同仁的廣泛好評,在其他學者的著述中引證率極高,並於2004年獲第六次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政府獎)。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周漢華研究員與浙江大學法學院宋華琳博士在《2002年行政法學研究綜述》中對《行政規章研究》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書是「2002年本領域最為矚目的成果之一」。
由於崔老師長期從事地方立法的論證工作,作為行政規章研究的延伸,老師將研究范圍擴展至地方立法研究,正承擔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地方立法研究》以及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地方立法實證研究》兩項課題,已形成初步成果,發表了《論地方立法的目的轉換》(《行政執法與行政審判》2003年第3期)一文,該文於2005年為《中國行政法學精萃》收錄,另外在台灣省的《法令月刊》(2004年第11期)上發表了《中國大陸地方立法的走勢》一文,積極促進了海峽兩岸行政法學的有益交流。此外,針對地方立法的膨脹發表了《地方立法膨脹趨向的實證分析》(《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第5期)一文,從實證角度分析地方立法膨脹現象的成因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無論在任何國家,人們可以終其一生不受民法、刑法、經濟法等諸多法律的調整,但不可能不受行政法的制約、不與行政機關打交道。從出生時的注冊戶口到死亡時的注銷戶口,從適齡時入學到結婚時登記,從依法交納稅金到接受社會保障等等,行政權均將作用於此。面對行政管理領域的不斷擴大,行政事務的逐漸增多,如何保障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不損害處於弱勢地位之相對方的權益即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崔卓蘭老師鑽研行政法學的幾十年裡,執著地堅持「民權至上」原則,多角度、多方位地圍繞著行政相對方權利的維護進行著不懈的理論探索,其著述中所體現出的人文關懷赫然可見。
不覺之間,老師在行政法學領域已耕耘30載,教誨幾代人,取得了許多學界同行無法望其項背的卓越成績。但她卻不容許自己有片刻停歇,依然為那須臾不曾改變的信念行走在學術之路上。2005年,經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設立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次面向全國進行招標,此次招投標工作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學術性、政策性與導向性,其主要支持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參考價值、對弘揚民族精神和傳承民族優秀文化有重大作用的研究課題。以崔卓蘭教授為首席專家的課題組所申報的「構建和諧社會的法律制度保障」課題,經過受理投標、資格審查、會議初評、復評答辯、審核批准五個階段,在四個競標單位中以多數票通過,成為吉林省唯一獲准立項的課題。在以後的兩年裡,老師將再次投入到繁重的科研工作中,攀登又一學術高峰。 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行政法更是如此。崔卓蘭老師深知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同時更願藉此機會將其所倡導的對公民權利的保護從抽象的學理研究付諸實踐。因此,老師雖承擔繁重的科研工作,但卻並未推脫一個學者應盡的社會使命與責任,其長年擔任吉林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委員、吉林省政府立法咨詢委員、長春市政府立法咨詢委員、吉林省檢察院專家咨詢組成員、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等多項社會兼職。
老師常教導我等,學者必須有學術良心,要樂於並勇於承擔社會責任,選擇了學習行政法就要選擇保衛最廣大民眾的利益。老師一直用行動詮釋著這樣的理念。作為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及司法機關的咨詢委員和顧問,當國家機關與公民在不同領域交鋒時,她總是義無反顧地站在維護公民權益的立場。在對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省政府制定的行政規章以及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進行立法論證時,她主張人性化立法、程序化立法、授益性立法;在為人民政府作顧問時,她倡導政府依法行政、誠信行政、陽光行政;在為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作咨詢時,她鼓勵司法機關擺脫行政機關的影響公正審判、獨立審判、公開審判。所幸的是,服務意識和法治觀念不斷增強的各類國家機關對於學者的建議十分重視,老師的觀點得以充分採納。吉林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即曾在一份材料中寫到: 「崔卓蘭教授自受聘擔任吉林省政府立法咨詢委員以來,多次應邀為省政府行政立法提供咨詢。她提供的立法咨詢意見有理論深度,依據可靠,內容具體詳盡,符合現實行政管理實際,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重要的參考價值『。近年來,我省的多項立法項目中吸納了她提出的咨詢意見。崔卓蘭教授承擔省政府立法論證項目最多,為我省立法作出突出貢獻,曾受到省政府領導的稱贊和肯定。」
老師的「社會」兼職工作不僅體現為在立法、行政、司法機關中擔任咨詢委員與法律顧問,還表現在需要經常性地處理各地百姓寄來的請求給予法律援助的信件。面對眾多的個案,為了讓更多的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趨利避害、防患未然」,在遇到問題時「知己知彼、保護權益」,老師帶領學生們編寫了一套《百姓維權叢書》,在醫療服務、房屋拆遷、物業管理、進城打工等諸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為百姓提供法律指導,這套叢書已陸續出版,而這項維權事業也還將持續下去。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法律追求公平與正義,傳授法律之人,更應傳道於先。跟隨老師多年,耳濡目染的不僅是為學之法,更有做人之道。
老師是平實低調的。在我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為我們講授政治學的是年逾古稀的李放教授,李老先生曾是崔老師學生時代的老師,在崔老師的誠邀下回到學校為我們授課。老先生的家距離學校很遠,上課時又正值嚴冬時節,每次來去都極為不便。老先生在講授學期最後一課時告訴我們,他退休之後從未接受任何學校的聘請,而只在法學院為憲法與行政法學的研究生上課,原因之一即出於對崔老師正直謙遜、與世無爭之人品的欽佩。老師的淡泊名利可謂「遠近聞名」,於遠,老師在行政法學界以創新而聞名,但由於老師不喜宣傳,不願張揚,因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多見其文,罕見其人;於近,作為法學院元老級教師,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史上的第一位女博導,她有令人羨慕的驕傲資本,但卻從不見她恃才傲物、爭名奪利,反而無欲無求、安之若素。從教30年來,老師只是在努力盡到自己教師和學者的本分,勤勤懇懇地教書育人、認認真真地鑽研學問。
老師是寬容仁厚的。對於年青的同事,老師從不以長輩自居,給予更多的是扶持而非壓制,是幫助而非排擠。對待學生,在學術研究上,老師包容多於苛責,啟發多於灌輸,她一向注重培養我們的開闊性思維,絕不將學生的思想囿於其所研究的領域及所主張的觀點之中。在平常生活中,老師細心關注著每個同學的成長,當我們面對抉擇時指點迷津,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傾力相助。我和愛人雙雙辭去工作拜於老師門下求學,逢年過節每每欲到老師家裡拜訪時,老師總是在電話里告之:心意已領,無需登門。後來同學若干一起聊天時談及此事,方知被「拒之門外」者遠不止我們二人。在世風日下的今天,老師依然恪守師德、為人師表,不但慎獨己身,且為我輩樹立仿效之典範。
老師是樂觀堅強的。第一次見到老師是在面試當日。三五成群的同學站在考場門外等待老師們的到來,因不識老師容貌,我等皆關注著眼前走過的每位神似教師之人,老師也正是這時走人我們的視野。此前,我以為老師乃近知天命之年,長期鑽研學術之人必面色蒼白,神情凝滯,不想站在我們眼前的卻是著一襲藍色牛仔裝,笑意盈盈,神采奕奕的中年女性。此後見到的老師總是溫和而微笑著的,對工作和生活從無抱怨。但事實上,老師身上的負擔並不輕松。老師的父母年事已高,需要更多的照顧;孩子年幼時身體孱弱,是在她的呵護下在家中學完的小學、中學課程,現已通過了法學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全部課程,為此,吉林大學於2004年在「文明家庭」評比活動中授予老師「傑出母親」的榮譽稱號。雖然工作依然繁重,雖然生活並不輕松,但這些都無法削弱老師的堅強,無法阻礙老師樂觀而積極地面對生活。
老師如深谷之幽蘭,不炫耀、不逐流、不矯揉、不媚俗,暗發芬芳而不張揚;老師若舒緩之流水,守拙、執著、堅忍、包容,雖利萬物而不與爭。其雖低調而不消極,雖執著而不頑固。以納川之胸,憂國、憂民、憂天下;將無欲之心,對人、對事、對生活。

④ 姜曉敏的介紹

姜曉敏,女博士,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法律思想史、中國刑法史。學術上,主要對古代死刑的定義,現代的思想,意義有一定的深入觀點分析。並參編《兩宋法制通論》。

⑤ 海龜女博士肖某毒死男朋友判決怎樣

這是故意殺人 根據 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⑥ 女子當伴娘為什麼遭騷擾

近日,江蘇省鹽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針對婚慶行業發出通知,要求強化對婚禮司儀、節目演員的培訓和監管,引導其切實履行「倡導文明婚禮、抵制陳規陋習」的責任。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法總則第一百零九條,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第一百一十條第一款,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侵權責任法第二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第二十條,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難以確定,侵權人因此獲得利益的,按照其獲得的利益賠償;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第二十一條,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第二十二條,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出格的婚慶陋習還可能因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而面臨行政處罰。

出格的婚慶陋習情節嚴重的,還可能因為觸犯刑法而被追究刑事責任。主要法律條文有:

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惡劣情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⑦ 寫論文沒有頭緒怎麼辦

原標題:論文寫作的「套路」和「模式」
核心提示:論文寫作有沒有好的「套路」和「模式」?要說有,即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思路進行創作。談到論文寫作這個話題,我實際上身兼三重身份:第一重身份是作者,從讀碩士研究生到現在,近15年來,我一直在寫論文、投論文、改論文、發論文;第二重身份是教師,開始工作後,我陸陸續續指導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寫論文;第三重身份是編者,《北外法學》創刊後,我一直承擔編輯工作,有幸閱讀了許多優秀論文,也見識了一些「奇文」。
於是,經常有學生問我:老師,怎樣才能把論文寫好?我通常會先問他,到現在為止,你寫了多少篇論文?字數超過5萬字沒有?許多人回答不上來。我經常和自己帶的研究生說,每寫20萬字的論文,你就會有一個自己能感覺到的提高。當然,如果有老師指導,特別是很有經驗的老師指導,學生提升可能會更快一些。因此,要想寫好論文,首先要多寫多練。
也有學生常常問我:老師,論文寫作有沒有好的「套路」和「模式」?我會告訴他,要說有,基本上是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的。發現問題,即找到好選題;分析問題,即在一定邏輯性基礎上深入分析提出的問題;解決問題,即針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回應或提出解決方案等。
如何找到好選題
廣泛閱讀,
帶著問題去調研,
並提出問題
要想寫好論文,在多寫多練基礎上,關鍵要找到好選題。比如,有一次,我們編輯部收到某學生寫的一篇6000多字的論文,但仔細一看題目是:解決台灣問題之路徑。還有一次,一名本科生找到我說,他想寫一篇論文。我問:你想寫什麼?他說,論法治。類似這樣的論文選題大而空泛,很難出彩。因此,找好恰當的選題十分重要。如何找到恰當的選題?我認為,主要有兩點:
第一,帶著問題去調研。調研本學科專家學者都在關注哪些問題?大家都在想什麼、寫什麼、關注什麼。其中一個捷徑是,找到22種中國法學核心科研評價來源期刊(簡稱為CLSCI)看看這兩年大家都在研究哪些問題?本學科有哪些前沿動態?以防止好不容易選了一個話題,發現前面已有許多篇論文談論過這個話題了。
第二,通過廣泛閱讀,發現自己的興趣點。比如,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關注偵查訊問制度等傳統刑訴法問題,但通過閱讀發現,行政法和民法學者都研究個人信息保護問題。這讓我想到能否從刑訴法角度探討個人信息保護。機緣巧合,有一次,我在翻看案例時偶然發現歐盟有一個關於被遺忘權的判例,也就是眾人皆知的谷歌訴岡薩雷斯案,遂對被遺忘權產生了濃厚興趣。經過大量閱讀,我發現被遺忘權一詞實際上來自於法國刑事訴訟法上的刪除犯罪記錄制度,但當時在刑事訴訟領域還鮮有人關注,反而被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用於保護個人信息。基於此,我對刑事訴訟領域的被遺忘權問題進行研究,從刑事訴訟角度探討個人信息保護問題,並將此確定為我近5年來的主要研究方向。因此,要在自己喜歡、熟悉的范疇內,探討什麼問題值得研究,什麼問題還沒有人研究。
第三,恰當提出問題。如何提出問題,我把它歸結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在現有學科體系、理論體系以外提出新問題,即純原創,這個難度比較大。第二種是在這個體系以內提出新問題,即這個問題其他人也研究過,但還可以再討論。比如證據證明標准問題,過去討論很多,但有的問題現在還可以再討論。這種方法,在論文寫作過程中,使用的相對比較多。
論文寫作的創新竅門
論文寫作創新要一步一步漸進而行
創新是當今時代的重大命題。當下,創新大潮滾滾向前,競爭與合作的辯證關系成為影響創新認知與創新實踐的重要因素。論文寫作,同樣需要創新。論文寫作創新要一步一步漸進而行,它是建立在掌握比較扎實基礎知識之上的。我認為,論文寫作創新有以下幾個方法:
第一,比較法。在擁有扎實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分析一些制度的共同特點或獨特之處,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實現學術創新。比如,我在寫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時發現,警察的盤查、留置等權利有一個共同特點:持續時間短,對公民自由限制時間不長、強度不大,因此,以「警察暫時性人身限制權」為主題完成了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同時,堅持「中國的問題、國際的視角」,比如,研究個人信息保護法,不知道歐盟情況如何?美國情況如何?那麼視野會相對比較狹窄,也很難提出更多新問題。
第二,找到真問題。有的學生常常追問我:到底是選一個老話題還是一個新話題,或者說是用一個經典理論,還是用一個新興的理論。我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用哪一個理論或者哪一個話題,而是先真正提煉出來「我想解決一個什麼樣的問題」,要解決的問題到底是真問題還是想像的問題,或者是一個已經被解決掉的問題。如果是已經被解決了的問題,即人們所具有共識的問題,那麼就很難有所創新。對新話題要有敏感性但也要有所警惕,即這個新話題到底是不是一個真問題,一定要仔細考量。同時,還要考慮自己做的研究到底是基礎性研究,還是應用性研究,或者說解決的是理論問題,還是實踐問題。
第三,恰當的方法意識。論文寫作、創新繞不開發現問題,如何找到真問題?我認為,一定要有方法意識,也就是尋找、確定研究問題的恰當方法。其中,一個重要的前提是要收集大量文獻、看大量實際判例。刑事訴訟法學界有些學者特別擅長收集資料、運用案例,他們通過這些資料或案例,運用比較法或實證法開展研究,寫出了高水平的論文,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好論文的修改與發表
寫作和投稿需要有韌性,
也要有點「厚臉皮」
好論文是改出來的。記得我剛讀博士研究生那年,寫了一篇文章呈交導師陳光中先生審閱,結果陳先生指導我來來回回改了十幾遍,每一稿都被陳先生用紅筆改「花」了,但是通過那次修改,我明顯感覺到寫作能力有所提升。因此,好的論文一定需要反復修改、打磨。過去,通常情況下,一篇文章至少修改五遍以後,我們才會交給導師,導師再多次修改後才會對外投稿,這就是因為好論文需要精心打磨。
一篇論文多次修改,通常作者認為已經十分成熟後,會向報刊投稿。期刊方面,目前有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但筆者認為,一般情況下,研究生可以優先考慮向一些普通刊物投稿,等積累一定經驗後,再向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期刊投稿。我在讀本科時開始給普通刊物投稿,但到碩士研究生階段才在普通刊物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對研究生而言,論文寫作發表通常都有一個過程,可以從普刊開始,慢慢嘗試CSSCI擴展版刊物,再投CSSCI期刊,然後再投法學類CSSCI期刊,甚至中國法學核心科研評價來源期刊。一般情況下,這個過程實際也符合研究生研究水平和論文寫作水平提升的規律。
需要注意的是,論文投稿過程中,如果時機成熟之後,可以多考慮法學類CSSCI刊物,這是因為普通CSSCI刊物是綜合類刊物,涉及文學、社會學、法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刊登法學論文數量有限,但是法學類CSSCI核心期刊則不同。一方面,法學類CSSCI核心期刊收稿量大,另一方面,這些刊物大多同行會看,文章刊發後會出現評論甚至批評,而這些評論和批評能夠促進自己的研究。
除此之外,寫作和投稿需要有韌性,也要有點「厚臉皮」。我常常開玩笑說,拒稿是常態、中稿才有驚喜。圈內流傳一則笑話說,國外某女博士研究生畢業後把拒稿信列印出來做成了裙子。我一個朋友說,他的拒稿信能裝成一床被子。因此,所謂的「厚臉皮」,就是要在文章被拒之後,還要保持良好心態。每個人收到拒稿信時都會覺得失望、沮喪、難過,但不能因此就喪失寫作、投稿熱情,應該越挫越勇,繼續寫、繼續投,相信總有一天你會收到令人開心的錄用通知郵件。

⑧ 在中國讀法學博士的就業前景女生適合讀嗎

法學博士就業前景分析
法學專業是朝陽學科,從社會需要來看是大有發展前景的。法學專業對人才高素質、高學歷需求較高。他們不僅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質,還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背景和跨學科的行業知識。隨著近年來對法學人才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但高學歷的法學專業研究生,特別是與經濟、國際交往相關聯專業的研究生,就業前景廣闊。
十幾年來,法學一直都是熱門專業,但是這些年卻出現了就業困難的情況,這說明法律人才相對過剩。法學畢業生就業難一方面因為法學畢業生供求不合理。另一方面,從事法律職業的門檻有所提高,法官、檢察官、律師都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而實際通過率又較低,如此就業嚴峻形勢造成很多法學碩士就業不理想。然而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法學博士就業前景會更廣闊。
主要就業領域與薪酬
一、公務員
主要包括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對於法學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傳統意義上的「專業對口」應該是進入公、檢、法機關。但由於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制度的設立,要想成為法官、檢察官,必須在畢業後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同學們會發現「畢業證」絕對不是「職業准入證」,司法考試可以說是法學專業畢業生最重要的考試,這個考試過關率在30%左右。當然,想進入公、檢、法這樣的單位,除了需要通過司法考試以外還要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
二、律師
律師既不像公務員隊伍那樣難進,又是法律專業的對口領域,是很多年輕人的主要選擇。律師的收入根據工作經驗、能力大小和所涉法律領域的不同,是有很大差別。按北京的情況來看,頂尖的律師每年的收入是很可觀的,一年收入1000萬不成問題。但大部分小律師和見習律師每年可能只有1萬—2萬元左右的收入。目前我國對律師的從業資格採取的是嚴格准入制度,必須通過全國司法考試。
三、公司法務人員
公司法務人員也是目前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人數最集中的一部分,主要服務於企業的法律事務部、法律咨詢部以及知識產權部等。例如,各大國企、銀行、外企、一些大型的私企,公司內部都會設有法務部門,專門處理企業所涉及的法律事物。還有一部分供職於政府的法律事物部門。
四、其他相關領域
除了以上的主要就業方向,社會其他領域對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法律人才也是需要的。如企業中的文秘、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崗位對既有經濟管理基本知識,又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人才有一定的需求。很多法學專業畢業生會做會計師、審計師、證券業人員、法制宣傳等工作。
當前法學專業就業難問題,受當前就業大環境的影響,並非只有法學專業就業難。相信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社會法治意識的的增強、法治環境的改善、社會對法律人才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法學專業就業前景也會更加廣闊。
法學研究生各專業就業潛力排名
1、民商法
雖然考的多,但招收的更多,社會需求量很大。國家機關、高校、科研機構均可去,更有無比廣闊的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招手以待。絕大部分民事和經濟糾紛需要用民商法知識解決。民事庭是法院最重要和龐大的機構,律所的民商法律師更是炙手可熱,無數的企業急需大批民商法人才,實在不行還可以自己干。民商法職業是法學中社會地位、職業聲望和收入最高的一個專業。民商法直接對口的職業方向是法院、律所、企業。
2、刑法
刑法和民法是兩大最主要的部門法,是法律體系的主幹。進公檢法,以及其他涉刑部門,刑法專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雖然進企業口徑較窄,但刑法畢業生同樣比民商經濟法數量要少得多。因此刑法專業就業前景不錯。刑法直接對口的專業是公檢法、律所、監獄等。
3、經濟法
經濟法的基本性質是經濟管理領域的行政法。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有相當大一部分民事和經濟糾紛需要同時用民商法和經濟法知識解決。最主要的國家機關——政府要行使的最主要職能——經濟管理更是要用經濟法知識。經濟法直接對口的部門是政府經濟部門。
4、國際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信息社會的到來,中國在經濟和政治領域和世界的聯系已無比緊密,特別是加入世貿後更是如此。有無數的涉外民事經濟糾紛需用國際私法的知識解決,而國際政治關系也需要用國際公法的知識處理。當今社會第一流的律所必須能接理涉外國際糾紛,最優秀的律師必須具備堅實的國際法知識,最高端的法律工作和執業收入一定是國際化的人才。而一個法律工作者要想到港澳台和國外發展,更是非懂國際法不可。
5、行政法
6、勞動法、環境法
7、訴訟法
刑訴、民訴是法院審理案件的必經程序,有著較強的應用性,就業亦可以。
8、法理學、法律史等
這些專業雖然社會需求量相對較小,就業面相對較窄,除了教學和科研之外,似乎缺乏直接的應用性,但所謂專業,只是提供了全面學習法律的一個平台和訓練思維方式的機會,所以,法理學、法律史畢業後仍可以進入實務領域。

⑨ 女博士為報復前男友做了什麼

男友提分手女博士為報 復兩度雇凶, 花5萬讓對方斷條手臂。

長寧法 院的法庭里,五名被告人正在接受審判,站在被告人席上唯一一名女性就是擁有著高學歷還拿著高薪的年輕女白領高某,在今年一月份的時候,高某和她旁邊的四位男性相繼策劃了一起陰 謀。

高某不到30歲,身材嬌小,皮膚白皙。看上去非常文弱的高某為什麼會在網路上雇 凶打人呢?而且拉來了這么一幫替她做事的男子。高某究竟要傷害的是什麼人呢?

高某,一個優秀的白領女士,只因在失戀的時候沒有很好地調整自己,更沒有理智地檢討自己所存在的問題,她通過一種極端的方式去發泄自己所謂的委屈,偏離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線,結果害了自己,前途盡毀。這個教訓也太深刻了。

來源:網易新聞

⑩ 中國男女平等現狀

我國男女平等的現狀

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就十分重視婦女解放,他深刻地指出,全國婦女起來之日,就是中國革命勝利之時。將實現婦女解放、男女平等作為新中國的奮斗目標之一。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抗日戰爭中涌現出為革命捐軀的婦女楷模,如楊開慧、趙一曼、劉胡蘭等女英雄,用生命和鮮血為後人留下了英勇壯麗的詩篇。新中國成立後,婦女逐漸在經濟、文化、社會、家庭等方面取得了獨立地位。婦女響應「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號召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成為創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力軍,為中國婦女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婦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一)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形成

1995年確定男女平等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以來,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為主體,包括國家各種單行法律法規、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在內的保障婦女權益和促進性別平等的法律體系。20年間,先後制定和修改婚姻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就業促進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社會保險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等20多部法律法規。31個省(區、市)修訂婦女權益保障法實施辦法。反對針對婦女暴力的立法取得重大進展。29個省(區、市)制定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規或政策。2015年8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草案)》進行第一次審議。2005年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增加了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的規定,2012年頒布實施的《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明確要求用人單位應當預防和制止對女職工的性騷擾。2015年8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加強對女性特別是幼女的保護,更加有力地懲處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行為。2016年3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人身安全保護令一時成為社會熱點詞彙。

2014年全國共設立法律援助機構3737個,獲得法律援助的婦女達35.2萬人,與2000年相比,法律援助機構增長97.7%,獲得法律援助的婦女人數增加31萬人。支持婦聯及其他婦女組織開設婦女維權服務熱線、成立維權服務機構等,積極為婦女提供法律幫助與服務。目前,31個省(區、市)的2800多個區(縣)開通「12338」婦女維權服務熱線,建立婦女維權站、維權崗、家庭暴力投訴站等各類維權服務機構25萬個,暢通了婦女維權渠道。(二)男女受教育差距明顯縮小

2014年,初中和高中在校生中的女生比例分別為46.7%和50.0%;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和碩士研究生在校生中的女生比例分別為52.1%和51.6%,博士研究生在校生中的女生比例增至36.9%。設立掃盲教育專項資金,降低婦女文盲人數,2013年女性15歲及以上文盲率為6.7%,比1995年降低了17.4個百分點,女性文盲人口比1995年減少了7000多萬。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性別差距縮小。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2010年6歲以上人口中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8.4年,比10年前提高了1.3年,與男性的差距比10年前縮小0.2年。

婦女接受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比例不斷提高。國家制定和完善職業教育的法律政策,加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完善助學政策體系,擴大婦女接受職業教育規模。2014年,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女性規模達到805萬,普通中專在校女生達到397萬,分別占總數的44.7%和53.0%;全國接受各種非學歷高等和中等教育的女性規模分別達到346萬和2000多萬。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和針對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的「春潮行動」「陽光工程」等多樣化培訓,滿足不同婦女群體的職業發展需求。2013年,女性參加政府培訓機構舉辦的職工技能培訓人數占培訓總數的43.0%。

(三)婦女平等就業權利得到保障

2013年,全國女性就業占就業總數的45%,互聯網領域創業者中女性佔55%。為保障婦女與男子平等享有就業的權利,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扶助政策有力支持了婦女創業就業。2009年以來,國家針對女大學生的創業扶持行動累計創建了女大學生實踐基地8100多個,組建了1.2萬人的創業導師隊伍,為30多萬名女大學生提供了免費的創業就業培訓,幫助十幾萬名女大學生實現了創業就業。150萬農村婦女通過培訓取得了農業技術員職稱或綠色證書,創辦婦女專業合作社5萬多個。最近一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顯示,婦女從事第二、第三產業比例比10年前提高了25個百分點,各類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以及有關人員所佔的比例也提高了13個百分點。2013年女性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達到661萬,佔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44.1%。(四)婦女健康水平不斷提升

中國建立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增強疾病防治能力,擴大醫療保障覆蓋人口,不斷完善和健全婦幼健康法律政策和服務體系,大力實施婦幼衛生保健項目,提高婦幼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婦女健康狀況得到顯著改善。婦女平均預期壽命延長,2010年達到77.4歲,比2000年提高4.1歲,比男性高5歲;孕產婦死亡率由1990年的88.8/10萬下降到2014年的21.7/10萬,下降3/4,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五)婦女貧困狀況顯著改善

中國在實施全方位扶貧戰略中,統籌考慮城鎮化、老齡化、市場化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對婦女貧困的影響,加大婦女扶貧脫貧力度。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將婦女作為重點扶貧群體,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婦女扶貧項目,不斷提升貧困婦女的發展能力和受益水平。貧困婦女數量大幅減少,婦女貧困程度不斷降低。在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女性人口的貧困發生率從2005年的20.3%下降到2010年的9.8%。建立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加大對貧困婦女的保障力度。2014年,婦女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分別為792萬人和1826萬人,比2006年分別增加了200萬人和1591萬人。積極開展「貧困母親兩癌救助」「母親安居工程」「母親健康快車」等公益慈善項目,幫助患病貧困婦女、貧困單親母親改善生存與發展狀況。

2009年,財政部、人社部、中國人民銀行和全國婦聯聯合推出了面向基層婦女的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政策,有創業意願的婦女可以申請5萬—8萬元婦女小額貸款,貸款利息全部由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支付。到目前為止,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已經發出2200多億元,幫助500多萬婦女實現了創業就業,輻射帶動了1000多萬婦女就業。

熱點內容
法治文化手抄報內容 發布:2024-11-02 12:03:19 瀏覽:333
2016期貨法律法規重點 發布:2024-11-02 11:41:03 瀏覽:376
教育政策法規填空題 發布:2024-11-02 10:43:02 瀏覽:1
美女刑法視頻 發布:2024-11-02 10:11:34 瀏覽:870
合同法探親假 發布:2024-11-02 08:26:53 瀏覽:979
司法部疫情令 發布:2024-11-02 08:26:50 瀏覽:885
立法是誰做的 發布:2024-11-02 06:47:11 瀏覽:354
簡述我國商法的淵源 發布:2024-11-02 06:32:02 瀏覽:948
按勞動法休息日加班12小時怎麼算 發布:2024-11-02 06:21:00 瀏覽:375
初級法院徇私 發布:2024-11-02 06:11:20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