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上的非票據關系不包括

民法上的非票據關系不包括

發布時間: 2022-05-21 02:55:32

Ⅰ 淺析票據行為與民法上法律行為的關系

《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五十九條列舉了無效民事行為或可撤銷民事行為的九種情況,那麼,這九種情況在票據行為中是否存在或對票據行為是否有影響,現就這個問題進行以下簡單的討論:

民事行為泛指民事主體以意思表示為基礎而實施的旨在設立、變更、消滅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關系的活動。不必具有合法性特徵,屬「中性」上位概念,因而兼收並蓄了「有效民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為其一種)」、「無效的民事行為」、「可變更或者可撤銷的民事行為」下位概念。而《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五十九條所列九種情況分別屬於無效民事行為和可撤銷民事行為。票據行為指以發生權利義務為目的而依照票據法所實施的法律行為,首先票據行為是一種法律行為,具備了法律行為的一般性質。因而民事行為和票據行為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

《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行為無效;第二款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無效。相應的《票據法》第六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民事行為能力人在票據上簽章的,其簽章無效,但不影響其他簽章的效力。這就是說,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票據行為是無效的,但票據行為彼此之間是各自獨立的,如果在一張票據上有眾多的票據行為,某一行為的無效不影響其他行為的效力。經鑒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其完成的出票行為是無效的。但出票行為的無效不等於票據無效。如果票據的必須記載事項是齊全的,出票行為無效票據依然有效,當然,如果票據上欠缺要項,出票行為無效,票據也無效。如果當事人和關系人均未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簽發的票據記載事項提出異議,應當推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出票無效,但所簽票據有效。

《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三款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民事行為無效;第四款規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為無效。是可以導致票據行為在直接當事人之間無效的無效民事行為。這一情形也是無效民事行為與無效票據行為的競合,但這種實質無效的民事行為,如具備的票據形式外觀有效時,其無效僅能對抗票據關系中的直接第三人和知情第三人,不能對抗善意持票人。而《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五款規定,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行為無效;第六款規定,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民事行為無效(計劃經濟是過去的經濟形式,現在以市場經濟為主體,表現初了法律的滯後性);第七款規定,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民事行為無效。以上三種民事行為屬於不影響票據效力的無效民事行為,主要發生在民事基礎關系中。

《民法通則》第五十九條規定了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二,顯失公平的。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 民事法律行為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誠實信用原則。商品經濟是一種以利潤為誘導的、為他人而生產的經濟,利潤最大化是每個市場經營主體追求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商業投機行為、商業欺詐行為蔓延,嚴重的破壞了市場秩序。因此,市場呼喚誠實信用,票據市場也不例外。誠實信用原則至少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善意、誠實和信用。其中「善意」指的是行為人主觀上不能有惡意;「誠實」要求人們在進行市場活動時實事求是,不欺詐;「信用」指的是人們在進行民事活動時要講究信譽,恪守諾言。這一原則,是指導民事活動的基石。《票據法》第10條第1款將「誠實信用原則」作為一基本原則,充分考慮了票據活動的民事性。它的立法目的,在於反對一切非道德、不正當的票據行為,純潔票據市常所以,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我國《票據法》第10條之所以這樣規定,雖然是有一定的原因;畢竟說來,我國的市場機制不是很完善,信用機制自然就不發達,所以票據市場規制起來比較的困難。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一點,就忽視了票據的無因性和票據活動的無因性,而作出諸多保護性措施。這樣以來,在一定程度上還制約了我國票據市場的發展。這種狀況,隨著我國信用機制的發展,一定會有所改善。

總之,歸根結底,票據行為是民事行為的一種,因為它同樣是發生在平等的主體之間,涉及到雙方或者是多方的權利義務關系。所以,票據行為應當符合民法上對民事法律行為規定的基本要件;票據行為又是一種特殊的民事法律行為,因此,還必須符合票據法的特別規定。

Ⅱ 民法上的非票據的資金關系包括哪些

非票據關系是指那些雖然與票據關系和票據行為密切相關,但不是基於票據行為而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的統稱。

民法上的非票據關系,是指由民法規定所規范的,與票據有關的票據法律關系。由於這些票據關系構成了票據行為產生的基礎,所以又被稱為票據基礎關系,或票據實質關系。一般來說,民法上的票據關系包括以下三種:

(1)票據原因關系。

票據當事人之間簽發、轉讓票據,必然存在一定的原因,作為票據轉讓原因而發生的法律關系,就是票據原因關系。例如出票人因作為買賣合同下的買方需支付貨款,而向貨物賣方開立票據,出票人因此與收款人之間發生票據關系,其中買賣關系即是這種票據關系的原因關系。根據票據法的一般原理,票據關系和原因關系是相分離的,票據一經作成並交付,即與其原因關系相脫離,即使其原因關系存在缺陷或無效,也不影響已作成並流通的票據的效力。持票人在行使票據權利進,以持有票據為要件,無須證明取得票據的原因,票據債務人也不得以票據原因關系存在缺陷或無效為由來對抗善意第三人。

(2)票據資金關系。

票據資金關系,是指匯票、支票的付款人與出票人之間的資金法律關系,如資金存付關系、資金信用合同關系、付款人與出票人的債務關系等。匯票和支票均屬委付證券,須委託他人付款。付款人不是票據關系的當事人,本沒有替出票人向持票人付款的義務。付款人之所以付款,是因為出票人與自己之間存在著資金關系。本票是自付證券,無需委託他人付款,所以不存在資金關系。票據資金關系作為票據基礎關系的一種,原則上與票據關系也是分離的,資金關系的有無或是否有效不影響票據關系的成立和有效。如果出票人在沒有資金關系的情況下簽發票據,可能因此要承擔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但出票人所簽發的票據仍然為有效票據,出票人仍應為此承擔票據責任。但我國《票據法》強調出票人與付款人之間的資金關系(見《票據法》第10條和第21條),與票據法的基本原理相違背。

(3)票據預約關系。

票據預約關系,是指當事人在授受票據之前,就票據的種類、金額、到期日等達成合意而產生的法律關系。票據預約關系構成了民法上的合同關系,是票據行為產生的基礎,但票據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並非由預約行為產生,而是基於票據行為產生的。所以票據預約關系與票據關系也是分離的,當事人不履行票據預約行為屬民法中的不履行合同的違約行為,與票據的效力無關,而且票據預約關系是否成立與有效,對票據關系也不產生影響。

Ⅲ 票據作業

11.B
12.C
13.D
14.D
15.B
16.C
17.A
18.C
19.A
20.C

Ⅳ 票據法律關系有哪些

法律分析:票據法律關系包括票據關系和票據法上的非票據關系,是指票據當事人在票據的簽發和流通轉讓等過程中,根據相應的票據法律規范所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票據關系,是指當事人之間基於票據行為而發生的債權債務關系。票據法上的非票據關系,不是基於票據行為直接發生的法律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票據活動,適用本法。本法所稱票據,是指匯票、本票和支票。

第十條 票據的簽發、取得和轉讓,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具有真實的交易關系和債權債務關系。票據的取得,必須給付對價,即應當給付票據雙方當事人認可的相對應的代價。

Ⅳ 非票據關系

非票據關系是指哪些雖然與票據關系和票據行為密切相關,但不是基於票據行為而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的統稱。
票據關系與非票據關系存在著既相分離又相聯系的雙重關系。
1、票據關系與非票據關系相分離
票據關系雖以非票據關系為基礎而成立,但一經成立,便與非票據關系相脫離,不受非票據關系的影響,這是作為無因證券的票據的流通所必需的。
2、票據關系與非票據關系的聯系
票據關系與非票據關系之間的聯系在票據原因關系中表現得最為明顯,主要有以下兩方面關系:
(1)如果原因關系與票據關系存在於同一當事人之間時,債務人可用原因關系對抗票據關系。例如,甲因向乙購貨而交付本票於乙,以後甲乙間的買賣合同解除,乙持票向甲請求付款時,甲可以主張原因關系不存在而拒絕付款。這種以原因關系對抗票據關系的情況只能發生在直接當事人之間,對第三人不生效力。如在上例中,乙已將本票背書於丙,則甲不能以原因關系不存在而對抗丙的票據權利。
(2)持票人取得票據如無對價或無相當對價,不能有優於其前手的權利。例如,甲發出票據給乙,丙竊得後將票據贈送給善意的丁,或以低於票據面額的價格(不相當對價)轉讓給丁。這樣,丙為丁的前手,丙不能取得票據權利,丁也就不能取得票據權利。

Ⅵ 持票人責任

法律分析:票據關系是指當事人之間基於票據行為而發生的債權債務關系,由票據關系而產生的權利是票據權利,包括付款請求權和追索權;票據法上的非票據關系是指並非基於票據行為而是根據票據法的規定直接發生的法律關系,由此產生的權利是票據法上的權利,包括利益償還請求權,票據返還請求權和復本交付請求權。就票據的基礎關系而言,存在原因關系,資金關系,預約關系的直接當事人之間,可依我國民法之規定享有相應普通民事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

第九十六條 票據債務人的民事行為能力,適用其本國法律。票據債務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依照其本國法律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而依照行為地法律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適用行為地法律。

第一百條 票據的提示期限、有關拒絕證明的方式、出具拒絕證明的期限,適用付款地法。

Ⅶ 《票據法學》作業

1.X
2.X
3.V
4.V
5.V
6.V
7.X
8.V
9.X
10.V
11.V
12.V
13.V
14.V
15.V
16.V
17.V
18.X
19.X
20.X

Ⅷ 票據的基礎關系主要有哪三類

票據基礎關系又稱為「票據實質關系」,是指作為產生票據關系的事實和前提,存在於票據關系之外而由民法規定的非基於票據行為產生的法律關系。票據關系一經形成就與基礎關系相分離,基礎關系是否存在、有效、對票據關系都不起影響作用,除非持票人是不履行約定義務的與自己有直接債權債務關系的人。
票據關系由出票人發出票據、收款人取得票據而形成。這種關系僅僅由票據授受這種形式而發生,至於當事人之所以授受票據,即當事人授受票據的原因或實質,不屬於票據關系。這種授受票據的原因或實質在票據授受之前就已經存在,而票據關系則只能發生在票據授受之後。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279條解釋 發布:2024-12-28 06:33:07 瀏覽:967
司考筆記民法 發布:2024-12-28 06:28:50 瀏覽:887
貴大復試經濟法 發布:2024-12-28 06:21:42 瀏覽:789
罪惡與道德 發布:2024-12-28 06:19:23 瀏覽:533
浦東法院萬里 發布:2024-12-28 06:13:45 瀏覽:149
勞動法五險一金是強制要求嗎 發布:2024-12-28 06:03:17 瀏覽:382
珠海斗門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4-12-28 06:03:11 瀏覽:133
非賣品法規要求 發布:2024-12-28 05:51:52 瀏覽:201
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12-28 04:36:41 瀏覽:237
勞動合同法人力資源管理 發布:2024-12-28 04:26:32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