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的疑罪從無

刑法的疑罪從無

發布時間: 2022-05-21 09:38:39

㈠ 疑罪從無原則

疑罪從無,是指刑事訴訟中,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確實、充分,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疑罪從無原則是現代刑法「有利於被告人」人權保障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所規定無罪推定原則的派生標准。疑罪從無在審判階段要求,既不足以證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證明被告人無罪的,應推定其無罪。確立和堅持疑罪從無的原則彰顯了現代刑事司法的文明與進步,能夠有效減少和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在我國人權保障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法律法規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
第四百零一條 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發現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符合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經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對於犯罪事實並非犯罪嫌疑人所為,需要重新偵查的,應當在作出不起訴決定後書面說明理由,將案卷材料退回公安機關並建議公安機關重新偵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條 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
(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㈡ 什麼是疑罪從無

「疑罪」是指司法機關對被告人是否犯罪或罪行輕重難以確證的情況,是司法實踐難以避免的常見現象。
「疑罪從無」原則是現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的體現,是無罪推定原則的具體內容之一。即:既不能證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證明被告人無罪的情況下,推定被告人無罪。 「疑罪從無」的司法原則不僅僅是解決刑事疑案的技術性手段和原則,它的確立在更為廣泛的范圍內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它折射出我國在法治建設進程中對法律價值的重新協調和平衡。在關注保護社會之外,對公民人權的保障和尊重、它是現代刑事司法文明與進步的重要標志之。

㈢ 疑罪從無原則是什麼

疑罪從無原則是現代刑法有利於被告人人權保障理念的具體體現,所規定無罪推定原則的派生標准。疑罪從無在審判階段要求,既不足以證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證明被告人無罪的,應推定其無罪。確立和堅持疑罪從無的原則彰顯了現代刑事司法的文明與進步,能夠有效減少和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在我國人權保障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
第四百零一條
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發現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符合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經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事實並非犯罪嫌疑人所為,需要重新偵查的,應當在作出不起訴決定後書面說明理由,將案卷材料退回公安機關並建議公安機關重新偵查。

㈣ 疑罪從無什麼意思

疑罪從無,是指刑事訴訟中,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確實、充分,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疑罪從無原則是《刑事訴訟法》中最重要的原則之一,此時不能確定嫌疑人、被告人犯罪,那麼就不能定罪處罰。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
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㈤ 法律術語"疑罪從無"是什麼意思

疑罪從無的意思是刑事訴訟中,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內確實容、充分,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疑罪從無」作為無罪推定原則的一項具體內容,其意義在於既不能證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證明被告人無罪的情況下,推定被告人無罪。我國刑事訴訟程序為偵查、審查起訴、審判三個階段,審判階段是適用疑罪從無的典型階段,審查起訴階段檢察機關享有選擇適用疑罪從無原則的權利。

(5)刑法的疑罪從無擴展閱讀: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㈥ 什麼是疑罪從有 疑罪從無

解釋如下:

疑罪從有,是指在沒有明確證據的情況下,法院認定你是有罪的,你需要自己提供自己是無罪的證據。

疑罪從無,是指在沒有明確證據情況下,法院認定你是無罪的,公訴人或者是原告方需要提供你是有罪的相關證據。

疑罪從無適用限制

疑罪從無的適用並不是任意的,並非只要存在「疑罪」就必須作「從無」的認定。除了上文所述的適用范圍之限制以外,其具體適用還存在其他一些限制。

(一)疑罪從無自然要受到法治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約束,如法治國原則、正當程序原則、公正審判等原則。

(二)法官適用疑罪從無所為判決要履行裁判文書說理義務,對其心證的形成,尤其證據證明力的審酌進行披露。裁判文書說理亦被認為約束法官裁判權及其自由心證的機制之一。

(三)疑罪之所以「從無」,是因為證據不足

故這種無罪只是「准無罪」,行為人不一定確實無罪。因此,行為人因證據不足而得到無罪宣告後,如果取得了確實、充分的證據證明其有罪,仍然應當受到刑法的處罰。這是對為了保障個人利益而犧牲的社會秩序、社會公共利益的救濟,是正義的回歸。

我國刑事訴訟法體現了疑罪從無原則中「從無」的相對性:首先,檢察機關對疑罪案件所作出的不起訴決定不具有終局性的性質,表現在:

1、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五條的規定,被害人不服不起訴決定的,可以向上一級檢察機關申訴,請求提起公訴,如果檢察機關維持不起訴決定,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如果申訴得到檢察機關的採納,則不起訴決定被撤銷,檢察機關應當起訴。

被害人也可以不經申訴,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受理後,不起訴決定自然失效。

2、在檢察機關作出不起訴決定後,如果發現了新的事實和證據,可以重新提起公訴。其次,審判機關終審的無罪判決在一定條件下仍非終局,表現在: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三)項的規定:

「對於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三)項宣告被告人無罪,人民檢察院依據新的事實、證據材料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受理。」也就是說,適用疑罪從無原則所作出的無罪判決,並不具有終止法律訴訟的效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疑罪從無

㈦ 疑罪從無什麼意思

疑罪從無的意思是在刑事訴訟中,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確實、充分,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不決定起訴的情形有: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依法不追訴原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熱點內容
民法總則與合同法沖突 發布:2024-12-27 16:05:48 瀏覽:523
勞動合同法的立憲宗旨 發布:2024-12-27 15:17:50 瀏覽:466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政審表 發布:2024-12-27 15:07:30 瀏覽:535
法院分判決和 發布:2024-12-27 13:53:08 瀏覽:637
旌陽法院招聘 發布:2024-12-27 13:35:46 瀏覽:605
二建經濟法口訣 發布:2024-12-27 13:35:05 瀏覽:491
法官陳朝暉 發布:2024-12-27 13:23:40 瀏覽:860
政府案例最高人民法院 發布:2024-12-27 13:22:18 瀏覽:283
車撞人法律責任劃分 發布:2024-12-27 13:00:54 瀏覽:545
高校法律援助站工作 發布:2024-12-27 13:00:49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