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微傳播司法

微傳播司法

發布時間: 2022-05-22 07:47:11

Ⅰ 你覺得社會輿論對法律的判決會有影響嗎

有多大不好說,但是肯定有影響。

對於「社會輿論」對法律判決的影響,確實有法學教授做過相關實證研究,一位是徐光華教授,一位是白建軍教授。二位博導,都是熱衷於進行實證研究的刑法學者,尤其是白建軍教授的論文。

在徐光華教授在論文中總結了130份判決,其中23份,民意對刑事司法的影響。白建軍教授曾總結2000年以來的刑事判決,共32萬份,其中無罪判決僅586個,而受到輿論影響的無罪判決就有8個,這個數字不可謂不驚人。

回歸到個案上來,輿論的監督對一些案件有很大的影響。比如「許霆 ATM 機盜竊案」,由於民意的影響,從無期徒刑改判為5年有期徒刑;「崔英傑殺死城管案」順應民意判處死緩;「鄧玉嬌刺死官員案」最終判處防衛過當並免於刑事處罰;「深圳機場梁麗拾金案」無罪處理。這類案件因為行為雙方的身份差距巨大,引發了社會的巨大關注,最終也確實影響了判決,可這類判決的基礎有的是在自由裁量的空間內對民意進行回應,有的則跨越了法律本身的維度,比如馬克昌教授就曾明言:「若沒有民意,鄧玉嬌至少會判緩刑。」

當然不能只著眼於這類案件,同樣是因為輿論的關注,比如對「齊二葯假葯案」、「河南三鹿奶粉案」、「河南瘦肉精案」的關注,最終推動《刑法修正案(八)》增設食品監管瀆職罪,修改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的構成要件並加重其法定刑。這就是輿論關注的正向反饋。

所以社會輿論確實對法律判決有影響,這樣的影響有正向反饋也有負面反饋,可不論如何,司法還是應保持其獨立性,以塑造其權威性。這有賴於整體法治環境、法治文化、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道德水平、普通民眾個人素養的提升。而這恰是如今轉型升級的中國的陣痛點。

Ⅱ 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的影響弊大於利

一是某一次案件的審判結果是否公正,二是司法系統在人們心中是否代表公正。不管是從何種定義來看,網路輿論對於司法公正的影響都是弊大於利。
首先,司法之所以能夠公正就在他的獨立性,難為外物左右。法律並不是完善的,需要不斷地在實踐當中進行改善和修正。但是,法律作為大多數人意見的集合體,符合絕大多數人關於公平正義的判斷標准。
我們維護的所謂的司法公正,一是讓絕大多數人在某一次案件審判的結果中感受到公正,這是嚴格執行法律就可以獲得的效果;二是維持司法系統在人們心中的公正形象,這個形象的建立,除了保證每一次審判結果的公正之外,還需要司法的獨立和公開。比如三權分立使得權利之間互相制衡,從而建立起人民對於司法公正的信賴和信心,而司法過程透明公開,也能有效的杜絕權利的腐敗,堵上造謠者的嘴。
法律的完善過程是對原有規定的變革。凡變革必有流血者,足夠慘淡才足夠觸目驚心,才能使社會為之顫動。遲到的是正義不是正義,微小的聲音也算不上力量,你必須要有很大的、足夠蓋過一切的聲音,這,才是力量。
其次,輿論是民意的基礎,而網路輿論卻不一定是。首先網路輿論具有主體廣泛性和匿名性,這就導致信息海量且容易滋生流言謠言,產生更多不理智的無效言論,更容易在輿論形成和傳播過程中,被有心人操縱利用,也使得在現實生活當中的權威和領袖的優勢減弱。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網路暴力之所以形成,往往因為對於事件本身關鍵點的關注被弱化而劍走偏鋒,轉為無法推動事件解決的人身攻擊。比如在於歡案的審判中,近一半的網路輿論的重點都在於不理智地抨擊案件法官,而忽略了案件的關鍵其實在於涉案民警的是否存在玩忽職守以及防衛是否過當導致量刑是否准確。
最後,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的影響在短期內可能是有利的,但是弊卻是一定存在並且影響深遠的。有部分案件在輿論的推動下進行了更符合民意的審判,比如蘇格拉底之死,比如鄧玉嬌殺人獲無罪釋放。但是,這里的民意到底是暴民的集合、還是更貼近法律本意的提醒?我們不得而知。
同時,正是對這些案件的大肆宣傳使得民眾遇到困難的第一反應不是找民警而是找微博,一旦輿論高於司法的印象形成,司法的公信力何在?失去公信力的司法又談何公正?
這個社會有思辨者,但是不思考的拿來主義更是泛濫。試想一下,這些偏激的觀點一旦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我們還如何相信司法公正?
綜上所述,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的影響弊大於利。

Ⅲ 未經他人允許,使用、傳播他人肖像(比如照片、圖片)之類的行為,並加以惡搞算不算侵犯肖像權

肖像權的內容包括: (1) 公民有權擁有自己的肖像,擁有對肖像的製作專有權和使用專有權。 (2) 公民有權禁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權或對肖像權進行損害、玷污。 就是侵犯肖像權。

Ⅳ 傳播暴恐視頻違反了什麼法律

法律分析:傳播暴力血腥恐怖音視頻屬於違法行為,製作、傳播、非法持有暴恐音視頻,一經發現,公安機關將依法處理。情節輕微,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罰款;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第八十條 參與下列活動之一,情節輕微,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罰款:(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或者煽動實施恐怖活動、極端主義活動的;(二)製作、傳播、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物品的;(三)強制他人在公共場所穿戴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服飾、標志的;(四)為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或者實施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活動提供信息、資金、物資、勞務、技術、場所等支持、協助、便利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二十條 以製作、散發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圖書、音頻視頻資料或者其他物品,或者通過講授、發布信息等方式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或者煽動實施恐怖活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Ⅳ 傳播艾滋病犯法嗎

明知自己已經是艾滋病患者,對方毫不知情,故意以各種手段使對方感染艾滋病,是犯法的。

Ⅵ 現在網路上的微影代理怎麼樣合法嗎出售他們的資源會不會侵權啊

挺好的,不合法

Ⅶ 昨天收到了一封來自杭州快版權的通知函說我們侵權,是16年發的文章,也就幾百的瀏覽量,但是我們沒有盈利

我國《著作權》第9條規定:「著作權人包括:①作者;②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根據這一規定,網路作品著作權的主體包括兩類:作者和網站管理者。作為作者,對其作品享有著作權不必多言,而網站管理者對其網頁的整體享有著作權。網頁從文字、顏色到圖形,都是以數字化形式加以特定的排列組合,而且網頁也可以以有形形式復制,如存儲在電腦硬碟上,列印到紙張上,具有可傳播性。網頁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對網民的吸引,因而網站管理者都非常重視網頁的設計,而且經常性地對網頁進行改進,並對於大量來自傳統媒體和網路上的信息,網路管理者必須根據需要對其進行分門別類,加以編輯。在這些過程中,網站管理者在智力上、精力上和物質上都有較大的投入。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條的規定,它應該屬於《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而網站管理者則應視為作者,享有著作權。
⒉ 網路作品著作權的客體
著作權客體即指著作權所保護的作品,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3條規定:「本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⑴文字作品;⑵口述作品;⑶音樂、戲劇、曲藝、舞蹈作品;⑷美術、攝影作品;⑸電影、電視、錄像作品;⑹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⑺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⑻計算機軟體;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另外第5條還規定了一些不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形式:「本法不適用於:①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②時事新聞;③歷法、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條進一步明確了作品的定義:「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作成果。」網路環境下著作權的構成基礎是作品的數字化,因為作品(包括錄音製品)進入網路環境的首要條件是將其數字化,在網路環境下進行傳播的也是作品的數字化信息,在網路環境下對作品的利用也離不開數字化的操作。傳統作品的數字化,實質上是將該作品以數字代碼的形式固定在磁碟或光碟等有形載體上,改變的只是作品的表現和固定形式,對作品的獨創性和可復制性等法定要件不產生任何影響,因此作品的表現形式應包括其數字形式。由於我國著作權法未對作品的數字化形式作出明文規定,因此數字化問題是互聯網的應用給我國著作權法司法實踐所引發的重要法律問題之一。200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明確規定,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包括著作權法第3條規定的各類作品的數字化形式。即明確了作品的數字化形式仍屬於著作權法客體范圍,從而為網路環境下的著作權保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由於網路環境下還存在著大量同樣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作成果,例如網頁設計、資料庫結構設計、資料庫內容等均具備著作權法對作品所要求的基本要件,但因無法歸類於著作權法第3條所規定的作品類型而無法對其實施司法保護。對此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也作出明確規定,在網路環境下無法歸於著作權法第3條列舉的作品范圍,但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其他智力創作成果,人民法院應當予以保護。該司法解釋實質上結合網路環境下作品的特點而擴大了著作權客體的范圍,將對網路環境下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但未被著作權法第3條列舉的作品形式同樣予以著作權法保護。但對於此類作品的認定,該司法解釋中未加規定,顯然還需進一步明確。
⒊ 網路作品的著作權權利內容
著作權第10條對著作權各項權利的規定同樣適用於網路環境下數字化作品的著作權,數字化作品的著作權仍歸作品的作者所有。但在網路環境下,數字化作品被使用的方式主要體現為現行法律所未加以規定的網路傳播方式。因此,1996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公約》(WCT)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製品公約》(WPPT)增加了「向公眾傳播權」(Right of communication to the public)。WCT第8條規定,文學和藝術作品的作者所享有的以授權將其作品以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包括將其作品向公眾提供,使公眾的成員在其個人選定的地點和時間可以獲得這些作品的專有權利。WPPT第15條規定,表演者和錄音製品製作者對其享有版權鄰接權的錄音製品授以「因廣播和向公眾傳播獲得報酬的權利」,這種權利是「一次性合理報酬的權利」。這兩個國際公約的規定,基本上代表了國際上解決此問題的主導意見和辦法。國內各界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探討和爭議,目前也基本趨向於認同將網路傳播理解為作品使用的一種方式,著作權人享有以此種方式使用、許可他人使用,並由此獲得報酬的權利。向公眾傳播權的確認,為著作權人對其作品、表演者和錄音製品作者對其錄音製品增加了一項專有權,即未經版權所有人、表演者或錄音製品製作者的許可,不得將其作品或錄音製品通過網路進行傳播。《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第2款規定,將作品通過網路向公眾傳播,屬於著作權法規定的使用作品的方式,著作權人享有以該種方式使用或者許可他人使用作品,並由此獲得報酬的權利。網路傳播權的內容應包括:許可權、獲得報酬權和禁止權。許可權是指著作權人有權決定他人能否在網上傳輸其發表、未發表的作品;獲得報酬權是指著作權人對經其同意或授權而傳輸其作品有權獲得報酬;禁止權是指著作權人有權聲明未經其許可不得傳輸其作品。一旦他人侵犯了作者的網路傳播權,應根據《著作權法》第45條之規定,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世界知識產權著作權條約》還規定了「權利標識權」和「反解密權」這兩種著作權人可以享有的權利。權利標識權即:著作權人有權禁止他人刪除或更換由著作權人合法施加於其作品之上的有關作品名稱、作者、「著作權保留」等事項的標識的權利。這一規定可以有效地彌補網路作品著作權人身性權利保護上的脆弱性。反解密權即:數字化作品的著作權人有權禁止他人未經許可而對其加密的作品進行解密的權利。未經許可的解密人以及提供或從事解密的服務者,均為侵權人。
此外,在著作權的使用權的幾種傳統形式方式中,如出版、發行、復制等行為,在網路環境下其傳統概念也受到了沖擊。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5條對使用作品的方式的含義的規定,復制,指以印刷、復印、臨摹、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為;發行,指為滿足公眾的合理需求,通過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眾提供一定數量的作品復製件;出版,指將作品編輯加工後,經過復制向公眾發行。在網路環境下,當作品一旦轉換成為電子數據或電子出版物上網,即可為公眾所閱讀瀏覽,從而滿足了網上社會公眾的合理需要。然而這種形式並不符合法律對「復制」、「發行」的概念規定,因而不屬於向公眾發行。事實上只要通過某種形式滿足了公眾閱讀、了解作品內容的合理需求並收取相應的費用,均可被視為發行。[④]互聯網路作為一種新的作品轉播媒體的出現,從實際上已大大拓展了作品的出版與發行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對某項作品只需制備一份即可滿足網上用戶購買、租賃、閱覽的需求。網路的應用使得傳統復制發行手段所需內容載體如書、紙張、印刷、包裝等環節的成本已不復存在或降到極低,因而從根本上改變了網路下的出版、發行的工作與服務方式。以網上訂閱為例,讀者僅需在網上辦理訂閱手續後即可通過電子信箱定期收到雜志社以電子郵件形式發出的雜志。網上雜志社作為雜志的出版發行者,無須實施任何形式的印刷、復制,只需通過發送電子郵件即可完成發行。因此為適應網路環境的特點,應對傳統法律上的出版、發行、復制等作品的使用行為的概念予以擴充,以對網路環境下著作權的保護更為周延。
三、網路著作權的法律特徵
網路著作權是指著作權人對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在網路環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權權利。網路著作權相對於傳統著作權而言,在法定性、專有性和地域性等方面有其獨特的特徵。
⒈ 法定性方面,法律對網路著作權的確定滯後於相關的司法實踐。在法律確認網著作權的地位之前,司法實踐已經援用以往的著作權理論做出了大量判例。
⒉ 在專有性方面,作品的專有性受到沖擊,由於網路具有方便、高效、普及的特點,作品「上網」後,將極大地削弱網路作品的專有性,著作權人無法控制其他人對其作品的使用,需要指定新的許可制度。
⒊ 在地域性方面,著作權的地域性產生動搖。由於互聯網本身的跨國性特點,網路作品的傳播不受地域的限制,無法判斷一件網路作品的著作權應當依從哪國法律,在哪個國家地域內有效。專家認為,網路作品著作權地域性的消失是「計算機網路的全球性與傳統知識產權的地域性之間的總沖突」。
相對於技術進步和網路經濟的發展而言,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相對滯後。在這種形勢下,如何既能保護著作權人的權益,又能促進網路作品的快速發展,就成為立法界和司法界極為關注的問題。
四、網路環境下著作權侵權行為的構成及侵權形式
⒈ 網路著作權侵權行為的構成
網路傳輸的著作權侵權行為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四個構成要件:
⑴ 對著作權人享有權利的作品進行數字化傳輸的行為未獲得著作權人的授權。網路傳輸是屬於著作權人的專有權利,未經授權是指行為人使用他人作品沒有徵得著作權人或鄰接權人的同意,包括沒有取得任何著作權使用許可、超越著作權許可使用范圍。
⑵ 侵權行為人主觀存在過錯。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因此,包括網路傳輸的著作權侵權行為在內的一切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均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⑶ 網路作品的著作權人權利受到侵害。因網路傳輸而侵犯他人著作權的,權利人受到的侵害主要是著作財產損失,包括權利人現有財產的減少、應得的許可使用費的滅失、使用人通過使用獲得的利益等。
⑷ 行為人的網路傳輸行為與權利人受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只有通過網路傳輸他人作品的行為是導致著作權人受損害的原因時,行為人的網路傳輸行為才能構成對著作權的侵害。
⒉ 網路著作權的侵權形式
⑴ 傳統媒體侵犯網路著作權引發的糾紛
1999年,中國第一例網上版權官司陳衛華訴成都電腦商情報社侵犯著作權案開庭審理,法庭做出侵權認定和一審判決:被告未經許可,在其報紙上刊登了原告發表在網上署名為「無方」的作品《戲說MAYA》一文,侵犯了原告的作品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依照著作權法第46條第2款規定,被告應停止侵權,刊登致歉聲明,支付報酬和賠償損失924元。
⑵ 網路侵犯媒體著作權引發的糾紛
1999年9月18日,北京市海淀區法院公開審理了「王蒙等六位作家訴世紀互聯通訊技術有限公司侵犯其作品版權案」。法庭認定被告未經許可傳播原告享有著作權的作品構成侵權,判決被告停止在其網站上使用原告的作品、在其網站的主頁上刊登聲明向原告公開致歉、賠償原告經濟損失2萬余元。
⑶ 網路侵犯網路著作權引發的糾紛
2001年,中國著名的門戶網站新浪網和搜狐網互相指責稱對方大量抄襲自己的體育、財經等頻道的內容,雙方為此三次對簿公堂,直至2003年12月,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做出重審判決:法院判決搜狐網敗訴,搜狐網應當賠償新浪人民幣21萬元。
從國外和國內實踐中已經發生的實際情況來看,網路上常見的著作權侵權行為通常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① 網路使用者或網路服務商在自己設立的網頁、電子布告欄等論壇區非法復制、傳播、轉貼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
② 將在網路上傳輸的他人作品下載並復製成光碟,例如將在學術網路上的電子布告欄中發表的文章,下載並燒制到隨書附贈的光碟中,同雜志一並出賣,獲取利潤;
③ 行為人將他人享有著作權的文件上載到網路或從網路上下載進行非法使用;超越授權范圍的使用共享軟體,使用期滿不進行注冊而繼續使用等;
④ 未經許可將他人作品的原件或復製品提供到網路上進行公眾交易或傳播,或者明知是侵害權利人著作權的復製品,仍然將其在網上散布。
⑤ 侵害網路作品著作人身權的行為,包括侵害作者的發表權、署名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等,如將電子郵件轉貼到新聞論壇或BBS站上進行發表;整理編輯網路信息時,刪除作者簽名檔案或在他人作品上簽署自己的姓名;在網路上使用他人作品時,擅自進行修改、刪節,侵害作者的修改權;
⑥ 擅自破解著作權人對作品所採取的技術措施,例如對作品進行解密、對電子水印進行破壞,或專門生產和提供破解設備、技術以方便他人侵權等。
在技術領域,可以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上僅是幾種較為常見的版權侵權行為。隨著技術的進步,侵權方式也會日益增多,這一點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以便及時制定有效的對策,對侵權行為進行預防和制止。

Ⅷ 傳播他人照片違反的是什麼法律

肖像權。

肖像權是公民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他人利用自己肖像的權利。法律規定,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由此可見,構成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通常應具備兩個要件:

1、未經本人同意;

2、以營利為目的。

常見的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主要是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業廣告、商品裝潢、書刊封面及印刷掛歷等。對於侵犯肖像權行為,受害人可自力制止。

例如請求交出所拍膠卷,除去公開陳列肖像等,也可以依法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或賠償損失等。賠償損失請求權,不以財產損害為要件。

(8)微傳播司法擴展閱讀:

我國版權與肖像權沖突的案例:

我國司法實踐中也存在肖像權和版權的沖突,較多地體現於演員劇照中的肖像權問題。

2002年,話劇《茶館》中「秦二爺」的扮演者藍天野發現其在《茶館》中的劇照被北京天倫王朝飯店使用在廣告展示架和燈箱上,且該劇照是由《茶館》著作權人北京電影製片廠許可給飯店使用,因此藍天野將該飯店和製片廠訴至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

法院認為,肖像作品上存在著肖像權與肖像作品著作權的雙重權利,但兩權利僅僅是聚合,不是吸收,肖像作品著作權的行使不能湮滅肖像權。鑒於飯店使用的是集體劇照,且不具有直接的營利目的,二被告的行為沒有侵犯肖像權,最終判決二被告因使用《茶館》集體肖像向原告支付肖像使用費6000元及其他合理支出。

2014年,知名演員吳奇隆發現,羽西化妝品專櫃未經其本人授權,在產品包裝、宣傳冊等處使用了他在電視劇《步步驚情》中的劇照,認為羽西侵犯其肖像權,遂將羽西化妝品生產商尚美公司等訴至法院。

尚美公司等則抗辯稱,羽西化妝品已與《步步驚情》電視劇著作權人唐人公司簽署協議,涉案五組劇照均獲得著作權人的授權。本案最終以調解結案。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肖像權

人民網-如何化解版權和肖像權的沖突?

Ⅸ 我在微眾銀行貸款逾期70天說要起訴我是真的嗎

這個是真的起訴,他是要先給你發送律師函,如果你再不還錢的話就會起訴,這個是不會開玩笑的。
1. 微眾銀行貸款沒還或者說故意不還,會面臨被起訴的危險。一旦法院判決微眾銀行勝訴,那麼借款人除了要支付需要還的款項外,還要支付雙方訴訟費用和巨額罰款。如果借款人拒不執行,那就會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在信用業務中最重要的是保留證據,無論是合同、銀行流程、截圖還是記錄。建議將談判過程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日後維權。銀行的目的是收回貸款。借款人的目的是為了延遲還款。
2. 事實上,總體上沒有沖突。關鍵是時間,你可以要求延長貸款期限,或者重新制定貸款合同,適當增加一些利息。你也可以繼續談判,爭取一個有利的結果。雖然微眾銀行不會像一些高利貸者那樣惡意收錢,但它也會通過電話和簡訊聯系貸款人的親戚朋友來收錢。一夜之間,親戚朋友就知道你不欠錢了。
3. 如果微眾銀行貸款逾期,必須在會議上進行調查。信用調查被玷污,不僅會影響未來的貸款和信用卡申請,還會擾亂嚴重人群的日常生活,如無法購買火車票和機票,孩子不能正常上學等。如果微眾銀行不償還貸款或故意不償還貸款,就有被告上法庭的風險。一旦法院判定濰中銀行勝訴,借款人不僅要支付所需金額,還要支付雙方的訴訟費用和巨額罰款。如果借款人拒絕執行,就會被列入不誠實執行人的「黑名單」,甚至面臨監禁。
拓展資料:欠了款沒有還,催收公司有可能嚇唬你或者說打電話給你的親朋好友,用各種方法或者嚇唬你,但是起訴的話會給你發個律師函,提醒你或者法院會打電話給你的。
操作環境:華為nova7Pro 2.0.0.168

Ⅹ 隨意傳播別人照觸犯法律法嗎

法律分析:在網上到處亂發別人的照片算違法的,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權,但不等於犯罪。我國的侵害肖像權的責任方式主要是民事責任方式。該民事責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其中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為非財產性責任方式,賠償損失為財產責任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侵權責任的確定一般如下:

1、以「營利為目的」的,是以營利目的作為賠償的標准。即無論是否「情節嚴重」,也無論是否贏利,只要非法使用的目的是為了贏利,且肖像權人要求賠償的,侵權人就必須承擔賠償責任。

2、對於非以營利為目的的侵害肖像權的,就是說侵害肖像權精神利益損害賠償的確定,是以「情節嚴重」這一基本標准為標准。情節輕微,不造成嚴重後果的,一般不判定物質方面的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九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表、復制、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熱點內容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案例教程 發布:2024-12-27 00:24:58 瀏覽:459
經濟法概論自考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4-12-27 00:00:18 瀏覽:832
佛法治癒癌症晚期病例 發布:2024-12-26 23:19:22 瀏覽:469
民法典想法 發布:2024-12-26 23:17:47 瀏覽:89
合同法解釋二26條 發布:2024-12-26 23:02:32 瀏覽:451
流浪人員法律援助 發布:2024-12-26 22:18:05 瀏覽:568
新合同法質保金2017 發布:2024-12-26 22:10:01 瀏覽:808
動遷具結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26 21:57:01 瀏覽:688
勞動合同法中中午休息時間算不算工作時間 發布:2024-12-26 21:55:54 瀏覽:177
2014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計劃 發布:2024-12-26 21:54:44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