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司法廳長會議
㈠ 司法部是干什麼的
司法局主要職責:
1、研究起草司法行政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編制本市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並監督實施;
2、負責組織、指導對刑滿釋放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
3、負責本市司法行政系統的隊伍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
4、研究制訂本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總體規劃,組織、指導、協調全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5、負責管理本市律師、法律援助工作和公證機構及公證活動;研究律師、公證工作的改革與發展,並提出實施辦法;
6、負責管理本市法律服務機構和在京設立的國(境)外律師機構;監督、指導本系統的社會團體工作;
7、指導本系統法學教育及業務培訓工作;
8、負責指導區、縣司法行政部門管理人民調解工作、社區矯正工作及司法助理員、基層司法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9、負責本市司法行政系統的外事工作和對外宣傳、交流工作;
10、指導和管理本市面向社會服務的司法鑒定工作。
【法律依據】
《司法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司法所建設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法局: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和全國司法廳(局)長會議、全國城市街道社區依法治理工作座談會議精神,落實司法行政工作「基礎年」的各項舉措,強化司法行政基層基礎工作,現對進一步加強基層司法所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基層司法所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進一步深化對基層司法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在我國司法行政體系中,司法所是最基層的組織機構,擔負著具體組織實施基層司法行政各項業務工作,直接面向廣大群眾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的重要職能,是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服務大局、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的重要渠道和前沿陣地。司法所的基礎地位決定了它在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服務於「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司法所承擔著本轄區普法工作的具體組織和實施,擔負著推進依法治鄉(街)、依法治村等法治基礎工程的職責,是基層政府依法決策、依法建制、依法行政的參謀助手;司法所通過履行指導人民調解工作、代表基層政府處理民間糾紛、組織開展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等項職能,發揮著維護基層社會穩定的重要防線作用;通過組織開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對促進城鄉經濟發展、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起著重要的服務和保障作用。
(二)要正確認識新形勢下基層司法所建設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加強司法所建設是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全面推進基層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工程,也是司法所最主要的業務職能;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出現的新變化,基層各種涉法問題的不斷增多,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迫切需要進一步強化基層司法所的工作,以滿足基層對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日益增長的需求。
㈡ 從公安系統調到監獄系統,需要哪裡開會決定是司法廳黨委會議還是監獄局黨委會議
這個要看你的級別,如果是處級以下,是監獄局黨委會,如果是處級以上,是司法廳黨委會議
㈢ 江蘇省司法廳的領導信息
柳玉祥,男,1961年12月生,漢族,江蘇連雲港人,研究生學歷,法學學士學位,198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80年9月西南政法學院刑偵專業學習;1992年12月省公安廳預審處副處長;1994年2月省公安廳辦公室副主任;1995年9月省公安廳辦公室副主任兼指揮中心副主任;1997年12月省公安廳政治部綜合處處長;1999年12月省公安廳政治部副主任;2000年1月省公安廳政治部副主任兼人事處處長;2003年6月省公安廳副廳長、黨委委員;2008年12月省公安廳副廳長、黨委副書記兼省委610辦公室主任;2012年9月起任省公安廳常務副廳長、黨委副書記兼省委610辦公室主任、省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現任省司法廳廳長、黨委書記兼省監獄管理局第一政委。
許同祿,男,1955年3月生,漢族,江蘇句容人,黨校研究生學歷,1971年8月參加工作,197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句容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句容縣葛村鄉黨委書記;句容縣委辦公室主任;句容縣委常委、紀委書記;鎮江市紀委副書記、監察局局長;鎮江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書記;南通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省十一屆人大代表。現任省司法廳副廳長,黨委委員。
姜金兵,男,1964年12月生,漢族,江蘇贛榆人,大學學歷,1983年8 月參加工作,198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歷任省洪澤湖監獄副中隊長、指導員、副科級指導員、宣傳科、組織科副科長、科長;省灌雲監獄副政委、黨委副書紀;省灌雲監獄政委、黨委副書紀;省鹽城監獄政委、黨委副書記;勞動教養工作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省司法廳黨委委員、省勞教局局長、黨委書記(副廳級);省司法廳副廳長、黨委委員;現任省司法廳副廳長、黨委委員、省監獄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
張光東,男,1956年6月生,漢族,江蘇東海人,黨校大學學歷,1975年9月參加工作,197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東海縣安峰鄉電影放映員、隊長;徐州消防支隊戰士、政治處幹事;徐州市公安局政治處、宣傳科、辦公室秘書,宣教科副科長,辦公室副主任;徐州市公安局雲龍公安分局副局長;徐州市委辦公室副科級秘書、副科長,正科級秘書、科長,副處級秘書、助理調研員;睢寧縣委副書記;徐州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公安局局長、黨委書記;連雲港市公安局局長、黨組書記;連雲港市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市公安局局長、黨組書記;連雲港市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市委宣傳部長。現任省司法廳副廳長,黨委委員。
祝玉卿,男,1954年8月生,漢族,江蘇南京人,黨校大專學歷,1971年1月參加工作,197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南京市果品公司業務科副支書、團委副書記;南京長江、金陵南北貨商店支書兼副經理;省紀委二、三室正科級、副處級紀檢監察員;省紀委信訪室副主任(正處級);省紀委四室副主任(正處級);省紀委四室主任(副廳級)。現任省司法廳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萬力,男,1963年3月生,漢族,江蘇金湖人,研究生學歷,1980年6月參加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洪澤湖監獄辦公室秘書;省司法廳組宣處助理檢查員(正科級); 司法廳組宣處副處長;司法廳基層工作處副處長;省法律援助中心、省「148」協調指揮中心主任(正處級);司法廳辦公室主任;司法廳黨委委員、廳辦公室主任;司法廳副巡視員、廳辦公室主任;現任省司法廳副廳長、黨委委員。
周紅養,男,1958年6月生,漢族,浙江寧波人,大學學歷。1975年6月參加工作,197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排長、副股長、參謀、科長、副處長、辦公室副主任、師參謀長、作戰處處長、軍區空軍參謀長助理。現任江蘇省司法廳副廳長、黨委委員。
趙道鳳,女,1955年5月生,漢族,江蘇南京人,研究生學歷,1974年8月參加工作,1983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連雲港國際海員俱樂部幹部;省體委辦公室科員;省委組織部審干辦公室副科級組織員、正科級組織員;省委組織部幹部調查審理處副處級巡視員、副處長;省委政法委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現任省司法廳政治部主任、黨委委員。
張亦軍,女,1965年3月生,漢族,江蘇淮安人,大學學歷,1986年7月參加工作。歷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師;海南省工藝品進出口公司政工辦公室職員、副主任;江蘇省司法廳辦公室科員、助理檢查員、《江蘇司法》編輯部副主任、教育宣傳處主任科員、《法治時代》雜志社副總編輯、政策法規處副處長、處長。現任省司法廳副廳長。
池鳳雲,男,1955年9月出生,漢族,江蘇丹徒人,黨校大學學歷。歷任丹徒縣三山鄉農中、丹徒中學教師;省少管所辦事員、科員、副科長、副所長;省第二少管所所長、黨委副書記;省司法警校校長、黨委書記;監獄局政治部主任、黨委委員,兼廳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監獄局副局長、黨委委員。現任省勞動教養管理局(戒毒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廳黨委委員。
㈣ 司法部是什麼呀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是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
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於1949年10月30日設立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後,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歷史發展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該法第十條規定政務院設司法部,規定司法部是國家司法行政機關,主持全國的司法行政事宜。
1949年10月30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設立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
1949年1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了《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試行組織條例》。
至1950年,全國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在改革舊的司法制度,建立健全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建立律師公證制度,創辦政法大學,培養法學、法律專門人才,培訓司法幹部,開展法制宣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鞏固人民民主政權,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52年7月16日,在中央司法部成立了由司法部和最高人民法院組成的中央司法改革辦公室。
1953年4月,第二屆全國司法工作會議後,中央司法部的機構作了調整,內設辦公廳、普通法院管理司、專門法院管理司、幹部管理教育司、法律宣傳司和專門委員室。
1954年8月13日,隨著各大行政區及大區司法部的撤消,司法部發出《關於各省與中央直轄市審判機關與司法行政機關分立問題的意見》,要求河北、山西等18省和京、津、滬三市立即建立司法廳(局),其它各省逐步建立司法廳,主持司法行政工作。
1954年9月2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同時在全國各大行政區成立了行政區司法部,大行政區撤銷後,又陸續建立了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地區、市一級設有專管司法行政工作的機構。
1955年11月2日,司法部第261次部務會議決定改進工作方法和調整機構,機構設置改為辦公廳、普通法院管理司、運輸法院管理司、人事司、教育司、公證律師司、法令編纂司及財務處、人民接待室。
1957年8月9日,國務院第56次全體會議決定撤銷全國的鐵路運輸法院和水上運輸法院,據此,司法部也相應地撤銷了運輸法院管理司。
1958年6月13日至8月20日,在第四屆全國司法工作會議上,司法部領導成員遭到錯誤批判。
1959年,全國司法行政機關被撤銷,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這種狀況延續了20年。
1979年9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0次會議決定,加強全國司法行政工作,重建司法部。
1979年10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關於迅速建立地方司法行政機構的通知》。中國的司法行政工作揭開了健康發展的新篇章。
1980年4月14日,國務院批准司法部設立法制局,負責法規整理和匯編工作。
1981年5月12日,國務院批准司法部設立外事局,統一擔負全國司法外事工作。
1982年,司法部職能進行調整,法院司法行政工作劃歸法院自行管理;法律法規匯編劃歸國務院辦公廳法制局承擔。
1983年,監獄、勞教工作由公安部劃歸司法部管理。
1984年6月11日,國務院批准司法部設立審計室。
1984年8月,成立直屬於司法部的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前身為原中央政法幹部學校,1983年5月並入中國政法大學,1984年8月又獨立建校。
1984年9月7日,國務院批准司法部恢復計劃財務司。
1987年6月,國務院批准司法部成立司法協助局,統一領導和管理中國與其它國家的司法協助工作。
1988年10月25日,國家編委批準的司法部「三定」方案確定,機構設置改為辦公廳、教育司、勞動改造工作管理局、勞動教養工作管理局、宣傳司、律師司、公證司、基層工作司、外事司、司法協助司、法規司、人事司、計劃財務司、行政司等14個司局及機關黨委、機關紀委和老幹部局。
1994年4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司法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的通知》確定:司法部是國務院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的職能部門。
1998年6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司法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確定:「司法部是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
2001年11月21日,司法部增設司法考試司。
主要職責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司法部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國辦發〔2008〕64號),司法部主要承擔以下職能:
(一)擬訂司法行政工作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制定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二)負責全國監獄管理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監督管理刑罰執行、改造罪犯的工作;
(三)負責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戒毒場所的管理工作;
(四)擬訂全民普及法律常識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各地方、各行業法制宣傳、依法治理工作和對外法制宣傳;
(五)負責指導監督律師工作、公證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負責港澳的律師擔任委託公證人的委託和管理工作;
(六)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
(七)指導、監督基層司法所建設和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基層法律服務和幫教安置工作;
(八)組織實施國家司法考試工作;
(九)主管全國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十)參與有關國際司法協助條約的草擬、談判,履行司法協助條約中指定的中央機關有關職責;
(十一)指導司法行政系統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參與聯合國預防犯罪組織和刑事司法領域的交流活動,承辦涉港澳台的司法行政事務;
(十二)負責司法行政系統槍支、彈葯、服裝和警車管理工作,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計劃財務工作;
(十三)指導、監督司法行政隊伍建設和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建設,負責司法行政系統的警務管理和警務督察工作,協助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司法廳(局)領導幹部;
(十四)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組織機構
職能機構
司法部有職能機構16個:辦公廳、政治部、監獄管理局、戒毒管理局、社區矯正管理局、法制宣傳司、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法律援助工作司、基層工作指導司、國家司法考試司、司法鑒定管理局、法制司、司法協助外事司、計財裝備司、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
直屬單位
司法部有直屬單位22個:司法部信息中心、司法研究所(研究室)、機關服務中心、燕城監獄、法律援助中心、直屬煤礦管理局、預防犯罪研究所、法制日報社、法律出版社、中華全國律師協會、中國公證協會、中國監獄工作協會、中國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協會、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司法行政學院、國家司法考試中心、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司法協助交流中心、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中國法律服務(澳門)公司、司法部港澳台法律培訓交流中心。
派駐機構
司法部有派駐機構1個:駐部紀檢組監察局。
地方廳局
司法部有下屬地方廳局30個:北京市司法局、天津市司法局、上海市司法局、重慶市司法局、黑龍江省司法廳、吉林省司法廳、遼寧省司法廳、河北省司法廳、山西省司法廳、陝西省司法廳、甘肅省司法廳、青海省司法廳、山東省司法廳、河南省司法廳、湖北省司法廳、湖南省司法廳、江蘇省司法廳、江西省司法廳、浙江省司法廳、福建省司法廳、安徽省司法廳、廣東省司法廳、貴州省司法廳、雲南省司法廳、海南省司法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法局、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廣西壯族自治區司法廳、寧夏回族自治區司法廳、西藏自治區司法廳。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的歷史發展
1949年10月30日,根據《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設立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1954年,中國第專一部憲屬法頒布後,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同時在全國各大行政區成立了行政區司法部,大行政區撤銷後,又陸續建立了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地區、市一級設有專管司法行政工作的機構。
在建國初期的一年裡,全國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在改革舊的司法制度,建立健全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建立律師公證制度,創辦政法大學,培養法學、法律專門人才,培訓司法幹部,開展法制宣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鞏固人民民主政權,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1959年,全國司法行政機關被撤銷,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這種狀況整整延續了20年。
1979年9月召開的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0次會議決定,加強全國司法行政工作,重建司法部。同年10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關於迅速建立地方司法行政機構的通知》。中國的司法行政工作揭開了健康發展的新篇章。
㈥ 司法部長為什麼不授予總警監
中國總警監警銜只授予公安部長和國安部長兩人,需要明確的是警察為執法部門,並非司法,司法部長也不是警察,故不授警銜
㈦ 基層法律服務所目前現狀
基層法律服務所是最早於1980年底出現在廣東、福建、遼寧等地,主要是面向廣大農民群眾,調解生產經營性糾紛,並從事代書、解答法律咨詢等簡單的法律服務工作。自1984年以來經司法部、中央書記處都以會議和文件等形式再三肯定和推廣之後,在全國范圍內迅速發展起來,並迅速普及到大中城市的街道和廠礦企業。自1986年以後,在「鞏固、提高、完善、發展」的方針指導下,全國基層法律服務所呈急劇上升趨勢。截止1989年底,全國共有鄉鎮法律服務所29979個,擁有鄉鎮(街道)法律工作者90333人,全國鄉鎮法律服務所共調解糾紛1377624件,協助辦理公證1727265件,民事訴訟代理117013件,非訴訟代理235037件,擔任基層政府和企業常年法律顧問104073家,代寫法律文書594356件,解答法律咨詢3986602人次,挽回經濟損失212688萬元,各項業務比1988年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1990年代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等有關文件則將基層法律服務所作為「政法基層組織」之一。
自90年代以來,鄉鎮法律服務所開始進入總結、整頓階段,基層法律服務所建設重點轉到了上等級、上水平、上質量、上效益的新階段。司法部先後頒布的《關於鄉鎮法律服務所的暫行規定》、《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等,確認了基層法律服務所近似於律師的廣泛業務范圍;司法部並統一頒發《鄉鎮法律工作者證》,作為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資格認證或執業證書(但審查權實際上交給了由縣級司法局);國務院物價局下發的《關於印發第二批〈國務院有關部門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目錄〉的通知》中,將基層法律服務所業務收費列為准予收費的項目。總體來看,90年代的整頓和改革強化了基層法律服務體系。1992年,全國鄉鎮法律服務所經過整頓撤消、合並驗收不合格的所加上新建的所,比整頓前增加1087個;整頓中辭退、解聘不符合條件的法律工作人員之後加上新招聘人員,比整頓前增加10467人;全國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鄉鎮法律工作人員佔13.8%,具有高中(中專)文化程度的佔62.3%,並有1205人已考取律師資格;很多法律服務所經過整頓,增加了服務業務的層次和范圍;法律服務所的各項規章制度開始健全,80%以下的所實行了掛牌服務和「兩公開一監督」制度;辦公條件和物質裝備也得到改善。 當時官方文件一致肯定,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協助基層政府推進依法治理、化解基層矛盾、普及法律常識、整治涉法熱點問題等方面所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政法基層基礎工作的重要輔助力量。
然而,世紀之交似乎成為基層法律服務所命運的一次轉折點,抑制(或明揚暗抑)基層法律服務所的發展成為官方態度的主流傾向,基層法律服務所的職能、體制和目標在幾經調整後目前可謂撲朔迷離。2000年3月,司法部頒布《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規定「基層法律服務所按照事業法人體制進行管理和運作」,實行與鄉鎮政府司法所「政事合一」;同年8月,「國辦發(2000)51號」和「清辦函(2000)9號」文件則指出,法律服務所「不再屬於行政掛靠機構或事業單位,實行自主執業、自收自支、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自律性運行機制,成為符合法律中介服務行業規則的合夥制執業組織形式」。嗣後全國各地深入貫徹《辦法》的精神,全面開展基層法律服務所清理整頓,要求各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司法所按照上述規章進行脫鉤改制。自此,全國基層法律服務所的數量由持續上升趨勢急轉直下。截止2000年底,全國共有基層法律服務所34219個,較1999年減少1164個,不過,也許是慣性作用的影響,該年度全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總數為121904人,較1999年底仍增加2182人;業務量也有所增加,代理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比上年增長6.3%,擔任基層人民政府、村(居)委會和企事業單位常年法律顧問的比上年增長5.9%,其他業務也有所增加。然而到2001年,全國共有基層法律服務所銳減到28647個(較上年減少5572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總數為較上年減少13919人;服務業務除訴訟代理略有上升外,但其他業務都明顯下降。 2002年,基層法律服務所及服務人員數量繼續下降,服務所較2001年減少1758個,從業人員減少9444人。
二、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基層法律服務體系中的角色
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基層法律服務體系中的角色主是通過其與這一體系中的其他主體之間的關系來定位的。從這些關系中,也能夠或明或暗地了解對基層法律服務所的現狀評價和未來設計眾說紛紜的原因。
1.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基層司法所-「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形成。
基層司法所作為一級司法行政機構產生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比基層法律服務所出現約晚10餘年,但基層司法所的職能產生與法律服務所產生幾乎是同期的。1981年11月,司法部《司法助理員工作暫行規定》規定了人民公社(鎮)、街道辦事處設立專職司法助理員,作為基層人民政權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員,在人民公社(鎮)、街道辦事處和縣(區)司法局(科)的領導和基層人民法院的指導下工作。1996年6月司法部《關於加強司法所建設的意見》明確規定基層司法所的八項主要職能,其中包括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代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處理民間糾紛。 1991年9月司法部《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也規定,鄉鎮法律服務所辦理各項法律服務業務,應當在本鄉鎮人民政府及其司法助理員(司法所)的領導下進行。由此形成的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司法所的關系是:基層司法所是國家基層司法行政機關,基層法律服務所是社會團體,二者是管理和被管理、指導和被指導的關系;基層司法所經費來自國家財政,由國家核定編制,基層法律服務所經費自籌,自負盈虧,沒有固定編制;基層法律服務所為當事人提供服務可以收費,而基層司法所提供法律幫助不能收費。但從文獻中我們看不出司法所與法律服務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根據,結合實證調查所獲得的信息,我們了解到,早期的法律服務所所長就是司法助理員,司法助理員又成為後來的司法所所長,於是就形成兩所所長合一、兩所人馬合一、兩所工作職能合一的狀況。
2.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律師事務所-「剪不斷,理還亂」的冤家。
十幾年前,律師事務所從行政機關逐步脫鉤獨立、完全走向市場(不過在許多農村基層,國營律師事務所仍是當地主要或唯一的律師事務所),時至今日,以鄉鎮、街道為據點的基層法律服務所也正按照同樣的思路開始與其行政主管機關司法所脫鉤、走向市場。根據2000年有關文件,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完全脫鉤改制後與現有律師事務所體制區別不大,他們在執業過程中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與《律師法》中關於律師執業的權利和義務差別不大,其中包括在參加民事、經濟、行政案件的訴訟代理活動時,向人民法院查閱案件有關材料,並可根據承辦事項的需要,持基層法律服務所證明和《法律服務執照》進行調查,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查詢、索取有關材料等權利,他們的義務中也同樣包括了「維護法律尊嚴與社會正義」、盡職盡責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按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等等。不過,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律師事務所之間也存在明顯區別:(1)地域范圍:基層法律服務所主要服務於本區域農村、城市街道各基層單位和個人,而律師事務所則不受此限制;(2)業務范圍:基層法律服務所不能辦理刑事案件及與此相關業務,律師事務所則可以辦理包括刑事案件在內的所有訴訟和非訴訟業務;(3)執業資格:基層法律服務所從業人員要求取得專門法律服務工作者資格證書,由司法部統一組織考試進行資格認證;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要求通過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組織的全國統一司法考試;(4)收支制度:法律服務工作者必須按照各省物價局的規定由法律服務所統一收案、統一委派、統一收費,收費標准低廉,很多案件只收取成本費,有的甚至要求按照法律援助標准不收費;律師事務所收費標准相對較高。 法律服務工作者和法律服務所只需要繳納很低的年檢費,勿須繳稅;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必須按特定標准繳納個人所得稅和管理費。
3.基層法律服務所與人民調解委員會-同一司法所領導下的職能交叉的服務實體。
根據1989年6月17日國務院發布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人民調解委員會是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下設的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在由司法助理員具體代表的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工作。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除村民委員會成員或居民委員會成員兼任外,由群眾選舉產生。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不收費,其工作經費和人民調解員的補貼經費由村民委員會或居民委員會自行解決(後規定調解成功的可適當收費);在2002年9月最高法院司法解釋頒布後,人民調解協議的效力具有民事合同性質。但基層法律工作者主持達成的調解協議不具有約束力,只能靠雙方當事人自覺履行。當事人一方無故拒不履行的,法律工作者可以告知、協助或者受託代理另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不過,由於作為司法所所長的司法助理員的法定職責包括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並參與重大疑難民間糾紛調解,在只有一名司法助理員的司法所,常常是「三塊牌子,一套人馬」,司法所所長兼任法律服務所所長和調解委員會主任,於是在具體案件中,上述區別意義就不大了。
三、基層法律服務所的社會評價與未來命運
基層法律服務所是基於社會需求而自發產生後,在一種沒有理論論證、沒有市場調查、沒有法律規范的背景下,依賴於政策和行政手段推動擴展的機制,因而它的生死成敗都對政策有很強的依賴性。至於我們特別關注的基層法律服務所的政策急轉直下的主觀原因,目前還沒有十分確切的官方依據。結合與高層官員的接觸和課題組自己的分析,基層法律服務所發展的無序狀態,加之近年來城市地區律師業的迅速發展和競爭日益激烈,基層法律服務所的種種弊端和劣勢日漸顯現出來,特別是低價競爭和劣質服務成為直接威脅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存在價值的致命抨擊。司法行政管理部門高層領導的人事變動和思路變化,也是導致法律服務所在發展趨勢驟然變化的重要原因。
1999年9月至10月,司法部司法研究所組成4個調研小組,分赴北京、天津、上海、山東、江蘇、河南、陝西、甘肅、廣東、湖北共10省市,就律師事務所與法律服務所的設置、業務范圍的劃分等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研究,聽取了數百名調查對象的意見,主管基層和律師的有關負責人以及基層法律工作者、律師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從調查組調查結果來看,法律服務市場存在一些突出問題:(1) 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名稱混亂, 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中心、法律事務所、法律服務站、法律咨詢中心、法律服務公司、法律咨詢公司等林林總總,五花八門;(2)法律服務所布局不盡合理。總體看來,城市偏多,農村偏少,老少邊窮地區則更少;(3)收費標准缺乏規范。由於部里對法律服務所收費標准沒有統一規定,收費根據只能依據一些省市出台的臨時性的收費辦法;(4)法律服務所設立的審批許可權不統一,有省市司法廳局批准成立的,有地區縣司法局批准成立的,還有非司法行政部門批准成立的,如省編委、省政府、省法制辦、省高院、省檢察院、省工商局、老齡委等等部門;(5)法律服務工作者的任職條件偏低。1987年司法部規定,具有高中文化和一定法律知識的人可以從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但由於在全國范圍內缺乏統一的任職資格考試,各地在掌握任職資格時隨意性較大;(6) 法律服務工作者隊伍急待整頓,主要是一些政法機關離退休人員,有的離退休年限不滿二年就進入法律服務機構工作,辦人情案、關系案,群眾對此反映較大;(7)法律服務所的管理有待規范,缺乏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規范和約束,等等。
盡管存在上述問題,社會各界對於鄉鎮一級保留法律服務所並無分歧;但對在城市的街道一級是否設立法律服務所分歧很大;關於法律服務所的業務范圍是否應當劃分、怎樣劃分,意見不一。然而,部分高層官員希望法律服務所走向市場、並在市場競爭中自生自滅的意向,已體現為行政結構變更,比如司法部管理法律服務所工作的基層處已由基層工作司調整到律師與公證工作司,基層法律服務所被納入與律師同類的管理體制。然而,這種似乎體現市場化和自治化的意向與高層領導的講話及文件精神並不一致。比如,2002年司法部頒布《關於加強大中城市社區法律服務工作的意見》和2003年司法部長張福森在全國司法廳(局)長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要求基層法律服務立足社區,親民近民、服務便利、收費低廉等特點,以及在滿足城市低收入階層和弱勢群體的法律需求等特殊作用出發,將大中城市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職能定位於「以街道社區為依託,面向基層、面向社區、面向群眾,提供公益性、非營利性法律服務」。我們無法想像,「公益性」、「非營利性」的法律服務與以營利為驅動和杠桿的市場化體制/管理模式如何兼容,我們更無法想像,一個既沒有政府支持、也沒有市場資金來源的基層服務機構如何實現「公益性」目標?合理的推測是,基層法律服務也許能夠依賴於「(立足)社區」而獲得社會捐贈,從而成為公益性和非營利性的法律服務機構?無論如何,對於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前景如何定位目前尚未看到官方文件或講話,然而,官方、學者、以及與大中城市律師界較為接近的媒體卻基於不同立場和目標,正在設想由政府撥款的法律援助機構,和由政府操縱的「群體性自治組織」
㈧ 律師的工作
一、認真開展學習教育活動,切實加強律師隊伍建設
1、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今年5月,制定下發了《關於在全省律師隊伍中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施意見》,部署從今年5月至明年5月在全省律師隊伍中開展為期一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5月26日,召開各設區市司法局律管科(處)長會議對活動進行了全面動員部署。各設區市司法局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活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方法步驟,並強化對各律師事務所開展活動情況的檢查指導,確保活動順利開展。
2、積極指導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我省律師隊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各級司法行政機關黨委(組)領導、律師行業黨組織具體組織下開展。省直黨員律師參加了第一批學習,福州、廈門市直、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龍岩、寧德的黨員律師參加了第二批學習,其他黨員律師參加第三批學習。省廳制定下發了《關於律師事務所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指導意見》,成立了律師事務所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指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律師事務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指導、督促、檢查。11月19日省廳召開了律師事務所第三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座談會,對律師事務所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行專門部署,切實加大對第三批律師事務所學習實踐活動的指導力度,推動學習實踐活動扎實有效開展。
3、繼續組織開展其它學習教育活動。在學習教育活動中,堅持把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與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深入開展黨的十七大精神和xx在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代表和全國大法官、大檢察官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大學習、大討論活動、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廣大律師積極開展思想討論,努力找准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不足,提出加強和改進工作的方案和意見。同時,組織廣大律師認真學習《律師法》和司法部《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律師執業管理辦法》、《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管理辦法》等規章,進一步增強依法執業、規范執業的意識,切實加強律師事務所自身建設,努力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
二、著力完善律師管理規定,依法辦理行政許可事務
1、制定下發「兩個規定」。根據新《律師法》及配套規章的規定,對我省現行的有關律師管理規定、管理辦法進行清理,特別是組織開展修訂省廳《關於律師事務所審核登記程序的暫行規定》和《關於律師證申領審核程序的暫行規定》工作。在處務會多次討論形成《關於律師事務所設立審核程序的規定》(徵求意見稿)、《關於律師證申領審核程序的規定》(徵求意見稿)的基礎上,於5月份召開了修訂律師管理規定座談會,徵求各地律管科(處)長的修改意見。經充分考慮、吸收各地意見後,於9月21日正式印發《關於律師事務所設立審核程序的規定》和《關於律師執業證申領審核程序的規定》,進一步規范了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執業的行政許可。
2、起草了省市縣三級律師管理職責劃分的意見。根據新《律師法》和司法部配套規章,草擬了《福建省司法廳進一步明確省內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律師管理職責的意見(初稿)》,有待進一步開展調研和徵求意見。
3、依法辦理行政許可事務。今年以來,全省共批准設立律師事務所40家,注銷律師事務所1家,辦理律師事務所重大事項變更130件;新頒發律師執業證320本,辦理律師轉所160人。
4、參與部頒規章修訂工作。按照司法部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安排,我處參與了司法部規章《律師事務所年度考核辦法》的起草工作,現該規章已形成送審稿。同時,還參與了部規章《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執業監督檢查辦法》起草論證工作。
三、著眼確保律師正常執業,做好律師證照管理工作
1、做好律師證照加蓋有效期延續章工作。根據新《律師法》,對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執業活動應進行年度考核,不再開展律師事務所年檢和律師年度注冊工作。但是,由於至今為止司法部《律師事務所年度考核辦法》等相關規章仍在制定中,尚未出台,開展年度考核缺乏具體可操作性規定。因此,為確保我省律師事務所和律師正常執業,在今年4-5月份省廳對現行的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證和律師執業證加蓋了有效期延續章,實現了律師年檢注冊工作向年度考核工作的平穩過渡,為正式啟動年度考核工作打下了基礎。
2、做好律師證照換發工作。根據司法部安排,從2017年10月1日起啟用新版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從2017年1月1日起原執業證書停止使用。因此,換發全省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成為第四季度最重要、最緊迫的工作任務。為做好這項工作,我處召開處務會進行專題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及時採取了6項措施確保工作順利有序進行。一是立即向廳領導匯報,贏得廳領導的關心和重視;二是根據本省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情況迅速向司法部申領了各類空白新版執業證書;三是爭取有關部門支持,盡快添置了電腦和列印機;四是召開換發工作會議,對設區市司法局律管科長和經辦人員進行培訓;五是下發文件,對換證工作尤其是信息採集工作進行部署;六是做好全省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信息錄入和執業證書列印、蓋章以及新舊執業證書換發工作。
四、加強律師執業監督指導,不斷規范律師執業行為
1、加強律師業務指導。在督促落實請示報告制度的前提下,及時了解和掌握律師代理敏感案件和群體性事件情況,並對一些涉及面廣的案件進行重點跟蹤指導,確保律師依法履行職責,妥善解決糾紛;同時,堅持將全省律師辦理此類案件情況每季度匯總向廳領導書面報告。今年以來,全省律師共辦理敏感案件和群體性事件75件。
2、做好來訪及投訴工作。加強對投訴工作的協調與指導,督促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協會切實履行職責,按規定程序與時限做好來訪接待和投訴查處工作。今年以來,我處共接受、批轉群眾來訪來信投訴23件,目前已辦結13件。
3、切實加強律師違規違紀行為的查處工作。把查處律師違規違紀行為作為端正行業風氣、提升社會形象的手段,擺上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重視並強化了對設區市司法局查處工作的指導,切實做到依法、依規查處。今年以來,全省共給予2名律師停止執業的行政處罰,給予2名律師警告的行政處罰。
4、扎實開展律師行業專項治理工作。制定下發了《關於全省律師行業2017年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實施方案》和《關於全省律師行業2017年糾風工作實施方案》,對年度律師行業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和糾風工作進行了部署。各地按照省廳的部署,結合各自實際,採取有力措施,確保專項治理活動扎實開展。
五、落實加快建設海西意見,有力推進律師涉台工作
1、向社會公開推薦一批接收取得國家法律職業資格的台灣居民實習、執業的律師事務所和指導律師。根據司法部《取得國家法律職業資格的台灣居民在大陸從事律師職業管理辦法》、中華全國律協《申請律師執業人員實習管理規則(試行)》的有關規定,2017年7月6日省廳向社會發布公告,公開推薦70家律師事務所和329名律師作為接收取得國家法律職業資格的台灣居民實習、執業的律師事務所和指導律師。此後,有2名台灣居民獲准在廈門實習。
2、認真開展專題調研。今年6月,省廳組成調研組深入廈門、漳州、泉州三市,就律師業加強涉台法律服務、開展閩台律師交流合作、擴大對台開放等工作開展了專題調研,探索在《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出台後,全省律師業如何圍繞海西建設全局,緊緊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主動融入,重新調整工作部署,完善政策措施,認真運作,有所作為,不斷創新涉台法律服務載體和平台,切實加大涉台法律服務力度,不斷緊密閩台律師界的交流合作,切實拓展兩岸合作的范圍、層次和成效。
3、積極開展專項涉台法律服務。廣大律師認真總結幾年來開展專項涉台法律服務活動的經驗,進一步了解掌握台企、台商、台胞、台屬的法律服務需求,積極主動地開展涉台法律服務。年內,漳州市、三明市先後組建了涉台事務律師顧問團,廈門、泉州市設立了區級涉台律師顧問團,至年底全省共組建了17個涉台律師法律服務顧問團,開展台商權益保障工作,幫助台商解決涉法難題。省台商投訴協調中心特邀法律顧問由10人增至25人,分布在全省九個設區市,服務台商范圍覆蓋到全省。廈門市司法局進一步擴大了律師事務所服務台企「一對一」結對子的范圍,由28對發展到50對;成功舉辦了海峽律師實務研討會,促進兩岸律師人才資源的優勢互補和共享,服務兩岸經貿往來及產業轉移對接。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省律師共擔任309家台企法律顧問、提供涉台法律咨詢4929人次、代理涉台訴訟及仲裁案件1914件、辦理涉台非訴訟法律事務588件。
4、貫徹落實「許可台灣地區律師事務所在福州、廈門設立代表機構」的政策。今年5月國家出台「許可台灣地區律師事務所在福州、廈門兩地試點設立分支機構,從事涉台民事法律咨詢服務」這一惠台新政策後,認真貫徹落實,做好相關准備工作,一是積極促成司法部於7月14日下發通知正式同意我廳開展台灣地區律師事務所在福州、廈門設立代表機構的試點工作;二是代司法部律公司起草了《台灣地區律師事務所在福州、廈門設立代表機構審批和管理規則(試行)》,同時熱情接待台灣地區律師事務所來人來電咨詢,目前,已有3家台灣地區律師事務所提交了設立代表機構申請;三是多次請示、報告司法部律公司,提請司法部盡快出台相關規章,明確有關申請條件、審批程序和管理規定等,爭取早日將這一政策落到實處。
此外,今年7月,美國christie kim律師事務所獲准在廈門設立代表處,實現了外國律師事務所代表處在我省零的突破。
六、持續深化律師公益活動,加大律師服務大局力度
1、積極推進律師參與涉法信訪工作。監督檢查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工作情況,指導各地進一步建立完善律師值班接訪制度、律師接訪工作台賬制度、接訪工作考評制度、督促檢查制度等,確保律師參與涉法信訪工作長期有效地開展,切實發揮作用。進一步健全省市縣三級律師參與涉法信訪工作網路,現全省共在61個縣級以上政府信訪部門設立了律師接訪室,其中南平、泉州、廈門、寧德、莆田五個市在每個縣級以上政府信訪部門設立了律師接訪室。今年以來,全省共有2505人次律師參與信訪工作,參與了576次縣級以上黨政、人大、政協領導接訪日活動,接待上訪群眾2.2萬人次,解答信訪群眾法律咨詢2.7萬人次,參與處理涉法信訪糾紛案件2833件,調處解決1528件,提出書面法律意見455條。
2、不斷深化律師法律服務「三進」工作和律師事務所與司法所「結對子」活動。指導各地、各律師事務所進一步鞏固律師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成果,總結推廣「進鄉村」工作經驗,做實做好「進校園」工作,建立完善台帳,健全規章制度,真正使律師法律服務貼近基層、貼近群眾,做到服務為民,執業為民。進一步推進律師事務所與司法所「結對子」活動,組織引導各律師事務所和廣大律師發揮專業優勢,協助司法所開展法制宣傳、法律咨詢活動,參與轄區內重大、復雜、疑難民事糾紛以及涉法涉訴案件調解。目前,全省共有333家律師事務所與364家司法所結成了對子。
3、引導律師積極介入醫患糾紛調處工作。針對近期醫患糾紛頻發的特點,各地積極組織引導律師配合醫患糾紛調處中心,發揮專業特長,開展法制宣傳,依法提出調解方案,進行耐心說服教育,促成糾紛順利調處。
㈨ 司法部、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在職能上有何區別
司法部主要是司法行政這一塊(因為司法部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的一個部門),像司法教育、文化、司法考試、律師協會等都歸司法部管轄。
最高院、最高檢都是國家最高司法機關,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主要負責審判方面的司法實務工作及對法律的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是國家最高檢察機關,是國家專門監督機關,在刑事訴訟中,檢察院作為公訴機關。
另外,司法部是國務院所屬部門,部長由國務委員會會議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則都是由5年一屆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9)全國司法廳長會議擴展閱讀:
司法部是行政機關,兩高是司法機關,性質不同。
司法部主要承擔以下職能:
(一)擬訂司法行政工作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制定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二)負責全國監獄管理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監督管理刑罰執行、改造罪犯的工作;
(三)負責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戒毒場所的管理工作;
(四)擬訂全民普及法律常識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各地方、各行業法制宣傳、依法治理工作和對外法制宣傳;
(五)負責指導監督律師工作、公證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負責港澳的律師擔任委託公證人的委託和管理工作;
(六)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
(七)指導、監督基層司法所建設和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基層法律服務和幫教安置工作;
(八)組織實施國家司法考試工作;
(九)主管全國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十)參與有關國際司法協助條約的草擬、談判,履行司法協助條約中指定的中央機關有關職責;
(十一)指導司法行政系統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參與聯合國預防犯罪組織和刑事司法領域的交流活動,承辦涉港澳台的司法行政事務;
(十二)負責司法行政系統槍支、彈葯、服裝和警車管理工作,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計劃財務工作;
(十三)指導、監督司法行政隊伍建設和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建設,負責司法行政系統的警務管理和警務督察工作,協助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司法廳(局)領導幹部;
(十四)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