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藤縣司法胡

藤縣司法胡

發布時間: 2022-05-24 09:07:07

❶ 明朝官員雷復的墓在哪裡

《明史》(卷159):「雷復,字景昜,湖廣寧遠人。正統初進士。授行人,歷官廣西副使。藤縣民胡趙成構瑤陷縣治,復與參將范信討斬之。成化初以大臣會薦,擢山東右布政使。七年征拜禮部右侍郎。尋改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繼李侃後,端恪守法,得軍民心。敗寇紅沙煙,再敗之煙寺溝、石人村,賜敕獎勞。時山西大浸,而廷議以陜西用兵,令預征芻餉,轉輸榆林。復上言:「自山西至榆林,道路險絕,民賫銀往易,價騰涌,不免稱貸,償責多破產。今雨雪愆違,飢民疾病流離,困悴萬狀,而應輸綾帛、葯果諸物,又不下萬計。乞依山東例蠲除,仍發帑振贍。」帝從之。及發金三萬不足,請鬻鹽四十萬引,並令民入粟授散官。皆報可。十年夏卒於官。」


卒於山西任上,應該墓葬於山西

❷ 太平天國胡起義人是誰

天王洪秀全(1814~1864)

東王楊秀清(1821~1856)

西王肖朝貴

南王馮雲山(1822—1852)

北王韋昌輝(1823~1856)

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814~1864)

太平天國創建者及思想指導者。原名仁坤。廣東花縣人。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創立拜上帝會,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為公」盛世。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他發動金田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咸豐三年定都南京,稱天京。頒《天朝田畝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八年,因掌握軍政實權的東王楊秀清「威權逼己」,遂密詔(一說無密詔)北王韋昌輝率軍返京誅楊。韋又擴大事態,濫殺無辜。洪秀全迫於眾怨,只好殺韋,以翼王石達開主政。

次年,石達開受猜忌負氣出走,太平天國瀕危。洪秀全重用陳玉成、李秀成諸後起良將,自兼軍師,又採取減賦和加強宗教宣傳等措施,度過難關。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為清軍圍困,糧盡援絕。洪秀全拒絕李秀成突圍之議,固守天京。三年四月病卒。所著詩文及詔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之一)及《太平天國史料》等書中。

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1821~1856)

太平天國前期領導人之一。廣平桂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入拜上帝會。二十七年馮雲山被捕,洪秀全外出未歸,他假託代天父傳言,主持拜上帝會事務。後與洪秀全、馮雲山結為兄弟,稱天父第四子。金田起義後為左輔正軍師,領中軍主將。封東王,稱九千歲,掌握軍政,節制諸王。他是起義軍前期的實際指揮者,曾指揮太平軍成功地突圍永安,攻克武昌、漢口、漢陽等重鎮。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今江蘇南京)後,他又籌劃、組織了太平軍第一次西征和北伐諸戰役,並以其名義與英國公使通信,宣布太平天國的外交政策。他戰功顯赫,位高權重。因居功驕橫與天王洪秀全矛盾加劇。咸豐六年(1856),在太平軍連破清軍江北、江南大營後,他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一說未逼封)。洪秀全遂下密詔(一說無密詔)令領兵在外的韋昌輝、石達開等返天京除楊。韋昌輝率部抵天京後,突襲東王府,誅殺楊秀清全家。而後又有意擴大事態,誅戮楊秀清部屬二萬餘人,逼走石達開,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史稱天京事變。事後不久,洪秀全在誅殺韋昌輝以後,追念楊秀清前功,將其死日定為「東王升天節」以志懷念。

太平天國西王肖朝貴

肖朝貴,生於清嘉慶末年,壯族,武宣縣河馬鄉下武蘭村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加入由馮雲山組織的紫荊山拜上帝會。後到壯、漢、瑤各族人民中去宣傳拜上帝會的教義和好處,串連發動各族群眾人會。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紫荊山拜上帝會從秘密活動轉入公開斗爭,提出「同衣同食」、「把天堂搬到人問」口號,英勇地向封建統治挑戰。地方官吏和土豪劣紳十分仇視和恐懼。土豪王作新勾結桂平縣官府逮捕馮雲山、逼走洪秀全後,揚言「殺絕拜上帝佬」。拜上帝會一時群龍無首,肖朝貴和楊秀清挺身而出,組織民眾增強團結,安定人心。並發動燒炭工人捐集了幾百串錢,疏通官府營救馮雲山出獄。

金田起義前夕,肖朝貴回武宣家鄉招集會眾,並動員同族兄弟參加起義。他斷然自毀廬舍,表示破斧沉舟,義無反顧的反清革命決心。在肖朝貴的帶動下,群眾踴躍參加團營。

1851年(清咸豐元年)1月11日,爆發了金田起義,建立了太平天國,肖朝貴是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3月18日,他在武宣東鄉代天兄傳言,針對當時軍事給養困難和太平軍內部有動搖、開小差的情況,教育太平軍廣大將士恪守天條命令,和睦團結,互相幫助。扎營不得入村搜索財物,打仗不得臨陣退縮,繳獲銀元不得私分,特別強調要同心同力打江山。在武宣東鄉的會戰中,太平軍大敗清軍,取得了金田起義以來最大的勝利。肖朝貴在協助洪秀全動員、鼓舞和指揮太平軍英勇殺敵中,起了重要的作用。3月23日,洪秀全在東鄉登極稱天王,封五軍主將,肖朝貴為右弼正軍師、前軍主將,僅次於洪秀全、楊秀清而居第三位。從此,肖朝貴擔負著率領太平軍主力部隊的重任,轉戰千里,功勛卓著。

1851年7月,太平軍撤離武宣、象州,回師紫荊、金田。清軍糾集3萬兵力,分兩路南北夾擊太平軍,太平軍被包圍在金田、莫村的狹小地區內,形勢危急,少數人叛變。7月13日,肖朝貴在莫村配合楊秀清又一次代天兄傳言,嚴厲斥責一些人「各為私,不公心,不忠心」。激勵將士團結,忠於革命,鼓舞士氣,反對叛逃。由於太平天國軍民的努力,度過了難關,轉危為安。

9月中旬,太平軍突圍到平南縣的思旺圩。15日,清廣西提督向榮繞道人平南的官村,扎營數十座,企圖攔截太平軍的去路。肖朝貴率領的前軍和馮雲山率領的後軍密切配合,乘向榮立足未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其發起突然襲擊。向榮措手不及,陣腳大亂,幾乎全軍覆沒,將領斃命一二十人,大批糧草軍械成了太平軍的戰利品。平南官村大捷,為太平軍勝利進軍掃清道路。9月25日,肖朝貴指揮羅大綱率領前鋒,以聲東擊西的戰術,一舉攻下永安州(今蒙山縣城)。

太平軍在永安半年中,進行休整和加強農民政權建設,肖朝貴駐扎州城西面二里的寇嶺炮台上,指揮太平軍的主力部隊在西線戰場上多次打敗清軍的軍事「圍剿」。同年12月17日,天王洪秀全為了表彰「同打江山」的功臣,加封肖朝貴為西王、八千歲。

1852年(清咸豐二年)4月5日,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北上,肖朝貴督率太平軍幾千人擔負著反擊清軍追襲的重任。4月7日,清廣州副都統烏蘭泰率大軍尾隨追來。肖朝貴和南王馮雲山奉命反擊。4月8日,烏蘭泰率清軍來犯,太平軍居高臨下,發動凌厲攻勢,殲滅清軍四五千人。清將長瑞等四總兵斃命。烏蘭泰墮崖受傷,僅以身免。清軍在廣西的主力基本被打垮。太平軍乘勝北上,一路勢如破竹。

1852年夏,太平軍從桂北全州進入湖南期間,東王楊秀清、西王肖朝貴聯名發布了《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奉天救世安民諭》、《救一切天生天養中國人民諭》等幾篇重要檄文。猛烈抨擊清朝的倒行逆施,列舉了官僚地主盤剝民脂民膏的罪狀。宣告了清朝「妖運告終」,「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來臨。動員廣大人民大力支援革命,號召清官兵認清形勢,棄暗投明,共同反清,「同享太平之樂」。這幾篇檄文,旗幟鮮明,氣勢磅礴,對團結人民、孤立敵人、推動革命的勝利,起了重要的宣傳鼓動作用。
肖朝貴統帥前軍,出廣西、入湖南,「所攻必克」,節節勝利,連克道州、桂陽、安仁、攸縣,7月25日攻破醴陵,充實了軍需給養。這時,肖朝貴向天王洪秀全獻策:長沙清軍兵單力薄,如果撥數千精兵,神速攻襲,垂手可得。洪秀全採納了肖朝貴的建議,即命肖朝貴率軍督戰。

1852年7月27日,肖朝貴率軍直奔長沙,在石馬鋪一戰告捷,大敗清軍。然後親率曾水源、林鳳祥、李開芳等幾位猛將,領兵在離長沙十里處扎營,准備攻城。長沙守將羅繞典事先得報,不與肖朝貴交鋒,只緊閉城門不出,命令城裡8000清兵按兵不動。

肖朝貴在勝利面前,驕兵疾進,又遠離了太平軍的後續部隊,孤軍深入。結果,由於兵力單薄,不能合圍長沙,只好占據城南外的妙高峰、鰲山廟,搶修工事,以作側面攻城。這時,長沙清兵增至10萬之眾,清將江忠源率援軍趕到,占據城南高地天心閣和蔡公墳兩地,夾擊太平軍。7月28日,肖朝貴在後軍不繼的不利形勢下,拔隊攻城。當天上午,雙方激戰幾小時,肖朝貴指揮太平軍連破清方營盤多座,乘勝推進七八里,殺死殺傷清方將官數十人、清兵2000多人,繳獲火葯4000餘擔,以及大小火炮和軍糧無數。但是,太平軍付出了重大的代價,局部的勝利無法扭轉整個戰局,長沙仍無法攻下。7月29日,肖朝貴親帶衛隊臨陣指揮。他「勇猛剛強,沖鋒第一」,揮刀往來,呼號激烈。正當與敵混戰中,他不幸被清軍發炮擊中,洞穿胸部,血流如注,但他視死如歸,在臨難時還對太平軍將士說:「攻取長沙,有進無退。我今天馬革裹屍,上登天堂,也是如願的。」最後,他壯烈犧牲,時年僅30餘歲。

太平天國南王馮雲山(1822—1852)

馮雲山(1822—1852)太平天國領導人之一。廣東花縣人。又名乙龍。自幼習誦經史,博覽諸書,但屢試不第,執教村塾。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與洪秀全創建拜上帝會。次年與洪秀全到廣西貴縣發展會眾。同年9月隻身入桂平紫荊山區,充當僱工,塾師,在燒炭工人和貧苦農民中宣傳拜上帝教,發展會眾,吸收楊秀清、蕭朝貴等山區農民。燒炭工人3000餘人參加,為太平天國運動奠定了組織基礎。1847年秋,洪秀全來紫荊山區後,協助洪設立拜上帝會總機關,參與制訂「十款天條」和各種儀式。1848年1月,因遭劣紳控告,在桂平被捕入獄,在獄中堅貞不屈。同年10月經營救出獄後,積極協助洪秀全籌劃武裝起義。1851年金田起義時,任前導副軍師,領後軍主將。12月,在永安(今蒙山)封為南王、七千歲。太平天國軍制、官制、禮制、歷法等均出自其手。1852年6月,進攻全州時中炮受傷,至簑衣渡犧牲。

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1823~1856)

太平天國前期領導人之一。又名韋正。廣西桂平人。道光二十八年(1848)入拜上帝會。不久成為中堅,與洪秀全、馮雲山結為兄弟,稱天父第五子。金田起義後任後護又副軍師,領右軍主將,封北王,稱六千歲,地位僅次天王洪秀金、東王楊秀清對楊秀清素懷不滿,但表面裝作順從。咸豐六年(1856)督師江西時,洪、楊矛盾爆發,他接到天王密詔(一說無密詔)後率兵3000星夜回天京誅殺楊秀清及其家眷。有意擴大事態,株連殺戮楊部屬二萬餘人,史稱天京事變。後欲加害石達開。石達開逃離天京,起兵安徽,要求洪秀全殺韋昌輝「以謝天下」。十月初五,洪秀全下詔討韋,處死韋昌輝,削其封號,貶為「死孽」。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1831~1863)

太平天國軍事統帥之一。廣西貴縣人。早年加入拜上帝會,與洪秀全、馮雲山等共謀舉義。金田起義後,被封為左軍主將,旋封翼王。在太平軍由廣西向金陵(今南京)進軍途中,任開路先鋒,屢建戰功。咸豐三年(太平天國癸好三年,1853)春,太平天國建都金陵,稱天京,石達開留京協助洪秀全、楊秀清處理軍政要務。四年,西征軍在湖南湘潭為曾國藩的湘軍所敗,節節後撤,武漢失守,九江危急。他奉命率援軍赴湖口,指揮九江、梅家洲守軍頑強抗敵,將湘軍水師的小船困鎖於鄱陽湖內,重創其笨重大船於長江水域,由此西征軍扭轉戰局。六年春,奉命回援天京,協同燕王秦日綱等部,摧毀清軍江南大營,共解天京之圍。六年秋,天京爆發內訌,石達開奉詔回京輔政,合朝擁戴。七年夏,因受洪秀全疑忌,率10餘萬眾,脫離皖、贛根據地,轉戰浙、閩,後折入湖南,進圖四川,與湘軍作戰失利,被迫撤入廣西。十一年秋,他重振隊伍,在川南、黔北轉戰年余,屢戰受挫。同治二年(太平天國癸開十三年,1863)夏,進至越廳紫打地(今四川石棉縣安順場南),為大渡河所阻,又遭清軍及士兵圍困,進退無路,陷於絕境。他冀圖「捨命以全三軍」,投入清營,後不僅部屬慘遭屠殺,自己也在成都遇害。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1837~1862)

太平天國青年將領、後期軍事統帥。廣西藤縣人。少孤,14歲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清咸豐三年(1853),隨軍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檢點,轉戰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鎮江被困,隨燕王秦日綱往援,與守將約定內外夾攻,遂大敗清軍,解鎮江圍,並與各友軍共破江北、江南大營。石達開出走後,受封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軍主將,和李秀成等同主軍政。八年夏,與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營,繼而全殲湘軍精銳李續賓部。九年,晉封英王。十年,會同各軍再破江南大營,東征蘇(州)、常(州)。時湘軍四路東下,安慶被圍,他注重上游,力主先救安慶。秋,太平軍計分兩路,合取湖北,迫敵回救。他率大軍趨北路,於次年二月進抵湖北黃州(今黃岡),因受英國侵略者的阻撓和南路李秀成誤期,未能合取武昌,遂回師徑援安慶,多次苦戰失利。八月,安慶陷落,陳玉成退守廬州,受嚴責革職。同治元年(1862)春,派部將陳得才等率師去陝西等地招兵,廬州守軍兵單並圍急。四月,率部突圍,走壽州(今安徽壽縣),為叛徒苗沛霖誘捕,解送清營。五月初八,在河南延津縣就義,年僅26歲。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1823~1864)

太平天國將領、後期軍事統帥。廣西藤縣人。咸豐元年(太平天國辛開元年,1851)參加太平軍。三年二月克金陵(今南京),稱天京,以功保升軍帥、監軍。次年,調守廬州(今合肥)。六年春,隨燕王秦日綱回救鎮江,與清軍大戰於高資、湯頭,解鎮江之圍,旋大破清軍江北、江南大營。晉升地官正丞相,七年,封合天侯。時當天京事變後,授命為副掌率,與陳玉成同掌兵符,提調軍務。八年夏,與陳玉成等共商解京圍之策。九月大破清軍江北大營。十月,在三河之戰中配合陳玉成部全殲湘軍精銳李續賓部。九年,封忠王。曾與干王洪仁共訂「圍魏救趙」之策,並於十年初親率大軍奔襲杭州,誘敵分兵,然後間道馳還,五路合擊,再破江南大營;又乘勝東取蘇(州)、常(州),建立蘇福省,為太平天國後期戰爭開辟了新的重要基地。但李秀成此後對天京上游戰事重視不足,在二次西征中進兵遲緩,合攻湖北誤期,進抵湖北南部後即撤軍東下,雖得一浙江而安慶陷落,天京西面失去屏障。同治元年(太平天國壬戌十二年,1862)進軍上海,未克。集結各路大軍(共十三王)回救天京,久戰無功而退;又北進江北,半途而返,損折精銳大半,軍勢大挫。二年,受任真忠軍師,主持天京戰守。湘軍圍城日急,他力主「讓城別走」,洪秀全固執不從,遂致坐困。三年六月十六,天京城破,他保護幼主突出重圍後被俘。寫有長篇供詞,記述太平天國後期軍事甚詳,但流露出偷生乞憐情緒,不久被殺害。

翼王石達開(1831~1863)

英王陳玉成(1837~1862)

忠王李秀成(1823~1864)

❸ 胡以晄的介紹

胡以晄廣西平南羅文村人,生於清嘉慶十七年(一八一二年)正月初七日。胡家先代江西臨江府人,多是仕宦富有者,遷到廣西後,成為廣西山區罕見的巨富。到了以晄父胡琛手,更以狠毒的剝削手段,「手創糧租四千八百石」,佔有的山場田地,橫跨平南、藤縣和金秀瑤山三個縣區。他建造了幾座富麗堂皇的房屋,而今朱簾綉戶已不存了,但畫棟雕梁仍在。像這樣闊氣的大地主,別說在山區,就是廣西的平原乃至城鎮,當時也是少有的。以晄便是出生在這個家庭。在太平天國重要人物中,他是出身最富的一個。

❹ 2014年廣西梧州市中學高級教師職稱正式通過名單公布了嗎

你好!名單已經公布了
歡迎光臨梧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當前時間是: 1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農歷十月十八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網站首頁資訊中心政務公開政策法規服務大廳互動參與人事就業站內導航專業子站
關鍵詞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頁>>資訊中心>>公示公告>>內容詳細頁
關於對楊鎮澤等503位評審
中學一級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資格人員名單進行二次公示的公告

根據職稱評審審批程序及有關政策規定要求,為確保職稱評審的公平公正,現對梧州市中學一級教師職務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的楊鎮澤等503名人員名單進行二次公示,公示期為7天,如對公示人員有異議,請以書面形式並署真實姓名和聯系地址,於2014年12月13日前郵寄或直接送達梧州市職改辦(地址:梧州市西堤三路11號,郵政編碼:543002),郵寄以郵戳日期為准,直接送達以送達日期為准。群眾如實反映公示人員的有關情況受法律保護。以匿名形式反映情況的不予受理。
公示人員名單如下:

梧州高級中學:
楊鎮澤 蘇 雁 丁 俊 王東海 李耀平
李家雪 周 勇

梧州市新夏中學:
詹錦振 車紹泰 陳志鋒

梧州市工讀學校:
許雯瑤

梧州市第一中學:
黃 政 張韻澈 謝智賢 李 妍 鄧杜娟
嚴巧思 黎 琨 韋炎春 羅婷尹 甘少紅
覃意連 崔瑩瑩 張玉芳

梧州市第二中學:
莫啟誠 黃小靜 甘方來 鄧英環

梧州市第三中學:
蒙桂梅

梧州市第四中學:
李瑞銘 何瑞琦 李 滔

梧州市第五中學:
梁雨明 王斌彬

梧州市第七中學:
葉 柳 李妙麗 顏素艷 羅 雁

梧州市第八中學:
黃偉加 朱雪冰 黎雁翔 黎家釗 何 敏
崔 玲 盧 慧 全 宏

梧州市第十一中學:
黃燕美

梧州市第十二中學:
陳健銘 馮永堅 李靖明

梧州市第十四中學:
陳 琦

梧州市第十五中學:
聶斯健 黃超群 龍宇宙 李 鑄 楊 妙
馬聰穎

梧州市電化教育站:
王海礁

蒼梧縣第一高級中學:
周先貴 覃一津 黃 標 黎桂鋒 曹 軍
董擁貴 趙虎成 劉蔭陳 粟君蓮 李 堅
陳 戈

梧州市夏郢第一初級中學:
黎樹蘭 劉允秀 羅柳燁 岑金雲 黎振翮

梧州市夏郢第二初級中學:
蒙應揚 陳燕霞 鄭錦蘭

梧州市長洲中學:
盧在文 黃吉創 關烜琦 莫桂蘭 劉 牮
利 歡

梧州市倒水中學:
黎煉強 聶永華 徐坤麗 莫 勇 岑柱陶
吳小兵

梧州市中山中學:
陳 正 黎偉榮 李燕英 葉敬庄 陳麗冰
黃錦妮

梧州市新地鎮中心校:
姚文曉 鍾維康 莫麗姬 莫輝斌 林福勇
梁力壬 楊雄偉

梧州市龍圩中學:
禤海群 甘海濤

梧州市龍圩鎮中心校:
黎勇琳 李永超 鍾炳強 侯柱彬

梧州市林水中學:
陳妙燕 李柱燕 陳曉萍 彭 勇 李 迅
陳順聰

梧州市廣平鎮中心校:
蒙 興 劉勇軍 蒙 江 聶小玲 李炳潔
張家祥 易超連 黎亮成 鍾石蓮

梧州市大坡初級中學:
李陽嬌 黎木蘭 潘偉群

蒼梧中學:
倪 寧 袁達波 吳墨賢 張娟玲 甘思華
梁妙霞 余華英 鄧麗霞 黎寶濤 梁偉軍
李 健 周達明 李 娜 李 榜 農建四

蒼梧縣長發中學:
歐如山 黎鴻鵬

蒼梧縣旺甫鎮合水初級中學:
禤樹初 嚴宇陽

蒼梧縣旺甫鎮初級中學:
吳蘭秀 馮乙萍 倪永培 黎小英

蒼梧縣石橋鎮中心校:
廖鵬文 邱 雄 黃靖清 車星君 林常華
梁 倩 黃意清 何遠潮

蒼梧縣獅寨鎮中心校:
陳潔麗

蒼梧縣沙頭鎮第二初級中學:
嚴德榮 甘 毅 黃景元

蒼梧縣木雙鎮中心校:
譚光燦

蒼梧縣六堡鎮中心校:
李遠雄

蒼梧縣嶺腳鎮中心校:
鍾 平 李獻媚 鍾偉雄 劉耀光 吳偉昌
戴 毅 黃神強 何石堅 劉壯原

蒼梧縣梨埠鎮中心校:
梁魁金 陳華林 陳獻麗

蒼梧縣京南鎮初級中學:
陳間珍 程遠彬 易柳清

蒼梧實驗中學:
李光梅 倪 瑾 聶海莓 潘 鴻

岑溪市岑溪中學:
盧 馮 黃炳文 陳蓉蓉 覃志成 林江俞
龍仕霖 陳陽恆 楊曉光 陽麗萍 徐仰夏
謝錦秋 盧華君 梁子馨 李芳萍 盧運霖

岑溪市第一中學:
劉珍姬 陸炎雄 丘惠勤 高洪霏 覃孟華
覃 麗 覃 妮

岑溪市第二中學:
黃瓊麗 陳丕烽 唐 勇 龍梅堅 曾德興
張祖枝 余 潔 榮作義 趙玉花 易運立
龔丹妮 盧少良 范 娜 秦連紅 李 滿
廖高騰

岑溪市第三中學:
岑立美 陸宇雙 高宏強 梁燕葵 陳相宏
蒙玉寶 黃東林 覃遠賢 劉冬梅 黃 健
胡 梅 梁珩開 董定議 王永炎 黎婷婷
梁曉穎

岑溪市第五中學:
黃金梅 梁恩志 徐家林

岑溪市第七中學:
莫海強 李毅霆 覃英麗 吳愛玲 劉紅英

岑溪市南渡鎮第三中學:
陳章妮 陳芳江

岑溪市曇容中學:
蘇劍玲 李顯浪

岑溪市水汶華僑中學:
蔣昆宏 陳廣峻 楊立飛 秦麗萍 歐新姬
陳立天

岑溪市三堡中學:
徐泳華

岑溪市三堡鎮第一中學:
覃禹銘 藍江永 蔣俊堅 覃小霞 黃海強
石堅勇

岑溪市糯垌中學:
李肖鍵 劉新偉 廖東光

岑溪市糯垌鎮第一中學:
林小彬 蔣漢傑 林英漢 黎民志 高鳳雅
嚴秀楓 何燕清

岑溪市南渡中學:
黎 飛

岑溪市南渡鎮第一中學:
黃勇智

岑溪市馬路中學:
楊啟江

岑溪市梨木第二中學:
徐凌雲 林燕文 李清海 徐獻淼 黃汝軍
陳穎銘

岑溪市筋竹中學:
黃緩妍 梁藝海 覃孔光 莫劍雲 覃木材

岑溪市吉太中學:
許金初

岑溪市歸義中學:
高小濤 黃惠美 梁玉蘭 陳潔連

岑溪市大業中學:
黃劍華 蒙福深 韋昌方 吳 瑜 程 軍
蔣聲梅

岑溪市大隆中學:
李綿侃 馮月霜 陳彩珍

岑溪市誠諫中學:
董文平 廖宇成 李茜玲

岑溪市誠諫鎮第二中學:
趙麗瓊 蒙保國 梁 帆

岑溪市岑城鎮思孟中學:
陳柱勇 梁漢聖

岑溪市安平中學:
李 丹 曾廣全

藤縣教學研究室:
劉丹蓮

藤縣中學:
黃志流 李向科 何 延 韋 源 吳獻華
江建燕 陳 景 鍾 喜

藤縣第一中學:
黃惠超 蘭陽春 張朝立 黃艷罡 姜麗那
刁小莉 徐宏劍 賢 培 黃躍聲 楊文威
朱玉紅 何 妮 余 珊 韋飛燕 魏環穎
張 能 謝杭洲 黃小花

藤縣第二中學:
鄧 弟 韋賓陽 銀星興 周慶春 黃金華
黃少菊 楊紅葉 譚傑仁 霍勝朝 鍾曉毅
黃盛理

藤縣第三中學:
李柱華 李勇輝 岳泳謀 何 葵 許淼金
楊志鋒

藤縣第四中學:
陳昌強 楊江玲 李傑光 覃達勇 伍蓮玉

藤縣第五中學:
韋小雨 冼春燕 周子龍 蘇志權 文 寧

藤縣新慶初級中學:
盧麗英 藍楊琳 施甫良 黃裕玲 李健森
何錦義

藤縣象棋鎮第一初級中學:
唐森朝 羅敏科 劉政言 鄺日標 楊春梅
鄺偉敏 李秋儀 楊雪玲

藤縣同心鎮初級中學:
陳業文

藤縣天平鎮新馬開明中學:
覃 毅

藤縣天平鎮第一初級中學:
覃嫡琴 程學敏 歐敏霞 羅珊染

藤縣天平鎮第二初級中學:
吳林清 莫世康 黃甫獻

藤縣藤州中學:
陳 羽 葛梅新 卓炎群 胡 栩 唐永強
霍 珝 梁 勇 莫善任 林 鳳

藤縣藤州鎮第一中學:
唐德平 魏元華 吳涌瑜 梁文余 唐恆蘭
梁國連

藤縣藤州鎮第二中學:
李鈺婷 歐承豪

藤縣藤州鎮第三中學:
麥敷柱 霍偉林

藤縣塘步鎮第一中學:
歐勝業 黃曉敏 黃卓斌 莫萬劍 何小英
鄒鍵英

藤縣塘步鎮第三中學:
馮靖坤

藤縣太平鎮第一初級中學:
覃 方 程海麗 鄧海妮 黃日連

藤縣太平鎮第二初級中學:
李德旺

藤縣太平鎮第三初級中學:
覃昌鳳 許渝涓 沈文惠 吳 華

藤縣平福鄉初級中學:
韋相友

藤縣寧康初中:
黃德慧 黃邦漢

藤縣濛江鎮第一初級中學:
許炎楊 孔令傑 姚日英 石勇征 梁世勝
朱傅才 覃朝燦 黃 芳 黃 惠 陳秋紅

藤縣濛江鎮第二初級中學:
賴慶科 韋作璜

藤縣濛江鎮第三初級中學:
肖而管 郭 雄

藤縣嶺景鎮初級中學:
邱榮青 何雪梅 黃開懷

藤縣埌南鎮第一初級中學:
蒙柱枝 許開旭 張方山 覃 彥 林 幸
覃君朝 高定燦 盧運中

藤縣埌南鎮第二初級中學:
李傑棟 林祝書 韋澤仍

藤縣金雞鎮初級中學:
謝獻華 鄒華彬 黃文軍 楊相彥 容月英
霍 山

藤縣和平鎮第一初級中學:
羅遠欽 黃秋霞 陳杏梅 田婷婷 黃萬耀
蒙樹健 溫韶森

藤縣和平鎮第二初級中學:
黃揚仟 李利英 黃 浩 邱劍霞 陸俊峰
馮小芳 覃曉慶

藤縣古龍鎮第一初級中學:
陳志才 穆曉紅

藤縣東榮鎮初級中學:
陳豪飛 韋亮才

藤縣大黎鎮初級中學:
莫建海 區善鋒

蒙山縣新圩中學:
韋易宛

蒙山縣夏宜瑤族鄉民族學校:
黃劍才

蒙山縣西河中學:
朱金燕 關敏慧 周富仙

蒙山縣文圩中學:
莫金嬌 莫運蘭 關柳芳

蒙山縣蒙山中學:
郭衛偉 蔣道炎

蒙山縣湄江中學:
彭 丹 李麗華 莫月梅

蒙山縣教師培訓中心:
磨新華

蒙山縣黃村中學:
黃昌燕 黃柱蘭 覃巧敏

蒙山縣第一中學:
歐小嘉 陳 嬋

蒙山縣第二中學:
莫春龍 溫富美

蒙山縣陳塘中學:
莫覓隆 成德珍 易遠華 黃 濤

❺ 客家人的著名人物

參考詞條:客家
客家歷史源遠流長,培育了大批對中華民族的文明與進步作出重要貢獻的出類拔萃的人物,如: 江西客家人物代表性人物:魏禧、陳寶箴、陳三立、陳衡恪、肖華
(宋)鄭獬;張鳴岡;郭聲琨;中共第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王太華
井岡山英烈:袁文才、王佐
中國科學院院士:賴遠明
中國國民革命軍將官:陳大慶、賴名湯、沈發藻、黃埔軍校首任教育長胡謙、原台灣「總統府」國策顧問王升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官:
上將:陳奇涵、蕭華、賴傳珠、吳昌德
中將:鄺任農、朱明、劉浩天、邱會作、康志強、黃志勇、溫玉成、謝有法、曾思玉(信豐籍)、廖容標、張國華(永新籍)、吳法憲(永豐籍)、黃新
少將:曹德連、丁盛、丁榮昌、馬澤迎、方槐、王屏、毛會義、鄧經偉、葉蔭庭、葉運高、曹光琳、巫金鋒、袁淵、劉涌、劉玉堂、劉世洪、劉耀宗、江學彬、呂黎平、李士才、李呈瑞、李佐玉、李良漢、楊卓、楊漢林、邱先通、邱會魁、鄒衍、張英輝、陳熙、陳坊仁、陳遠波、陳美福、歐陽平、周彬、鍾人仿、鍾文法、鍾生溢、鍾發宗、鍾國楚、鍾炳昌、黃文明、黃玉昆、黃有鳳、黃朝天、龔興貴、曾美、曾克林、曾昭墟、曾新泮、謝良、謝立全、謝國儀、雷永通、魏洪亮、謝彬、蔡世民、謝名苞、朱耀華、劉錦平、江擁輝、孫文采、嚴慶堤、楊力、楊俊生、鍾發生、張雄、鄭旭煜、鍾輝、謝家祥、梁達三、盧文新、劉友光、黃萍、劉大煜、許誠、伍生榮、興中、宋玉琳、李致遠、張耀祠、張光華、楊思祿、陳力、陳士法、吳保山、何家產、餘光茂、鄭三生、羅有榮、羅亦經、鍾賢文、鍾輝琨、鍾元輝、段德彰、徐光華、黃經耀、黃作珍、黃徑琛、黃思沛、黃振棠、曹丹輝、曹傳贊、康林、梁玉振、彭壽生、童國貴、溫先星、游好揚、曾征、曾凡有、曾慶良、曾保堂、曾雍雅、謝明、謝正浩、謝振華、謝鏜忠、賴達元、廖昌金、廖冠賢、廖鼎琳
文學藝術:李漢陽、羅晉(銅鼓籍)、吳德鈺、危敬姮 福建代表性客家人物:伊秉綬、胡文虎、楊成武、朱大可
姓名加粗者為入選《福建省志·人物傳》的客家人物。 彭孫 (生卒年不詳)連城人。宋神宗朝官至萊州防禦使,封隴西郡侯,食邑1600戶。 張顯宗(1363-1408)寧化人。明成祖朝交趾左布政使,追贈工部尚書。 黎士宏(1618-1697)長汀人。清康熙朝因功進布政使參議,仍管巡道事。 劉國軒(1628-1693)長汀人。清康熙朝天津衛左都督總兵,贈光祿大夫、太子少保。 藍理(1649-1720)漳浦縣赤衛鄉人。畲族。接授宜化府總兵官、浙江定海總兵,升福建陸路提 督。 藍廷珍(1663-1729),漳浦縣湖西人。澎湖水師協副將。 上官周(1665-不詳)長汀人。清朝著名民間畫家。尤以《晚笑堂畫傳》為傳世之作。 藍鼎元(1680-1733)漳浦縣赤嶺人。 華喦 (1682-1756)上杭人。清朝畫家。花鳥畫尤為突出。 藍元枚(?—1787)漳浦人。提督藍廷珍孫,清朝將領。 黃慎 (1687-1770)寧化人。清朝畫家。以人物畫成就最大。詩與書也獨具風格。 伊秉綬(1754-1815)寧化人。其繪畫、篆刻、詩文均為世人所重,尤長於書法,有「南伊北鄧」之譽。 鍾寶三(1834-) 上杭人。 丁錦堂(1846-1902)上杭縣人。有「過江武狀元」的美譽。 張起南(1878-1925)永定人。一生制謎萬則以上,被譽為現代「謎聖」、「謎語大師」。 胡文虎(1882-1954)永定人。南洋著名華僑企業家、報業家和慈善家,被稱為南洋華僑傳奇人物。 盧衍豪(1913-2000)永定縣人。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林默涵(1913-2008)武平人。中國文藝理論家、藝術教育家、原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執行副主席。 江一真(1915-1994)連城縣人。第四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部長。 楊憲益 鄭小瑛:1929年生,永定人。中國著名女指揮家,建國後第一位女指揮家。 游寧豐:1945年生,上杭人。原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楊東明:1949年生於北京,長汀縣人。楊振武之子。2005年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 姜成康:1950年生,永定縣人。高級經濟師。原國家煙草專賣局黨組書記、局長。 蘇增添:1954年生,永定縣撫市鎮人,原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朱大可:1957年生於上海,祖籍武平縣。在中國文化界享有盛名,被認為是中國最優秀的批評家之一。 謝穎穎:1978年生,長汀縣人。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林丹:1983年生,上杭人。羽毛球運動員。 何雯娜:1989年生於龍岩。祖籍廣東梅州大埔。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官: 上將:劉亞樓、楊成武 中將:劉忠、張南生、羅舜初、袁子欽、傅連暲、丁甘如、 少將:張廷發、王直、盧仁燦、劉永生、劉祿長、吳岱、何廷一、張雲龍、張元培、陳茂輝、塗通今、黃鵠顯、熊奎、王貴德、孔瑞雲、劉彬、蘇啟勝、李平、林偉、林接標、羅斌、塗則生、黃煒華、彭勝標、熊兆仁、王勝、王奇才、王香雄、王集成、邱子明、邱相田、楊尚儒、陳海涵、范陽春、羅洪標、闕中一、王全珍、葉青山、張新華、張雍耿、陳忠梅、翁祥初、王平水、孔俊彪、盧克、劉昌、劉振球、張力雄、張日清、張水發、張宜步、邱國光、鍾池、賴光勛、藍文兆、廖步雲、廖成美、楊俊生 註:以上為1955-1965年間授銜的閩西籍將軍 廣東代表性客家人物:李光耀、李顯龍、何子淵、黃遵憲、葉劍英、葉挺、張發奎、薛岳、廖仲愷、林風眠、王佛松 古成之(947-1007)原籍河源縣回龍古嶺。後遷居增城縣。「力學不怠,淹貫群籍」,文譽傳四方。 藍奎,生卒不祥,蕉嶺縣人,宋元祐三年(1088),藍奎赴京會試,中進士,官文林郎郡博士。 古鳳儀,宋朝梅州人。 羅孟郊(1092-1153年)循州府興寧縣人。宣和六年(1124年)探花,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掌制誥。 蔡蒙吉(1245—1276)梅州明賢、抗元民族英雄、社會活動家、愛國詩人。 古革(生卒年不詳),祖籍江西省,後遷梅州。嶺南文風首創者古成之的曾孫。 明清時期:洪秀全、丁日昌、洪仁玕、馮雲山、葉夢熊、葉高標、張慎、張天賦、盛端明、陳璘、李士淳、張璉、林朝曦、劉公顯、何南鳳、楊纘緒、藍欽奎、楊黼時、楊演時、李威光、賴鵬翀、顏容端、顏檢、顏伯燾、顏希深、顏以燠、顏鳴漢、羅芳伯、吳元盛、吳六奇、黃香鐵、劉起龍、賴信揚、賴恩爵、江童茂、魏大斌、李南馨、凌十八、溫生才、何如璋、胡曦、潘祥初、溫仲和、黃遵憲、宋湘、徐華清、張弼士、張鴻南、葉亞來,等等。
黨政軍界、將軍:薛岳、葉挺、葉劍英、廖仲愷、謝非、何子淵、肖揚、刁作謙、姚雨平、謝良牧、丘哲、羅福星、鄧仲元、張文、何天炯、何貫中、羅翼群、羅策群、李振球、鄧演達、繆培南、張發奎、吳奇偉、趙公武、羅卓英、范漢傑、阮嘯仙、黃梅興、黃慕松、黃琪翔、黃百韜、黃鎮球、黃延楨、黃濤、黃國梁、黃任寰、趙公武、鍾彬、李振、李潔之、陳郁、羅明、肖雋英、郭翹然、楊士達、羅雄才、王越、李伯球、李鐵軍、謝晉元、刁沼芬、連貫、曾天節、朱雲卿、溫鳴劍、林初耀、廖慷、張中、廖承志、鄧文釗、黃友謀、肖向榮、曾生、曾國華、譚甫仁、陳坦、伍晉南、何寶松、廖似光、李偉、張偉烈、鄧逸凡、饒彰風、陳伊林、陳明紹、徐明、袁庚、呂志先、劉復之、羅范群、彭光涵、鄧秀芳、王維、鍾明、曾定石、曾近義、蘭天民、劉兆倫、鄭群、楊應彬、楊奎章、黃甘英、葉選平、葉選寧、楊泰芳、楊資元、張漢青、張展霞、肖耀堂、何訪拔、李世濟、田華貴、黃浩、鄔夢兆、曾慶申、楊偉光、鄧浦東、張偉超、肖揚、鍾啟權、湯維英、羅又倫、廖暉、黃華華、鍾陽勝、李容根、謝強華、鄭德濤、黃龍雲、何立峰、潘逸陽、萬慶良、張立群,等等。
科教文、社會經濟界知名教授:熱帶醫學奠基人鍾惠瀾、腫瘤學和放射療學先驅吳恆興、橋梁大師李國豪、數學皇帝丘成桐及黃旭華、潘毓剛、梁伯強、黃子卿、李國平、張如心、楊遵儀、楊簡、黃秉維、黎尚豪、張作梅、鍾世鎮、曾毅、汪懋華、王佛松、張楚漢、饒芳權、鄭度、古德生、江歡成、廖萬青、梁春廣、劉煥彬、楊文采、邱冠周、陳志傑、蒲慕明等院士;鄒魯、凌道揚、李善邦、林士諤、徐華清、張資平、羅九香、鍾敬文、羅清楨、馮憲章、謝發、蒲風、杜埃、黃石華、詹伯慧、何子淵、楊之光、張其彬、陳煙橋、黃葯眠、何其莘、吳蘭修、林風眠、羅香林,等等。
藝術表演界:劉惜君、何杜娟、譚傑希、林好、「棋聖」楊官璘、鍾彩媚、饒威、吳亞春、譚傑希,等等。
工商實業界:李河君、林立、郭東林、朱孟依、葉澄海、繆壽良、姚德勝、張鴻南、張榕軒、賴霖楓,加拿大華人首富李秦等等。 廣西代表性客家人物:馮子才、劉永福、李天佑、王力。
廣西客家人物列表 馮子材(1818-1903)欽州沙尾村人。祖籍玉林市博白縣。 蕭朝貴(約1820-1852)來賓武宣縣人。 楊秀清(1821或1823-1856)貴港桂平市人。祖籍梅州。太平天國左輔正軍師東王。 秦日綱(1821-1856)貴縣(今貴港市)人。 韋昌輝(1823-1856)貴港桂平市人。太平天國前期領導人之一。 李秀成(1823-1864)藤縣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國著名將領。封忠王。 林鳳祥(1825-1855)貴港桂平平沙人。太平軍將領。封天官副丞相。 賴文鴻(?──1864)貴港桂平金田村人。賴文光的胞兄。封匡王。 賴文光(1827-1868)原籍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太平天國將領,封遵王。 石達開(1831-1863)貴縣(今貴港市)人。祖籍廣東和平縣。太平天國聖神電通軍主將翼王。 黃文金(1832-1864)玉林博白文地人。太平天國將領。1862年封為堵王。 陳玉成(1837-1862)藤縣(一說桂平)人。祖籍廣東翁源縣。封英王。 劉永福(1837-1917)欽州人。清朝民族英雄。 黃文英(1839-1864) 玉林博白人。太平天國將領。堂兄為黃文金。 徐啟祥(1865-1936)貴港桂平市人。 李德山(1868-1911)中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家。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沈鴻英(1870-1938)柳州鹿寨縣人。舊桂系將領。 劉古香(1873-1913)柳州柳江縣人。廣西辛亥革命領導人之一,革命烈士。 盧殿林(1879-1948)貴港平南縣安懷鄉谷塘村人。 林虎 (1887-1960)玉林陸川縣人。同盟會會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 朱錫昂(1887-1929)玉林博白縣人。原廣西省臨委書記。 林翼中(1887-1984)北海合浦縣人。國民黨政要,曾任香港崇正總會理事長。 陳銘樞(1889-1965)北海合浦縣公館鎮人,民主革命家、北伐將領。 呂煥炎(1890-1930)玉林陸川縣人。新桂系將領。 陳濟棠(1890-1954)防城港市防城區人。國民黨高級將領 香翰屏(1890-1978)北海合浦縣人(今屬廣西浦北縣石埇鎮坡子坪村)。 廖磊 (1891-1939)玉林陸川縣人。原籍廣東化州。新桂系高級將領,國民黨陸軍上將。 李明瑞(1896-1931)玉林北流市人。民主革命家、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革命烈士。 黃士韜(1899-1927)賀州蓮塘鄉新蓮村人。 鄧無畏(1900-1931)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人。祖籍今廣東梅州市梅縣區。 李運華(1900-1971)貴港東龍鎮冠志塘村人。1944年秋,任廣西大學校長。 王力 (1900-1986)玉林博白縣岐山坡村人。語言學家兼詩人。 徐松石(1900-1999)玉林容縣浪水鄉人。世居廣東梅州蕉嶺縣。明末清初,遷居於廣東肇慶府新興縣。 寧培英(1901-1928)陸川縣第一個中國共產黨員,廣西農民運動先驅。 江應梁(1901-1988)賀州市人,教授。 羅爾綱(1901-1997)貴縣(今貴港市)人。著名歷史學家、訓詁學家、晚清兵志學家。 黃一平(1903-1980)賀縣(今賀州市)人。原廣西區委常委、區政府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朱光 (1906-1969)玉林博白縣人。原安徽省副省長。 周鋼鳴(1909-1981)河池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人。作家。 鍾夫翔(1911-1992)玉林北流市人。原中國郵電部原黨組書記、部長。 梁威林(1911-2008)玉林博白縣人。廣東省第五屆政協主席、原副省長、新華社香港分社原社長。 鄒侖 (1912-1997)玉林博白大壩鄉久福村人。原中共中央調查部副局長、國家安全部咨詢委員。 葉馥蓀(1913-)廣西壯族自治區五至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李天佑(1914-1970)桂林臨桂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原副總參謀長。上將軍銜。 秦似 (1917-1986)玉林博白縣人。作家、語言學家。 葉浩 (1917-1995)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融水鎮橋頭街人。 劉毅生:1917年生,玉林市陸川縣沙坡人。廣西區原黨委常委、秘書長、區黨委黨校原校長。 鄒瑜:1920年生,陸川縣人。中國司法部原部長兼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李光前:(1889-1945)原名李培先,漢族客家人,籍貫廣西博白縣,印尼中華會館原董事長。 丘文懿:1927年生,陸川縣人。廣西壯族自治區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鍾家佐:1930年生,賀縣(今賀州市)。廣西區原黨委常委、區政協原副主席。 李京文:1933年生,陸川縣人。 技術經濟學家及數量經濟學家。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龐為強:1938年生,博白縣人。1990年6月任湖南省委常委、省軍區司令員。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陳輝光:1938年生,玉林市人。廣西區原黨委書記、區政協原主席 ,廣西客家海外聯誼會會長。 劉慶貴:1943年生,博白縣人。高級工程師,少將。1997年4月擢升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副司令員。 陳仁:廣西區人民政府原副主席 (1986~1993)、廣西客家海外聯誼會名譽會長。 陳詠:省部級領導。 黃繼濟:廣西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原主任、廣西客家海外聯誼會常務副會長。 呂梁:廣西人民出版社原社長、廣西客家海外聯誼會常務副會長。 陳仕金:廣西師范學院原黨委書記、廣西客家海外聯誼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丘棟霖:1929年生,鍾山縣人。原地下黨工作者、廣西區檢察院原檢察長 丘小雄:1952年生,陸川縣人。國家稅務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溫卡華:1955年生,陸川縣人。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綜治委主任。 邱小琪:1956年生,陸川縣人。 黃道偉:1957年生,博白縣人。廣西區黨委常委、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李達球:1953年生,昭平縣人。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區總工會原主席。 葉喬波:1964年生於吉林長春,祖籍賀州。中國女子速滑運動員。1992年獲第十六屆冬奧會兩枚銀牌 備註:姓名後所列軍銜者,均為1955年授予。 陳奇、張誠忠、鍾怡雯、黃健翔(重慶),等等。
註:括弧信息為人物籍貫。
客商代表人物:張弼士、胡文虎、張煜南、張鴻南、謝樞泗、姚德勝、徐錦榮、葉亞來、彭雲鵬、姚美良,侯芳伯、伍淼源、伍竹林、伍班超、丁家駿、鄭明如、李金松、溫惠仁、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熊德龍、古潤金、張旋龍、羅田安、朱孟依、朱拉伊、葉澄海、葉煥榮、繆壽良、溫純青、曾憲梓、田家炳、梁亮勝、何僑生、何冬青、余國春、余鵬春、葉春榮、葉聯禮、葉樹林、葉新民、葉桂材、黃華、鄒錫昌、羅桂祥,湯錫霖、羅煥昌、劉宇新、劉皇發、楊釗、黃澤蘭、李新炎、林立,葉遠西、葉華能、郭東林、李東生、陳景河、林光如、藍鏵纓、黎次珊、葉鋼書、張鑫善、姚良松、連鋒、吳惠權、曾震宇、楊欽歡、羅活活,曾智明,楊漢軍、庄兆祥、鍾奇可、鍾偉良、李有權、吳德芳、黃德新、梁世楨、劉金華、陳彩銀、陳梅冰、黃明智、李東浩、藍瑞明、陳志明、李彬蘭、劉偉、張新輝、卓定華、楊榮義、廖曉霞、林苑如、蔡鴻文、馮小華、劉年新、塗輝龍、周國輝、李建華、梁俊豐、楊祥波、朱世瑞

❻ 2015年藤縣副縣長有幾個

藤縣現任的副縣長有7個,分別是副縣長: 吳振中、鄭兆武、鍾 鋒、廖劍波、胡 敏、成 傑、 楊 剛(掛職)。望採納我的回答。

❼ 廣西藤縣太平3大姓氏有哪些

廣西藤縣太平3大姓氏有黃、李、陳。

1991年調查廣西藤縣273村(街)140382戶,姓氏162個。千戶以上有黃、李、陳、梁、吳、覃、何、周、韋、莫、劉、江、黎、唐、王、楊、鄧、盧、歐、朱、林、胡、謝、郭、蒙、張、蘇、石、陸、潘、許、羅、甘33姓,共118279戶,佔全縣總戶數84.26%。

藤縣區域概況:

藤縣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東接蒼梧縣、長洲區、龍圩區,南界岑溪市、玉林市容縣,西鄰貴港市平南縣,北與蒙山縣、昭平縣毗鄰;距梧州市政府55公里,曾被評為廣西科學發展十佳縣。

藤縣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呈馬鞍形。但西部高於東部,北部又高於南部。總的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以低山丘陵為主,平原和盆地所佔比例較小。藤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四季分明。

截至2014年,藤縣下轄15個鎮、2個鄉,區域總面積約3945平方公里,縣城建成區面積25平方公里。藤縣總人口107.98 萬人,2015年,該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06.64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7.7%。

藤縣古稱藤州,較早接受中原文化,是廣西歷史文化積沉深厚的縣份之一,為明代崇禎年間兵部尚書袁崇煥,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英王陳玉成、侍王李世賢的故里。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藤縣

❽ 太平天國胡以晃曾是一方首富,也是武秀才,為何後來在家鄉混不下去

太平天國胡以晃雖然當時家裡是首富,但是他有兩個兄弟。兩個兄弟一直都在爭奪家產,所以後來家破人亡。他也只好走上了起義的路。

太平天國的領導層和普通成員絕大多是出身於一窮二白的底層勞苦大眾。



胡以晃家有親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兄胡以昭,弟胡以暘。胡家的命運在他們這一代出現了變故。首先,胡以晃才12歲,胡琛就去世了。三個未成年的兒子轉眼就鬧分家,也不擅長主持家業。加之有著紈絝子弟的習氣,幾年下來,揮霍了一些家產,三兄弟因此也鬧矛盾。

胡以晃27歲時搬離羅文村,來到大同里山人村居住,當然,這一代的田地產業也分給了胡以晃。他獨自生活後,還是改掉了紈絝子弟的習氣,想好好謀個前程,可是他不喜歡讀書,於是習武,一番努力後,他考取了武秀才。然後去省城桂林參加武舉考試,但因為用力過猛扯斷的硬弓導致沒有考上。

❾ 兵哥哥吃早飯付款五次遭藤縣老闆拒絕,當地到底發生了什麼

感動往往就發生在那麼一瞬間,溫暖人心。

MU5735搜救工作從未停止,搜救人員一刻不停歇的搜救著,不放過一絲一毫的蛛絲馬跡。

在廣西藤縣有5位軍人在餐館吃飯,熱心的老闆娘看到後,堅決要給這些勇敢的軍人們加肉,並且表示不會收一分錢,因為害怕軍人們強制性付款,所以這位老闆娘還讓丈夫把收款碼都給遮擋了。

致敬搜救人員們的辛苦,也為這樣可愛的店家點贊。

他們的這一個小小插曲,彷彿為墜機事件的陰霾多增加了一絲光亮,祈禱平安,災難少一些。

熱點內容
國有企業違反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4-11-02 00:12:33 瀏覽:804
信息化管理房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2 00:11:50 瀏覽:421
銷售群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2 00:04:21 瀏覽:725
新津法院 發布:2024-11-01 23:42:10 瀏覽:366
十月聯考法律碩士錄取比例 發布:2024-11-01 23:27:31 瀏覽:667
根據合同法租用規定 發布:2024-11-01 23:21:20 瀏覽:502
勞動法45周歲 發布:2024-11-01 22:25:55 瀏覽:868
公司行政規章制度的分類 發布:2024-11-01 21:53:40 瀏覽:727
飯店運行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1 21:51:19 瀏覽:475
三甲醫院護理部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1 19:18:27 瀏覽: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