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中的消費者
『壹』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消費者」包括哪些人呢
消費者是指為滿足生活需要而進行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個人。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條將「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行為界定為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根據這一規定,所謂消費者,是指為滿足生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由國家專門法律確認其主體地位和保護其消費權益的個人。
這一定義不僅符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弱者的立法原則,而且與是「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性質相一致(有些單位為職工生活消費購買的商品,最終是要通過社會個體成員的使用)。
(1)民法中的消費者擴展閱讀
消費者權根據自己的消費願望、興趣、愛好和需要,自主地、充分地選擇商品或者服務。主要內容有:
(1)有權自主選擇經營者;
(2)有權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服務方式;
(3)有權自主決定是否購買或接受服務;
(4)自主選擇商品或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5)有權自主選擇、決定購買商品數量。
『貳』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消費者指的是什麼人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雖未直接明確消費者的定義,但第二條將「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行為界定為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根據這一規定,所謂消費者,是指為滿足生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由國家專門法律確認其主體地位和保護其消費權益的個人。
消費者的范疇:
1、消費者應當是公民為生活目的而進行的消費,如果消費的目的是用於生產,則不屬於消費者范疇。
2、消費者應當是商品或服務的受用者。
3、消費的客體既包括商品,也包括服務。
4、消費者主要是指個人消費。但是也有例外,如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並沒有明確規定,消費者是指消費者個人,實質上就是即包括了消費者個人,也包括了單位或集體,只要是用於生活消費的,都屬於消費者范疇。
(2)民法中的消費者擴展閱讀:
關於消費者的概念,在各國法律中,以及一國各部門法中不盡相同。按不同的確認標准,大體分為三種:
1、以經濟領域為主要標准
認為凡是在消費領域中,為生產或生活目的消耗物質資料的人,不論是自然人還是法人,不論是生活消費還是生產消費,也不論是生活資料類消費者還是生產資料消費者, 都屬於消費者之列。
如《泰國消費者保護法》規定:「所謂消費者,是指買主或從事業者那裡接受服務的人,包括為了購進商品和享受服務而接受事業者的提議和說明的人。」
2、以消費目的為主要標准
認為消費者僅指因非商業性目的而購買商品、使用商品的人。所謂非商業性目的就是僅限於購買者自己的消費,而不是用於轉賣或營業。
如中國福建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條例》規定:消費者是「有償獲得商品和接受服務用於生活需要的社會成員」,江蘇省《保護消費者權益條例》把消費者定義為「有償獲得商品和服務用於生活需要的單位和個人」。顯然,這種定義並未明確排除法人等社會組織。
3、以自然人為主要標准
這種劃分不以或不惟一以消費目的為標准,而特別強調消費者的自然人屬性。
如美國的《布萊克法律詞典》認為,「消費者是那些購買、使用、持有、處理產品或服務的個人」。
1978年國際標准化組織消費者政策委員會在日內瓦召開的第一屆年會上,將「消費者」定義為「為個人目的購買或使用商品和服務的個體成員」。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利保護法》將「消費者」定義為「使用、取得、定作或者具有取得或定作商品(工作、勞務)的意圖以供個人生活需要的公民。」
關於商品的消費,即購買和使用商品,既包括消費者購買商品用於自身的消費,也包括購買商品供他人使用或使用他人購買的商品。
關於服務的消費,不僅包括自己付費自己接受服務,而且也包括他人付費自己接受服務。不論是商品的消費還是服務的消費,只要其有償獲得的商品和接受的服務是用於生活消費,就屬於消費者。
『叄』 民法典規定欺騙消費者消費可以要求怎麼賠償
欺騙消費者消費可以要求賠償其受到的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
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
『肆』 消費者的權利有哪些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享有九大權利,分別是:
1.悉真實情況權。即消費者所享有的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的過程中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2.自主選擇權。即消費者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包括兩方面:一是對商品的品種、服務方式及其提供者應有充分選擇的餘地;二是對於選擇商品服務及其提供者應有自由決定的權利而不受強制。
3.身財產安全權。即消費者享有在購買商品如果人身、財產受到威脅。
4.交易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公平合理、計量准確無誤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
5.法求償權。求償權是指在當權利、資源等因個人或集體而遭受侵害、損失的時候,所具有的要求賠償的權利。
6.得知識權。即消費者「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7.建立消費者組織的權利。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有權要求國家建立代表消費者利益的職能機構;二是有權建立自己的組織,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8.監督批評權即消費者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特別是消費者有權參與國家消費政策和相關立法的制定,並對其實施加以監督。
9.受尊重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伍』 民法典消費者主張人身損害賠償的范圍有哪些
民法典消費者主張人身損害賠償的范圍有住院補助費、一次傷殘補助金、醫葯費、鑒定費、護理費、誤工費;造成他人殘疾的,還除了前述費用之外還應當賠償受害人致殘前所撫養的不具備生活能力的人的生活必需費用。造成死亡的,死者近親屬還可以要求商家賠付精神損害賠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人身的財產損害賠償范圍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陸』 消費者是甲方還是乙方
法律分析:在合同中,為了簡化對當事人的稱呼,一般都將甲方、乙方作為當事人的代稱。客戶既可以是合同的甲方,也可以是合同的乙方,沒有法律規定誰必須是甲方,誰必須是合同的乙方。
所以,在實踐中,客戶一般是合同的甲方,並非法律規定,而是習慣形成。在擬定合同中,既可以將客戶列為甲方,也可以列為乙方,從法律上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
『柒』 民法典消費者維權訴訟時效是怎麼規定的
民法典消費者維權訴訟時效是三年。消費者維權屬於商家對消費者的一般侵權行為,一般侵權的訴訟時效為三年。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如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的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訴訟時效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