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海商法間接損失

海商法間接損失

發布時間: 2022-05-24 15:31:26

『壹』 海商法中的損害賠償與民法中損害賠償有何不同

我國有關損害賠償范圍的法律規定
對於損害賠償范圍的規定,一直都是民事法律中不可忽視的一項內容,從《民法通則》到《合同法》,以及作為特別法的《海商法》都對此作出了明文的規定,但由於立法的意圖存在些許差異,造成了法律條文規定上的不盡統一。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侵佔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的,應當折價賠償。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並應當賠償損失。」
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損害賠償應該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從上述法律規定中不難看出,無論是在侵權之訴還是在違約之訴中,受損方可以要求的損害賠償的范圍包括與侵權或違約行為有因果關系的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所謂直接損失,是指受損方現有財產的損害和滅失;而間接損失則是受損方可期待之利益的喪失。此種損害賠償范圍的確立,其立法意圖在於充分保障受損方的利益得到救濟,使其恢復到損害未發生時或者到達合同履行完畢時的狀態。
而再看《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二條的規定:「貨物的毀損、滅失的賠償額,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按照交付或者應當交付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法律、行政法規對賠償額的計算方法和賠償限額另有規定的,按照其規定」。
這也就是說,除了法律和行政法規明確了法定的計算賠償額的方法外,損失賠償的計算應當依照雙方當事人的約定,約定不明又未達成補充協議的,按合同有關條款或交易習慣確定,還不能確定的以在目的地交付或者應當交付時目的地的市場價格確定。
而在我國的海事審判實踐中,對貨物損害賠償的處理適用的是實際賠償原則,即恢復性賠償。[1]《海商法》第五十五條針對海上貨物運輸損害賠償做出了特別規定:「貨物滅失的賠償額,按照貨物的實際價值計算;貨物損壞的賠償額,按照貨物受損前後實際價值的差額或者貨物的修復費用計算。貨物的實際價值,按照貨物裝船時的價值加保險費加運費計算。前款規定的貨物實際價值,賠償時應當減去因貨物滅失或者損壞而少付或者免付的有關費用。」
很明顯,《海商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的損害賠償范圍是窄於《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相關規定的。它將范圍局限於貨物的直接損失,而將間接損失排除在損害賠償范圍之外。也就是說,關於受損方的預期利潤或者受損方對於第三人的賠償責任是不能獲得賠償的。
由於《海商法》相對於《民法通則》和《合同法》而言,是特別法。根據特別法優於一般法,在海上貨物運輸方面的貨物損害賠償范圍,仍應當適用的是《海商法》第五十五條的有關規定。但是,明顯可以發現,《合同法》在損害賠償上的規定對於《海商法》上貨物損害賠償金額確定方面是具有借鑒意義的。

『貳』 共同海損的含義與應用

法律分析:共同海損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當船舶、貨物和其它財產遭遇共同危險時,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採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由各受益方按比例分攤的法律制度。只有那些確實屬於共同海損的損失才由獲益各方分攤,因此共同海損的成立應具備一定的條件,即海上危險必須是共同的、真實的;共同海損的措施必須是有意的、合理的、有效的;共同海損的損失必須是特殊的、異常的,並由共損措施直接造成。

共同海損的表現形式為共同海損犧牲和共同海損費用,共同海損犧牲包括拋棄貨物、為撲滅船上火災而造成的貨損船損、割棄殘損物造成的損失、機器和鍋爐的損害、作為燃料而使用的貨物、船用材料和物料、在卸貨的過程中造成的損害等。共同海損費用包括救助報酬、擱淺船舶減載費用以及因此而受的損害、避難港費用、駛往和在避難港等地支付給船員的工資及其它開支、修理費用、代替費用、墊付手續費和保險費、共同海損損失的利息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一百九十三條 共同海損,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貨物和其他財產遭遇共同危險,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採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

無論在航程中或者在航程結束後發生的船舶或者貨物因遲延所造成的損失,包括船期損失和行市損失以及其他間接損失,均不得列入共同海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一百九十四條 船舶因發生意外、犧牲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而損壞時,為了安全完成本航程,駛入避難港口、避難地點或者駛回裝貨港口、裝貨地點進行必要的修理,在該港口或者地點額外停留期間所支付的港口費,船員工資、給養,船舶所消耗的燃料、物料,為修理而卸載、貯存、重裝或者搬移船上貨物、燃料、物料以及其他財產所造成的損失、支付的費用,應當列入共同海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一百九十五條 為代替可以列為共同海損的特殊費用而支付的額外費用,可以作為代替費用列入共同海損;但是,列入共同海損的代替費用的金額,不得超過被代替的共同海損的特殊費用。

『叄』 共同海損的構成條件

1、共同海損的危險必須是真實存在的,只憑主觀臆測可能會有危險發生而採取某些措施,或可以預測的常見事故所造成的損失都不能列為共同海損;
2、共同海損的危險必須是船,貨是雙方共同的,例如,船在航行中擱淺,涉及船主和貨主的共同利益;
3、所支付的費用必須是額外的,即支付的費用是船舶運營所應支付的費用以外的費用,是為了解除危險的造成;
4、所採取的救助措施必須是有意識的,合理的,犧牲具有特殊性。
【法律依據】
《海商法》第一百九十三條,共同海損,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貨物和其他財產遭遇共同危險,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採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
無論在航程中或者在航程結束後發生的船舶或者貨物因遲延所造成的損失,包括船期損失和行市損失以及其他間接損失,均不得列入共同海損。

『肆』 我國海商法中對無單放貨的規定

無單放貨,又叫無正本提單放貨,是指承運人或其代理人(貨代)或港務當局或倉庫管理人在未收回正本提單的情況下,依提單上記載的收貨人或通知人憑副本提單或提單復印件,加保函放行貨物的行為。

一、 無單放貨的性質

無單放貨,又叫無正本提單放貨,是指國際貿易中貨物運輸承擔者把其承運的貨物交給未持有正本提單的收貨人。

關於無單放貨的性質有很大爭論,本律師認為無正本提單放貨屬於違約和侵權的競合。一方面,承運人簽發提單,不僅是收到承運貨物的證據,同時其與提單持有人形成了運輸合同關系,承運人必須把貨物安全送到目的港並正確交貨,才可以視為完全履行完畢運輸合同;而無單放貨,承運人在未提交正本提單的情況下交貨給收貨人,未履行正確交貨的義務,應屬於違反提單所體現的運輸合同義務。另一方面,無單放貨也侵犯了正本提單持有人對提單項下貨物享有的物權。對於賣方,其享有貨物所有權,若買方不付款贖單,貨物所有權並未轉移,賣方對其貨物享有中途停運權和處分權;對於質押銀行,其享有對貨物的擔保物權,提單成為買賣合同貨款的擔保憑證,若買方不付款,銀行有權對提單項下貨物行使留置權。因此,承運人將貨物交給無正本提單的收貨人,將損害賣方或銀行對於貨物享有的合法權利,不但違反運輸合同中應有的交貨義務,同時也構成侵權。正如Denning大法官在Sze Hai Tong Bank V.Rambler Cycle Co.〔1959〕一案中指出:「航運公司沒有將貨物交付給對此票貨物享有權利的人,他將因此而負擔違約責任。如果他沒有憑正本提單付貨而將貨物交付予無權享有此票貨物的人,他將因此而負有債權之責。

二、無單放貨行為的界定,典型樣態原因及抗辯
1、無單放貨行為的認定標准:

判定承運人無單放貨行為是否已完成應以提單下的貨物是否完成法律意義上的交付而非物理意義上的交付,即承運人向提貨人出具提貨單這一行為為標准。而提貨人在提貨當中的行為對承運人無單放貨並無影響。

2、目前無單放貨主要形式及原因:

(1)貨抵目的港,承運人憑保函將貨物交給提單所載收貨人以外的第三人。

(2)由於目前航海科技的發展,航速高的航程短,單據流轉速度慢,承運人為減少港口費用,開始投入新的航次,而將貨物放給無正本提單的持有人。

(3)承運人與提貨人惡意串通欺詐正本提單的持有人。

3、對於無單放貨行為的不同定性,直接關繫到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定以及訴訟的結果。對此,司法界和學術界有如下觀點:
(1)法律規定說:該說認為收貨人取得權利乃基於法律規定,收貨人取得權利時,托運人權利處於休止狀態,故承運人無單放貨是因不履行法律規定產生之債中的債務所致,宜視為違約行為[5]。此說顯然違背了違約責任的前提即必須有合法有效的合同存在,依法律規定而生之債自然不會產生違約責任。

(2)默示合同說:該說認為托運人以外的提單持有人與承運人之間的關系是獨立於承托雙方之間的運輸合同之外的一種新的運輸合同關系,是基於法律規定產生。該說置當事人合意於不顧,並混淆了合同之債與因單方行為產生之債的異同性。
(3)代理說:該說認為運輸合同是承運人和收貨人訂立的,具體簽訂合同的托運人只是代理收貨人行事。實際上,這種情況僅適用於記名提單和FOB合同[6]。
(4)第三人契約說:現在較為流行的觀點是:當托運人和收貨人不是同一人時,托運人是為收貨人利益訂立運輸合同。
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此說並不能成立,依利他合同的效力,收貨人權利義務完全取決於承托雙方的約定,而且收貨人的權利受承運人對托運人的一切抗辯的對抗,這不利於保護收貨人的合法權益,也不符合憑清潔提單即可向承運人提貨或索賠的原則。
(5)讓與說:該說認為,提單的轉讓即意味著運輸合同的讓與,收貨人則承受了原承運人和托運人之間的運輸合同關系,但依債權讓與理論,讓與人應就此退出債的關系[27]。而實際上托運人與承運人之間的運輸合同關系並不因此解除,且收貨人受讓的權利義務可能與托運人不同。英國1845年Thompson V.Doming案的判決指出:「沒有什麼能證明提單在任何商業習慣下可以轉讓合同,提單只轉讓物權,不轉讓合同。
三、關於無單放貨的法律責任

1、如前所述,提單具有三大法律性質:貨物收據、合同證明、所有權憑證,這彰顯了提單在物的關系和債的關繫上的雙重效力。無單放貨破壞了彰顯於提單之上的法律關系,應具有物上和債上的雙重性質。

根據提單所代表和證明的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承運人有義務妥善照管和運輸貨物,在目的港將貨物交給提示正本提單的人。今承運人無視這一義務,將貨物交於他人,顯然已剝奪了托運人和合法提單人等作為合同一方根據合同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該行為屬於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違約行為,是《合同法》第94條規定的當事人可以以解除合同作為救濟的最嚴重的違約行為之一。同時,承運人在運輸期間對貨物實施的佔有,是依合同的無權佔有。根據提單所有權憑證的性質,正本提單才是所有權的充分證據。承運人無正本提單擅自處分獲五,將貨物交於他人,使合法持單人的物上請求權落空,無法對提單項下貨物實施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這顯然又侵犯了合法持單人的所有權,又構成侵權。可見,承運人的無單放貨行為,具有違約和侵權的雙重特徵,必將產生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所以,合法將持單人對承運人或可根據合同要求實際履約或賠償損失,或可根據所有權要求返還原物或賠償價款及相應損失,並有依兩種訴由之一提起訴訟的權利。
2、筆者認為 違約之訴相對更具有優越性
對於無單放貨,多數國家法律和司法活動表明,允許當事人選擇依何行訴。英國法允許當事人選擇,甚至允許同時以兩個理由起訴,但承運人仍按合同規定承擔責任。一些大陸法系國家(包括法國)已經允許請求人在合同之訴和侵權之訴間進行選擇。《海牙規則》和《維斯比規則》都已承認據侵權行為和合同提起訴訟的權利[8]。而依我國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違約訴訟和侵權訴訟競合時,允許當事人選擇起訴。實踐中大多數當事人傾向於違約之訴,因為它比侵權之訴更具優越性:
(1)比起侵權之訴,違約之訴的收貨人的舉證責任更輕。
(2)侵權之責存在的前提在於索賠方在侵權行為發生時必須享有其所主張的被侵犯的權利。英國上議院在The Aliakmon〔1986〕一案中重申在損害發生之時,索賠方若無物權則不可能得到賠償的原則[9]。只有在貨物發生滅失或損壞時提單持有人是貨物所有人或合法佔有人,才能提起侵權之訴,而這對收貨人、提單持有人是不利的。
(3)侵權訴訟中當事人的純經濟損失(即間接損失)得不到賠償,而依違約訴訟,賠償范圍可以包括如市價損失之類的純經濟損失,更有利於保護收貨人的利益。

『伍』 共同海損追償的法律要件

當共同海損系由他人不可免責或應承擔責任的行為所引起時,權利人有權在分攤共同海損費用之後進行追償,請求行為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共同海損追償的法律要件主要是:共同海損構成且已分攤;追償權利人已經支付分攤費用;行為人對海損的發生負有不可免責的責任;行為人在其責任范圍內賠償。
【法律依據】
《海商法》第一百九十三條,共同海損,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貨物和其他財產遭遇共同危險,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採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
無論在航程中或者在航程結束後發生的船舶或者貨物因遲延所造成的損失,包括船期損失和行市損失以及其他間接損失,均不得列入共同海損。

『陸』 共同海損損失范圍具體是指什麼

‍‍

各種共同海損共同海損行為所引發的損失形式多樣,共同海損損失的范圍可歸類為共同海損犧牲及共同海損費用兩大部分。

1.共同海損犧牲,即在船貨面臨危險的情況下,採取共同海損措施使船舶、貨物和其他其他財產自身所遭受的有形物質損害,主要包括船舶犧牲、貨物犧牲和運費損失。因採取共同海損措施致使承運人承運人無法收取的運費犧牲,專指「到付運費」,依航運習慣,預收運費不列入共同海損。承運人預收了運費,在承運過程中,即使採取共同海損措施致使貨物滅失,也不必退還貨方的「預付運費」,因此不存在預付運費的犧牲。

⒉共同海損費用,即採取共同海損措施額外支出的金錢。主要包括避難港費用、代替費用及其他雜費等。

‍‍

『柒』 共同海損中承運人應承擔哪些責任

一、共同海損中承運人應承擔責任:
1、承運人可免責的過錯事由導致共同海損損失發生時,承運人享有要求貨方等分攤共損的權利;
2、承運人不可免責的過錯事由導致共同海損損失發生時,則法律不承認承運人有要求貨方等分攤共損的權利。
二、共同海損的定義:
共同海損是指在海上運輸中,船舶、貨物和其他財產遭遇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或其他特殊情況時,為了解除船舶和船載財產的共同危險,採取合理措施所引起的損失和支付的額外費用,並將此損失和費用交由各收益方按比例進行分攤的法律制度。
三、法律依據: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規定
第八十八條

當事人就共同海損的糾紛,可以協議委託理算機構理算,也可以直接向海事法院提起訴訟。海事法院受理未經理算的共同海損糾紛,可以委託理算機構理算。
第八十九條
理算機構作出的共同海損理算報告,當事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可以作為分攤責任的依據;當事人提出異議的,由海事法院決定是否採納。
第九十條
當事人可以不受因同一海損事故提起的共同海損訴訟程序的影響,就非共同海損損失向責任人提起訴訟。
第九十一條
當事人就同一海損事故向受理共同海損案件的海事法院提起非共同海損的訴訟,以及對共同海損分攤向責任人提起追償訴訟的,海事法院可以合並審理。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規定
第一百九十三條 共同海損,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貨物和其他財產遭遇共同危險,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採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

無論在航程中或者在航程結束後發生的船舶或者貨物因遲延所造成的損失,包括船期損失和行市損失以及其他間接損失,均不得列入共同海損。
第一百九十四條 船舶因發生意外、犧牲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而損壞時,為了安全完成本航程,駛入避難港口、避難地點或者駛回裝貨港口、裝貨地點進行必要的修理,在該港口或者地點額外停留期間所支付的港口費,船員工資、給養,船舶所消耗的燃料、物料,為修理而卸載、儲存、重裝或者搬移船上貨物、燃料、物料以及其他財產所造成的損失、支付的費用,應當列入共同海損。
第一百九十五條 為代替可以列為共同海損的特殊費用而支付的額外費用,可以作為代替費用列入共同海損;但是,列入共同海損的代替費用的金額,不得超過被代替的共同海損的特殊費用。
第一百九十六條 提出共同海損分攤請求的一方應當負舉證責任,證明其損失應當列入共同海損。
第一百九十七條 引起共同海損特殊犧牲、特殊費用的事故,可能是由航程中一方的過失造成的,不影響該方要求分攤共同海損的權利;但是,非過失方或者過失方可以就此項過失提出賠償請求或者進行抗辯。
第一百九十八條 船舶、貨物和運費的共同海損犧牲的金額,依照下列規定確定:
(一)船舶共同海損犧牲的金額,按照實際支付的修理費,減除合理的以新換舊的扣減額計算。船舶尚未修理的,按照犧牲造成的合理貶值計算,但是不得超過估計的修理費。船舶發生實際全損或者修理費用超過修復後的船舶價值的,共同海損犧牲金額按照該船舶在完好狀態下的估計價值,減除不屬於共同海損損壞的估計的修理費和該船舶受損後的價值的余額計算。
(二)貨物共同海損犧牲的金額,貨物滅失的,按照貨物在裝船時的價值加保險費加運費,減除由於犧牲無需支付的運費計算。貨物損壞,在就損壞程度達成協議前售出的,按照貨物在裝船時的價值加保險費加運費,與出售貨物凈得的差額計算。
(三)運費共同海損犧牲的金額,按照貨物遭受犧牲造成的運費的損失金額,減除為取得這筆運費本應支付,但是由於犧牲無需支付的營運費用計算。
第一百九十九條 共同海損應當由受益方按照各自的分攤價值的比例分攤。
船舶、貨物和運費的共同海損分攤價值,分別依照下列規定確定:
(一)船舶共同海損分攤價值,按照船舶在航程終止時的完好價值,減除不屬於共同海損的損失金額計算,或者按照船舶在航程終止時的實際價值,加上共同海損犧牲的金額計算。
(二)貨物共同海損分攤價值,按照貨物在裝船時的價值加保險費加運費,減除不屬於共同海損的損失金額和承運人承擔風險的運費計算。貨物在抵達目的港以前售出的,按照出售凈得金額,加上共同海損犧牲的金額計算。旅客的行李和私人物品,不分攤共同海損。
(三)運費分攤價值,按照承運人承擔風險並於航程終止時有權收取的運費,減除為取得該項運費而在共同海損事故發生後,為完成本航程所支付的營運費用,如上共同海損犧牲的金額計算。
第二百條 未申報的貨物或者謊報的貨物,應當參加共同海損分攤;其遭受的特殊犧牲,不得列入共同海損。
不正當地以低於貨物實際價值作為申報價值的,按照實際價值分攤共同海損;在發生共同海損犧牲時,按照申報價值計算犧牲金額。
第二百零一條 對共同海損特殊犧牲和墊付的共同海損特殊費用,應當計算利息。對墊付的共同海損特殊費用,除船員工資、給養和船舶消耗的燃料、物料外,應當計算手續費。
第二百零二條 經利益關系人要求,各分攤方應當提供共同海損擔保。
以提供保證金方式進行共同海損擔保的,保證金應當交由海損理算師以保管人名義存入銀行。
保證金的提供、使用或者退還,不影響各方最終的分攤責任。
第二百零三條 共同海損理算,適用合同約定的理算規則;合同未約定的,適用本章的規定。
第二百五十七條就海上貨物運輸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承運人交付或者應當交付貨物之日起計算;在時效期間內或者時效期間屆滿後,被認定為負有責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償請求的,時效期間為九十日,自追償請求人解決原賠償請求之日起或者收到受理對其本人提起訴訟的法院的起訴狀副本之日起計算。
有關航次租船合同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第二百五十八條就海上旅客運輸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計算:
第二百五十九條有關船舶租用合同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第二百六十條有關海上拖航合同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第二百六十一條有關船舶碰撞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碰撞事故發生之日起計算;本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的追償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當事人連帶支付損害賠償之日起計算。

第二百六十二條有關海難救助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救助作業終止之日起計算。

第二百六十三條有關共同海損分攤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理算結束之日起計算。

『捌』 共同海損的范圍

1、共同海損犧牲,即在船貨面臨危險的情況下,採取共同海損措施使船舶、貨物和其他財產自身所遭受的有形物質損害,主要包括船舶犧牲、貨物犧牲和運費損失。
2、共同海損費用,即採取共同海損措施額外支出的金錢。主要包括避難港費用、代替費用及其他雜費等。
【法律依據】
《海商法》第一百九十三條,共同海損,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貨物和其他財產遭遇共同危險,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採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
無論在航程中或者在航程結束後發生的船舶或者貨物因遲延所造成的損失,包括船期損失和行市損失以及其他間接損失,均不得列入共同海損。

『玖』 構成共同海損的條件有什麼

法律分析:共同海損的條件,1、共同海損的危險必須是真實存在的,只憑主管臆測可能會有危險發生而採取某些措施,或可以預測的常見事故所造成的損失都不能列為共同海損;2、共同海損的危險必須是船、貨雙方共同的,例如船在航行中擱淺,涉及船主和貨主的共同利益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第一百九十三條 共同海損,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貨物和其他財產遭遇共同危險,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採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

無論在航程中或者在航程結束後發生的船舶或者貨物因遲延所造成的損失,包括船期損失和行市損失以及其他間接損失,均不得列入共同海損。

熱點內容
勞動法45周歲 發布:2024-11-01 22:25:55 瀏覽:868
公司行政規章制度的分類 發布:2024-11-01 21:53:40 瀏覽:727
飯店運行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1 21:51:19 瀏覽:475
三甲醫院護理部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1 19:18:27 瀏覽:719
雲南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4-11-01 19:05:34 瀏覽:322
勞動法是良法還是善法 發布:2024-11-01 18:47:11 瀏覽:680
陝西三井律師 發布:2024-11-01 17:37:04 瀏覽:254
申請法律援助的範文 發布:2024-11-01 17:23:43 瀏覽:32
法與社會上海交通大學 發布:2024-11-01 17:15:20 瀏覽:413
人民法院網發公告 發布:2024-11-01 17:08:40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