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第311

刑法第311

發布時間: 2022-05-25 00:35:10

1. 我國刑法(合同法)第311條是什麼

刑法和合同法有什麼關系,這是兩種法律法規,刑法第311條是明知他人有間諜犯罪或者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犯罪行為,在司法機關向其調查有關情況、收集有關證據時,拒絕提供,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合同法311條是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據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適用前兩款規定。

2. 刑法(合同法)第311條的內容是什麼

刑法第三百抄一十一條襲明知他人有間諜犯罪行為,在國家安全機關向其調查有關情況、收集有關證據時,拒絕提供,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一條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
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
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3.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庭刑法第311條是什麼內容

應當明確的是,我國只有一部刑法典,在全國范圍內對全國人民適用,解放軍軍回事法庭審理刑事案答件,也適用這部刑法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一條【拒絕提供間諜犯罪證據罪】明知他人有間諜犯罪行為,在國家安全機關向其調查有關情況、收集有關證據時,拒絕提供,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4. 如何看待證人證言在刑事訴訟中的作用

一、作為刑事訴訟證據之一,證人證言歷來受到廣泛重視。一個自然人,根據自己的感覺器官對案件客觀情況的感知程度所作的真實陳述,不同於其它刑事證據,具有不可選擇性。由於感知是證言形成的基礎,只有親自感知了案件事實的人才能成為證人,因此就某一具體案件而言,證人都是特定的。①作為不可替代的證據,證人在刑事訴訟中不但可以幫助法官查明案件真實情況,還對刑事審判程序的公正有著重要意義。1996年全國人大對我國刑事訴訟法進行了重大修改,其中一個重要成果就是庭審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強化了控辯雙方在庭審中的作用,調動了控辯雙方在庭審活動中的積極性。從刑事訴訟法修改後的司法實踐來看,新的庭審方式在推行中最突出的、最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說就是證人出庭作證問題。突出表現為證人不願作證、不敢作證;既使提供了證詞,也不願或不敢出庭作證。據《檢察日報》的調查,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實施以來,長春市二道區檢察院1997年共審查起訴185件258人,有證人出庭的僅8件。1998年該檢察院共起訴197件277人,有證人出庭作證的僅11件。這種狀況的形成,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有社會文化背景、經濟因素的影響,也有心理作用,但筆者認為最為關鍵的原因是立法上的缺陷,證人的法律制度不夠健全。
二、我國證人制度的現行立法
目前,我國並無關於證據制度的專門立法,有關證人作證的規定散見於刑事訴訟法的各個章節和相關法律文件之中。概括起來,主要有:
(1)證人資格的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48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2)證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的規定
1、 證人訴訟權利
(1)證人有權按照自己知道的案件情況提供證言,不受任何機關、團體、單位和個人的干涉。《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並且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2)證人有權要求司法機關保障自身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刑事訴訟法》第49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刑法》對上述行為也規定了相應的罪名,即第306條妨害作證罪、第308條打擊報復證人罪等。
(3)證人有權向司法機關要求補償因到案作證所支出的費用,以及所減少的勞動收入。
(4)未成年證人的特殊保護。我國《刑事訴訟法》第98條專門規定,詢問不滿18歲的未成年證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
此外,《刑事訴訟法》還規定了證人在偵查期間有權要求對自己的姓名保密和在整個訴訟階段對自己報案、舉報的行為保密,有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作證的權利,有在開庭前三日內獲得出庭通知的權利,以及開庭後查驗、核對自己證言的法庭筆錄的權利等。
2、證人訴訟義務
(1)證人有作證的義務。《刑事訴訟法》第48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2)證人有向司法人員如實陳述和回答所題問題的義務,即證人如實作證的義務。證人不僅有作證的義務,而且必須如實提供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此外,還規定了證人有義務保守司法機關向其詢問的情況以及他所稱述內容的秘密,不得向無關人員泄露以及遵守法律秩序等義務。
3、 證人證言效力的確認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7條規定:「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訊問、質證、聽取各方證言並且經過查實後,才能作為定案根據。」也就是說,證人證言要得到法院的採信,必須經過當庭質證。
4、證人不出庭作證條件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42條規定:「未成年人、庭審期間身患嚴重疾病或者行動極為不便的、其證言對案件的審判不起直接作用的和有其他原因的情形下,經人民法院准許,證人可以不出庭作證。」
三、現行法律證人制度分析
我國關於證人的立法,雖然對證人資格、權利及保障、義務及責任等都作了規定,初步形成了證人制度的輪廓,但是規定極為粗略,條文過於原則,不利於實踐操作的弊端顯而易見。
(一)證人權利、義務規定的缺陷。《刑事訴訟法》第48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由此,可以看出作證是證人的一項義務。權利和義務相一致,是法學基本原理。因此,證人履行作證的義務總是與其作證應享有的權利聯系在一起的。同時,法律義務的履行又總是與不履行義務的法律制裁聯系在一起的。但是,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對證人作證的權利保障和對不履行作證義務的法律制裁,與證人承擔的作證義務相比是不對等的。具體表現在:
1、證人權利保障的缺陷,即證人保護上的缺陷。
(1)對證人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缺乏具體的保護措施,沒有相應的保護運行機制。證人依法履行作證義務,受到法律的保護,任何人都不能對其阻撓、侵犯。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在對證人的人身權利保障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從上文可以看出第49條規定了事後對傷害證人的行為實施懲罰,我國刑法對此類行為也規定了相應的罪名。但是,這些規定一般只限於對證人事後的保護,即證人在遭到不法侵害後司法機關才追究行為人的責任,由於缺乏相關的保護運行機制,且未規定對證人事前預防性保護措施,證人的人身安全往往難以落實。對證人的財產也缺乏保護。證人作證的權利保障內容不僅應包括人身權利的保護,而且還應包括對財產權利的保護。目前此方面無相應規定。
(2)未規定作證的經濟補償。證人到指定地點提供證詞或出庭作證,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經濟損失,如花費的交通費、住宿費以及誤工費,對此刑事訴訟法及相關規定均未確定是否應當補償、由誰負責補償以及如何補償等。
(3)證人的特殊保護是空白。如證人對於與案件無關的問題,是否有權拒絕回答沒有明確規定。至於國際上較為普遍的證人拒證權,反對自我歸罪特權等,毫無涉及。
2、對證人不履行作證義務缺乏必要的制裁措施。
既然證人作證是法律規定的義務,那麼如果證人不履行這一義務,就應當加以適當的法律制裁。刑法設立了偽證罪,但無法約束拒不作證行為。雖然《刑事訴訟法》第47條規定:證人隱匿罪證的,應當依法處理。《刑法》第305條規定:在刑事訴訟中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的、隱匿罪證的,以偽證罪論處。但對拒絕作證的情況,刑法與刑事訴訟法都沒有規定製裁措施。目前,我國刑法只對特定案件中拒絕提供證言規定了的法律責任。刑法第311條規定:「明知他人有間諜犯罪行為,在國家安全機關向其調查有關情況、收集有關證據時,拒絕提供,情節嚴重,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此規定只適用間諜案,且是在偵查階段證人拒證的情況,所以對確保證人提供證詞或出庭作證的作用有限。對證人拒不配合,無法律規范約束,這顯然是立法上的一個缺陷。以檢察機關自偵案件為例,刑事訴訟法第141條規定:"必要時,也可以通知證人到人民檢察院提供證言"。同時刑事訴訟法第142條作出規定:「對證人,不得採用羈押、刑訊、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方法獲取證言。」但由於缺少對證人相應的制裁措施,偵查機關對證人拒不配合的各種行為,毫無對策。偵查機關能否用何種措施使該證人到案,法律無明文規定。故雖然條款的規定約束了證人,而實則無具體條文規定給予保障。
可以說,立法上對證人作證行為的性質採用雙重標准,對證人作證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又不對等,使得證人制度明顯的存在缺陷,並導致這種缺陷成為司法實踐的一大難題。
(二)立法相互矛盾,導致證人出庭具有可選擇性。司法實踐中證人制度出現的最大問題體現在證人不出庭作證、拒絕出庭作證,證人在庭前的陳述在法庭審理中大量使用,導致控辯雙方的質證難以展開,法官難以證人當庭的證言來直接審查證言的真偽。刑事訴訟法第47條和第48條雖然都規定了證人應當出庭作證,但無論是實體規則還是實施規定,都存在互相矛盾之處。
從刑事訴訟法第47條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第141條第1款的規定可以看出我國已經確立出庭作證是證人的義務。但是刑事訴訟法第157條又規定:「公訴人、辯護人應當向法庭出示物證、讓當事人辨認,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當庭宣讀。審判人員應當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筆者對此條的理解是,證人可以不出庭,其證言只要經過公訴人或辯護人宣讀,審判人員在聽取公訴人及訴訟參與人的意見後,仍可作為定案的證據。也就是人民法院《解釋》第58條的規定:「未出庭證人的證言宣讀後經當庭查證屬實後,可以作為定案的根據。」人民檢察院《規則》第337條第2款也規定了:「對於人民法院通知而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公訴人應當當庭宣讀。」這樣,相關規定證人也可以不出庭。這種立法上的矛盾使證人在法庭上所作的證詞與公訴人、訴訟參與人宣讀的證人證言具有同樣的效力,均可作為法庭採納的證據。因此在庭審過程中,司法人員往往擇易避難,以書面證言、詢問筆錄代替證人出庭作證,以宣讀證言代替出庭質證。所以,有的學者指出「由於我國沒有嚴格確立直接言詞原則,對於證人不出庭作證的行為,在證據效果上沒有體現。換言之,證人庭審前的陳述在證人不出庭的情況下可以直接採信。因此,檢控方也缺乏傳喚證人出庭作證的動力。」② 「這無疑是導致證人不出庭在我國成了司法實踐的痼疾的一個重要原因,這種矛盾直接限制了有關法律規定的有效運行。」③
四、證人制度的立法完善
當然,目前我國證人制度存在的問題除了立法上的原因還有證人自身的觀念上、司法辦案人員的態度等多方面的原因。要徹底解決證人制度上的問題,絕非易事。除了要加強法制宣傳,增強證人的作證意識和提高司法人員辦案水平外,關鍵的是要解決法律規范的完善問題,也就是從立法上完善證人制度,制定專門的證人作證法規或規則,對證人的問題作出明確的規定。
首先,應明確規定言詞原則,即審判長必須依據在開庭審理時經口頭陳述、口頭辯論的事實作出判決。二是平衡證人的權利和義務。給予證人與義務對等的權利和充分的尊重。三是設置證人不出庭的制裁措施。對負有法定出庭義務的證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出庭的,經教育後仍不履行義務的可以根據其情節的輕重,採取如拘傳、罰款、拘留等措施。四是規范證人作證的程序。法律應明確規定無論是控方還是辯方提供的證人,都應由法院負責保證證人到庭,改出庭通知為傳票方式傳喚證人出庭作證。五是應加強對證人的保護,明確對證人的經濟補償。目前,對證人的保護只有原則規定,沒有具體措施,且這種保護只是一種事後制裁,因此法律應具體規定對證人採取預防性的保護措施。另外,還應明確規定證人出庭的經濟補償權和具體經濟補償項目。
要完善刑事證人出庭作證制度,就必須綜合我國當前的法制環境和司法實踐,建立一個相對合理的既有實體法上的也有程序法上的制度。對於這一問題的解決,學界進行了詳盡的探討,筆者在這里就不進行贅述了。

5. 各個國家對盜竊罪的法律

你好,國外立法的相關規定
大陸法系若干國家的刑法對於同時具備兩種以上嚴重情節的量刑標准作了明確規定,但是彼此卻並不相同。具體則言,包括以下兩種情況:(1)法國方式。法國刑法第311—4條第2款規定:「犯盜竊罪,有本條所指兩種情形的,所處刑罰加重至7年監禁並科70萬法郎罰金;有本條所指三種情形的,所處刑罰加重至10年監禁並科100萬法郎罰金。」換言之,法國刑法認為,犯罪人所具有的嚴重情節越多,應當相應地判處更重的刑罰,以體現罪責刑相適應。(2)西班牙方式。西班牙刑法第516條規定:「在所有案件中,即使犯罪者同時符合各其他嚴重情況,法官得根據各有關規定判處適當等級之刑。」
對於西班牙刑法的規定加以分析可以發現,該國刑法認為,犯罪人具備兩種以上嚴重情節的,應當由法官酌情加重處罰。 2.比較研究與借鑒意義
我國關於盜竊罪的司法解釋雖然較為詳細地規定了盜竊罪的各種加重處罰情節,但是卻未對犯罪人同時具備兩種以上嚴重情節的盜竊罪作出量刑的指導性規定,因而導致出現此種情況時的司法困惑:是在同一量刑幅度內從重處罰,還是在下一量刑幅度內處罰?筆者認為,相對而言,法國刑法和西班牙刑法的規定都是較為可取的,將來我國立法機關在修改刑法時,或者在修改相應司法解釋時,應當明確指出具備多重嚴重情節時的量刑標准與量刑指導原則。具體而言有二種方式可以借鑒:其一,在修改立法時明確規定,如果行為具備兩種以上的加重情形,則「可以」在下一量刑幅度內處罰,或者「應當」在本量刑幅度內從重處罰;其二,明確規定如果犯罪人具備多種加重處罰情節的,則可以報經最高人民法院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批准,加重處罰。
對此應當指出的是,我國刑法中的諸多罪名均存在相同情況,即對於犯罪行為設置相對較多的加重處罰情節,例如搶劫罪的加重處罰情節即達到八種之多,而對於行為人同時具備兩種以上加重情節的司法適用,卻沒有適當的指導原則。此種將不利於對犯罪的懲治,導致犯罪人在具備一種情節後即可肆無忌憚地再實施其他更為嚴重的行為,因為具備一種加重情節與具備多種情節的司法實際效果是一樣的。

6. 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庭刑法嗎

沒有,軍事法庭也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判決。

熱點內容
勞動法45周歲 發布:2024-11-01 22:25:55 瀏覽:868
公司行政規章制度的分類 發布:2024-11-01 21:53:40 瀏覽:727
飯店運行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1 21:51:19 瀏覽:475
三甲醫院護理部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1 19:18:27 瀏覽:719
雲南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4-11-01 19:05:34 瀏覽:322
勞動法是良法還是善法 發布:2024-11-01 18:47:11 瀏覽:680
陝西三井律師 發布:2024-11-01 17:37:04 瀏覽:254
申請法律援助的範文 發布:2024-11-01 17:23:43 瀏覽:32
法與社會上海交通大學 發布:2024-11-01 17:15:20 瀏覽:413
人民法院網發公告 發布:2024-11-01 17:08:40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