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大部委改革司法部

大部委改革司法部

發布時間: 2022-05-25 22:28:33

『壹』 國務院的大部制改革後的部門有多少個

實行鐵路政企分開

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組建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

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

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

這次改革,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其中組成部門減少2個,副部級機構增減相抵數量不變。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5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5、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6、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8、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10、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
13、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14、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1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16、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17、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18、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19、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20、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2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2、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24、中國人民銀行
25、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貳』 大部門體制的改革亮點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實行幹部年輕化
1982年的政府機構改革,主要是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實現幹部年輕化,其歷史性進步可用三句話來概括:一是開始廢除領導幹部職務終身制,二是精簡了各級領導班子,三是加快了幹部隊伍年輕化建設步伐。第一次改革之後,國務院各部委正副職是一正二副或者一正四副,部委的領導班子成員的平均年齡從64歲減到60歲,局級幹部的平均年齡從58歲降到50歲。本次改革沒有觸動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政府職能沒有轉變。
國務院各部門從100個減為61個,編制從5.1萬人減為3萬人。 ――「轉變政府職能是機構改革的關鍵」
1988年的政府機構改革是在推動政治體制改革,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現的,其歷史性的貢獻是首次提出了「轉變政府職能是機構改革的關鍵」這一命題。由於後來一系列復雜的政治經濟原因,這一命題在實踐中沒有及時「破題」,原定於1989年開展的地方機構改革暫緩進行。國務院在調整和減少工業專業經濟管理部門方面取得了進展。如,撤消國家計委和國家經委,組建新的國家計委。撤消煤炭工業部、石油工業部、核工業部,組建能源部。撤消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和電子工業部,成立機械電子工業部。撤消勞動人事部,建立國家人事部,組建勞動部。撤消國家物資局,組建物資部。撤消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組建建設部。撤消航空工業部、航天工業部,組建航空航天工業部。撤消水利電力部,組建水利部。撤消隸屬於原國家經委的國家計量局和國家標准局以及原國家經委質量局,設立國家技術監督局。
國務院部委由45個減為41個,改革後人員編制減少了9700多人。 ――適應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首次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為中國經濟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後,1993年中國進行了第三次政府機構改革。其歷史性的貢獻在於,首次提出政府機構改革的目的是適應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但從學術觀察的角度,1993年的政府機構改革「目的清楚、目標不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改革任務就是要減少、壓縮甚至撤銷工業專業經濟部門,但從1993年機構設置來看,這類部門合並、撤銷的少,保留、增加的多。如機械電子部合並本來是1988年改革的一個階段性成果,1993年改革時又被拆成兩個部――機械部和電子部;能源部本來是在1988年撤消了三個專業經濟部門的基礎上建立的,1993年改革又撤消能源部,設立了電力部和煤炭部。1993年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是,實行了中紀委機關和監察部合署辦公,進一步理順了紀檢檢查與行政監察的關系。1993年實行中紀委機關和監察部合署辦公的這種做法,是統籌黨政機構設置的重要方式之一。
國務院組成部門、直屬機構從86個減少到59個,人員減少20%。 ――消除政企不分的組織基礎
鑒於當時機構設置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現實,1998年中央人民政府實施了2008年之前涉及面最廣、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機構改革。1998年改革的目的與目標高度協調。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是目的,盡快結束專業經濟部門直接管理企業的體制是目標。1998年改革歷史性的進步是,政府職能轉變有了重大進展,其突出體現是撤銷了幾乎所有的工業專業經濟部門,共10個:電力工業部、煤炭工業部、冶金工業部、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化學工業部、地質礦產部、林業部、中國輕工業總會、中國紡織總會。
不再保留15個部委,新組建4個部委,3個部委更名。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由原有的40個減少到29個。 ――目標: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
2003年的政府機構改革,是在加入世貿組織的大背景之下進行的。改革的目的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推進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革目標是,逐步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是,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健全金融監管體制,繼續推進流通體制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和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建設。這次改革重大的歷史進步,在於抓住當時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突出問題,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比如,建立國資委,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銀監會,建立監管體制;組建商務部,推進流通體制改革;組建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調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為國家直屬機構,加強食品葯品安全與安全生產監管。
設立國資委、銀監會,組建商務部、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安監總局,將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改組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組成部門變為28個。 2008年3月11日公布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國務院將新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設置27個。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2008年3月11日下午3時將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聽取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
這次國務院改革涉及調整變動的機構共15個,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具體內容包括:
——合理配置宏觀調控部門職能。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要減少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集中精力抓好宏觀調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要建立健全協調機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
——加強能源管理機構。設立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國家能源委員會。組建國家能源局,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
——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組建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國家煙草專賣局改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信息產業部、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
——組建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國家郵政局改由交通運輸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國民用航空總局。
——組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建國家公務員局,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組建環境保護部。不再保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組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不再保留建設部。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改由衛生部管理。明確衛生部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責任。
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設置27個。國務院組成部門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5.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6.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8.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10.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13.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14.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1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16.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17.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18.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19.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
20.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2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3.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2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2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26.中國人民銀行
27.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應該說是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在地方的大部制改革中,也有一些很好的創新,比如說廣東順德,在大部制改革方面力度就很大。 草案完成
2013年,新一輪「大部制」改革方案起草已基本完成,將在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二中全會上提交討論。草案具體內容包括:民政部擴大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權責;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與現有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進行整合,成立專門的市場秩序監管部門;國家海洋局擴權,強化海洋綜合管理許可權;鐵道部與交通運輸部有望進行整合。而此前廣為流傳的「大能源」、「大文化」、「大金融」「大體改委」等改革,暫未列入此輪改革的重點。
本輪大部制的最大「驚喜」,是將進行全國性的食品安全監管改革。一個名為市場秩序監管總局的機構可能被設立。而且從各系統的內部改革來看,新一輪的改革可見脈絡。 2011年,全國省級以下的工商和質檢部門開始從垂直管理調整為地方政府分級管理。在此之前,省級以下食品葯品監管部門也開始了分級管理調整。根據2009年實施的《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安全由地方政府負總責,減少中央政府的干預,可以方便地方政府行使權力。而本輪大部制改革最大的遺憾,則是「新體改委」被擱置。此前,經濟學家們普遍寄望於打破政府自身利益傾向,重新成立類似於國家體改委的實體性改革協調機構,牽頭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然而,一位接近方案研討的專家告訴記者,即將提交的大部制改革方案中,「新體改委」未在其中,同時對國家發改委的審批權削弱亦有限。這意味著在「十二五」期間,仍由國家發改委同時主導「改革」與「發展」。「雖然草案已經基本完成,但要提交討論之前,仍存在變化的可能。」上述接近方案討論的專家透露,在二中全會之後,大部制改革方案方有望「定盤」。 今日起至2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將在北京召開。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國家機構和全國政協領導人建議人選將成為會議的主要議題。
根據議程,本次會議將討論《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草案)》稿。此外,會議還將討論向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建議人選和向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領導人員建議人選。
由於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在本次會議上,國務院機構改革的相關議題備受關注。自中共十七大以來,尤其是十七屆二中全會出台《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後,中國以大部門制改革為主的政府機構調整,一直是中外媒體的焦點話題。
2008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後,國務院新組建交通運輸部等5個部委,改革後的國務院組成部門設置為27個,這次調整也被媒體稱為「第一輪大部制改革」。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再次提及「大部制」,十八大報告要求「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健全部門職責體系」。有分析稱,十八屆二中全會將國務院機構改革議題列入日程,這是落實十八大提出的關於行政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這也意味著不久後召開的「兩會」將推進新一輪的國務院機構調整。
對於新一輪的機構調整,2013年2月23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指出,「堅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成熟先行,把職能轉變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繼續簡政放權、推進機構改革、完善制度機制、提高行政效能。」
對此,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分析,此輪機構調整應著眼於轉變政府職能、理順內部關系,而不是過多看重外部的部門合並。
「大部制改革,不是部門越大越好,而是要達到簡政放權的目的,減少政府對市場對社會的干預,削減政府的權力,剝奪政府的部門利益,這才是最核心的,如果沒有這些內涵的改革,簡單的部門合並其意義並不大。」
汪玉凱表示,大部制改革絕不簡單僅僅是行政改革,改革的前期是政治改革,後期就是經濟改革,大部制是兩者的結合點,因此,並不只能從行政的視角對改革進行設計,要從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多元角度進行探索設計。
有分析稱,推進政府改革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涉及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很難寄希望於「畢其功於一役」。在明確改革目標後,重在創造條件,積極穩妥地推進,成熟一項推進一項,由此真正釋放出強勁的改革紅利。(完)

『叄』 中國大部制改革包含哪些內容

一)實行鐵路政企分開。為推動鐵路建設和運營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障鐵路運營秩序和安全,促進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相互銜接,實行鐵路政企分開,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將鐵道部擬訂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劃入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統籌規劃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發展,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組建國家鐵路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承擔鐵道部的其他行政職責,負責擬訂鐵路技術標准,監督管理鐵路安全生產、運輸服務質量和鐵路工程質量等。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鐵道部的企業職責,負責鐵路運輸統一調度指揮,經營鐵路客貨運輸業務,承擔專運、特運任務,負責鐵路建設,承擔鐵路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等。

二)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為更好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加強醫療衛生工作,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優化配置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資源,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和人民健康水平,將衛生部的職責、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職責整合,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要職責是,統籌規劃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資源配置,組織制定國家基本葯物制度,擬訂計劃生育政策,監督管理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負責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等。

三)組建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為加強食品葯品監督管理,提高食品葯品安全質量水平,將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責、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職責、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生產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主要職責是,對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食品安全和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等。將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相應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隊伍和檢驗檢測機構劃轉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

四)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為進一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統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資源,將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的職責整合,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要職責是,統籌規劃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產業發展,監督管理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機構和業務以及出版物、廣播影視節目的內容和質量,負責著作權管理等。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加掛國家版權局牌子。

五)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為推進海上統一執法,提高執法效能,將現國家海洋局及其中國海監、公安部邊防海警、農業部中國漁政、海關總署海上緝私警察的隊伍和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由國土資源部管理。主要職責是,擬訂海洋發展規劃,實施海上維權執法,監督管理海域使用、海洋環境保護等。國家海洋局以中國海警局名義開展海上維權執法,接受公安部業務指導。

六)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為統籌推進能源發展和改革,加強能源監督管理,將現國家能源局、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主要職責是,擬訂並組織實施能源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研究提出能源體制改革建議,負責能源監督管理等。

『肆』 機關事務管理局在大部制改革中會被取消嗎

根據2015年最新的國務院大部制改變藍圖來看,機關事務管理局大部制改革中是在被取消部門列表中的。

國務院直屬機構的調整規劃中明確了「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和國家防腐局並入監察部,成為監察部下屬的國家局」。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以市場經濟宏觀調控、社會服務與管理為主。大部制改革是要解決政府部門機構重疊、職權交叉、政出多門的矛盾,以提高行政效率為目的。

我國現有的27個國務院組成部門大幅合並成大部。而大部制的改革也要配合事業單位的改革進行,事業單位根據職能一部分轉變為企業或民間團體,一部分則轉變為行政機關,並入政府組成部門。

國務院組成部門的調整:

1、發改委進一步收權,轉變發改委職責。徹底取消發改委對微觀管理實務和具體審批事項的職權,逐步將其主要職能轉變為宏觀規劃的制定和研究。將發改委全稱改為國家發展與改革規劃委員會。

2、撤銷科技部。將科技部的科研規劃和管理方面的職能並與教育部,將教育部改為教育科學部。

3、把科技部經濟領域的科技管理職能並入工信部。將工業和信息化部改成工業與信息技術部。

4、將國土資源部的資源管理職能並入環保部,組建環境資源部。

5、將國土資源部的土地規劃與管理職能劃入住建部。

6、將鐵道部並入交通運輸部,在交通部下組建鐵路運輸管理局,負責鐵路建設規劃、鐵路運輸的統一調配和管理。將地方鐵路局改制為鐵路運營企業集團,實現鐵路運輸市場化。

7、將水利部與農業部合並,組建大農業部。

8、將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衛生部合並,組建人口與衛生部。

9、將審計署與監察部合並為檢查審計部。

10、人社部和民政部合並為社會工作部。負責就業、社保、社會救助、社團注冊方面的事務,將行政區劃調整審批的職能劃入發改委。

11、基本保持外交部、國防部、商務部、公安部、國安部、司法部和人民銀行。

12、為保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人民銀行不再屬於國務院組成部門,而是獨立的國家機構,與最高檢、最高法平級。

13、國家安全部降格為國務院直屬機構,改為國家安全總局。

14、將民委、宗教事務局與僑辦、港澳辦、台辦合並,組建和平統一委員會。

國務院直屬機構的調整:

1、將國家稅務總局並入財政部。在地方則取消地方稅務局。

2、將工商總局、質監總局、安監總局與衛生部下屬的葯監局合並,組建國家市場秩序監督管理總局。

3、將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體育總局並入文化部。

4、統計局並入發改委。

5、林業局並入農業部。

6、知識產權局並入科學教育部。

7、旅遊局並入文化部。

8、宗教事務局與民委合並,僑辦、港澳辦、台辦並入,組建港澳台僑和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9、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和國家防腐局並入監察部,成為部委下屬的國家局。

國務院辦事機構調整(擬取消的國務院辦事機構):

1、僑辦、港澳辦、台辦一同並入港澳台僑和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2、法制辦並入司法部。

(4)大部委改革司法部擴展閱讀:

大部制即為大部門體制,即在政府的部門設置中,將那些職能相近的部門、業務范圍趨同的事項相對集中,由一個部門統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從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大部門體制改革始於2008年,中央及各地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大部制改革。2012年11月,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總書記再次提及大部制。2013年3月10日,國務院表明組成部門將減少至25個。

大部門體制:Large department system

十七大報告提出「大部制」改革的思路,是對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新舉措;它可以化解政府部門中存在的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政出多門的矛盾以及許可權沖突,有助於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簡化公務手續和環節,提高政策執行效能;也是國外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普遍實行的一種政府管理模式。

大部門體制是大部門體系和機制的有機統一,缺一不可。大部門體系是一種由核心化的行政決策中樞及其辦事機構、綜合化的政府組成部門、專門化的執行機構三個要素形成的政府組織架構。大部門體系應採取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運行機制。大部門體制的實質是一種政府治理模式。大部門體制改革應該是政府組織架構調整與政府運行機制再造的統一。

特點是擴大一個部所管理的業務范圍,把多種內容有聯系的事務交由一個部管轄,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從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伍』 什麼叫大部制

大部制即為大部門體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門設置中,將那些職能相近的部門、業務范圍趨同的事項相對集中,由一個部門統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從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十七大報告提出「大部制」改革的思路,是對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新舉措;它可以化解政府部門中存在的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政出多門的矛盾以及許可權沖突,有助於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簡化公務手續和環節,提高政策執行效能;也是國外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普遍實行的一種政府管理模式。 [編輯本段]改革核心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 根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務院2008年以前的66個部門中,職責多達80多項,僅建設部門就與發改委、交通部門、水利部門、鐵道部門、國土部門等24個部門存在職責交叉。另外,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管理涉及14個部委。行政職能的錯位和交叉,不僅造成了部門之間扯皮現象多,行政效能低下,過多經濟資源被行政機構自身消耗掉;更重要的是,它無法履行宏觀經濟管理、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職能,無法向民眾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因此,必須對現有政府機構進行有效整合,改變政府機構繁多、職能交叉的現象,通過減少機構數量,降低各部門協調困難,使政府運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場經濟的宏觀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角色定位。而不僅僅是像過去一樣,簡單地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中介組織分開」,雖然這些是政府機構改革中最基礎性的工作。推行大部制同時就意味著政府職能必須以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為己任,從而使得政府權力得以規范,回歸公共服務。 [編輯本段]基本特點特點是擴大一個部所管理的業務范圍,把多種內容有聯系的事務交由一個部管轄,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從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編輯本段]推行過程大部門體製作為政府組織形態變革的重要舉措,涉及面廣,各國在推行過程中都十分慎重,採取了很多辦法來推動改革,以充分發揮大部門體制對改進政府管理的積極作用。
一是多措並舉,合力推進。大部門體制改革是對政府機構的重新組合,需要採取各種方法互相配合。日本政府為了順利推行行政改革,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中央省廳等改革基本法》、《總定員法》、《省廳改革關聯法》、《獨立行政法人個別法》等法律;成立行政改革推進協議會、行政改革推進本部、行政改革推進事務局等專門的機構;擴大民主參與,多次組織專家進行反復論證、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從而使大部門體制的改革方案最終付諸實施。
二是配套改革,體制支撐。為了推行大部門體制,各國進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主要有:設置各種執行機構,大部具有功能綜合性、設置穩定性的優點,直屬機構具有運作靈活性的優點,可以呼應社會變遷對政府職能的新要求,與大部相配套。如英國大約有150個執行機構,日本大約有100個獨立行政法人;加強對大部門的監督,有些國家為此進行了一些制度設計,特別是強調議會的制衡作用,如美國農業部的很多工作就要接受國會農業委員會密切監督。
三是加強協調,注重整合。隨著部門數量的減少和職能的擴大,各個大部具有較為獨立、完整的行政資源和權力系統,容易造成各個大部之間的協調難題,從而影響政府政策的整體性。在促進部門之間協調方面,各國採取的辦法有:通過減少副首相等副職數量、提高部分部長的地位來實現;通過總統和總理完成部門間的協調;通過成立專門委員會或部際聯席會議進行協調。
四是強調技術,注重細節。各國在推進大部門體制改革中,比較重視具體的操作方法,確保改革成功。首先是在選擇什麼樣的部門建立大部門體制,發達國家的經驗是在協調任務重和政策性強的部門實施。比如英國的貿易與工業部,澳大利亞的教育、就業和工作場所關系部就屬此類。其次,在大部領導成員的選配方面,很多國家政府首腦也是頗費思量的,正職往往選擇通才,而副職則以專家居多。再次,統籌部門關系,注重強勢部門和弱勢部門的權力平衡、內部資源分配和人員配置上的平衡。 [編輯本段]改革亮點1.三權分立
加入「決策、執行、監督」分立的意圖,對「三權」進行釐清、分立歸屬,而不僅僅是簡單地把職能相近、業務雷同部門合並或拆減。
2.部門大量合並
將根據政府職能業務的雷同性、共性和重合性合並一些部門,但權力相互監督的部門應該不會融合到一個部門里。
3.徹底塑造公共服務型政府
通過減少機構數量,降低各部門協調困難,使政府運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場經濟的宏觀管理角色定位,徹底塑造公共服務型政府。 [編輯本段]部門調整2008年3月11日公布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國務院將新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設置27個。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2008年3月11日下午3時將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聽取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
這次國務院改革涉及調整變動的機構共15個,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具體內容包括:
——合理配置宏觀調控部門職能。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要減少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集中精力抓好宏觀調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要建立健全協調機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
——加強能源管理機構。設立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國家能源委員會。組建國家能源局,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
——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組建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國家煙草專賣局改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信息產業部、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
——組建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國家郵政局改由交通運輸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國民用航空總局。
——組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建國家公務員局,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組建環境保護部。不再保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組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不再保留建設部。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改由衛生部管理。明確衛生部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責任。
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設置27個。國務院組成部門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5.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6.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8.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10.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13.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14.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1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16.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17.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18.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19.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
20.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2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3.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2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2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26.中國人民銀行
27.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編輯本段]相關介紹改革開放以來的政府機構改革:
1.1982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實行幹部年輕化
1982年的政府機構改革,主要是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實現幹部年輕化,其歷史性進步可用三句話來概括:一是開始廢除領導幹部職務終身制,二是精簡了各級領導班子,三是加快了幹部隊伍年輕化建設步伐。第一次改革之後,國務院各部委正副職是一正二副或者一正四副,部委的領導班子成員的平均年齡從64歲減到60歲,局級幹部的平均年齡從58歲降到50歲。本次改革沒有觸動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政府職能沒有轉變。
國務院各部門從100個減為61個,編制從5.1萬人減為3萬人。
2.1988年――「轉變政府職能是機構改革的關鍵」
1988年的政府機構改革是在推動政治體制改革,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現的,其歷史性的貢獻是首次提出了「轉變政府職能是機構改革的關鍵」這一命題。由於後來一系列復雜的政治經濟原因,這一命題在實踐中沒有及時「破題」,原定於1989年開展的地方機構改革暫緩進行。國務院在調整和減少工業專業經濟管理部門方面取得了進展。如,撤消國家計委和國家經委,組建新的國家計委。撤消煤炭工業部、石油工業部、核工業部,組建能源部。撤消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和電子工業部,成立機械電子工業部。撤消勞動人事部,建立國家人事部,組建勞動部。撤消國家物資局,組建物資部。撤消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組建建設部。撤消航空工業部、航天工業部,組建航空航天工業部。撤消水利電力部,組建水利部。撤消隸屬於原國家經委的國家計量局和國家標准局以及原國家經委質量局,設立國家技術監督局。
國務院部委由45個減為41個,改革後人員編制減少了9700多人。
3.1993年――適應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首次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為我國經濟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後,1993年我國進行了第三次政府機構改革。其歷史性的貢獻在於,首次提出政府機構改革的目的是適應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但從學術觀察的角度,1993年的政府機構改革「目的清楚、目標不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改革任務就是要減少、壓縮甚至撤銷工業專業經濟部門,但從1993年機構設置來看,這類部門合並、撤銷的少,保留、增加的多。如機械電子部合並本來是1988年改革的一個階段性成果,1993年改革時又被拆成兩個部――機械部和電子部;能源部本來是在1988年撤消了三個專業經濟部門的基礎上建立的,1993年改革又撤消能源部,設立了電力部和煤炭部。1993年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是,實行了中紀委機關和監察部合署辦公,進一步理順了紀檢檢查與行政監察的關系。1993年實行中紀委機關和監察部合署辦公的這種做法,是統籌黨政機構設置的重要方式之一。
國務院組成部門、直屬機構從86個減少到59個,人員減少20%。
4.1998年――消除政企不分的組織基礎
鑒於當時機構設置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現實,1998年中央人民政府實施了2008年之前涉及面最廣、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機構改革。1998年改革的目的與目標高度協調。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是目的,盡快結束專業經濟部門直接管理企業的體制是目標。1998年改革歷史性的進步是,政府職能轉變有了重大進展,其突出體現是撤銷了幾乎所有的工業專業經濟部門,共10個:電力工業部、煤炭工業部、冶金工業部、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化學工業部、地質礦產部、林業部、中國輕工業總會、中國紡織總會。
不再保留15個部委,新組建4個部委,3個部委更名。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由原有的40個減少到29個。
5.2003年――目標: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
2003年的政府機構改革,是在加入世貿組織的大背景之下進行的。改革的目的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推進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革目標是,逐步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是,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健全金融監管體制,繼續推進流通體制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和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建設。這次改革重大的歷史進步,在於抓住當時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突出問題,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比如,建立國資委,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銀監會,建立監管體制;組建商務部,推進流通體制改革;組建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調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為國家直屬機構,加強食品葯品安全與安全生產監管。
設立國資委、銀監會,組建商務部、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安監總局,將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改組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組成部門變為28個。 [編輯本段]它山之石研究國外大部門體制的情況和特點,有助於我們深化對大部門體制本質的把握和對其規律的認識,對我國探索實行大部門體制有啟示和借鑒作用。
從政府產生之時,就存在著依據對象進行分工管理的客觀要求。社會生活的復雜性要求公共權力在運行過程中必須有所分工,才能有效地實施管理,也就是實行部門管理體制。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承擔的職責和功能不斷增加,機構數量也將不斷增多,進而出現政府部門管理中交叉、重疊、真空領域不斷增加,產生矛盾和問題。於是,大部門體制應運而生。這就是將政府相關或者相近的職能部門加以整合,加大橫向覆蓋的范圍,將類似的職能盡量集中在一個大的部門中,把原來的部門改編為內設司局或具有一定獨立地位的機構。大部結構通過擴大部門職能或者整合相關部門,把本來是部門和部門之間的關系變為部門內部的關系,這就減少了行政協調成本。因此,大部門體制逐步成為部分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在組織中央政府時的一種選擇。這些國家內閣組成部門一般在11~18個之間,較為精幹,其原因除了政府管得少,實行大部門體制是一個重要因素。
美國聯邦政府在2003年前,內閣長期保持14個組成部門。英國是發達國家中較早實行大部門體制的國家。部門數量維持在18個左右。法國自第五共和國以來,平均每屆政府的部的數量增加到20個左右。隨後開始整合各部門,每屆政府基本穩定在15個部左右。德國聯邦政府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對一些部門進行了跨度較大的整合,形成了大交通、大農業、大保障和大環保的部門模式。日本政府在2002年將原來的1府22省(廳)合並為1府12省(廳)。
處於市場經濟轉型期的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如俄羅斯、阿根廷、印度、印尼、埃及、巴西和南非等國家,中央政府組成部門的機構數量相對較多。實行大部門體制的有俄羅斯和阿根廷,其他幾個國家中央政府組成部門都在20個以上,印度最多,超過40個。在俄羅斯,聯邦政府現有17個部,代表性的大部門有衛生與社會發展部、交通部等,前者統籌負責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勞動就業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多項政府職能,後者則全面負責陸、海、空交通運輸以及國土測繪與制圖等政策和管理。阿根廷政府中最典型的大部門為經濟與生產部和外交、國際貿易和宗教事務部,經濟與生產部主管國內外經濟事務,涉及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
據統計,在各國行政部門中,有三分之一的部門名稱(包括職能)相同,另有三分之一的部門名稱內容接近。這說明各國政府管理的主要職能基本類似,只要是處於同一社會發展階段的國家,就具備了實行大部門體制的條件。

『陸』 內閣機構大部制改革後,設置18個內閣機構的國家是哪些

內閣機構大部制改革後,設置18個內閣機構的國家是英國、法國和韓國。

內閣(cabinet)一詞來源於法語,有「內室」、「密室」之意。內閣作為政府機構始於英國,它是由英國國王的最高咨詢機關(樞密院外交委員會)演變而來。該詞後來被其他國家採用,作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名稱和組織形式。

採用內閣機構大部制的還有義大利、德國、希臘、印度、新加坡等國家。

(6)大部委改革司法部擴展閱讀:

內閣制是以議會為基礎而形成的。內閣的首腦由議會中通過選舉而產生的議員中佔多數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領袖擔任。內閣的成員由內閣的首腦從與其政見相近的議員中挑選,或由參加內閣的各黨派協調分配名額產生,然後提請國家元首任命。國家元首隻是在名義上代表國家,執行些禮儀上的活動,並無實際權力。

國家實際權力在內閣,由內閣代表國家元首向議會負責。國家元首頒布法律、法令和發布文告都必須由內閣首腦或有關閣員簽署。內閣向議會負責,定期向議會報告工作,接受監督。如議會通過對內閣的不信任案,內閣就只有向國家元首提出總辭職,由國家元首任命新的首腦重組內閣,或者是由內閣提議國家元首解散議會,重新進行議會大選,然後,根據大選結果組織內閣。

內閣總攬國家政務,其首腦有權任命所有政府高級官員,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對內、對外的一切重大方針與政策。

『柒』 全國機構大部制改革嗎

法律分析:國務院啟動「大部制」改革:調整變動15個機構,減少4個正部級機構,新組建環境保護部等5個部級機構。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 二、國務院組成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國人民銀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教育部對外保留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牌子。科學技術部對外保留國家外國專家局牌子。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外保留國家航天局、國家原子能機構牌子。自然資源部對外保留國家海洋局牌子。生態環境部對外保留國家核安全局牌子。

『捌』 熱點:大部制改革(1)

ü 熱點概述
大部制即為大部門體制,即為推進政府事務綜合管理與協調,按政府綜合管理職能合並政府部門,組成超級大部的政府組織體制。特點是擴大一個部所管理的業務范圍,把多種內容有聯系的事務交由一個部管轄,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從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2013年3月10日披露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表明,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即將啟動,國務院組成部門將減少至25個。
其中重組部門包括:實行鐵路政企分開;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組建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
改革概念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大部制是社會大轉型中政府保障服務性功能突出、行政色彩淡化的必然選擇。而一個整合了不同部門利益的強勢大部委,其職能也應該適應和體現市場經濟發展和公共行政的管理需求。隨著兩會的來臨,有關大部制改革將會受到社會的更多關注,我們衷心地希望這次大部制改革能夠收到扎扎實實的成效,政府部門都能成為一個個辦事干練、勤政為民的政府。
改革意義
大部制是一種政府政務綜合管理組織體制,其特徵是「大職能、寬領域、少機構」,政府部門的管理范圍廣,職能綜合性強,部門扯皮少。按照黨的十七大精神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而顯現的現實意義。
1.有利於減少職能交叉,完善行政運行機制
我國目前政府組織機構設置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部門過多、職能交叉、權責脫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務院部門之間有80多項職責交叉,例如,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管理涉及14個部委(局)。這種較為典型的「小部制」,既造成部門之間的職責交叉、推諉扯皮,又導致職能分散、政出多門,削弱了政府的決策職能,也不利於集中統一管理。

『玖』 國家大部委將如何合並

國家大部委改革方案已出台
體制改革的方案已經出台並開始徵求各方面意見。此方案對中國現有的27個國務院組成部門要進行大幅合並成大部減少為18個。而大部制的改革同時要配合事業單位的改革一並進行,事業單位根據其職能,一部分轉變為企業或民間團體,一部分則轉變為行政機關,同時並入政府組成部門。其方案主要調整內容有:
一、國務院組成部門的調整
1、國家發改委進一步收權,轉變發改委職責。徹底取消發改委對微觀管理實務和具體審批事項的職權,逐步將其主要職能轉變為宏觀規劃的制定和研究。將發改委全稱改為國家發展與改革規劃委員會。
2、撤銷科技部。將科技部的科研規劃和管理方面的職能並與教育部,將教育部改為教育科學部。
3、把科技部經濟領域的科技管理職能並入工信部。將工業和信息化部改成工業與信息技術部。
4、撤銷國土資源部。將國土資源部的資源管理職能並入環保部,組建環境資源部。原國土資源部的土地規劃與管理職能劃入住建部。
5、撤銷鐵道部。將鐵道部並入交通運輸部,在***下組建鐵路運輸管理局,負責鐵路建設規劃、鐵路運輸的統一調配和管理。將地方鐵路局改制為鐵路運營企業集團,實現鐵路運輸市場化。
6、撤銷水利部。將水利部與農業部合並,組建大農業部。
7、撤銷計劃生育委員會。將計劃生育委員會與衛生部合並,組建人口與衛生部。
8、將審計署與監察部合並。重新定名為監察審計部。
9、將人力資源和社會勞動保障部和民政部合並。重新定名為社會工作部。負責就業、社保、社會救助、社團注冊方面的事務,將原民政部的行政區劃調整審批的職能劃入發改委。
10、基本保持外交部、國防部、商務部、**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和人民銀行。
11、為保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中國人民銀行不再屬於國務院組成部門,而是獨立的國家機構,與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平級。
12、國家安全部降格為國務院直屬機構,改名為國家安全總局。
13、將國家民族委員會、國家宗教事務局與國務院僑辦、港澳辦、台辦合並。重新組建並定名為國家和平統一委員會。
二、國務院直屬機構的調整
1、撤銷國家稅務總局。將原國家稅務總局職能並入財政部。在地方則取消地方稅務局。
2、撤銷國家工商總局、質監總局、安監總局和葯監局。將原國家工商總局、質監總局、安監總局與衛生部下屬的葯監局合並,重新組建並定名為國家市場秩序監督管理總局。
3、撤銷國家廣電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體育總局。將原國家廣電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體育總局並入文化部。
4、撤銷國家統計局。原國家統計局並入發改委。
5、撤銷國家林業局。原國家林業局並入農業部。
6、撤銷國家知識產權局。原知識產權局並入教育科學部。
7、撤銷國家旅遊局、文物管理局。原國家旅遊局和文物管理局並入文化部。
8、撤銷國家宗教事務局。原國家宗教事務局與國家民委合並;國務院僑辦、港澳辦、台辦並入,重新組建並定名為港澳台僑和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9、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和國家防腐局並入監察部,成為監察部下屬的國家局。
三、國務院辦事機構調整(擬取消的國務院辦事機構)
1、國務院僑辦、港澳辦、台辦一同並入港澳台僑和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2、國務院法制辦並入司法部。
3、國務院研究室的規劃職能並入發改委,文件起草職能並入國務院辦公廳。
4、國務院新聞辦、國家檔案局並入國務院辦公廳。
四、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調整
1、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並入國家發改委。
2、新華社實行企業制度改革。
3、合並地震局和氣象局。組建地震與氣象研究中心,定義為官辦科研機構。
4、中科院、工程院和社科院不再作為事業機構,轉制為官辦科研機構。
5、合並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組建國家金融業監督管理總局,成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之一。
6、撤銷電監會,成立新的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家能源監督管理總局。
7、將社保基金會和自然基金會進行企業化轉制。
五、國務院管理的國家局調整
1、將國家**局劃歸司法部管理。
2、將國家糧食局劃歸農業部管理。
3、撤銷國家能源局。將能源開發規劃職能劃入環境資源部,將能源價格監管職能劃入新成立的能源監督管理總局。
4、中國民用航空局改為國家民用航空局。
5、國家食品**監督管理局劃入新設立的國務院直屬機構市場監督管理局。
6、將煤監局並入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拾』 十八大後合並什麼單位

十八大後合並和新組建單位如下:

一、組建自然資源部,不再保留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二、組建生態環境部,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

三、組建農業農村部,不再保留農業部。

四、組建文化和旅遊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國家旅遊局。

五、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不再保留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不再設立國務院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六、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

七、組建應急管理部,不再保留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八、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

九、重新組建司法部,不再保留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拓展資料:

中共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改革

一、新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司法部)、中央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在審計署)、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設在教育部)。

二、更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中央財經委員會、中央網路安全與信息化委員會、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分別單設相應的辦公室。這四個,此前是領導小組,我們都聽過。

三、辦事機構歸口: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屬於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但是其辦事機構,也就是「中編辦」,歸口中組部管理。

四、不再單設:中央維護海洋權益工作領導小組,職責由中央外事委員會及其辦公室承擔,在中央外事辦內設維護海洋權益工作辦公室。

五、辦事機構變更: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新成立的農業農村部。

熱點內容
陝西三井律師 發布:2024-11-01 17:37:04 瀏覽:254
申請法律援助的範文 發布:2024-11-01 17:23:43 瀏覽:32
法與社會上海交通大學 發布:2024-11-01 17:15:20 瀏覽:413
人民法院網發公告 發布:2024-11-01 17:08:40 瀏覽:384
雷州鄭法官 發布:2024-11-01 17:03:35 瀏覽:347
反恐條例視頻 發布:2024-11-01 16:47:14 瀏覽:36
黃汝榮法官 發布:2024-11-01 16:47:06 瀏覽:136
制度分為規章制度和 發布:2024-11-01 15:51:14 瀏覽:461
東莞勞動法內容 發布:2024-11-01 15:02:46 瀏覽:968
欠條怎麼寫有法律效力樣板 發布:2024-11-01 14:45:03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