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司法解釋
『壹』 非法采礦罪的司法解釋是什麼
法律分析:非法采礦罪,是指違反礦產資源保護法的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的,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經責令停止開采後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行為。
【法律依據】:《關於辦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實施非法采礦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一)開採的礦產品價值或者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在十萬元至三十萬元以上的;(二)在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采礦,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或者在禁采區、禁采期內采礦,開採的礦產品價值或者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在五萬元至十五萬元以上的;(三)二年內曾因非法采礦受過兩次以上行政處罰,又實施非法采礦行為的;(四)造成生態環境嚴重損害的;(五)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實施非法采礦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一)數額達到前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標准五倍以上的;(二)造成生態環境特別嚴重損害的;(三)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貳』 誰能告訴我《礦產資源法》第三十五條的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三十五條的司法解釋為:
國家對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實行積極扶持、合理規劃、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鼓勵集體礦山企業開采國家指定范圍內的礦產資源,允許個人採挖零星分散資源和只能用作普通建築材料的砂、石、粘土以及為生活自用採挖少量礦產。
礦產儲量規模適宜由礦山企業開採的礦產資源、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和國家規定禁止個人開採的其他礦產資源,個人不得開采。
國家指導、幫助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不斷提高技術水平、資源利用率和經濟效益。
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地質工作單位和國有礦山企業應當按照積極支持、有償互惠的原則向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提供地質資料和技術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三十六條 國務院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開辦的礦山企業礦區范圍內已有的集體礦山企業,應當關閉或者到指定的其他地點開采,由礦山建設單位給予合理的補償,並妥善安置群眾生活;也可以按照該礦山企業的統籌安排,實行聯合經營。
第三十七條 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應當提高技術水平,提高礦產資源回收率。禁止亂挖濫采,破壞礦產資源。集體礦山企業必須測繪井上、井下工程對照圖。
第三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指導、幫助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進行技術改造,改善經營管理,加強安全生產。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范圍采礦的,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的,責令停止開采、賠償損失,沒收采出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單位和個人進入他人依法設立的國有礦山企業和其他礦山企業礦區范圍內采礦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叄』 非法采礦罪兩高司法解釋
非法采礦罪兩高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聯合下發《關於辦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解釋》)
《解釋》共十六條,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非法采礦罪、破壞性采礦罪的定罪量刑標准;二是非法采砂行為的定性處理和入罪標准;三是礦產資源犯罪所涉及的從重處罰、單位犯罪、共同犯罪、術語界定、價值認定等實體問題和違法所得、犯罪工具的處理及專門性問題鑒定等程序問題。
《解釋》明確了非法采礦的定罪量刑標准。按照《解釋》,五類情形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一是開採的礦產品價值或者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在十萬元至三十萬元以上的;二是在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采礦,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或者在禁采區、禁采期內采礦,開採的礦產品價值或者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在五萬元至十五萬元以上的;三是二年內曾因非法采礦受過兩次以上行政處罰,又實施非法采礦行為的;四是造成生態環境嚴重損害的;五是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解釋》還明確了破壞礦產資源犯罪的從寬處理情形,規定「實施非法采礦犯罪,不屬於『情節特別嚴重』,或者實施破壞性采礦犯罪,行為人系初犯,全部退贓退賠,積極修復環境,並確有悔改表現的,可以認定為犯罪情節輕微,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對受僱傭為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犯罪提供勞務的人員,除參與利潤分成或者領取高額固定工資的以外,一般不以犯罪論處」。
『肆』 最新司法解釋:非法采礦罪該如何定罪量刑
兩高《關於審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為依法懲處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犯罪活動,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就審理這類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非法采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經責令停止開采後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以非法采礦罪定罪處罰:
(一)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
(二)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
(三)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
第二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本解釋第一條第(一)項規定的「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
(一)無采礦許可證開采礦產資源的;
(二)采礦許可證被注銷、吊銷後繼續開采礦產資源的;
(三)超越采礦許可證規定的礦區范圍開采礦產資源的;
(四)未按采礦許可證規定的礦種開采礦產資源的(共生、伴生礦種除外);
(五)其他未取得采礦許可證開采礦產資源的情形。
第三條 非法采礦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數額在5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造成礦產資源破壞」;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
第四條 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破壞性采礦罪中「採取破壞性的開采方法開采礦產資源」,是指行為人違反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查批準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開采礦產資源,並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行為。
第五條 破壞性采礦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
第六條 破壞性的開采方法以及造成礦產資源破壞或者嚴重破壞的數額,由省級以上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出具鑒定結論,經查證屬實後予以認定。
第七條 多次非法采礦或者破壞性采礦構成犯罪,依法應當追訴的,或者一年內多次非法采礦或破壞性采礦未經處理的,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數額累計計算。
第八條 單位犯非法采礦罪和破壞性采礦罪的定罪量刑標准,按照本解釋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九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在5萬元至10萬元、30萬元至50萬元的幅度內,確定執行本解釋第三條、第五條的起點數額標准,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伍』 最新司法解釋非法采礦罪該如何定罪量刑
法律分析: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的,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經責令停止開采後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四十三條 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或者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採取破壞性的開采方法開采礦產資源,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二十條的司法解釋
第二十條
非經國務院授權的有關主管部門同意,不得在下列地區開采礦產資源: (一)港口、機場、國防工程設施圈定地區以內; (二)重要工業區、大型水利工程設施、城鎮市政工程設施附近一定距離以內; (三)鐵路、重要公路兩側一定距離以內; (四)重要河流、堤壩兩側一定距離以內; (五)國家規定的自然保護區、重要風景區,國家重點保護的不能移動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所在地; (六)國家規定不得開采礦產資源的其他地區。
『柒』 非法采礦罪司法解釋的理解與使用
法律分析:非法采礦罪司法解釋對非法采礦罪的行為方式以及「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標准予以明確。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非法采礦,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法律、行政法規有關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的規定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規定的「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第二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未取得采礦許可證」:(一)無許可證的;(二)許可證被注銷、吊銷、撤銷的;(三)超越許可證規定的礦區范圍或者開采范圍的;(四)超出許可證規定的礦種的(共生、伴生礦種除外);(五)其他未取得許可證的情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或者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採取破壞性的開采方法開采礦產資源,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捌』 礦業權的法律概念
礦產資源能夠進入法學研究的視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是一種法律上的物。法律不僅規制人類生產生活中的物,也需要對自然界的物進行規制,尤其是在其進入人類社會的物質生產和消費系統之中。作為物的礦產資源在進入這個生產和消費系統中時,體現著人類對物的效用如何佔有、使用、收益和分配,關系著人和人間的巨大利益。法律在這種巨大的利益關系中,不可能漠然視之。
分析文獻可知,在礦業領域沒有一套成熟的法律概念。長期以來,在礦業經營、資源管理、法學研究中人們用不一致的概念體系分析和表達著相關權利。礦業在人類文明歷史上已經存在幾千年的歷史,但是將礦業與法律聯系起來、與權利聯系起來卻是近代以來的事情。礦業權概念的形成和確定的過程,就是礦業相關權利在社會中生長和發育的過程。
在當前,多數法學研究者用探礦權和采礦權這一對概念來分析和表達礦業中的主要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三條中明確規定:「勘察、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分別申請,經批准取得探礦權、采礦權,並辦理登記;但是,已經依法申請取得采礦權的礦山企業在劃定的礦區范圍內為本企業的生產而進行的勘查除外。國家保護探礦權和采礦權不受侵犯,保障礦區和勘查作業區的生產秩序,工作秩序不受影響和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第六條規定:「《礦產資源法》及本細則中下列用語的含義:探礦權,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許可證規定的范圍內,勘查礦產資源的權利。取得勘查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個人稱為探礦權人。采礦權,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礦許可證規定的范圍內,開采礦產資源和獲得所開採的礦產品的權利。取得采礦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個人稱為采礦權人。」
從上述法律法規條文中可知,探礦權和采礦權的在法律中有明確規定,並對其含義作了明確的法律解釋。基於國家的明文規定,法學界在對礦業法律問題進行探討時,通常也在這兩個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學理的探討。在這兩個概念中,法學界人士似乎更加青睞采礦權這個概念,多數民法教材在物權部分的敘述中往往提及采礦權這一概念,並試圖通過這個概念來說明一些特別的物權的存在。對於探礦權,多數民法學者沒有進行過系統論述。
但對這兩個概念的上位概念卻始終沒有一個多數人認可的概念,在礦業法律中也沒有明確的表述。在論及礦業相關權利時,學者們通常使用礦業權或者礦權這兩個並沒有被相關法律制度所確認和解釋,但是卻被學者所廣泛採用的概念。多數學者將這兩個概念混同使用,認為礦權是礦業權的簡稱。但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兩者有不同內涵和外延,在使用上進行排他使用,也就是只使用其中一個。下面介紹和分析一些學者的概念:
《論礦業權出讓的法律原則》中認為:「礦業權是礦山企業依法經國家批准對礦產資源進行勘查、開采,將礦產資源加工成礦產品進行銷售,取得一定收益的權利。礦業權分為探礦權和采礦權。」。《對現行礦權法律制度實施的反思和建議》中認為:「礦權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依法享有的,在一定的區域和期限內,進行礦產資源勘查和開採的權利,即探礦權和采礦權。」以上兩位學者認為礦業權和礦權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達,並且認為礦(業)權由探礦權和采礦權組成。可以說國內多數學者是在這一理解層面上使用礦業權和礦權兩個概念的。但也有學者認為,礦業權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概念,並不是探礦權和采礦權的簡單相加。他們認為礦業權是一個權利束,是由一系列相關權利組合而成的。有些學者把探礦權和采礦權直接設定一個礦權;有的學者把探礦權分為排他性探礦權和非排他性探礦權,再加上采礦權而構成三類;還有的在兩類探礦權和采礦權的基礎上又加上一個礦產評議權.所以成為四分法。還有學者認為,礦業權的概念和礦權的概念不能互換,並且認為,在與礦相關權利中研究中,採取礦權的表述最為合適,也最能概括因礦這一特定物而產生的權利群。礦權是指因礦而產生的權利的總稱。礦權是一組權利的集合和總稱,礦權包括所有權、探礦權和采礦權等。
『玖』 非法采礦罪量刑標准及司法解釋
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的,經責令停止開采後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行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的,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經責令停止開采後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