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部監獄改革

司法部監獄改革

發布時間: 2022-05-28 01:57:56

Ⅰ 如何理解我國的監獄工作方針

監獄的概念:監獄是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執行刑罰,實施懲罰與改造的國家刑罰執行機關
監獄的特徵:階級性、懲罰性、封閉性
監獄的性質:⑴監獄是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 ⑵監獄是人民民主專政的機關
監獄的任務:⑴執行刑罰 ⑵懲罰和改造罪犯 ⑶預防和減少犯罪
監獄的管理體制的概念:監獄的管理體制是指在監獄工作中實行的關於監獄的管理組織層級及其管理許可權劃分和監獄機構設置的組織管理制度。
監獄的管理體制:集中統一領導與分級管理相結合
監獄的管理機關: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監獄管理局 監獄管理分局
監獄的分類:
⑴重刑犯監獄——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
⑵中刑犯監獄——5~10年有期徒刑
⑶輕刑犯監獄——5年以下有期徒刑
⑷女子監獄
⑸短刑犯監獄
⑹未成年犯管教所——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以教育改造為主,以學習文化和生產技能為主,實行9年義務教育
監獄的內部管理:實行黨委領導下的監獄長負責制
內部管理的特徵:⑴我國監獄實行的是集中統一領導與分級管理相結合的管理原則
⑵監獄管理實行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管理體制
⑶堅持當對監獄工作的絕對領導,監獄實行黨委領導制度
監獄的組織機構:設監獄長一人,副監獄長若幹人
工作機構:刑罰執行科、獄政管理科、教育改造科、生活衛生科、政治處、財務科、獄內偵查科(僅限於大型監獄)
監獄工作方針的概念:監獄工作方針是國家為監獄刑罰執行、懲罰與改造罪犯工作確定的指引監獄工作方向和目標的總體性規定
監獄工作方針的涵義:一監獄工作方針是由黨和國家所確定的監獄工作的總方向和指導原則
二監獄工作方針的精神貫穿於監獄工作實踐和監獄法律規范之中
三監獄工作方針是在不斷發展完善的
監獄工作方針的演變:
一「三個為了」的方針:大批應判徒刑的犯人,是一個很大的勞動力。為了改造他們,為了解決監獄的困難,為了不讓判處徒刑的反革命分子坐吃閑飯,必須立即著手組織勞動改造工作
二「兩個結合」的方針:勞動改造機關對於一切反革命犯和其他刑事犯,所施行的勞動改造,應當貫徹懲罰管制與思想改造相結合,勞動生產與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方針。
三「改造第一,生產第二」的方針:把大多數罪犯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是監獄首要的、第一位的政治任務,在完成罪犯改造政治任務的同時,通過組織罪犯生產勞動,為社會創造一定的物質財富和經濟利益,是第二位的,是為改造罪犯的政治任務服務的。
現行監獄工作方針的基本內容:
一「以改造人為宗旨」是監獄工作的總體要求。監獄工作的基本職能和任務是懲罰和改造罪犯。懲罰罪犯的社會價值基礎是公正,改造罪犯的社會價值基礎是功利。
二「懲罰與改造相結合」是我國監獄實現監獄工作宗旨的根本途徑。其基本要求:監獄依法對罪犯實施以思想轉變為目的,包括管理、勞動、教育等各種手段在內的有系統的改變犯罪思想、矯正犯罪惡習的活動,這種活動是在懲罰的前提下進行,其目的是將罪犯轉變成為守法公民。 對二者相結合的要求:在監獄的刑罰執行活動中,懲罰罪犯與改造罪犯二者同時並舉,努力把握好二者的結合點。
監獄工作的原則:一懲罰與改造相結合的原則 二教育與勞動相結合的原則 三人道主義的原則 四社會協助的原則 五個別化的原則
懲罰與改造想結合原則的要求:懲罰管制與思想改造相結合就是使監獄的兩項任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罪犯依法懲罰、嚴格監管,這項工作做得越好,監獄的監管秩序越穩定,對罪犯接受改造就越有利。否則,如果罪犯感受不到刑罰的威嚴,監管改造秩序混亂,對罪犯的改造也難於進行。對罪犯依法進行思想改造,促進其認罪悔罪、痛改前非,早日實現向守法公民的轉化,則促進懲罰管制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二者的結合越密切,對監獄工作的發展越有利。在監獄工作中,偏廢任何一方或者兩項工作沒有有機結合,都會給監獄工作帶來重大影響。
教育與勞動相結合原則的要求:一發揮教育的先導和知識的啟迪作用 二重視勞動的實踐檢驗 三二者互為補充,相互滲透
人道主義原則的要求:一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 二要把罪犯當公民看待 三要為罪犯創造一個改惡從善、悔過自新、有利於養成良好習慣的環境氛圍。
社會協助原則的要求:一以監獄為主 二監獄應當積極協調社會力量參與對罪犯的教育改造
監獄工作個別化原則的基本精神:針對改造對象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進行管理、教育。
貫徹監獄工作原則應注意的問題:一不能用原則代替法律 二能用感情代替原則 三在監獄工作中,以監獄工作的個別化原則為武器,做好罪犯改造工作,充分發揮監獄工作的個別化原則在改造罪犯成為守法公民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監獄人民警察的概念:監獄人民警察是指從事監獄管理、執行刑罰、改造犯罪工作的人民警察。
監獄人民警察的特徵:一功能特殊性 二角色多重性 三任務艱巨性 四環境特定性
監獄人民警察的地位:一監獄人民警察在國家中的地位。
監獄警察是國家公共權力構成的物質體現,是國家暴力機構的重要部分,是國家力量結構中不可缺少的強制工具。
二監獄人民警察的社會地位。
監獄的管理人員是人民警察,監獄的人民警察依法管理監獄,執行刑罰,對罪犯進行教育改造等活動,受法律保護。在監獄這個特殊場所,監獄人民警察的法律地位就在於代表國家對罪犯行使刑罰執行權,行使特殊的管理職能。
三監獄人民警察在監獄工作中的地位。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監獄人民警察在監管改造罪犯工作中處於執法者、管理者、教育者的地位。
監獄人民警察的作用:
一政治作用,主要表現為對國家安全和政權的維護與鞏固。
二社會作用,只要表現為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的保障與促進。
三法律作用,主要表現為通過執行刑罰發揮實現刑罰目的的作用。
監獄人民警察的素質要求:
一政治素質 二知識素質 三心理素質 四身體素質 五能力素質
監獄人民警察的政治素質的內容:
一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二要有強烈的事業心
三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監獄人民警察的知識素質包括的內容:
一基礎知識 二專業知識 三相關知識
監獄人民警察的心理素質的內容:
一抑邪匡正的情感
二矢志不移的信念
三剛毅堅強的意志
四沉浮不驚的品格
監獄人民警察的身體素質的內容:
一力量素質 二速度素質 三耐力素質 四柔韌素質 五靈敏素質
監獄人民警察的能力素質的內容:
一組織管理能力 二分析判斷能力 三表達能力 四社交能力 五防衛能力 六改革創新能力
監獄人民警察禁止性行為的內容:
一不得索要、收受、侵佔罪犯及其親屬的財物
二不得私放罪犯或者玩忽職守造成罪犯脫逃
三不得刑訊逼供或者體罰、虐待罪犯
四不得侮辱罪犯的人格
五不得毆打或者縱容他人毆打罪犯
六不得為謀取私利,利用罪犯提供勞務
七不得違反規定,私自為罪犯傳遞信件或物品
八不得非法將監管罪犯的職務交予他人行使
九不得有其他違法行為

監獄人民警察的考核制度:
監獄人民警察的考核,是監獄根據管理許可權按照國家公務員考核的內容、標准、程序和方法,對監獄人民警察的思想品德、工作成績、工作能力及工作態度等方面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察和評價。
一考核的原則:⑴客觀公正原則
⑵民主公開原則
二考核的內容:主要包括德、能、勤、績四個方面,重點考察在執行國家法規中的表現和工作實績。
三考核的方法:⑴領導考核與群眾考核相結合
⑵時考核與定期考核相結合
⑶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
四考核的等次: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
五考核的程序:准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
錄用人民警察的原則:
公開考試原則 嚴格考核原則 擇優錄取原則
錄用人民警察的條件:
政治條件 文化條件 自然條件
監獄人民警察教育培訓的種類:
崗前培訓 晉升培訓 專門業務教育培訓
罪犯的概念:監獄學意義上的罪犯,是指因實施犯罪行為而被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並在監獄內接受懲罰和改造的犯人。
罪犯的特徵:
一罪犯是犯罪行為的實施者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者。
二罪犯被判處的刑罰限於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和有期徒刑。
三罪犯在監獄內服刑並接受改造。
四罪犯是監獄行刑法律關系的主體。
我國罪犯的法律地位:
罪犯的法律地位是指罪犯作為監獄行刑法律關系的主體,在服刑期間依法應當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資
格。
一罪犯是人 二罪犯是公民 三罪犯是犯了罪的公民
罪犯的權利義務:
一罪犯權利和義務的特定性
二罪犯權利的不完整性
三罪犯義務的刑事強制性
四罪犯權利和義務的可變性
我國罪犯享有的基本權利:
一生命權和健康權
二人格尊嚴和人身安全權
三財產權和繼承權
四婚姻家庭權利
五政治權利
六宗教信仰自由權
七社會經濟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權利
八申訴、控告、檢舉及訴訟相關權利
九其他權利
我國罪犯權利保障機制的主要內容:
一物質保障 二制度保障 三組織保障 四司法保障 五監督保障
我國罪犯應履行的義務:
一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義務
二遵守監規紀律的義務
三服從監獄人民警察依法管理的義務
四有勞動能力的罪犯,有參加勞動的義務
五接受思想、文化和技術教育的義務
六愛護國家財產,保護公共設施的義務
七維護正常改造程序,自覺接受改造義務
八檢舉違法犯罪活動的義務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罪犯構成的概念
罪犯構成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內,罪犯整體內部各種犯罪類型及其數量之間的比例關系。
罪犯構成變化經歷的三個階段:
一新中國成立至20世紀60年代初為第一個時期
二20世紀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為第二個時期
三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為第三個時期
押犯「三多三少」的內容:
一普通刑事犯多,反革命犯少
二罪犯出生於勞動人民家庭的多,出身於剝削階級家庭的少
三青少年犯多,中老年犯少
明確罪犯法律地位的意義:
一明確罪犯的法律地位,是監獄工作法治化的必然要求。
二明確罪犯的法律地位,是正確執行刑罰、有效改造罪犯的前提。
三明確罪犯的法律地位,有利於保障罪犯權利。
刑罰執行的概念:
刑罰執行是指監獄執行人民法院生效刑事判決的程序性內容,包括收監、減刑、假釋、對罪犯服刑期間
又犯罪的處理、暫予監外執行、釋放等。
刑罰執行的原則:一依法執行原則 二服從於懲罰與改造罪犯的原則 三刑罰執行個別化原則
收監的概念:收監是指監獄依法收押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罪犯的一種刑罰執行
活動。
收監的條件:一般條件:一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
二人民法院的判決書
三執行通知書
四結案登記表
身體條件:有嚴重疾病需保外就醫的及懷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暫不收監
收監的程序:⑴審查法律文書 ⑵身體檢查 ⑶人身與物品檢查 ⑷入監登記 ⑸通知家屬
申訴的概念:申訴是指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認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在認定事實或者適用法律方面有錯誤而向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提出重新處理的要求。
監獄保護罪犯申訴權的措施:
一監獄在刑罰執行中,如果罪犯提出申訴,應當轉請人民檢察院或原判人民法院處理
二對罪犯的申訴材料,監獄應及時轉遞,不得扣壓
三監獄設立犯人申訴箱,接受犯人申訴材料,申訴箱由專人開箱處理
四對罪犯申訴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認為罪犯申訴一律為不認罪服法
監獄對罪犯控告、檢舉的處理要求:
一控告:⑴罪犯寫給監獄的上級機關和司法機關的信件,不受檢查
⑵罪犯的控告材料,監獄應當及時轉遞,不得扣壓
⑶對罪犯提出的控告材料,監獄應當及時處理或者轉送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處理
⑷監獄設立檢舉、控告箱,接受罪犯的檢舉、控告材料,檢舉]控告箱由專人開箱處理
二檢舉:根據監獄法的規定,對罪犯提出的檢舉材料,監獄應當及時處理或者轉送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
院處理,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應當將處理結果通知監獄。
暫予監外執行的概念:
暫予監外執行是指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由於其符合法定情形,有關機關決定暫不收監或者
收監以後又決定改為暫時監外服刑,由公安機關執行的刑罰執行制度。
暫予監外執行的條件:
一對象條件: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的罪犯,不含無期徒刑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犯
二實體條件:⑴罪犯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⑵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⑶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
減刑的概念:減刑是指對於被判處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依法將原判刑罰予以適當減
輕的刑罰執行制度。
減刑的種類:可以減刑、應當減刑
無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犯減刑的條件和程序:
一條件:⑴可以減刑——確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現
⑵應當減刑——重大立功表現
二程序:⑴減刑的提請(集體評議—專職部門審查—提請減刑假釋委員會評審—公示—審議評定——提請——特殊審核
⑵提請減刑的通報
⑶減刑的審理
⑷減刑的司法監督
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罪犯的減刑條件和程序:
實質條件:罪犯在緩期執行期間沒有故意犯罪,減為無期徒刑
有重大立功表現,罪犯可以被減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程序:監獄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罪犯的減刑,應在罪犯緩刑期滿之後及時提出建議,報經省、自治
區、直轄市監獄管理機關審核同意後,提請罪犯服刑地的高級人民法院裁定。
假釋的概念:假釋是指根據法律規定對符合條件的被判處無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的罪犯,附條件提前釋放的一種刑罰執行制度。
假釋的條件和程序:
適用對象: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且在獄內服刑的罪犯
時間條件: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
執行十年以上可以適用假釋
行為條件:罪犯確有悔改表現,假釋後不致危害社會的,可以假釋
程序:⑴關於假釋的提請:集體評議、專職部門審查、提請減刑假釋委員會評審、公示、審議決定、提請、特殊審核
⑵關於假釋的通報
⑶關於假釋的審理
⑷關於假釋的司法監督
刑罰執行的社會監督的要求:
逐步減少對新聞媒體采訪范圍的限制,推行獄務公開制度,將罪犯權利、減刑條件與程序、假釋的條件
與程序、暫予監外執行的條件與程序等公之於眾,讓包括罪犯、罪犯親友在內的人群了解刑罰執行中的
監獄的許可權及運作、罪犯的權利等,主動將自己納入社會監督的范圍。
處理罪犯服刑期間犯罪的原則和程序:
原則:罪犯在服刑期間故意犯罪的,依法從重處罰。罪犯在服刑期間,不但不悔改,反而繼續違法犯罪,
這說明罪犯的惡習很深,人身危險性很大,應當受到法律更加嚴厲的制裁。
程序: 根據法律規定對罪犯在監獄內犯罪的條件,由監獄進行偵查。偵查終結後,寫出起訴意見書或者 不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人民檢察院處理。
如果罪犯所犯新罪是在捕回後被發現的,按對罪犯在獄內犯罪的條件的程序辦理,由罪犯服刑地
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罪犯所犯新罪是在犯罪地被發現的,由犯罪地公安機關偵查,按刑事訴訟法
規定程序辦理,由罪犯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轄
罪犯被判決後,原則上仍應送回原服刑監獄執行
釋放的概念:釋放是監獄依照法律規定,解除服刑人的監禁,恢復其人身自由的刑罰執行活動。
釋放的種類:⑴刑滿釋放 ⑵裁定釋放 ⑶特赦
刑滿釋放的程序:⑴出監教育 ⑵安置准備 ⑶辦理釋放審批手續

Ⅱ 司法部對監獄有了新的文件可以減刑的是嗎

不會的,減刑要有法律依據的,司法部的文件只是行政規章,和法律相抵觸是無效的,不具備法律效力,因此依據它來減刑是不可能的。法制要有法來規制。

Ⅲ 監獄教育改造罪犯

監獄體制改革以來,監獄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監獄的硬體設施普遍有了改善,監獄民警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文明執法意識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卻在執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出現了,那就是罪犯的教育改造質量是否也在跟隨著監獄體制的改革而有了較大的提升?困擾著基層監獄民警心中的疑問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答:監管條件的改善,是否必然導致教育改造質量的提升?筆者認為,教育改造與勞動改造和獄政管理一道,向來被作為監獄改造罪犯的三大法寶,當前監獄對罪犯的改造過程中,比較重視監管安全與穩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使罪犯的勞動改造現場由室外向室內轉移,管理制度更加科學和規范,可是教育改造的質量問題,卻由於自身的抽象性以及衡量標準的不確定性,始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筆者試圖分析當前教育改造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剖析這些問題發生的根源,並根據科學發展觀,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當前教育改造工作存在的問題
《監獄法》第三至五條規定,「監獄對罪犯實行懲罰和改造相結合、教育和勞動相結合的原則,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監獄對罪犯應當依法監管,根據改造罪犯的需要,組織罪犯從事生產勞動,對罪犯進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術教育。監獄的人民警察依法管理監獄、執行刑罰、對罪犯進行教育改造等活動,受法律保護。」對罪犯進行教育改造,既是監獄的權利,又是監獄的義務。監獄應當根據相關的法律規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管理制度,在上級機關的組織指導下,開展對罪犯的教育改造活動。《監獄法》以及司法部出台的《監獄教育改造工作規定》和《教育改造罪犯工作綱要》對教育改造工作制定了較為具體的規定。監獄要堅持「以改造人為宗旨」,將曾經是小康社會建設破壞力量的犯罪分子,改造成為守法公民,使之重新成為小康社會建設的參與者、推動者。可以說,當前的教育改造工作是在依法、有序、規范、探索的狀況下開展的。然而,不可否認,教育改造工作仍然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具體說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改造與勞動改造之間依然存在著較大的矛盾沖突。

監獄體制改革之前,監獄為了生存發展,在特定的環節特別是在國家財政撥款遠不能到位的情況下,監獄為了獲取最大的利潤效益,基本上都採用充分安排生產勞動時間盡可能讓罪犯參加勞動,因此教育學習時間自然而然讓位於勞動,即使勞動之餘也會受限於生產任務的影響,盡管司法部反復以法律的形式對罪犯學習做了規定,但學習仍根本上談不上效果。近年來,這些現象有所改變,但是,監獄對勞動改造的重視程度依然要高於對教育改造的重視程度。如監獄民警的工作,大部分時間是在勞動改造現場完成的。在這種情況下,罪犯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接受勞動以外的教育,更惶論教育改造質量的提高。教育改造與勞動改造之間的矛盾沖突,還體現在二者的絕對分工上。罪犯勞動改造時,不接受教育改造;主管教育改造的民警,很少綜合考慮罪犯的勞動改造表現;罪犯的教育改造表現不好,不影響勞動改造的積分;罪犯只要勞動改造表現好,照樣可以獲得應有的表揚與獎勵。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罪犯對教育改造與勞動改造的觀點明顯持有功利主義色彩,能夠拚命地去獲取勞動改造的積分,卻放鬆法律、思想意識、道德觀念上的學習,視教育改造為畏途,甚至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近年來,頑固犯、危險犯的大量存在,都是放鬆教育改造所造成的結果。

2、監管安全的重壓制約了教育改造的長遠發展。

監獄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既是監獄的生命線,也是監獄維護社會穩定的職能。對罪犯實施教育改造隱含著正義價值,但是部分監獄領導和民警缺乏正確的處理監管改造的關系,在主觀意識上把安全首位意識片面地理解為只要監管工作抓住穩定,不跑人,不出事故,教育只要起到輔助作用就行了,忽視了教育改造工作的長效治本的作用。近年來由於不穩定因素給監獄工作帶來的壓力,促使監獄把精力集中放在「三防」和確保「五無」事故上,以實現司法部的要求。教育服從監管,監獄工作確保監管安全為前提。在治標與治本的問題上部分領導和民警思想意識不清,為了完成任務,片面追求入學率、到課率和及格率的量化效果,為了保住安全盡量採取獄內集體教育,丟棄了教育改造的長效機制,由於罪犯自身文化水平和獄內條件的限制,罪犯在文化知識教育中無法獲得知識收益。在教育改造的方法與形式上,強制性的教育手段,缺乏科學的、嚴謹的、充滿活力的機制,為了檢查驗收都要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精心准備各種考核資料的要求下,只能搞閉門造車的形式教育,根本無法正常發揮出罪犯出獄後在社會上的就業技能,這種虛假的教育狀況直接導致罪犯出獄後就業和生活存在著極大問題。

3、教育改造質量的評估標准不很科學。

罪犯改造質量評估,是對罪犯在監獄及社會力量的教育改造下所發生的預期變化的程度或達到的狀態所進行的評議和估價。其實質是對監獄改造罪犯工作全方位、多層次的立體檢驗,是對監獄工作整體效能與改造罪犯工作作一個科學的分析與評判,是通過各種相關因素與變化結果的因果考察,對監獄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及其原因,並通過信息反饋和督促,用以指導和調整今後的工作方向和工作要點。當前教育改造質量的評估標准不很科學之處,主要體現在評估方法不科學和可操作性不強。對教育改造質量評估的一個重要結果是對罪犯更好的進行教育與管理,如對罪犯進行不同的分級處遇與管理,可是依據現行的評估標准所得出的結果卻往往不具有說服力,容易產生比較大的偏差。另外,現行的教育改造質量評估體系可操作性不強,過於抽象,對眾多的罪犯進行評估後所得出的結論差異性不大,難以被監獄民警當作重要依據來開展工作。

4、教育改造工作中參與各方積極性不高。

教育改造工作的參與各方主要包括提供教育改造條件的監獄、施與教育的監獄民警以及接受教育改造的服刑人員。當前監獄工作中存在著重生產、輕改造、重監管、輕教育的現象,有些監獄片面地強調監管安全,各項工作都為了確保無脫逃、無重大安全事故的「零指標」來開展,認為監管設施條件上去了,教育改造工作就必然上去了,沒有認識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部分監獄民警也認為只要完成了自己工作時的「八個小時」就行了,沒有必要去考慮其他的事情,至於教育改造工作,應當由搞管教的民警去思考。很多服刑人員也認為教育改造是空泛的事情,沒有勞動改造重要,想獲得表揚、減刑,關鍵在於勞動改造的表現要好。對於教育的內容,也沒有任何興趣。長此以往,教育改造工作就成了一件紙面上的事情,說得多,做得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應付上級的檢查。

二、為什麼要以科學發展觀來提升教育改造質量

黨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十六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黨的十七大以來,全面貫徹落實和踐行科學發展觀,成了各級司法行政機關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務。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就監獄工作而言,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監獄工作為服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貢獻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監獄機關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監獄為建設和諧社會做貢獻的要求,也是從大局上為了應對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和挑戰而對監獄機關切實履行職能提出的必然要求。監獄機關貫徹落實和踐行科學發展觀,不僅僅是提出空洞的口號,而是要扎扎實實的做好法律賦予監獄的職能和任務,保障刑罰執行工作的開展,使監獄成為教育改造罪犯的最重要陣地。筆者認為,監獄貫徹落實和踐行科學發展觀,首要任務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來提升教育改造的質量,其理由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1、教育改造工作必須要有科學的理論支撐,這個理論就是科學發展觀的理論。

監獄工作必須理論聯系實踐,指導教育改造工作的理論必然也來源於監獄實踐。多少年來,監獄工作在「生產、改造、教育、刑罰」等誰優先的問題上爭論不下,也曾經為了發展監獄經濟而放鬆了監管改造。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監獄就是監獄」的理論甚囂塵上,也充分反映了監獄工作者已經厭倦了這種毫無意義的理論爭執。監獄的職能是執行刑罰不假,但是我國的監獄工作卻不能脫離中國的國情。一方面犯罪的絕對人口數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教育改造工作也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我國的監獄工作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國家的做法,實行單純的監禁,也不可能棄教育改造於不顧。科學發展觀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教育改造工作中的理論爭執問題。教育改造中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理論,就是要糾正我們在教育改造工作中偏執的一面,不要試圖用某種單一的理論來解決復雜的工作。科學發展教育改造工作,就是要防止我們在教育改造中走上錯誤的道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即使今後國家有財力和物力完全解決監獄的經費問題,我們也不能放棄教育改造工作,而要更好地總結教育改造工作的經驗與教訓,逐步形成科學發展中的中國特色的教育改造理論。

2、教育改造工作的歷史也證明,科學發展觀最符合當前的現狀。

新中國成立後近60年的歷史證明,監獄工作曾經創造了無數的輝煌,傳統的監獄精神需要繼承和發揚,但是監獄體制改革以來,新出現的問題更加需要我們用科學發展觀的眼光去思考和解決。監獄曾經是「與世隔絕」的凈土,教育改造工作就是在這種近乎真空的狀況下一步步開展的。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信息時代的今天,大環境已經與當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改造工作如果還停留在用大牆將罪犯與周圍世界隔離從而起到收效的想法,無異於坐井觀天。教育改造工作不是將罪犯教育成落伍於世人的人,也不能讓罪犯與社會上的人有太大的反差。我們應當與時俱進,認真思考教育改造工作的進一步發展。雖然歷史上教育改造的理念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有一點是我們不能摒棄的,那就是科學發展觀最符合當前教育改造的現狀。曾經我們在監獄的出路上苦苦追尋,也為監獄的經濟發展苦思冥想,而在國家大力扶持監獄改革發展、監獄職能逐步回歸理性軌道的今天,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教育改造工作是監獄的本職工作,提升教育改造質量是監獄義不容辭的責任,用科學發展觀來解決教育改造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是監獄的必然選擇。
3、只有踐行科學發展觀,才能更大程度地提升教育改造質量。
用科學發展觀來衡量教育改造質量,要求我們改變以往對監獄在教育改造工作中近乎嚴苛的衡量標准,為從事教育改造工作的民警減輕壓力。監獄民警不是萬能的,教育改造工作也不是治病救人的唯一「葯方」,那種用罪犯刑滿釋放後「零」再犯率來衡量教育改造工作的理念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非常有害的。犯罪問題在當今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根治,我國也不例外。教育改造工作可以根除部分罪犯刑滿釋放後重新犯罪的念頭,從而預防和減少犯罪,但並不是對所有罪犯都這樣。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改變教育改造的策略,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而不斷的調整對策,這既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造工作的本來面目。在實踐中探索教育改造的有效途徑,在發展中完善教育改造的理論,客觀的評價教育改造的效果,辯證的看待教育改造的作用,既有利於教育改造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又有利於中國特色的教育改造工作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以科學發展觀提升教育改造質量
教育改造質量的提升,既有賴於客觀的法律依據,也有賴於人的主觀能動性。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筆者認為,教育改造中的以人為本,並非一切從滿足服刑人員的個人利益出發,而是從法律對教育改造工作的根本要求出發,讓服刑人員在教育改造工作中的需求得到實現,促進其全面發展,同時,也要從監獄及監獄民警的工作出發,讓其職業滿足感得到實現,共同提升教育改造的質量。因此,以科學發展觀提升教育改造質量,首先要使教育改造的參與各方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他們的參與力度與興趣,其次,要採取各種有力措施,從制度上、意識上使教育改造工作得到創新和發展。
1、教育改造參與各方應清醒地認識到教育改造工作的重要性。
在監獄工作中,教育改造工作並非天下最難的事情,大多數上了年紀的民警都認為,以前教育改造的方法雖然比較粗糙,但是很管用,罪犯在接受教育改造的過程中也很少有嚴重抵觸的行為。進入新的時期後,由於種種原因,以及執法要求上的嚴格與規范,罪犯充分意識到自己的權利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因此,借口保護自己的權利,而放鬆了接受改造的自覺性。當然,這些現象的出現,並非依法治監真的不管用了,而是教育改造的參與各方在對待教育改造工作的認識上產生了偏差。要提升教育改造質量,參與各方必須首先認識到教育改造工作是監獄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務,監管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評判依據就是教育改造工作質量的好與壞。我們不能因為少數罪犯有抗拒教育改造的行為而束手無策,甚至以單純的監禁來替代教育改造,或者以片面的監管安全掩蓋教育改造不力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筆者認為,教育改造的以下參與各方都必須正確的認識教育改造工作:
一是監獄領導要高度重視教育改造工作,並且要想方設法提升教育改造的質量。
要加強和改進新時期的罪犯教育改造工作,關鍵在於監獄系統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正確決策。一要增強依法實行教育改造的意識。隨著依法治國戰略的實施和監獄獄務公開的推進的深化,監獄領導要嚴格依法辦事,避免擠占教學場地、放棄教學課時、默許罪犯長時間的超時勞動等現象的出現,從而保證教育改造工作的正常開展。二要增強教育改造工作是主業的意識。監獄工作的宗旨就是要把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為此,必須通過各種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改造手段,不斷提高改好率。三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監獄機關各級領導理應是教育改造罪犯的行家和專家,領導者應該以教育改造罪犯為己任,經常為教育改造部門出點子、探路子、做樣子,以自己的模範行動來帶動和培養更多的教育改造罪犯的精兵強將。監獄領導要確立教育改造工作在監獄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發揮教育改造工作的主導作用。要把加強和改進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分析,切實解決教育改造工作中的問題的矛盾。要對事關教育改造工作的人、財、物、力予以切實的保障。教育改造罪犯的效果有一定的滯後性和隱蔽性,領導者應有前瞻性的眼光,不能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監獄領導還要把教育改造目標和質量指標納入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工作目標責任制的體系之中,確立其應有的地位和相應的分值,使教育改造工作指標成為剛性指標,便於檢查和考核。監獄領導要親自到改造罪犯的第一線做調查、上大課,進行頑危犯攻堅,這樣勢必會鼓勵和帶動廣大基層民警奮力向前,也只有領導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況,才能真正實現正確的決策和指揮。
二是主管教育改造的職能部門,在當前主要是監獄的教育科,必須為教育改造工作創造良好的保障條件。監獄系統各級教育改造職能部門擔負著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建議,及時組織指導、協調各項教育改造業務展開的重要職能,其職能的充分發揮,對於推動教育改造工作卓有成效地開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形勢下,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實踐迫切呼喚著教育改造職能部門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謀求發展,切實有效地在以下方面奮力開拓進取。首先要根據新時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現狀和當前罪犯思想改造的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找准當前教育改造的薄弱環節,選准加強和改進的切入點,摸清當前罪犯的思想實際和行為特點以及改造需求,從而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造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掌握工作的主動權。其次,不斷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做深、做細、做活新時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是教育改造職能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第三,努力增強陣地意識和進攻意識。為教育改造罪犯而規定設置的場地、經費和師資配備發揮著教育改造工作的陣地作用。
三是監獄民警要以教育改造工作為己任,以教育改造質量的提升為工作目標,開拓創新,團結進取,努力提升教育改造質量。監獄體制改革以來,監獄民警感覺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法律對監獄民警的要求更加具體而嚴格了,大多數民警都能夠依法、公正、文明、科學地執法,而極少數民警卻由於種種原因走上了歧途,成為了被執法的對象。也有些民警對當前文明執法工作認識上有所不足,觀念上仍然停留在簡單、粗暴執法的初級階段,認為要想做好教育改造工作,單純的說教是起不到成效的,只要採用更加嚴厲的甚至是對服刑人員人身有所約束的手段就可以將服刑人員改造好。筆者認為,這種念頭是要不得的,更是導致今後進一步違法執法的導火索,監獄民警必須從心理上徹底摒棄這種認識。教育改造工作質量的提高,要寄希望於法律的更加完善和監獄領導的正確決策,更要寄希望於監獄民警特別是基層民警的開拓創新,不斷總結經驗,摸索出一套更加科學、有效的方法來。當前,在教育改造工作有一種做法,那就是將教育改造與勞動改造在時間上、主管民警上都截然分開的做法,筆者認為需要加以改變。監獄民警是一個團隊,需要存在一定的分工,但是更需要在教育改造工作中的合作。大量頑固犯、危險犯、抗拒教育改造罪犯的出現一方面固然有他們自身的原因,而這種簡單的改造時間上分工和主管民警上的分工也導致了部分服刑人員鑽了空子。如他們利用民警交接班上的時間差,在不同的民警面前表現不同的角色,甚至鼓動及挑撥民警的不和,以達到逃避教育改造的目的。同一分監區的民警,也因為職能上的分工,除了例行的會議外,有些幾個星期也見不到一個照面,這樣就很難發現服刑人員在教育改造中的異常表現,對於及時掌握服刑人員的行為動向是很不利的。因此,在教育改造工作中,既要重視民警分工的必要性,又要強調民警合作的重要性。對於教育改造工作而言,同一個分監區的民警,就是一個團隊,必須從團隊的目標和責任心出發,更好地、共同地去做好教育改造工作。
四是接受教育改造的服刑人員要改變「教育改造無用論」的片面認識,從內心上確立教育改造的階段性目標,一步一步將自己打造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和守法的公民。許多服刑人員持有「教育改造無用論」,無非是認為自己是否改造好,別人也看不出來,或者認為改造得再好,出獄後照樣找不到工作,還是受人歧視,因此放鬆了對教育改造的認識。筆者認為,教育工作從外觀上是無法鑒別出質量的好壞來,但是,通過科學的評價標准,是可以發現教育改造工作對服刑人員所造成的影響的。監獄民警要引導服刑人員確立不同階段的教育改造目標,分階段、按步驟去實現,而不是用一種籠統的標准去衡量改造的結果,一旦服刑人員自己感覺到有了成就感,就必然會對民警的施教工作產生深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習之師」,教育改造工作也是這樣。比如對不同類型犯罪的服刑人員設定不同的教育改造目標,對不同刑期的服刑人員又設定不同的教育改造目標,只有當每一個具體的目標達到以後,才去實現下一個目標,這樣教育改造工作就有了現實的標准,對服刑人員而言,就不再是枯燥的說教和讓人「昏昏欲睡」的理論了。
2、應將科學發展觀引入到教育改造工作中來。
教育改造質量的提高,與參與各方積極主動的參加密不可分,與教育改造的施教方法、傳授內容也有很大的關聯。筆者認為,要想真正的提升教育改造質量,必須將科學發展觀引入到教育改造工作中來,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提升教育改造質量。
一是要科學認識罪犯和教育改造工作。
長期以來,社會大眾都偏好用某種眼光看待在押的罪犯,俗稱用「有色眼鏡」來認識罪犯。對於大部分公民而言,他們都有保留自己觀點的自由,而對於從事教育改造工作的監獄民警而言,則應當轉變單一的、有偏見的、過於絕對的認識。有些民警內心上厭惡服刑人員,對於教育改造工作是能避則避,能躲則躲,和服刑人員之間從一開始就沒有建立起信任關系,教育改造工作長期停留在疲於應付的狀態,想提高教育改造質量在他們的眼中就成了笑談。有些監獄領導對教育改造工作則另有看法,他們總認為教育改造工作是萬能的,一旦出現頑固犯、危險犯,就貶低基層民警的工作積極性,甚至有些監獄、監區領導不願意基層民警反映負面現象,無法正視教育改造中存在的問題。還有些民警,一開始倒是有滿腔熱血投入到教育改造中,但是屢屢碰壁的事實卻讓他們再也不願意談及教育改造工作。當前基層民警中普遍存在「不願管、不會管、不敢管」的現象或許與此有關。筆者認為,這些現象的存在,都是因為我們沒有一個科學認識罪犯和教育改造工作的態度。罪犯能不能改造好?改造質量如何評估?一旦出現負面典型,是不是都與民警工作不力有關?想回答這些問題,先要樹立科學發展觀的理念。人都具有社會性,罪犯也不例外。社會性,即是人的共性。我們認為教育改造工作可以挽救一個人,是從共性上來認識的,即大多數服刑人員都可以通過教育改造,變成守法的公民和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但是,人又都具有差異性,即人的個性。每一個個體區別於其他個體的特徵,即其個性。服刑人員個體上的差異,決定了教育改造工作必須具有針對性。如果我們在教育改造工作中忽略了共性,過分強調個性,那麼,服刑人員的行為就很難形成一種合力,團體的影響力就會衰減,教育改造工作容易成為一盤散沙,從而失去凝聚力。反之,過分強調共性,忽略服刑人員的個體差異性,教育改造沒有針對性,那麼服刑人員就容易喪失熱情和興趣,極易形成「監獄人格」,導致教育改造工作經常碰到「軟釘子」。所以,要科學認識罪犯和教育改造工作,就必須認識到服刑人員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從中找到一種平衡點。對於大多數可以改造好的服刑人員,要積極加以引導;對於極少數確實不思悔改的害群之馬,要採用正當的途徑與手段,而非苦口婆心的說教來加以解決。筆者認為,在一個監獄的范圍內,應成立相應的罪犯行為分析機構,對拒不接受教育改造的服刑人員,分析其行為根源,開展有針對性的矯治。當前民警普遍反映的短刑犯、「關系犯」、狡詐犯改造難的問題,一方面與基層民警警力不足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民警在這方面的對策不夠有關。要科學地認識到,與其讓每個分監區的民警來單獨對付和教育服刑人員中的「抗改造尖子」,不如將這些尚不夠禁閉條件的「抗改造尖子」集中收押,集中施教,以期取得施教育效果。

Ⅳ 論如何處理好監獄生產,教育改造,安全穩定三方面的關系

監獄生產走過了50多年的歷程,其間,經歷了許多曲折和坎坷,幾代人的辛勤和心血,鑄就了監獄生產的歷史功績。今天,如何面對新時期、新任務、新要求,如何與時俱進,迎接挑戰,不斷改革與創新,推動監獄工作的不斷前進和發展,監獄生產工作責無旁貸。
一、歷史回顧
建國初期,面對押犯劇增、關押場所爆滿、新生政權壓力巨大的情況,毛澤東主席在1951年5月作出了「大批應判徒刑的犯人,是一個很大的勞動力,為了改造他們,為了解決監獄的困難,為了不讓判處徒刑的反革命分子做吃閑飯,必須立即著手組織勞動改造」的重要指示。「三個為了」的重要指示不僅回答了為什麼要搞監獄生產這一基本問題,也確定了監獄生產的二項基本職能,即,一是,改造罪犯;二是,創造物質財富,保證監獄正常運轉。毛主席「三個為了」的重要指示,推動了我國監獄的大規模創建和發展,也推動了監獄生產的大規模發展。
在50多年監獄生產歷史中,前30餘年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監獄只有工廠和農場,監獄生產完全由國家計劃調節,沒有也不需要自主生產經營。1980年代初期,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逐步將監獄生產推向了市場,監獄生產由於自身的局限性(包括行業特殊、地域偏僻、設備陳舊、技術落後、資金短缺、體制矛盾、勞動力制約,等等),明顯不能適應市場化要求,在近20年的市場化改革與發展中,監獄生產走過了一段極其艱難的歷程,而且,監獄生產職能錯位問題凸現。2002年,國務院批准了司法部「全額保障、監企分開、收支分開、規范運行」的改革方針和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通過經費保障、體制改革、消化歷史遺留問題、監獄布局調整等一系列措施,監獄工作取向於「強化監獄改造罪犯的職能、提高罪犯改造質量」這一價值核心,監獄生產回歸到改造罪犯這一基本職能上。總的來看,監獄生產在50多年的改革發展歷程中,經歷了由改造罪犯的手段變化為監獄的生存手段,再由生存手段向改造手段回歸的過程。
清河分局監獄生產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的40多年中,主要是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生產為輔。1990年代中後期,隨著監獄體制、監獄布局調整、監企分離的不斷深入,逐步形成了農業生產、資源經營、獄內加工業「三業並舉」的局面,而且,獄內加工業逐步確立了主導地位。2002年7月,按照司法部「十六字」改革方針,完成了「分散向集中、獄外向獄內」的戰略性轉移,押犯全部轉移到獄內,獄外資源實行
「集中統管」,監獄生產全面轉向獄內加工生產,監獄專司改造,監獄工作職能、監獄生產職能得以回歸。縱觀清河分局54年監獄生產的發展歷程,同樣經歷了由改造手段變化為生存手段再向改造手段回歸的過程。清河分局54年的監獄生產,不僅為國家創造了財富,而且,為罪犯改造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崗位和改造手段,為監管改造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隨著新形勢的發展,我分局監獄生產的發展已經與社會的發展、社會的需要拉開了較大的距離。如何發展監獄生產、怎樣開展監獄生產、如何充分發揮監獄生產的改造手段作用等已經成為當前以至將來較長時期內我們不可迴避的問題。
二、監獄生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從我分局當前監獄生產的現狀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困難和問題。

產業結構單一、技術含量低、效益水平不高
自2002年實施「兩個轉移」以來,我分局從事過38項加工項目生產,目前保留項目只有13項。五年來能保持長期穩定的項目只有7項目,其中,屬於技術型勞務加工項目的只有印刷、豆腐製作、服裝加工和毛織等四個項目。從容納罪犯數量和產業效益分析,足球縫制一直處於「一枝獨秀」的主導地位。目前,我分局從事足球縫制的罪犯約2500人,占押犯總數的58%,加工收入占年總收入的50%以上;從事技術型勞動崗位的罪犯約750人,占押犯總數的17%,勞動收入占年收入的20%左右。
總的來看,一是,以純手加工業為主導,沒有自己的優勢企業或骨幹企業,在勞動項目、勞動崗位、勞動手段、勞動任務保障程度等多方面受到影響或制約,大多數時候是別人給什麼我們干什麼,別人給多少我們干多少,缺乏主動性和可控制性。二是,產業項目技術含量低,大多數情況下都在重復簡單的動作。幹警的操作技能和生產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周而復始地重復著相同的管理動作;罪犯學不到一技之長,整天重復著機械式的勞動動作。幹警沒有壓力、罪犯沒有動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積極性、主動性難以調動。三是,勞動效益不高。一方面,我們從事的主要是簡單勞務加工,又受制於人,缺少話語權,經濟效益不高就在所難免;另一方面,產業簡單、工藝單調、技術落後、技能低下等缺陷,不能滿足提高罪犯勞動改造質量的需要。

與監獄人權的落實和保障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
我國具有比較完善的監獄人權保障法律體系,我國監獄人權法律保障體系是以《憲法》為基礎,以《監獄法》為核心,由《刑法》、《刑事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多部法律、法規的相關內容構成。其中,僅《監獄法》中直接或間接涉及罪犯權利的就有33條。與監獄生產密切相關的監獄人權包括,人生權、財產權、健康權、發展權、勞動保護權等。其中,以罪犯發展權問題最為突出。
罪犯發展權包括受教育權、釋放後獲得安置與救濟的權利等。其中,罪犯釋放後獲得妥善安置則是一個突出的問題。罪犯獲釋後能否得以妥善安置,直接關繫到生命權、生存權這一人權基礎和核心,與重新犯罪也有著直接的關系。罪犯作為弱勢群體獲釋回歸社會後,在就業、安置等方面,在一定時間內理應得到社會更多的關照。這種關照顯然是建立在人權保障和人道主義基礎上的。但是,這種關照決不能建立在犧牲社會公平、犧牲公眾利益、犧牲其它公民權益的基礎上。因此,罪犯獲釋後能否得到妥善安置和就業,能否長期穩定地生存、發展,主要還是在於其自身是否具有適應社會、滿足社會需要的能力。罪犯在押期間,其人生自由、社會交流、就業選擇、發展提高等多種權利依法受到限制或被剝奪,因此,通過監獄生產,提高罪犯的文化知識水平,矯正惡性,更新觀念,培養技能,提高技術能力和水平等,是監獄人權尤其是罪犯發展權的必然要求,也是監管改造工作的重要組成。但是,我們當前監獄生產的狀況,包括產業結構、管理水平、技術含量、技能水平、培訓條件等,與現實需要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制約著監獄生產改造手段作用的發揮,制約著監獄人權的落實和保障。

與罪犯回歸社會的適應能力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
罪犯回歸社會是一個必然的問題,培養罪犯回歸社會的適應能力應是監獄教育改造工作的重要組成。我國現代刑罰的基本要旨是自由刑罰,監獄執行刑罰主要就是執行自由刑罰,罪犯獲釋後必然要回歸社會,因此,監獄應當在其被剝奪自由的期限內盡可能地教育改造他們,將他們改造、培養成在心理、性格、道德、文化、技能等多方面能適應或基本適應社會需要的新人。因此,罪犯是否具有社會生存能力已經成為現代監管改造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監獄生產作為勞動改造的手段,承載著矯正惡習、更新勞動觀念、培養勞動習慣、遵守勞動紀律、提高文化知識、掌握技能等職能,這些都是罪犯回歸社會所必需具備的適應能力。目前我們的監獄生產以純手加工業為主,純手加工產業存在著工藝簡單、作業枯燥、技術含量低、技能實用性不強等諸多缺陷,並且,我們的生產管理水平、業務知識教育、技術培訓、技能傳授等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監獄生產依*這種產業結構、勞動模式、改造手段,遠遠不能滿足罪犯回歸社會的需求。
據有關方面研究報道,截止2003年底,北京市監獄管理局關押的罪犯中,重新犯罪率為20.1%,高於全國的12.86%,其中,25-54歲的罪犯佔89.4%;具有初中和高中文化的罪犯佔65%,小學學歷及文盲罪犯佔23.5%;「二進宮」罪犯佔80.8%;無業人員佔60.3%,農民佔29.5%
⑴。截止2004年底,河南省焦作少管所在押二次以上判刑的罪犯374名,其中,「二進宮」罪犯佔82.4%;盜竊罪罪犯佔50.8%,詐騙罪罪犯佔3.2%;40歲以下罪犯佔88.2%;農民佔59.6%,無業人員佔32.6%
⑵。廣西區監獄局對1997-2003年期間刑釋人員重新犯罪研究顯示,盜竊罪犯占重新犯罪總量的39.7%,詐騙罪佔3.4%;「二進宮」佔88%;25-54歲人員佔82.2%;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文盲及半文盲人員佔94.8%;農民佔62.4%,無業人員佔28.7%⑶
。對不同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發達程度地區重新犯罪的研究結果顯示,當前我國重新犯罪表現出財產型犯罪多、青壯年罪犯多、農民和無業閑散人員多、低學歷及文盲罪犯多、「二進宮」罪犯多、團伙犯罪增多、短刑犯重新犯罪的多、重新犯罪的間隔縮短等共同特徵,其中,以錢財為目的的重新犯罪最為突出,並且逐年呈上升趨勢。對重新犯罪人員的心理特徵、思想觀念、社會環境、就業安置狀況、生活方式等綜合調查分析顯示,上次判刑改造質量不高、思想扭曲、心態失衡、生存環境不良、適應能力差、就業安置困難等無一例外地成為普遍性的突出問題。據北京市監獄管理局調查結果,重新犯罪人員中,64.2%人員沒有穩定收入,78.4%人員沒有工作或工作不穩定,56.2%人員認為「政府一直沒有為我安排工作」,21.4%人員表示「我一直找工作但一直沒有找到」,22.4%的人員表示「我沒有技術特長、找工作很困難」。⑴
刑釋人員回歸後不能適應社會需要,重新犯罪形勢嚴峻,作為「三大改造手段」的基本組成要素,監獄生產如何發揮其手段作用,以提高罪犯適應社會能力,預防、減少重新犯罪,已成為當前監管改造工作必須面對的一個突出問題。

與罪犯改造質量的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
經過近五年的監獄體制改革,至2000年,我分局完成了監獄體制改革,監企順利分離,監獄職能得以回歸。至2004年,隨著「獄外資源集中統管」的順利實現,又完成了獄內監獄生產管理和獄外資源管理的分離,實現了監獄專司改造的目標,進一步強化了監獄職能。同時,監獄經費財政保障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在這種良好態勢下,作為罪犯勞動改造載體的監獄生產必須從過去的經濟手段回歸到改造手段,不斷強化監獄勞動改造職能。監獄勞動改造職能是否得到強化,監獄生產服務於監獄改造工作的成效如何,最終必須通過罪犯勞動改造質量得到體現。罪犯勞動改造質量綜合體現在勞動出勤率、勞動遵規守紀率、勞動生產率、勞動增長率、勞動質量水平、勞動技能水平、好逸惡勞消除程度和勞動觀念更新程度等多個方面。通過對我分局近五年監獄生產成果的調查分析顯示,存在著勞動生產率下降、勞動增長率降低、勞動質量水平和勞動技能水平停滯不前或退化的趨勢,而且,罪犯出工不出力、消極怠工的現象也普遍存在,等等。通過對刑釋人員重新犯罪問題的調查研究顯示,重新犯罪人員普遍存在心理失衡、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無一技之長、就業困難、難以適應社會競爭等問題。雖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作為勞動改造的載體,監獄生產本身存在不足也是不爭的事實。這種差距主要表現在,以簡單手加工產業為主的監獄生產雖然為罪犯提供了一定的勞動崗位和勞動手段,但是,在質量上並沒有為罪犯改造提供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勞動崗位和較為先進的勞動手段,也就是說,簡單手加工產業不能或不能完全履行「罪犯改造手段」的職能。當前,我們對監獄生產的投資主要在於改善勞動環境和提高勞動保護方面,如廠房改造與建設、勞動保護設施和裝備、完善安全設施等,但在生產設備設施、生產管理水平、工藝技術教育、職業化技能培訓等這些基礎硬體、軟體方面的投入則嚴重不足。這種現狀不可能保證罪犯更好地學習技能和管理,難以提高罪犯勞動的積極性,制約著罪犯勞動改造質量的提高。
三、對監獄生產發展的認識和思考

准確把握監獄職能和監獄生產的關系
《監獄法》明確指出:「監獄是國家的刑法執行機關」,監獄應「正確執行刑罰,懲罰與改造罪犯,預防和減少犯罪」,明確了監獄工作的根本宗旨和基本任務是——依法對罪犯實施懲罰和改造。勞動改造是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監獄生產是勞動改造的載體,是履行監獄職能、實現監獄工作目標的重要手段。因此,監獄生產應首先考慮如何服從、服務於改造罪犯這個中心,促進監獄職能的實現。其次,監獄生產是罪犯勞動改造的載體和實現形式,是隨著罪犯勞動的演變和監獄職能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必將隨著監獄職能的需要和發展而改變、發展。因此,從我國國情出發,立足於自身實際,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監獄生產管理體制,既是監獄生產改革的重要要求和目標,也是實現罪犯勞動改造、提高改造質量的重要條件。

正確認識和把握監獄生產的內涵和實質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觀,我國創造性地把生產勞動引入到刑罰執行工作中,對罪犯進行勞動改造,不僅是我國行刑制度人道主義的體現,也是監獄行刑制度文明科學的標志。監獄是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不是經濟實體單位,但出於改造罪犯的需要必須組織罪犯勞動,監獄生產作為罪犯勞動改造的載體,具有鮮明的刑事法定性、明確的非單純經濟性。監獄生產為罪犯勞動改造提供勞動崗位和改造手段,這是由教育刑改造罪犯使之成為自食其力的宗旨所決定的。監獄對罪犯執行刑罰實施勞動改造的需要,推動監獄生產的持續發展。監獄生產的非單純經濟性並不意味著可以不講求經濟效益,正相反,監獄生產必須講求成本和效益,通過改造罪犯,努力發展生產,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為監獄建設、發展以及提高罪犯改造質量創造條件。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監獄生產具有政治屬性,其根本目的是為罪犯勞動改造提供勞動崗位和手段,把罪犯改造成為具有社會生存能力、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其次,監獄生產同樣具有經濟屬性,其經濟屬性要求通過開展和管理生產活動,追求利潤,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創造財富,為監獄工作提供物質保障。

正確認識發展監獄生產的目的和意義
監獄生產源自於罪犯勞動,是從罪犯勞動派生出來的生產活動,是勞動改造罪犯的載體和實現形式。罪犯勞動的性質是對罪犯進行矯正的一種手段。監獄生產的目的主要是為罪犯提供手段和條件,讓罪犯改過自新,養成勞動習慣,學到專業技能,提高回歸社會的適應能力,預防和減少犯罪,同時,為社會創造財富。「懲罰與改造相結合,以改造人為宗旨」
的監獄工作方針戰略性地解決了現代我國生產勞動的手段作用和改造人這一宗旨的關系,以生產勞動作為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與獄政管理、教育改造相結合,體現了我國刑罰制度的文明性,與古代及資本主義國家以勞役作為懲罰手段和以罪犯作為勞動力具有本質的區別。發展監獄生產,實質上就是發展勞動改造罪犯的手段,促使監獄生產與時俱進,服從於、服務於改造罪犯這個中心,促進監獄職能的實現。

正確認識監獄生產非營利性的內涵和本質要求
為罪犯提供勞動崗位和勞動手段,這是監獄生產的核心內容,也是監獄生產存在的必然性要求。在監管安全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出現了求穩怕亂、不求功但求無過等現象。甚至認為,監獄生產是「副業」,搞監獄生產是「不務正業」,「監獄經費由國家財政保障,只要罪犯有活干、不閑著、不出事就可以,沒必要考慮經濟效益」等認識。就是在從事監獄生產工作的一些同志中,也存在「低人一等」的想法,甚至覺得在提拔任用上也比其他部門的同志慢一些,等等。這些認識減弱了發展監獄生產的使命感、責任感,嚴重製約了發展監獄生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我們應當辯證地看待監獄生產的非營利性。監獄生產的非營利性是指,監獄生產不能把追求利潤作為主要目標和任務,利潤只是組織改造罪犯勞動改造過程中的副產品,而不是主產品。但是,非營利性並不否定監獄生產在保證罪犯改造質量的前提下,參與市場競爭,講求經濟效益,獲得利潤,為監獄工作服務。其次,發展監獄生產、創造財富、獲得經濟效益,是我國基本國情所決定的。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並不發達。隨著國力的提高,監獄經費財政保障程度也只能逐步得到提高,採取「等*要」的方式解決經費問題,只能是不現實的空想,結果只能窒息整個監獄事業。第三,監獄生產獲得經濟效益也是改造罪犯的內在要求。監獄生產為罪犯提供勞動改造崗位和手段的最終目的是使罪犯悔罪,改過自新,刑釋後能適應社會生產的需要。監獄生產要講求經濟效益,必將發展生產、提高管理水平。如果讓罪犯長期在產業落後,經營不善,管理水平不高,勞動技能、管理意識、勞動效率等相對落後的環境中進行改造,很難保證罪犯刑釋後能適應社會生產的需要,很難調動罪犯勞動改造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第四,監獄生產獲得良好經濟效益也是符合監獄工作和廣大幹職的根本利益。監獄經費由國家財政保障,並不意味著國家大包大攬。因此,通過發展監獄生產,創造良好經濟效益,不斷增強經濟實力,將有助於滿足廣大幹職物質文化的需要,有助於改善監獄工作和罪犯改造的工作條件和環境,有助於提高監獄安全保障水平,促進監獄工作的發展,同時也為國家減輕經濟負擔。
因此,我們應當糾正「放棄監獄生產」、「讓監獄經濟退出市場」、「監獄生產不需考慮經濟效益」等錯誤觀念,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將改造罪犯的政治屬性和創造財富的經濟屬性統一到監獄工作中、統一到市場經濟中,追求良好的經濟效益。

科學設置、合理規劃監獄生產布局和產業結構
清河分局在落實司法部「十六字」改革方針、實現「二個轉移」、「獄外資源集中統管」後,為監獄專司改造工作創造了極為有利的環境和條件。但是,如何提高產業水平、產業質量則成為了當前我分局監獄生產所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要解決好這一問題,一是,大力發展技術型勞務加工業,盡量減少、逐步替代純手工加工業。勞務加工業由於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等優勢,已經成為監獄生產的一個熱點。我分局罪犯勞動自2002年7月起,實際上已經全面轉向到勞務加工業方面。純手工勞務加工業在實現「兩個轉移」初期確實發揮了積極作用,解決了罪犯作吃閑飯的問題,但由於其自身存在的缺陷,難以滿足監獄改造工作的需要,在監獄生產中,純手工勞務加工業最終將被技術型勞務加工業所替代,這是由監獄生產的政治屬性和經濟屬性所決定的。因此,大力發展技術型勞務加工骨幹產業(如服裝、鞋帽、玩具、五金、箱包、工藝品,等等)已成為當前發展監獄生產、提高罪犯勞動改造質量的重要選擇和實現途徑。二是,適度建立「獄內國家企業」。勞務加工業無論是純手工加工業還是技術型加工業,從企業性質和管理體制上講都是屬於「獄內社會企業」,其運行特點是,由社會企業(主)向監獄提供生產原料、設備、工藝流程、生產技術等,社會企業(主)與監獄一道組織罪犯生產,產品由社會企業(主)負責銷售。以勞務加工為主體的「獄內社會企業」存在著生產過程的依賴性、加工項目的不穩定性、生產效果的低效性、技術技能訓練的有限性、罪犯勞動價值取向偏移等缺陷,對監獄生產的矯治功能、激勵機制、罪犯習藝等都將產生不良影響。因此,由政府投資,提供設備、原料、技術甚至管理和市場(或者部分市場),適度組建一些「獄內國家企業」,將有效減小監獄生產存在的風險和難題,促進監獄生產職能的發揮和實現。歷史上,我分局管轄的機械廠、造紙廠、制磚廠、糧食加工廠等「獄內國家企業」,為罪犯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勞動崗位,包括車、鏜、刨、銑、電、氣、焊、組裝、模型、司爐、維修等等多種崗位、多個工種,罪犯在勞動改造中所學到的知識、技術和技能非常貼近社會生產的需要,更加容易適應回歸社會的需要,更能激發罪犯學習、改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不斷創新、完善監獄生產管理體制
監獄生產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是隨著罪犯勞動的演變和監獄職能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也必將隨著監獄職能的需要而改變,在新的時期,新的監獄工作實踐必將為之賦以新的內涵。在新時期的監獄工作中,監獄生產的地位和作用主要體現在矯正功能、培訓功能、穩定功能和財富創造功能四個方面。要充分發揮監獄生產的作用,如果僅僅依*某一個或某幾個機構、部門,或者依*某一項、某幾項政策是不可能得以實現或者完全實現,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因此,監獄生產必須與時俱進,從我國國情出發,從我們自身的實際出發,以監獄工作宗旨為根本,以提高罪犯改造質量為目標,充分考慮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不斷創新,建立和完善與之相適應的監獄生產管理體制,包括,監獄生產布局與規劃、監獄生產產業定位與建設、監獄企業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安全保障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矯正機制、習藝機制、競爭機制、獎懲機制,等等。通過體制規范、制度保障,促進監獄生產的調整和發展,不斷提高罪犯改造質量,推動監獄工作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Ⅳ 監獄和監獄管理局和司法局和司法廳的關系

監獄分為省直監獄和市屬監獄,省直監獄一個省有十至三十來個不等,市屬監獄一個省也就幾個,(也有國家監獄:唯一由公安部管理的,即公安部十三局直接管理的秦城監獄,再者司法部直屬的燕城監獄<正廳級,不歸司法部監獄管理局管理>)。省直監獄為全國監獄的主體,他們由省(市<直轄市>、自治區、兵團)監獄管理局直管。設區的市(地級市)沒有監獄管理局,市屬監獄由市級司法局(正處級)直接管理,市屬監獄未來改革方向是將悉數改為省直;
監獄管理局是省(市<直轄市>、自治區、兵團)司法廳(局)的組成部門,業務獨立辦公。注意,不是直屬部門,國務院也分組成部門和直屬部門(外交部是組成部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是直屬部門,區別在於國務院召集會議,這兩種部門有無應當的出席權),司法廳正廳級,監獄管理局副廳級,局長進廳黨組(司法廳沒有黨委,一般都是黨組)的,一般都是兼副廳長。市(地級)司法局由當地市政府和上級司法廳雙重領導,本地政府主管組織和財務,上級司法部門主管業務,很多地級市的司法局沒有監獄管理。省直監獄組織、財政、業務均歸省管(省監獄管理局為主,司法廳也有若干相應部門);市屬監獄組織、財政由市司法局管轄、業務歸省監獄局管理;秦城燕城兩獄另當別論。
註:1、戒毒系統(以前的勞教)也跟監獄系統類似;
2、省直監獄一般都是正處級,市屬監獄一般副處級,現在大多數市屬監獄也是正處級。

Ⅵ 國務院批轉司法部關於全面實行監獄體制改革指導意見的通知》(國函[2007]111號)文件,那位神仙有啊!

如果網上找不到的話,找政府司法部門申請查閱,主要意思是:「全額保障、監企分開、收支分開、規范運行",

Ⅶ 要一篇有關監獄經濟體制改革的文章

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監獄體制改革進程中出現的歷史新課題,直接關繫到監獄的改革、發展與穩定。隨著監獄工作「法制化、科學化、社會化」的不斷推進,健全監督機制、構建公正高效行刑環境,實現人力資源平衡互動,是支撐其體制改革的根本以及促進其向前推進的不竭動力。本文就監獄體制改革中的「人力資源」整合談一些看法,旨在拋磚引玉,引起各級領導及同行的重視和關注。

一、 監獄體制改革中人力資源整合的重要性和歷史必然性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全額保障、監企分離、收支分開、規范運行」為核心內容的監獄體制改革正按計劃進行。強化行刑職能、轉移社會職能、分離經濟職能,純化監獄功能的重要措施是深化監獄工作改革,也是體現監獄本質屬性和促進社會穩定發展的必然要求。而「人力資源」是最活躍、最積極、最具主動性的生產要素,是推動社會變革和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一)、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體制改革的新時期,實施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現代化文明監獄成果,推進監獄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也有利於依法治監,提高教育改造工作質量,促進監獄工作法制化、科學化和社會化和提高監獄工作整體管理水平。

(二)、人力資源是監獄發展的最基本的組織保障

監獄職能、行刑目標和任務的實現,除了硬體設施以外,主要是依靠監獄的人力資源去執行,依賴於監獄人力資源的技能與潛能去完成。因此十分重視監獄人力資源的研究,認真分析隊伍現狀,明確工作目標,探索科學的激勵機制,是我們必須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三)、目前監獄人力資源存在的諸多弊端

體制改革,實現監企分離引起的人員分流和身份置換,使傳統監獄人力資源的配置、管理暴露出一些更為突出的問題:

⑴、目前監獄工作人員配置不合理,存在著明顯的缺陷:一是對不同崗位的工作專業性要求不明確;二是工作職責太籠統,缺少分工;三是工作標准和要求難以界定,對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太寬泛等。

⑵、監獄內部分配獎懲制度不合理、用人機制不健全、人員使用不科學、政策執行出現偏差、傳統觀念束縛以及工作環境制約等因素阻礙了人力資源的開發,影響了監獄功能的正常發揮。

⑶、現有民警綜合素質適應不了新形勢的變化:一是部分民警只停留在簡單純粹看守性的工作,而對如何矯治罪犯,解決教育改造中的深層次矛盾缺思路、少方法、沒措施,致使教育改造工作質量一直上不去;二是部分民警責任意識不夠強、缺乏敬業精神。面對社會上不同職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待遇差異,造成心理失衡,產生了消極情緒,缺乏工作熱情,以致到崗不到位、到位不盡責,嚴重阻礙了教育質量的提高;三是法治觀念淡薄,缺少政治免疫力。在改造與反改造、腐蝕與反腐蝕的風口浪尖上,少數思想覺悟低、意志薄弱的監獄民警面對各種誘惑,逐漸喪失了各種警惕性,站錯了位,徇私舞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嚴重損害監獄警察的形象。

⑷、監獄工作與社會斷層,使得監獄人力資源在某種程度上缺少依託和保障。

二、體制改革中人力資源整合的基本思路

人力資源整合是監獄體制改革中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需要進行觀念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以至形成公正高效的執法機制

(一)、科學規劃,合理開發與利用,構建資源整合體系

監獄體制改革必然非常突出監獄的專政職能和教育改造的核心功能,而核心功能的成功到位,關鍵因素是人才到位。在監獄工作實踐中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原則,堅持多維的人才觀,盤活現有人力資源;既要重視有所成就的監獄民警,又要關注潛在的人才;既要重視優秀年輕民警,也要重視各個不同年齡層次的民警,發揮人才整體優勢,逐步實現人才資源的配置,建立與民警貢獻相適應的人才激勵機制,鼓勵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等生產要素流動到監獄參與收益分配,通過肯定其貢獻的市場價值來顯化和肯定監獄民警的價值。

1、轉變傳統觀念,合理分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新刑罰和法治文明必然要求監獄活動的規范化、專業化。按照現代監獄功能對監獄民警進行科學分類、合理分工是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的有效途徑。監獄應當以開放的姿態與社會廣泛融合,創造條件讓社會團體和公眾廣泛參與監獄活動,逐步形成由高素質監獄人民警察、監獄機關雇員和社會工作者相結合的教育改造專業隊伍。具體地說一是監獄人民警察,負責監管安全、教育改造、罪犯刑罰的執行的相關工作和罪犯的待遇保障,納入現行公務員制度管理。二是監獄機關雇員,借鑒政府雇員制,按照市場化契約化的概念和做法吸收教育學、精神學、心理學、犯罪學、醫學等專業領域和行業的優秀人才為監獄機關服務,從事罪犯教育、心理矯治、思想轉化、醫療服務等技術性服務。監獄機關雇員不佔用行政編制,不具有行政職務,不行使行政權利,但可享受與公務員同等的休假、工傷、撫恤等福利待遇。監獄機關雇員對原來所處的環境領域有著深刻的了解,又求真務實,會把大量的社會信息、技術知識和學術成果帶進監獄工作中,既打破了監獄警察為主導的「大公務員機關」模式,又降低了監獄管理成本,提高了教育改造水平,解決了監獄工作人員能進不能出、終身制和不能合理流動的弊病。三是社會工作者,以制度化、系統化的形式規范非政府民間力量參與監獄工作,突破現有社會幫教的可為、可不為、不可為三者界限模糊的狀況,並注重由單一的思想教育「看望型」、「安慰型」向給罪犯送知識技術和思想教育並重轉變,由單方孤立的社會幫教向社會各階層各部門多方參與型轉變。

2 、健全用人機制,科學管理,激發人力資源內動力

在體制改革中要徹底改變一些束縛監獄人力資源的傳統觀念,有效革除用人機制中的弊病,注重調查研究,適應形勢,創新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實踐中把握幾點:⑴、不斷創新和完善適宜於人才成長的環境,設法建立本單位內部科學分工和公正評價機制,為民警提供一個適合成長並充滿希望的平台,鼓勵監獄民警參與與監獄形象和任務有關的個人目標的設定。⑵、改進幹部人事管理體制,理順獎勵升遷機制,實現動態管理機制,用人力資源的一般規律來規范人才選拔工作,實現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制度化;擴大對幹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規范任前公示制和任職試用期制,同時從根本上打破幹部工作神秘化、封閉式運作的做法,改變由少數人中選少數人的狀況,逐步擴大民主,依靠群眾選賢任能。⑶、建立健全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制度,加大調整不稱職幹部的力度,嚴格淘汰機制,把人才的「出口」打開,「公務員鐵飯碗」,其弊端顯而易見,平庸者能夠在公務員隊伍謀得一個職位,就等於找到了一張長期飯票,逐月領取「飯票」,不利於競爭。⑷、根據「彼得原理」,在各種組織中,由於習慣於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因而雇員總是趨向於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實踐中要徹底改變根深蒂固的「根據貢獻決定晉升」把部分民警晉升到不稱職的崗位上的管理理念。目前在監獄基層,優秀民警通過晉升提拔而擔任一定的領導職務,剩下的一批多是年老體弱或者升遷無望導致監獄基層一線執法水平的低循環徘徊。因此,應十分注重對基層民警的培養和提拔,將這些民警安排到可以勝任的崗位,並通過制度創新將競爭和激勵機制不斷引入,注重培養具有較強潛力的接班人,保證及時補充基層的新鮮血液,在人力資源上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潛力。⑸妥善處理新老更替問題。①現實中,在基層一線的監獄人民警察,一旦沒有得到職務的晉升,面臨的現實問題就是在50歲左右(有的單位甚至是45歲左右)退居二線養老,而這種年齡,對於絕大多數監獄人民警察來說,正是幹事業的大好時光,但由於許多單位有了這種政策,就使許多基層一線的監獄民警一過40歲,就感到「船到碼頭,車到站」,喪失了繼續奮進的信心,因此要適當延伸老民警的工作舞台。②為了優化年齡、知識、性格等結構,加快新老更替,因此建議把這些退下來的民警盡量向監獄管理中的入監、出監兩頭傾斜,隨著監獄工作法制化、科學化、社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這兩個崗位的工作成了刑罰執行關鍵性環節,但工作量較之其它平時行刑過程相對輕松。這既可以使老同志發揮經驗豐富的優勢,突出行刑的「兩頭」工作,又能夠激發工作熱情,使其更好地實現其身價值。⑹、在民警的使用上嘗試監區黨支部對基層民警優勢特長的二次分配,設立若干較少、職能較強的崗位,面向基層民警開展競聘,把交流輪崗、競聘上崗意識滲透到基層每個民警。

(二)、創新理念,強化教育培訓,推動資源長效發展

在改革中要求結合行刑模式和發展趨勢,深化人力資源的思路創新,突出教育培訓,與時俱進地抓好隊伍建設,從法律上和財政預算上強化並分期、分批切實組織好基本素質培訓、業務培訓、警銜晉升培訓、知識更新培訓、交叉培訓為主要形式的幹警輪訓,並把培訓的立足點從封閉的環境轉向到社會上接受培訓,把培訓重點從准軍事化、監管安全、法律法規為導向轉向人文技能為導向(能夠理解人類的行為、動機、成長和發展的復雜性的監獄民警將會是最成功的教育改造能手)。⑴通過培訓必須達到監獄民警對時代要求的變化要敏感並有積極回應的目的,使其更好地面對日益嚴峻的來自於適應時代變化需要的監獄工作的挑戰;⑵委派條件合格的監獄民警到地方大學學習,開展與其他部門間的參觀、交流,組織人員出國考察,甚至是到外國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比較研究,熟悉世界其他監獄管理的最新發展成果,吸取先進經驗,適應押犯形勢和體制改革要求。(3)、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繼結合,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當前行刑社會化、開放處遇制等一些新理論運用越來越頻繁。在實踐中「重具體事務,輕理論研究以及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日趨明顯,在監獄系統並沒有形成一支能夠與監獄實踐緊密聯系的監獄理論研究力量和研究機構,對研究人員的安排多半帶有安置的性質,監獄班子成員也鮮見有監獄理論研究出身的人。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因此,平時要多舉辦講習班、多開展經驗交流會或者論文(或理論)研討會,倡導監獄民警尤其是監獄管理人員重視理論研究、創新,運用科學的理論、思維和方法,研究和把握監獄工作規律。

(三)、依法治監,健全監督機制,構建公正高效行刑環境

體制改革後的監獄內部設立的紀檢、監察等機構並未從監獄分離出來,在同級黨委領導下,行刑執法權、行刑監督權集中於某個行政部門,難以從監獄的影響力中解放出來,因此在實踐中必須規范人力資源的執法環境:(1)、要求公正執法水平不斷提高,監獄建章立制、規范制度,監獄逐步實現程序化、標准化管理;(2)、要求依法治監理念進一步落實,職業道德水平進一步提高,公正、文明執法成為自覺行動;(3)、監獄多渠道、全方位地執法監督,在進一步完善我國監所檢察制度的基礎上,成立專門的監獄視察委員會進行行刑監督以及通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其他社會團體以及新聞輿論參與監督,尤其要邀請人民群眾參加監督。

(四)、面向社會,實現平衡互動,打造資源共享社會格局

利用體制改革的契機讓監獄從神秘、封閉、孤立的境地中走出來,監獄應當積極向社區、團體、學校做演講,介紹情況,組織民警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組織社區矯正、教育改造、獄政管理、獄內活動等展覽,鼓勵文學創作力量深入監獄體驗、挖掘題材,以期改變公眾對監獄的看法,並在其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印象;積極宣傳監獄工作和改造成果,提高監獄透明度,建立一支關心、理解和支持監獄工作的基本力量,利用當地電視台、報社等主流媒體進行新聞報道或者設立如「懺悔錄」、「監獄生活」、「獄警手記」等專欄,在廣播電台開辦如「大牆內的聲音」等直播節目,既擴大監獄人民警察的社會影響力和樹立執法形象,又配合社會的法制教育,使監獄工作與社會進步同步發展。

在體制改革時期,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監獄民警社會地位、政治待遇、工作條件、工資待遇、生活福利並通過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建議通過立法提高監獄工作人員的法律地位,明確監獄工作人員的待遇、權利問題,增加實質性內容,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機制,切實提高監獄的政治待遇;①在行政管理體制上,可以借鑒英國內務大臣直接管理監獄,並每年向國會報告監獄工作的管理模式。在我國,每年一次的全國人大開會期間,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和檢察院向大會報告工作,卻沒有監獄的聲音,因此,司法部也應該每年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匯報監獄工作,有利於監獄引起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注;②對監獄機構和級別進行適當的調整,目前一些市屬監獄享受副廳級別與省屬監獄反差太大,因此建議把部分押犯在萬人以上的大型監獄下設的監區調整為分監獄,按副處級配置,既適應押犯規模,又適應提高監獄政治待遇,調動民警的工作積極性③突破民警交流范圍,實現監獄領導與地方領導的雙向交流,特別是要定期安排一定數量的幹部到發達地區掛職鍛煉。

張揚和實踐現代精神,注重監獄民警的情商培養,是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的有效途徑。長期從事基層一線工作的監獄民警,生活圈子狹窄產生孤單寂寞和厭煩的心理,復雜多變的獄情導致緊張的心理,罪犯抗改和違規又使產生焦慮畏懼心理。因此,要十分關心監獄民警的心理健康,關心其精神存在,關心其生活、家庭,體現警察隊伍的「人性化」建設;其次,與時俱進,張揚和實踐「權利、法治、公正、平等、效率、文明」的現代精神,以此來提高監獄民警的滿意度、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三是注重情商培養,關注民警情緒宣洩,提高自控力、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和挫折承受力以及對他人的理解和寬容,重視非理性因素的長期積淀,促進人力資源全面、和諧發展。

Ⅷ 淺談如何加強監獄內部執法監督制約機制

一、提高認識,明確職責 做好監獄、勞教所的改造教育工作,對於預防和減少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監獄負有懲罰和改造罪犯的職責,勞教所負有教育感化挽救勞教人員的職責,人民檢察院對監獄、勞教所的工作負有法律監督的職責。監獄、勞教所和檢察機關職責不同,但工作目的都是保證國家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因此,監獄、勞教所和檢察機關要嚴格依法履行各自的職責,共同為提高改造教育工作質量、推進國家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二、加強工作配合,規范監督制約機制 檢察機關和監獄、勞教所要轉變觀念,增強執法的透明度。檢察機關的監所檢察部門和派出人民檢察院、派駐檢察室在開展檢察監督工作中,要積極配合監獄、勞教所的改造教育工作,支持監獄、勞教所的改革舉措;監獄、勞教所要強化法治意識,自覺接受檢察機關的各項檢察監督。監獄在向人民法院提請罪犯減刑、假釋或者向監獄管理局呈報罪犯暫予監外執行的同時,勞教所在向勞動教養管理局呈報勞教人員加減期、提前解教、所外執行、所外就醫的同時,應將擬提請或者呈報的罪犯、勞教人員的名單和提請裁定或者呈報審批的意見,書面通報派出人民檢察院或派駐檢察室 派駐監獄、勞教所的檢察人員,要堅持經常深入罪犯、勞教人員勞動、生活、學習三大現場,了解掌握改造教育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向監獄、勞教所通報,提出糾正意見或檢察建議。監獄、勞教所要認真研究檢察機關的糾正意見和檢察建議,並明確給予回復意見。監獄、勞教所要將有關罪犯假釋裁定書、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書和勞教人員所外執行或所外就醫決定書及時送達當地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以利於檢察機關及時掌握了解有關監管改造工作情況,及時有效地開展檢察監督工作
三、協同開展職務犯罪的查辦和預防工作 查辦監獄、勞教所發生的職務犯罪案件,是懲治司法腐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檢察機關要嚴格執法,嚴明辦案紀律,依法取證,對於查處的案件,要按規定向監獄、勞教所的上級主管部門及時通報有關情況。檢察機關在辦案取證時,監獄、勞教所要給予大力支持,積極配合,為依法辦案提供便利。檢察機關的監所檢察部門、職務犯罪預防部門要協同監獄、勞教所積極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積極進行法制宣傳和警示教育,並針對罪犯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和勞教人員加減期、提前解教、所外執行、所外就醫等工作中易發生問題的環節,認真進行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堵塞漏洞,健全預防機制。對監管幹警職務犯罪的典型案件,檢察機關和監獄、勞教所要派員調研解剖,適時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監管幹警職務犯罪預防問題,分析原因,提出預防對策,從源頭上遏制職務犯罪的發生 。
四、嚴厲打擊罪犯、勞教人員的犯罪活動,維護監獄、勞教場所的改造教育秩序 監獄對罪犯又犯罪案件要及時立案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批捕、起訴罪犯的犯罪案件,使犯罪分子受到應有的懲處。對應當依法立案而未立案的,人民檢察院監所檢察部門應當依法開展立案監督。派出人民檢察院和派駐檢察室與監獄、勞教所應當定期分析罪犯、勞教人員的思想動態和改造狀況,定期對關押地點和勞動場所進行安全防範檢察,保證監獄、勞教場所的穩定,維護罪犯和勞教人員的合法權益。
五、監獄、勞教機關實行動態管理,檢察機關依法開展動態監督 檢察機關與司法行政機關、監獄、勞教所要經常互通情況。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手段,加快信息交流。最高人民檢察院監所檢察廳與司法部監獄管理局、勞動教養管理局,省級人民檢察院監所檢察處與省級監獄管理局、勞動教養管理局,派出人民檢察院、派駐檢察室與監獄、勞教所均應當實現微機聯網,信息共享,各負其責,及時掌握有關改造教育工作、監所檢察工作情況和信息動態,實現對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的動態管理和動態監督,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
六、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各級人民檢察院與對應的司法行政機關及監獄管理局、勞動教養管理局,派出人民檢察院、派駐檢察室與監獄、勞教所每半年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必要時也可以隨時召開,及時通報監獄、勞教所發生的重大情況,分析監管活動和執法監督中存在的傾向性問題,研究保證公正執法和文明管理工作的措施,分析罪犯、勞教人員的改造教育情況,以不斷改進工作,提高監管水平和監督水平,提高改造教育質量。
七、加強培訓工作,提高幹警執法水平 檢察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要將培訓幹警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制定培訓計劃,相互派員授課,對幹警進行多層次分期分批培訓,提高監所檢察人員和監管幹警的整體素質和執法水平,促進幹警嚴格、科學、公正、文明執法,以適應新時期改造教育工作和執法監督的需要。

Ⅸ 現在的監獄什麼樣

我國監獄將按戒備等級分類

據《法制日報》報道全國監獄局長會議前日在沈陽召開,完善監獄刑罰執行制度成為此次會議的重要議題。三類監獄關押罪犯的種類和標准正在討論和制定中。
司法部監獄管理局負責人表示,監獄分類制度有利於監獄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行刑成本,有利於罪犯的分類管理、分類矯治,有利於提高罪犯改造質量,有利於罪犯順利回歸社會,應作為完善中國監獄刑罰執行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措施,盡快列入議事日程,加快推進實施。
監獄按照戒備等級進行分類,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採用的一項基本的管理制度。監獄主要依據獄政警戒設施、監管技術裝備、警力配備、管理方法、活動范圍、勞動方式等因素,分為高度戒備、中度戒備和低度戒備三個等級。
三類監獄及其關押的主要罪犯
高度戒備監獄:主要關押被判處15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緩期兩年執行的罪犯、累犯、慣犯,判刑兩次以上的罪犯或者其他有暴力、脫逃傾向等明顯人身危險性罪犯。
中度戒備監獄:主要關押刑期不滿15年的罪犯。
低度戒備監獄:主要關押人身危險性較低的罪犯。包括經分類調查認為適合在低度戒備監獄服刑的過失犯,刑期較短的偶犯、初犯。

Ⅹ 求:司法部、財政部《監獄體制改革試點單位財務管理暫行規定》財行[2003]165號)

http://fgk.mof.gov.cn/do_moflaw/do_homepage.nsf/fmHomepage?OpenForm

熱點內容
上海法官趙明華簡介 發布:2024-11-01 12:24:38 瀏覽:753
合同法教學視頻百度雲 發布:2024-11-01 12:15:36 瀏覽:445
經濟法是根源 發布:2024-11-01 11:40:00 瀏覽:611
對他人申請書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1 11:34:56 瀏覽:425
濟南槐蔭法院 發布:2024-11-01 11:31:23 瀏覽:135
新勞動法全文2016辭職 發布:2024-11-01 11:31:22 瀏覽:667
關社會與法讀後感 發布:2024-11-01 10:57:53 瀏覽:193
行政法案例分析解題思路 發布:2024-11-01 10:57:06 瀏覽:660
關於復旦投毒案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01 10:57:00 瀏覽:24
貓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4-11-01 08:37:43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