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 2020-12-23 05:31:29

⑴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規定,根本性違約(fundamental breach)是指違約方的故內意行為造成的違約,如賣容方完全不交貨,買方無理拒收貨物、拒付貨款,其結果給受損方造成實質損害(substial detriment)。
如果一方當事人根本違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宣告合同無效,並可要求損害賠償。
非根本性違約(nonfunbamental breach)是指違約的狀況尚未達到根本違反合同的程度,受損方只能要求損害賠償,而不能宣告合同無效。

1.從題目中看,賣方知道10月7日才將該批貨物裝船,所以是買故意產生的違約
2.所以對於賣方的根本性違約,買方有權要求賠償甚至撤銷合同

⑵ 國際商法的案例分析

1,適用法律的問題,首先看如果合同當事人之間的約定,如果沒有協議,,一般被告法律為准。表示,美國公司對我們的產品不滿意,我們的法律應該適用於權的行使;沖突的國際公法,國內法,國際公法為准。

⑶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請高手指教

明確個問題先,案例當中寫的應該是中止吧。 CISG為《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
1.甲公司中止履行且及時通知了乙公司的做法是正確的。
根據CISG 第七十一條
(1)如果訂立合同後,另一方當事人由於下列原因顯然將不履行其大部分重要義務,一方當事人可以中止履行義務:
(a)他履行義務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嚴重缺陷;或
(b)他在准備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為。
(3)中止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不論是在貨物發運前還是發運後,都必須立即通知另一方當事人,如經另一方當事人對履行義務提供充分保證,則他必須繼續履行義務。
2.甲公司有權因麵粉被拋入大海而解除合同。不可抗力可以成為解除合同的原因。
3.乙公司不能要求甲公司繼續履行。根據CISG第七十九條
(1)當事人對不履行義務,不負責任,如果他能證明此種不履行義務,是由於某種非他所能控制的障礙,而且對於這種障礙,沒有理由預期他在訂立合同時能考慮到或能避免或克服它或它的後果。
所以甲公司的履行義務因不可抗力而免責。

4.在提單、發票、保險單尚未交付的情況下,麵粉被拋入大海的風險由買方承擔。CISG舍棄了所有權決定風險轉移的陳舊觀念,原則上以交貨的時間來確定風險轉移時間。依據CIF的含義,賣方必須承擔貨物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直至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為止。麵粉被拋入大海時,風險已經由賣方轉移到了買方,買方負擔貨物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在單據尚未交付,所有權尚未轉移的情況下,買方還是應當承擔貨物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

⑷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承運人只對貨物的外包裝負責,貨物短缺不屬於承運人的責任范圍。清潔提單只表明貨物的外包裝良好,並不管裡面貨物的數量短缺。應該對此負責的是發貨人。

⑸ 急求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一。答:來 g公司要求立即停止侵權源並立即賠償其損失成立。因為根據《知識產權公約 》簽約國的任何企業個人不可以任何形式在未經過知識產權擁有者的允許下從事生產經營 a公司生產已是事實 對g公司的知識產權構成了侵犯 所以成立
至於 第三方公司可以以合同法的 授權侵害起訴

二。這個沒看懂 沒有條件啊

⑹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1.我公司與國外一家大公司簽訂一筆進口精密機床合同,該公司在歐盟區內共有3家工廠 生產這種機床。臨近裝運日期時,對方一工廠突然發生火災,機床被燒毀,該公司以不可抗力為由要求撤銷合同。問:可否撤銷?說明理由。
原則上不能撤銷合同。此案涉及到不可抗力的後果。一般說來,不可抗力的後果有兩種, 一種是撤銷合同,一種是延期履行合同。什麼情況下解除合同,什麼情況下履行合同要看所發生事故的原因、性質、規模以及履行合同所產生的影響程度。 本案中,火災雖然是當事人無法預料的,應該屬於不可抗力的范圍,但由於對方還有兩家 工廠可以生產合同項下的產品,因此,我方要求對方延期履行合同。
2.我國某公司與外商簽訂了一份CIF出口合同,我國公司在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辦理了保 險。貨物發出後,銀行議付了貨款,但貨到目的港後發現嚴重破損,而保險中沒有投保破損險(因為買方沒有指明),買方要求我國公司到保險公司辦理索賠事宜。問:我方應否辦理?
買方要求不合理。此案涉及到CIF合同的性質。 ①根據《2000年通則》,CIF屬於象徵性交貨術語,即賣方只要交出符合合同或信用證規 定的正確完整的單據,就算完成了交貨義務,而無須保證到貨,所以不是到岸價。 ②CIF雖然由賣方辦理保險,但投保金額和險別必須事先約定,如果沒有約定,只能按照 國際慣例辦理,即按FOB貨價×(1+10%)投保平安險。 ③在CIF術語下,賣方辦理保險僅為代理性質,應由買方處理索賠事宜。如果買方要求賣 方代替辦理索賠事宜,但責任和費用用由買方承擔。 本案例,買方顯然是在推卸責任。因此我方不能答應對方要求。
3.某年11月,我國某外貿公司與一外商簽訂了出口5000公噸鋼材的合同,價格條款為 CIF溫哥華。支付方式為即期不可撤銷信用證。我方按合同規定辦理了租船定艙和保險並支付了相關費用,取得了全套合格單據並到議付行付貨款,不料貨物在航行途中遭遇海嘯,全部滅失。外商以貨物滅失為由拒絕付款贖單,問我方如何處理?
這是一起並不復雜案例。在CIF術語中,買賣雙方風險劃分地點是裝運港船舷,越過船舷 後的風險由買方承擔,賣方辦理保險僅僅是代理性質,出險後應由買方辦理索賠事宜。另外CIF屬於象徵性交貨,即憑全套合格單據,買方就不得拒付貨款。還有,信用證業務屬於銀行信用,應由議付銀行承擔第一付款責任。 處理措施:我方首先應向議付行議付貨款,再由議付行向付款行申請付款,只要全套單據 合格,付款行不得拒付。其次我方應向買方講明道理,提出嚴重交涉,只要對方不無理取鬧, 就會按照國際慣例迅速支付貨款。最後,我方可以協助買方辦理向保險公司索賠事宜,但責任壞人費用要由買方承擔。

⑺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1,均不能成立。甲作為普通合夥人對退夥前的債務負無限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五十三條規定:退夥人對基於其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如果甲為有限合夥人,對退夥前的債務,負有一定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八十一條規定:有限合夥人退夥後,對基於其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有限合夥企業債務,以其退夥時從有限合夥企業中取回的財產承擔責任。

丁作為入伙的合夥人,(1)如果為普通合夥人,對入伙前的債務負無限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入伙的新合夥人與原合夥人享有同等權利,承擔同等責任。入伙協議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新合夥人對入伙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2)如果為有限合夥人,對入伙前的債務負有限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七十七條規定:新入伙的有限合夥人對入伙前有限合夥企業的債務,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

乙如果為普通合夥人,對企業債務負無限責任,與其他合夥人對企業債務負連帶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夥企業,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 普通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組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本法對普通合夥人承擔責任的形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同樣,丙的說法也不對。丙為勞務出資,為普通合夥人,普通合夥人對企業債務負無限連帶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十六條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也可以用勞務出資。 合夥人以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需要評估作價的,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協商確定,也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委託法定評估機構評估。 合夥人以勞務出資的,其評估辦法由全體合夥人協商確定,並在合夥協議中載明。

合夥企業法第六十四條有限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作價出資。 有限合夥人不得以勞務出資。

2,解散企業的時候,合夥人分配了企業財產,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應當負有賠償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一百零二條規定:清算人違反本法規定,隱匿、轉移合夥企業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假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財產,損害債權人利益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八十六條規定:合夥企業解散,應當由清算人進行清算。 清算人由全體合夥人擔任;經全體合夥人過半數同意,可以自合夥企業解散事由出現後十五日內指定一個或者數個合夥人,或者委託第三人,擔任清算人。 自合夥企業解散事由出現之日起十五日內未確定清算人的,合夥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

合夥企業法第八十九條規定:合夥企業財產在支付清算費用和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用、法定補償金以及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債務後的剩餘財產,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進行分配。

根據題目描述,該企業已經不存在剩餘財產。所以基於合夥企業財產賠付債權人已經不可能。

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合夥企業注銷後,普通合夥人對企業債務仍負有無限連帶責任。

由普通合夥人中的一個或者幾個、所有對企業負無限責任。

3,合夥人應當按照以下順序賠付,1),按照合夥協議的規定,2)各合夥人協商,3),按照實繳出資比例,4),平均。

合夥企業法三十三條:合夥企業的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辦理;合夥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夥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夥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分擔;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由合夥人平均分配、分擔。 合夥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或者由部分合夥人承擔全部虧損。

⑻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題

答 :1)貨損責任應由賣方負擔。
2)《2000 年通則》規定:在 CFR 術語下,賣方在版貨物裝船後應權及時向買方發出裝船通知,以便買方及時辦理保險。
3)在本案例中,賣方在貨物裝後,由於疏忽未能及時向買方發出裝船通知,致使買方未能及時投保。按《2000 年通則》的規定,由此而產生的貨物滅失風險應由賣方承擔。

⑼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中國A公司的某縣分公司A(a)與某國B公司在列支敦斯登記注冊設立的子公司B(L)訂立了內合營飯店合同。容飯店注冊資本8000萬美元,全部以合營飯店名義向外國銀行借款,並由B公司擔保。雙方各占合營企業的一半股權。這個合同看起來由外方承擔了全部借款風險,似乎對中方有利,但合同中規定A(a)與B(L)合夥經營合營企業。由於A(a)的負責人和政府審批不熟悉法律,同意並批准了該合同。
請問:
(1) 這個合營企業的法律性質是什麼?A(a)與B(L)對合營飯店的債務承擔什麼責任?
(2) 假若B(L)在列支敦士的注冊資金只有1.5萬美元,它的母公司B對8000萬美元的債務發生的風險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3) 如果A(a)的總公司是中國有名的國營大公司,擁有10億元以上的資金,對於合營飯店的債務是否負清償責任?
(4) B作為合營飯店借款的擔保人,在什麼情況下才承擔清償義務?

⑽ 國際商法案例與分析

法理引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Article 17[第十七條]:「An offer, even if it is irrevocable, is terminated when a rejection reaches the offeror.[一項發盤,即使是不可撤銷的,於內拒絕通知送達發容盤人時終止]」
分析:因為賣方12月1日的發盤構成要約,有效期到12月31日,但買方在12月10日拒絕了該報價,導致發盤終止要約失效。雖然買方12月15日(要約有效期內)改變主意,接受發盤進行了承諾,但是未能構成要約-承諾的合約關系。
結論:合約不成立。

熱點內容
大學生必知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4 03:38:32 瀏覽:748
協議不追究此次沖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03:32:27 瀏覽:844
農行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 發布:2025-02-04 03:27:41 瀏覽:29
股權轉讓司法解釋 發布:2025-02-04 02:20:18 瀏覽:963
盜用qq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01:17:37 瀏覽:467
社會與法野人歸鄉記 發布:2025-02-04 00:44:52 瀏覽:82
經濟法聯系實際對社會的作用 發布:2025-02-03 23:45:19 瀏覽:988
河北省城鄉規劃條例2016 發布:2025-02-03 23:11:40 瀏覽:465
五年來的法律援助工作 發布:2025-02-03 22:44:31 瀏覽:191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8 發布:2025-02-03 22:20:24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