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體制的意義

司法體制的意義

發布時間: 2022-05-28 14:15:44

司法體制改革的意義是什麼

1、司來法體制改革,涉及到的自高中政治的考點可能有,人民代表大會與司法機關的關系,司法機關的性質與地位。

2、深化體制改革,有利於完善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確處理好國家權力機關與司法機關的關系,完善民主集中制,保障司法機關的獨立司法權。

3、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完善司法體制改革,有利於更好地堅持司法為民、貫徹依法治國方略,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❷ 堅持公正司法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司法公正,是現代社會政治民主、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關心司法公正,評價司法公正與否,是任何文明社會公民的正當權利。這是對司法權利的一種制約。然而近年來,為司法的程序外監督不斷升級。程序外的監督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些司法不公現象。但是,由於程序外的監督大多是從普通的生活邏輯出發,主要關注的是實體結果的合乎正當,而司法的過程卻是嚴謹的和理性的,更注重的是審判過程的合乎正當性,這就使得司法人員與其他社會主體在法律思維方式上產生了差別,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監督司法與司法獨立的沖突和對立,損害了司法權威。因此,追求和維護司法公正,在任何國家,不可能也不應當僅僅是司法機關、法院法官們自己的事情,維護司法公正應當成為全社會公民共同的任務。它不僅需要法院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不僅需要培養並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法治意識,更需要維護司法公正的現代司法理念。

樹立維護司法公正的現代司法理念,要求法官只依照法律和良心辦案,法律體現一般的社會公共理念,是對法官權力的支持、限制與制約,良心是保證法官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的基本條件,良心是法官依據個人的理念對社會公共理念的理解和解釋,法官的良心是社會公共理念、個人良知和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法官的個人理念:包括奪道德、政治、常識、哲學的價值選擇。

1、對於法官而言,職業道德比理念更重要。目前,法官的首要素質要求是道德素質的提高,其次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公正是法官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官司法理念的最本質要求,公正才能對良心精心守護,由此,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法官。黃松有說過:「判決是經過法官道德過濾過的法律。法官在審理案件過程中要恪守司法公正,不能背離公正這一主題。

2、司法獨立是現代法治國家的主要標志,是現代憲政的重要內容,揭示了現代法治的一般規律,因而已成為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現代社會中高度的司法獨立機制的法院制度、要求法官在具體審判過程中得獨立於一切主體包括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個人、其他法官與法院。香港法律所規定的每一位香港法官就任前都必須作出的「以無懼、無偏、無私、無欺之精神,維護法制,主持正義」的宣言,典型地體現了法官良心獨立的意蘊,即法官不受任何外部不當或無關因素的影響,僅僅依據法律和法律程序,按照自己的理性和良心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法院獨立與法官獨立是相輔相成的。現代社會關注法院的獨立性,其目的固然在於通過這種獨立適當分離法院與政治、社會以包括司法功能的良好發揮。這並不能排除由糾紛自然性質所決定的當事人意見之合法表達機制,也不能排斥與當事人厲害關系相關之利益集團以正常方式行使意見表達權,法院獨立也不排斥公民和新聞媒體的批評。事後的、公開的、言之成理的批評,不會侵犯法院之獨立性,而是現代民主社會日常生活的慣常現象。

3、司法的權威性,是指司法機關應當享有的威信和公信力。由於司法機構是代表國家執行法律、裁決糾紛,司法具有權威性、實際上表明了法律的權威性。司法的權威性正是司法能夠有效運作,並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的基礎和前提。司法權是國家統治社會的重要公權力。在現代社會、司法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幾乎所有的法律領域,司法都可以介入,各類沖突和糾紛都可以通過訴訟依循一定的程序轉化為技術性的問題進行處理。正是由於司法作用的突出而使司法的權威得到加強。在我國,自新中國司法機構建立以來,司法歷來強調民主性,而司法的權威性問題並沒有得到高度重視。然而,由於中國幾千年來一直沿襲政審合一、司法從屬於行政的體制和觀念的影響,特別是由於長期集中型的管理體制決定的行政權力管理和支配全部的社會生活的特點,造成了我國法院一直受行政的制約,加上司法機構在人財物等方面都受各地政府的支配,因此,司法並不具有足夠的權威性。隨著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法院處理案件在數量和范圍上的不斷擴大,其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也在提高,尤其是隨著行政訴訟法等法律的頒布,法院已經享有對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的審查權,從而可以監督政府嚴重依法行政,這就使其權威性大大增強。另一方面,要樹立司法的權威性,必須要求司法機關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司法的權威性首先要依賴於司法的公正性,這就是說,只有當司法是高度公正的時候,人們才能對司法產生信賴和尊重。這所謂「惟公生明,惟廉則生威」。

民法院的司法權是一種判斷權,它不同於國家其他機關的行政權,它是以特殊的方式為人民提供服務的。具體表現在:

第一,司法權從總體上看是一種以判斷為功能的服務方式。它既然是判斷權,所以原則上總是以被動性運行為人民提供服務。司法權是消極地而不是積極的去干預人民的生活,可是行政權的運行卻總是積極主動地干預人們的社會活動和個人生活的。司法權以「不告不理」為原則,非因訴方、控方請求不作主動干預。在沒有人要求你作出判斷的時候,顯然是沒有判斷權的。否則其判斷結論在法律上屬於無效行為。

第二,司法權中立地為民提供服務。司法權在國家權力結構中的設計,特地讓它具有適度的超然性和中立性。「司法中立」原本是就司法者態度而言的,司法判決是依法作出的,行政決定是依行政政策作出的。兩者有著依法和依政策的界線和區別。行政權在它面臨的各種社會矛盾面前,其態度具有鮮明的傾向性,使行政人員是盡力根據公共利益找出最有利、最理想的答案。而司法權在社會矛盾面前,是處於中立位置,由司法人員盡力從法律規則和原則中找出正確的答案。正如國外人士韋德解釋說「法官與行政人員的思想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法官的方法是客觀的,遵守著他的法律觀念;行政人員的方法是經驗式的,是權宜之計。」所以筆者認為:司法中立就是指法院以及法官的態度不受外部因素干擾,包括官員、網民、媒體等影響,至少在個案的判斷過程中不應當受這些非法律因素所左右。

堅持司法為民,確保司法公正,就是要使新時期人民司法的職業性與人民性得到統一。但是,人民性與職業性的結合須要通過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的司法職業倫理來實現。司法的倫理是職業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的體現。司法倫理是職業倫理,而不是大眾倫理或人文倫理,它結合司法官的職業性工作,是對其職業化工作的每一具體細節所作的要求。司法官如何既保持職業特點又為人民服務,都體現在司法倫理之中。

由於司法公正、司法為民正是司法機關和司法工作者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講政治、講正氣及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思想在司法工作中的要求與體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建和諧社會、打造平安中國、發展社會生產力和各項社會事業要求與保證;是新時期司法工作的最高准則與價值追求。因此司法工作是為黨和人民的中心工作服務的,在創建平安中國、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國新時期的建設目標和中心任務面前,我們的司法機關和司法工作者就要以此作為司法工作的目標任務與價值追求,必須做到公正司法、文明辦案、樹立司法權威、提高司法效率,體現司法公平、正義與良知,將司法為民意識化作我們工作的熱情、信念與追求,最大限度地追求人民的滿意。

社會和諧離不開司法公正。司法的價值在於正義與秩序,而其價值的實現需要通過法院、法官的公正執法來實現,所以良法還須良治。沒有司法公正,良法就會成為惡法。沒有司法公正,就不能形成統一的、權威的社會規則與社會規范,社會糾紛就得不到解決、社會矛盾就得不到化解,社會關系就得不到調整,社會秩序就得不到維護。如果法律都沒有了權威,社會生產生活則不能正常進行,社會怎能和諧,怎能安定團結?因此平安中國離不開和諧社會,和諧社會離不開公正司法。而人民的滿意、人民的支持則要以我們的司法為民、公正司法作為前提,所以堅持司法為民,確保司法公正是我們司法機關和司法工作者的價值追求和實現目標。

❸ 從政治生活的角度,說明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意義

1.依法治國是我黨執政的基本方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有利於依法治國方略得回實施,有利於推答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備 ,有利於推進人民民主專政進程。
2.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是其基本內涵,而改革就是從社會體制的各方各面入手,改進不足,剔除桎梏,完善制度,司法體制是我國社會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就是深化改革開放的實施,符合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我們國家繁榮強大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們國家進去全面小康社會的必要准備。
3,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使得司法更加透明,使得司法更加公正,打破以言代法的怪圈,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4,符合黨的依法執政要求,保障了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系。

❹ 司法體制

司法體制,本人理解:就是為保證法律的正確實施,設置的機構(審判、檢察等)、職權以及規定其在國家中的地位的規范和制度的總和。
1、司法是社會治理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2、公道的社會基礎性秩序,只能由司法來維系,司法是社會沖突的減壓閥。
3、司法另一功能:保障民眾不受政府權力的侵害。司法也是政治沖突的減壓閥。
4、司法體系改革原則或亦可稱之什麼是司法體系改革:
從人民群眾司法需求為出發點,以維護人民利益為根本,以促進社會和諧為主線,以加強權力監督制約為重點,著力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問題,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一個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
一、優化司法的制度環境
二、優化司法權配置
三、重整法院體系
四、培育法律人群體

中國社會走向優良治理的正道是,分散治理責任,讓司法在社會治理體系扮演其本應承擔的角色。一個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體系將及時地分散地解決社會問題。

❺ 司法體制在現代體制中有哪些作用

具體作用如下:

  1. 可以有效的管理現代社會中存在的問題;

  2. 可以制約現在執法人員的管理許可權;

  3. 可以保證社會和諧發展。

❻ 司法體制改革的含義

司法體制是指以司法為職能目的而形成的組織體系與制度體系。或者說專是司法機構組織體系和司屬法制度的統稱。司法體制是國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組織部分,也是國家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司法體系、司法組織體系由各級司法機構(機關)構成,包括最高國家審判機關、最高國家檢察機關和地方各級國家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也包括具有司法職能的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司法行政機關、公安(警察)機關、安全機關以及這些機關的內部機構設置,它們一同構成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體系。
司法體制改革是指國家司法機關(組織體系)和國家司法制度(法律制度),在憲法規定的司法體制基本框架內,實現自我創新、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司法體系和司法制度。司法體制改革的概念與內涵,涵蓋了國家司法機關(組織體系)、國家司法制度(法律制度)、憲法規定的司法體制基本框架、司法體制的自我創新、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司法體系和司法制度等各項要素。

❼ 十八大為什麼要進行司法體制改革

司法體抄制改革的目的概襲括起來就是為了:公證、高效、簡明、周密、先進、揚棄、便民、適國。
公正,就是要達到司法公正的目的;高效,就是要有較高的司法效率;簡明,司法機構的設置應責權明晰,干凈利落;周密,所謂周密,就是沒有遺漏;先進,司法體制改革也要有先進性和創造性;揚棄,就是對古今中外的好作法、成功經驗,加以繼承、吸收,活學活用;便民,這應是司法體制改革的精神所在;適國,司法體制改革要適合中國的國情。
深層次的意義:一、司法體制改革要符合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動搖。二、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三、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四、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五、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加強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

❽ 司法體制改革的意義3000字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這是我們黨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高度,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進一步明確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具體要求。深刻領會、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報告和《決定》精神,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深刻認識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重大意義
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司法保障。司法機關擔負著鞏固共產黨執政地位、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神聖使命。當前,我國經濟社會處於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各種矛盾和問題集中出現,機遇和挑戰並存,司法工作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影響更加凸顯。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關鍵舉措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我國法治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沒有完全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法律缺乏必要的權威,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有效的執行。因此,保證憲法和法律得到統一、正確、嚴格實施,已經成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關鍵。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是今後一個時期推進法治建設的重點。《決定》進一步將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作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司法機關作為執行法律的專門力量,不僅自身應該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程序行使權力,保證公正司法;而且應該監督行政機關依法用權、公民依法辦事,推進依法行政、全民守法。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保障。只有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才能在全社會建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的法治秩序,才能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
(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
公平正義,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線,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只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才能實現長久穩定的和諧。當前,我國社會大局總體穩定。同時,必須看到,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社會矛盾高發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根本扭轉,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大量存在,迫切需要發揮司法權利救濟、定分止爭的作用。多年來,司法機關為維護社會穩定、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群眾廣泛認可。但是,也要看到,司法不嚴格、不規范、不公正的問題仍然存在,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惡劣影響,損害了司法權威。必須加大司法體制改革力度,拓展司法體制改革深度,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讓司法成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三)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司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由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我們國家政權的社會主義性質所決定的。隨著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推進,公民的權利意識、民主意識不斷增強,遇事「找法律」、「討說法」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大量矛盾糾紛以案件的形式匯聚到司法領域,法律手段成為調節社會關系的主要手段。人民群眾關注的權益保障、公共安全、公平正義三大問題,都與司法密切相關。社會公眾對司法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維護社會穩定,而且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不僅要求實體公正,而且要求程序公正;不僅要求享有知情權、表達權,而且要求享有參與權、監督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與司法能力不相適應的矛盾,已經變得十分尖銳,如何正確解決好這個問題,也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的考驗。必須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感、緊迫感,加快司法體制改革步伐,深化司法公開,推進司法民主,完善保障人權的司法制度,切實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和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期待。

二、始終堅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基本遵循
司法體制改革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政策性、法律性。為確保改革不入歧途、不走彎路,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始終順應改革開放的潮流健康發展,始終隨著法治建設的步伐不斷推進,始終與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呼喚同步深化,必須堅持以下基本遵循:
(一)堅持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司法體制的政治優勢和重要特徵,也是司法體制改革攻堅克難的重要保障。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是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堅持的基本指導思想。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必須符合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堅持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司法體制改革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充分聽取人民群眾意見,充分體現人民群眾意願,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公平正義問題。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評判,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改革成敗得失的尺子,真正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
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司法制度,歸根結底是由這個國家的國情決定的。世界上沒有也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司法制度。我國的司法體制改革,必須立足於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既認真研究和吸收借鑒人類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不照抄照搬外國的司法制度和司法體制;既與時俱進,又不超越現階段實際提出過高要求。
(五)堅持遵循司法規律
司法活動有其固有的規律性,只有正確地認識、把握、遵循和運用司法規律,才能實現預期的改革目標。司法體制改革只有遵循司法活動的客觀規律,體現權責統一、權力制約、公開公正、尊重程序、高效權威的要求,才能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為人類法治文明發展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
(六)堅持依法有序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涉及司法權力調整和司法資源配置,事關重大,必須依法有序推進。在落實各項改革措施過程中,既要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又要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穩步實施。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需要修改法律的,在完善法律制度後再全面推開。有的重要改革舉措,需要得到法律授權的,要按法律程序進行,以確保法制的統一和權威。
(七)堅持統籌協調
司法體制改革必須立足於提高司法機關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使命的能力,統籌協調中央和地方、司法機關和其他部門、當前和長遠的關系,統籌司法機關上下級之間、司法機關之間的關系,兼顧公正和效率,確保各項改革措施既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民主政治建設、公民法律素養的要求,又適應司法職業特點,做到整體規劃、科學論證,確保改革積極穩妥推進。

❾ 確保司法公正,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什麼意義

司法公正是現代社會政治民主、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

司法公正它是法律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國的要求,其基本內涵是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體現公平、平等、正當、正義的精神。其主體是以法官為主的司法人員。

司法公正的對象包括各類案件的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司法公正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前者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標,後者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整體公正與個體公正的關系反映了司法公正的價值定位和取向。



(9)司法體制的意義擴展閱讀:

司法公正的定位和取向

整體公正與個體公正有兩層含義:

1、司法公正應該是對社會成員整體的公正,還是對社會成員個體的公正。

2、司法公正應該是在司法活動整體意義上的公正,即普遍公正,還是在司法活動個體意義上的公正,即個案公正。在選擇或者趨向整體公正或個體公正的時候,人們實際上表達了司法公正的價值定位和取向。

2015年4月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涵蓋的84項改革任務中,涉及「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有48項。


❿ 司法體制改革的意義

司法體制改革不僅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某種意義上成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把司法體制改革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賦予司法體制改革在整個政治體制改革中更加重要的地位,承載起探索依法治國條件下在法治軌道上用法治方式完善中國政治體制的使命,探索依法循序漸進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路徑。
1、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關鍵舉措。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保障。只有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才能在全社會建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的法治秩序,才能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

2、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公平正義,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線,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只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才能實現長久穩定的和諧。必須加大司法體制改革力度,拓展司法體制改革深度,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讓司法成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3、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司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由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我們國家政權的社會主義性質所決定的。社會公眾對司法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維護社會穩定,而且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不僅要求實體公正,而且要求程序公正;不僅要求享有知情權、表達權,而且要求享有參與權、監督權。

熱點內容
道德經中的敬 發布:2025-01-27 12:33:28 瀏覽:427
江西省工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27 12:29:08 瀏覽:468
我的理想法官 發布:2025-01-27 12:21:41 瀏覽:169
案例反思道德篇讀後感 發布:2025-01-27 12:21:39 瀏覽:73
民法456 發布:2025-01-27 12:14:19 瀏覽:822
廢品收購站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27 12:12:30 瀏覽:707
2015武漢大學法律碩士招生人數 發布:2025-01-27 12:10:51 瀏覽:34
民事訴訟法第113條第三款 發布:2025-01-27 11:59:23 瀏覽:420
雲南省高等級公路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27 11:47:40 瀏覽:988
勞動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27 11:38:14 瀏覽: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