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四大佬
『壹』 中國著名的刑法學教授有哪些
摘要 張明楷,男,1959年7月生,湖北仙桃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原湖北財經學院(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系,同年攻讀本校法學碩士學位,1985年留校任教,1989年到日本東京都立大學法學部研修,1995年任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部客座研究員,1996年任日本東京都立大學法學部客座研究教授,曾任中南政法學院法律系主任。1998年2月調入清華大學。張明楷教授多次獲得各種社會獎勵,多次被評為司法部優秀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2年被評為第三屆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其科研成果也曾獲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等。
『貳』 怎麼通俗易懂的理解刑法四要件中的犯罪客體和犯罪的客觀方面
(一)犯罪客體是犯罪行為損害的、為刑事訴訟法所維護的社會發展權益。犯罪客體是犯罪構成的必不可少要素之一。個人行為往往涉嫌犯罪便是由於損害了法律法規維護的社會發展權益。
違法犯罪的客觀性層面是犯罪嫌疑人作用於社會發展、傷害社會發展的唯一方式,因此 ,沒有它就不太可能有違法犯罪。違法犯罪的真理的客觀性具備可觀察、敘述的特點,因而刑事法律全是以敘述客觀性層面的方法(罪行)來要求違法犯罪的,刑事司法部門也主要是以客觀性層面的客觀事實特點來評定違法犯罪、點評違法犯罪的不良影響和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安全危險因素的。
『叄』 求刑法學大佬
張某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專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屬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案從形式上貌似相約自殺,但是張某本身真實目的是用這種形式掩蓋殺死趙某的目的,並且在趙某服葯後極力阻撓他人施救,進一步坐實了其殺死趙某的企圖。最終結果趙某死亡,因此張某從刑法的各個方面,都符合故意殺人。故應當以故意殺人罪定罪量刑。從一共二百片葯他只服了二十片也能看出他本身並不想自殺,只是誘騙對方自殺。
『肆』 中國法學界的泰山北斗是
以下是中國法學界的泰斗(排名不分先後):
1、高銘暄:泰斗加學術(刑法界的祖師爺)
高銘暄(1928.5.24-)男,浙江省台州市玉環縣人。1951年從北京大學法律系(本科)畢業,1953年從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畢業,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榮譽一級教授 ,兼任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
『伍』 刑法四要件 是哪一些 .
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的構成要件。刑法四要件如下:
1、犯罪主體
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2、犯罪的主觀方面
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
3、犯罪的客觀方面
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等等。
4、犯罪客體
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不同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所直接針對的對象,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系。
(5)刑法四大佬擴展閱讀
刑法與其他部門法相比有兩大顯著特點:
其一,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范圍更具廣泛性。刑法的調整對象不限於某一類社會關系;任何一種社會關系只要受到犯罪行為的侵犯,均歸入刑法的調整范圍。
其二,刑法的強制性最為嚴厲。其他部門法也具有強制性,對於違法行為而言,它們可以說是「第一道防線」;
刑法則充當「第二道防線」,它是針對違法行為情節嚴重已轉化成為犯罪行為,從而需要追究其刑事責任,適用最為嚴厲的制裁方法——刑罰。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刑法是其他部門法的保護法,沒有刑法作後盾、作保障,其他部門法往往難以順利地得到貫徹實施。
參考資料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網路—刑法
『陸』 中國十大刑法學家是哪些
目前來說了,刑法肯定是清華最好,張明楷、周光權、黎宏、勞東燕這個團隊,不但學術水平高,而且,在觀點、理念和體系也領先人大和北師大法學院太多了。
改革派:大陸法學派(德日):張明楷(清華)、周光權(清華)、黎宏(清華)、陳興良(北大)
保守派:傳統學派(蘇俄):高銘暄(人大)、馬克昌(武大)、趙秉志(北師大)
兩派理論目前正在交鋒中,傳統學派死抱著蘇俄的四要件理論,根本跟不上形勢,很多理論完全是錯誤的,而且,體系混亂,缺乏邏輯。大陸法學派的三要件更嚴謹,符合邏輯,但中國早晚都會全面採用張明楷學派的理論體系。
四要件和三要件的核心區別也就在於四要件分析犯罪構成時是個平面的思維方式,主客觀處於一個順位的考慮要素,而三階層是個立體的思維方式,先從客觀方面考慮,一層層的排除犯罪性,相當於一個有位階的思維方式。
陳興良本來也是高銘暄的得意弟子,但這些年也發現高馬學派的理論缺陷和錯誤,已經逐步脫離高、馬學派,往張明楷學派靠攏了。
所以,刑法學來說,國內的情況大概如此:
1,清華法學院,張明楷、周光權、黎宏、勞東燕這個團隊的確太牛逼了,中青年結合,朝氣蓬勃,潛心學術研究,連續多年在法學核心期刊上獨領風騷,實力第一;張明楷是刑法改革派的領袖,他的理論,直接動搖了高銘暄學派的理論基礎,所以高銘暄現在也很惱火,被高銘暄及其弟子圍攻批判,不過,真金不怕火燒,批的越凶,越證明了他的正確性,只不過他動了傳統勢力的乳酪,算是發展路上的一個插曲罷了,現在大勢所趨,國內已經開始接受張明楷的理論了,張明楷的刑法學時代已經到來了。
2,北大法學院,陳興良領銜。陳興良是高銘暄的得意門生,最早也是屬於高銘暄學派的,但後來也發現高銘暄的理論有很多漏洞,慢慢就跟就恩師分道揚鑣,目前已經往張明楷學派靠攏,是僅次於張明楷的二號人物。但北大除了陳興良,其他人跟他相差太遠,獨立難撐啊,不過北大排第二應該沒問題;
3,人大法學院,雖然有高銘暄,但年事已老,他的四要件核心理論已經被證明是很落後,很過時的,而且是錯誤的,發現自己理論被動搖後,他發動他的眾多弟子圍攻張明楷和陳興良,但他的學派漏洞太多不能自言其說的。其實作為中國刑法學的奠基人,最聰明的做法就是順應潮流,而不是阻礙刑法的發展和變革。另一個,人大被趙秉志拉走了幾乎整個刑法學團隊,元氣大傷,年輕一點只有馮軍還不錯,幸好底子還在。
4,北師大法學院及刑法所,靠著趙秉志帶來整個團隊,一下子飆升,不過底子還是差點。而且,趙秉志作為高銘暄指定的接班人,完全繼承高銘暄的過時的四要件理論。趙秉志抱殘守舊,毫無創新,學術水平和理念跟張明楷、周光權、陳興良差的很遠,他走的方向沒什麼前途。。
5,往下的還有中南政法、華東政法、武大、西南政法、中國政法、東南大學等,但這些學校實力都不錯,但缺少大腕牛人。
『柒』 刑事訴訟法的泰斗級人物除了左衛民,龍宗智,還有誰。
呵呵,復龍宗智年紀不大也都列入制泰鬥了啊,那麼為何不考慮陳光中、徐靜村兩位教授呢?
徐靜村教授是我國著名的訴訟法學家。現任西南政法大學教授、訴訟法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協調委員會委員、中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他提倡了許多新制度和新觀點。可以去http://ke..com/view/395787.htm 網路看看。
陳光中教授,著名法學家,新中國訴訟法學奠基人之一,訴訟法學帶頭人。浙江永嘉縣人,1930年4月出生,中國政法大學前校長,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訴訟法學研究院名譽主任。被法律界稱為「刑事專家意見書鼻祖」。我們的書都是他編寫的,多版重編,論資歷和能力,堪稱泰鬥了吧?
『捌』 刑法學四大才子都有誰
我只知道有 趙秉志教授~
『玖』 求刑法大佬做個解析
張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
客觀上,趙某自殺,系自主選擇,屬於刑法上的自陷風險。
中國刑法,沒有教唆自殺。趙某系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人,有自己選擇自由,思想上,行為上未收到張某的控制和支配,張某也不構成間接正犯。
趙某服葯,系自主行為,非張某的先前行為引起,張某沒有救助義務。
『拾』 刑法四要件有哪些
由犯罪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四個要件組合而成: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三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十四條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