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市人民法院依法
A. 如何理解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利害關系"暨如何認定原告主體資格問題
最高法案例: 如何理解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利害關系」暨如何認定原告主體資格問題
1.行政法上的利害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十條也有關於利害關系的規定。顯然,上述法條規定的「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能擴大理解為所有直接或者間接受行政行為影響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所謂「利害關系」仍應限於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不宜包括反射性利益受到影響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下統稱當事人)。同時,行政訴訟乃公法上之訴訟,上述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一般也僅指公法上的利害關系;除特殊情形或法律另有規定,一般不包括私法上的利害關系。因而,舉凡債務人夫妻的離婚登記行為、債務人的非抵押房屋轉移登記行為、抵押人的公司股東變更登記行為,雖有可能影響民事債權人或者抵押權人債權或抵押權的實現,債權人或者抵押權人因而與上述行政登記行為有了一定的利害關系,但因此種利害關系並非公法上的利害關系,也就不宜承認債權人或者抵押權人在行政訴訟中的原告主體資格。上述債權人的普通債權和抵押權人的抵押權等民事權益,首先應考慮選擇民事訴訟途徑解決。申言之,只有主觀公權利,即公法領域權利和利益,受到行政行為影響,存在受到損害的可能性的當事人,才與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才形成了行政法上權利義務關系,才具有原告主體資格(原告適格),才有資格提起行政訴訟。
2.行政法上利害關系的判斷。
公法(行政法)上利害關系的判斷,同樣較為復雜。原告主體資格問題與司法體制、法治狀況和公民意識等因素密切相關,且判斷是否具備原告主體資格的標准多重,並呈逐漸擴大和與時俱進態勢。其中,保護規范理論或者說保護規范標准,將法律規范保護的權益與請求權基礎相結合,具有較強的實踐指導價值。即以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所依據的行政實體法和所適用的行政實體法律規范體系,是否要求行政機關考慮、尊重和保護原告訴請保護的權利或法律上的利益(以下統稱權益),作為判斷是否存在公法上利害關系的重要標准。實踐中,對行政實體法某一法條或者數個法條保護的權益范圍的界定,不宜單純以法條規定的文意為限,以免孤立、割裂地「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應堅持從整體進行判斷,強調「適用一個法條,就是在運用整部法典」。在依據法條判斷是否具有利害關系存有歧義時,可參酌整個行政實體法律規范體系、行政實體法的立法宗旨以及作出被訴行政行為的目的、內容和性質進行判斷,以便能夠承認更多的值得保護且需要保護的利益,屬於法律保護的利益,從而認可當事人與行政行為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並承認其原告主體資格,以更大程度地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但需要強調的是,個案中對法律上利害關系,尤其是行政法上利害關系或者說行政法上權利義務關系的擴張解釋,仍不得不兼顧司法體制、司法能力和司法資源的限制;將行政實體規范未明確需要保護、但又的確值得保護且需要保護的權益,擴張解釋為法律上保護的權益,仍應限定於通過語義解釋法、體系解釋法、歷史解釋法、立法意圖解釋法和法理解釋法等法律解釋方法能夠擴張的范圍為宜。
3.法律上保護的權益。
⑴將當事人是否具有法律保護的權益,作為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原告主體資格的重要標准,與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也相互契合。法院對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評判,除了依據行政訴訟法等行政基本法,更要依據行政機關所主管的行政實體法;在實體問題上的判斷,更多是依據行政實體法律、法規、規章甚至規范性文件。如果原告訴請保護的權益,並不是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需要考慮和保護的法律上的權益,即使法院認可其原告主體資格,但在對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實體審查時,仍然不會將行政機關未考慮原告訴請保護權益之情形,作為認定行政行為違法的標准。也即,即使當事人所主張的權益客觀存在,也可能會間接受到行政行為的影響,但因不屬於行政實體法保護的權益,故並不會得到實體裁判支持,原告最終仍然只能承擔不利的後果。申言之,即使法院認可其原告主體資格,受理其起訴,因其所訴請保護的權益並不會在訴訟中得到保護和尊重,其起訴也就喪失了必要性,不具備訴的利益;因而不承認其原告主體資格,也並不會侵犯其任何權益。對於僅具有反射性利益,而非法律上權益的當事人而言,也不能以被訴行政行為被作否定性評價後,可能會間接有利於保護其所主張的權益為由取得原告主體資格。申言之,當事人民法上的權益或者習慣法上的權益,只有在有關行政法律規范對其加以保護的情形下,才能成為行政法上保護的權益,才能形成行政法上的利害關系,才能取得原告主體資格,才能請求司法保護該權益。否則,上述相關權益,只宜通過民事訴訟或者針對直接對其設定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等方式來保護。而且,對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評價,主要依據行為作出時的事實和法律狀態,一般不受事後變化了的事實和法律規定的影響;因而當事人主張的權益,應當是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已經存在和需要考慮的權益,原則上對於事後形成的權益或者已經消失的權益,當事人無權提起訴訟,除非存在因行政法律關系存續而事後受到影響等特殊情形或者法律有特殊規定。
⑵將當事人是否具有法律保護的權益,作為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原告主體資格的重要標准,與現行公益訴訟的立法和實踐相一致。行政訴訟的立法宗旨,體現了權利保護和權力監督的統一性。適格原告的起訴,既在主觀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又在客觀上維護法秩序,監督依法行政,有利於法治國家建設,從而體現出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的樣態。因而,通過適度擴大原告主體資格、堅持合法性全面審查、嚴格審查標准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合行政訴訟主、客觀訴訟的爭議。但行政訴訟雖有一定的公益性,卻顯然不能將原告主體資格範圍無限擴大,將行政訴訟變相成為公益訴訟。現行行政訴訟法在確定原告主體資格問題上,總體堅持主觀訴訟而非客觀訴訟理念,行政訴訟首要以救濟原告權利為目的,因此有權提起訴訟的原告,一般宜限定為主張保護其主觀公權利而非主張保護其反射性利益的當事人。即使在消費者權益保護、環境污染、公共服務等領域,部分原告提起的訴訟,客觀上具備一定程度公益訴訟特點,呈現自益為形式而公益為目的的特徵;但在原告主體資格上,一般仍然限於提起自益形式的公益訴訟,仍然堅持原告本人需要提供證據證明其存在與普通公眾不同的獨特的權益,且該種權益受行政實體法律規范所保護,並存在為被訴行政行為侵害的可能性;法律明確規定其屬於可以直接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除外。因而,在行政機關不依法處理投訴舉報事項等行政不作為引發的訴訟中,認可因自己法律上的權益受侵害而投訴舉報的當事人的原告主體資格,就比認可因公共利益受損而投訴舉報的當事人的原告主體資格,更具有正當性。
4.審理方式。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原則上應當公開進行,但人民法院可依法決定書面審理或者開庭審理、公開開庭或者不公開開庭。不能認為所有的一審行政案件和二審行政案件,都必須要經過公開開庭審理程序。為節約司法成本,減輕各方當事人訴訟負擔,對於原告或者上訴人所訴之請求,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人民法院可基於職權,不經言詞辯論,直接不予支持。
【案件基本信息】
案號:(2017)最高法行申169號行政裁定
案由: 行政復議
審理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審理程序: 再審復查與審判監督
【當事人信息】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劉廣明。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張家港市人民政府。住所地:江蘇省張家港市楊舍鎮人民中路33號。
法定代表人:黃戟,市長。
【訴訟記錄】
再審申請人劉廣明訴被申請人張家港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張家港市政府)行政復議一案,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6年9月13日作出(2016)蘇05行初59號行政判決,駁回劉廣明的訴訟請求。劉廣明不服提起上訴後,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於2016年12月21日作出(2016)蘇行終1415號行政判決,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劉廣明仍不服,在法定期限內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耿寶建擔任審判長並主審、審判員白雅麗、汪軍參加的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案件基本情況】
一審法院審理查明,2015年11月24日,張家港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張家港市發改委)向江蘇金沙洲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沙洲公司)作出張發改許備〔2015〕823號《關於江蘇金沙洲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金沙洲生態農業旅遊觀光項目備案的通知》(以下簡稱823號通知)。該通知內容涉及項目名稱、主要功能及建設內容、項目選址、項目總投資及資金籌措、有效期等五個方面。劉廣明於2016年1月通過信息公開的方式取得了上述通知,認為該通知將其位於江蘇省張家港市錦豐鎮福利村悅豐片一、二組擁有承包經營權的土地納入其中,該通知存在重大違法情形,遂向張家港市政府提起行政復議,要求確認違法並予以撤銷。張家港市政府經審查認為,劉廣明與823號通知不具有利害關系,遂於2016年3月21日作出〔2016〕張行復第2號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並於2016年3月22日送達劉廣明。劉廣明不服,向一審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一審法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項的規定,申請人提起行政復議申請,應當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江蘇省企業投資項目備案暫行辦法》第十七條規定,項目申報單位憑項目備案機關出具的項目備案通知書,依法辦理土地、環保、規劃等各方面的手續後方可開工建設。本案中,823號通知系對建設項目的備案行為,是職權機關就申請人申請備案的項目是否符合項目備案條件依法進行審查後作出的行政行為,該行為產生實體影響的利害關系人是備案申請人金沙洲公司,對其他人的合法權益並不產生直接影響。金沙洲公司僅憑該通知是不能實施開發建設的,還必須依法辦理土地、環保、規劃等各方面的手續後方可開工建設。故劉廣明與823號通知並不具有利害關系,其提起的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實施條例》規定的受理條件。根據《實施條例》第四十八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行政復議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後,發現該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規定的受理條件的,應當決定駁回行政復議申請。因此,張家港市政府作出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符合法律規定,遂判決駁回劉廣明的訴訟請求。
劉廣明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以基本相同的事實與理由,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劉廣明向本院申請再審,請求:1.依法撤銷一、二審判決,並依法改判;2.一、二審訴訟費由張家港市政府承擔。其申請再審的事實和理由為:823號通知具有行政審批效力。該通知是涉案地塊進入徵收程序的必備文件。唯有該通知通過,涉案項目才能啟動其他程序。因此,823號通知並非隻影響到備案申請人金沙洲公司,還直接對用地范圍內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產生影響。823號通知將再審申請人的土地納入項目選址范圍,對再審申請人的權利義務產生了重大影響。由於823號通知的作出,導致再審申請人的土地因涉案項目需被徵收的法律後果,且再審申請人作為相關地塊地上附著物所有權人,仍未獲得合法補償,再審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了嚴重侵害,故再審申請人與823號通知有重大利害關系,再審申請人有權提起行政復議,張家港市政府理應受理並履行行政復議職責。二審法院並未就案件情況向再審申請人進行任何詢問即決定進行書面審理,嚴重違反法律規定。
【裁判分析過程】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是如何理解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利害關系」暨如何認定原告主體資格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十條也有關於利害關系的規定。顯然,上述法條規定的「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能擴大理解為所有直接或者間接受行政行為影響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所謂「利害關系」仍應限於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不宜包括反射性利益受到影響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下統稱當事人)。同時,行政訴訟乃公法上之訴訟,上述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一般也僅指公法上的利害關系;除特殊情形或法律另有規定,一般不包括私法上的利害關系。因而,舉凡債務人夫妻的離婚登記行為、債務人的非抵押房屋轉移登記行為、抵押人的公司股東變更登記行為,雖有可能影響民事債權人或者抵押權人債權或抵押權的實現,債權人或者抵押權人因而與上述行政登記行為有了一定的利害關系,但因此種利害關系並非公法上的利害關系,也就不宜承認債權人或者抵押權人在行政訴訟中的原告主體資格。上述債權人的普通債權和抵押權人的抵押權等民事權益,首先應考慮選擇民事訴訟途徑解決。申言之,只有主觀公權利,即公法領域權利和利益,受到行政行為影響,存在受到損害的可能性的當事人,才與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才形成了行政法上權利義務關系,才具有原告主體資格(原告適格),才有資格提起行政訴訟。
公法(行政法)上利害關系的判斷,同樣較為復雜。原告主體資格問題與司法體制、法治狀況和公民意識等因素密切相關,且判斷是否具備原告主體資格的標准多重,並呈逐漸擴大和與時俱進態勢。其中,保護規范理論或者說保護規范標准,將法律規范保護的權益與請求權基礎相結合,具有較強的實踐指導價值。即以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所依據的行政實體法和所適用的行政實體法律規范體系,是否要求行政機關考慮、尊重和保護原告訴請保護的權利或法律上的利益(以下統稱權益),作為判斷是否存在公法上利害關系的重要標准。實踐中,對行政實體法某一法條或者數個法條保護的權益范圍的界定,不宜單純以法條規定的文意為限,以免孤立、割裂地「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應堅持從整體進行判斷,強調「適用一個法條,就是在運用整部法典」。在依據法條判斷是否具有利害關系存有歧義時,可參酌整個行政實體法律規范體系、行政實體法的立法宗旨以及作出被訴行政行為的目的、內容和性質進行判斷,以便能夠承認更多的值得保護且需要保護的利益,屬於法律保護的利益,從而認可當事人與行政行為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並承認其原告主體資格,以更大程度地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但需要強調的是,個案中對法律上利害關系,尤其是行政法上利害關系或者說行政法上權利義務關系的擴張解釋,仍不得不兼顧司法體制、司法能力和司法資源的限制;將行政實體規范未明確需要保護、但又的確值得保護且需要保護的權益,擴張解釋為法律上保護的權益,仍應限定於通過語義解釋法、體系解釋法、歷史解釋法、立法意圖解釋法和法理解釋法等法律解釋方法能夠擴張的范圍為宜。
將當事人是否具有法律保護的權益,作為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原告主體資格的重要標准,與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也相互契合。法院對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評判,除了依據行政訴訟法等行政基本法,更要依據行政機關所主管的行政實體法;在實體問題上的判斷,更多是依據行政實體法律、法規、規章甚至規范性文件。如果原告訴請保護的權益,並不是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需要考慮和保護的法律上的權益,即使法院認可其原告主體資格,但在對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實體審查時,仍然不會將行政機關未考慮原告訴請保護權益之情形,作為認定行政行為違法的標准。也即,即使當事人所主張的權益客觀存在,也可能會間接受到行政行為的影響,但因不屬於行政實體法保護的權益,故並不會得到實體裁判支持,原告最終仍然只能承擔不利的後果。申言之,即使法院認可其原告主體資格,受理其起訴,因其所訴請保護的權益並不會在訴訟中得到保護和尊重,其起訴也就喪失了必要性,不具備訴的利益;因而不承認其原告主體資格,也並不會侵犯其任何權益。對於僅具有反射性利益,而非法律上權益的當事人而言,也不能以被訴行政行為被作否定性評價後,可能會間接有利於保護其所主張的權益為由取得原告主體資格。申言之,當事人民法上的權益或者習慣法上的權益,只有在有關行政法律規范對其加以保護的情形下,才能成為行政法上保護的權益,才能形成行政法上的利害關系,才能取得原告主體資格,才能請求司法保護該權益。否則,上述相關權益,只宜通過民事訴訟或者針對直接對其設定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等方式來保護。而且,對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評價,主要依據行為作出時的事實和法律狀態,一般不受事後變化了的事實和法律規定的影響;因而當事人主張的權益,應當是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已經存在和需要考慮的權益,原則上對於事後形成的權益或者已經消失的權益,當事人無權提起訴訟,除非存在因行政法律關系存續而事後受到影響等特殊情形或者法律有特殊規定。
將當事人是否具有法律保護的權益,作為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原告主體資格的重要標准,與現行公益訴訟的立法和實踐相一致。行政訴訟的立法宗旨,體現了權利保護和權力監督的統一性。適格原告的起訴,既在主觀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又在客觀上維護法秩序,監督依法行政,有利於法治國家建設,從而體現出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的樣態。因而,通過適度擴大原告主體資格、堅持合法性全面審查、嚴格審查標准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合行政訴訟主、客觀訴訟的爭議。但行政訴訟雖有一定的公益性,卻顯然不能將原告主體資格範圍無限擴大,將行政訴訟變相成為公益訴訟。現行行政訴訟法在確定原告主體資格問題上,總體堅持主觀訴訟而非客觀訴訟理念,行政訴訟首要以救濟原告權利為目的,因此有權提起訴訟的原告,一般宜限定為主張保護其主觀公權利而非主張保護其反射性利益的當事人。即使在消費者權益保護、環境污染、公共服務等領域,部分原告提起的訴訟,客觀上具備一定程度公益訴訟特點,呈現自益為形式而公益為目的的特徵;但在原告主體資格上,一般仍然限於提起自益形式的公益訴訟,仍然堅持原告本人需要提供證據證明其存在與普通公眾不同的獨特的權益,且該種權益受行政實體法律規范所保護,並存在為被訴行政行為侵害的可能性;法律明確規定其屬於可以直接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除外。因而,在行政機關不依法處理投訴舉報事項等行政不作為引發的訴訟中,認可因自己法律上的權益受侵害而投訴舉報的當事人的原告主體資格,就比認可因公共利益受損而投訴舉報的當事人的原告主體資格,更具有正當性。
就本案而言,根據《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2004〕20號)、《中央預算內直接投資項目管理辦法》、《政府核准投資項目管理辦法》、《江蘇省企業投資項目備案暫行辦法》等規定,發展改革部門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審批行為和企業投資項目的核准和備案行為,主要是從維護經濟安全、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優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現壟斷等方面,判斷某一項目是否應予審批、核准或備案(以下統稱項目審批行為)。考察上述一系列規定,並無任何條文要求發展改革部門必須保護或者考量項目用地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人權益保障問題,相關立法宗旨也不可能要求必須考慮類似於劉廣明等個別人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保障問題。發展改革部門在作出項目審批行為時,也就無需審查項目用地范圍內的征地拆遷、補償安置等事宜,無需考慮項目用地范圍內單個土地、房屋等權利人的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的保護問題。因此,項目建設涉及的土地使用權人或房屋所有權人與項目審批行為不具有利害關系,也不具有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其以項目審批行為侵犯其土地使用權或者房屋所有權為由,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並不具有申請人或者原告主體資格。具體到本案中,張家港市發改委作出823號通知即使涉及劉廣明依法使用的土地,劉廣明也不能僅以影響其土地承包經營權為由申請行政復議。張家港市政府以再審申請人的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項的規定為由,作出駁回其申請之決定,符合法律規定。一、二審法院判決並無不當。再審申請人劉廣明如認為項目建設過程中行政機關的土地徵收與補償等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應當通過其他法定途徑解決。
另外,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原則上應當公開進行,但人民法院可依法決定書面審理或者開庭審理、公開開庭或者不公開開庭。不能認為所有的一審行政案件和二審行政案件,都必須要經過公開開庭審理程序。為節約司法成本,減輕各方當事人訴訟負擔,對於原告或者上訴人所訴之請求,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人民法院可基於職權,不經言詞辯論,直接不予支持。因此,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應訴若干問題的通知》的相關規定,對於一審行政案件,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逕行裁定駁回起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六條規定,對於二審行政案件,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也可以不開庭審理。因本案的主要爭議是法律適用問題,二審法院未開庭審理而採用書面方式審理,系法院職權所在且不違反法律規定。再審申請人有關二審法院未經詢問即書面審理違法的再審理由,亦不能成立。
綜上,再審申請人劉廣明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之規定,裁定如下:
【裁判結果】
駁回再審申請人劉廣明的再審申請。
【文尾】
審 判 長 耿寶建
審 判 員 白雅麗
審 判 員 汪 軍
二〇一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法官助理 孫輝妮
書 記 員 周 萍
B. 蘇州有哪幾個法院
江蘇有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蘇州市滄浪區人民法院、蘇州市平江區人民法院、蘇州市金閶區人民法院、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蘇州市相城區人民法院、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法院、張家港市人民法院、常熟市人民法院、崑山市人民法院、太倉市人民法院、吳江市人民法院、以及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
C. 張家港法院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張家港市法院
地址:人民中路91號
電話:(0512)58680988
D. 張家港市人民法院的具體地址
張家來港市人民中路25號自
很好找的,在老的汽車站那個十字路口向東走大概500米就到了,就在國貿酒店斜對面
你還可以在網路地圖上搜一下
如果是寄信的話,就寫張家港市人民中路25號,另外附加張家港市人民法院就可以了,因為比較具代表性的地方快遞郵局什麼的派送人員都很清楚的,不寫什麼路直接寫人民法院都可以
E. 張家港市人民法院要求證明我爹是我爹,怎麼證明要去做個親子鑒定
張家港市人民法院要求證明我爹是我爹,怎麼證明?要去做個親子鑒定,提供戶口本
F. 原告如何申請法院對被告報告財產令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准確、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康得新復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得新)於2019年3月7日披露了《關於新增涉訴和資產查封、凍結的公告》(公告編號:2019-049),於2019年8月31日披露了《2019年半年度報告》,於2020年3月10日披露了《關於收到〈民事判決書〉、〈執行裁定書〉的公告》(公告編號:2020-047),報告中所提及的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分行(以下簡稱:招行蘇州分行)的訴訟,已於近日收到江蘇省張家港市人民法院的(2020)蘇0582執2262號《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
康得新於2019年1月25日披露了《關於募集資金賬戶異動的公告》(公告編號:2019-012),於2019年3月25日披露了《關於募集資金賬戶異動的進展公告》(公告編號:2019-059),關於康得新及全資子公司張家港康得新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電公司)對中國銀行蘇州分行、張家港分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事項,於近日收到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2019)蘇0591民初2878號《民事判決書》。
康得新於2019年2月15日披露了《2017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未能按期足額償付利息的公告》(公告編號:2019-037),並披露了《2017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未按期付息後續進展情況的公告》(公告編號:2019-055、2019-068、2019-093),關於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平洋證券)與康得新的公司債券交易糾紛,已收到雲南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2019)雲01民初1177、1178號《民事起訴狀》。
康得新於2019年7月15日披露了《2017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據未能按期足額償付利息的公告》(公告編號:2019-147),關於興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全基金)與康得新的公司債券交易糾紛,已收到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送達的(2019)滬0101民初21034號《民事起訴狀》。
現將具體事項公告如下:
一、(2020)蘇0582執2262號《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的內容如下:
(一)、本次執行的基本情況
申請執行人: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分行
被執行人:張家港康得新光電材料有限公司
被執行人:康得新復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二)、(2020)蘇0582執2262號《執行通知書》的內容如下:
招行蘇州分行與光電公司、康得新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2019)蘇05民初275號民事判決書已發生法律效力,申請執行人向本院申請強制執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條、第二百四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24條的規定,責令光電公司、康得新於2020年5月13日9時30分到張家港市人民法院執行局接受詢問並履行下列義務:
1、向招行蘇州分行支付135,821,978.33元。
2、向招行蘇州分行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3、向本院負擔申請執行費203,222.00元。
(三)、(2020)蘇0582執2262號《報告財產令》的內容如下:
張家港市人民法院於2020年4月28日立案執行招行蘇州分行與光電公司、康得新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光電公司、康得新如未按執行通知書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規定,責令光電公司、康得新在收到此令後五日內,如實向本院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起前一年的財產情況。執行中,如果財產狀況發生變動,應當自財產變動之日起五日內向本院補充報告。
二、(2019)蘇0591民初2878號《民事判決書》的內容如下:
(一)、本次判決的基本情況
原告:康得新復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原告:張家港康得新光電材料有限公司
被告: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分行
被告: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張家港分行
被告: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張家港保稅區支行
(二)、《民事判決書》的內容:
原告與被告侵權責任糾紛一案,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賠償原告因侵權行為造成原告的損失280,000.00元;2、判令被告向原告賠禮道歉;3、判令被告承擔全部訴訟費用。
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定,判決如下:
1、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2、案件受理費5,500.00元,由原告負擔。
三、(2019)雲01民初1177、1178號《民事起訴狀》的內容如下:
(一)、訴訟當事人情況
原告: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被告:康得新復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案由:公司債券交易糾紛
(二)、訴訟請求
1、判令被告立即償還原告債券本金40,000,000.00元、利息2,200,000.00元,及自2019年2月15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違約金(按照《募集說明書計算》);
2、判決被告承擔本案原告實現債權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於案件受理費、財產保全費、律師費、公告費、評估費、執行費)。
四、(2019)滬0101民初21034號《民事起訴狀》的內容如下:
(一)、訴訟當事人情況
原告:興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被告:康得新復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案由:公司債券交易糾紛
(二)、訴訟請求
1、請求判令確認原被告雙方訂立的《康得新復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及相應的債券買賣合同關系於2019年8月19日解除;
2、請求判令被告立即向原告償還「17康得新MTN002」債券本金人民幣20,000,000.00元及自2018年7月14日起至2019年7月14日止的利息人民幣1,096,000.00元;
3、請求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未按期支付債券本金及利息所產生的違約金。
4、請求判令被告承擔本案律師費、案件受理費、財產保全費、財產保全擔保費等在內的所有訴訟費用。
以上訴訟請求總金額暫計為人民幣21,213,655.60元
五、本次公告的訴訟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2020)蘇0582執2262號《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一案已進入執行階段,公司尚未收到因上述案件而被執行財產的相關信息。上述案件對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後利潤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公司將積極應對上述情況,最大限度維護好上市公司權益,並根據上述案件的執行情況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2019)蘇0591民初2878號《民事判決書》為一審判決,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駁回了康得新及光電公司的訴訟請求,公司正積極商討後續上訴方案,並將及時對該訴訟事項的進展情況履行相應的信息披露義務。
(2019)雲01民初1177、1178號和(2019)滬0101民初21034號《民事起訴狀》案件的最終判決結果對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後利潤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公司將積極配合、妥善處理此訴訟,並將根據訴訟的進展情況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六、備查文件
江蘇省張家港市人民法院的(2020)蘇0582執2262號《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
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的(2019)蘇0591民初2878號《民事判決書》;
雲南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的(2019)雲01民初1177、1178號《民事起訴狀》;
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的(2019)滬0101民初21034號《民事起訴狀》。
特此公告。
康得新復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5月7日
G. 這樣的民事起訴書是否符合要求
民事起訴狀,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認為自己的民事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他人發生爭議時,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要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公正裁判的書面訴訟請求。
技巧一 明確為什麼起訴
為什麼要起訴,起訴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感情不合準備離婚;還是別人欠債不還要求債務人還款;還是履行合同過程中發生爭議要求法院給個公道。從法律上說,就是當事人因何種民事權益被侵害或因何種事實發生民事爭議而向法院起訴。
起訴的原因直接決定了案件的類型,明確為什麼要起訴,才能明確起訴的目的和所要達到的訴訟結果。
技巧二 掌握相關法律規定
人們常說,要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打官司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這里所提到的「法律」,既包括如《民法通則》這樣的實體法,也包括《民事訴訟法》這樣的程序法。所以,在准備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寫民事起訴狀時,了解和掌握相關的法律規定是非常重要的。實體法的規定,在涉及具體實例時再做具體闡述。
我國《民事訴訟法》關於起訴、受理的主要規定是:
第108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110條規定: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三)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第111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起訴,必須受理;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糾紛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五)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訴處理,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以上是《民事訴訟法》關於起訴、受理的三條主要規定,掌握和領會這三條法律規定,對於如何寫好民事起訴狀是十分重要的。
以上三條規定,看似簡單,甚至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能背下來。但要真正領會和掌握,並靈活運用,絕非易事,本人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看到很多當事人、甚至代理律師或者法官,都不同程度地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不誇張地說,即使專業人士也是要用一生來不斷領會、掌握和運用的。即所謂學無止境。
技巧三 巧妙提出訴訟請求
可以說,整個民事起訴狀的「精點」之處就在於如何提出「訴訟請求」,訴訟請求的內容是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的直接目的。
訴訟請求的提出要與訴狀中「事實和理由」部分相一致。事實,是你的民事權益被侵害或與他們發生民事爭議的客觀事實;理由,是事實基礎上按照相關實體法的規定你所擁有相關權利的依據。
客觀世界是紛繁復雜的,人們說,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指紋,同樣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案件。不同類型的案件,案由不同,訴訟請求自然不同,20**年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將案件分為幾百種類型,即使同一類型的案件,因客觀事實和當事人的狀況不同,也導致了訴訟請求的不同。
所謂「巧妙」,就是說,你提出訴訟請求時的用詞一定要嚴謹、精練、准確,既要把請求表達清楚;又要「惜墨如金」。請求的內容要有具體事實和法律規定的支持。訴訟請求是分析研究案件事實和法律規定的基礎上高度概括提出的。
訴訟請求是否適當,直接關繫到案件的勝敗和結果,很多案件都是因為訴訟請求不當導致敗訴,或者沒能更大程度地實現自己的訴訟目的。
另外,訴訟請求的確立原則是要追求訴訟利益的最大化,有些案件雖然通過訴訟勝訴了,但因為訴訟請求沒有實現利益最大化,會給以後帶來很多麻煩或不利。現舉一實例如下:
技巧四 訴狀各部分的寫法—參考判決書寫法
文書每頁一般應為23-24行,每行28-30字,頁邊距天頭大於地角,左空大於右空,在頁腳居中或靠右位置標注頁碼。
要求裝訂規范:正文為兩頁以上的,應使用在左空處粘貼的方法,不能用訂書機裝訂。
1.首部
(1)標題:居中寫明:「民事起訴狀」(或「民事起訴書」,也有寫成「民事訴狀」等)。字型大小較內容要大,以二號字宋體為宜。
(2)當事人的基本情況:(首行縮兩字),分別寫明原告、被告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貫、職業、工作單位和職務、具體住址、聯系方式等。如果同案原告為二人以上,應當分別寫明。如果同案被告有二人以上,應當按責任大小的順序寫明。如果原告或被告系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應在其項後寫明法定代理人的姓名、性別、職業、工作單位和具體住址,及其與原告或被告的關系。如果被告是法人、其他組織的,應寫明其名稱和住所,以及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和職務。如果有第三人,應寫明第三人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貫、職業、工作單位和職務、具體住址、聯系方式等。如果第三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寫明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和住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和職務。如果原告委託律師代理訴訟,應在其項後或其法定代理人項後寫明代理律師姓名及代理律師所在的律師事務所名稱,以及代理律師的聯系方式。
(3)訴訟請求:(首行縮進兩個字格)寫明原告請求人民法院依法解決的有關民事權益爭議的問題。依確認之訴、給付之訴和變更之訴的不同請求,具體寫出。
2.正文:事實和理由(用3號仿宋體為宜)
(1)事實部分:(首行縮兩字)應寫明原告、被告民事法律關系存在的事實,以及雙方發生民事權益爭議的時間、地點、原因、經過、情節和後果。一般應以時間順序,既要如實地寫明案情,又要重點敘述被告侵權、違約等行為的後果。
(2)理由部分:(首行縮兩字)要根據案情和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闡明原告對本案的性質、被告的責任以及如何解決糾紛的看法。說明自己訴訟請求在法律上的依據。
(3)證據:(首行縮兩字)寫明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能夠證明案情的證據的名稱、件數或證據線索,及證據來源。有證人的,應寫明證人的姓名和住址等。
3.尾部
(1)致送人民法院的名稱:「此致」空兩格、「___人民法院」另起一行居左頂格。
(2)具狀人(起訴人)原告(本人)簽名:如果是法人應加蓋公章(居右)。如果委託律師代為書寫起訴狀,可在原告(本人)簽名下方寫上代理律師的姓名及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名稱(居右)。
(3)起訴時間:居右。
4.附項(首行縮進兩個字格)
本訴狀副本份數,訴狀副本份數應按被告(含第三人)的人數提交。
技巧五 常見問題說明和誤區糾正
1.紙張、筆、墨要求。訴狀用紙型號,現在普遍要求的是A4紙,同時,因為法院審理的案件材料最後需要裝卷歸檔,並長期保存,所以,訴狀最好是用黑色字列印,也可用碳素筆、黑色簽字筆、黑色或籃黑色鋼筆或毛筆書寫。但不能用列印後復印件、或鉛筆、圓珠筆或紅色筆書寫,以便法院長期保存。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法院是不會立案的。
2.「當事人」欄,均應寫明姓名(包括曾用名)、現用名與身份證上的名字不一樣的,以身份證上的姓名為准;因某些案件與當事人具體年齡有關,所以最好寫明具體的出生年月日、對被告或第三人的出生年月日確實不知的,可寫明其年齡或大致年齡;要寫明具體單位及住址或辦公地址,以便於人民法院送達相關法律文書;盡量寫明電話等具體聯系方式,便於人民法院電話通知開庭等相關訴訟事宜。
3.未成年人訴訟問題,原告是未成人本人,法律規定「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這種情況下,父母不是原告,是以法定代理人身份參加訴訟,所以,寫起訴狀時不要把父母寫成原告。同理,如果侵權人是未成年的案件,也只以侵權的未成年人為被告,並寫明其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
4.「訴訟請求」欄,應寫明具體的訴訟請求。充分體現法律規定的「具體」要求,否則起訴立案時,法院會要求重新製作起訴狀。如:只寫「要求被告賠償損失」,而沒有寫明具體請求數額等,法院是不會立案的。如果有多項訴訟請求,也應分別具體寫明。
5.案由問題,案由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定》結合訴訟請求決定適用,不屬當事人起訴確定的內容。
很多學者甚至律師主張民事起訴狀要寫明具體案由,本人持反對態度,原因是,法院判決書是必須寫明案由的,但起訴狀並不要求必須寫明具體案由,而且案由的規定也在不斷地充實和補充,目前民事案件就有幾百個案由,專業的法官或律師往往也很難把握准確,如果案由錯誤可能直接導致案件敗訴。實踐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所以,案由交給法官來決定。
6.事實與理由,該部分是訴狀的主要內容,應緊緊圍繞訴訟請求,一般包括六個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和證據等。因為該部分的每一句話,都是為了證明原告訴訟請求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或者證明對方行為的違法性和違約性質,書寫時應以陳述事實和理由為主,詳略得當,切不可長篇大論像寫報告一樣;同時,不可用過激或侮辱性的語言。盡量簡單地做到「事實清楚」,「理由充分」即可,因為現在法官工作量都比較大,如果起訴狀寫得過長,主次不分,道德感情成份過濃等,不僅會引起法官的反感,也顯示起訴者素質「欠佳」,也很難做到重點突出,這樣對自己是很不利的。要善於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這種簡單是智慧總結的過程,是復雜的千錘百煉。
7.證據問題,有人主張有保留地向法院提交證據,目的是不想讓對方全部了解,以便開庭時給對方來個「突然襲擊」,讓對方「措手不及」,這是過去的習慣做法,最高院的證據規則實施後,要求在舉證期間向法院提交證據,超過舉證期限,等開庭時再提交的證據,可能不被允許質證,更不可能被法院所採納。所以,有保留地向法院提交證據是千萬使不得的。
因現在一般都實行庭前交換證據,所以,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址等一般不具體寫在訴狀里,只是在訴狀後「附:起訴狀副本 份」後簡要提到「相關證據復印件 份」如果證據較多,最好另行按一定順序製作證據清單(表格),並簡要說明每份證據說明的主要問題,做到條理清楚,一目瞭然。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向法院提交的證據最好是復印件,如果有的法院要求提交原件,要注意要求法院出具收到具體證據的「收條」,以防萬一主客觀原因的「丟失」。
8.確定管轄法院(遞交的法院),應該符合法律規定的「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屬於仲裁(包括勞動爭議仲裁)、行政復議、刑事自訴的,不能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即使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起訴狀也應該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遞交,一般以被告所在地、侵權行為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合同簽訂地、合同履行地、不動產所在地等確定管轄法院;同時根據案件性質、大小等,還存在級別管轄的問題,因「地方保護主義」的客觀存在,訴訟中選擇好有管轄權的法院很重要。如:最高院規定「廣州、深圳市所轄基層法院管轄爭議標的金額為600萬元以下(不含本數,下同)的案件」,如果原告的訴訟請求在600萬元左右,可在起訴狀中請求601萬元或599萬元,來確定對自己有利的級別法院。實踐中也有為了讓案件由基層法院審理,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將900萬分成兩個各400餘萬元的案件在基層法院起訴。有關具體問題在後面實例部分還將進行分析和論述。
9.具體人(起訴人)部分,自然人起訴的,應該由本人簽名;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蓋章單位的公章。不可蓋財務章或合同章。
10.所附訴狀副本份數,副本的份數應該與訴訟中雙方當事人的人數一致,立案時按被告及第三人的人數提交。需要強調的是起訴人自己別忘了保留一份。
H. 交通肇事案,車牌缺失,沒有保險,3年未審,駕駛員無證駕駛導致家人
你是要找交通事故方面的律師么?還是怎麼樣?先給你看下一個交通律師的案例吧,你再做決定。
人民法院報案例精選筆記之交通事故類(截至2012-02-26)
目錄(共50例)
(一)以未告知拒理賠,損失確定應賠償
(二)保險合同約定不明,精神損失獲得理賠
(三)無證駕車清運垃圾撞死人,村委會選人過失承擔責任
(四)一次車禍兩人死傷,強制保險按比例分配
(五)擅自出賣報廢車輛引發事故也有責任
(六)保險單上未簽名,格式條款不免責
(七)現場變動難定責,法院判決來確認
(八)車主未買交強險出了事故要擔責
(九)「二手車」保單事故後批改,保險人同意續保就應賠償
(十)丟失車牌不申報,發生事故需擔責
(十一)無證駕駛出事故,保險公司仍應賠
(十二)試車員駕駛未交付購車人的車輛肇事,汽車公司被判擔責賠償
(十三)公司職員交通事故致殘被解僱,法院調增殘疾賠償金
(十四)擅自駕車出事故,車主有錯同擔責
(十五)乘客摔下車受傷引發保險賠償爭議,法院判決保險公司應賠付
(十六)保險公司拒理賠,告知不明判給付
(十七)車禍之後簽署的一次性賠償協議合法,當事人不得單方反悔
(十八)車頭車尾牌照不同,撞死他人一起擔責,司機、車主及車頭車尾所屬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十九)廈門終審一起人身損害賠償案,農民工按城鎮居民標准獲賠50萬
(二十)車輛超載壓垮高架橋,3名司機被判徒刑並付巨額賠償
(二十一)購二手車未過戶上路肇事,法院認定保險公司在保險范圍內理賠
(二十二)公路曬麥引發事故,管理部門失職擔責
(二十三)特種車也應遵守交通法規確保安全,救護車肇事被判承擔賠償責任
(二十四)交通事故胎兒死,精神撫慰獲支持
(二十五)出好意同乘一車,出事故司機有責
(二十六)父親車禍身亡,遺腹子索賠撫養費獲得支持
(二十七)交通事故受重傷,繼發癲癇獲續賠
(二十八)車禍導致孕婦早產,法院認定新生兒死亡應獲賠償
(二十九)婚車司機交通肇事,車主承擔連帶責任
(三十)費用超出交強險,按比分配賠償額
(三十一)父親「無證」駕車軋死兒子,母親狀告保險公司獲賠償
(三十二)車輛保險變更期間出險,保險公司應負保險責任
(三十三)事故責任說不清,保險公司要賠償
(三十四)高速公路置磚塊,管理不善有責任
(三十五)受傷未愈強行出院,損失擴大自己分擔
(三十六)證照不符駕車肇事,保險公司可以拒賠
(三十七)司機因私釀車禍,車主疏忽也攤責
(三十八)司機亂停車,乘客隨開門,剮傷行人後三方攤責任
(三十九)保險公司對未實際撞人之事故不負交強險責任——江蘇常州中院改判李華榮等訴保險公司等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
(四十)四名農民工車禍遇難,按城鎮居民標准賠償
(四十一)緊急避險在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中的適用
(四十二)河南「1·21」交通肇事案民事部分一審宣判,6被告賠償6死者親屬190萬
(四十三)扣滿12分仍然駕車肇事,保險公司拒賠未獲支持
(四十四)死亡賠償金與被扶養人生活費的年限計算無法律關聯——上海一中院判決王國珍等訴陳偉等人身損害賠償案
(四十五)車翻摔殘車內客,無償搭乘也得賠
(四十六)違規設置減速帶,發生事故也擔責
(四十七)車輛送修期間出事故,因未投保車主需擔責
(四十八)駕駛人醉駕致人受傷,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負責賠償
(四十九)事故導致車輛貶值,肇事方應依法賠償
(五十)事故雖然處理完畢,漏算項目仍應賠償
內容由盈科律師網於律師為您提供
(一)以未告知拒理賠,損失確定應賠償
2006
年8月,葉某為自己的汽車與某保險公司簽訂財產保險合同,其中約定第三者責任險為10萬元。同年9月16日,葉某在送同事小金回家的途中,與三輪車相撞,致使小金死亡。事故發生後,葉某撥打110報警,經交警處理,認定其負事故全責。法院判令葉某賠償受害人小金13萬余元。後葉某將相關理賠材料交到某保險公司,但保險公司以其未及時告知為由不予理賠。今年2月,葉某訴至法院,要求保險公司支付第三者責任險賠償款8萬元。
在庭審中,被告某保險公司辯稱,根據雙方簽訂的保險單上載明的內容,葉某應該在出險後48小時內向被告報案,否則被告無法核實事故損失,故被告拒絕理賠。
法院審理後認為,雖然葉某未在48小時內向被告報案,但其撥打110報警,事故現場在交警支隊的控制之下,不存在損失擴大的情形;且該起事故損失已經被生效的法律文書予以確定,也不存在損失無法確定的情形。據此,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被告某保險公司支付原告葉某第三者責任險賠償款8萬元。(2008.7.8)
(二)保險合同約定不明,精神損失獲得理賠
2006年4月,原告劉某將自有車輛在被告某保險公司青島分公司投保車輛第三者責任險、車上人員責任險、車輛損失險、玻璃破碎險及不計免賠特約險等。
2007年1月,投保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導致張某當場死亡。交通事故經法院判決,原告劉某賠償死者張某家屬各項損失共計13.8萬余元。事後,劉某前往被告處理賠時,被告以原告造成的損失含有3000元精神損失,按照保險條例不在被告理賠范圍內為由,拒絕理賠。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人民法院審理後認為,被告沒有證據證明其與原告簽訂保險合同時明確約定了精神損失拒絕理賠的條款,因此,被告應當理賠3000元精神損失。5月4日,一審判決被告某保險公司青島分公司賠償原告劉某13.8萬余元保險金。
(三)無證駕車清運垃圾撞死人,村委會選人過失承擔責任
2007年6月的一天清晨,王某持失效的駕駛證駕駛未經檢驗的拖拉機清運垃圾,行駛至某岔口時,遇到於某無證駕駛無牌照的摩托車拐彎,結果兩車相撞,由於於某未帶頭盔傷勢較重,不幸身亡。事後,王某支付了死者家屬部分款項,並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交警部門認定這起交通事故王某負主要責任,於某負次要責任。由於王某是為某村委會清運垃圾的,當年9月,於某家屬一紙訴狀將王某及該村委會告上法庭,以村委會僱傭王某為由,要求兩被告還需共同賠償各項損失38
萬余元。
庭上,王某對死者家屬的賠償要求僅僅在部分數額上有意見,而村委會則表示自己不應該作為被告,並且在事發後考慮到死者家屬的情況,村委會已經主動借款7萬元給死者家屬,要求法院駁回死者家屬對村委會的訴訟請求。
據審理該案的法官說,王某接受村委會的委託,用自己的拖拉機為村委會清運垃圾,村委會則定期支付清運費,王某與村委會之間形成承攬關系。因事故是在王某持失效駕駛證駕駛車輛清運垃圾過程中發生,因此村委會存在選任過失,應承擔30%賠償責任。
該法官介紹,承攬一般指一方按照另一方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另一方接受工作成果並給付報酬。承攬與僱傭往往會產生混淆,在司法實踐中一般認為,如果雙方之間存在控制、支配和從屬關系,由一方指定工作場所、提供勞動工具或設備,限定工作時間,定期給付勞動報酬,所提供的勞動是接受勞務一方生產經營活動的組成部分的,可以認定為僱傭,反之,則應當認定為承攬。
法律規定,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其中選任有過錯,是指定作人對承攬人的選擇具有明顯過錯。本案中村委會應該事先了解王某是否有駕駛資格,但村委會沒有掌握該情況卻讓王某負責清運垃圾,導致發生事故,因此村委會理應承擔適當賠償責任。
(四)一次車禍兩人死傷,強制保險按比例分配
2007年12月22日,原告楊春民駕駛重型特殊結構貨車在滬杭高速公路與被告鄭孝鋒僱傭的駕駛員陳雨木駕駛的中型廂式貨車發生尾隨碰撞,造成原告楊春民及其車上乘員徐奎受傷,徐奎經搶救無效死亡。2008年2月,原告楊春民與死者徐奎的家屬分別向海寧法院起訴,均要求保險公司在強制責任保險限額內承擔責任。
法院審理認為,強制險的賠償限額是指一次事故的額度,當出現多個受害人的情況時,應按照各自的損失額按比例分配。
據此,浙江省海寧市人民法院於2008年7月21日判決保險公司對在同一起交通事故中死亡和受傷的當事人,根據兩者的損失在交強險范圍內按比例賠償,其中賠償原告楊春民1.7萬余元,賠償徐奎親屬4萬余元。(2008.7.25)
(五)擅自出賣報廢車輛引發事故也有責任
2007年3月9日,金川鄉農民羅南海以4380元的價格,買下了鄰村洪善發的一輛無牌報廢的拖拉機。第二天,羅南海的親戚王濟伯駕駛拖拉機至「胎盤石」路段時,讓羅學習駕駛,自己在副駕駛位置指導。因操作不當,拖拉機行至不遠就從公路左側墜入河中,王當場死亡,羅身體受傷。經交警部門認定,羅對事故負全部責任。
3月29日,羅與王的家屬達成協議,羅賠償39000元。6月28日,歙縣法院以交通肇事罪依法判處羅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10月9日,王的妻子和兩個兒子把出賣拖拉機的洪善發告上法庭,認為洪的出賣行為是導致事故的原因之一,請求賠償各項損失的
30%合人民幣40000元。而洪認為,他出賣的只是廢品,只能與羅發生買賣關系,根本與原告主張的損害結果沒有因果關系,因此不應承擔任何責任。
安徽省歙縣人民法院依據法律規定的原因力間接結合,判定被告承擔該起事故的15%責任,賠償受害人家屬損失18479.74元。
宣判後被告不服,提出上訴。黃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中,被告違反國家報廢車輛回收強制性規定,擅自出賣報廢車輛,導致報廢車輛上路行駛,客觀上給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危險隱患,被告的出售行為與羅、王的共同危險行為間接結合,實際導致了車毀人亡重大交通事故的發生,被告因此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間接結合侵權形式是共同侵權的一種,是指由動態行為和靜態行為相結合組成的,當然這里的動態與靜態只是相對概念,其參照是損害結果發生的過程。具體一點說,侵權行為原因力一部分是主動實施了某行為,該行為是損害結果發生成為可能,是損害發生的直接原因。
本案中羅南海的違法駕駛是主要原因;另一部分原因力是為損害發生提供了條件,這一原因力的行為違反了有關法律規范的規定,是損害發生的間接原因,二者結合在一起造成了損害事實。本案被告違反了國務院《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第十二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將報廢汽車出售、贈予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給非報廢汽車回收企業的單位或者個人」的強制性規定。(2008.6.3)
(六)保險單上未簽名,格式條款不免責
2005年9月5日,原告為自己的計程車向被告某財產保險公司投保了車輛第三者責任險,投保限額5萬元。被告向原告收取了相關的保費後,發給原告第三者責任險的保險單,但原告本人未在保險單上簽字。2006年1月31日,原告僱傭的司機駕駛計程車將兩名行人撞傷後駕車逃離現場,原告得知後即報案並將車送至交警部門,交警部門認定司機負全部責任,原告遂賠償兩受害人各項費用共計4萬余元。其後原告向被告提出理賠事宜,被告認定保險車輛肇事逃逸,不屬保險責任,不予賠償。
法院經審理認為,原、被告簽訂機動車輛保險合同是基於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保險合同合法有效。投保單上關於賠償責任的免責條款屬格式條款,有關於保險車輛肇事逃逸保險公司免予賠償的內容。但原告並未在該合同上簽字,不能證明被告以合理的方式提請原告注意該條款及對該條款予以說明,故被告某財產保險公司的賠付責任不能免除。
近日,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愛民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被告某財產保險公司給付原告賀冬穎保險賠償金人民幣43185.60元。(2008.5.29)
(七)現場變動難定責,法院判決來確認
2006年1月18日,張家港金港鎮的盧士華駕駛汽車時,將行人趙某撞傷。由於當晚下雨,盧急於送趙某前往醫院搶救,雙方未在現場報警。次日,盧士華向該車投保的大地保險公司報了案。該事故因事故現場變動,交警部門無法查證事故的全部事實,未作責任認定。同年9月,趙某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盧士華賠償損失。法院審理認為,盧士華系機動車一方,在沒有證據證實趙某有過錯的情況下應承擔全部賠償責任,遂判決盧士華賠償趙某經濟損失39000餘元。盧履行賠償義務後向大地保險公司提出賠償申請未果,向法院提起訴訟。保險公司則認為,由於盧自身原因導致責任大小無法確認,要求重新確認責任並按比例賠付。
法院審理認為,原告盧士華在事故發生後因搶救傷員未能報警,導致現場變動,交警部門未作出責任認定,但法院可以在案件審理中依據事實對事故責任予以確認。現法院生效法律文書已判定盧士華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合法有效,應予認定。
近日,江蘇省張家港市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被告大地保險公司支付原告盧士華理賠款39000餘元。(2008.5.27)
(八)車主未買交強險出了事故要擔責
2007年4月25日19時30分許,被告葉長城駕駛顧惠新的無號牌「五羊WY125」二輪摩托車與原告黃建軍所騎自行車發生相撞,致原告受傷。常熟市公安局出具責任認定書認為,葉長城應負事故的全部責任,黃建軍不負事故責任。經司法鑒定,原告黃建軍因交通事故致左三踝骨折,左腓骨骨折,其損傷已構成十級傷殘。事故發生後,被告顧惠新向原告支付了人民幣10000元。
後原告將肇事人葉長城及「五羊WY125」二輪摩托車車主顧惠新一同告上法庭,要求賠償損失。被告顧惠新辯稱,葉長城未經其同意擅自駕駛摩托車,因此不同意承擔車主責任。法院經審理查明,車主顧惠新未按照相關規定辦理摩托車登記手續,也未按照規定向保險公司投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具有保險過錯。
2008年5月27日,江蘇省常熟市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被告車主顧惠新承擔本應由保險公司在強制保險范圍內承擔的賠償責任,超過部分由被告葉長城承擔賠償責任。(2008.5.27)
(九)「二手車」保單事故後批改,保險人同意續保就應賠償
2007年7月23日,案外人韓良君(原車主)為蘇FEW451號桑塔納轎車向被告某保險公司投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同時,其為該車向上述保險公司投保家庭自用汽車保險(商業險)一份,包括機動車損失保險、第三者責任保險和不計免賠率特約險。保險期限均自2007年8月5日零時起至2008年8月4日24時止。家庭自用汽車保險單明示告知中註明:「4.保險車輛轉賣、轉讓、贈送他人、變更用途等,應書面通知本保險人並辦理批改手續。」第三者責任保險條款第六條、機動車損失保險條款第六條均規定:被保險機動車轉讓他人,未向保險人辦理批改手續,保險人不負責賠償。
2007年10月9日,韓良君將該被保險車輛轉讓過戶給本案原告黃前。次日,黃前駕駛該車與趙榮香駕駛的電動自行車相撞,造成乘車人王小紅經搶救無效死亡。同月24日,交警部門作出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黃前、趙榮香承擔事故的同等責任,王小紅無責任。今年2月26日,有關部門作出傷殘評定,確認趙榮香骨盆損傷屬十級傷殘。
事故發生當日,黃前向被告保險公司申請辦理保險單批改手續,保險公司於同日辦理了交強險批單,同意自2007
年10月11日被保險人由韓良君變更為黃前。同日,黃前向被告保險公司申請辦理家庭自用汽車保險(商業險)保險單批改手續,保險公司同意變更,其他條件不變。隨後,黃前要求被告保險公司理賠,保險公司以被保險機動車轉讓他人,未向保險公司辦理批改手續為由拒絕賠償,引起糾紛。
【法官說法】商業保險不應比照交強險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於「二手車」未及時批改商業保險單時,如果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應否承擔商業保險責任問題。近年來,交強險實施過程中,交強險的效力問題在司法實踐中已得到統一,即機動車投保交強險後,無論車輛發生幾手轉讓,即便保險公司沒有批改保單,並不影響交強險的效力,保險公司任何情況下都要依據保險合同對事故中的第三者承擔責任。那麼,商業保險合同能否比照交強險呢?
主審法官認為,商業保險不應比照交強險。他說,物權是一種絕對權,具有排他性;而債權是一種相對權,有著特定的相對方。通常情況下,合同一旦形成,當事人之間就形成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合同的當事人也是特定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保險合同的當事人也是相對特定的。商業保險合同的當事人一方為投保車主,一方為保險公司,合同也只在這特定的雙方當事人之間有效。車主發生變化後,保險合同經保險公司批改,新車主與保險公司之間形成新的合同關系,保險公司依照新合同承擔責任。如果保險合同未經保險公司批改,由於原保險合同只對原車主有效,原合同對新車主並不自然產生法律效力。交強險打破了原有的合同相對性原則,只能視為法律規定的特例,不應以特殊性來推導一般性。法律未作特別規定時,仍應堅持合同的相對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保險標的的轉讓應當通知保險人,經保險人同意繼續承保後,依法變更合同。但是,貨物運輸保險合同和另有約定的合同除外。」那麼,本案事故發生前並未依法變更合同,法院為何判決保險公司承擔責任呢?這實質上涉及民法上追認的法律效力問題。本案中,保險事故發生後,原告黃前當即向被告保險公司報案,被告收到報案並委託他人代為查勘,已知曉保險車輛發生事故。在此情況下,被告仍然為原告辦理了保險單批改手續,且在保險批單上註明其他條件不變,應視為其已經對加大的風險進行了評估認可,同意繼續承保,因而保險合同利益已隨保險車輛的轉讓轉移至原告,被告應按合同約定向原告承擔賠償責任。
近日,江蘇省海安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被告某保險公司賠償原告黃前交強險理賠款60000元,商業險(機動車損失保險、第三者責任保險和不計免賠率特約險)理賠款105129.86元。(2008.5.27)
(十)丟失車牌不申報,發生事故需擔責
2007年11月9日,一輛車牌號為冀G40109的黑色小轎車與原告郭澤駕駛的摩托車在張家口市橋西區西壩崗路新華街入口發生碰撞,致原告受傷,肇事後小轎車逃逸。交警支隊認定小轎車方應付事故全部責任。張家口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隊查明,冀G40109車牌號實為紅色金燕CZ212
消防指揮車所有,車輛所有人為河北燕興機械有限公司,但該車已在庫房中停駛數年,所有人稱該車號牌不知何時丟失。
法院審理後認為,車號牌是證明車輛身份的標志之一,按有關交通法規,車號牌必須與公安部門登記的機動車配置。被告河北燕興機械有限公司作為車號牌所有人負有對車號牌的管理義務,丟失後亦應及時申報。因其管理不善,致車號牌為肇事車輛所用並上路行駛,肇事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故賠償責任應先由車輛號牌所有人承擔。
日前,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車號牌的所有權人賠償原告郭澤醫療費、誤工費等共計9萬余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I. 張家港市法院有我本人的起訴案、可我本人不知道原尾怎麼才能查詢到結果
1、應該不是你起訴,是有別人起訴了你吧?
2、不用查,你等法院的傳票就行內,法院會容通知你,並給你一份原告的起訴狀副本的,拿到起訴狀副本就能明白人家為什麼告你了。
如果你急於知道,也可以給張家港法院打電話問一下。
J. 尋求法律幫助 我是一名維斯塔斯天津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一名倉庫管理員
給你發個案例看看,希望能幫到你
汪某在工作期間與同事發生爭執斗毆致其受傷。該公司以工作期間打架斗毆、嚴重違反公司考核規定為由,與之解除勞動合同關系。事後,汪某向公司要求支付賠償金、加班工資等費用卻遭拒絕。近日,張家港市人民法院審結了該起勞動爭議糾紛案件,判決被告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支付原告汪某賠償金2萬余元。
原告汪某於2010年9月進入該公司工作,同日,汪某簽署了一份《嚴重違紀的考核規定》,提到「上班期間打架的,一經查實當事人扣款500元,並做辭退處理。」2014年5月23日,汪某因工作上的問題與同事陳某發生爭執。在爭執過程中,汪某為保護自己用紡織剪刀將陳某手臂劃傷,期間無一人上去勸阻制止。5月25日,該公司針對這起事件作出處理:因汪、陳兩人在工作期間打架斗毆,嚴重擾亂了車間正常的管理秩序,違反了公司規定,故將兩人各扣款500元,並解除勞動關系。事後,汪某向公司索要賠償金等相關費用,公司卻毫無迴音,為此汪某起訴至張家港法院。
法院經審理認為,對於該起事件的發生,公司管理上存在較大的問題,負有主要責任。據證實在事件發生前,汪、陳兩人曾多次因工作問題發生打架事件,但公司一直未作處理。本次事件發生後公司未向在場人詳細了解情況,僅憑只言片語就作出了解除勞動關系的決定。另外,汪某的行為也不符合《嚴重違紀的考核規定》中規定的可以解除勞動關系的情形,故法院最終作出上述判決。
【法官點評】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勞動者具有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等法定情形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關系。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規定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法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本案中,汪某與陳某因工作發生矛盾,且是陳某首先揪打汪某,汪某系被動一方,主觀上並無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的故意。同時該公司並沒有提供任何能夠證明汪某已構成公司嚴重違紀的考核規定中辭退處理程度的證據,故該公司解除勞動關系的決定是違法的,理應向原告支付賠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