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十九條
㈠ 非法集資刑法第十九條內容
您好!天星培訓網路知道團隊為您解答;
第十九條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㈡ 如何理解與認定刑法第十九條規定的「盲
刑法第十九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本條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又聾又啞或者盲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是因為又聾又啞或者盲人,雖然生理上有缺陷,但其並未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不屬於無責任能力的人,因此,應當對其造成危害結果的行為負刑事責任;二是對又聾又啞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樣規定主要是考慮,行為人具有又聾又啞或者眼睛失明的生理缺陷,屬於生理發育不健全的人,在社會生活中,接受教育、了解事物,都會受到一定限制和影響,辨認事物的能力也會低於正常人。因此,對他們的處罰要輕於正常人。但由於具有上述生理缺陷的人實施犯罪的情節,造成危害結果的嚴重程度,以及行為人具有的生理缺陷等具體情況不同,處罰的輕重程度也應不同,因此,本條規定對「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所謂「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是指根據行為人的上述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不是必須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於手段殘忍,情節惡劣,危害後果嚴重的,也可以不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處理這類人犯罪,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
㈢ 刑訴法第十九條內容是什麼
第十九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除外。
㈣ 刑法第三一十九條是什麼
刑法第三百一十九條是騙取出境證件罪的規定。
《刑法》第三版百一十九條規定:以權勞務輸出、經貿往來或者其他名義,弄虛作假,騙取護照、簽證等出境證件,為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使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9條聾啞人從犯
你好!第一,根據《刑法》第十九條規定,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回輕、減輕或者答免除處罰。第二,根據《刑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抄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對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對在現場發現的犯罪嫌疑人,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但應當在訊問筆錄中註明。
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小時;案情特別重大、復雜,需要採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不得以連續傳喚、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傳喚、拘傳犯罪嫌疑人,應當保證犯罪嫌疑人的飲食和必要的休息時間。
(6)刑法十九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是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79年7月1日通過,1979年7月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五號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26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
㈦ 請詳細、科學、合理地解釋一下《刑法》第十九條的理論依據,謝謝。
盡管現代的聾啞教育較以前有了較大的進步,但聾啞人、盲人接受教育和智力、知識發展的水平仍不同程度地不及正常人。聾啞人在實施犯罪行為時,其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會較一般正常人有不同程度甚至是較大程度的減弱。責任能力的不完備又使其刑事責任程度相對較輕,同時一般也說明行為人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較小。雖然法律的立廢改不能脫離於國情,根據我國聾啞人受教育的條件和程度普遍較低的現狀,對其責任能力仍予以特別規定。但是刑法的特別規定並未以責任能力的心理、生物兩標准為依據,而僅以生物特徵為標准,似乎類似於舊刑法關於精神病人刑事責任能力的規定,有精神病——完全無責任能力,無精神病——完全有責任能力;非聾啞人——完全有責任能力,聾啞人——減輕責任能力。有轉自 http://www.zha.com些聾啞人不是無責任能力人。喪失聽覺、語覺的聾啞人,只要不同時患精神疾病,其精神狀況都是正常的或基本正常的,即聾啞人不是無刑事責任能力人,有責任能力的人應對自己故意或過失地實施的觸犯刑律的危害行為負刑事責任。所採用的是純生物學標准,並沒有根據聾啞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狀態作限制性的規定,這樣的規定是不符合罪刑均衡原則的,勢必導致執法上的偏差,輕縱犯罪。立法上的缺陷就只能通過司法予以彌補,在司法實踐中就應該從聾啞程度的認定上,確定是否屬於又聾又啞,從因又聾又啞而導致的辨認和控制能力的減弱程度上,把握從寬處罰的幅度。這種方式並無違反罪刑法定原則,而是基於對該特別條款的准確適用,是對責任能力理論的正確理解,符合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以及刑罰目的的要求。
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一百一十九條
一般盜竊犯罪都沒有死刑了,可是盜竊金融機構、救災物資的,可以判處死刑
㈨ 刑法第119條內容
《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破壞交通工具罪、破壞交通設施罪、破壞電力設備罪回、破答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施、電力設備、燃氣設備、易燃易爆設備,造成嚴重後果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㈩ 求《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條釋義,看清是釋義~!
第一百一十九條【破壞交通工具罪 破壞交通設施罪 破壞電力設備罪 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施、電力設備、燃氣設備、易燃易爆設備,造成嚴重後果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過失損壞交通工具罪 過失損壞交通設施罪 過失損壞電力設備罪過失損壞易燃易爆設備罪】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相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電力設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7年8月15日)
為維護公共安全,依法懲治破壞電力設備等犯罪活動,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就審理這類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破壞電力設備,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造成嚴重後果」,以破壞電力設備罪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造成一人以上死亡、三人以上重傷或者十人以上輕傷的;
(二)造成一萬以上用戶電力供應中斷六小時以上,致使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的;
(三)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一百萬元以上的;
(四)造成其他危害公共安全嚴重後果的。
第二條 過失損壞電力設備,造成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以過失損壞電力設備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三條 盜竊電力設備,危害公共安全,但不構成盜竊罪的,以破壞電力設備罪定罪處罰;同時構成盜竊罪和破壞電力設備罪的,依照刑法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盜竊電力設備,沒有危及公共安全,但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按照盜竊罪等犯罪處理。
第四條 本解釋所稱電力設備,是指處於運行、應急等使用中的電力設備;已經通電使用,只是由於枯水季節或電力不足等原因暫停使用的電力設備;已經交付使用但尚未通電的電力設備。不包括尚未安裝完畢,或者已經安裝完畢但尚未交付使用的電力設備。
本解釋中直接經濟損失的計算范圍,包括電量損失金額,被毀損設備材料的購置、更換、修復費用,以及因停電給用戶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等。胡燕來律師提醒:點擊返回《刑法》目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油氣、破壞油氣設備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7年1月15日)
第二條 實施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造成嚴重後果」,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一)造成一人以上死亡、三人以上重傷或者十人以上輕傷的;
(二)造成井噴或者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
(三)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四)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以下簡稱《鐵路法》)(199O年9月7日)
第六十一條 故意損毀、移動鐵路行車信號裝置或者在鐵路線路上放置足以使列車傾覆的障礙物,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二條 盜竊鐵路線路上行車設施的零件、部件或者鐵路線路上的器材,危及行車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零八條破壞交通設施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條破壞交通設施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195年10月3O日)
第一百九十五條 故意在使用中的民用航空器上放置危險品或者唆使他人放置危險品,足以毀壞該民用航空器,危及飛行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零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九十七條 盜竊或者故意損毀、移動使用中的航行設施,危及飛行安全,足以使民用航空器發生墜落、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中刑事罰則若干問題的解釋》(1993年10月11日)
三、怎樣理解《鐵路法》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的有關規定?
《鐵路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故意損毀、移動鐵路行車信號裝置或者在鐵路線路上放置足以使列車傾覆的障礙物,尚未造成嚴重後界的,依照刑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鐵路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盜竊鐵路線路上行車設施的零件、部件或者鐵路線路上的器材,危及行車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零八條破壞交通設施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條破壞交通設施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一)《鐵路法》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規定所稱的「嚴重後果」,是指因行為人故意毀損、移動鐵路行車信號裝置或者在鐵路線路上放置足以使列車傾覆的障礙物,或者盜竊鐵路線路上行車設施的零件、部件、鐵路線路上的器材,造成人身傷亡、重大財產毀損、中斷鐵路行車等嚴重後果的。
(二)行為人實施上述行為,雖未造成上述嚴重後果,但經鐵路有關部門鑒定,足以危及行車安全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破壞電力設備罪幾個問題的批復》(1986年12月9日)
一、尚未安裝完畢的農用低壓照明電線路,不屬於正在使用中的電力設備。行為人即使盜走其中架設好的部分的電線,也不致對公共安全造成危害,其行為應以盜竊定性。
三、對偷割已經安裝完畢,但還未供電的電力線路的行為,應分別不同情況處理。如果偷割的是未正式交付電力部門使用的線路,應按盜竊案件處理。如果行為人明知線路已交付電力部門使用而偷割電線的,應定為破壞電力設備罪。胡燕來律師提醒:點擊返回《刑法》目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破壞生產單位正在使用的電動機是否構成破壞電力設備罪問題的批復》(1993年8月4日)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91035號傳真《關於破壞生產單位正在使用的電動機是否可以構成破壞電力設備罪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破壞電力設備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該罪所侵犯的客體,是社會的公共安全。如果行為人的行為不具有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性質,不能構成該罪。
對拆盜某些排灌站、加工廠等生產單位正在使用中的電機設備等,沒有危及社會公共安全,但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按盜竊罪、破壞集體生產罪或者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採用破壞性手段盜竊正在使用的油田輸油管道中油品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批復》(2002年4月10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近來,一些高級人民法院對採用破壞性手段盜竊正在使用的油田輸油管道中油品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請示我院。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批復如下:
正在使用的油田輸油管道,屬於刑法規定的「易燃易爆設備」。行為人採用破壞性手段盜竊正在使用的油田輸油管道中的油品,構成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盜竊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司法局關於辦理破壞電力設備犯罪案件的若干意見》(滬公發[2006]6號 2006年3月1日)
三、破壞電力設備,危害公共安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一)造成人員死亡1人以上、重傷2人以上或者輕傷 5人以上的;
(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萬元以上的;
(三)造成500戶以上居民用戶停電的;
(四)造成100戶以上非居民用戶停電的;
(五)引發火災、水災等災害事故的;
(六)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的。
四、盜竊正在使用的電力設備,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按照破壞電力設備罪定罪處罰。同時構成盜竊罪和破壞電力設備罪的,擇一重罪處罰。
五、有下列收購電力設備行為之一的,以共犯論處:
(一)在盜竊電力設備過程中幫助搬運的;
(二)提供盜竊電力設備犯罪工具並予以收購的;
(三)明知收購的電力設備來源是犯罪所得,仍提出繼續收購要求並收購的。
七、正在使用的電力設備是指電力設備經過驗收後,已投入使用或者交付使用。已經使用的電力設備處於檢修、調試、備用或因故暫停使用的,應認定為正在使用的電力設備。
電力設備的具體種類,依據國務院《電力設施保護條例》保護范圍的規定確定。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對重大刑事案件庭審全過程進行錄像的通知》(滬高法[2006]184號 2006年6月13日)
市第一、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本院刑一庭、刑二庭、研究室、法宣處:
為確保重大刑事案件的審判質量和程序公正,充分發揮開庭審理的功能和作用,彌補庭審筆錄作為反映法庭審理過程唯一載體的不足。經研究決定,本市高、中級法院對重大刑事案件的庭審過程進行全程錄像,並製作光碟歸人訴訟檔案。具體要求如下:
一、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的一審案件和原審被告人已被判處死刑的二審案件,必須對庭審全過程進行錄像。
二、其他重大、敏感的刑事案件,一般也應對庭審全過程進行錄像。
三、上列案件的庭審錄像工作由各法院承擔錄像工作的部門負責,承辦案件的刑庭應當在開庭十日前通知承擔錄像工作的部門。
四、承擔錄像工作的部門對庭審過程錄像完畢後,應製作成光碟,在庭審結束後五個工作日內交刑庭簽收。
五、上列案件庭審錄像光碟由刑庭負責保存,案件審結後予以歸檔。庭審的原始錄像材料由承擔錄像工作的部門負責保存。
六、未經所在法院相關部門領導批准並履行有關手續,任何人不得擅自外借、復制上列案件庭審錄像和光碟。
七、關於錄像的技術要求將另行規定。
八、本通知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