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司法解釋

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5-29 23:14:38

1.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司法解釋是什麼

法律分析:中國消費者協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消費者協會,對經營者侵害眾多不特定消費者合法權益或者具有危及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危險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的,適用本解釋。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中國消費者協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消費者協會,對經營者侵害眾多不特定消費者合法權益或者具有危及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危險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的,適用本解釋。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第二條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本法未作規定的,受其他有關法律、法規保護。第三條經營者為消費者提供其生產、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應當遵守本法;本法未作出規定的,應當遵守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第四條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第五條國家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國家採取措施,保障消費者依法行使權利,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第六條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國家鼓勵、支持一切組織和個人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社會監督。
大眾傳播媒介應當做好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宣傳,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第二章消費者的權利第七條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第八條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第九條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第十條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第十一條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第十二條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第十三條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消費者應當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務的知識和使用技能,正確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第十四條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第十五條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第三章經營者的義務第十六條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義務。
經營者和消費者有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但雙方的約定不得違背法律、法規的規定。第十七條經營者應當聽取消費者對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意見,接受消費者的監督。第十八條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向消費者作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並說明和標明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發生的方法。
經營者發現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嚴重缺陷,即使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仍然可能對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應當立即向有關行政部門報告和告知消費者,並採取防止危害發生的措施。第十九條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信息,不得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經營者對消費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和使用方法等問題提出的詢問,應當作為真實、明確的答復。
商店提供商品應當明碼標價。第二十條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
租賃他人櫃台或者場地的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第二十一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向消費者出具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消費者索要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經營者必須出具。

3. 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包括什麼

「非現場」購物增加「後悔權」 《消法》原第九條: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修訂》第九條新增:對通過電話銷售、郵售、上門銷售等非固定場所的銷售方式購買的商品,消費者有權在收到商品後三十日內退回商品,並不承擔任何費用,但影響商品再次銷售的除外。 「修改」解讀 南京市消協秘書長周暉指出,現在商家的促銷手段五花八門,其中不少有誇大之嫌,導致消費者發生「沖動式消費」,而電視購物、網路購物等非現場消費方式,也讓不少消費者在「摸不著」的情況下頻頻體會「很受傷」。對於「後悔權」的設立,周暉說,後悔權起源於美國,最早出現在直銷和保險行業中,又被稱為「冷卻制度」。 「消費隱私權」首次被提及 《消法》第十四條: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修訂》第十四條新增:享有個人信息受保護的權利(本法所稱的個人信息,包括消費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聯系方式、健康狀況、家庭狀況、財產狀況、消費記錄等與消費者個人及其家庭密切相關的信息。) 「修改」解讀 「不能否認的是,一些受利益驅使者將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肆無忌憚地出賣給商家,已經嚴重擾亂了消費者的正常生活。」周暉表示,如今與消費者生活密切相關的諸多領域都需要填寫個人信息,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信息泄露,都會讓消費者惹上麻煩。 「雙倍賠償」將變成×倍賠償 《消法》第四十九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修訂》第四十九條修改為: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欺詐、脅迫或者強制交易等行為的,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支付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倍以內的賠償金。 「修改」解讀 「只有加強懲罰性條款的力度,才能對商家的侵權行為進行震懾。」周暉秘書長表示,根據消協的實際調解體會,最讓不法商家害怕的,就是懲罰性賠償和集團訴訟制度。因此懲罰性賠償的尺度在新《消法》中進行調整是大勢所趨。

4. 新消費者保護權益法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5. 消費者定義司法解釋

法律分析:消費者,是指為滿足生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由國家專門法律確認其主體地位和保護其消費權益的個人。賦予消費者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求償權、結社權、獲得有關知識權、人格尊嚴和民族風俗習慣受尊重權、監督權等九項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條 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 國家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國家採取措施,保障消費者依法行使權利,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國家倡導文明、健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反對浪費。

6.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九條的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法律規定了經營者的召回和告知義務,即經營者發現自己產品有質量問題時,要及時向相關行政部門報告,同時並履行召回和告知義務,召回在市場上的產品,告知消費者切勿再使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九條 經營者發現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財產安全危險的,應當立即向有關行政部門報告和告知消費者;並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採取召回措施的,經營者應當承擔消費者因商品被召回支出的必要費用。

7. 消費者權益法第二十二條釋義

第二十二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向消費者出具發票等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消費者索要發票等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經營者必須出具。
解讀:有發票提供發票,沒有發票,提供其他憑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基本原則: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國家對處於弱者地位的消費者給予特別保護的原則;全社會保護的原則;方便消費者訴訟的原則。
消費者的權利: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求償權、結社權、獲得有關知識權、人格尊嚴權、監督批評權。

8. 新消費者權益法更換規定

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了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的,消費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的,消費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七日後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消費者可以及時退貨,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可以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

依照前款規定進行退貨、更換、修理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必要費用。

(8)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二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承擔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第五十三條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並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第五十四條 依法經有關行政部門認定為不合格的商品,消費者要求退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退貨。

熱點內容
制度分為規章制度和 發布:2024-11-01 15:51:14 瀏覽:461
東莞勞動法內容 發布:2024-11-01 15:02:46 瀏覽:968
欠條怎麼寫有法律效力樣板 發布:2024-11-01 14:45:03 瀏覽:993
民事訴訟法224 發布:2024-11-01 14:07:07 瀏覽:839
解除勞動合同法各種情況 發布:2024-11-01 13:58:05 瀏覽:118
做好民法典實施 發布:2024-11-01 13:46:45 瀏覽:275
司法考試民事訴訟法基礎班 發布:2024-11-01 13:37:49 瀏覽:585
公司法律人格要素構成 發布:2024-11-01 13:35:39 瀏覽:471
司法考試要看法條 發布:2024-11-01 12:47:28 瀏覽:413
法院立庭 發布:2024-11-01 12:41:59 瀏覽: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