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從案看刑法

從案看刑法

發布時間: 2022-05-30 06:54:56

刑法案例分析

主要從犯罪構成理論中的犯罪客觀方面和因果關系來講:
關於犯罪客觀方面的要內素,通常包括危害行為容、危害結果以及行為時間、地點和方法等,其中只有危害行為是客觀方面的必備要素,而其他的要素都是選擇性的。危害行為主要具有有體性、有意性、有害性等三個特徵,吳某慫恿其兄坐飛機出差,是希望飛機出事達到殺死其兄的目的,實施了「慫恿」的行為,具備危害行為所要求的有體性和有意性,但該行為並非導致其兄死亡的原因,故欠缺有害性而無法成立刑法中的危害行為。
刑法理論一般認為,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指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一種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因此,存在刑法上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是判斷刑法上因果關系的前提,在具體案件中,如果欠缺刑法上的危害行為,則根本不存在判斷刑法是因果關系的必要。其次,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表現為一種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吳某其兄死亡與吳某的勸說被不是直接的引起與被引起關系。
根據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吳某雖有殺死其兄的主觀故意,但不構成犯罪,其兄的死亡只能是個「意外事件」。

② 刑法案例分析:

1 之前的盜竊行為和中途的搶奪行為是不同的案件,盜竊罪不成立,因為客觀原因而未能實施盜竊,未造成被盜方的實際財產損失,屬於盜竊未遂,除了盜竊物價值巨大的要定刑外,其他的情節不定罪。

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秘密竊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公私財物的行為,構成盜竊罪。
(一)盜竊數額,是指行為人竊取的公私財物的數額。
(二)盜竊未遂,情節嚴重,如以數額巨大的財物或者國家珍貴文物等為盜竊目標的,應當定罪處罰。
(三)盜竊的公私財物,包括電力、煤氣、天然氣等。
(四)偷拿自己家的財物或者近親屬的財物,一般可不按犯罪處 理;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處罰時也應與在社會卜作案的有所分別。

2 搶奪罪成立:
搶奪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公開奪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1)、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2、)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至十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3 王某的抗拒公安的行為構成抗捕,還打傷警務人員,還帶有非法管制刀具,判定刑罰時可加重處罰,損壞的警用車輛必須要賠償。

③ 刑事案件 案例分析

我覺得他們四人構成搶劫罪的共犯。
因為根據《刑法》269條規定犯盜竊 詐騙 搶奪罪,為窩藏贓物 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263條的規定處罰(搶劫罪)
王某戴某高某為解救張某而使用暴力,張某在戴某王某的協助下,掙脫馮某抓捕,都是為了抗拒抓捕。高某事後知道張某被抓事實而去解救的,也應當成為搶劫罪的共犯。
至於是不是「當場」,我覺得雖然離張某被抓一段時間以後其餘三人才去解救的,有一定時間間隔,但是還是可以理解為當場使用暴力抗拒抓捕的。
或者是王某張某戴某是共同犯罪.我個人認為這不算轉化型搶劫罪,搶劫罪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暴力手段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本案中涉案人員最後沒有拉走鋼材,只是為了救通同夥.至於高某我認為如果高張知道事實真相後協助王戴的高也構成犯罪但不是盜竊和搶劫的共犯.因為他的主觀方面不涉及這兩種罪的構成要件.

④ 關於刑法案例分析

你需要弄清楚兩個標准:

一、在一個案件當中有幾個犯罪構成,一般來說要內弄清楚有幾容個犯罪故意,實施了幾個犯罪行為,造成了幾個犯罪結果。

比如你的第一題,明顯是有兩個犯罪故意,前一個是殺人,而且已經實施,達到犯罪既遂,然後是另起犯罪故意,為毀滅證據,採取了危險的方法,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罪,這是兩個獨立的犯罪,應當數罪並罰。

二、要根據主客觀一致原則判斷案件。你必須先弄清楚犯罪的主觀意圖是什麼,不要被具體方法所迷惑。一放火的方式殺人,最後把特定的人燒死,是殺人罪。為了泄憤而放火,導致不特定的人被燒死,是縱火罪。

至於甲為了殺人而非法持有槍支的行為由於是殺人犯罪的一個步驟,其目的是完成故意殺人行為,因而應當被殺人罪吸收,倘若故意殺人的犯罪活動終止,可以僅就其非法持槍單獨定罪。

在刑法里有對於一罪與數罪有很多分類,比如:實質一罪、處斷一罪、牽連犯、繼續犯、法定一罪等等,看你的情況,最好還是先把司法考試官方復習資料的三大本系統地看一下,別忙著做題,做了也不明白。

⑤ 求一份關於刑法案例及分析

也談許霆案

木林森 發表於2008年10月13日 23:22 閱讀(28) 評論(0)

事件起因:
許霆,2006年4月21日晚10時,ATM機出故障,取1000元卡里才扣1元!狂喜之下,許霆將此事告訴同伴郭安山。小郭和小許分別從中提取了1.8萬元和17.5萬元後各自潛逃。事發後,小郭自首後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而潛逃一年被抓獲的小許日前被廣州市中院以盜竊罪判處無期徒刑。
爭論焦點:
許霆案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社會反響,涉及的法律問題有三個,一是,在犯罪的定性問題。盜竊罪和侵佔罪的區分。二是,在量刑方面的問題。基於銀行存在過錯,社會危害程度相對較小,主管惡意相對較輕,一審廣州中院判為無期,是否存在量刑過重。三是,改判的法律依據問題。2008年3月31日案件重審,許霆被改判為5年有期徒刑。
一,犯罪定性問題
我們先來看一下兩個罪名的法條規定。
盜竊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秘密盜竊公私財物,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的」 還可以判處死刑。
侵佔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
首先,指明一個問題,關於盜竊罪侵犯的客體問題,以前,我們認為盜竊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剛剛在網路上搜素了一下盜竊罪的客體還沒有更改)現在,根據陳興良老師的最新觀點認為,盜竊罪侵犯的客體為公私財務的「佔有權」。關於所有權和佔有權的區別,我用一個案例來說明(理論東西與本案結合不大不做分析,有興趣朋友可以查閱陳興良老師最新的著作)。案例為:某甲借某乙摩托車使用,使用完畢拒不歸還,某乙多次索要為果,某日晚,某乙秘密潛入某甲住宅偷偷的將自己的摩托車騎回家。如果按以前盜竊罪侵犯的客體為"所有權",那麼此案將無法處理,因為某乙對自己的摩托車是享有所有權的。所以,盜竊罪侵犯的客體應當為「佔有權」。
我們回到許霆案,為什麼許霆案定為盜竊罪而不定為侵佔罪,區分盜竊罪與侵佔罪的關鍵,在於判斷作為犯罪對象的財物是否脫離佔有以及由誰佔有。因此,我們來看許霆案中,犯罪的客體究竟有誰佔有以及是否脫離佔有人的控制。2006年4月21日晚10時,銀行ATM機出故障,取1000元卡里才扣1元,換句話說就是,你去銀行取1元錢,銀行給你1000元錢,那麼多出來的999元是銀行自願給你的嗎?答案當然不是,很簡單的道理,因為銀行出故障了嗎(銀行業務員由於疏忽大意點錯錢或多給你999元),所以,999元的佔有權還在銀行。更深一步說,就算第一次,許霆多提取的999元屬於民法上的不當得利,哪么,許霆基於銀行的故障繼續取錢,並且還夥同朋友一起,再以不當得利來看此案,是不是就顯示公平了。
二是,許霆案中存在量刑過重的問題嗎?
在我國根據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既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我國對盜竊罪的規定盜竊公私財物,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的」 還可以判處死刑。在我國,盜竊金融機構的犯罪屬於盜竊罪的加重形態,屬於社會危害性比較大的財產類犯罪,是我國嚴厲打擊的對象,所以,根據,罪行法定原則廣州中院在一審量刑方面的問題,個人認為並無不妥。關於罪刑法定原則非常復雜我不多做解釋,以後有機會在博客另開篇論述,在此,稍提帶一下,有興趣朋友可以查閱相關資料。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論依據是根據德國唯物主義哲學家費爾巴哈理論來源,主要內容為四個字「趨利避害」。費爾巴哈認為人是有「趨利避害」的本能的,根據人的這種本能法律把犯罪規定下來,以約束人的行為。
三,改判問題。
2008年2月22日,案件重審許霆被改判為5年有期徒刑,並判處兩萬罰金。
我國刑事處罰種類:管拘有無死,罰沒剝奪權。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罰金,沒收財產,剝奪政治權利。
本案一審法院判決許霆無期徒刑,後根據最高院給廣州中院的指導文件,改判許霆5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兩萬,究竟有沒有法律依據?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樣的罪犯能夠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我總結如下:這是法律明確規定的
1,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2,限制行為能力人可以從輕或減輕。3,盲,聾,啞人可以從輕或免除。4,自首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5,立功應當從輕或免除。
顯然,許霆不符合以上任何情節。
在刑法中法官量刑的標准除法律明文規定以外還有自己的自由裁量權(雖然不大)比如,通過犯罪人的社會危害性,主管惡意性以及認罪態度方面。我特意查閱相關資料,自案件發生至今,許霆一直未歸還盜劫金額,說明他認罪態度並不良好。當然,許霆盜竊金融機構的犯罪相對其他的盜竊金融機構犯罪社會危害性較小,且主管惡意性相對不大。
哪么為什麼前後兩次判決為何如此之大。我想從法理學方面來說明這個問題。在法理學法的價值問題上我們有個個案平衡原則,什麼是個案平衡原則呢?個案平衡是指在處於同一位階上的法的價值之間發生沖突時,必須綜合考慮主體之間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益,以使得個案的解決能夠適當兼顧雙方的利益。舉例說明,一個貪官貪污了1000萬,依據法律判決為無期徒刑。而一個打工仔盜竊17.5萬也判決無期徒刑,是不是顯失平衡?所以許霆案在媒體炒作,多方參與下,最終,塵埃落定。案件反映出的問題,以及最終的解決,都顯示出我國法律尚有漏洞,如判案依據的法條僵硬性。從改革開放現今,我國法律在立法,司法方面都取得很大進步,然而依然問題多多,每一次案例的爭議,都給我們或多或少的啟示,希望不斷改正,力求保證法益不受侵犯的同時達到法的最高價值。這是我們國家依法治國的目標,也是我們國家強大保證權利的基礎。

⑥ 從歷次的刑法修正案看我國刑法的發展

建築工程的招標投標,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招標投標法律的規定。

⑦ 刑法的案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一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情急之下,陳某一手抓住摩托車,一手將丁某推下摩托車(丁某倒地,但未受傷),騎車逃走的行為是為本人權利免受侵害而採取不得已的措施,具有緊迫性,屬於緊急避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的;
(二)盜竊珍貴文物,情節嚴重的。
陳某將摩托車尾部的工具箱的鎖撬開,將2000元現金和存單據為己有的行為成立盜竊罪,因為工具箱上鎖,2000元現金和存單處於封閉狀態,且陳某具有侵佔該財產的故意,成立盜竊罪

第二百七十五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陳某將摩托車推至山下摔壞的行為構成毀壞財物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41)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幾日後,陳某使用偽造的身份證在到期之前將存單中的2萬元取出的行為符合信用卡詐騙罪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屬於牽連犯,擇一重罪處罰

綜上,陳某構成盜竊罪,毀壞財物罪,詐騙罪偽造居民身份證罪(擇一重),數罪並罰。

⑧ 刑法案例分析2009年

甲構成搶劫罪。甲在盜竊丙的保險櫃過程中因罪行敗露而實施殺害丙內的行為根據《刑法容》規定殺人行為屬於盜竊過程中為「抗拒抓捕」而對被害人使用暴力成立搶劫罪。 同時根據《刑法》規定甲的行為屬於搶劫致人死亡成立搶劫罪的結果加重犯應適用升格的法定刑。
此題為12分,具體的標准分析我用短消息發給你。

⑨ 太復雜了,刑法案例分析題

(1)結合共同犯罪的理論分析:對於乙的死亡,甲、丙是否均需要負責?如果應負責,罪名是什麼;如果不應負責,理由何在?

所謂共同犯罪行為,是指各犯罪人為追求同一危害社會結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實施的相互關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為。在發生危害結果時,其行為均與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本案中,對於乙的死亡,甲顯然希望丙聽從自己的唆使,用石頭砸壞屏風的同時砸死乙。而且甲也實施了唆使的行為,最終導致了乙因為甲唆使而被丙砸死。因此,對於乙的死亡,甲當然構成故意殺人罪,承擔刑事責任。

但是,本案中的丙並沒有在主觀上希望或放任乙的死亡,丙根本不知道屏風後面有人,其行為的犯罪意圖是砸壞屏風。因此,對於乙的死亡,丙是持反對、排斥意見的。因此,本案中丙對乙的死亡結果存在的是疏忽大意的過失。對於乙,丙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如丙確實無法預知則屬於意外,應無罪)

對於乙的死亡,兩人並沒有追求同一危害社會結果,相互關系、彼此配合。

(2)結合共同犯罪的理論分析:對A公司屏風的損壞,甲、丙是否均應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應負責,罪名是什麼;如果不應負責,理由何在?

本案中甲、丙兩人在共同犯罪中構成故意毀壞財產罪。因為,甲與丙的行為共同追求同一損害結果,即A公司屏風的損壞,兩人相互關系、彼此配合,一個唆使,一個實行,在此范圍內構成共同犯罪。

(3)丙的行為和乙的死亡之間有無因果關系?

丙的行為和乙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如果,丙沒有實施砸屏風的危害行為,就不可能導致乙的死亡,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指的就是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兩者存在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

(4)本案最終應如何處理?

甲的行為涉及兩個罪名,故意殺人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但是,從案件上看兩者存在吸收關系,因此,重罪吸收輕罪,顯然故意殺人罪重於故意毀壞財物罪,應定故意殺人罪。

(吸收犯,是指行為人實施數個犯罪行為,因為數個犯罪行為的基本性質相同或有密切聯系,某一犯罪行為失去了獨立的意義而被另一犯罪行為所吸收,只成立一個罪名的情況。)

本案中甲教唆丙砸屏風的故意毀壞財物的行為與其故意殺人的目的有密切聯系,使得其毀壞財物的行為失去了獨立的意義而被故意殺人的罪行所吸收,只能成立故意殺人罪。

本案中,如果對於乙的死亡,丙沒有責任,則丙只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反之,如果丙存在過失致人死亡,那麼,故意犯罪吸收過失犯罪。也應當以故意毀壞財物罪定罪。

⑩ 關於刑法的案例分析

刑法的案例分析一般都比較復雜,都是共同犯罪和數罪。而且,長期以來,刑法的案例分析題都不設置具體問題


說明理由時抓住最關鍵理由,要言簡意賅
很多同學在回答理由時總怕答少了,於是就啰啰嗦嗦講一大堆,其實這是沒必要的,因為閱卷速度很快,老師不會仔細看你所有的理由,只會看你有無答出最關鍵的理由。如何尋找出這個最關鍵的理由,我將結合下文的案例進行詳述。

注意定罪與量刑並重,不要忘記量刑部分
在答題時要兼顧定罪與量刑。這個量刑不是要你答出要判多少年,而是要你答出一些總則性量刑情節及其處理,如犯罪形態及其處理(預備、未遂、中止)、各行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及其處理等(主犯、從犯、脅從犯、教唆犯)。回答出總則性規定即可。例如:對於犯罪未遂,答出「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即可,不需要回答具體怎麼量刑。關於分則問題,主要是對搶劫犯的量刑問題,要答出是否屬於8種加重情節。
學習範本:已考真題的參考答案
對於案例分析題,「只說不練」是沒有用的。如何練?我建議大家先把最近5年的真題的答案搞清楚,看看人家怎麼回答的,然後再去找模擬題訓練。

示例及其分析
(一) 案情
甲和乙均缺錢。乙得知甲的情婦丙家是信用社代辦點,配有保險櫃,認為肯定有錢,便提議去丙家借錢,並說:「如果她不借,我們可以偷或者搶她的錢。」甲說:「別瞎整!」乙未再吭聲。某晚,甲、乙一起開車前往丙家。乙在車上等,甲進屋向丙借錢,丙說:「家裡沒錢。」甲在丙家吃飯過夜。乙見甲長時間不出來,只好開車回家。甲一覺醒來,見丙已睡著,便起身試圖打開保險櫃。丙驚醒大聲斥責甲,說道:「快住手,不然我報警了!」甲惱怒之下將丙打死,藏屍地窖。
甲不知密碼打不開保險櫃,翻箱倒櫃只找到了丙的一張儲蓄卡及身份證。甲回家後想到乙會開保險櫃,即套問乙開櫃方法,但未提及殺丙一事。甲將丙的儲蓄卡和身份證交乙保管,聲稱系從丙處所借。兩天後甲又到丙家,按照乙的方法打開保險櫃,發現櫃內並無錢款。乙未與甲商量,通過丙的身份證號碼試出儲蓄卡密碼,到商場刷卡購買了一件價值兩萬元的皮衣。
案發後,公安機關認為甲有犯罪嫌疑,即對其實施拘傳。甲在派出所乘民警應對突發事件無人看管之機逃跑。半年後,得知甲行蹤的乙告知甲,公安機關正在對甲進行網上通緝,甲於是到派出所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問題:請根據《刑法》有關規定,對上述案件中甲、乙的各種行為和相關事實、情節進行分析,分別提出處理意見,並簡要說明理由。
(二)答案
1.關於甲的行為定性
甲在著手盜竊丙的保險櫃過程中,因罪行敗露而實施殺害丙的行為,甲的犯罪目的是取得財物,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的規定,其殺人行為屬於盜竊過程中為「抗拒抓捕」而對被害人使用暴力,應當成立搶劫罪。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甲的行為屬於搶劫致人死亡,成立搶劫罪的結果加重犯,應適用升格的法定刑。
甲的殺人、搶劫行為,都與乙無關,甲乙之間沒有共同故意和共同行為,根據《刑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不成立共犯;甲將丙的儲蓄卡和身份證給乙,不構成盜竊罪的教唆犯。甲兩天後回到丙家,打開保險櫃試圖竊取丙的錢財的行為,屬於搶劫罪中取財行為的一部分,不單獨構成盜竊罪。法律||教育網
根據最高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的規定,只有在案發後沒有受到訊問、未被採取強制措施,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才能成立自首。本案中,甲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後逃跑再歸案的,即便如實供述也不能成立自首。
2.關於乙的行為定性
乙事先的提議甲並未接受,當時沒有達成合意,二人沒有共同犯罪故意。甲的搶劫行為屬於臨時起意,系單獨犯罪,不能認為乙的行為構成教唆犯。乙不成立教唆犯,當然就不能對乙的行為適用《刑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在甲實施搶劫行為之時,乙已經離開現場,與甲之間沒有共犯關系,乙沒有幫助故意,也缺乏幫助行為,不成立幫助犯。
甲套問乙打開保險櫃的方法,將丙的儲蓄卡、身份證交乙保管時,均未告知乙實情,乙缺乏傳授犯罪方法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故意。乙去商場購物的行為,根據《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的規定,屬於冒用他人信用卡,構成信用卡詐騙罪。
(三)分析
本題的參考答案是比較長的。這是因為題目沒有設置問題,所以答案里還包含問題本身。但其答案仍然是比較簡單的。本題的答案採取的就是將甲乙的行為分開論述的方法。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一部分:關於甲的行為的定性。
1. 答案首先將問題一一列出來。它將問題分成三個自然段,第一段是盜竊是否轉搶劫的問題;第二段是是否構成共同犯罪及甲後來又去打開保險櫃的問題;第三段是是否構成自首的問題。這樣看起來就很清晰,而且由於按照題目順序來講,也不容易遺漏考點。
2.答案在講理由時非常乾脆,不拖泥帶水,它只講最關鍵的內容。例如,對於甲在著手盜竊丙的保險櫃過程中,因罪行敗露而實施殺害丙的行為是否轉化搶劫,它說,「甲的犯罪目的是取得財物,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的規定,其殺人行為屬於盜竊過程中為『抗拒抓捕』而對被害人使用暴力,應當成立搶劫罪。」它並沒有再重復案情,也沒有重復刑法如何規定,而是直接將法條和案件結合起來,說「其殺人行為屬於盜竊過程中為『抗拒抓捕』而對被害人使用暴力,應當成立搶劫罪。」這就非常乾脆利落,言簡意賅。
對於甲乙是否構成共同犯罪,它的回答也非常簡單,但非常到位。它說「甲的殺人、搶劫行為,都與乙無關,甲乙之間沒有共同故意和共同行為,根據《刑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不成立共犯」。
大家可以不回答「根據刑法第多少條的規定」,而且我也不建議回答,因為有可能答錯,只回答「根據法律規定」即可。
根據多年的輔導經驗及對真題答案的分析,我認為這個「最關鍵的理由」就是大家在思考這個問題時主要考慮的理由,也就是大家在課堂上回答老師問題時說的那一兩句話。例如,如果我問大家:「為什麼轉化成搶劫?」大家可能只回答:「因為在盜竊過程中殺人了」。好,這就是那個最關鍵的理由!考試時只要回答出這句話就「OK」了!如果我問:「是否要另外定罪?」大家回答:「不需要,因為是在搶劫中殺人。」好,這就是那個最關鍵的理由,只要回答這句話即可,別的廢話就不用講了!
3.答案兼顧了定罪和量刑。它回答:「甲的行為屬於搶劫致人死亡,成立搶劫罪的結果加重犯,應適用升格的法定刑」。這是對量刑的標准答法,說出情節及處理原則即可,不要求具體回答如何量刑。

熱點內容
三甲醫院護理部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1 19:18:27 瀏覽:719
雲南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4-11-01 19:05:34 瀏覽:322
勞動法是良法還是善法 發布:2024-11-01 18:47:11 瀏覽:680
陝西三井律師 發布:2024-11-01 17:37:04 瀏覽:254
申請法律援助的範文 發布:2024-11-01 17:23:43 瀏覽:32
法與社會上海交通大學 發布:2024-11-01 17:15:20 瀏覽:413
人民法院網發公告 發布:2024-11-01 17:08:40 瀏覽:384
雷州鄭法官 發布:2024-11-01 17:03:35 瀏覽:347
反恐條例視頻 發布:2024-11-01 16:47:14 瀏覽:36
黃汝榮法官 發布:2024-11-01 16:47:06 瀏覽: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