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司法解釋
『壹』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是為了保護和合理利用種質資源,規范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經營、使用行為,維護品種選育者和種子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提高種子質量水平,推動種子產業化,促進種植業和林業的發展,制定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發文機關
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最新版本
2013年6月29日修正版
發布日期
2000年7月8日
實施日期:2000年12月1日
2000年7月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十二部法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修訂
『貳』 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毒品原植物種子、幼苗罪的司法解釋
[說明]
一、本罪侵害的客體是國家對毒品原植物的管制。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未經滅活的罌粟等毒品原植物種子或者幼苗,數量較大的行為。主觀方面是故意。
二、本罪是新罪名,原刑法沒有規定。
『叄』 生產,經營假,劣種子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責令停止生產、經版營,沒收種子和違權法所得,吊銷種子生產許可證、種子經營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並處以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以違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2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肆』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三十八條司法解釋
第三十八條
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有效區域由發證機關在其管轄范圍內確定。種子生產經營者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載明的有效區域設立分支機構的,專門經營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的,或者受具有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子生產經營者以書面委託生產、代銷其種子的,不需要辦理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但應當向當地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備案。
實行選育生產經營相結合,符合國務院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規定條件的種子企業的生產經營許可證的有效區域為全國。
生產經營許可證有效區域是你在縣級辦的證,有效區域就是你所辦證的縣內區域。 分支機構、專門經營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的、委託生產、委託代銷不需要辦理生產經營許可證,但得到當地縣級農業主管部門備案。 去你們縣農業局下屬農業綜合執法隊去備案,他會給你個備案表。得到備案表才可以經營種子。
『伍』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是什麼樣的法律
按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是為了保護和合理利用種質資源,規范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經營、使用行為,維護品種選育者和種子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提高種子質量水平,推動種子產業化,促進種植業和林業的發展,制定本法。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經營、使用、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法。本法所稱種子,是指農作物和林木的種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實和根、莖、苗、芽、葉等。第三條 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農作物種子和林木種子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本行政區域內農作物種子和林木種子工作的一部法律。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為了保護和合理利用種質資源,規范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經營、使用行為,維護品種選育者和種子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提高種子質量水平,推動種子產業化,促進種植業和林業的發展,制定本法。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經營、使用、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法。本法所稱種子,是指農作物和林木的種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實和根、莖、苗、芽、葉等。第三條 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農作物種子和林木種子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本行政區域內農作物種子和林木種子工作。
『陸』 高院關於《種子法》中違法所得的司法解釋
目前關於《種子法》中違法所得的解釋,是指從事種子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銷售收入,即指種子經營者銷售產品時取得的收入,包括成本和利潤。但是高院沒有明確司法解釋。
長期以來,「違法所得」的概念和計算方法在不同地方、不同行業有著不同的理解,存在行政執法中同案不同罰,處罰結果差異太大的事實。
僅以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經營發芽率不達標的劣質水稻種為例:B公司從A公司以每公斤25元單價調入雜交稻散種2萬公斤,B公司包裝後以每公斤35元銷售給農戶(含委託代理費)。在市場銷售時,行政執法部門委託有資質的檢驗機構抽樣檢驗,其結果為發芽率未達到國家強制標准,判定為劣質種子。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五十九條的規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中任意一家均可對B公司實施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的10倍罰款。假定該批種子全部銷售完畢,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處罰為:(35-25)×2萬公斤+(35-25)×2萬公斤×10倍-B公司已交分攤的企業所得稅3萬元=217萬元;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處罰為:35×2萬公斤+35×2萬公斤×10倍=770萬元,其結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處罰數額高於工商行政管理機關3.54倍。
為何同一法律、同一條款、不同部門執行差異如此之大?原來兩部門對「違法所得」的認定和計算方法不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依據《關於對種子、農葯生產、經營中違法所得解釋的函》(1999年9月11日農業部,農農函[1999]6號)第一條,認為其銷售收入就是違法所得;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案件違法所得認定辦法》(2008年11月21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37號公布)第四條,違法銷售商品的違法所得按違法銷售商品的銷售收入扣除所售商品的購進價款計算;第九條,在違法所得認定時,對當事人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出行政處罰前依據法律、法規和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的規定已經支出的稅費,應予扣除。
筆者較為贊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違法所得」的認定及計算辦法,其理由是:
一、農業部1999年9月11日《關於對種子、農葯生產、經營中違法所得解釋的函》(農農函[1999]6號)是對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管理條例農作物種子實施細則》的一個解釋,因《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管理條例》已經廢止,該函理當無效;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管理條例》沒有賦予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假劣種子的罰款權,而是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照投機倒把行政處罰法規的規定處罰, 農業部對違法所得的解釋顯然不適用於投機倒把行政處罰,對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的違法所得農業部的函應當無效;
三、《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案件違法所得認定辦法》既依據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生產、銷售偽劣產品刑事案件如何認定「違法所得數額」的批復》(法復[1995]3號)中「違法所得數額是指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獲利的數額」的規定,又符合客觀實際,僅僅扣除進價和已繳稅金(由違法當事人執證),不予扣除相關費用,趨於合理;
四、2000年7月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同時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關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若干問題的意見(2001年3月15日質技監局政發〔2001〕43號)中明確「本法所稱違法所得是指獲取的利潤」。而同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的「違法所得」怎麼會是指全部銷售收入呢?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五十九條中同時表述「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如果依據農業部函的解釋,有銷售行為、有銷售收入,那就有違法所得,怎麼會存在「沒有違法所得」的情形?故該函與《種子法》是有沖突的。
六、我國種子企業正處於提高階段,普遍加工儲藏設備落後,質量意識不高,因種子發芽率、含水量問題不達標,因田間隔離、去雜保純問題存在純度超標現象,加之國家批準的種子企業注冊資本太低,採用全部收入法處罰企業,很多企業可能因為一次處罰而破產。
六、種子雖然是一種特殊商品,但它不涉及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特別是質量不達標的種子,若採用全部收入法進行高額的行政罰款既難於執行,又會導致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執法不嚴,濫用減免權力等諸多問題。
『柒』 種子問題怎麼維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是為了保護和合理利用種子資源規范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經營使用行為,維護品種選育者和種子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而制定的法律。本法種子的概念:是指農作物和林木種植粒材料或繁殖材料包括籽、果實和根莖,苗,芽葉等。種子法第3條和第55條規定,縣級以上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本行政區域內農作物的種子和林木種子工作。種子法第59條規定:對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的違法行為,由縣級以上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吊銷種子生產許可證,種子經營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並處以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以違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2000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如果買到假種子可以向相關部門舉報。可以通過政府官方網站、農業部官方網站發舉報信,也可以通過市場監督管理部門12315平台舉報。
『捌』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解讀:
一、概念
種子是指農作物和林木的種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實和根、莖、苗、芽、葉等。主要農作物是指稻、小麥、玉米、棉花、大豆以及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各自分別確定的其他一至二種農作物。
種子是最基本的農業生產資料,被列入《種子法》范疇的只是商品種子,即用來作為商品與他人進行交換的種子,不與他人發生社會關系的自用種子,不屬於《種子法》所指的種子范圍;不是作為商品種子出售,而是作為商品糧食、飲料等出售,但被購買者作為種子使用的,也不屬於《種子法》界定的范疇。
二、新時期種子監管工作的重點
以水稻、小麥、玉米、棉花、油菜、大豆及本地重要經濟作物種子為重點,在春耕和秋播前集中開展種子市場專項整治,突出種子市場質量抽查,嚴格品種審定,切實清理種子市場品種多、亂、雜的現象,嚴厲打擊假劣種子坑農害農行為。
三、新時期強化種子市場監管的主要內容
(1)嚴格企業市場准入。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嚴格按照法定條件辦理種子企業證照,加強對種子經營的管理。
(2)嚴格商品種子管理。商品種子要符合《種子法》有關品種審定、新品種保護、質量要求、加工包裝、標簽標注等規定。品種名稱應當規范;主要農作物品種推廣前應當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生產經營轉基因植物種子要取得農業部頒發的生產、經營許可證;發布轉基因植物種子廣告要經農業部審查批准;逐步建立「缺陷種子召回制度」;發現銷售的種子有問題的要及時更換;實行品種退出機制,發現經審定通過的品種已不適合農業生產需要或有難以克服缺點的,要及時退出。
(3)加強市場監管。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依法加強對種子市場的監管,切實履行種子市場監管職責。農業、工商、公安部門要密切配合,依法加大打擊力度,及時查處生產、銷售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要加強對種子企業的監督檢查,對資質條件不再符合發證要求的,要依法撤銷其種子生產經營許可,加強種子質量市場監督抽查的力度,認真落實種子質量標簽制度,依法加強種子市場的宏觀調控和價格監管。
四、種子監管領域的部份違法行為及其處罰標准
1、拒絕接受對種子依法進行監督抽查
①認定依據:
《種子法》第43條:……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種子質量的監督。
《種子法》第44條: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委託種子質量檢驗機構對種子質量進行檢驗。
《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第2條:本辦法所指的監督抽查是指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有關種子管理機構和種子質量檢驗機構對生產、銷售的農作物種子進行扦樣、檢驗,並按規定對抽查結果公布和處理的活動。
《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第3條: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抽查的組織實施和結果處理。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委託的種子質量檢驗機構和種子管理機構負責抽查樣品的扦樣工作,種子質量檢驗機構負責抽查樣品的檢驗工作。
《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第5條:被抽查企業應當積極配合監督抽查工作,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監督抽查。
《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第7條: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已經實施監督抽查的企業,自扦樣之日起6個月內,本級或下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該企業的同一作物種子不得重復進行監督抽查。
《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第15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抽查企業可以拒絕接受扦樣:①扦樣人員少於2人的;②扦樣人員中沒有持證扦樣員的;③扦樣人員姓名、單位與《種子質量監督抽查通知書》不符的;④扦樣人員應當攜帶的《種子質量監督抽查通知書》和有效身份證件不齊全的;⑤被抽查企業、作物種類與《種子質量監督抽查通知書》不一致的;⑥上級或本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六個月內對該企業的同一作物種子進行過監督抽查的。
②處罰種類:警告
③處罰標准:《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第37條:拒絕接受依法監督抽查的,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被監督抽查的種子按不合格種子處理,下達任務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予以通報。
④整改措施:《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第36條:不合格種子企業應當按照下列要求進行整改:A、限期追回已經銷售的不合格種子;B、立即對不合格批次種子進行封存,作非種用處理或者重新加工,經檢驗合格後方可銷售;C、企業法定代表人向全體職工通報監督抽查情況,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D、查明產生不合格種子的原因,查清質量責任,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處理;E、對未抽查批次的種子進行全面清理,不合格種子不得銷售;F、健全和完善質量保證體系,並按期提交整改報告;G、接受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整改復查。
2、生產、經營假、劣種子
①認定依據:
種子法第46條規定,下列種子為假種子:
A、以非種子冒充種子或者以此種品種種子冒充他種品種種子的;
B、種子種類、品種、產地與標簽標注的內容不符的。
下列種子為劣種子:
A、質量低於國家規定的種用標準的;B、質量低於標簽標注指標的;C、因變質不能作種子使用的;D、雜性種子的比率超過規定的;E、帶有國家規定檢疫對象的有害生物的。
第47條規定:由於不可抗力的原因,為生產需要必須使用低於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種子用標準的農作物種子的,應當經用種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
根據《種子法》第46條規定,以商品糧冒充種子,以大田用種(良種)冒充原種,屬於假冒種子行為。
②處罰種類: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吊銷種子生產許可證、種子經營許可證、罰款。
③處罰標准:《種子法》第59條規定:違反本規定,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吊銷種子生產許可證、種子經營許可證或營業執照,並處以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以違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2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經營的種子應當包裝而沒有包裝
①認定依據:
根據《農作物商品種子加工包裝規定》第2條規定,下列農作物種子應當加工、包裝後銷售:A、有性繁殖作物的籽粒、果實、包括穎果、莢果、蒴果、核果等;B、馬鈴薯微型脫毒種薯。另外,根據《農作物商品種子加工包裝規定》第3條規定,下列農作物種子可以不經加工、包裝進行銷售:a、無性繁殖的器官和組織,包括根(塊根)、莖(塊莖、鱗莖、球莖、根莖)、枝、葉、芽、細胞等;b、苗和苗木,包括蔬菜苗、水稻苗、果樹苗木、茶樹苗木、桑樹苗木、花卉苗木等;c、其他不宜包裝的種子。
②處罰種類:罰款
③處罰標准:《種子法》第62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管理機關責令改正,處以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一)經營的種子應當包裝而沒有包裝的;……
4、經營的種子沒有標簽或者標簽內容不符合規定
①認定依據:
《農作物種子標簽管理辦法》第3條:本辦法所稱的標簽是指固定在種子包裝物表面及內外的特定圖案及文字說明。對於可以不經加工包裝進行銷售的種子,標簽是指經營者在銷售種子時向種子使用者提供的特定圖案及文字說明。
《種子法》第35條:銷售的種子應當附有標簽。標簽應當標注種子類別、品種名稱、產地、質量指標、檢疫證明編號、種子生產及經營許可證編號或者進口審批文號等事項。標簽標注的內容應當與銷售的種子相符。銷售進口種子的應當附有中文標簽。銷售轉基因植物品種種子的,必須用明顯的文字標注,並應當提示使用時的安全控制措施。
《農業部辦公廳關於種子法有關條款通用的函》(2006年1月26日農辦政函[2006]8號):……二、種子標簽是否需要標注種子質量保證期?種子質量主要取決於種子純度、凈度、發芽率、水分四項指標,同時,根據使用者購買種子即買即用的實際情況,種子標簽可以不標注種子質量保證期。但企業標注了保證期的,屬於企業對外承諾,企業生產經營的種子要受保質期的約束。
《農作物種子標簽管理辦法》第4條:農作物種子標簽應當標注作物種類、種子類別、品種名稱、產地、種子經營許可證編號、質量指標、檢疫證明編號、凈含量、生產年月、生產商名稱、生產商地址以及聯系方式。
《農作物種子標簽管理辦法》第5條,屬於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分別加註:A、主要農作物種子應當加註種子生產許可證編號和品種審定編號;B、兩種以上混合種子應當標注「混合種子」字樣,標明各類種子的名稱及比率;C、葯劑處理的種子應當標明葯劑名稱、有效成份及含量、注意事項;並根據葯劑毒性附骷髏或十字骨的警示標志,標注紅色「有毒」字樣;D、轉基因種子應當標注「轉基因」字樣,農業轉移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編號和安全控制措施;E、進口種子的標簽應當加註進口商名稱、種子進出口貿易許可證編號和進口種子審批文號;F、分裝種子應註明分裝單位和分裝日期;G、種子中含有雜性種子的,應加註有害雜性的種類和比率。
《農作物種子標簽管理辦法》第6條:作物種類明確至植物學分類的種。種子類別按常規種和雜交種標注,類別為常規種的,可以不具體標注;同時標注種子世代類別,按育種家種子、原種、雜交親本種子、大田用種標注、類別為大田用種的,可以不具體標注。品種名稱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屬於授權品種或審定通過的品種,應當使用批準的名稱。
《農作物種子標簽管理辦法》第7條:產地是指種子繁育所在地,按照行政區劃最大標注至省級。進口種子的產地,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於進口貨物原產地的暫行規定》標注。
《農作物種子標簽管理辦法》第8條:質量指標是指生產商承諾的質量指標,按品種純度、凈度、發芽率、水分指標標注。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對某些農作物種子質量有其它指標要求的,應當加註。
《農作物種子標簽管理辦法》第9條:檢疫證明編號標注產地檢疫合格證編號或者植物檢疫證書編號。進口種子檢疫證明編號標注引進種子、苗木檢疫審批單編號。
《農作物種子標簽管理辦法》第10條:生產年月是指種子收獲的時間。年、月的表示方法採用下列的示例:2000年7月標注為2000-07。
《農作物種子標簽管理辦法》第11條:凈含量是指種子的實際質量或數量,以千克(kg)、克(g)、粒或株表示。
《農作物種子標簽管理辦法》第12條:生產商是指最初的商品種子供應商。進口商是指直接從境外購買種子的單位。
《農作物種子標簽管理辦法》第13條:生產商地址按種子經營許可證註明的地址標注、聯系方式為電話號碼或傳真號碼。
②處罰種類:罰款
③處罰標准:《種子法》第62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以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二)經營的種子沒有標簽或者標簽內容不符合規定的;……
5、未按規定製作、保存種子生產、經營檔案
①認定依據:
商品種子生產者應當建立種子生產檔案,載明生產地點、生產地塊環境、前茬作物、親本種子來源和質量、技術負責人、田間檢驗記錄、產地氣象記錄、種子流向等內容。
種子經營者應當建立種子經營檔案,載明種子來源、加工、貯藏和質量檢測各環節的簡要說明及責任人、銷售去向等內容。一年生農作物種子的經營檔案應當保存至種子銷售後2年,多年生農作物和林木種子經營檔案的保存期限由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②處罰種類:罰款
③處罰標准:《種子法》第62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以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四)未按規定製作、保存種子生產、經營檔案的;……。
6、種子經營者在異地設立分支機構未按規定備案
①認定依據:
種子經營許可證的有效區域由發證機關在其管轄范圍內確定。種子經營者按照經營許可證的有效區域設立分支機構的,可以不再辦理種子經營許可證,但應當在辦理或者變更營業執照後15天內,向當地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原發證機關備案。
②處罰種類:罰款。
②處罰標准:《種子法》第62條規定: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以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五)種子經營者在異地設立分支機構未按規定備案的。
7、經營、推廣應當審定而未經審定通過的種子
①認定依據:
《種子法》第17條規定:應當審定的農作物品種未經審定通過的,不得發布廣告,不得經營、推廣。「應當審定而未經審定通過」包括以下兩種情形:一是未經國家級審定通過,也未經省級審定通過;二是在審定公告的適宜生態區域外推廣的。
根據《種子法》第17條、第64條的規定,只要存在經營推廣未經審定品種的違法行為,就應當予以處罰,其推廣的未經審定品種的數量不是定性的依據。但是,經營推廣的種子數量可以作為認定違法行為情節輕重的依據之一,在確定罰款幅度時予以考慮。
《農業部關於種子審定及試驗、示範、推廣與經營行為界定問題的復函》(2001年4月12日農政函[2001]3號):……,按照《農業技術推廣法》第二條第二款的規定,示範是農業技術推廣的一種形式,種子示範是種子推廣的一個環節,以「示範用種」名義銷售種子的,應當認定為經營、推廣行為。
②處罰種類:責令停止經營、推廣,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罰款。
③處罰標准:《種子法》第64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經營、推廣應當審定而未經審定通過的種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種子的經營、推廣,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玖』 種子法規定的種子的概念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2000年7月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種質資源保護
第三章 品種選育與審定
第四章 種子生產
第五章 種子經營
第六章 種子使用
第七章 種子質量
第八章 種子進出口和對外合作
第九章 種子行政管理 第十章 法律責任
第十一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和合理利用種質資源,規范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經營、使用行為,維護品種選育者和種子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提高種子質量水平,推動種子產業化,促進種植業和林業的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經營、使用、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種子,是指農作物和林木的種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實和根、莖、苗、芽、葉等。
第三條 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農作物種子和林木種子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本行政區域內農作物種子和林木種子工作。
第四條 國家扶持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和選育、生產、更新、推廣使用良種,鼓勵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經營相結合,獎勵在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和良種選育、推廣等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科教興農方針和種植業、林業發展的需要制定種子發展規劃,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財政、信貸和稅收等方面採取措施保證規劃的實施。
第六條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設立專項資金,用於扶持良種選育和推廣。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七條 國家建立種子貯備制度,主要用於發生災害時的生產需要,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對貯備的種子應當定期檢驗和更新。種子貯備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章 種質資源保護
第八條 國家依法保護種質資源,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和破壞種質資源。
禁止採集或者採伐國家重點保護的天然種質資源。因科研等特殊情況需要採集或者採伐的,應當經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九條 國家有計劃地收集、整理、鑒定、登記、保存、交流和利用種質資源,定期公布可供利用的種質資源目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國家種質資源庫,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需要建立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保護區或者種質資源保護地。
第十條 國家對種質資源享有主權,任何單位和個人向境外提供種質資源的,應當經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從境外引進種質資源的,依照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章 品種選育與審定
第十一條 國務院農業、林業、科技、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單位進行品種選育理論、技術和方法的研究。
國家鼓勵和支持單位和個人從事良種選育和開發。
第十二條 國家實行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對經過人工培育的或者發現的野生植物加以開發的植物品種,具備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的,授予植物新品種權,保護植物新品種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具體辦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選育的品種得到推廣應用的,育種者依法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
第十三條 單位和個人因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為選育林木良種建立測定林、試驗林、優樹收集區、基因庫而減少經濟收入的,批准建立的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第十四條 轉基因植物品種的選育、試驗、審定和推廣應當進行安全性評價,並採取嚴格的安全控制措施。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五條 主要農作物品種和主要林木品種在推廣應用前應當通過國家級或者省級審定,申請者可以直接申請省級審定或者國家級審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和主要林木品種實行省級審定。
主要農作物品種和主要林木品種的審定辦法應當體現公正、公開、科學、效率的原則,由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設立由專業人員組成的農作物品種和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承擔主要農作物品種和主要林木品種的審定工作。
在具有生態多樣性的地區,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委託設區的市、自治州承擔適宜於在特定生態區域內推廣應用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和主要林木品種的審定工作。
第十六條 通過國家級審定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和主要林木良種由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公告,可以在全國適宜的生態區域推廣。通過省級審定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和主要林木良種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公告,可以在本行政區域內適宜的生態區域推廣;相鄰省、自治區、直轄市屬於同一適宜生態區的地域,經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可以引種。
第十七條 應當審定的農作物品種未經審定通過的,不得發布廣告,不得經營、推廣。
應當審定的林木品種未經審定通過的,不得作為良種經營、推廣,但生產確需使用的,應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同級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第十八條 審定未通過的農作物品種和林木品種,申請人有異議的,可以向原審定委員會或者上一級審定委員會申請復審。
第十九條 在中國沒有經常居所或者營業場所的外國人、外國企業或者外國其他組織在中國申請品種審定的,應當委託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國種子科研、生產、經營機構代理。
第四章 種子生產
第二十條 主要農作物和主要林木的商品種子生產實行許可制度。
主要農作物雜交種子及其親本種子、常規種原種種子、主要林木良種的種子生產許可證,由生產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其他種子的生產許可證,由生產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
第二十一條 申請領取種子生產許可證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繁殖種子的隔離和培育條件;
(二)具有無檢疫性病蟲害的種子生產地點或者縣級以上人 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采種林;
(三)具有與種子生產相適應的資金和生產、檢驗設施;
(四)具有相應的專業種子生產和檢驗技術人員;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申請領取具有植物新品種權的種子生產許可證的,應當徵得品種權人的書面同意。
第二十二條 種子生產許可證應當註明生產種子的品種、地點和有效期限等項目。
禁止偽造、變造、買賣、租借種子生產許可證;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無證或者未按照許可證的規定生產種子。
第二十三條 商品種子生產應當執行種子生產技術規程和種子檢驗、檢疫規程。
第二十四條 在林木種子生產基地內採集種子的,由種子生產基地的經營者組織進行,採集種子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標准進行。
禁止搶采掠青、損壞母樹,禁止在劣質林內、劣質母樹上採集種子。
第二十五條 商品種子生產者應當建立種子生產檔案,載明生產地點、生產地塊環境、前茬作物、親本種子來源和質量、技術負責人、田間檢驗記錄、產地氣象記錄、種子流向等內容。
第五章 種子經營
第二十六條 種子經營實行許可制度。種子經營者必須先取得種子經營許可證後,方可憑種子經營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辦理或者變更營業執照。
種子經營許可證實行分級審批發放制度。種子經營許可證由種子經營者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主要農作物雜交種子及其親本種子、常規種原種種子、主要林木良種的種子經營許可證,由種子經營者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實行選育、生產、經營相結合並達到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注冊資本金額的種子公司和從事種子進出口業務的公司的種子經營許可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
第二十七條 農民個人自繁、自用的常規種子有剩餘的,可以在集貿市場上出售、串換,不需要辦理種子經營許可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管理辦法。
第二十八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科研單位、學校、科技人員研究開發和依法經營、推廣農作物新品種和林木良種。
第二十九條 申請領取種子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與經營種子種類和數量相適應的資金及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二)具有能夠正確識別所經營的種子、檢驗種子質量、掌握種子貯藏、保管技術的人員;
(三)具有與經營種子的種類、數量相適應的營業場所及加工、包裝、貯藏保管設施和檢驗種子質量的儀器設備;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種子經營者專門經營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的,或者受具有種子經營許可證的種子經營者以書面委託代銷其種子的,可以不辦理種子經營許可證。
第三十條 種子經營許可證的有效區域由發證機關在其管轄范圍內確定。種子經營者按照經營許可證規定的有效區域設立分支機構的,可以不再辦理種子經營許可證,但應當在辦理或者變更營業執照後十五日內,向當地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原發證機關備案。
第三十一條 種子經營許可證應當註明種子經營范圍、經營方式及有效期限、有效區域等項目。
禁止偽造、變造、買賣、租借種子經營許可證;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無證或者未按照許可證的規定經營種子。
第三十二條 種子經營者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向種子使用者提供種子的簡要性狀、主要栽培措施、使用條件的說明與有關咨詢服務,並對種子質量負責。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種子經營者的自主經營權。
第三十三條 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建立的林木種子生產基地生產的種子,由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單位有計劃地統一組織收購和調劑使用,非指定單位不得在基地范圍內組織收購。
未經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不得收購珍貴樹木種子和同級人民政府規定限制收購的林木種子。
第三十四條 銷售的種子應當加工、分級、包裝。但是,不能加工、包裝的除外。
大包裝或者進口種子可以分裝;實行分裝的,應當註明分裝單位,並對種子質量負責。
第三十五條 銷售的種子應當附有標簽。標簽應當標注種子類別、品種名稱、產地、質量指標、檢疫證明編號、種子生產及經營許可證編號或者進口審批文號等事項。標簽標注的內容應當與銷售的種子相符。
銷售進口種子的,應當附有中文標簽。
銷售轉基因植物品種種子的,必須用明顯的文字標注,並應當提示使用時的安全控制措施。
第三十六條 種子經營者應當建立種子經營檔案,載明種子來源、加工、貯藏、運輸和質量檢測各環節的簡要說明及責任人、銷售去向等內容。
一年生農作物種子的經營檔案應當保存至種子銷售後二年,多年生農作物和林木種子經營檔案的保存期限由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第三十七條 種子廣告的內容應當符合本法和有關廣告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主要性狀描述應當與審定公告一致。
第三十八條 調運或者郵寄出縣的種子應當附有檢疫證書。
第六章 種子使用
第三十九條 種子使用者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購買種子,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第四十條 國家投資或者國家投資為主的造林項目和國有林業單位造林,應當根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計劃使用林木良種。國家對推廣使用林木良種營造防護林、特種用途林給予扶持。
第四十一條 種子使用者因種子質量問題遭受損失的,出售種子的經營者應當予以賠償,賠償額包括購種價款、有關費用和可得利益損失。
經營者賠償後,屬於種子生產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責任的,經營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追償。
第四十二條 因使用種子發生民事糾紛的,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當事人不願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當事人之間的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七章 種子質量
第四十三條 種子的生產、加工、包裝、檢驗、貯藏等質量管理辦法和行業標准,由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種子質量的監督。
第四十四條 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委託種子質量檢驗機構對種子質量進行檢驗。
承擔種子質量檢驗的機構應當具備相應的檢測條件和能力,並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考核合格。
第四十五條 種子質量檢驗機構應當配備種子檢驗員。種子檢驗員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相關專業中等專業技術學校畢業以上文化水平;
(二)從事種子檢驗技術工作三年以上;
(三)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合格。
第四十六條 禁止生產、經營假、劣種子。
下列種子為假種子:
(一)以非種子冒充種子或者以此種品種種子冒充他種品種種子的;
(二)種子種類、品種、產地與標簽標注的內容不符的。 下列種子為劣種子:
(一)質量低於國家規定的種用標準的;
(二)質量低於標簽標注指標的;
(三)因變質不能作種子使用的;
(四)雜草種子的比率超過規定的;
(五)帶有國家規定檢疫對象的有害生物的。
第四十七條 由於不可抗力原因,為生產需要必須使用低於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種用標準的農作物種子的,應當經用種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林木種子應當經用種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八條 從事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經營以及管理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有關植物檢疫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防止植物危險性病、蟲、雜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傳播和蔓延。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種子生產基地從事病蟲害接種試驗。
第八章 種子進出口和對外合作
第四十九條 進口種子和出口種子必須實施檢疫,防止植物危險性病、蟲、雜草及其他有害生物傳入境內和傳出境外,具體檢疫工作按照有關植物進出境檢疫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五十條 從事商品種子進出口業務的法人和其他組織,除具備種子經營許可證外,還應當依照有關對外貿易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取得從事種子進出口貿易的許可。
從境外引進農作物、林木種子的審定許可權,農作物、林木種子的進出口審批辦法,引進轉基因植物品種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五十一條 進口商品種子的質量,應當達到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沒有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可以按照合同約定的標准執行。
第五十二條 為境外製種進口種子的,可以不受本法第五十條第一款的限制,但應當具有對外製種合同,進口的種子只能用於制種,其產品不得在國內銷售。
從境外引進農作物試驗用種,應當隔離栽培,收獲物也不得作為商品種子銷售。
第五十三條 禁止進出口假、劣種子以及屬於國家規定不得進出口的種子。
第五十四條 境外企業、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來我國投資種子生產、經營的,審批程序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有關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第九章 種子行政管理
第五十五條 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是種子行政執法機關。種子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時應當出示行政執法證件。
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為實施本法,可以進行現場檢查。
第五十六條 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參與和從事種子生產、經營活動;種子生產經營機構不得參與和從事種子行政管理工作。種子的行政主管部門與生產經營機構在人員和財務上必須分開。
第五十七條 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異地繁育種子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異地繁育種子工作的管理和協調,交通運輸部門應當優先保證種子的運輸。
第五十八條 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在依照本法實施有關證照的核發工作中,除收取所發證照的工本費外,不得收取其他費用。
第十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吊銷種子生產許可證、種子經營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並處以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以違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可以吊銷違法行為人的種子生產許可證或者種子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取得種子生產許可證或者偽造、變造、買賣、租借種子生產許可證,或者未按照種子生產許可證的規定生產種子的;
(二)未取得種子經營許可證或者偽造、變造、買賣、租借種子經營許可證,或者未按照種子經營許可證的規定經營種子的。
第六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為境外製種的種子在國內銷售的;
(二)從境外引進農作物種子進行引種試驗的收獲物在國內作商品種子銷售的;
(三)未經批准私自採集或者採伐國家重點保護的天然種質資源的。 第六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責令改正,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一)經營的種子應當包裝而沒有包裝的;
(二)經營的種子沒有標簽或者標簽內容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三)偽造、塗改標簽或者試驗、檢驗數據的;
(四)未按規定製作、保存種子生產、經營檔案的;
(五)種子經營者在異地設立分支機構未按規定備案的。
第六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向境外提供或者從境外引進種質資源的,由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沒收種質資源和違法所得,並處以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未取得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攜帶、運輸種質資源出境的,海關應當將該種質資源扣留,並移送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處理。
第六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經營、推廣應當審定而未經審定通過的種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種子的經營、推廣,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並處以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搶采掠青、損壞母樹或者在劣質林內和劣質母樹上采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采種行為,沒收所采種子,並處以所采林木種子價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六條 違反本法第三十三條規定收購林木種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沒收所收購的種子,並處以收購林木種子價款二倍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七條 違反本法規定,在種子生產基地進行病蟲害接種試驗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試驗,處以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八條 種子質量檢驗機構出具虛假檢驗證明的,與種子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並依法追究種子質量檢驗機構及其有關責任人的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九條 強迫種子使用者違背自己的意願購買、使用種子給使用者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十條 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違反本法規定,對不具備條件的種子生產者、經營者核發種子生產許可證或者種子經營許可證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一條 種子行政管理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或者違反本法規定從事種子生產、經營活動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二條 當事人認為有關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七十三條 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吊銷違法行為人的種子經營許可證後,應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注銷或者變更違法行為人的營業執照。
第十一章 附則
第七十四條 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種質資源是指選育新品種的基礎材料,包括各種植物的栽培種、野生種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創造的各種植物的遺傳材料。
(二)品種是指經過人工選育或者發現並經過改良,形態特徵和生物學特性一致,遺傳性狀相對穩定的植物群體。
(三)主要農作物是指稻、小麥、玉米、棉花、大豆以及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各自分別確定的其他一至二種農作物。
(四)林木良種是指通過審定的林木種子,在一定的區域內,其產量、適應性、抗性等方面明顯優於當前主栽材料的繁殖材料和種植材料。
(五)標簽是指固定在種子包裝物表面及內外的特定圖案及文字說明。
第七十五條 本法所稱主要林木由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確定並公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在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 門確定的主要林木之外確定其他八種以下的主要林木。
第七十六條 草種、食用菌菌種的種質資源管理和選育、生產、經營、使用、管理等活動,參照本法執行。
第七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種子有關的國際條約與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第七十八條 本法自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1989年3月13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管理同時廢止.
『拾』 法律法規解釋:種子經營該如何規范
《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是為加強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規范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制定。由2016年8月15日起施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於2016年7月8日發布,自2016年8月15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