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悉知民法典

悉知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2-05-30 16:27:46

① 財產繼承被債權被放大怎麼辦

一、現行繼承法在被繼承人債權人利益保護上的瑕疵

[24] 繼承人雖為限定繼承,而有一定之不正行為時,不許繼承人主張限定繼承之利益,亦不得再為繼承權之拋棄,其結果當然為無限繼承,總稱之為強制繼承。參見史尚寬著,同前注9,第311頁。

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以下簡稱《繼承法》)頒行於1985年,盡管僅僅經歷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但是,中國的經濟社會狀況在這二十年間發生的巨大的變化,為當時的立法者所未能預見。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公民個人擁有了越來越多的生活資料,還有很多人擁有了生產資料,經濟活動不僅從數量上大幅上升,而且從內容上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相形之下,《繼承法》中對於被繼承人的債務的處理的規定,顯得十分單薄,債權人的合法利益,無法從中得到有力保證。這就要求我們重新審視《繼承法》中的相關規定,並根據實踐中的需要,從理論的層面上來修改和完善法律規定,更好的保護公民私權利。

1、我國繼承法律規范對於遺產債務的處理的規定

(1)《繼承法》第33條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願償還的不在此限。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

(2)《繼承法》第34條規定,執行遺贈不得妨礙清償遺贈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繼承法意見》)第61條規定,繼承人中有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即使遺產不足清償債務,也應為其保留適當遺產,然後再按繼承法第三十三條和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條的規定清償債務。

(4)《繼承法意見》第62條規定,遺產已被分割而未清償債務時,如有法定繼承又有遺囑繼承和遺贈的,首先由法定繼承人用其所得遺產清償債務;不足清償時,剩餘的債務由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按比例用所得遺產償還;如果只有遺囑繼承和遺贈的,由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按比例用所得償還。

2、對現行規定的簡要評析

從以上可以看到我國現行的繼承法律規范對被繼承人生前債務的規定主要有:

第一,繼承人對被繼承人所負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即繼承人不以自己的固有財產對被繼承人的債務負責。

第二,繼承人可以放棄對被繼承人財產的繼承權,並同時免除對被繼承人債務的清償責任。

第三,債務清償優先於遺贈的執行。

第四,債務清償前應為缺乏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適當的份額。

第五,分割遺產後的債務清償,以法定繼承人先於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的順序進行清償,在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之間,按照所獲遺產的比例進行清償。

以上規定存在的問題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無條件的限定遺產繼承對被繼承人的債務人的利益構成嚴重侵害。從繼承的發展歷史來看,從概括繼承即無限繼承到限定繼承即有限繼承是各國繼承法發展的共同趨勢 [1]。但是,各國現在通行的限定繼承都是有條件的,而我國的限定繼承則是無條件的,繼承人不需要另外作出意思表示,也不需要特別的程序,即可享有有限責任的保護,這是我國《繼承法》在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的規定上一個顯著的缺陷。

第二,在繼承過程中對被繼承人的債務的清償缺乏詳細規定,法律規定流於原則化。法律的可操作性在於一方面它符合社會的習慣、需要,另一方面它切實具體。我國目前的繼承法律規范在被繼承人債務的清償上的規定,不具有可操作性,而不可操作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為保護債權人利益得以實現的「債務清償優先」的規定不能實現,法律權威性受損。

第三,債權人在利益受到繼承人或第三人侵害時,沒有明確可行的救濟手段。法律規定不僅要規定「應該怎樣」,還必須要考慮到「如果不這樣又如何」,所以救濟手段是法律規范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否則,之前的規定沒有落腳點,至多是一種法律宣言。

二、修改完善現行繼承法律規范對於被繼承人債權人利益保護的規定

1、學者意見和繼承法立法建議的相關內容

由於現行法律對被繼承人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存在明顯瑕疵,這一問題自然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也有學者對此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 [2], 2002年9月,在西南政法大學張玉敏教授主持下起草了《繼承法立法建議稿》(以下簡稱《立法建議稿》) [3],在郭明瑞、房紹坤教授的主持下起草了《民法典繼承編條文建議稿》(以下簡稱《條文建議稿》) [4],更可謂是眾多意見的集大成者。總結起來這些建議主要有:

第一,改變我國現行的無條件的限定繼承為有條件的限定繼承。主要通過遺產清冊程序來實現,在建議稿中,更是詳細規定了遺產清冊的製作、公示催告、遺產清冊的異議、遺產清冊權利的喪失等內容。

第二,規定繼承人選擇接受或放棄繼承的期限,避免權利義務的不確定性給債權人帶來的損害。

第三,創設債權人在其權利可能受到侵害時的救濟途徑。主要是對遺產管理人制度的設計。

2、從遺產清冊的相關問題評立法建議的相關內容

由於財產繼承中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問題所涉甚廣,所以下文選取兩份建議稿中遺產清冊製作的相關問題作一簡要分析。

(1)遺產清冊製作的前提——繼承選擇

大陸法國家的繼承製度多採用直接繼承製,即被繼承人死亡後,其財產直接轉歸繼承人所有,繼承人享有財產權利也承擔繼承義務。在這種繼承製度下,很多國家都規定了繼承選擇制度,即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後,可以選擇無限責任繼承、有限責任繼承和放棄繼承 [5]。當繼承人未作選擇時,則當然適用無限責任繼承。而只有選擇了有限繼承或全體繼承人均選擇放棄繼承時,才有遺產清冊製作的問題。

在無限責任繼承下,遺產與繼承人的財產發生混同,而被繼承人的債務轉變成繼承人的債務,由繼承人以其繼承的財產和固有財產承擔清償責任。在被繼承人的財產狀況良好的情況下,繼承人可以選擇無限責任繼承的方式,可以減省許多有限繼承下的程序成本。在被繼承人的財產狀況極差,負債累累的情況下,繼承人可以選擇放棄繼承,由按法律規定選定的遺產管理人進行被繼承人債務的清償工作。而在被繼承人的財產與債務狀況不很明朗的情況下,選擇有限繼承對於繼承人來說,既可以免除被繼承人財產資不抵債時以自己固有財產為清償的風險,又可以不丟棄被繼承人財產為清償後剩餘部分的繼承權利,但為此他必須付出的代價就是承受有限繼承下,法律為其設置的程序成本。這樣多種繼承方式的選擇,可以適應不同的財產狀況下繼承人和債權人的需要,是符合法律經濟原則的。

在《立法建議稿》中,體現了無限繼承、有限繼承和放棄繼承相輔相成的原則,並以無限繼承作為自然繼承原則 [6]。而在《條文建議稿》中卻沒有相類似的規定,條文僅在限定繼承的前提下進行規定,是不完整的。明確繼承選擇權,為遺產清冊的製作建立根基是必要的。

(2)遺產清冊的主要內容

第一,被繼承人的債務范圍。

被繼承人的債務范圍,是遺產清冊中記載的重要內容之一。《立法建議稿》中沒有明確規定被繼承人債務的范圍,但是在遺產債務清償的順序的規定中,規定了遺產管理費用、特留份和遺贈雖然應當從遺產中得到實現,但都不屬於被繼承人的債務 [7]。《條文建議稿》中則明確規定了被繼承人債務的范圍包括被繼承人生前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完全用於個人生活和生產需要所欠下的債務以及家庭債務中應當由被繼承人承擔的部分 [8]。我認為,仍需要明確的是:第一,喪葬費用屬於繼承人之債務,應當由繼承人以固有財產為清償,不受遺產數量的限制;第二,被繼承人的債務顯然只限於財產性債務,人身性債務不在遺產清償之列,但是由於被繼承人生前的人身性債務的不履行或履行不當而發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應當歸入被繼承人的債務,參與遺產清償。另外,通常情況下,被繼承人的債務,應當是發生於被繼承人死亡以前,也就是繼承開始之前,但是有學者提出可能存在於繼承開始以後具體發生的被繼承人的債務,也應屬於遺產清償的范圍 [9]。

第二,遺產范圍的限定。

被繼承人的遺產范圍是遺產清冊記載的又一重要事項。《立法建議稿》中沒有對遺產范圍作出明確規定,《條文建議稿》中對遺產的范圍進行了規定 [10]。我認為在財產范圍的確定上,可能會引起糾紛的主要是:

第一,孳息的歸屬。按照物權法上的原則,物的孳息歸於物的所有權人,繼承財產所生孳息,當然應當歸於遺產的范圍,由被繼承人股份所生的盈餘分配請求權,可以認為是孳息的一種,屬於遺產 [11]。

第二,保險金、補償金、賠償金等的歸屬。這些基於被繼承人生前行為或是死因行為而獲得的利益,要區分兩種情況對待,一種是指明由繼承人獲第三人為受益人的,不屬於被繼承人的遺產,另一種是未指明受益人的,應當認為屬於遺產的范圍。而按照這一原則不難得到的結論是,撫恤金、撫養金等以被繼承人的近親屬為受益人的財產利益,也都不屬於遺產的范圍。

(3)遺產清冊的主體問題

第一,選擇遺產清冊的意思表示的主體。

首先是主體的行為能力問題。兩個建議稿中都沒有規定為限定繼承和放棄繼承意思表示的主體。因為這兩種行為是法律行為,並兼有財產行為和身份行為的性質 [12],因此,在繼承人為無行為能力人時,應當由其法定代理人為之,在繼承人為限制行為能力人時,則應當得到其法定代理人的許可或追認,即准用民法總則中的規定。

其次是多個繼承人的意思表示。當繼承人是多個時,限定繼承的意思表示為一個或幾個人所為時,是否及於所有繼承人,在《立法建議稿》中進行了規定 [13],一個繼承人的限定繼承的意思表示對全體繼承人都生效。這與台灣法上的規定是一致的,但是大陸法國家在這一問題上的規定並不統一,比如有國家規定繼承人之一人為限定繼承的意思表示,其他繼承人仍可為無限繼承和拋棄繼承的意思表示 [14]。我認為,當繼承人為多人時,應當區分幾種情況:第一,拋棄繼承權的意思表示只能及於自身;第二,不存在強制無限繼承的繼承人 [15]的情況下,一個繼承人限定繼承的意思表示則及於所有繼承人;第三,存在強制無限繼承的繼承人時,其他限定繼承的意思表示,不能對該繼承人產生限定繼承的利益。

第二,遺產清冊的製作主體——遺產管理人

遺產管理人是遺產清冊的製作主題。對遺產管理人的確定問題,各國規定不一,大體可分為三種:由繼承人擔當、由法院或機關授權於特定管理人以及直接由法院或主管官署依職權管理 [16]。

在兩稿中都有對遺產管理人的規定。在這里,我重點討論兩個問題,一是遺產管理人的選任,二是遺產管理人的責任。首先,關於遺產管理人的選任。以《條文建議稿》的規定來分析 [17]:

第一,在繼承人中推選。這實際上就包括了當繼承人為一人時,該繼承人為遺產管理人的情況。第二,當有遺囑執行人時為遺囑執行人。第三,指定遺產管理人的情況。這里又有三種具體情形:繼承人推選執行人產生矛盾的,沒有繼承人、繼承人全部放棄繼承或繼承人下落不明的,債權人認為繼承人的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債權利益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債權人認為繼承人的行為侵犯自己的合法權益而指定遺產管理人的情形,實際上是為限定繼承下遺產債權人利益保護添加的重要的「安全閥」,應該給與應有之注意。兩稿沒有規定指定遺產管理人選任的范圍,即什麼樣的人可以被指定為遺產管理人,有學者建議主管機關即法院應為指定遺產管理人 [18],我認為,法院作為遺產管理人固然在合法性和公正性上比較有保證,但是卻缺乏現實可行性。法院的案件審理工作負擔繁重,難以高效地承擔遺產管理的工作,遺產管理人應當朝社會化的方向發展,可以考慮由律師甚或在將來由專門的遺產管理組織來承擔。有專門的職業法律規范的約束和民事責任的約束,又有相關的專業知識,而且不受國家機關規模的限制,可以實現根據現實生活的需要來提供服務的目的。

其次,關於遺產管理人的責任。在《條文建議稿》第六十六條中,規定了遺產管理人的報酬給付 [19],這實際上就顯示了,遺產管理人對遺產所負的管理責任不是「與處理自己事務為同一注意」,而是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立法建議稿》中沒有對此做出規定。我認為,應當規定遺產管理人的服務為有償性,以此來保證對遺產清冊製作的質量和效率,同時也為遺產處理的社會化服務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據。

(4)遺產清冊製作的期限

在《立法建議稿》中,規定了製作遺產清冊的時間是繼承開始後或繼承人悉知繼承開始後兩個月,並可以申請延期 [20],在《條文建議稿》中沒有規定。限定繼承的時間限制,在各國法上大多做出了規定,在法國民法、日本民法和台灣民法上都是三個月。但是,建議稿中沒有明確在繼承開始以前所為的限定繼承的意思表示是否有效。由於繼承權只在繼承開始以後才能確定,所以,在繼承開始以前所為的限定繼承的意思表示當然應屬無效,法律應當明確,否則可能會出現糾紛。至於具體時間的長短,應當根據大多數情況下需要來確定,由於我國從未實行過遺產清冊制度,遺產清冊的制定究竟需要多長時間還應當進行進一步的調查研究,以平衡繼承人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

(5)遺產清冊異議與補正

遺產清冊制定後,可能出現記載不實或不完全,這時,利害關系人是否可以提出異議,清冊的制定人是否可以主動進行修正也是可能遇到的問題。《立法建議稿》中對遺產清冊異議進行了規定,規定了異議的權利人是「利害關系人」,接受異議的機關是「法院」,異議的法律後果是「重新製作遺產清冊」或「由法院製作遺產清冊」 [21]。《條文建議稿》對此沒有規定,兩稿都沒有規定清冊製作人能否主動進行修正。在日本民法上,非出於惡意的漏載,允許日後補正,或依利害關系人或檢察官的請求重新制定 [22]。也有學者提出,應當允許在公示催告期滿之前進行補正 [23]。我認為由於遺產清冊的製作可能由於製作人主觀上或客觀上的原因出現記載不實或不完全,再加上遺產清冊在我國尚屬新鮮事物,因而可以借鑒外國法上的規定和有關學者的建議,規定對遺產清冊補正和異議的具體時間、程序及效力等。

(6)遺產清冊權利的喪失

《立法建議稿》第二十二條規定,繼承人為詐害債權人,故意在遺產清單中為不實記載或不當處分遺產的,喪失遺產清單利益。喪失遺產清單利益者,為無條件繼承人,而且不得放棄繼承。這是在前文提到的以無限繼承作為繼承一般原則的一種體現。在台灣法上,這一條所規定的情形被稱為「強制的無限繼承」 [24],也有學者認為台灣法上的強制的無限繼承還包括繼承人未在規定的期限內作限定繼承或拋棄繼承的選擇 [25],但是本文中強制的無限繼承僅限於繼承人「為不當行為」這種情況,雖然未作選擇的結果與此相同,但是前者可以看作是繼承人的一種默示的選擇。在《立法建議稿》中,對遺產清冊權力喪失的情形僅規定了故意為不實記載的情形,這是不全面的。同時,對於共同繼承的情況下,個別繼承人出現喪失遺產清冊權利的情形,對於其他繼承人的影響也未作出規定。

(7)遺產清冊的公示催告程序

《立法建議稿》第十七條和第十九條第一款、第三款規定,在繼承人要求限定繼承時,須由法院對遺產清單進行公示,並催告遺產債權人申報債權,在法定期限內未作申報而又為繼承人所不知的債權人,只享有對剩餘遺產的求償權 [26]。《條文建議稿》第七十九條和第八十二條也作了相同規定 [27]。兩稿都規定了三個月的公示催告期限,並且規定在公示催告期內,繼承人不得對任何債權人為清償。

財產繼承中的公示催告程序是各國民法中的普遍規定,我國現行的繼承法律規范中沒有規定,許多學者對此提出改進意見 [28]。我認為,兩稿規定了公示催告程序的主體為法院,期限為三個月,以及在催告期內未進行債權申報的後果,有利於更好的保護債權人利益,但是還有一些細節問題兩稿未作規定,可能會在實踐中遇到問題。比如,公示催告期限的起算點,在瑞士民法上,是以第一次登載公告為准,在台灣民法上,則是以最後登載之日為准,我認為,台灣法上的規定更利於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應當借鑒。

三、對立法建議的改進建議

從上文對兩部繼承法立法建議稿中為被繼承人債權人利益保護而設立的遺產清冊制度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學界和立法部門都已經把更好的保護被繼承人債權人利益作為繼承法修改中一項重要任務來對待,根據國內外的立法與實踐提出了許多有意義的制度設計建議,但是,這些建議中仍然存在或大或小的問題,值得進一步完善。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明確遺產清冊製作的前提

應當在繼承法中明確規定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後,可以選擇無限繼承、限定繼承和放棄繼承。而且應當明確以無限繼承作為默認的繼承原則,即當繼承人在法定的期限內未表明態度時,則認為其選擇了無限繼承。

在無限繼承下,被繼承人的全部財產,包括積極財產和債務,都直接歸於繼承人,被繼承人之債務轉化為繼承人之債務,由繼承人以其固有財產和繼承所獲財產之全部,對債務承擔無限責任。

在限定繼承下,繼承人享有遺產在完成債務清償後剩餘財產的繼承權,而不必為超出遺產范圍的債務承擔清償責任,但是繼承人必須接受嚴格的法律程序的限制,其核心是遺產清冊的製作,這也正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在被繼承人的債務明顯超過其積極財產時,繼承人可以直接選擇放棄繼承,避免限定繼承下的程序成本。在繼承人選擇放棄債務時,由法院指定遺產管理人對遺產進行清算,使債權人按比例或得清償。當然,這里還涉及繼承權的放棄的期限、方式、後果等方面,應當在繼承法的修訂稿中予以詳細規定,在此不做討論。

2、進一步明確遺產清冊記載的內容

對於被繼承人的債務,應當將兩稿中的規定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從概括性的角度規定債務范圍,另一方面明確排除遺產管理費用、特留份、遺贈等需要從遺產中進行支付的項目。還應當明確,被繼承之債,限於財產性債務,喪葬費用之債不屬於被繼承人之債務,應由繼承人以其固有財產和繼承所獲財產進行清償。對於在繼承之後開始的遺產債務的判斷,在理論上仍有待於繼續深入探討。

3、完善選擇遺產清冊意思表示的主體和遺產清冊的製作主體

首先,應當明確選擇繼承方式的意思表示的主體,在繼承人為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人時,意思表示由其法定代理人為之或授權、追認。

其次,應當規定律師作為指定遺產管理人的候選人,並且在其他制度上予以配合、完善。明確遺產管理人的報酬計算標准,並保證在遺產中優先受償,進而明確遺產管理人對遺產的管理,須盡善良管理人的責任。

4、明確遺產清冊製作的期限

應當明確選擇繼承方式的期限,特別是期限開始計算的起算定的選擇。在繼承開始以前所為的繼承方式選擇是否有效也應當相應明確。我認為,應當將選擇的期限起算點定於客觀上的繼承開始後,並由此規定,在繼承開始前所為的繼承方式的選擇,不發生法律上的效力。

5、允許對遺產清冊的異議與補正

一方面,應當允許遺產清冊的製作人主動對清冊進行補正,另一方面,應當允許遺產清冊製作人以外的利害關系人對遺產清冊提出異議。應當明確的是:

(1)主動補正的期限。我認為,在遺產清冊的公示期滿之前,都應當允許進行補正,補正後公示期限重新起算。但應當限定補正的次數,以免遺產清冊的公示期過長,造成財產狀況長時間處於不穩定狀態。

(2)提出異議的主體。我認為,應當允許所有利害關系人提出異議。包括被繼承人的債權人,受遺贈人,繼承人的債權人,共同繼承人等。

(3)接受異議的主體。由於異議一般在遺產清冊進行公示後才能提出,異議應當向進行公示的機關提出,即法院應當作為接受異議的主體,同時,只有法院作為接受異議的主體,才能使異議產生實質性效果,有力的約束遺產清冊的製作人,保護相關主體的合法利益。

(4)異議的後果。按照《立法建議稿》的規定,異議的後果是由遺產清冊製作人重新制定,並可以要求異議人參與製作或法院製作。我認為,這里可能會有一個公平與效率平衡的問題,如果由原製作人重新製作,可能會出現仍引起異議的情況,而異議人參與製作,在異議人為繼承人的債權人時,缺乏合理性,而且異議人不一定能夠有效參加到製作中來。所以,應當考慮在有利害關系人提出異議時,則由法院或法院指定專業人士——比如律師——重新制定。

6、明確喪失遺產清冊利益的相關問題

導致喪失遺產清冊利益即強制無限繼承的情形,包括在遺產清冊上故意為不實記載以損害債權人利益,隱匿和轉移財產,對遺產做不當處分等。對於在多個繼承人中一人或幾人出現上述情形,喪失限定繼承和放棄繼承的權利時,應當按照責任自負的原則,規定喪失不及於其他繼承人,被繼承人的債權人得在對限定繼承人獲償後,就不足部分向強制無限繼承的繼承人求償,該繼承人須以其固有財產和繼承所獲財產對債務進行清償。

7、明確公示催告程序的起算點

應當在保留兩稿現有的規定的基礎上,明確公示催告期間的起算點為公告的最後登載之日。

來源找法網:網頁鏈接

四、結語

本文以兩部繼承法立法建議稿為基礎,以遺產清冊為切入點,對在財產繼承中被繼承人的債權人的利益保護機制的設立和完善,進行了一番梳理。由於債權債務問題是民法的重要問題,更是民法債權的基本問題,所以所涉龐雜。本文僅限於建議稿中涉及的幾點進行細節討論,而沒有能夠包括宏觀上的架構,難免掛一漏萬。不過還是希望以自己「初生牛犢」的稚嫩想法,對立法建議的思考和完善起到一點點的作用。

② 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消費侵權行為

法律分析:生活中常見的侵權行為有,產權缺陷侵權行為、機動車交通事故侵權行為、醫療事故侵權行為、環境污染侵權行為、飼養動物咬傷他人等侵權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零二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零八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和本法的有關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條 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條 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一千二百三十六條 從事高度危險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條 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條 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但是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能夠證明不存在質量缺陷的除外。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因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或者第三人的原因,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或者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

③ 房地產開發商以次充好、欺瞞消費者,隱瞞重大不利因素,如何維權

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維權。房地產開發企業在銷售時存在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等情形的,購房者可要求解除合同,並可要求出賣人雙倍返還已支付的購房款。
法律分析
商品房買賣欺詐的情形:1、虛假廣告宣傳誤導消費者:商品房特別是期房銷售過程中,廣告往往是引起消費者購買欲並作出購房決定的促成因素。法律規定廣告內容必須真實,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開發商發布虛假的廣告信息,無疑是以虛假信息誘使對方作出意思表示的欺詐行為。開發商交付的房屋達不到合同或者廣告中承諾的事項的,應當認定為欺詐。2、商品房開發證照不全且沒有告知消費者的:商品房開發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辦理各種審批手續,依法取得各項批准證書後才能開工建設銷售,證照不全的建設項目因其不合法,通常不能為購房者辦理權屬證書,不僅直接導致購房者的購房目的不能實現(無法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書和所有權),而且對社會穩定和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危害甚大。依法開發、照章開發,是法律賦予開發商的義務。開發商沒有依法取得開發工程所需的各種證照且沒有如實告知消費者,在合同約定的交付期限內又不能補辦相關手續的,不僅違反了房地產開發和銷售的有關行政法規,同時因沒有履行自己的告知義務,也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3、房屋面積縮水:房屋面積減少,開發商將可能直接侵佔消費者的財產。由於房屋建築強調嚴格按圖施工,因此,面積短少,只能是開發商故意所為。慮到建設工程施工過程的復雜性。已經設定的3%的誤差允許值,對於短少面積超過允許值范圍的,應當認定為構成欺詐。4、商品房因施工或裝飾材料等引起的質量糾紛:房屋建設和裝修涉及的用材種類繁多,各種材料優劣及價格相差懸殊,工程施工中以次充好、以劣充優的情形屢見不鮮。這種行為不僅造成房屋及裝修質量低劣,使買賣雙方的利益明顯不對稱,消費者受到巨大的利益損失,嚴重的還可能影響到住房的安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④ 小莉幫忙24小時熱線惠州這邊有嗎

好像在網路上比較多,你可以在聯系他們的後台,然後他們可以幫你處理很多事情。不過應該是會逐漸向那邊發展的,可能在那個地區也是有的,畢竟他們比較火。

⑤ 薩維尼的生平及相關理論的簡介

1、人物簡介
薩維尼1800年開始先後在馬爾堡大學和巴伐利亞州蘭茨胡特大學任教。1810年柏林大學創辦後他到該校任教,達30年之久,在此期間曾一度兼任柏林大學校長和普魯士王子的法學教師,並創辦歷史法學派刊物。1842~1848年任普魯士政府的修訂法律大臣。
2、創立法律關系本座說
法律關系本座說指每一法律關系都有一個確定的「本座」,即一個他在性質上必須歸屬的法域。法院進行法律選擇時,應根據法律性質確定法律關系的本座所在地,而該本座所在地的法律就是該法律關系適用的法律。
薩維尼強調指出,為了便於國際交往和減少法律上的障礙,必須承認內外國人法律地位的平等和內外國法律的平等。他還極力反對從自然法的觀點出發,以法律規則自身的性質來決定其是否可適用於各種特定的涉外民事關系,而主張從法律本身的性質來探討其「本座」(seat)所在地,並且適用該「本座」地法,而不應拘泥於是否為外國的法律。提出了如身份關系的本座法應是當事人的住所地法,物權關系的本座法應是物之所在地法;債的本座法在一般情況下應是履行地法;繼承的本座法應是死者死亡時的住所地法;家庭關系的本座法則當以丈夫與父親的住所地法為主。

熱點內容
中國合同法以成文法形式出現 發布:2025-01-24 16:21:33 瀏覽:132
我國立法上關於補強證據的規定 發布:2025-01-24 16:15:30 瀏覽:440
論述國際法律責任的形式 發布:2025-01-24 16:00:55 瀏覽:749
交通法規39條 發布:2025-01-24 15:54:57 瀏覽:536
勞動合同法對中小型企業的影響 發布:2025-01-24 15:48:18 瀏覽:928
勞動法自動離職給工資嗎 發布:2025-01-24 15:32:51 瀏覽:911
合租道德 發布:2025-01-24 14:49:53 瀏覽:234
重慶產檢勞動法 發布:2025-01-24 14:48:23 瀏覽:252
清華大學法學排名 發布:2025-01-24 14:31:53 瀏覽:730
合同法解釋最新版是幾 發布:2025-01-24 14:29:24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