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近親屬賠償

民法近親屬賠償

發布時間: 2022-05-30 21:29:10

㈠ 死者親屬可否提出精神損害賠償

法律分析:因侵權行為致他人死亡的,受害人的近親屬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其近親屬包括其配偶、父母和子女,當其沒有配偶、父母和子女時,其他近親屬,即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在下列幾種情況下可以請求賠償精神損害:

1、公民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受到侵害時,可以依法請求賠償精神損害。

2、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其他人格權利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賠償精神損害。

3、公民去世後,其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人格權利受到非法侵害,使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痛苦的,死者的近親屬也可以依法請求賠償精神損害。

4、監護權受到侵害引起精神損害,受害人可以依法要求賠償精神損害。

5、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而引起精神損害的,受害人可以請求賠償精神損害。

法律依據:《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 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㈡ 故意殺人 殺人犯死亡直系親屬需要賠償被害人家屬

殺人犯死後,罪犯直系親屬不需要賠償被害人家屬,但受害人家屬可以通過與罪犯家屬協商,或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來獲得賠償。
法律分析
在殺人犯死後,應該由罪犯本人承擔賠償責任。作為受害人家屬,如果協商不成的,可以根據繼承相關法律的規定,以罪犯的法定繼承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被告在所繼承的遺產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如果罪犯沒有遺產,或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則繼承人沒有賠償責任。根據司法實踐和法律規定,被害人家屬可以提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主要賠償喪葬費、被撫養人生活費、死亡賠償金,交通費、食宿費等損失。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於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生活費的相關計算標准,依照前款原則確定。精神損害撫慰金。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條 既有法定繼承又有遺囑繼承、遺贈的,由法定繼承人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超過法定繼承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由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按比例以所得遺產清償。

㈢ 被侵權人死亡的近親屬有權申請賠償嗎

法律分析:

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一條規定: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為組織,該組織分立、合並的,承繼權利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被侵權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權人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人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費用,但是侵權人已經支付該費用的除外。

㈣ 近親屬的范圍是哪些

近親屬的范圍為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親屬的范圍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在自然人的社會關系中配偶或者有血緣關系的或者有姻親關系的人均為親屬。

我國法律對於直系親屬沒有明確的界定,一般是指具有直接血緣或婚姻關系的人,包括直系血親與直系姻親,比如父母、配偶、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編中的親屬是指法律意義上的親屬,是指具有婚姻、血緣或者法律擬制血親關系,受法律調整的彼此具有一定權利和義務的自然人。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條 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

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親屬為家庭成員。

㈤ 依據相關法律,患者近親屬可以提起哪些賠償

根據相關的法律,患者的近親屬是沒有任何賠償的權力的,只有患者本人才可以向當事人要求相應的賠償。如果患者喪失勞動能力,而且家裡還有父母和孩子的話,就可以多申請一些賠償。

㈥ 被侵權人死亡,死者近親屬可以主張哪些賠償

被侵權人死亡的,死者近親屬可以主張哪些賠償?【案例】王某在洗澡時因電熱水器漏電,觸電身亡。報案後,經技術鑒定確定,該品牌的熱水器存在設計缺陷,給使用者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熱水器公司立即對同型號的熱水器予以召回,並向王某的家屬鄭重道歉,表示願意向王某的家人支付賠償款。那麼,王某的家屬可以向熱水器公司主張哪些賠償呢?【評析】本案涉及因侵權致人死亡,死者家屬可以要求哪些賠償的法律問題。 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也作出了相應規定。「第二十七條 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第二十九條 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因此,依據法律規定,王某的近親屬可以根據所在省政府發布的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和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計算得出應得賠償金,向熱水器公司主張權利。如果進行醫療救治,產生急救費用、醫療費用的,也可以主張相應賠償。 【法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七條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第二十九條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侵權責任法》 第十六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㈦ 民法典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范圍是什麼

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范圍是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以及近親屬提出的精神損害賠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人身的財產損害賠償范圍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
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㈧ 民法典侵權損害賠償的賠償范圍包括哪些

民法典侵權損害賠償的賠償范圍包括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物質賠償則以實際物價為主。精神賠償主要是照顧到死者的近親屬。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熱點內容
合租道德 發布:2025-01-24 14:49:53 瀏覽:234
重慶產檢勞動法 發布:2025-01-24 14:48:23 瀏覽:252
清華大學法學排名 發布:2025-01-24 14:31:53 瀏覽:730
合同法解釋最新版是幾 發布:2025-01-24 14:29:24 瀏覽:53
浙江高級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1-24 13:58:43 瀏覽:715
非道德化傾向 發布:2025-01-24 13:29:05 瀏覽:740
我該如何舉報法官 發布:2025-01-24 12:54:43 瀏覽:962
法院執行人被凍結微信 發布:2025-01-24 12:45:21 瀏覽:301
誰在立法 發布:2025-01-24 12:17:14 瀏覽:1000
民法典手繪 發布:2025-01-24 11:42:27 瀏覽: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