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2015年司法部長

2015年司法部長

發布時間: 2022-05-31 23:14:55

❶ 現在法國最高領導成員

  • 總統:奧朗德 總理:瓦爾斯

  • 法國國民議長:克洛德·巴爾托洛內

  • 法國參議院議長克里斯蒂安·蓬斯萊

  • 外交部長:法比尤斯

國民教育部長:佩永 掌璽

司法部長:托比拉 經濟

財政、外貿部長:莫斯科維奇

社會事務、衛生部長:圖萊納

區域平等、住房部長:杜芙洛

內政部長:瓦萊斯

生態、可持續發展、能源部長:布里克

工業部長:蒙特布爾

勞動、就業、社會對話部長:薩潘

國防部長:勒德里安

文化、交流部長:費里佩提

高等教育、科研部長:菲奧拉索

女權部長兼政府發言人:貝卡森

農業部長:勒弗爾

行政改革部長:勒布朗書

海外領土部長:羅瑞兒

體育、青年事務部長:富爾內隆

  • 下屬核心機構

經濟、財政、外貿部下派預算部長:卡於薩克

國民教育部下派促進教育部長:波郎之萬

總理下派議會事務部長:維達里埃斯

司法部下派分部長:巴多

住房部下派城市部長:拉米

外交部下派歐洲事務部長:卡澤納夫

社會事務、衛生部下派老齡事務幫扶部長:德勞奈

工業部下派手工藝、商業、旅遊部長:比奈爾

經濟、財政、外貿部下派社會合作經濟部長:阿蒙

社會事務、衛生部下派家庭部長:貝爾蒂諾狄

社會事務、衛生部下派殘委部長:卡爾洛狄

外交部下派發展部長:康凡 外交部下派法裔事務部長:本吉吉

生態、可持續發展部下派海洋經濟交通部長:屈維萊

工業部下派中小型企業、創新、數字經濟部長:佩勒琳(註:韓國血統)

國防部下派退役事務部長:阿里夫

2015年

❷ 貝拉克·奧巴馬的執政表現

自奧巴馬簽署以發展新能源為重要內容的經濟刺激計劃以來,美國政府在短短半年內動作頻仍:加大對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制定嚴格汽車尾氣排放標准,出台《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外界將此視作奧巴馬的「綠色新政」。
2015年8月3日,奧巴馬在白宮東廳推出終極版《清潔電力計劃》,提出到2030年發電廠碳排放目標將在2005年基礎上減少32%。相比前年美國環保局發布的計劃草案小幅提高了減排標准,擴大了各州實施計劃的靈活性,同時還增加了對可再生能源的扶持力度。白宮認為,新的《清潔電力計劃》將為年末巴黎氣候變化峰會的成功提供新動力。
2015年11月,奧巴馬出席了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奧巴馬試圖在峰會上就應對氣候變化取得實質性成果,以兌現他在7年前參選承諾,並令相關政策成為他的政治遺產。 12月13日,來自196個國家的談判代表通過了歷時6年的《巴黎協定》,該協定被視為1997年《京都協定書》之後國際社會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領域達成的最重要協定,將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
美國萊斯大學總統歷史學家布爾克斯稱,奧巴馬是首位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建立「道德權威」的總統。若奧巴馬成功在國內外推行氣候議程,氣候政策將成為他政治遺產的核心及靈魂。 從競選總統開始,奧巴馬一直強調必須徹底改革醫療體系。在執政後,更將醫改作為國內「新政」的主要工程之一。在推行改革的過程中,奧巴馬吸取了20世紀90年代柯林頓執政時期醫改失敗的教訓,採取了一些新策略。
奧巴馬的醫療改革計劃要達到3個目標,給已有保險的人提供更多安全保障;給沒有保險的人提供在他們經濟支付能力范圍內的選擇;緩解醫療保健體系給美國家庭、企業和政府帶來的開支增長。
2010年2月22日,奧巴馬公布了新的醫療改革方案。新醫改方案將使超過3100萬目前尚未獲保的美國人擁有醫療保險。該計劃在實施後第一個10年內將使美國政府預算赤字減少1000億美元,在第二個10年內減少約1萬億美元。3月3日,奧巴馬公布了經過修改的最終版本醫改提案。3月23日,奧巴馬簽署了《平價醫療法案》。
2015年6月25日美國最高法院以6票對3票做出支持奧巴馬醫療保健法案的裁決。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宣布裁決時表示,國會通過醫改法案意在改善醫療保險市場,而非毀掉這一市場。根據2010年通過的奧巴馬醫改法案,各州可以建立本州醫保交易平台,也可使用聯邦政府提供的醫保網路交易系統。
醫療改革是奧巴馬執政以來重點發力的政策,遭遇了共和黨的重重阻撓,最高法院在三年內兩次駁回了對醫改法案的法律挑戰,成功保住了這項政治遺產。
最高法院裁決宣布後,奧巴馬在白宮發表講話說,裁決讓醫改法案得以繼續,將幫助每名普通美國民眾獲得醫保,而不會讓醫保成為少數人的特權。
2015年數據顯示,共已經有1170萬人簽署參加奧巴馬醫改。登記參加醫療補助計劃的人數更是飛升至7000萬,自2013年年中以來增幅高達20%。未投保的美國人比例降至歷史最低的10%,醫保價格增長放緩,顯示出醫改的可持續性。 2009年3月,奧巴馬在其教育改革演講中,闡述美國的繁榮不在於擁有多少物質財富,而在於後代擁有良好的教育,他認為教育是「美國繁榮的根源」,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奧巴馬在教育方面基本遵循布希政府的現有教育框架,但提出了「0歲至5歲教育計劃」和「美國機會稅收優待計劃」兩項新主張。前者指每年由聯邦政府撥款100億美元資助各州學前教育的普及,為所有學齡兒童提供平等教育機會;後者以降低大學生的學費為主旨,為他們提供學費資助,但受資助的大學生必須以從事無償的社區服務作為條件。對布希政府的教育法案《有教無類法案》作了多項改進,強調學生的教育質量與教師業績掛鉤,改革為考試而教學的弊端,倡導教育科目要全面,對失敗學生更多關懷,增加教育經費等;大幅度減少聯邦政府對學校教育方針的影響,將評估標準的制定權交給州政府或地方政府;他對公立學校的現有狀況並不滿意,要求各州增加對特許學校的撥款,支持特許學校的發展,但其成效還有待時間檢驗。聯邦政府教育資金的發放將從依照評估標准分配轉變為以競爭的方式爭奪。另外,他認為為提高美國在國際上的長遠競爭力,必須強化國民教育,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將降低高中學生輟學率作為國家的重要任務。關於教師待遇問題,他主張實行績效工資制,提出加強教師聘用、培訓、留任及獎勵的優惠計劃。
2015年12月10日,奧巴馬在白宮簽署了「每個學生都成功」法案(「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ESSA),取代之前的「有教無類法」(另譯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NCLB),為全美公立學校確立新責任路線。奧巴馬表示,新的「每個學生都成功」法案減少對標准化考試和統一任務的依賴,確保美國的教育系統讓每一個孩子在高中畢業之時已經為升學或就業做好准備。新法保留了基本考試要求,但刪除了取決於學生成績的獎懲措施。新法案有利於促進落後者進步,縮小「分化」的程度;對於不同地方、社區、學校的適應將更加靈活;英語學習者也將擁有更多可以利用的項目和資源。 奧巴馬就任總統後,要求美國中央情報局將追捕基地組織首腦奧薩瑪·本·拉登作為首要任務。
2011年5月2日凌晨1時30分(當地時間),奧巴馬下令海豹突擊隊對本拉登住所進行突然襲擊,並將其擊斃,並擄獲大量重要文件。拉登被擊斃後,奧巴馬在美國的民眾支持率曾一度急升了6個百分點,但這一現象未能持續,而是慢慢回落。 2015年6月26日,美國最高法院以5比4的投票結果裁定同性婚姻合乎憲法。支持同性婚姻的大法官肯尼迪在主要意見書中寫道,婚姻是兩個人結合的最高形式,它代表著愛、忠誠、奉獻、犧牲和家庭。同性伴侶的結合會讓他們變得更加偉大。他表示,有人認為同性婚姻是對婚姻的不尊重,這種觀念是一種誤讀,同性伴侶尊重婚姻。
在最高法做出裁決後,奧巴馬與奧博格費爾通電話,他說,「我想對你表示祝賀。你的努力改變了這個國家。」當晚,白宮上演彩虹燈光秀以示慶祝,紐約帝國大廈也點亮了彩虹燈。奧巴馬當天中午在白宮玫瑰園發表講話,對裁決表示歡迎。奧巴馬說,這一裁決不僅是奧博格費爾和其他原告的勝利,也是全體同性伴侶及其子女的勝利,更是美國的勝利。這也同樣成為奧巴馬政府的又一次勝利,並可能對2016年美國大選產生有利於民主黨候選人的影響,前國務卿希拉里在其2015年6月13日正式參選演講中就支持同性戀婚姻權利。
《華盛頓郵報》2015年4月的數據稱,61%的美國人支持同性婚姻,《華爾街日報》認為,科技、媒體和社交網路的發展,以及對親朋好友的了解,讓美國人重新審視自己對同性戀的態度。 2014年7月30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25票贊成、201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議案,正式授權眾議院議長博納對總統奧巴馬濫用行政權力提起訴訟。
2014年11月21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博納宣布,奧巴馬政府在落實醫改法案過程中行使了「超出憲法賦予的權力」,眾議院已就此正式向法院提起訴訟。博納說,眾議院當天上午在首都華盛頓聯邦法院正式起訴奧巴馬政府,把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伯維爾和財政部長雅各布·盧列為被告。起訴書列舉了「兩宗罪」,包括奧巴馬政府「兩次推遲實施」醫改法案中關於僱主必須為雇員購買醫療保險的條款,奧巴馬政府違規使用聯邦賬戶資金向保險公司支付1750億美元,上述兩項均屬「非法」。博納表示,此舉是要捍衛美國憲法權威,並非出於一黨私利。議案發起人之一、眾議院法規委員會主席薩森斯則表示,奧巴馬「已經走得太遠」,無視憲法要求,選擇性地執行法律。
眾議院少數黨領袖佩洛西對起訴一事反應強烈。她說,美國人民希望國會幫助增加就業、扶持中產階級,共和黨卻選擇花每小時500美元的律師費起訴總統,訴訟將遭遇「尷尬的失敗」。 2015年12月18日,在白宮舉行一年一度的年終記者會,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新年獻詞中誓言,於2016年解決槍械暴力問題,並定下4日新年第一天開工時,就召見司法部長洛麗塔·林奇,討論如何繞過國會來應對槍械暴力這個棘手問題。
2016年1月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就控槍舉措舉行新聞發布會。奧巴馬宣布一系列控槍舉措,以期望通過行政手段遏制美國頻發的槍支暴力犯罪。他同時敦促美國國會在控槍問題上有所作為。奧巴馬宣布,所有槍支售賣者都將被要求獲得經營許可,並對購槍者進行背景審查,否則將受到刑事處罰。美國政府將僱用更多檢查人員參與購槍者背景審查工作,增加200名探員以加強槍支安全相關法規的執法力度,並投入5億美元用於精神疾病的治療。奧巴馬表示,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槍支暴力案件頻發的發達國家,每年有超過3萬人死於槍下,因此控槍問題刻不容緩。 2016年1月12日晚,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其總統任期內的最後一次國情咨文,也是其第七次進行國情咨文。奧巴馬表示,美國的外交政策必須著重於打擊「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的威脅,但同時強調,美國應避免做「世界警察」,而是動員全世界的力量進行合作。
奧巴馬在演講中稱,美國政府最高優先順序的任務,是保護美國人民,並打擊恐怖主義網路。「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都直接威脅到美國人民的安全。他表示,伊斯蘭國(IS)極端分子是「必須鏟除、緝捕並摧毀的殺手和極端分子」。 2015年7月14日,伊朗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與伊朗終於達成了歷史性的伊朗核問題協議。各方歷經一年半多時間的談判,為解決延續了12年的伊朗核問題達成了政治共識。奧巴馬表示,伊朗核協議的達成表明,外交能夠帶來真正的改變。奧巴馬感謝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中國與歐盟為達成協議所做的努力,稱協議阻止了核武器在地區的擴散,使世界變得更加安全。這份具有「歷史意義」的協議也成為奧巴馬一個重要外交遺產。
協議由正文及五個技術附件組成,涉及核、制裁、民用核能合作、聯委會及實施等內容。協議將確保伊朗核項目用於和平目的,伊朗確認絕不尋求發展或獲取任何核武器。伊朗將確保鈾濃縮提取在300公斤以內,提取濃度在3.67%以內,離心機的數量將從約1.9萬台減少至6104台。該協議還包括取消聯合國安理會、多邊及單邊各國因伊朗核問題而提出的制裁措施。協議實施後,對伊武器禁運最長將可維持5年,對伊彈道導彈技術轉讓禁令最遲在8年後取消。國際核查人員不能隨意獲得授權核查伊朗敏感設施,包括軍事基地。伊朗有權對國際核查人員的核查要求提出異議,一個由伊朗和六國人員組成的仲裁機構將對有關爭議作出裁決。
根據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2013年11月達成的階段性協議,伊朗同意在2014年7月20日前就其核計劃作出妥協,西方國家則相應減輕對伊制裁,各方同時尋求通過談判達成全面協議。由於分歧嚴重,各方將談判期限延長至2014年11月,後又推遲至今年6月底。今年4月2日,六國與伊朗達成一項伊核問題框架性解決方案,為最終達成一項全面協議確立了基礎。 2009年3月10日,美參議院通過一項關於部分解除美國對古巴制裁的議案,修正了極具爭議的對古巴禁運法。同年4月,奧巴馬宣布一系列放寬對古巴限制措施;
2013年12月10日,奧巴馬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出席曼德拉官方追悼會,並與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握手致意。這是美國與古巴關系敵對半個多世紀來,兩國領導人第二次握手。
2014年12月17日,美古最高領導人分別發表講話,宣布將就恢復兩國外交關系展開磋商;
2015年5月29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從即日起將古巴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黑名單中去除;
2015年7月20日,美古在雙方首都重開大使館;
2015年8月14日,國務卿克里訪問古巴,這是自1945年以來美國國務卿首次訪古;
2015年12月11日,美古宣布將恢復兩國之間中斷半個多世紀的直接郵遞服務;
2016年2月16日 美古正式簽署兩國商業航班通航協議,允許美國航空公司開通直飛古巴的商業航班;
2016年3月20日下午,奧巴馬夫婦及兩個女兒,在美國國務卿克里、4位部長、23位議員和多位企業家等陪同下乘專機抵達古巴首都哈瓦那,開始為期3天的訪問,成為1928年以來首位訪問古巴的美國在任總統。 期間,奧巴馬游覽了哈瓦那老城;會見古巴大主教海梅·奧特加;向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馬蒂塑像敬獻花圈;於革命宮與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舉行正式會談並出席古巴國宴;於哈瓦那國家大劇院向古巴人民發表演講;在美國駐古巴大使館會見古巴人權活動家、公民社會代表;觀看美國佛羅里達州坦帕灣光芒棒球隊與古巴國家棒球隊的友誼比賽。奧巴馬呼籲美古和解,「放下過去,展望未來」 。奧巴馬的訪問意味著「埋葬冷戰最後的殘留」。

❸ 美國司法部長的歷任司法部總檢察長

任屆 肖像 姓名 居住地 任屆 總統
1 埃德蒙·詹寧斯·倫道夫 弗吉尼亞州 1789年9月26日 1794年1月26日 喬治·華盛頓
2 威廉·布拉德福德 賓夕法尼亞州 1794年1月27日 1795年8月33日
3 查爾斯·李 弗吉尼亞州 1795年12月10日 1801年2月19日 喬治·華盛頓,
約翰·亞當斯
4 老利瓦伊·林肯馬薩諸塞州 1801年3月5日 1805年3月2日 托馬斯·傑斐遜
5 約翰·布雷肯里奇 肯塔基州 1805年8月7日 1806年12月14日
6 西澤·奧古斯塔斯·羅德尼 特拉華州 1807年1月20日 1811年12月10日 托馬斯·傑斐遜,
詹姆斯·麥迪遜
7 威廉·平克尼 馬里蘭州 1811年12月11日 1814年2月9日 詹姆斯·麥迪遜
8 理查德·拉什 賓夕法尼亞州 1814年2月10日 1817年11月12日
9 威廉·沃特 弗吉尼亞州 1817年11月13日 1829年3月4日 詹姆斯·門羅,
約翰·昆西·亞當斯
10 約翰·麥克弗森·貝里恩 喬治亞州 1829年3月9日 1831年7月19日 安德魯·傑克遜
11 羅傑·布魯克·托尼 馬里蘭州 1831年7月20日 1833年11月14日
12 本傑明·富蘭克林·巴特勒 紐約 1833年11月15日 1838年7月4日 安德魯·傑克遜,馬丁·范布倫
13 費利克斯·格倫迪 田納西州 1838年7月5日 1840年1月10日 馬丁·范布倫
14 亨利·D·吉爾平 賓夕法尼亞州 1840年1月11日 1841年3月4日
15 約翰·J·克里滕登 肯塔基州 1841年3月5日 1841年9月12日 威廉·亨利·哈里森,約翰·泰勒
16 休·S·勒加雷 南卡羅萊納州 1841年9月13日 1843年6月30日 約翰·泰勒
17 約翰·納爾遜 馬里蘭州 1843年7月1日 1845年3月4日
18 約翰·Y·梅森 弗吉尼亞州 1845年3月5日 1846年10月16日 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
19 內森·克利福德 緬因州 1846年10月17日 1848年3月17日
20 艾薩克·托西 康涅狄格州 1848年6月21日 1839年3月4日
21 雷弗迪·約翰遜 馬里蘭州 1849年3月8日 1850年7月21日 扎卡里·泰勒
22 約翰·J·克里滕登 肯塔基州 1850年7月22日 1853年3月4日 米勒德·菲爾莫爾
23 凱萊布·顧盛 馬薩諸塞州 1853年3月7日 1857年3月4日 富蘭克林·皮爾斯
24 傑里邁亞·S·布萊克 賓夕法尼亞州 1857年3月6日 1860年12月16日 詹姆斯·布坎南
25 埃德溫·M·斯坦頓 俄亥俄州 1860年12月20日 1861年3月4日
26 愛德華·貝茨 密蘇里州 1861年3月5日 1864年11月24日 亞伯拉罕·林肯
27 詹姆斯·斯皮德 肯塔基州 1864年12月2日 1866年7月22日 亞伯拉罕·林肯,
安德魯·約翰遜
28 亨利·斯坦伯里 俄亥俄州 1866年7月23日 1868年7月16日 安德魯·約翰遜
29 威廉·M·埃瓦茨 紐約 1868年7月17日 1869年3月4日
30 埃比尼澤·R·霍爾 馬薩諸塞州 1869年3月5日 1870年11月22日 尤利塞斯·S·格蘭特
31 阿莫斯·T·阿克曼 喬治亞州 1870年11月23日 1871年12月13日
32 喬治·亨利·威廉斯 俄勒岡州 1871年12月14日 1875年4月25日
33 愛德華茲·皮爾龐特 紐約 1875年4月26日 1876年5月21日
34 阿方索·塔夫脫 俄亥俄州 1876年5月22日 1877年3月4日
35 查爾斯·德文斯 馬薩諸塞州 1877年3月12日 1881年3月4日 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
36 韋恩·麥克維 賓夕法尼亞州 1881年3月5日 1881年12月15日 詹姆斯·A·加菲爾德,切斯特·A·阿瑟
37 本傑明·H·布魯斯特 賓夕法尼亞州 1881年12月16日 1885年3月4日 切斯特·A·阿瑟
38 奧古斯塔斯·希爾·加蘭 阿肯色州 1885年3月6日 1889年3月4日 格羅弗·克里夫蘭
39 威廉·H·H·米勒 印第安納州 1889年3月7日 1893年3月4日 本傑明·哈里森
40 理查德·奧爾尼 馬薩諸塞州 1893年3月6日 1895年4月7日 格羅弗·克里夫蘭
41 賈德森·哈蒙 俄亥俄州 1895年4月8日 1897年3月4日
42 約瑟夫·麥克納 加利福尼亞州 1897年3月5日 1898年1月25日 威廉·麥金利
43 約翰·W·格里格斯 新澤西州 1898年1月25日 1901年3月29日
44 菲蘭德·蔡斯·諾克斯 賓夕法尼亞州 1901年4月5日 1904年6月30日 威廉·麥金利,西奧多·羅斯福
45 威廉·亨利·穆迪 馬薩諸塞州 1904年7月1日 1906年12月17日 西奧多·羅斯福
46 查爾斯·約瑟夫·波拿巴 馬利蘭州 1906年12月17日 1909年3月4日
47 喬治·W·威克沙姆 紐約州 1909年3月4日 1913年3月4日 威廉·霍華德·塔夫脫
48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雷諾茲 紐約州 1913年3月5日 1914年8月29日 伍德羅·威爾遜
49 托馬斯·瓦特·格雷戈里 得克薩斯州 1914年8月29日 1919年3月4日
50 亞歷山大·米切爾·帕爾默 賓夕法尼亞州 1919年3月5日 1921年3月4日
51 哈里·M·多爾蒂 俄亥俄州 1921年3月4日 1924年4月6日 沃倫·G·哈定,卡爾文·柯立芝
52 哈倫·菲斯克·斯通 紐約州 1924年4月7日 1925年3月1日 卡爾文·柯立芝
53 約翰·G·薩金特 佛蒙特州 1925年3月7日 1929年3月4日
54 威廉·D·米切爾 明尼蘇達州 1929年3月4日 1933年3月4日 赫伯特·胡佛
55 霍默·斯蒂爾·卡明斯 康乃狄克州 1933年3月4日 1939年1月1日 富蘭克林·D·羅斯福
56 弗蘭克·墨菲 密歇根州 1939年1月2日 1940年1月18日
57 羅伯特·H·傑克遜 紐約州 1940年1月18日 1941年8月25日
58 弗朗西斯·比德爾 賓夕法尼亞州 1941年8月26日 1945年6月26日 富蘭克林·D·羅斯福,哈利·S·杜魯門
59 湯姆·C·克拉克 得克薩斯州 1945年6月27日 1949年7月26日 哈利·S·杜魯門
60 J·霍華德·麥格拉思 羅德島州 1949年7月27日 1952年4月3日
61 詹姆斯·P·麥格雷納里 賓夕法尼亞州 1952年4月4日 195年1月20日
62 小赫伯特·布勞內爾 紐約州 1953年1月21日 1957年10月23日 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
63 威廉·皮爾斯·羅傑斯 紐約州 1957年10月23日 1961年1月20日
64 羅伯特·肯尼迪 馬薩諸塞州, 紐約州 1961年1月20日 1964年9月3日 約翰·肯尼迪,林登·約翰遜
65 尼古拉斯·卡岑巴赫 伊利諾伊州 1964年9月4日 1965年1月28日 林登·約翰遜
1965年1月28日 1966年11月28日
66 拉姆齊·克拉克 得克薩斯州 1966年11月28日 1967年3月10日
1967年3月10日 1969年1月20日
67 約翰·N·米切爾 紐約州 1969年1月20日 1972年2月15日 理查德·尼克松
68 理查德·克蘭丁斯特 亞利桑那州 1972年2月15日 1973年5月25日
69 埃利奧特·理查森 馬薩諸塞州 1973年5月25日 1973年10月20日
- 羅伯特·波克 賓夕法尼亞州 1973年10月20日 1973年12月17日
70 威廉·B·薩克斯比 俄亥俄州 1973年12月17日 1975年1月14日 理查德·尼克松,傑拉爾德·福特
71 愛德華·H·利瓦伊 伊利諾伊州 1975年1月14日 1977年1月20日 傑拉爾德·福特
72 格里芬·貝爾 喬治亞州 1977年1月26日 1979年8月16日 吉米·卡特
73 本傑明·西維萊蒂 馬里蘭州 1979年8月16日 1981年1月19日
74 威廉·弗倫奇·史密斯 加利福尼亞州 1981年1月23日 1985年2月25日 羅納德·里根
75 埃德溫·米斯 加利福尼亞州 1985年2月25日 1988年8月12日
76 迪克·索恩伯勒 賓夕法尼亞州 1988年8月12日 1991年8月15日 羅納德·里根,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
77 威廉·巴爾 紐約州 1991年8月16日 1991年11月26日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
1991年11月26日 1993年1月20日
- 斯圖亞特·M·格里森 Maryland 1993年1月20日 1993年3月12日 比爾·柯林頓
78 珍妮特·雷諾 佛羅里達州 1993年3月12日 2001年1月20日
- 埃里克·霍爾德 華盛頓特區 2001年1月20日 2001年2月2日 喬治·W·布希
79 約翰·戴維·阿什克羅夫特 密蘇里州 2001年2月2日 2005年2月3日
80 阿爾韋托·岡薩雷斯 得克薩斯州 2005年2月3日 2007年9月17日
- 保羅·D·克萊蒙 威斯康辛州 2007年9月17日 2007年9月18日
- 皮特·基斯勒 紐約州 2007年9月18日 2007年11月9日
81 邁克爾·穆凱西 紐約州 2007年11月9日 2009年1月20日
- 馬克·菲力浦 伊利諾伊州 2009年1月20日 2009年2月3日 巴拉克·奧巴馬
82 埃里克·霍爾德 華盛頓特區 2009年2月3日 2015年4月27日
83 洛蕾塔·林奇 紐約州 2015年4月27日 現任

❹ 司法部部長退休年齡

司法部部長退休年齡一般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

根據1978年6月國務院頒發的版《關權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規定,下列幾種情況可以辦理退休:

(1)男性幹部、工人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2)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種的職工,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的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3)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的,經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

(4)因工緻殘,經醫院證明(工人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按月享受傷殘津貼;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❺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的司法部令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令
第132號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已經2015年12月24日司法部部務會議版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權《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發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長 吳愛英
2016年3月2日

❻ 美司法部長被開除是怎麼回事

美國當地時間周一晚間,特朗普宣布解除代理司法部長薩利·耶茨(Sally Yates)職務,並提名弗吉尼亞東區司法部長 Dana Boente
擔任代理司法部長。

特朗普的Twitter賬號做出了上述表態。就在1小時前,特朗普剛剛在twitter上對耶茨和提名她的民主黨表示不滿。

❼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出生在哪裡

皮埃爾·特魯多,1919年10月18日生於蒙特利爾,先後在蒙特利爾大學,哈佛大學,巴黎伊科爾政治學院,倫敦經濟學院讀書,1965年進入政界,曾擔任過國會議員和司法部長,1968年4月被選為加拿大自由黨領袖,同年6月組成多數黨政府。律師出身的特魯多在當年的大選中,以流利的英、法雙語,以迷人的魅力風靡全加拿大,在他的旋風下,保守黨土崩瓦解,特魯多隨後大張旗鼓地入主國會山,成為加拿大第15任總理,並連任到1979年。
其長子賈斯廷·特魯多於2015年10月當選加拿大總理[1] 。
中文名
特魯多
國 籍
加拿大
出生地
蒙特利爾
出生日期
1919年10月18日
逝世日期
2000年9月28日
職 業
政治家、律師
畢業院校
蒙特利爾大學
信 仰
天主教

❽ 雅羅斯瓦夫·卡欽斯基的政治生涯

20世紀70年代末期波蘭經濟出現危機,1980年政府宣布肉類價格提高460%,終於引燃了導火索,群眾的不滿演化成為全國性罷工,而團結工會也在罷工中誕生,其領導人就是後來的波蘭總統瓦文薩。卡欽斯基兄弟也加入了這個組織。很快,他們就憑借自己的能力進入了瓦文薩的核心集團。東歐劇變之後,瓦文薩擔任了波蘭總統,兄弟倆在政府中擔任要職。
但他們不久便感到這個政治組織與自己的政治抱負相差甚遠,於是兩人於2001年組建了自己的政黨——法律與正義黨,提出了「發展教育和經濟、與貪污腐敗作斗爭、對農村進行結構改造」等重要主張,很快便獲得了中下層老百姓的歡迎,他們也在政壇上站穩了腳跟。
弟弟卡欽斯基先後擔任法學教授、國家內務和行政委員會主席、最高檢察院院長,並從2000年6月起出任司法部長,2002年又成功地當選華沙市長。而雅羅斯瓦夫一直在黨主席的位置上兢兢業業地工作著,到處宣傳他的政治理念。 2005年9月份的大選改變了他們的命運,民眾們大多投了兄弟倆所在的「法律與正義黨」的票。作為該黨主席的雅羅斯瓦夫本來可以出任波蘭總理,但是他向選民表示,如果他的弟弟卡欽斯基贏得了總統大選,他將不出任總理,那樣的話波蘭人會覺得不舒服。但是卡欽斯基對於哥哥的決定明顯有些不情願。結果一個月之後,卡欽斯基贏得了大選。2005年10月24日,卡欽斯基當選波蘭總統,同年12月23日宣誓就職,開始為期5年的執政生涯。
雅羅斯瓦夫很好地實踐了他的諾言,沒有出任總理,但是很多人卻猜測他在幕後指揮著國家政策。兄弟二人每天打好幾次電話,遇到大事的時候,卡欽斯基如果不和雅羅斯瓦夫商量,是不會做出決定的。 2006年,在波蘭原總理馬爾欽凱維奇辭職後,雅羅斯瓦夫接受了黨內的推薦,成為波蘭總理。「一個國家的總統和總理是兄弟倆,是有一些危險的。」這一次,雅羅斯瓦夫接受了所在政黨總理提名之後,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很有信心地表示,「但是出於很多原因,我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就是在目前的情況下,雖然我們有很多好的人選,但是推舉其他人,還不如推薦我。」
因在2007年的議會選舉中失敗,雅羅斯瓦夫下台,現任法律與正義黨主席。
2015年10月25日,帶領法律與公正黨贏得議會選舉,成為議會第一大黨。

❾ 美國司法部長的現任總檢察長

洛蕾塔·林奇

美國司法部長是內閣中唯一不使用部長頭銜最高行政長官,其正式版稱呼是權美國總法務官或美國聯邦總律師。美國司法部長也是美國的總檢察長。
美國前任司法部長埃里克·霍爾德於2014年9月25日宣布辭職,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已接受霍爾德辭職。霍爾德是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司法部長,他從2009年起擔任司法部長,是美國聯邦政府歷史上擔任這一職務時間最長的官員之一。
美國國會參議院2015年4月23日最終舉行表決,確認了洛蕾塔·林奇將接替埃里克·霍爾德擔任新的司法部長。林奇由此也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女司法部長。55歲的林奇出生於北卡羅萊納州,畢業於哈佛法學院,是奧巴馬的「師姐」。她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檢察官,曾長期處理政治腐敗、恐怖主義和有組織犯罪案件,與美國司法部建立了緊密的工作關系,在美國司法界受到普遍歡迎。

❿ 誰是最高法院院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
王勝俊,男,漢族,1946年10月生,安徽宿州人,197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9月參加工作,合肥師范學院歷史系畢業,大學學歷。

熱點內容
沈陽君道法律咨詢服務 發布:2025-01-24 08:49:18 瀏覽:515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4 08:18:38 瀏覽:443
社區法律咨詢活動範文 發布:2025-01-24 07:57:17 瀏覽:532
老子道德經拼音版 發布:2025-01-24 07:08:55 瀏覽:209
用道德管理 發布:2025-01-24 07:06:54 瀏覽:617
中國司法醫學鑒定中心 發布:2025-01-24 06:56:57 瀏覽:829
體檢車法規 發布:2025-01-24 06:32:45 瀏覽:539
有關海絲條例的內容 發布:2025-01-24 05:25:51 瀏覽:408
婦產科院內感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4 05:07:39 瀏覽:479
民法典8章 發布:2025-01-24 03:55:07 瀏覽:252